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改性环氧树脂的粘合性能
聚氨酯对环氧树脂增韧性能研究

聚氨酯对环氧树脂增韧性能研究张萌;葛雪松;吴琳;李刚;于奕峰;姜义军;陈爱兵【摘要】利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丙二醇(PPG)合成不同结构的端—NCO聚氨酯(PU)预聚体,然后由聚氨酯预聚体与环氧树脂进行接枝反应,制备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研究了聚氨酯预聚体结构和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聚醚多元醇选用PPG1000,且TDI:PPG=2:1时,制得的聚氨酯预聚体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效果最好,当ω(PU预聚体)=10%时,改性环氧树脂的应变和拉伸强度分别达到84.7%和27.1 MPa,是改性前的30.47倍和3.04倍.通过扫描电镜对聚氨酯的增韧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改性前环氧树脂为脆性断裂,聚氨酯改性后的环氧树脂断裂时银纹明显增多,为韧性断裂.【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8(047)009【总页数】4页(P1850-1853)【关键词】环氧树脂;聚氨酯;接枝改性【作者】张萌;葛雪松;吴琳;李刚;于奕峰;姜义军;陈爱兵【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100;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100;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3.5;TQ433.4+3环氧树脂(EP)具备良好的物理粘接性、化学稳定性、介电性等特点,在建筑、航空航天以及集成电路等领域[1-5]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EP固化后质脆、抗冲击性能差,限制了其广阔的发展。
近年来研究较多的EP增韧剂有橡胶弹性体、刚性粒子、热塑性树脂、液晶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等[6-10],其中聚氨酯凭借其丰富的柔性链段和较高的相容性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11-15]。
端氨基聚氨酯的合成及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端氨基聚氨酯的合成及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孙涛;官建国;余剑英;苏良碧【期刊名称】《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年(卷),期】2005(21)1【摘要】合成了数均分子量(M n)不同的聚乙二醇型端氨基聚氨酯(ATPU2),并用它与E-44环氧树脂配成了综合力学性能好的胶粘剂。
用DSC、FT-IR、SEM分别表征了ATPU2/E-44胶粘剂的固化过程、固化产物的结构以及冲击断面形貌,测试了胶粘剂的柔韧性、附着力和剥离强度等力学性能与ATPU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ATPU2/E-44胶粘剂的中温固化主要是通过端氨基与环氧基反应完成的;它具有的冲击强度高等优异的力学性能与其固化后的交联网络形成了一种由环氧刚性链段和柔性聚乙二醇链段组成的两相结构和产生断裂时能形成微纤结构密切相关。
【总页数】5页(P117-120)【关键词】环氧树脂;端胺基聚氨酯;柔性固化剂;增韧改性【作者】孙涛;官建国;余剑英;苏良碧【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3.8【相关文献】1.端胺基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J], 陈建君;姜志国;黄丽;李效玉2.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J], 陈庚;李镇江;梁玮;张林3.有机硅植物生长促进剂;氨基硅油改性聚丁二烯聚氨酯脲;改性硅橡胶及增韧环氧树脂;硅烷化聚醚;Si 69的合成;我国第一条建筑用有机硅密封胶自动化生产线;2001年1~8月聚硅氧烷进出口量 [J],4.端—OH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J], 张忠厚;张光辉;谭延方;韩琳;陈荣源;李亚东5.端-OH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J], 张忠厚;张光辉;谭延方;韩琳;陈荣源;李亚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缩水甘油胺型多官能环氧树脂的研究概况

缩水甘油胺型多官能环氧树脂的研究概况综述了缩水甘油胺型多官能环氧树脂的分类、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在耐高温胶粘剂、耐高温复合材料及耐高温涂料中的应用。
标签:缩水甘油胺;多官能环氧树脂;合成;应用缩水甘油胺型多官能环氧树脂是由环氧氯丙烷和多元胺反应脱去氯化氢而制得的含有2个或2个以上缩水甘油胺基的化合物。
其优点是多官能度、活性高、黏度低、交联密度大、耐热性高、粘接力强、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良好,对玻璃纤维、碳纤维的湿润性能非常好,主要用于宇航、航空、核电与军事工业中[1~3]。
此类环氧树脂中由于含有芳香环、醚键、亚甲基键等高度交联的三维网状结构,比通用型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大幅提升,所以在耐高温粘合剂、耐高温涂料、耐高温先进复合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其脆性较大,需对其改性。
