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 考研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课件19

合集下载

第三章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课件

第三章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课件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粗糙界面与光 滑界面是在原子 尺度上的界面差 别,注意要与凝 固过程中固-液 界面形态差别相 区别,后者尺度 在μ m 数量级。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对球形颗粒 k 2 2 1 p 2
rr
r
Tr

2k VsTm
H m

2Vs Tm
H mr
VsTmp H m
上式表明:
固相表面曲率k>0,引起熔点降低。 曲率越大(晶粒半径r越小),物质熔点温度越低。
=(HS- HL )-T(SS- SL )

ΔGV = ΔH - TΔS
当系统 的温度 T 与平衡凝固点 Tm 相差不大时,
ΔH ≈-ΔHm(此处,ΔH 指凝固潜热,ΔHm 为熔化潜热)
相应地,ΔS ≈ -ΔSm = -ΔHm / Tm,代入上式得:
GV
H m
T
H m Tm

H
K0定义为恒温T*下固相合金成分浓度Cs*与液
相合金成分浓度C*L 达到平衡时的比值。
K0

CS CL
K0 的物理意义:
对于K0<1, K0 越小,固相线、液相线张开程
度越大,固相成分开始结晶时与终了结晶时差
别越大,最终凝固组织的成分偏析越严重。因
此,常将∣1- K0∣称为“偏析系数”。
T T* C0K0
1 1
r1 r2
2VS k
欲保持固相稳定,必须有一相应过冷度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合肥工大版16章ppt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合肥工大版16章ppt

表面能
形变过程中,材料表面发生的 变化会消耗表面能。
金属材料的成形工艺
1
轧制
2
将金属材料压制成薄片或形状截面的过
程。
3
锻造
通过施加压力将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为所 需形状。
拉拔
通过拉伸金属材料形成细长的形状。
材料成形的加工工艺
1 冷成形
在常温下进行的成形过程,适用于柔软的材料。
2 热成形
在高温下进行的成形过程,提高材料的塑性。
金属材料的成形机理
晶体滑移
晶体中的原子通过滑移运动实现形变。
晶粒再结晶
形变导致的晶粒变形会通过再结晶过程进行恢 复。
结晶减弱
形变会导致晶体内部结构的改变,减弱材料的 强度。
相变
材料的相变可以引起形变和结构的变化。
材料成形的能量消耗
机械能
成形过程中,机械能会转化为 变形能。
热能
由于形变引起的摩擦和塑性变 形,会产生热能。
3 组合成形
将几种不同的成形工艺结合起来使用。
材料成形的未来发展趋势
先进材料的应用
利用新材料的特性,改进成形工 艺和性能。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
提高பைடு நூலகம்产效率和精度,减少人力 投入。
可持续制造
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降耗的工艺。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合肥工 大版16章ppt
材料成形是指将材料通过力量的作用,改变其形状和结构的过程。本章ppt将 探讨材料成形的意义、应用领域,形变的类型和分类以及金属材料的成形机 理和本构关系等内容。
什么是材料成形?
• 材料成形是指通过施加力量改变材料的形状和结构的过程。 •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 • 成形过程涉及形变、材料力学行为以及成形工艺等方面。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第2版 教学配套课件 刘全坤主编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上).配套课件 第二章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第2版 教学配套课件 刘全坤主编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上).配套课件 第二章
根据固液两相区的宽度,可将凝固过程分为逐层凝固方 式与体积凝固方式(或糊状凝固方式)。 当固液两相区很窄时称为逐层凝固方式,反之为糊状凝 固方式,固液两相区宽度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间凝固 方式”。 铸件凝固方式对凝固液相的补缩能力影响很大,从而影 响最终铸件的致密性和热裂纹产生几率。
6/3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模数法”用于大平板、球体和长圆柱体铸件比较准确,对于短而粗的块 体,由于棱角散热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有一定误差。
6/3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尚级规辅划教教学材配 套 课 件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从传热学角度来说,模数代表着铸件热容量与散热表面积之间的 比值关系,凝固时间随模数增大而延长。对于形状复杂的铸件, 其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都是比较麻烦的,这时可将复杂铸件的各 部分看作是形状简单的平板、圆柱体、球、长方体等单元体的组 合,分别计算出各单元体的模数,但各单元体的结合面不计入散 热面积中。一般情况下:
尚辅教学配套课件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6/3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尚级规辅划教教学材配 套 课 件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第一节 传热基本原理 第二节 铸件凝固温度场的解析解法 第三节 熔焊过程温度场
6/3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尚级规辅划教教学材配 套 课 件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稳定温度场: 不随时间而变的温度场(即温度
只是坐标的函数):
T f x , y , z
6/3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尚级规辅划教教学材配 套 课 件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等温面:空间具有相同温度点的组合面。 等温线:某个特殊平面与等温面相截的交线。 温度梯度:对于一定温度场,沿等温面或等温线

