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春季教学科研一体化研究课题
2017年校级拟立项教学研究项目一览表

姚瑞珍、刘婷、刘红霞、占长林、张丽
理工科
重点项目
13
反应工程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研究
王小波
卢小菊、左小华、黄卫东、曹晓艳
理工科
重点项目
14
基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柳红星
邱霞、陈群、姚俊武
文科
重点项目
15
基于“一线工程师”理念的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赵栋楠
一般项目
24
快速反应生产模式下的《服装样板与工艺》课程教学变革研究
刘燕
余卫华、郑俊洁、王军、王芙蓉
文科
一般项目
25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对策研究
肖新华
王向杰、罗静、蔺绍江、任桂华
理工科
一般项目
26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黄小荣
王达政、陈峰、冷雪霜、赵青
文科
一般项目
27
姜超
徐庆华、黄磊、蔺绍江、王向杰
理工科
一般项目
48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手工模拟集中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徐先锋、张玉成、易慧华、雷家柳、章菊萍
理工科
重点项目
16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文学类课程教学研究
陈新瑶
周加胜、刘燕、王昭、黄燕
文科
重点项目
17
创新创业理念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
白丽平
余卫华、邓超群、燕林飞
文科
重点项目
18
“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电类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陈玲
卫勇、汪超顺
文科
教学评一体化课题研究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课题研究目标一、研究背景在当前高等教育中,教学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管理工具,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注重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定量评估,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科竞赛获奖等,但这些评价指标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因此,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教学评一体化课题研究目标模型,以全面提高教学评价的效能和作用。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一种教学评一体化课题研究目标模型,该模型的目的是解决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无法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不够全面和深入;•缺乏针对性,不能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的引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措施:1. 建立教学评价模型首先,我们将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教学评价模型,该模型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从而更为全面地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引导。
2. 探究教学评价指标在建立教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将对现有的教学评价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发掘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为下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将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从多个层面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并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为实际的教学评价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
4.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最后,我们将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针对现有的教学评价系统存在的问题,建立一种新的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快速、更准确的教学评价,并为实际的教育教学提供更为科学的技术支持。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一体化课题研究目标模型,以全面提高教学评价的效能和作用;•建立了一个科学严谨的教学评价模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引导;•探究现有的教学评价指标,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学评价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立了一种新的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为实际的教育教学提供更为科学的技术支持。
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

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探索与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体化课改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一体化课改旨在打破传统课程的割裂状态,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围绕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探讨其背景、目的、方法以及实践意义。
一、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的背景传统教育模式中,课程往往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导致学生知识体系割裂,难以形成综合能力。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一体化课改应运而生。
一体化课改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二、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的目的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和实践一体化课改的理论与方法,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具体目标包括:1.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课程的割裂状态,整合课程内容,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2.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一体化课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三、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的方法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等。
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关于一体化课改的研究资料,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一体化课改案例,深入剖析其设计理念、实施过程与成效。
3.实践研究: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开展一体化课改实验,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分析一体化课改的实际效果。
四、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有助于教育者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观念。
2.推动课程改革与创新:通过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可以探索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为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实践依据。
2017年学校教研教改项目确立并公布.doc

2017 年学校教研教改项目确立并公布
近日,学校公布 2017 年度校级教育研究课题 23 项,教学改革项目 36 项。
理学院分获教育研究课题立项 2 项,教学改革项目 5 项
编 号 课 题 名 称
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
JY201711
研究与实践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数学建
JY201712
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 号 课 题 名 称
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混合教
JG201716
学模式的运筹学教学改革基于应用性人
才职业能力 JG201717
培养
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探讨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下
JG201718
数学建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基于创新、融合专业推进高
JG201719 等数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
革与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材料力学
JG201720
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负责人 主要研究人员 主要承担部门
原所佳、张芹、孙海
波、孙振翠、王惠、
王立飞、王帅、原瑞
裴娟
花、高尚、岳大光、 理学院
胡丽君、梁军、张冬 梅、李畅、贺全喜
陈凤欣、杨万春、孟
曲庆国
艳双、李晓燕、唐龙 理学院
业、于晋臣
负责人 主要研究人员 主要承担部门
于晋臣
邢育红、徐大举、杨万 理学院
春、李菲菲
曹海军 马媛媛、张鑫、周玲丽 理学院
陈凤欣
史昱、杨万春、于晋臣、 理学院
曲庆国、尹妍妍
王海棠
黄玉娟、孙光辉、张海 理学院
燕、杨振起
胡庆泉、蒋彤、高曦光、
侯善芹
沈玉凤、王继燕、崔泽、 理学院
杨尚阳、李琳、马昌红、
刘隆。
关于公布2016-2017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庆交通大学

