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研究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

要: 采用环氧树脂 E一 4交联对 水性 P 4 U胶 粘剂进行 改性 , 并经红外光谱测 定其结构 。文 中采 用正交试验
方法探 索环氧树 脂含 量、 异氰 酸根与 羟基 摩 尔比、 乙醇 浓度等 因素 对改性 P u胶 粘 剂性 能 的影 响 , 果表 明组合 结
度, 耐冲击性 、 耐超低 温性 、 耐油性和耐磨性好等优点 , 故应用面越来越广 。但 目前使用 较多 的仍是溶剂 型聚氨 酯胶粘剂 , 随着人们对 环保越来越关注 , 降低挥发性有机 化合物 ( O ) V C 的呼声越来越 高 , 水性 聚氨酯胶粘剂代 替 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成为必然趋势 。但是单纯的水性 聚氨酯乳液在一些性能上还 不尽人意 , 如耐 高温性 能不佳 、
1 实 验部分
1 1 实验 原料 .
聚乙二醇 20 ( E 20 )化学纯 , 00 P G00 , 广东汕头 市西龙化工 厂 ; 甲苯二异 氰酸 酯 ( D ) 工业 品 , T I, 天津市 大阳工 贸有限公 司; , 二 羟甲基丙酸 ( MP , 析纯 , 2 2一 D A)分 上海科林 化学试 剂研究所 ; 丙酮 ( P , 析纯 , c )分 天津市 百世化 工有限公 司; 乙二胺 ( D ) 分析纯 , EA , 天津市瑞金特化学 品有 限公 司; 乙胺( E ) 分析纯 , 三 TA , 天津市瑞 金特化学 品 有限公 司 ; 正二丁胺 , 分析纯 ,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 限公 司; 环氧树脂 E一 4 工业 品, 4, 广州市东 风化工实业有 限公 司出品; 三羟 甲基丙烷( M ) 分析纯 , T P , 国药集 团化学试剂 有限公 司; 丁基二月桂 酸锡 ( B L , 二 D T ) 分析纯 , 广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

1前言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因其有优异的粘结性、机械强度、电绝缘性及良好的工艺性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胶粘剂、涂料、复合材料基体等方面,但其质脆、耐热性、抗冲击韧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更大的用。
因此对它进行改性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其中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强度和耐热性是环氧树脂材料改性的重要方向。
通常的增韧环氧树脂的改性方法都是以降低环氧树脂的刚性和耐热性为代价的。
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IPN)自问世以来,因IPN的协同效应可使聚合物的冲击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硬度和耐热性等同时比每一组分的高而引起广泛重视。
聚氨酯(PU)改性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能同时具有耐高低温、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开展环氧树脂的聚氨酯(PU)改性研究工作,能够为PU改性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的设计获得理论依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固化工艺会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PU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研究对材料性能的提高与固化工艺的设计十分关键,而相关的PU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研究的文献报道甚少。
为此,本研究选用聚乙二元醇(PEG)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原料,合成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采用该预聚体、固化剂(N,N-二甲基苄胺)对环氧树脂体系进行改性,并通过时差扫描量热法(DSC)分析,探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
1.1 环氧树脂的定义及发展简史1.1.1 定义环氧树脂(Epoxy Resin)是泛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以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等有机化合物为骨架并能通过环氧基团反应形成有用的热固性产物的高分子低聚物(Oligomer)。
但聚合度为零时,称之为环氧化合物,简称环氧化物(Epoxide)。
这些低相对分子量树脂虽不完全满足严格的定义但因为具有环氧树脂的基本属性在称呼时也不加区别的统称为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是一种从液态到黏稠态、固态多种形态的物质。