合肥工业大学 考研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课件

合肥工业大学 考研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课件
在铸造合金熔炼及焊接过程中, 这些冶金化学反应均是在金属液与熔 渣的界面进行的。金属液中的杂质元 素及熔渣中反应物要不断地向界面扩 散,同时界面上的反应产物也需离开 界面向熔渣内扩散。 反应速度受到反应物及生成物在金属液和熔渣中扩散速度的影 响,金属液和熔渣的粘度η低有利于扩散并脱去杂质元素。
影响精炼效果及夹杂或气孔的形成
体缺陷相对应,诸如点阵空位、位错和晶界等模型
位空错。穴模模型型::液金态属金晶属体可熔以化看时成,是在一晶种体被网位格错中芯形严成重大破
坏•量的微的点晶空阵模位结型,构:从。而液在使态特液金定态属的金有温属很度的多以微微上观小,结晶在构体低失和温去面条了缺件长陷下程组不有
序性。大量空位的存在使液态金属易于发生切变,从 含而位成具错,有的在流固微动体晶性点体。阵中随结金着构属液由原态于子金高或属密离温度子度位组的错成提的完高突整,然的空出晶位现体的而点数 变量成阵也液,不体这断。些增微加晶,体表之现间为以液界态面金相属连的接粘。度减小。
送相同体积的液体所消耗的能量就愈大,或者说所需压力差也就愈大。
粘度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 影响铸件轮廓的清晰程度; • 影响热裂、缩孔、缩松的形成倾向; • 影响钢铁材料的脱硫、脱磷、扩散脱氧; • 影响精炼效果及夹杂或气孔的形成: • 熔渣及金属液粘度降低对焊缝的合金过渡有利。
粘度对铸件轮廓的清晰程度的影响
• 动力学粘度η—— 在外力作用非常小的情况下适用,如夹杂的上浮
过程和凝固过程中的补缩等均与动力粘度系数η有关。
• 对流动阻力有影响的因素除了粘度外,还有流态。
当雷诺数Re>2300 时为紊流,Re<2300 时为层流
• 圆形管道的雷诺数:
• f 为液体流动的阻力系数:

高等粉末冶金原理课件:粉末模压成形原理(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课件)

高等粉末冶金原理课件:粉末模压成形原理(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课件)

本讲内容§3.1 粉末模压成形原理§3.2 成形技术-1§3.3 成形技术-2程继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讲内容-成形技术部分一、成形前的粉末冶金二、模压成形技术三、等静压成形四、粉末连续成形五、浆料成形专题-粉末注射成形四、粉末连续成形定义:粉末在压力作用下由松散状态经过连续变化而成 为具有一定密度、强度以及所需尺寸形状压坯或 制品的过程。

主要包括:粉末轧制、挤压、喷射成形、楔形压制等基本特征:● 是模压成形方法的重要补充,可以生产 普通模压成形无法生产的多孔或致密的 板、带、棒、及管材等;● 比钢模压制需要较少的设备、容器。

(一)金属粉末轧制(Powder rolling)概述1.1. 概述粉末轧制的概念:粉末在一对轧棍之间在轧辊力的作用下压实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连续带坯的过程。