高教所〔2017〕1号
关于公布2016-2017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根据《重庆交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修订)》(交大〔2016〕355号)的有关规定,高教所组织实施了2016-2017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评审工作。
现将“基于OBE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等32项课题予以立项,其中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5项、一般课题26项(见附件)。
本次获准立项的课题资助额度为:重大课题每项3万元;重点课题每项2万元;一般课题每项0.5万元。
课题所在单位应给予不低于1:1的配套经费。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文
- 1 -
件要求落实课题建设和配套经费,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条件。
高教所将依据各课题确立的目标任务和计划进行阶段性检查以及课题实施结果的评估验收,对未按计划研究或成效不佳的课题,将视实际情况减少或终止经费资助,直至撤销其课题立项资格。
附件:重庆交通大学2016-2017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高等教育研究所
2017年3月15日- 2 -
附件:
重庆交通大学2016-2017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 3 -
- 4 -
- 5 -
(此页无正文)
重庆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7年3月15日印发- 6 -。
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1本课题经过上学期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位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的学习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本学期针对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当然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因此特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研讨下,发展同学发明思维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
”作文教学同样如此。
我们教同学作文是为了达到将来即使没人教,他们自身也能写文章。
几年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让同学在多种题材的写作过程中锻炼写作兴趣,发展写作的发明力。
结合教改的新思路,扩大好作文的范围,张扬同学个性,培养同学的写作兴趣。
二、工作要点1、深入学习新课标、学习本课题有关方面的理论,在其指导下,通过研究,形成有利于培养同学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和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目标体系和模式。
2、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密切结合,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同学的写作热情、写作兴趣,让同学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不时提高同学习作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本年度我们着力于习作课堂的教学研究:1、着力于同学习作兴趣的培养,养成习作习惯。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
同学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胜利。
教师要带领同学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增加作文的素材,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同学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同学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局部。
教学评一体化课题研究

以下是教学评价一体化课题研究的几个方面:
1.
教学评价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教学评价一体化的实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需要对现有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评价理论以及评价一体化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
8.
9.
教学评价一体化的推广与应用。教学评价一体化的研究需要将其推广到实际教学中,需要对相关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和推广,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0.
2.
Hale Waihona Puke 3.教学评价一体化的实施策略。教学评价一体化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评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4.
5.
教学评价一体化的评估标准。教学评价一体化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这些标准应当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可追溯性。
6.
7.
教学评价一体化的实施效果研究。教学评价一体化的实施需要对其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估,包括对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问题研究

学术论坛-283-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问题研究周曙光(476000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 河南 商丘)摘 要:教学与科研是党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新时期党校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
推进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是深化党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党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建立健全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制度机制,对于全面提高党校干部教育质量、发挥党校智库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与科研作为党校最为重要的两项职能,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和党校的形象。
科研是党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发挥科学研究机构和智库职能的重要途径。
因此,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党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党校功能的实现以及党校的全面发展。
一、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必要性(一)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是由党校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2条第1款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这是对新时期党校工作作出的职责定位,它要求党校不仅要承担教学职能,还要承担起科学研究职能。
需要指出的是,党校的教学不同于高等院校的教学,它所针对的对象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党校的科研也不同于高等院校、政策研究室和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科研,它强调的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对实践的指导力,在决策咨询中的软实力,发挥智库作用的潜力。
这就要求党校必须树立协调发展意识,积极推动党校教学科研的一体化。
(二)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是由党校教师职责的特殊性决定的党校教师既是党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又是党校科研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这一特殊性要求党校教师不能只搞教学不搞科研,又不能只搞科研不搞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7年春季教学科研一体化研究课题
1.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机制研究
2.提升基层协商民主效能研究
3.民主集中制若干问题研究
4.铜陵市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5.着力“五板”依靠创新驱动助推铜陵转型发展
二、2017年度第一批校级重点课题参考目录
6、新形势下党校教学布局和课程体系研究
7、新形势下加强党校自身党性教育对策研究
8、铜陵党员干部培训需求调查
9、主体班学员开展政治生活对策研究
三、2017年度第一批校级一般课题参考目录
10、学习云微信客户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11、党校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设计与搭建
12、党校教学录播系统的设计与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