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穿刺
颈内静脉穿刺术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穿刺入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前路、中路、后路。 (1)前路:将左手示指和中指放在胸锁乳突肌中
点、颈总动脉外侧,右手持针,针尖指向同侧乳 头,针轴与冠状面呈30°~40°角,常于胸锁乳突 肌的中点前缘入颈内静脉。
实用文档
穿刺入路:
(2)中路: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 与锁骨上缘构成颈动脉三角,在此三角形 顶点穿刺(图6-78)。针轴与皮肤呈30角, 针尖指向同侧乳头(也可指向骶尾),一 般刺入2~3cm即入颈内静脉。
实用文档
穿刺入路:
(3)后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1/3交 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针轴一般保持水平位, 针尖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
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 膜腔。方法简便、可靠。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
①距上腔静脉较近。②避免误伤胸导管。 ③右侧 胸膜顶稍低于左侧。 ④右侧颈内静脉较直;而左 侧较迂曲。
2. 有临时导管,但不能满足内瘘成熟获无 法建立内瘘。
3. 内瘘手术多次失败,已经无法在肢体制 作各种内瘘。
实用文档
【长期导管的适应证】
4. 部分因为心功能较差而不能耐受内瘘的 患者。
5. 部分腹膜透析病人,因各种原因需要 暂时停止一段时间的腹透,用血液透析 过 渡一段时间,可以选择长期导管作为血管 通路。
实用文档
4、在搏动的外侧进针局部麻醉,先用6号 针接5ml注射器穿刺,穿刺方向朝向同侧乳 头方向,成扇形从外向内扫描。边回吸注 射器边进针,可见到回血(一般进针深度 2-3cm左右)。如针已深入3~5cm,仍未 见到回血,可带负压边回退,如仍然无回 血,须将针回拔至皮下,改变穿刺方向。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这名字听起来就有点儿高大上,对吧?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高大上”的过程,让你轻松搞懂这门医学“黑科技”。
想象一下,我们在医院,医生穿着白大褂,脸上挂着微笑,准备进行一项“神秘”的操作。
这时候,病人往往有点儿紧张,心里想:“哎呀,这到底是什么鬼啊?”颈内静脉穿刺就是给病人放一根管子,方便以后给药或者抽血,简单又实用。
先来聊聊准备工作。
医生需要提前准备好工具,像是针头、导管、消毒液这些,真是应有尽有,像开箱新玩具一样。
不过可别小看这一步,准备的过程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细致入微,万无一失,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医生在准备的时候,嘴里还可能念叨:“安全第一,咱们一定要小心。
”哎,听着这话,就像老妈在叮嘱,心里暖暖的。
然后,进入“战斗”阶段。
医生会让病人躺好,找到合适的位置,接着用消毒液把要插针的地方擦干净,像是给小姑娘扎花一样小心翼翼。
再来就是麻醉了,别担心,医生会给你注射点局麻药,稍微有点儿刺刺的感觉,但没事,片刻就过去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哎,真没想到,打针也可以这么轻松。
”哈哈,这就是现代医学的魅力啊!医生要找到颈内静脉的位置,咦,这可不是随便摸摸就能找到的。
这就像是探险家寻找宝藏,得靠着技巧和经验。
医生会用手轻轻按压,感觉静脉的脉动,哇,真是一门艺术!找到目标后,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插入针头,像是给小鸟喂食一样,细腻又温柔。
这个时候,病人可能心跳加速,紧张得有点儿冒汗,但别担心,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治疗。
等到针头成功进入静脉,接下来就是放管子了。
医生会把导管慢慢插入,简直就像在给花园里种花,轻轻松松。
这时候,医生可能还会跟你聊聊天,问问你最近的趣事,像老朋友一样,让你放松下来。
你会发现,紧张的气氛逐渐消散,变得轻松愉快。
插管完成后,医生会用胶带把管子固定住,像是给它穿上小衣服,呵护得可真周到。
然后就是清理现场,收拾工具。
这时候,你可能会松一口气,心里想着:“嘿,这也没那么可怕嘛!”医生也会松一口气,暗自庆幸这一切都顺利进行。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考核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考核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在颈内静脉中插入导管,以便输液、输血或进行其他治疗。
这项考核内容涵盖有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操作。
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定义和适应症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一项将导管插入颈内静脉进行静脉内置管的技术。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需要长期静脉内输液、需要频繁采血检查、需要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等。
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解剖和生理学知识颈内静脉位于颈部,与头脑血管供应有关。
了解颈部血管解剖,特别是颈内静脉的位置和走向,对于成功进行穿刺置管非常重要。