粉末轧制的特点:● 与熔铸轧制相比:11)基本原理相同,要实现轧制:μ+ξ>α2)可轧制出熔铸轧制无法生产或难以生产的板、带材等(尤多层复合板、带)33)工艺流程短、节能、成本较低44)压坯或产品成分精确可控、轧制产品各向同性55)成材率较高● 与模压成形相比:1)轧制能耗比压制低22)可以生产模压成形无法生产的板、带材3)压坯密度更均匀,压坯长度原则上不限44)板带材宽度、厚度有限:δ=(1/100 ~1/300)D,一般≤10mm 粉末轧制适用于生产宽度几百mm,厚度10mm 以下,长度原则不限的板带材,或D/D/δδ很大的衬套等粉末轧制的分类:● 粉末直接轧制(direct powder rolling )应用较广泛:对塑性好的粉末 ● 粉末粘结轧制 (bonded powder rolling)加入粘结剂改善粉末体的成形性● 包套粉末热轧(canned powder hot rolling ) 对活性粉末以及要求高致密度的材料粉末冷轧粉末热轧按进料方式分为:水平、垂直和倾斜轧制轧制过程的定量关系(轧制带坯厚度、密度与粉末特性及轧辊尺寸之间的定量关系)基本概念及符号: 咬入层、咬入角α(α1) H α— 咬入宽度δR — 轧制带坯厚度D 、r r —— 轧辊直径、半径 ρ松、ρ压—粉末松装密度及轧坯密度V 进、V 轧— 粉末进料速度和轧制速度粉末料柱宽度 B ≈轧坯宽度 b H α图4-26 粉末轧制时的咬入区和变形区H αδ几何关系:质量关系:1cos 1cos 11−−=⎥⎦⎤⎢⎣⎡−+=z D D R R ηαδδαηρρ)()(松压进轧v v /=η松压ρρ/=z ——延伸系数————压紧系数 定量关系式:影响轧制过程的因素1)粉末性能● 松装密度: ρ松↑,ρ压↑,δ↑(保证轧制条件下)● 流动性: 流动性↑,V进↑,η↓, ρ压↑,δ↑(保证轧制条件下)● 粉末硬度:低的粉末硬度便于变形和形成高的机械啮 合,↑成形性,↑压坯强度2)轧辊直径↑D, ρ(δR固定);δR ↑(ρ一定)3)给料方式水平与垂直:垂直 V V进↑,ρ↑、δR↑4)轧制速度↑ω,ρ、δR↓(m不变)5)辊缝t↑t,轧制压力降低,ρ↓,δR↑粉末轧制工艺:粉末准备→ 喂料(水平、垂直方式)→轧制(冷轧、热轧) → 轧坯→烧结(直接烧结、成卷烧结)粉末冷轧工艺● 室温下轧制● 轧制速度较低:0.6-30m/s● 轧坯可卷成卷后烧结,也可烧结后卷成卷,还可烧结后再热轧冷轧冷轧+ 热轧粉末热轧工艺● 可以对粉末、预成形坯等进行轧制● 防氧化—包套(真空)轧制或气氛保护粉末轧制的应用�多孔板材,如过滤板、催化剂板材�层状复合材料带、板材�多层钢背支撑轴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粉末、粉末压坯或粉末烧结坯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挤压筒的挤压嘴挤成坯料或制品的成形方法(二)粉末挤压1. 概述●粉末挤压的定义Powder Extrusion挤● 挤压的分类�粉末直接挤压(冷挤压):适应于塑性好的金属粉末�粉末增塑挤压: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成形剂或粘结剂后挤压,适应于硬质粉末如硬质合金粉末�粉末包套热挤:适应于弥散强化合金等�烧结坯或粉末压坯的热挤压:适应于塑性较好的有色金属材料。

合肥工业大学考研材料成型基本原理优秀课件

合肥工业大学考研材料成型基本原理优秀课件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等轴晶
等轴晶
不锈钢筛网
a) 7500C水淬,摇动
b) 在坩埚中置一不锈钢筛网
大野笃美的实验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二、激冷等轴晶型壁脱落与游离理论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一、合理地控制浇注工艺和冷却条件 二、孕育与变质处理 三、动力学细化 四、连铸(连轧)工艺 五、小结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合理的浇注工艺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四、单个等轴晶形成过程的动态演示
各向同性,多方向生长 各向异性,四向生长 各向异性,六向生长 各向异性,双核生长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悬浮浇注法的特点
1) 显著细化铸件组织,提高力学性能,改善铸件厚大断面 力学性能均匀性;
2) 减小凝固收缩,使冒口减小15~35%; 3) 减少缩松,提高铸件致密性; 4) 减小铸造应力,减小铸件热裂倾向; 5) 改善宏观偏析; 6) 提高凝固速度,改善铸型受热状况; 7) 可以实现浇注过程合金化。
浇注温度
合理降低浇注温度是减少柱状晶、获得及细化等轴 晶的有效措施。但过低的浇注温度将降低液态金属 的流动性,导致浇不足和冷隔等缺陷的产生。

