2020肿瘤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现状与挑战(最新强烈推荐)
免疫抑制剂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现状和挑战课件

未知突变 ~15-20%
仅T790M ~40-55%
T790M 伴随 EGFR 扩增
其他EGFR 点突变 1-2%
EGFR 目标 改变 ~60%
第三代 TKI耐药机制
经过一代/二代TKIs治疗 40-60%发生T790M阴性突变
J Thorac Oncol. 2016 Feb;11(2):174-86. Nat Rev Clin Oncol. 2014 Aug;11(8):473-8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40-60%经过EGFR-TKI治疗会发生耐药
第一代/二代 TKI耐药机制
旁路扩增 ~20%
EMT~1-2% HER2 扩增~8-13%
BRAF~1%
MET 扩增~5%
PIKSCA~1-2% 仅SCLC ~6%
SCLC with PISK ~4%
经过第三代TKI治疗 60%患者发生耐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若发生EGFR-TKI耐药后,含铂化疗中位PFS为4-5月
EGFR-TKI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化疗临床获益有限
研究
用药
人数
T790M突变
IMPRESS
132
顺铂+培美
59
61
阴性+突变 阴性 突变
2018
精准治疗 (多个标志物,PD-L1,TMB等)
纳武单抗: 晚期非鳞NSCLC 二线
帕博利珠单抗: 晚期NSCLC 二线 (PD-L1>1% )
FDA获批
NMPA获批
帕博利珠单抗: 晚期NSCLC 一线 (PD-L1>50%)
3. 免疫抑制剂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现状与挑战

Meta分析证实免疫治疗单药对EGFR突变患者获益有限
J Thorac Oncol. 2017 Feb;12(2):403-407.
E 未处理 N=14 aPD1处理 N=9 P<0.0001
EGFR-mutant EGFR WT
周
未处理 N=23 aPD1处理 N=6 P=0.0005
周
未处理N=30 aPD1处理 N=10 P<0.0001
周
Ann Oncol. 2014 Oct;25(10):1935-40. J Thorac Oncol. 2015 Jun;10(6):910-23.
总生存率 总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率
01 驱动基因突变患者治疗现状
目录
驱动基因突变和免疫治疗是对立的吗? 02 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免疫抑制剂为什么不获益?
03
免疫治疗是否可以为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带来希望? 根据肿瘤异质性及微环境免疫联合治疗
04 免疫治疗C位势不可挡
免疫治疗开启NSCLC治疗新时代
非小细胞肺癌
• IV期或复发NSCLC • 既往未接受治疗 • 无EGFR敏感突变/ALK重排
• PD-L1 TPS ≧50% • ECOG PS 0-1
• 任何组织学类型的初治局 部进展/转移NSCLC
• PD-L1 TPS≥1% • EGFR突变/ALK基因重排
阴性 • ECOG PS 0-1 • 无未经治/不稳定的CNS
➢ II期临床研究(NCT02879994) 计划入组N=25,因缺乏疗效,仅11例接受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发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发展与应用前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一大突破。
与传统的放化疗不同,肿瘤免疫治疗通过调节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使其对抗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能力,从而有效击败癌症。
本文将就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一、个体化免疫治疗助力肿瘤精准医学在过去几年里,科学家们致力于利用个体化信息来定制针对性药物,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不良反应。
这一趋势也渐渐地延伸到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
目前,在临床试验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个体化免疫治疗通过分析患者肿块组织样本和基因组数据,确定具体的抗原靶点,并设计出针对该靶点的免疫疗法。
这种个体化策略充分发挥了每个患者的独特生物学特征,提高了治疗效果。
此外,在免疫治疗中,还有一项重要的突破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T细胞进行改造。
通过改变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类型,使其能够更好地与癌细胞结合并杀伤。
目前,CAR-T细胞免疫治疗已经被证明在淋巴癌和白血病等血液肿瘤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新型免疫调节剂开拓治疗选择除了个体化免疫治疗以外,科学家们还不断探索新型的免疫调节剂,以拓宽肿瘤免疫治疗的选择范围。
一种被广泛关注的新型药物是PD-1/PD-L1抑制剂。
PD-1/PD-L1通路是一种肿瘤细胞用来逃避免疫攻击的机制,通过阻断该通路可以恢复患者自身对癌细胞的识别能力。
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证明,PD-1/PD-L1抑制剂在多个肿瘤类型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免疫校正剂也进入了试验阶段。
例如CTLA-4抑制剂和LAG-3抑制剂等,它们能够激活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并增强它们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虽然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三、肿瘤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类型中的应用肿瘤免疫治疗已经被证实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具有显著效果。
现将其中几种常见肿瘤进行简要介绍: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PD-1/PD-L1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与展望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
它以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对治疗难度较大的肿瘤有明显效果。
本文将介绍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现状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原理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杀死癌细胞。
肿瘤细胞能够绕过正常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其表面覆盖了抗原,使得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它们。
因此,肿瘤免疫治疗的目标就是让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另一类是通过一种叫做细胞免疫疗法的方法,用患者自身的T细胞攻击癌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在正常情况下,当机体识别到自身组织细胞中存在异物时,就会释放一些信号物质,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杀死异物。