它几乎没有单独的使用价值,只有和固化剂反应生成三维网状结构的不溶不熔聚合物才有使用价值,因此环氧树脂属于热固性树脂,属于网络聚合物范畴。
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探究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 动态力学性能(DMTS)
EP 和m-EP 的DMTS 曲线分别如 Fig . 4、Fig. 5 所示。Fig. 5 中有两个内耗峰, 即m-EP有两个T g , 为两相体系, 这跟DSC 测试 结果一致。比较两图可知, m-EP 有较高的T g ; 经聚氨酯接枝的EP 不仅内耗峰高, 而且内耗峰向高温 方向拓展, 温域变窄。可见, 在分 子中引入接枝链, 是提高EP 阻尼 性能的有效方法。
结语
一.( 1) 两端为- NCO 基团的PU 分子链成功接枝到环氧树脂的分子链上。 二.经PU 改性环氧树脂的T g 提高, PU链段含量为30% 的改性EP, T g 从92 e 提高到104 e ; 而且DSC 曲线出现两个玻璃化转变。 三.( 3) PU 链段的引入能显著提高EP 的冲击强度, 改性后EP 的冲击强度是未改性的两倍多; 随 着PU 链段含量的增多, EP 的弯曲强度、硬度降低。 四.( 4) 经PU 链段接枝改性的EP 内耗峰提高, 说明阻尼性能变好; 而且其内耗峰向高温方向拓展, 温域变窄。
聚氨酯原料配比对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
PUR不同原料配比对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影 响见表2 。从表2 可见, 当直接用聚乙二醇 作为改性剂加人环氧树脂体系时, 拉伸、冲 击、弯曲性能都很差, 可见游离的低分子量 二醇类起不到改性作用, 主要是聚氨酯的作 用。当TDI:聚乙二醇为1:3 左右时, 拉伸、 冲击、弯曲强度皆佳, 这是因为聚氨酯中的 酰胺基团中存在着极性的羰基和活泼的仲胺 氢原子, 可以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开环交 联, 使聚氨酯的柔性链与环氧树脂以化,这样就达到了既增韧又增强的目 的。
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粘结力的机械强度,但缺乏韧性, 往往呈脆性状态。而聚氨酯则具有 极佳的柔韧性和弹性。因此, 探索用聚氨酯来改性环氧树脂。 实验部分 SK 3 聚氮醋一环级树脂的合成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通氮气阀门、连接减压真空泵的四口反应器中, 放入端经基聚醚 ,加热、抽真空, 排除水份及空气。冷至60℃ , 通氮气保护、滴加称量的异氰酸酯, 加热 , 搅拌保温, 得到异氛酸酯封端的氨酯予聚体。然后加入称取的环氧树脂, 在氮气中加热 , 不断搅拌, 进行反应。经红外光谱分析证实NCO 基团全部耗尽为止, 反应完成。如图1 和图2 所示。
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探究-PPT精品文档

PUR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工艺条件 将一定量的环氧树脂、上述 改性环氧树脂以甲基六氢苯 PUR树脂加人反应器中, 加 酐为固化剂, 以N,N一二甲基 热至80 ℃ , 反应30min 左右, 苄胺为促进剂, 按一定比例 即得PUR 改性的环氧树脂 配制浇注液,在80℃下浇注, 〔简称改性环氧树脂) 并在80℃凝胶化5h,然后升 温至140℃,固化8 h。
结论
在环氧树脂体系中引人聚氨酯改性剂, 对材料的力学 性能有较大改善, 与普通的塑性增韧不同的是, 聚氨酯 不仅能增韧、还能增强环氧树脂。以聚乙二醇、TDI 为原料的聚氨酯改性效果最佳; 以羟基硅油代替部分 聚乙二醇为原料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亦有较大的潜 力。
聚氨酯接枝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性能
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固性树脂, 因其有优异的粘接性、力学强度、电绝缘性及良好的加工 工艺性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胶粘剂、涂料、复合材料基体等方面, 但因其质脆、抗冲击 韧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聚氨酯弹性体( PUE) 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较高撕 裂强度、伸长率大、硬度范围宽、减震效果好等优异性能 。而聚醚型聚氨酯结构中, 有 柔性的C-O-C 链, 且与环氧树脂相容性好, 这些是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有利因素。
通过用聚醚多元醇合成主链两端为异氰酸酯基团的PU 预聚体, 并控制异氰酸根与环 氧树脂中羟基的反应, 把PU 链段接枝到环氧树脂主链上以改性环氧树脂; 并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热性能、动态力 学性能以及断面形貌的影响。
聚氨酯改性的环氧树脂的红外分析
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探究
概述