据现有相关文献报道,目前多官能耐高温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多采用在环氧树脂中加入有机聚合物(如耐热性热塑性树脂、羧基丁腈等橡胶、液晶聚合物等)以及无机刚性粒子(如二氧化硅、纳米粘土)等来增加其韧性。
1 缩水甘油胺型多官能环氧树脂的品种代表性的缩水甘油胺多官能环氧树脂如下:三缩水甘油基三异氰酸酯(TGIC)、三缩水甘油基对氨基苯酚(TGPAP)、四缩水甘油基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二异丙叉苯撑型四缩水甘油胺(TGBAP)、四甲基异丙叉苯撑四缩水甘油胺(TGMBAP)、N,N,N’,N’-四环氧丙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CDN)、N,N,N’,N’-四缩水甘油基-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TGBAPOPP)、N,N,N’,N’-四缩水甘油基-4,4’-甲撑二邻甲苯胺(TGMDT)和4,4’-二氨基二苯基醚四缩水甘油胺(TGDAE)。
2 缩水甘油胺型多官能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2.1 环氧氯丙烷反应聚合法首先,氨基进攻环氧氯丙烷的环氧基生成氯代醇,然后在碱的作用下发生闭环反应。
王彦林等[4]以异氰尿酸、环氧氯丙烷为原料,以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水为助溶剂合成了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
缩水甘油封端双酚a环氧氯丙烷共聚物的作用

缩水甘油封端双酚a环氧氯丙烷共聚物的作用1. 引言1.1 定义缩水甘油封端双酚a环氧氯丙烷共聚物,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在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种共聚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
缩水甘油封端双酚a环氧氯丙烷共聚物的定义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由缩水甘油、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共聚而成的材料。
这种共聚物在制备方法、特性分析、应用领域、性能优势和机制探究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对于推动化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缩水甘油封端双酚a环氧氯丙烷共聚物的定义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化合物名称,更是一个新兴材料领域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这种共聚物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目的缩水甘油封端双酚a环氧氯丙烷共聚物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型材料,其制备方法简单,特性优越,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该共聚物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其制备方法、特性分析、应用领域、性能优势以及机制探究,为进一步推动该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该材料的研究和分析,旨在揭示其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实验方法探究,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等方面,全面阐述缩水甘油封端双酚a环氧氯丙烷共聚物的目的及其研究意义,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3 意义缩水甘油封端双酚a环氧氯丙烷共聚物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可以有效地保护材料免受氧化和紫外光的影响,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由于缩水甘油封端双酚a环氧氯丙烷共聚物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能,能够抵抗酸碱腐蚀和化学溶剂侵蚀,因此在化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共聚物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复杂形状的制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缩水甘油封端双酚a环氧氯丙烷共聚物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推动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新型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CH 一 cH— R— c H— cH ( 一 1) E 5
/
o
\ /
o
S 一
g 量
目
} 22 NC R c H cc N 彳_ H N_HH N { CC H 2—_H z HH c H C HcC H 2 H- HH H cN :厂 :厂 :
( MP D A)a ddehln lcl( E n ity eg o D G)a ema a aei s T ee oyrs s( 5 )m d e y e y st i rw m t a . h px ei E一 1 o i db h n rl n i f