但是,肿瘤细胞通过表面释放这些信号物质,来让人体免疫让步,从而不被人体免疫系统杀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用来覆盖在细胞表面上的信号物质,防止肿瘤细胞释放信号物质,从而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这种方法目前已经可以有效地治疗一些肿瘤疾病,例如黑色素瘤、肺癌、胃肠道肿瘤等。
细胞免疫疗法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细胞免疫来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患者自身的T细胞来攻击癌细胞。
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识别肿瘤细胞并杀死它们的能力。
但是,由于癌症细胞发生变异,使T细胞无法识别它们。
通过细胞免疫疗法,科学家们可以在外部让T细胞得以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这种方法的具体实现是,将患者的T细胞取出来,经过特殊处理之后再注入患者体内,让这些T细胞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这种方法在治疗一些恶性肿瘤中表现良好。
成果和挑战肿瘤免疫治疗的成果已经取得了很多,但是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肿瘤细胞会变异,可能改变抗原表达,从而导致肿瘤对免疫治疗的抵抗性增加,这使肿瘤免疫治疗逐渐失去了治疗效果。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前景肿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每年致死数以百万计。
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的使用面临许多限制和不足。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
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清除能力,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肿瘤免疫治疗可分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刺激剂和肿瘤疫苗三大类别。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形式之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反应,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和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抑制剂。
PD-1抑制剂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中,如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等。
CTLA-4抑制剂在治疗黑色素瘤等肿瘤方面也有较显著的临床应用。
免疫刺激剂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另一类表现形式。
免疫刺激剂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
免疫刺激剂主要包括Interleukin 2(IL-2)和Interferon(IFN)。
IL-2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广泛,其可以促进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IFN也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其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免疫细胞的活化。
肿瘤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第三类表现形式。
肿瘤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肿瘤疫苗主要分为抗原疫苗和转基因疫苗两大类。
抗原疫苗是通过注射人工合成的肿瘤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转基因疫苗则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刺激机体对肿瘤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虽然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肿瘤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面临的一大健康难题。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在手术、化疗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能够清除癌细胞并阻止癌细胞的扩散,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
本文将会对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探讨。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方向。
最具代表性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是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能够清除癌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解除免疫细胞表面上抑制通路的“刹车”,让免疫系统重新启动,让自身免疫细胞能够杀灭肿瘤细胞。
例如,附属于癌症免疫疗法的细胞治疗,通过采集病人的外周血细胞并进行改造,再将其输回体内,让激活的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作战的同时,避免免疫系统对正常细胞的误伤。
此外,临床也有使用其他免疫细胞(如转移因子细胞)对肿瘤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免疫治疗技术的成功也证明了肿瘤治疗中,免疫系统具有比想象中更为重要的治疗作用。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出现,在治疗癌症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思想。
它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治疗的方法更人性化。
虽然该方法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潜力,有望成为未来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免疫细胞技术、基因技术以及疫苗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应用。
例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疫苗技术,可用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
通过将一些原料接种进入人体中,使人体免疫系统生成相应的抗体或者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同时基因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例如,通过基因组编辑,改变免疫检查点模块的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更准确、有效的治疗。
此外,近年来仿制药的发展,也为个性化免疫治疗的突破提供了可能。
由于肿瘤的各种类别相差很大,药物的有效性也有很大的区别,使用定制药物显然可以提高治愈率。
免疫治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前景