长期以来, 人们采用各种物质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 经常使用的有低 分子量聚酰胺、聚醚、聚砜及邻苯二甲酸酯等, 即所谓的塑性增韧 机理。塑性增韧存在的问题当材料的韧性得到改进的同时, 材料的 力学性能遭到破坏。因此, 如何解决增韧与增强的矛盾成为新的研 究课题。 聚氨酯(PUR )是一类常用的高分子材料, 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 域。以甲苯一2 ,4 一二异氰酸酯(TD I) 和聚二醇类为原料合成的聚 氨酯结构中, 既有柔性的C -C 链和C一0 一C 链, 又有活性的酰胺基 团, 且与环氧树脂相容性好, 这些是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有利因素 。若能够以S i-O - Si链替代部分C - 一O 一C 链, 材料的韧性和强度 还应有进一步的提高,。改性后的环氧树脂, 强度和韧性都得到提高, 特别是用于环氧浇注、环氧涂料或环氧油墨等方面, 应用范围扩大, 使用寿命提高,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环氧树脂改性醇溶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

1. I 2预聚体的扩链 2 反应温度 降至7 ℃左右 ,加入小分子扩 链剂二羟 0
甲基 丙酸 ( DMP ,制 得含有 羧基 的聚氨 酯溶 液 。保 A) 酸 乙酯 的毒性不大 ,但仍属于控制排放的物质u 。。因 持 7 ℃反 应 1 时左 右 。 0 小 此 ,人们在 不断探索用对 人体 、对环 境无害 的溶剂 替 1- . 3预聚体 的交联 2 代有毒 的 乙酸 乙酯 ,于是醇溶性聚 氨酯胶粘剂就应 运 反应 温 度 降 至 6 ℃ 左 右 , 加 入 一 缩 二 乙 二 醇 0 而 生 。醇 溶性 聚 氨酯 胶粘 剂 使 用具 有 “ 色溶 剂 ” 绿 D G)和 三羟 甲基丙烷 ( MP T )进行扩链和 交联, 之称 的 乙醇作为溶剂 ,比酯溶性聚 氨酯胶更有利 于环 ( E T )和二 月桂酸 二丁基 保 ,而且醇溶性聚氨 酯胶粘剂 的主剂和 固化剂均 不含 同时加入催化剂辛酸 亚锡 ( 一9 锡 ( 一 1 )各 一 滴 ,保 持 温 度 在 6  ̄ T 2 0C反应 3 . , —35 时 4 异氰 酸酯( O 和游离 的 甲苯二异 氰酸酯 ( DI . NC ) T ), 如果体系黏度 膜 应用 过 程 中都 是无 害 的 、卫 生 ( 的 ,是一种环 保型 的聚氨酯 胶粘剂 。本 实验 研究采用 1 . 高聚物的 中和及醇化 .4 2 聚醚二元醇2 0 DI 1 与T 进行 聚合反应 ,探索环氧树脂 改 停止加热 和搅拌 ,把制得 的高聚物倒 入分散桶 , 性聚醚 型阴离子聚氨酯胶 粘剂 的方法 和所得产 品的性 加入三 乙胺和 乙醇 ,在 高速搅拌机上进行分 散。
能。
13 分 析 与表 征 . 1 . NC 含 量 的测 定 -1 3 O
1 .实 验 部 分
11主要 原 料 .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

1前言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因其有优异的粘结性、机械强度、电绝缘性及良好的工艺性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胶粘剂、涂料、复合材料基体等方面,但其质脆、耐热性、抗冲击韧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更大的用。
因此对它进行改性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其中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强度和耐热性是环氧树脂材料改性的重要方向。
通常的增韧环氧树脂的改性方法都是以降低环氧树脂的刚性和耐热性为代价的。
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IPN)自问世以来,因IPN的协同效应可使聚合物的冲击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硬度和耐热性等同时比每一组分的高而引起广泛重视。
聚氨酯(PU)改性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能同时具有耐高低温、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开展环氧树脂的聚氨酯(PU)改性研究工作,能够为PU改性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的设计获得理论依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固化工艺会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PU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研究对材料性能的提高与固化工艺的设计十分关键,而相关的PU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研究的文献报道甚少。
为此,本研究选用聚乙二元醇(PEG)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原料,合成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采用该预聚体、固化剂(N,N-二甲基苄胺)对环氧树脂体系进行改性,并通过时差扫描量热法(DSC)分析,探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