合肥工业大学 考研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课件6

合肥工业大学 考研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课件6
等轴晶、柱状晶和单晶的发动机叶片比较 柱状晶、螺旋选择器及生长的单 晶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2007年浙江大学新结构材料国际研究 中心蒋建中教授组织开发了目前世界上尺 寸最大的稀土基金属玻璃材料———直径 35毫米的镧基金属玻璃体系。2010年已经 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最大的(高度72mm, 重7kg)的非晶态铸锭。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也称之为雾化技术、乳化技 紧密接触,散热器通常是 冷却(散热)器接触, 术或喷射成形技术,以使这 同一种材料或相关的材料, 如熔体旋转法或薄截面 些小液滴在凝固前达到很大 如电子或激光束表面脉冲/ 的过冷度。 连续铸造法。 移动熔化。
气体
加热线圈 急冷条带
液态金属 坩埚及金属
旋转辊
表面熔化法
熔体旋转法 雾化法的装置
R 联系起来,用 GR, 空间表示显微 -3~101K/s GR=10 但对雾化法,
组织的变化和枝晶间距(偏析间 GR=102~106K/s。相应地,偏析 距)的变化:
GR
间距 λ 从 1000μm 减小到 0.01μm 。
dT dx dT T dx dt dt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混熔偏晶合金。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富Co相在富Cu基体 失重条件下材料的凝固实验在地面上可以通过 上均匀分布 悬浮熔炼 和 落管技术 得到 。
不同过冷度下Cu84Co16合金电磁悬浮试样的背散射组织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光学材料、体育器材以及电子材料 玻璃 。 等多个方面。

合肥工业大学 考研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课件15

合肥工业大学 考研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课件15

0
m
0
0 0 m
(15-12)
1 m ( x y z ) 3
为平均应变
ij m
ij
为应变球张量,表示变形单元体体积变化。 为应变偏张量,表示变形单元体形状变化
( 5 )存在应变张量的等效应 变


2 2 2 2 ( x y ) 2 ( y z ) 2 ( z x ) 2 6( xy yz zx ) 3 2 ( 1 2 ) 2 ( 2 3 ) 2 ( 3 1 ) 2 3 2 6I 2 3
d ij =
(15-28)
应变增量是塑性成形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塑性变形是一个大变形过程, 在变形的整个过程中,质点在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一般对应于该瞬时的应变增量。 可以采用无限小的应变增量来描述某一瞬时的变形情况,而把整个变形过程看作是
一系列瞬时应变增量的积累。
三、应变速率张量
单位时间内的应变称为应变速率,又称变形速度,用 表示,单位为 在时间间隔dt内产生的应变增量为
(15-16)
1 u i u j ij 2 x x j i
(15-17)
2 x y 2
2 u ( ) xy y
2 y x 2 2 x y 2
2 v ( ) xy x xy 2 u v ( )2 xy y x xy
1 2 3

1 0 ij 0 2 0 0
0 0 3
(15-8)
主应变可由应变状态特征方程
3 I 1 2 I 2 I 3 0
求得。
(15-9)
(2)存在三个应变张量不变量I1、I2、I3,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y d x (19-2)
y
2mK xC h
图19-2 平行砧板间平面应变锻粗及垂直 应力 的分布图形
ye 表示工件外端(x xe 式中的 )处的垂直压应力(绝对值),
xe 0 ,则由式(19-2)得; 若该处为自由表面有
ye 2 K
由式(19-3)和式(19-4a),可方便求出宽度为a、高度为 h的工件平面应变自由镦粗时接触面上的压应力 y 和单位 变形力p (均为绝对值):
(19-9)
P 1 p 2 F πre

re 0
1 z dF 2 πre

re 0
[
2τ 2 τ re (re r ) ze ]2πr dr ze h 3 h
(19-10)
ze 为工件外端( r re )处的垂直压应力。若该处为自由表面, re 0
dθ dθ 因 d 是一极小微量,故 sin ,同时略去二阶微量, 2 2
则上式化简为 h dr 2τ r dr r h dr rh d r 0 假定为均匀镦粗变形,有
d r d r