免疫治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前景引言免疫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策略,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抵抗肿瘤细胞,相较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方法,免疫治疗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副作用更小的优势。
然而,尽管该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免疫治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免疫治疗技术的挑战1. 治疗效果的不稳定性免疫治疗虽然在某些患者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但在很多情况下,其疗效并不稳定。
这可能与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有关。
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如表达免疫抑制性蛋白、抑制T细胞的激活等。
此外,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也会对免疫治疗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2. 抗药性的发展类似于其他治疗方法,免疫治疗也面临着抗药性的问题。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突变或其他机制来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导致治疗的失败。
此外,长期的免疫治疗可能会导致免疫耐受,使治疗难以持续有效。
因此,开发新的免疫治疗方法以预防和逆转抗药性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3. 副作用的控制与管理尽管免疫治疗相较于传统的放化疗方法具有较小的副作用,但它仍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免疫相关副作用,如免疫介导的毒性机制(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些副作用可能导致患者的不适和风险,因此对于副作用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免疫治疗技术的前景尽管免疫治疗技术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其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以下是一些展望:1. 结合多种治疗方法多学科的合作和创新性治疗策略的开发将是免疫治疗技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结合化疗、放疗以及其他新型的靶向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应对免疫治疗中的挑战,并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2. 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通过分析肿瘤的基因组和免疫表型,可以为每个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
这将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肿瘤免疫治疗的挑战克服免疫逃逸的策略

肿瘤免疫治疗的挑战克服免疫逃逸的策略肿瘤免疫治疗的挑战:克服免疫逃逸的策略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备受关注,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一大突破。
然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治疗没有明显效果。
这主要归因于肿瘤细胞通过各种机制逃逸免疫监视,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本文将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挑战以及克服免疫逃逸的策略。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挑战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针对肿瘤免疫逃逸的治疗方法,之所以具有挑战性,是因为以下原因:1. 免疫耐受性:肿瘤环境可以诱导免疫耐受性,即使肿瘤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也无法引起充分的免疫反应。
这种耐受性主要是由免疫抑制因子和免疫细胞互作异常引起的。
2. 抗原低表达: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达水平较低,使得免疫系统难以识别。
此外,肿瘤细胞还可能通过下调抗原表达来逃避免疫攻击。
3. 免疫逃逸突变:肿瘤细胞往往具有高度突变性,这导致新的抗原分子产生,免疫系统无法及时识别和攻击。
二、克服肿瘤免疫逃逸的策略克服肿瘤免疫逃逸是实现有效免疫治疗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策略,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和克服肿瘤免疫逃逸:1. 抗肿瘤免疫刺激剂的应用抗肿瘤免疫刺激剂,如抗CTLA-4抗体和PD-L1抗体等,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攻击效果。
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因子或刺激免疫刺激因子,这些药物可以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2. 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通过将患者自身T细胞改造成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CAR-T细胞,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治疗。
CAR-T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强大的杀伤力,可以克服肿瘤免疫逃逸的问题。
3. 组合治疗策略通过联合应用多种免疫治疗方法,如免疫刺激剂、肿瘤疫苗、细胞因子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克服肿瘤免疫逃逸的问题。
组合治疗策略可以同时影响不同的治疗靶点,从而增强免疫攻击效果。
4. 利用微环境调控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和分子环境。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和免疫抑制因子可以抑制免疫应答,促进肿瘤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代/二代 TKI耐药机制
三代EGFR-TKI的耐药机制
一线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
二线奥希替尼
一线奥希替尼
HER2扩增, 10%
未知, 15%
MET扩增, 5%
PIK3CA, 2% BRAF, 1%
SCLC转化, 5%
EMT, 2%
T790M, 60%
HER2扩增, 5%
C797X, 15%
BRAF突变 1%
NRG1融合 1%
ROS1融合 2% RET融合 2%
ALK融合 5%
EGFR突变 60%
无 39%
EGFR突变 ROS1融合 HER2扩增 无
ALK融合 NRG1融合 MET (扩增突变)
RET融合 BRAF突变 KRAS突变
EGFR突变 ROS1融合 HER2扩增 无
1. Midha A, et al. Am J Cancer Res. 2015 Aug 15;5(9):2892-911. 2. Saito M, et al. Cancer Sci. 2016 Jun;107(6):713-20. 3. Lee VHF, et al. Clin Oncol (R Coll Radiol). 2019 Jul 30. pii: S0936-6555(19)30294-8.