1.1 环氧树脂的定义及发展简史1.1.1 定义环氧树脂(Epoxy Resin)是泛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以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等有机化合物为骨架并能通过环氧基团反应形成有用的热固性产物的高分子低聚物(Oligomer)。
但聚合度为零时,称之为环氧化合物,简称环氧化物(Epoxide)。
这些低相对分子量树脂虽不完全满足严格的定义但因为具有环氧树脂的基本属性在称呼时也不加区别的统称为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是一种从液态到黏稠态、固态多种形态的物质。
它几乎没有单独的使用价值,只有和固化剂反应生成三维网状结构的不溶不熔聚合物才有使用价值,因此环氧树脂属于热固性树脂,属于网络聚合物范畴。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一
编
号
R 0
10 0
R 5
9 5
R0 R5 R 0 R 5 l l 2 2
9 0 8 5 8 0 7 5
R0 3
7 0
EP
定 柔韧 性 又具有 很好 粘结 强度 的胶 粘剂 。J 。
应 温度 控 制在 8 5C反应 3 , 二 正 丁胺 法 测定 一 0± c h用 N O端基 含 量 , 到 或基 本 达 到理 论 含 量 后 终 止 反 C 达 应, 即得 到 一 C N O封 端 的聚氨 酯预 聚物 。
红外 光谱 测试 ( FR) 采 用 N xs 红 外分 析 FI : eu 型 仪( 美国 Te oNcl 公 司) 聚氨酯预聚体 、 hr i e m ot 对 聚 氨酯/ 氧 树 脂 接 枝 预 聚 体 、 氨 酯/ 氧 树 脂 / . 环 聚 环 D
8 ℃下 2 0 h的 固化 工 艺 固 化 , 脱模 , 行 测试 。把 上 进 述 改 性 物 按 照 P 含 量 ( h) 应 标 记 为 R 、 u pr 相 。R 、 Rl、 1、 2、 2、 3, 表 1 示 。 (R5RoR5R0如 J 所
表1 E P与 P 的不 同配 比 u
8 1在 R T3 G 一0型微 机控 制 电子万 能材 料试 验 机上 进 行 测试 。
动态力 学 测 试 ( M :yi Da odD A 测 D A) Pr i n M s m 试 仪 ( 国 PriEm r公 司 ) 温 度 范 围 为 2 ~ 美 ekn le , 5 10C, 6  ̄ 升温 速率 为 2/ i, 率为 1 。 mn频 Hz
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摘要:环氧树脂是一种化学性质优异的材料,其中包含环氧基、羟基和醚键等多种活性反应基团,因此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溶剂型环氧树脂由于其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绿色环保的需求,因此研究环氧树脂水性化技术及其改性化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采用自制反应型表面活性剂作为亲水基团,并加入低分子量环氧树脂等原料进行制备,可以得到环氧当量在800g/eq左右的水性化环氧树脂。
与市售的水性环氧树脂相比,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打磨性能和耐水性能,而且干燥性能也更加出色,适合于“湿碰湿”体系。
此外,由于它能添加更少的固化剂,因此也具有更好的性价比。
鉴于此,本文将讨论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植被以及改性后的性能,旨在推广和应用水性化环氧树脂技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性环氧树脂;制备;性能前言:环氧树脂是一种常用于涂料、粘结剂等产品的树脂基体,由于其具有优异的附着力强、力学性能高、耐化学品性和电绝缘能力等特性,在建筑结构工程、机械零件加工以及航空工业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溶剂型环氧树脂存在致毒、挥发性强等问题,因此研究环保、安全而有效的水性环氧树脂已成为专家学者的关注重点。
本研究合成的新型水性环氧树脂具有更大的分子量以及更好的乳化效果,同时与常规水性环氧树脂相比稳定性更佳、早期打磨性能更好、耐水性能更优秀,解决了目前水性环氧树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此外,本研究中合成的水性环氧树脂还具有优异的成膜性能,涂层表面光滑、均匀,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
一、水性环氧树脂改性研究进展(一)聚氨酯改性水性环氧树脂聚氨酯具有良好的韧性、耐冲击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可以有效改善其本身的质脆、耐冲击性不足的缺点,提高涂膜的综合性能。
改性方法可以采用物理共混合共聚改性法。
通过将不同粒径的水性聚氨酯与市售水性环氧乳液进行物理共混,当水性聚氨酯粒径为55nm且比例为5%时,可明显增强环氧树脂的韧性,并提高拉伸性能和涂膜的耐冲击性和柔韧性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研究一.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聚氨酯(PU)是一类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二醇类为原料合成,结构中既有柔性的C-C链和C-O-C链,又有活性的酰胺基团,与环氧树脂相容性好。