此外,还需了解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和静脉瓣膜的功能,这些知识对于选择置管的合适位置和防止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先决条件和术前准备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之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评估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病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置管器材。
同时,还需准备好必需的消毒液、导管、引导针、注射器等器械和物品。
四、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步骤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1. 患者的准备,包括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清洗颈部。
2. 患者外周静脉置管,用来输液预防感染和维持补液。
3. 皮肤消毒,用无菌酒精覆盖穿刺部位并使用交叉清理方法清洁。
4. 穿刺,使用穿刺针穿刺颈内静脉,以保证正常血流进入针腔。
5. 第一次排气,即打开上方的三通,让空气排进,冲洗静脉。
6. 导管插入,将导管沿着穿刺针缓慢插入静脉,并在适当时间内停止导管前移。
7. 补液,将注射器与导管相连,并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合适的液体。
8. 保护导管,使用透明敷料和固定带将导管固定。
五、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虽然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动脉穿孔、心律失常等。
在操作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处理和护理工作。
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要点和技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需要丰富经验和技巧的操作。
颈内静脉穿刺术详解

颈内静脉中段穿刺的三条路径
颈内静脉中段穿刺的三条路径
2、穿刺点定位: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或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中 点,或颈静脉三角的顶端。 3、消毒麻醉:穿刺前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穿刺点周围旁开10~15 cm范围消毒,铺无菌洞巾。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穿刺点局 部浸润麻醉。
颈内静脉中段穿刺的三条路径
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防治
2、血胸:颈内静脉意外穿刺损伤颈动脉,在多数情况下只要局部 压迫10分钟即可止血。主要问题是要根据针尾回血的情况及时意识 到可能穿破颈动脉。
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防治
3、气栓:患者在低血容量情况下,穿刺时或穿刺后若穿刺针或导 管意外与大气相通。心脏舒张期导致的负压可将空气吸入心脏。少 量空气,无心内分流不致引起严重并发症;但若有先天性心内分流 (右向左分流)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拔管或发生脱管时空气可经 隧道进入血液,此时应使用湿纱布压迫情况下拔除。
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防治
6、感染:主要的原因是导管滞留过久容易引起皮肤感染或菌血症。 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将近35%,尽量短期的置放导管,或及时更换 导管对防止感染非常重要。
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防治
7、颈动脉损伤:主要是颈总动脉损伤,发生率1.9%~4.0%,和学习曲 线相关。主要是发现穿刺针回血的速度和颜色不一样时应该及时意 识到动脉意外穿刺,拔除针,甚至导管压迫5~10 min即可防止血肿 的形成。
颈静脉解剖
internal carotid artery——颈内动脉 internal jugular vein——颈内静脉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胸锁 乳突肌肌肉 brachiocephalic vein——头臂静脉 subclavian vein——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助手视角
术者视角
大家可以参看一下下图右侧颈内静脉解剖变异度,在颈动脉右上方的比例为82%。
其实最佳的确定方法是在找到颈三角位置后,用超声来确定。非常的安全和准确,直观, 会极大的增加术者的穿刺信心和成功率。
超声探头的定位标志指向甲状腺,这样比邻关系显示会更加明了,皮肤穿刺点的位置,也可以在B超显示下,用棉签的 尾端来进行点压确定,同时观察颈内静脉受压以及按压的角度。初学者可以根据棉签的尾端对皮肤的压迹,赶紧用记号
二、右颈内静脉解剖
以乳突尖和下颌角连线中点至右胸锁关节的连线作为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
选择右颈内静脉穿刺原因:
1、右颈内静脉解剖位置较固定,体表解剖标志较为明显,包括胸骨上凹、锁骨、 胸锁乳突肌以及在多数病人可以触摸到的颈动脉搏动。
2、右颈内静脉进入上腔静脉的行程短而直,也便于行右心腔内的置管术,无穿 破胸导管致胸导管淋巴液漏的危险。
穿刺时注意:
(1)穿刺角度和深度:
建议穿刺角度为45°,如图,穿刺进针深度为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斜边,颈内静脉的深度为直角边,根据初 中数学知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例1:1:1.414, 正常人体颈内静脉的深度约为1-2cm,可以推算出进 针深度约为1.5-3cm,进针深度一般1.5~3cm,肥胖 者2~4cm。
3、血胸:颈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只要及时退针局部压迫3~5分钟可 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应提示外科医生及时打开胸膜探 查,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改换穿刺点或经锁骨上路穿刺锁骨下静脉。
