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武家塔露天矿
武家塔煤矿安全设施设计本科学位论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摘要根据武家塔煤矿的实际情况,对武家塔煤矿进行了安全设施设计。
设计针对煤矿常见的安全问题,如水、火、煤尘、瓦斯、顶板等灾害,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设计了具体的灾害预防措施及安全保障措施。
根据武家塔煤矿开拓方式和地质构造,选择了中央分列式的通风系统,全矿井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通风,局部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
针对武家塔煤矿的粉尘灾害,从防尘措施、防爆措施和隔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安全设计。
对于瓦斯灾害防治,设计采取了一些防爆、隔爆安全措施。
在火灾防治方面,分别设计了煤自然火灾防治措施及外因火灾防治措施。
由武家塔煤矿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设计了相应的水灾防治安全措施。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监测与监控体系,对各种灾害形式进行严密的监控。
还提出了针对顶板、运输系统、电气事故灾害的预防措施。
设计完成说明书1本,图纸3张。
关键词:煤矿安全设施设计矿井通风AbstrackAccording to the wujiata coal mine's actual situation, that has carried on the safety equipment design to the wujiata coal mine. The design in view of the coal mine common security problem, such as disasters and so on water, fire, coal dust, gas, roof, the reason which the analysis disaster occurs, designs the concrete disaster preventive measure and the safety control.According to wujiata coal mine development way and geologic structure, that has chosen central compound -like the ventilation system, The entire mine ventilation way extracts the type for the machinery to ventilate, the local ventilation uses presses in the type to ventilate.In view of the wujiata coal mine's dust disaster, from the dust prevention, the explosion precaution and the flame-proof measure three aspects have carried on the safe design. Prevents and controls regarding the gas disaster, the design has adopted some explosion-proofs, the flame-proof security measure. Prevented and controled the aspect at the fire, that has designed the coal natural fire prevention measure and the external factor fire prevention measure separately.By the wujiata coal mine hydrology geological data's analysis,that has designed the corresponding flood prevention security measure. Simultaneously establishes set of perfect safe monitors and the monitoring system, carries on the strict monitoring to each kind of disaster form. Also proposed in view of the ro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electrical hazard disaster's preventive measure.The design completes the instruction booklet one book, blueprint three.Keywords: Coal safety facilities design mine venti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k (II)前言 (VII)第一章井田概况及自然安全条件 (1)1.1井田概况 (1)1.1.1位置与交通 (1)1.1.2设计能力 (1)1.1.3地质条件 (1)1.2 自然安全条件 (2)1.2.1 水文条件 (2)1.2.2 瓦斯 (3)1.2.3 煤尘 (3)1.2.4 顶底板岩性 (3)第二章矿井设计概况及安全预评价 (6)2.1 设计概况 (6)2.1.1 开拓开采设计 (6)2.1.2 开采方法 (8)2.1.3 设计评述 (9)2.2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9)2.2.1 主要因素及危害 (9)2.2.2 控制措施 (10)2.2.3 控制措施采纳难易程度分析 (14)第三章通风和安全 (15)3.1 矿井通风方式、方法的选择 (15)3.2 矿井通风量的计算 (15)3.2.1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15)3.2.2 按井下各用风地点实际需要风量总和计算 (15)3.2.3 风量的分配 (20)3.3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21)3.3.1 