改性后的环氧树脂(EP)强度和韧度都得到提高,特别适用于环氧浇注、环氧涂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趋势(设计只介绍相应产品的用途、作品的应用等)胶黏剂的一类古老而又年轻的材料,早在数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胶黏剂。
到上个世纪初,合成酚醛树脂的发明,开创了胶黏剂的现代发展史。
胶黏剂是具有良好粘结性能的物质,特别是合成胶黏剂强度高,对材质不同的重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均可实现有效粘结,并且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代替了机械粘结,从而为各行业简化工艺、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有效途径。
全球胶黏剂、密封剂和表面处理剂市场总规模约500亿欧元(680亿美元),其中工业胶黏剂市场占44%的份额。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胶黏剂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本世纪前8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胶黏剂工业整个发展势态越来越好。
据中国胶黏剂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我国胶黏剂产量分别为22.7万吨、251.7万吨和280.2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外14.32%、10.44%和11.32%,2007年和2008年产量为313.5万吨和344.8万吨,产量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去年下半年,由于遭受美国、系,西欧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开始,我国合成材料工业及其胶黏剂工业也受到一定影响。
据预测今年胶黏剂产量可望达到372.38万吨,增长速度比去年有所下降。
如上所述,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如果没有受到其他影响,2012年后我国又将以崭新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2015年,即“十二五”计划末,我国胶黏剂产量将突破600万吨大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胶黏剂和密封剂生产厂家又3500多家,但上规模企业不足100家,品种牌号约3000多个。
从应用情况看,胶合板和木工用胶量最大,约点总胶量的46.97%,建筑材料用胶黏剂占26.12%,包装及商标用胶黏剂约占12.14%,制鞋及皮革用胶黏剂占6.07%,其他胶黏剂使用量占8.7%。
随着工业的发展,胶黏剂的应用市场越来越广泛,品种也日益增多,水溶性胶黏剂主要用于建筑、包装、运输、刚性粘合、非刚性粘合、胶带等方面。
其中在包装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同时也用于标签、书包、杯子、信封等制造。
目前世界合成胶黏剂发展的趋势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环保型合成胶黏剂发展迅速。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各发达国家大力研制水基和热熔型等无溶剂胶黏剂。
1998年发达国家的合成胶黏剂的市场上水基胶黏剂占50%,热熔胶约占20%,溶剂类胶黏剂仅占20%。
未来合成胶黏剂将由低污染的水基胶和热熔胶唱“主角”,环保型合成胶黏剂将是市场的抢手货。
第二,高性能胶黏剂异军突起。
高性能合成胶黏剂包括环氧、有机硅、聚氨酯及新型改性丙烯酸粘合剂等。
第三,施工工艺和施胶设备不断更新。
聚氨酯胶黏剂是指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和异氰酸酯基类的胶黏剂。
聚氨酯胶黏剂由于性能优良,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八大合成胶黏剂中重要品种之一。
德国Bayer公司的聚氨酯胶黏剂专家Gunter Festel 指出:聚氨酯胶黏剂的多样性几乎为每一种粘接难题都准备了解决的方法。
我国大连染料厂于1956年最早研制并生产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牌号为JQ-1,很快又生产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我国聚氨酯工艺打下了基础,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首先研究成功双组份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后由上海新光化工厂将该胶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于1966年开始投入生产,牌号定为铁锚-101,至今仍为我国聚氨酯胶黏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