ecs a n eea ddit tea oeWP n ie rh h i xe s n( 0mi) t fr ne xes miew r d e o h bv U a dsr df ec a et i 3 n , o om a a g n tr o t n no r o a l e oyrs s( 5 )m d e U e us n .T es u tr a dpr r a c f df dw tr f t e p x i E一 o i dWP m lo s h t c e n ef n e ie a — sb en 1 i f i r u o m o mo i e
望化学试剂有 限公 司; 酮 : 海东 懿化 学试 剂公 司 ; 丙 上 以上 均
为工业级 。三 乙胺 ( E : T A) 上海宁新 化工试 剂厂 ; 二月桂 酸二
丁基锡 ( T一1 ) 辛 酸 亚 锡 ( 2、 T一9 : 京 化 工 三 厂 ; 上 均 为 )北 以 分析纯 。
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探究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 动态力学性能(DMTS)
EP 和m-EP 的DMTS 曲线分别如 Fig . 4、Fig. 5 所示。Fig. 5 中有两个内耗峰, 即m-EP有两个T g , 为两相体系, 这跟DSC 测试 结果一致。比较两图可知, m-EP 有较高的T g ; 经聚氨酯接枝的EP 不仅内耗峰高, 而且内耗峰向高温 方向拓展, 温域变窄。可见, 在分 子中引入接枝链, 是提高EP 阻尼 性能的有效方法。
结语
一.( 1) 两端为- NCO 基团的PU 分子链成功接枝到环氧树脂的分子链上。 二.经PU 改性环氧树脂的T g 提高, PU链段含量为30% 的改性EP, T g 从92 e 提高到104 e ; 而且DSC 曲线出现两个玻璃化转变。 三.( 3) PU 链段的引入能显著提高EP 的冲击强度, 改性后EP 的冲击强度是未改性的两倍多; 随 着PU 链段含量的增多, EP 的弯曲强度、硬度降低。 四.( 4) 经PU 链段接枝改性的EP 内耗峰提高, 说明阻尼性能变好; 而且其内耗峰向高温方向拓展, 温域变窄。
聚氨酯原料配比对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
PUR不同原料配比对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影 响见表2 。从表2 可见, 当直接用聚乙二醇 作为改性剂加人环氧树脂体系时, 拉伸、冲 击、弯曲性能都很差, 可见游离的低分子量 二醇类起不到改性作用, 主要是聚氨酯的作 用。当TDI:聚乙二醇为1:3 左右时, 拉伸、 冲击、弯曲强度皆佳, 这是因为聚氨酯中的 酰胺基团中存在着极性的羰基和活泼的仲胺 氢原子, 可以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开环交 联, 使聚氨酯的柔性链与环氧树脂以化,这样就达到了既增韧又增强的目 的。
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粘结力的机械强度,但缺乏韧性, 往往呈脆性状态。而聚氨酯则具有 极佳的柔韧性和弹性。因此, 探索用聚氨酯来改性环氧树脂。 实验部分 SK 3 聚氮醋一环级树脂的合成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通氮气阀门、连接减压真空泵的四口反应器中, 放入端经基聚醚 ,加热、抽真空, 排除水份及空气。冷至60℃ , 通氮气保护、滴加称量的异氰酸酯, 加热 , 搅拌保温, 得到异氛酸酯封端的氨酯予聚体。然后加入称取的环氧树脂, 在氮气中加热 , 不断搅拌, 进行反应。经红外光谱分析证实NCO 基团全部耗尽为止, 反应完成。如图1 和图2 所示。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一
编
号
R 0
10 0
R 5
9 5
R0 R5 R 0 R 5 l l 2 2
9 0 8 5 8 0 7 5
R0 3
7 0
EP
定 柔韧 性 又具有 很好 粘结 强度 的胶 粘剂 。J 。
应 温度 控 制在 8 5C反应 3 , 二 正 丁胺 法 测定 一 0± c h用 N O端基 含 量 , 到 或基 本 达 到理 论 含 量 后 终 止 反 C 达 应, 即得 到 一 C N O封 端 的聚氨 酯预 聚物 。
红外 光谱 测试 ( FR) 采 用 N xs 红 外分 析 FI : eu 型 仪( 美国 Te oNcl 公 司) 聚氨酯预聚体 、 hr i e m ot 对 聚 氨酯/ 氧 树 脂 接 枝 预 聚 体 、 氨 酯/ 氧 树 脂 / . 环 聚 环 D
8 ℃下 2 0 h的 固化 工 艺 固 化 , 脱模 , 行 测试 。把 上 进 述 改 性 物 按 照 P 含 量 ( h) 应 标 记 为 R 、 u pr 相 。R 、 Rl、 1、 2、 2、 3, 表 1 示 。 (R5RoR5R0如 J 所
表1 E P与 P 的不 同配 比 u
8 1在 R T3 G 一0型微 机控 制 电子万 能材 料试 验 机上 进 行 测试 。
动态力 学 测 试 ( M :yi Da odD A 测 D A) Pr i n M s m 试 仪 ( 国 PriEm r公 司 ) 温 度 范 围 为 2 ~ 美 ekn le , 5 10C, 6  ̄ 升温 速率 为 2/ i, 率为 1 。 mn频 Hz
水性聚氨酯合成、改性及应用前景

水性聚氨酯合成、改性及应用前景摘要:随着水性聚氨酯合成与改性工艺的不断进步,水性聚氨酯的应用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反过来由于水性聚氨酯涂料的优异性能以及其极好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有关于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改性研究也是如火如荼。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方法,综述了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方法,包括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纳米材料改性和复合改性,并对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水性聚氨酯;合成;改性;丙烯酸酯;有机硅。