经过三代TKIs治疗 ~50%发生T790M阴性突变
若发生EGFR-TKI耐药后,含铂化疗中位PFS为 4 - 5 月 EGFR-TKI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化疗临床获益有限
研究 IMPRESS AURA3
用药 顺铂+培美曲塞 铂类+培美曲塞
人数 132 59 61 140
T790M突变 阴性+突变 阴性 突变 突变
目录 /CONTENTS
01 驱动基因突变患者治疗现状 02 免疫抑制剂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治疗中的困惑 03 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中的治疗机会
OS (%)
免疫治疗提升晚期一线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
成为至23.2%
● KEYNOTE既往-0未0接1受治(I疗期患研者 究 ) : 帕博 利 珠 单 抗 治疗 晚 期 N既S往C接受L治C疗患患者者 的 5年 长 期 生 存2 3 .2 %
100
事件
中位OS, 月
5年OS率, %
n/N
(95%CI)
(95%CI)
100
事件
中位OS, 月
5年OS率, %
80
80
75/101 22.3 (17.1-32.3) 23.2 (14.2-33.5)
KRAS, 3%
经过一代/二代TKIs治疗 40-60%发生T790M阴性突变
Wu SG, Shih JY. Mol Cancer. 2018 Feb 19;17(1):38. Papadimitrakopoulou V, et al. 2018 ESMO Abstract LBA51. Ramalingam S, et al. 2018 ESMO Abstract LBA50.
二/三代EGFR/ALK TKIs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疗
中位OS (月)
~8–9
~10
~3
1980
1990
Dragani TA, et al. BMC Med. 2016 Jul 28;14(1):110. Herbst RS, et al. Nature. 2018 Jan 24;553(7689):446-454. Russo A, et al.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18 Oct;130:1-12.
未知, 25%
T790M缺失, 49%
MET扩增, 19%
PIK3CA, 5%
BRAF, 3%
细胞周期, 12%
其他EGFR, 6%
融合, 3%
C797X, 7% 未知, 67%
HER2扩增,
பைடு நூலகம்
2%
MET扩增,
15%
PIK3CA, 7%
BRAF, 3%
细胞周期, 12%
其他EGFR, 融3合%, 1%
免疫抑制剂治疗在驱动基因 突变患者中的现状与挑战
目录 /CONTENTS
01 驱动基因突变患者治疗现状 02 免疫抑制剂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治疗中的困惑 03 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中的治疗机会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正使NSCLC的治疗发生革命
性化疗的 变 化
化疗双药
抗血管生成药物
一代EGFR/ALK TKIs
0 0
AURA3
奥希替尼
HR: 0.42 (95% CI, 0.29-0.61)
培美曲塞
3
6
9
12
15
18
时间 (月)
Mok TSK, et al. J Clin Oncol. 2017 Dec 20;35(36):4027-4034. Mok TS,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Feb 16;376(7):629-640.
~12–13 2000
~18–19 2010
长达30 2020
在中国亚洲患者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更常 见,60%的NSCLC为EGFR突变阳性
腺癌中,亚裔 vs. 高加索裔患者的EGFR突变发生率:60% vs. 15%
亚裔
高加索裔
KRAS突变 8%
MET (扩增突变) 2%
无 16%
HER2扩增 3%
EGFR突变 15%
KRAS突变 30%
ALK融合 1%
RET融合 1%
ROS1融合 1%
NRG1融合 2%
BRAF突变 4%
HER2扩增 2%
MET (扩增突变) 5%
ALK融合 NRG1融合 MET (扩增突变)
RET融合 BRAF突变 KRAS突变
40-60%经过EGFR-TKIs治疗会发生耐药
ORR NA 31%
中位PFS 5.4月 5.4月 5.3月 4.4月
中位OS 19.5月 22.5月 14.1月 NA
总生存率 总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率
IMPRESS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0
0
吉非替尼+CT 安慰剂+CT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时间 (月)
1.0
吉非替尼+CTT790M突变-突变
安慰剂+CTT790M突变-突变
0.9
吉非替尼+CTT790M突变-阴性
0.8
安慰剂+CTT790M突变-阴性
0.7
0.6
0.5
0.4
0.3
0.2
0.1
0.0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时间 (月)
1.0 0.8 0.6 0.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