80年代以来,各工业部门陆续从国外引进许多先进的生产线和产品,其中需要大量进口的聚氨酯胶黏剂与其配套,因此,促进了国内研究单位加速聚氨酯胶黏剂的开发,特别是在1986年以后,我国聚氨酯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1994年国家正式批准成立“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下设“聚氨酯胶黏剂委员会”,改委员会已成为全国聚氨酯胶黏剂技术与信息交流的中心。
三. 论文写作(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及技术方案针对目前市场上环氧树脂胶黏剂固化后胶黏密度高,呈三维网状结构,存在内应力大,质脆,耐冲击性差,容易开裂等特点,难以满足工程技术要求,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长期以来,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提出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可以使两者优势互补,得到一种具有一定柔韧性,又具有很好粘接度的比较理想的胶黏剂。
四. 论文(设计)的基本框架(结构)摘要和关键字目录1. 绪论1.1 胶黏剂的发展1.2 环氧树脂的性能特点及应用1.3 聚氨酯胶黏剂的简介2. 实验部分2.1 试剂与仪器2.2 聚氨酯低聚物的制备2.3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2.4 性能检测2.5 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致谢调查的主要内容填写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调查材料或设计的相似品种的技术规格、风格特征、用途等。
环氧树脂(EP)胶黏剂是一种粘结性能好,应用非常普通的胶黏剂。
环氧树脂具有很多优点,如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电器绝缘性,以及收缩率低,易加工成型等。
环氧树脂胶黏剂固化后胶黏密度高,呈三维网状结构,存在内应力大,质脆,耐冲击性差,容易开裂等特点,难以满足工程技术要求,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长期以来,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一. 聚氨酯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1)端氨基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体系该方法利用端氨基聚氨酯(ATPU)作为环氧树脂增韧固化剂。
端氨基聚氨酯基具有较强的极性聚醚有较好的柔性,因而可达到增韧环氧树脂而其强度又基本不下降的目的。
同时该方法可室温反应,固结体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并且克服了普通脂肪胺固化剂易挥发、毒性大和固化剂配比要求严格的问题。
2)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改性环氧树脂这类材料的制备通常先合成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以此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与双氰胺、4,4-二胺二甲苯基甲烷(MDA)、4,4-二胺基-3,3-二氯二甲苯基甲烷(MOCA)或多烯多胺一起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固化物具有很好的曲挠性能。
3)段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异氰酸根基团能与含羟基化合物发生化学方应从而使聚氨酯固化。
环氧树脂中含有一定的羟基,因而聚氨酯与环氧树脂之间存在着化学反应。
聚氨酯树脂与常用低羟值、高环氧值的环氧树脂以一定的配比量混合,反应情况不明显,较长时间仍不固结。
使用羟值比较大、环氧值比较小而且相对分子质量大呈固态的环氧树脂,再加入稀释剂、催化剂、选择最佳比,即能反应,结果产生复杂的交联网状结构产物。
4)端环氧基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一些研究发现,环氧树脂和聚氨酯存在固化速率不匹配问题,固化速率相差很大,固化时容易产生相分离从而影响增韧效果。
但如果将聚氨酯设计成端基为环氧基团,那么环氧氨酯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基团均为环氧基,固化时固化速率很接近,从而达到较佳的增韧效果。
5)聚氨酯环氧树脂接枝共聚改性环氧树脂这种方法通常是将多羟基化合物与多异氰酸酯聚合成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将聚氨酯预聚体与环氧树脂进行接枝共聚直至-NCO为定值,最后加入交黏剂进行固化。
该方法虽然使体系的粘度增加,但成功率高,而且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低粘度的稀释剂加以克服。
6)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增韧环氧树脂由于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技术的应用,以聚氨酯与环氧树脂形成半互穿聚合物网络(SIPN)和互穿网络(IPN)结构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增韧技术。