4、液胸:在送管时将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此路 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4、空气栓塞: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如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 中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 脏。穿刺时应注意避免。
颈内静脉穿刺的解剖学原理

颈内静脉穿刺的解剖学原理颈内静脉穿刺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技术,用于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以便获取血液样本、输注药物或测定中心静脉压力。
它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医疗机构广泛应用。
颈内静脉穿刺的解剖学原理主要涉及颈内静脉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以及相关危险解剖结构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颈内静脉的解剖结构。
颈内静脉是一条位于颈部的大静脉,属于中静脉系统的一部分。
它起源于颈下颌总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的汇合,下降至颈内动脉前内侧,在锁骨下动脉穿过斜方肌,最后与锁骨下动脉汇入上腔静脉。
由于颈内静脉与颈动脉、斜方肌等结构密切相邻,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避开这些危险解剖结构。
其次,颈内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对穿刺操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颈内静脉的血流速度较慢,静脉血压较低。
而血压是颈内静脉穿刺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方面可用来评估血流情况,另一方面可通过调整压力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穿刺角度和力度,以确保安全有效。
此外,还有一些与颈内静脉穿刺相关的危险解剖结构需要注意。
颈动脉和斜方肌是比较重要的结构,颈动脉位于颈内静脉的外侧,如果在穿刺过程中误刺入颈动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动脉穿孔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破裂等。
斜方肌位于颈内静脉的内侧,如果穿刺采用的角度太大,可能穿透斜方肌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静脉附近还有神经结构,如喉返神经等,穿刺操作时需小心避开。
综上所述,颈内静脉穿刺的解剖学原理主要包括颈内静脉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以及相关危险解剖结构等方面。
医务人员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时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原理,准确掌握穿刺的技巧,以确保穿刺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此外,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应注意避开颈动脉、斜方肌以及神经结构等危险解剖结构。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它在医疗领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这个程序这么重要。
首先,颈内静脉是个关键的血管,连接着大脑和心脏。
想象一下,正如交通干道,流通着身体内的重要物质。
当病人需要输液、采血,或者安装导管时,这里就是最优选之地。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就像在紧急情况下,选择最直接的路线,快速到达目的地。
接着,来看看这个过程的步骤。
首先,医生需要找到静脉位置。
这个可不简单,需要用到超声波。
就像用显微镜观察细微事物,医生得小心翼翼,确保万无一失。
一旦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接下来就是消毒、麻醉,再用一根细针穿刺进入静脉。
嘿,这时候,大家都得屏住呼吸,紧张又期待。
一旦针成功进入,医生就会慢慢放入导管。
这个时候,心跳加速,简直如同过山车。
导管就像是一条小路,通向血液流动的王国。
它的使用可以大大提升治疗效果,尤其是在重症监护中,简直是不可或缺。
当然,任何手术都有风险。
虽然这个过程相对安全,但偶尔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比如感染、血肿等。
这时候,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能够应对突发状况,才是真正的高手。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术后的护理。
手术虽然简单,但术后不能掉以轻心。
保持创口的清洁是关键,定期检查导管的位置和通畅度。
如果有任何异常,务必及时与医生联系。
这就像是照顾植物,细心呵护才能长得茁壮。
再谈谈这个程序的应用场景。
无论是外科手术前的准备,还是重症监护室的病人,颈内静脉穿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想象一下,一个病人急需大量输液,医生快速而精准的操作,就像是在关键时刻的英雄,让人倍感安心。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合作也至关重要。