概述 (21)3.3.2 通风困难时期阻力的计算 (23)3.3.3 通风容易时期阻力的计算 (23)3.3.4 矿井等积孔的计算 (24)3.4 设备选型 (25)3.4.1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 (25)3.4.2 计算风量和风压 (25)3.4.3 通风机和电动机的选择 (26)3.5 设施设置 (28)3.5.1 风门设置的地点及数量 (28)3.5.2 风桥设置的地点及数量 (29)3.5.3 密闭的安设地点及数量 (29)第四章瓦斯灾害的防治 (31)4.1 矿井瓦斯 (31)4.1.1 煤层瓦斯含量 (31)4.1.2 瓦斯涌出量形式和瓦斯涌出量的预测 (31)4.2 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 (32)4.2.1安全预评价提出的安全措施 (32)4.2.2采用的防治措施 (32)4.2.3瓦斯爆炸的应急和避灾线路 (36)4.3 隔爆设施 (37)4.3.1隔爆措施 (37)4.3.2隔爆水棚的要求 (37)4.3.3隔爆水棚的布置 (38)第五章矿井防灭火 (43)5.1 概况 (43)5.1.1煤的性质 (43)5.1.2煤的自燃发火倾向性和预防措施 (43)5.1.3火区的分布 (45)5.1.4火灾的分类 (45)5.2 自燃火灾的防治 (45)5.2.1机理、发生、发展过程及危害 (45)5.2.2采空区三带 (46)5.2.3综合防治措施 (47)5.3 井下消防设计 (51)5.3.1消防管路的设置 (51)5.3.2消防器材库 (51)第六章矿井防治水 (57)6.1 矿井水文地质安全条件分析 (57)6.1.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57)6.1.2涌水量预测 (57)6.1.3矿井水文安全条件评价 (57)6.2 矿井防治水措施 (58)6.2.1地面防治水 (58)6.2.2井下防治水 (59)6.2.3探放水设备的选择 (61)6.3井下防治水安全设施 (62)6.3.1排水设施 (62)6.3.2安全出口设施 (68)第七章矿井其它灾害的防治 (68)7.1顶板灾害的防治及装备 (68)7.1.1矿压呈现规律及其分析 (68)7.2 提升运输事故的防治措施 (72)7.2.1主提升设备的选型及防护 (72)7.2.2运输设备及运输事故防治措施 (74)7.2.3其他运输环节事故的防治措施 (76)7.3 电器事故的防治 (80)7.3.1设备的选型 (80)7.3.2供电线路事故及防治措施 (81)7.3.3地面变电所事故及防治措施 (81)7.3.4防止电气设备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和触电事故的措施 (82)7.4 矿井粉尘危害的防治 (83)7.4.1主要产尘地点的分布和危害 (83)7.4.2综合防尘措施 (84)7.4.3隔爆措施 (87)第八章矿井安全监测与监控 (87)8.1 安全监测和监控的目的与意义 (87)8.1.1安全监测和监控的目的 (87)8.1.2安全监测和监控的意义和基本功能 (89)8.1.3安全监测系统选择 (91)8.1.4安全监控系统的安装基本要求 (91)8.1.5安全监控系统使用 (92)8.2安全监测、监控和传输设备选择 (92)8.2.1监测设备选择 (92)8.2.2监控设备选择 (95)8.2.3传输设备、器材选择和供电 (98)8.3监测设备各类传感器布置 (98)8.3.1回采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98)8.3.2掘进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98)8.3.3其它地点传感器的选型及配置地点 (99)8.4矿井各类传感器装备量 (100)8.4.1矿井传感器装备标准 (100)8.4.2矿井各类传感器的装备量 (100)8.5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 (100)8.5.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合理性、先进性 (100)8.5.2中心站和干线扩展器设置地点,数目和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101)8.5.3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的保证程度 (101)8.6系统的故障类型和维护 (102)8.7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102)8.7.1人员定位系统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 (103)8.7.2人员定位系统的选型和主要参数 (103)8.7.3人员定位系统图的主要布置 (105)8.8视频监控系统和矿压监控系统 (105)8.8.1视频监控系统原理和选型 (105)8.8.2矿压监控系统原理和选型 (107)第九章矿山救护及职业危害的防治 (112)9.1 矿山救护 (112)9.2 职业危害的防治 (113)9.2.1职业危害的种类 (113)9.2.2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115)9.3 矿井安全监测设备 (118)第十章安全劳动定员和概算 (122)10.1劳动定员 (122)10.2投资概算 (124)10.2.1资产投资估算 (124)10.2.2投资概算 (124)参考文献 (130)附录A (131)附录B (138)致谢 (143)前言1)项目名称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关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补连矿区境内的武家塔煤矿的安全设施的方案设计,为了满足煤炭市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管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保障当地经济建设持续发展。
武家塔露天煤矿采场防排水措施

下部较上部大。 中上部夹煤线或油页岩; 顶部往往有 2m左右的紫色砂岩 , 相变为紫色泥岩 , 风化后呈黄
褐色 , 属风化壳之产物。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 含较
台阶每推进 5 0m后重新修设。
22 剥 离工作 面水的控 制 .