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新型聚氨酯体系,也称水分散聚氨酯、水系聚氨酯或水基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以水为溶剂,无污染、安全可靠、机械性能优良、相容性好、易于改性等优点。
水性聚氨酯可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织物涂层与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纸张表面处理剂和纤维表面处理剂。
水性聚氨酯虽然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
如耐水性差、耐溶剂性不良、硬度低、表面光泽差等缺点,由于水性聚氨酯的这些缺点,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改性,目前常见的改性方法有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纳米材料改性和复合改性等,本文将对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改性进行阐述。
一、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可采用外乳化法和自乳化法。
目前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和研究主要以自乳化法为主。
自乳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常规合成工艺包括溶剂法(丙酮法)、预聚体法、熔融分散法、酮亚胺等。
丙酮法是先制得含端基的高粘度预聚体,加入丙酮、丁酮或四氢呋喃等低沸点、与水互溶、易于回收的溶剂,以降低粘度,增加分散性,同时充当油性基和水性基的媒介。
反应过程可根据情况来确定加入溶剂的量,然后用亲水单体进行扩链,在高速搅拌下加入水中,通过强力剪切作用使之分散于水中,乳化后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即可制得PU 水分散体系。
反应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是加入丙酮等溶剂以达到降低体系粘度的目的。
由于丙酮对PU 的合成反应表现为惰性,与水可混溶且沸点低,因此在此法中多用丙酮作溶剂,故名“丙酮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3期青 岛 化 工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Q ingdao Institute of Chem ical T echno logyV o l.18 N o.31997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改性环氧树脂的粘合性能α姚 微 牟润强 邢 政 马宏利 于艳君 张志俊(青岛化工学院橡胶新技术研究所,青岛266042) 摘 要:详细介绍了用缩水甘油将端异氰酸酯预聚物转变为环氧封端聚氨酯的合成方法,考察了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并利用付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快速跟踪技术,证实了反应主要发生在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与缩水甘油的羟基上;在80℃反应前期环氧峰略有降低,说明有少量环氧基发生反应。
环氧封端聚氨酯加热到100℃发现有凝胶出现,在贮存中粘度略有增加。
另外还考察了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与E251环氧树脂及三乙烯四胺固化体系的粘合性能。
当软段含量<25%时,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均提高;当软段含量>30时,剥离强度提高而剪切强度降低;当软段含量在25%~30%之间时,强度变化较复杂。
关键词: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粘合性能中图法分类号:TQ323.8 众所周知,环氧树脂对许多材料具有很好的粘合性,但它的玻璃化温度高,是一种硬而脆,冲击强度低的材料[1],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曾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将橡胶相引入到环氧树脂中,从而形成微相分离体系[2,3]。
聚氨酯具有高抗冲强度和优异的低温性能,曾有人将聚氨酯引入环氧树脂中,以弥补环氧树脂材料韧性差的缺陷。
尽管聚氨酯具有优异的性能,但端异氰酸酯基(-N CO)活性过高,不便直接使用[4];另一种办法是将异氰酸酯用活泼氢化合物封端[5,6],它们在室温下是稳定的,其缺点是需要高温下解封,并难于除去封端试剂。
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将克服上述缺点,储存稳定,因其端基为环氧基能与环氧树脂同步固化,形成链段分布为无规分布的环氧树脂改性结构,能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和低温下的粘合性能[7]。
本研究考察了对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合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及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环氧树脂-三乙烯四胺固化体系粘合性能,扩大了聚氨酯加入量范围,综合考察了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的变化规律。
1 实验部分1.1 原料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2,4-和2,6-异构体比为80 20,意大利进口工业品。
聚醚为端羟基聚环氧丙烷,平均官能度为2,平均分子量为1000。
α收稿日期:1996205224缩水甘油(HO CH 2CHO CH 2),纯度为96%,比重1.17,本所自制。
三乙烯四胺,试剂级。