2τ d r dr h
(19-7)
所以按绝对值的简化屈服方程,因 r ,故有:
所确定的最大切应力,符号为正,其指向称为第一剪切方向。另一最大 4
切应力方向称为第二剪切方向。第一、第二两剪切方向相互正交。
二、 最大切应力迹线——滑移线的形成
一族称α 为滑移线,另
一族称为β 滑移线。 滑移线场中,两条滑移线
的交点称为节点。
滑移线场与主应力迹 线场相交成45°角。已知 滑移线场便可作出主应力 迹线场,反之,已知主应 力迹线场也可作出滑移线 场。
z rY
联解得
2τ d z dr h
d z d r
(19-8)
接触面满足常摩擦条件,对上式进行积分得
2τ z dr C h 当 r re 时 z ze C ze 2 re 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τ z (re r ) ze h
x y Y
(当
x > y )。
(4)将经过简化的平衡微分方程和塑性条件联立求解,并利用边界条 件确定积分常数,求得接触面上的应力分布,进而求得变形力。 由于经过简化的平衡方程和屈服方程实质上都是以主应力表示的,
故此得名“主应力法”。又因这种解法是从切取基元体或基元板块着
手的,故也形象地称为“切块法”(Slab method)。
1 m K 2 m 3 m K

过点P并标注其应力分量的微分面为物理平面,如图19-6d所示。显然, 应力莫尔圆上一点对应一个物理平面,应力莫尔圆上两点之间的夹角为相应物 理平面间夹角的两倍。
将一点的代数值最大的主应力的指向称为第一主方向( 1 的作用线)。由第一主方 向顺时针转
1 3 s
(2)根据金属流动的方向,沿变形体整个(或部分)截面(一般为纵 截面)切取包含接触面在内的基元体,且设作用于该基元体上的正应力
都是均布的主应力。
(3)在对基元体列塑性条件时,假定接触面上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即忽略摩擦力对塑性条件的影响,从而使塑性条件大大简化。即有:
(1)切取基体。
(2)列出基元体沿x轴方向的平衡微分方程。
PP l h lh ( ( dσ dσ)l)d lh dh 2τ 2τ ld lx dx 00
x x x x x x x x
2 d x dx h
(3)采用常摩擦条件。 (m为摩擦因子,)
m a y 2 K [1 ( x )] h 2
(19-5)
ma (19-6) p 2 K (1 ) 4 h 否则由相邻变形区所提供的边界条件确定。
(6)利用应力边界条件求积分常数C:

x xe
y y e ,时有
C ye 2mK xe h
所以得
2mK xe x y e (19-3) y h
第四节 滑移线的基本理论
滑移线就是塑性变形体内最大切应力的轨迹线。 因为最大切应力成对出现,相互正交,因此,滑移线 在变形体内呈两族互相正交的网络,即所谓的滑移线场。 滑移线法就是针对具体的变形过程,建立滑移线场,然 后利用滑移线的特性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确定变形体内的 应力分布和速度分布,进而计算变形力,分析变形和决定 毛坯的合理外形、尺寸等。 严格地说,滑移线法只适用于求解理想刚塑性材料的平面 变形问题,但对于主应力互为异号的平面应力问题,某些 轴对称问题以及有硬化的材料,也可推广应用。
点存在两族正交的滑移线族。根据这一原理结合边界条件可解出滑移线场和 速度场,从而求出塑变区内的应力状态和瞬时流动状态,计算出力能参数。
3.上限法 从变形体的速度边界条件出发,对塑变区取较大的单元,根
据极值原理,求出塑变能为极小值时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和体积不变条件时的 动可容速度场,计算出力能参数,但不考虑塑变区内的应力状态是否满足平 衡方程。
图19-7 滑移线网络的形成
三、 关于α、β滑移线和ω角的规定
(1)当α、β族线构成右手坐标系时,代数值最大的主应力σ1的作用 方向位于第一与第三象限 (2)滑移线两侧的最大切应力 组成顺时针方向的为α族线,组 成逆时针方向的为β族线; (3)当已知主应力σ1和σ3方向 时,将它们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第十九章 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第一节 金属塑性成形问题的求解方法概述
塑性成形力学解析的最精确的方法,是联解塑性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 的基本方程。 对于一般空间问题,在三个平衡微分方程和一个屈服准则中,共包 含六个未知数( ) ,属静不定问题。再利用六个应力应变关系式(本 ij 构方程)和三个变形连续性方程,共得十三个方程,包含十三个未知数 (六个应力分量,六个应变或应变速率分量,一个塑性模量),方程式 和未知数相等。但是,这种数学解析法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能解, 而对一般的空间问题,数学上的精确解极其困难。
则; 若
ze Y
τ mK(K Y / 2)
则可由上述公式求出高度为h、直径为d的圆柱体自由镦粗时接触面上的 z 压应力和单位变形力p:
m d z Y [1 ( r )] h 2 p Y (1 md ) 6 h
(19-11)
(19-12)
否则由相邻变形区提供的边界条件确定。
图19-1 连杆模锻时的金属流动平面和流 动方向 a)流动平面 b)连杆模锻件 c)流动方向
第三节 主应力法的应用
一、 长矩形板坯变形力
设长矩形板坯在变形某
y
瞬时的宽度为a,高度为h, 长度为l(la),故可近似地 认为坯料沿l向无变形,属 于平面变形问题。用主应力 法计算变形力的步骤如下:
y
的分布图形见图19-2b)所示。
(7)将 y应力沿接触面积分可求出镦粗力和 单位压力。 xe mKxe P 2l y dx 2lxe ( y e ) (19-4) 0 h mKxe P P p ye (19-4a) F 2lxe h
二、 轴对称镦粗的变形力
(三)汉基第一定理(跨线特性)及其推论
同一族的一条滑移线转到另一条滑移线时,则沿另一族的任一条滑 移线方向角的变化及平均应力的变化 均 m 为常数。
1,1 ,1 ,2 2, 常数 2 常数 1,1 2 ,1 2 1, 2 1 2,2 常数 m mm 1,1 m2 ,1 m1 ,2 m 2 , 2 常数 m m 1,1 2 ,1 m 1, 2 m 2,2
一、 平面变形应力状态的特点
链接
一、 平面变形应力状态的特点
最大切应力为:
max
1 ( 1 3 ) K 2
而作用在最大切应力平面上的正应力 恰好等于中间主应力 ,即 或平均应力 m 2 1 1 m 2 ( 1 3 ) ( x y ) 2 2
图 19-3 表示平行砧板间的轴 对称镦粗。图中基元板块的平 衡方程式为
dθ Pr r hr dθ 2 θh dr sin 2 2τr dθdr ( r d r )(r dr
dθ sin 2τr dθdr ( r d r )( r dr )h dθ 0 图19-3 轴对称镦粗变形及基元板 2 块受力分析
( 19-23)
五、滑移线的主要特性
(一)汉基(H.Hencky)应力方程
m 2 K () (沿 线) m 2 K () (沿 线)
汉基应力方程是滑移线场理论中很重要 的公式,根据汉基应力方程可推导出滑移线 场的一些主要特性。
4.有限元法 5.板料成形理论
第二节 主应力法及其求解要点
主应力法是金属塑性成形中求解变形力的一种近似解法。它通过对 应力状态作一些近似假设,建立以主应力表示的简化平衡方程和塑性条 件,使求解过程大大简化。其基本要点如下: (1)把变形体的应力和应变状态简化成平面问题(包括平面应变状态 和平面应力状态)或轴对称问题,以便利用比较简单的塑性条件,即:
(19-1)
mK Y
K 2Y Y / 3
(4)列出的简化屈服方程。因为式(19-1)中的应力代表其绝对值,
对于镦粗变形,可判断出的 y 绝对值必大于的 x 绝对值,所以有
2 y x 2K Y 3
( 5 )联解平衡微分方程和简化屈服 方程,并将摩擦条件代入得:
对大量实际问题,则是进行一些简化和假设来求
解。根据简化方法的不同,求解方法有下列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