现采场共有剥离台阶 6 , 中: 个 其 沙土 1 , 个 岩
图 1 露 天 矿 与 忽 吉 图 沟 及 坝 渠 沟 的 关 系
根据多年的实测统计 , 采坑平均涌水量为 10 S 3 &。 m 大 量 的涌水 给露天 矿 的穿 孔 、 破 、 爆 采装及 运 输 等生 产环节 造成 困难 , 因此必须采 取必要 的防排水措施 。
2 采场 防排 水措 施
的储 水 带 , 山麓 相 的边 缘 , 谷洼 地 , 在 沟 富集 了地 下 水 , 且 同 1 顶 板基 岩含 水 层相 互 贯 通 , 成 了 并 之煤 形
一
武家塔露天煤矿位于补连区的南部 ,地表水较 集 中, 地下水较分散 , 属地表径流及排泄区。地形为 个西北高 , 东南低的斜坡 , 各大沟谷的地表水体汇
关 键词 : 场 ; 采 防排 水 措施 ; 明渠改进
中图分类号 :D84 T 2. 6
1 概 况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6 1—9 1 2 1 ) 3—0 3 17 8 6( 0 1 0 0 6—0 2
煤层为主要煤层 , 性脆易碎 , 裂隙较发育。侏罗系地 层也有一定的渗透能力。 1 水文地 质条件 . 2 本 区充水条件受地质构造的控制 ,其次受地形 及 降雨量 的影 响 , 主要 来 自 1 煤顶 板渗水 。第 四系 松 散层 主要是 细砂 , 该层 是天然 的透水 层 , 大气 降水
将上述 5 次标定值代入 s 公试得 S 6 2 / =2. ℃、 0J
露天矿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矿区概况和矿床地质特征
白音华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哈日根台镇范围内。煤田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长约60km,宽约8.5km,面积约510km2,二号露天矿位于白音华煤田中南部。目前矿区交通以公路为主,为开发白音华煤田,白音华矿区——巴彦乌拉镇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白音华矿区——霍林河矿区将修建三级公路,白音华矿区——林东镇原有公路也将改造为二级公路。矿区距现有铁路网较远,距离白音华二号露天矿最近铁路站为集——通铁路林东站,全程150km。为了满足矿区煤炭外运需求,赤(峰)——大(板)——白(音华)铁路现已开工建设。煤田周围全部为牧区,哈日根台镇、白音华苏木分别座落在煤田南端及中西部,当地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由于近年来过度放牧,草场已经严重退化。
白音华煤田地处内蒙古中东部,大兴安岭西坡南段之北侧。矿区系丘陵低山区,剥蚀堆积地形,冲洪积平原,北东高南西低。煤田内是地势平缓的草原、沼泽地形,两者间的过渡带则是由剥蚀堆积和风蚀形成的缓波状丘陵。白音华煤田为全掩盖煤田。外围有石炭系浅变质岩和侏罗系大面积火山岩出露,其地层分区属天山兴安地层区—兴安分区—西乌旗小区。白音华煤田是大兴安岭以西煤盆地之一,位于二连坳陷(亦称二连盆地群)东端乌尼特断陷带中。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内蒙古中部——兴安地槽褶皱区(Ⅰ级)、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Ⅱ级)、爱力格庙——锡林浩特中间地块(Ⅲ级)的中部。
境界圈定的依据合理的露天矿开采境界极为重要。露天开采境界大小影响矿场内的矿岩量、露天矿的规模及服务年限、基建工程量、建设年限及达产年限、设备选型配套、劳动定员和效率、产品成本和赢利、基建投资及合理利用、投资经济效益等。露天开采境界包括底周界,地表界,合理开采深度,最终帮坡角。影响露天矿开采境界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如劳动保护、经济政策、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法等;(2)自然因素。包括矿床埋藏条件、矿石及围岩性质、地形、河流、冲沟等;(3)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开采工艺及设备、矿岩质量、设备供应情况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4)其他因素。包括地面主要建筑物、城市、铁路等。其中促进露天开采的有矿体易发火的高硫矿床、含泥多的或矿岩和围岩松软的矿床,应用地下开采在安全和技术上有较大的困难,这时尽可能扩大露天矿开采境界。
露天矿毕业设计

露天矿毕业设计露天矿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
而对于矿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尤为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露天矿毕业设计。
1. 研究背景露天矿作为一种常见的采矿方式,具有开采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然而,它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比如,露天矿的环境影响、安全隐患等都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因此,开展一项与露天矿相关的毕业设计研究,对于提高矿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设计目标在进行露天矿毕业设计时,我们应该明确设计的目标和意义。
