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课文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2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2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2)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2) 下文是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2)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课文)》七年级上册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文言文】人教版学弈课文原文

【文言文】人教版学弈课文原文

【文言文】人教版学弈课文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
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
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
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
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
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全书分为《梁之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这七篇。

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两层意思。

第一
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
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
现了一种很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
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
箭去把它射下来。

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课文

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课文

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课文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

在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课文的编排独具匠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课文涵盖了众多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各异。

有的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如《三峡》中那雄伟险峻的山峰、湍急的水流,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讲述历史故事,像《陈涉世家》生动地展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波澜壮阔,让我们了解到古代农民的英勇抗争;还有的传达人生哲理,《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句箴言,至今仍启迪着我们的心灵,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追求真理。

这些文言文课文不仅内容丰富,在语言表达上也各具特色。

《陋室铭》的语言简洁明快,骈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以简洁的语句表达出陋室不陋的主旨;《岳阳楼记》则气势恢宏,情感深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广阔胸襟。

学习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课文,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文言文语言简练、精确,通过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表达技巧和语感。

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言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逻辑,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再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文言文能够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礼仪制度、价值观念和社会风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文言文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学生在理解和翻译上容易遇到障碍。

而且,一些文言文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课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言文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所有文言文课文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所有文言文课文译文

5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原文: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翻译: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原文: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词句注释伤:哀伤,叹息。

新人教版七下语文课文文言文(口技)

新人教版七下语文课文文言文(口技)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 子)坐正了一些。
叫,喊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着:“失火啦!” 丈夫起来大叫,妻子也起来大叫,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一会儿,不久
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
成百上千的小孩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
分段整理文言知识
第五段 重点实词:绝 重点虚词:而已 特殊句式:
我能译?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正(身体)。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 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 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 一个地方来。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即使 一头,这里指“一种”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 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地方 说出
人有百口有上百条舌头, 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遥 闻深巷中犬吠,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 (被)惊醒 打呵欠,伸懒腰 就
远远的
狗叫
便有妇人惊
觉 欠
伸,
其夫呓语。
说梦话
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 她丈夫说着梦话。 哭 也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 之。
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 动词,喂奶 名词,乳头 他,指小孩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文《咏雪》读后感!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文《咏雪》读后感!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文《咏雪》读后感!《咏雪》是一篇短小精悍却韵味十足的文言文,它出自《世说新语》,宛如一幅古代文人雅士家庭聚会的画卷,在简洁的文字中展现出魏晋时期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家庭氛围,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学价值和人生哲理。

文章开篇便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谈论诗文。

这种家庭聚会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体现出魏晋时期士族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在那个时代,家族内部的文化传承和交流是培养子弟、维系门第的重要方式。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知识与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家庭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接着,文中的焦点落在了“咏雪”这一情节上。

当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之际,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引发了一场精彩的才思比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两个回答都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常见的事物,展现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才思。

胡儿把雪比作盐,从颜色和下落的状态来看,有一定的相似性,盐粒在空中撒下的画面是一种较为直接的观感。

然而,兄女将雪比作柳絮因风起,则更加生动形象。

柳絮轻盈、飘逸,在风中飞舞的姿态与雪花在风中漫天飞舞的情景更为契合,不仅写出了雪的形态之美,更赋予了雪一种灵动的神韵。

这个比喻充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精准把握,也让我们看到了魏晋文人对意境的追求。

从文学角度来看,《咏雪》展示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魅力。

一个好的比喻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将平凡的事物变得富有诗意。

在这篇短文中,两种不同的比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文学创作中,选择合适的喻体对于生动描绘事物的重要性。

同时,这也启示我们,文学创作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只有对事物有深入的观察,才能发现其特点;只有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将这些特点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

初中课文文言文

初中课文文言文

初中课文文言文1.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编订)-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出师表》。

2.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3.学习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诸葛亮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开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忠诚的文章,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2.预习反馈请同学们简要回顾一下预习内容,分享对《出师表》的整体印象。

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背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文是他呈给刘备的一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尽忠的决心。

分析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诸葛亮自述身世,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第三部分写诸葛亮表达忠诚的决心。

分析课文内容:第一段:诸葛亮自述身世,表达对刘备的感激之情。

第二段: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对策。

第三段:诸葛亮表达忠诚的决心,表示为国家尽忠。

分析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语言简练:诸葛亮在文章中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对比:诸葛亮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刘备与曹操的差距,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出疾。

”排比:诸葛亮在文章中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课堂互动请同学们谈谈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认识,以及他在文章中表现出的品质。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出师表》。

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分析短文,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出师表》的背景、结构、内容和写作风格,使学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课文(全)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8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 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八年级上册9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1 《孟子》两章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 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3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