医生、护士、麻醉师,大家密切配合,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缺一不可。
大家共同努力,最终为病人带来最佳的治疗体验。
说到这里,颈内静脉穿刺不仅仅是一个医疗操作,更是一种责任。
它承载着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和细心,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影响结果。
颈内静脉穿刺

VS
详细描述
血胸是颈内静脉穿刺少见的并发症之一, 多由于穿刺针刺破胸膜或肋间血管所致。 血胸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根据出 血量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胸腔闭式引 流、补充血容量等。
空气栓塞
总结词
空气栓塞是由于颈内静脉穿刺时空气进入血液循环所致,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
详细描述
空气栓塞是颈内静脉穿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由于穿刺针连接不紧密或操作不当所致。空气栓塞 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根据患者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吸氧、心肺复苏等。
中心静脉压监测
中心静脉压监测是评估病人循环功能 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颈内静脉穿刺, 可以放置中心静脉压导管,实时监测 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了解病人的循环 状态和心功能情况。
中心静脉压监测对于危重病人的治疗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医生 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颈内静脉穿刺适用于需要进行中心静 脉压监测、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等 的患者。
禁忌症
颈内静脉穿刺的禁忌症包括凝血功能 障碍、感染病灶、颈部畸形或解剖异 常等。
颈内静脉穿刺的优缺点
优点
颈内静脉穿刺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对于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颈内静脉穿刺可以提供 长期稳定的血管通路。
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前,应充分了解 患者的颈内静脉解剖情况,选择合适 的穿刺部位和进针角度,以避免并发 症的发生。
03
颈内静脉穿刺技术
穿刺前的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
了解患者的病史、凝血功 能、有无颈部手术史等, 以便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颈 内静脉穿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导管插入一定深度后边进导管 边拔出导丝。
10.用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器与导管各 腔末端连接进行试抽,在抽出回血后, 向导管内注入2~3ml肝素生理盐水, 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
11.将导管固定处与皮肤缝合固定。
12.连接三通,补液,用敷料覆盖。
13.这是中心静脉穿刺包。
注意事项:
1. 在抗凝治疗或有凝血障碍的病人中,因锁骨下出血后压迫止血困难, 因此此时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视为禁忌。 2. 颅内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不应采取Trendelenburg体位。 3.颈内静脉穿刺进针深度一般为3.5~4.5cm,以不超过锁骨为度。 4.锁骨下静脉穿刺进针过程中应保持针尖紧贴于锁骨后缘以避免气胸。 5. 注意判断动静脉,插管过程中需注意回血的颜色及观察穿刺针头后针 柄的接头处是否有血液搏动。此外,导管与压力换能器或自由流动的 静脉输液袋相连后可通过压力来判定。误穿动脉则退针压迫5~15分钟, 若系导管损伤动脉应予加压包扎。 6. 置入导管时必须首先将引导丝自导管的尾端拉出,以防引导丝随导管 一起被送入血管引起严重后果。 7. 颈内或锁骨下静脉导管插入困难时,可行Valsalva手法(将口鼻闭住, 关闭声门,强行呼气,以增加胸内压,从而减少静脉回流)以增大静 脉口径。 8.置管后各导管尾部均要回抽见血以证实开口在血管内。
4.穿刺针进入皮肤后保持负压, 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5.从注射器侧边导丝口插入引导丝(如 用普通注射器则撤去注射器,从针头处 插入引导丝).
6.导丝进入导丝口2大格(20cm) 后,边进导丝边拔出注射器。
7.绷紧皮肤,沿引导丝插入扩 张管,轻轻旋转扩张管扩张皮 肤。
8.沿引导丝插入导管(成人置管深度一般以 13~15cm为宜)。亦可根据公式:身高 >100cm,深度=身高/10-2;身高<100cm, 深度=身高/10-1。
颈内静脉穿刺
1.患者去枕仰卧位,最好头Fra bibliotek15°~30° (Trendelenburg体位),以保持静脉充盈和减 少空气栓塞的危险性,头转向对侧。
2.颈部皮肤消毒,术者穿无菌手术衣及手套, 铺无菌单,显露胸骨上切迹、锁骨、胸锁乳 突肌侧缘和下颌骨下缘。检查导管完好性和 各腔通透性。
3.确定穿刺点(常用中间径路,路定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 头、锁骨头及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环状软骨水平定位, 距锁骨上3~4横指以上。)左手轻柔扪及颈动脉,针尖指 向胸锁关节下后方,针体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平 行,针轴与额平面呈45°~60°角进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