比如,可以选择研究如何提高露天矿的开采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等方面。
同时,还可以考虑将新技术应用于露天矿设计中,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矿山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 研究方法在进行露天矿毕业设计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可以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来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同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数值模型等方法来进行实验和验证。
通过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确保毕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实施步骤进行露天矿毕业设计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我们可以从相关文献中了解露天矿的基本知识和现状,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其次,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如露天矿的环境影响评价、开采技术改进等。
然后,可以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最后,可以根据研究结果撰写毕业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
5. 预期成果进行毕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进行露天矿毕业设计时,我们可以期望获得以下成果:一是对露天矿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二是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为露天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三是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x煤矿创新论文煤矿科技创新论文:武家塔露天煤矿吊斗铲倒堆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煤矿创新论文煤矿科技创新论文:武家塔露天煤矿吊斗铲倒堆工艺的可行性分析摘要:结合武家塔露天煤矿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现状,综合分析了吊斗铲倒堆工艺在该矿采用的技术可行性,并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对吊斗铲倒堆工艺和单斗—卡车工艺进行了经济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吊斗铲倒堆部分剥离物的成本可降低4.34元/m3,年可节省直接生产成本5 941.46万元,武家塔露天煤矿吊斗铲倒堆工艺是可行的。
关键词:开采工艺;吊斗铲;可行性研究1引言露天开采实质上是大量土石方的移运作业过程,包含着诸多内容,目前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结合高效能露天采矿设备的研制和应用建立高产高效可靠的开采工艺[1]。
开采工艺选择是露天开采设计的主要环节,其合理与否直接对露天矿投资、运营成本及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影响。
吊斗铲倒堆剥离工艺是一种先进的开采工艺,它集采掘运输与排卸各项作业于一体,将剥离物直接倒堆排弃于采空区排土场中,在适当条件下将大大减少运输成本[2-4]。
武家塔露天煤矿采用单斗—卡车开采工艺进行剥离与采煤,除部分采掘、穿孔和辅助工程由本矿自营外,其余生产环节全部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
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单斗—卡车开采的劣势显得比较突出,虽然采用外包方式,但剥离物运输价格却逐年上涨。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卡车在煤岩运输中的比重,武家塔露天煤矿决定对现有开采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确定1-2煤以上部分岩石采用1台吊斗铲倒堆开采。
因此有必要对吊斗铲开采工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吊斗铲工艺技术可行性分析吊斗铲无运输倒堆剥离工艺一般适用于以下条件:(1)水平、近水平煤层,煤层倾角小于5~10°;(2)岩层厚度平均50~60 m,一般为40~60 m;(3)岩石性质为中硬岩石,粘性不强;(4)煤层厚度一般应小于20~30 m。
武家塔露天煤矿煤层倾角1~3°,呈宽缓的波状起伏,区内断裂、褶曲不发育;主采煤层1-2煤厚度4.5~10.23 m,平均厚度8.7 m;1-2煤顶板由砂岩和砂质泥岩构成,属中硬矿岩,平均厚度48 m,最大厚度达60 m左右。