环氧树脂牌号E 251,环氧基含量0.52m o l 100g ,上海树脂厂产品。
1.2 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的合成(1)聚氨酯预聚物的合成,将TD I 与干燥的聚醚按N CO O H =2.1 1配料比混合,于75℃恒温反应5小时,得到端异氰酸酯的预聚物。
(2)缩水甘油封端氨酯的合成:在40℃下,将缩水甘油按N CO O H =1 1配比一次加入到端氰酸酯预聚物中充分搅拌,几分钟后当体系温度稳定,再将温度升至反应温度,恒温反应,得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
产物密封保存。
(3)测试方法及仪器异氰酸酯含量的测定,采用二丁胺回滴法[10]测定。
剪切强度粘合材料为不锈钢,用5#砂纸打磨处理,按GB 7124286要求进行粘合,试片在100℃烘箱中加热两小时两天后,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
180℃软剥离强度试样材料为铝片,表面酸洗处理,测试按GB 2790281要求进行,采用XLD 2250型电子式橡胶拉力试验机测试。
反应过程中,N CO 和环氧基浓度变化用傅利变换外光谱仪(FT I R )(N ico let 2750型N ico 2let 公司)进行原位跟踪。
仪器分辨率为4c m -1,加热池为本所自制,误差范围±0.2℃。
样品涂于两溴化钾盐片之间,在恒温下连续测取红外光谱图,用计算机求取定量峰面积。
2 结果与讨论2.1 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的合成缩水甘油封端氨酯是由两步完成的,第一步合成端异氰酸酯预聚物(1);第二步是缩水甘油封端反应(2):HO 0H +2TD I OCNN CO OCN N CO +2CH 2OH C O H CH 2C O H 2CH CH 2O C ON H N H C O O CH 2C O H CH 2(2)(1)温度对封端反应的影响缩水甘油封端反应在恒温下进行,反应过程取样,用化学分析法测定N CO %得到如图1所示的曲线,结果表明,在60℃4小时反应基本结束,而52℃时反应时间长达6小时之久,可见升高温度有利于加快反应,缩短反应周期;产品为淡黄色透明粘稠液体,室温下放置两天后测得N CO %=0.4%,仍有很少量异氰酸基未反应掉,测得环氧值与理论值接近。
封端反应为预聚物的N CO 基与缩水甘油的O H 基反应,而避免N CO 基与环氧基反应,后者会造成体系粘度增加甚至凝胶,我们用FT I R 快速跟踪技术测定-N CO 基和环氧基的变化,它们的特征吸收峰分别2274c m -1和910c m -1,并以C -H 伸缩振动峰2950c m -1为内标,A 为相应的峰面积,各峰先经内标校正:A ϖt =A2274A 2950 A ϖt =A 910A 2950542第3期 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改性环氧树脂的粘合性能 于是得到残留基团摩尔百分率: Α=A ϖt A ϖ0其中A{0和A {t 分别为t =0和t =t 时校正后峰面积比。
图2为80℃下-N CO 和环氧基残留摩尔百分率与反应时间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80℃10分钟N CO 就基本消失,N CO 转化率为92%。
图1 异氰酸酯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 图2 80℃下异氰酸酯基和环氧基残留摩尔百分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此外试验中还观察到,反应前期环氧基浓度不能保持恒定,参加了不期望的付反应,据报导[13],在反应初期,体系中残留的N CO 基和环氧基会发生下面付反应:R -N CO +CH 2O CH R ’R N CH 2C OO CH 2(3)生成2-恶唑酮,该反应在230℃即刻完成,但在80℃下该反应能否发生还不能确定。
(2)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的热稳定性和贮存期粘度变化反应结束后需升温减压蒸馏除小分子,在此过程中发现当温度升高到100℃,在半小时左右就有凝胶块出现,而在90℃以下,无凝胶出现。
这是因为此时体系中主要存在环氧基和氨基甲酸酯基,同时还必然存在少量脲基(因加料过程中难免带入水份,它与-N CO 基反应生成脲基),脲基与环氧基的反应在90℃下就可进行[11]:CHO CH 2+N H C ON H 90℃1h NCH 2C OO CH +HN (4)产物为2-恶唑酮和仲胺,仲胺又可进一步与环氧基反应,生成叔胺:CHO CH 2+HN CH OH CH 2N (5)叔胺又能催化环氧进行离子型均聚: R 3N +CHO CH 2R 3N CH 2CH O -N +R 3642 青 岛 化 工 学 院 学 报 18卷 CH OCH 2R 3N CH 2CH O CH 2CHO -N +R 3(6)该反应的发生将导致粘度增加,甚至出现凝胶,因此,尽管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比较稳定,但仍然应当注意不能高温处理。
图3为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粘度随温度变化曲线,温度升高,粘度降低;曲线1,2分别是合成后第2和第53天测得的,发现在相同温度下曲线2的粘度高于曲线1的,认为是有上述(4)~(6)的付反应产生,因温度低反应缓慢,使粘度略有增加。
因此产品应在低温保存。
图3 不同贮存期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粘度随温度变化曲线1:合成后第二天测;2:合成后第53天测 2.2 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粘合性能 将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与E 251环氧树脂按不同配比混合,用三乙烯四胺固化,改变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加入量,从0~100p h r ,在100℃下加热2小时测得剪切强度和180°软剥离强度如图4,5所示,图中以聚醚百分含量(即软段含量)作横坐标。