研究发现,将聚氨酯弹性体引入环氧树脂中,形成互穿网络结构不仅可以改善聚氨酯的粘结性能提高其刚性,同时可以明显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
这是由于聚氨酯分子链中的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具有坚韧、耐冲击、粘结力强和剥离强度高等特点,改性环氧树脂可提高其韧性和低温性能二. 国内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主要应用1)建筑结构胶随着建筑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胶成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件粘结材料,同时也作为新一代装饰修用材料应用于建筑施工中。
我国自行开发的牌号为SL-102C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建筑结构胶,性能优异。
2)耐高温胶黏剂近年来,随着电子电器、汽车和宇航工业的发展,对胶黏剂耐高温、耐烧蚀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环氧树脂的绝缘性能高、结构强度大、耐温宽和密封性能好等许多独特的优点,已在高低压电器、电视和电子元器件的绝缘及封装上得到广泛应用,发展很快。
三. 存在不足和发展方向、大量研究表明,聚氨酯是环氧树脂胶黏剂理想的增韧剂,其混溶性好,而且添加方式多样。
目前,国内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用段异氰酸酯基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虽能有效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但固化温度高,固化产物的热变形温度低;其次,国内研究的多是共混、互穿或半互穿网络改性物,仅有少数单位开发了无溶剂产品,而国外研究的多是溶剂型产品;同时,国内的增韧方法几乎都是以牺牲改性体力学性能为代价,难以使环氧树脂的韧性的强度同时提高。
当前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是品种少、数量少、性能差。
今后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发展方向是高强度和快速固化。
同时还应寻找新的原料和制备方法,使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综合性能进一步提高,使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真正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数据整理、分析方法(设计思想、原则)通过用聚乙二醇和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合成了端基为羟基的聚氨酯聚合物,并用其改性环氧树脂。
研究了聚氨酯含量、不同原料配比、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对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了12%端羟基聚氨酯低聚物的环氧树脂比未改性的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26%和192%,对环氧树脂有良好的增韧、增强效果。
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冲击断面的形貌。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研究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材贸911 邹芸摘要:探讨了用聚氨酯低聚物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聚氨酯含量、不同原料配比、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对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了12%端羟基聚氨酯低聚物的环氧树脂比未改性的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26%和192%,对环氧树脂有良好的增韧、增强效果。
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冲击断面的形貌。
关键词: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低聚物1.绪论1.1 胶黏剂的发展1.1.1 胶黏剂的定义通过界面的粘结附和物质的内聚等作用,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同的或不同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天然或合成的、有机的或无机的一类物质,统称为胶黏剂,又称黏合剂,习惯上称为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