露天采矿毕业设计

前言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其生产量和消费量一直占能源的70%左右。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到20世纪末,煤炭的探明储量有1万亿吨,其中已利用储量中尚有可采储量800多亿吨;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其储量只可供开采几十年;水力资源虽然丰富,但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且开发利用需要的投资很大;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则刚刚起步。
所以,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仍是我国最可靠的能源,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不会改变[3]。
我国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生产和消费煤炭都在十几亿吨以上。
大量生产和消费煤炭,无论对区域环境,还是对全球气候都造成很大影响。
为此,国家鼓励和提倡发展洁净煤技术。
选煤是洁净煤技术的基础,也是煤炭深加工(制水煤浆、焦化、气化、液化)和洁净、高效利用的前提。
选煤可以除去煤中的大部分矿物杂质,提高煤炭质量,并把它分成不同等级,为用户合理利用创造条件。
国家鼓励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原煤入选量不断提高,从1949年的十几万吨发展到2003年的5亿多吨。
但是我国煤炭洗选加工相对落后,原煤入洗率尚不足30%,商品煤质量较差,因此煤炭利用率低,燃煤引起的污染严重。
为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利用效率,降低铁路运输量,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有必要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1]。
本设计任务是设计年处理量为4.0Mt的大型群矿型选煤厂。
工作制度为330d/a,每天三班制,每班工作8h,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要求完成对原煤煤质资料分析,煤可选性评定,工艺流程选择与计算,设备选型,厂房布置,经济概算,图纸绘制等初步设计任务。
1 厂区概况1.1 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1.1.1 交通位置娘娘庙矿井田位于铁法煤田的东南部,南北走向长约5.35km,东西宽约4.2km,总面积约为22.5 km2。
北以FW313断层为界,与小青井田相邻;南以煤层最低可采边界线为界;西以F3、F2、FW25、F35-1断层为界与大兴井田相邻;东至14#煤层最低可采边界线。
露天开采毕业设计

露天开采毕业设计第一章总论一、矿区概况矿区地理及行政管辖、道路、居民区、火车站、港口和码头。
该区经济、工农业,当地建筑材料,电源,劳动力供应情况。
该矿床开采对该地区和国家的意义,煤炭需用者及其分布。
矿区气候条件: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降雨量。
二、矿山开采现状对于改建设计的要求交待矿山开采现状。
三、矿床分期开采规划及矿区远景对于大矿区,矿床埋藏宽广,矿体多,需要分期开采的复杂矿床,扼要说明分期开采的意义,前后期过渡期划分。
对有储量远景的矿床,要对开采范围扩展后依些设想和打算,设计中的一些工程应该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地质,采矿,总图运输等部分和总的一些技术经济指标在设计作完后汇总成表。
第二章地质一、矿床地质矿床在区域地质构造中的位置,区域构造对矿床形态和地貌的影响,矿床成因,类型。
矿体特征,开头及赋存要素,沿走向倾斜的品位变化特征,煤炭的物理机械特性,各种煤炭的矿物和化学组成。
围岩的特征:稳定性,含水性,夹脉石的分采分选可能性,矿体围岩接触特征,矿床内的破坏情况。
二、矿体规模大小范围,探明的地质储量及品位(最好整理成表)煤炭中有害成份含量,允许含量。
三、水文地质根据地质报告和当地气象站的资料,整理有关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材料。
矿区内含水层,构造破碎带的分布。
地表汇水区域水系分布,地下水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
四、地质评价从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资料是否完备可靠的角度对地质报告进行评述(主要对与采矿有关的地质构造,煤炭质量,煤炭和围岩性质,各级储量,水文地质进行简短的评述)。
第三章露天采场境界的确定圈定采矿场开采境界时需要矿床地质地形图和纵横剖面图。
埋藏条件复杂时,要分层地质平面图,设计步骤可分六步完成:一、确定开采深度;二、在纵剖面图上确定底部标高;三、确定采矿场底部平面周界;四、边坡细部结构尺寸,五、绘制采矿场终了平面图,六、修改采矿场剖面图对设计开采境界扼要说明,并将设计采矿场各要素列成表。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研究与实践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研究与实践本文首先讲述了矿业土地复垦概述,然后介绍了矿业土地复垦的现状与治理对策,接着讲述了矿区生态重建的理论基础和现阶段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的特点,最后介绍了土地复垦后的环境恢复。