图4 剪切强度虽软段含量变化曲线 图5 剥离强度随软段含量变化曲线 1:环氧 胺=1 1.5(当量比) 1:环氧 胺=1 1.5(当量比) 2:环氧 胺=1 2.0(当量比) 2:环氧 胺=1 2.0(当量比) 由图4可见,剪切强度随软段含量的增加可分成两个阶段;在软段含量<30%时,随着软段含量的增加,剪切强度逐渐增加,最后达到极大值;在软段含量>30%,随着软段含量增加,剪切强度逐渐降低。
当胺加入量较少时比胺加入量较多时,强度略高。
剥离强度的变化(图5)出现极大值和极小值,当软段含量<20%时,随着软段含量的增加,剥离强度迅速增加,并达到极大值;在软段含量为20%~30%时,随软段含量增加,剥离强度急剧下降至一极小值,软段含量在30%~60%时,剥离强度又逐渐增加,胺的加入量不同均出现这种变化趋势。
综合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的变化,可以看到当软段含量在0~25%时,随着软段含量增加742第3期 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改性环氧树脂的粘合性能 842 青 岛 化 工 学 院 学 报 18卷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均有所增加,均出现极大值,而且具有协同效应,这无疑是体系发生了相分离,当软段接近20%时分散相(橡胶相)的相畴尺寸最小,所以增韧效果最好;当软段含量> 30%时体系发生相逆转,橡胶相成为连续相,以致出现随软段含量增加,剪切强度降低,剥离强度提高的现象,以上现象与文献中许多类似的结果一致[9]。
至于20%~30%软段含量范围,剥离强度出现较复杂的情况,由极大值很快成为极小值,很可能还是分散相畴变化造成的结果,橡胶相由大到小再变大的变化趋势对剥离强度影响比对剪切强度灵敏,但这个软段范围的相变较复杂,可否如上解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结论(1)聚氨酯预聚物与缩水甘油的反应温度不应超过80℃,最好在60℃~70℃间;(2)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加热到100℃有凝胶出现;在室温下长期存放粘度略有增加;(3)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环氧树脂-三乙烯四胺固化体系,当软段含量<25%时,缩水甘油封端聚氨酯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在软段含量>30%时剥离强度增加剪切强度降低。
参 考 文 献1 H,N g and I.M anas2Zloczow er,Po lym Eng Sci.1993,33(4),2112 H sieh.H S Y Po lym.Eng Sci,1990,30(9):4933 B ishopp J A.Int J A dhesi on and A dhesives.1992,12(3):1784 A gger R T.Int J A dhesi on and A dhesives1984,4(4):1515 W ickes Z W.P rog O rg Coatings,1975,(3):736 Jacobs R L and L ong J W.J E last P last,1979,(11):157 D E3205733A l8 Chen.D S.J A pp l Po lym Sci,1994,51:1199~12069 H sia H C.J A pp l Po lym Sci,1994,52:1137~115110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聚氨酯弹性体.31911 Fasce D P ect.J A pp l Po lym Sci1990,39:383~39412 H artz Roy E.J A pp l Po lym Sci,1975,19:735~746Syn thesis of Glyd idyl-Term i na ted Polyurethan andAdhen sion Properties of M od if ied Epoxy Resi n Y ao W ei M u R unqiang X ing Z heng M a H ong li Y u Y anjun Z hang Z h ijun (R esearch Institute of N ew R ubber T echno logy Q ingdao Institute of Chem ical T echno logy,Q ingdao266042) Abstract:Glycide changed in to isocyanated2term inated to fo rm glycidyl2term inated po lyu rethane resin.T he reacti on rates of isocyanate to the hydroxy group of glycide ro se w ith the increasing of tem p eratu re.It w as ob served that by2reacti on s w ere hardly happ ened bellow 80℃by the T echn ique of Fou rier T an sfo rm Indrared Sp ectro scop y(FT I R).T he effect of the soft2segm en t con ten t on adhesi on p rop erties w as exam inated.It w as found that180p eeling and shear strength increased w ith the increasing con ten t of soft2segm en t w hen the con ten t w as less than25%,and that w hen the con ten t>30%,the p eeling strength increased and the shear strength decreased w ith the increasing con ten t of the soft2segm en t. Key W ords:tough ten ing epoxy resin adhesi on p rop erty;glycidyl2term inated po lyu r2 erethane re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