标签:露天煤矿土地复垦1前言土地复垦是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事情,对于煤矿土地复垦必须重视,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已达到最好的效果。
2矿业土地复垦概述2.1武家塔露天煤矿简要介绍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武家塔露天煤矿,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南部边缘、陕蒙交界处的神东矿区腹地,2004年改制为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改制后武家塔矿成为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龙头企业。
武家塔露天煤矿井田总面积9.16平方公里,1988年开始筹建,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现代化建设开采。
2008年改扩建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年产能达到300万吨,率先跨入大中型露天煤矿行列。
2.2武家塔露天煤矿复垦概况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家塔露天煤矿除了对煤矿排土场进行复垦绿化外,还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生态农业,使排土场成了生态区。
从2004年开始,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逐年对矿区排土场进行复垦建设,至2013年已建设规模排土场顶面1900亩、坡面1300亩,复垦区绿化面积已经达到85%以上。
主要栽种的是抗旱能力强的沙柳、苜蓿、杨树、榆树等植被,并且建设有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经济作物育苗基地和各类家禽牲畜繁殖养殖基地。
现如今,走进这片矿区,仿佛置身在乡村田园一般,让人备感悠哉惬意。
而且,武家塔煤矿排土场复垦建设的步伐还远未结束。
未来十几年,该公司将继续在坚持煤炭安全生产的同时,在煤矿复垦区建立集农、林、渔、牧、工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集群,并且最终要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
3矿业土地复垦的现状与治理对策3.1矿业土地复垦取得的成绩自198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土地复垦规定》后,土地复垦工作已逐步引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露天矿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与交通武家塔露天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补连乡境内,坐落于东胜煤田补连矿区的东南部,东邻乌兰木伦河,南与陕西神府煤田接壤,矿区交通位臵见图1-1-1。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5'55"~110°10'48",北纬39°15'16"~39°17'50"。
本区交通较为方便,包(头)神(木)铁路黑炭沟火车站位于矿区以东约5km处,采场由矿区内运煤公路与松霍公路相连。
以上公路都为沥青路面二级公路。
第二节地文、水文及气象1、地文本区地形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基本呈一斜坡状,最高处位于西北部张家圪台附近,标高为1234.96m,最低处位于东南处忽吉图沟武家塔村附近,标高为1106.55m。
本区属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大部分被风积沙覆盖,尤其在南部,呈现为波状和新月形沙丘地貌。
区内沟谷纵横,多为向源侵蚀,延展方向均为NW—SE向,且主沟两旁支沟发育,呈树枝状分布。
从西向东,发育有巴兔敖包沟、石灰沟、武家梁西沟、武家梁东沟,后三条沟基本纵贯全区。
2 水文矿区内除边界河谷常年流水外,几乎无地表水体,主要河流有乌兰木伦河及其支沟忽吉图沟、黑炭沟、补连沟及坝渠沟等,以上均属黄河水系。
各支沟皆为季节性径流,个别沟内有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渗出。
图1-1-1矿田范围内忽吉图沟和坝渠沟为较大的沟谷。
因受季节性大气降水影响,沟内水的流速、流量均变化剧烈。
乌兰木伦河最小流量是0m3/s,最大流量为9760m3/s。
忽吉图沟位于南部边界,沟内平水期流量为0.67m3/s,流速0.68m/s。
坝渠沟平水期流量为0.0034m3/s。
3 气象本区气候属于半干旱半沙漠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全年少雨,温差较大(-27.9℃~36.6℃),无霜期短,冰冻期长达半年之久(最大冻土深度1.71m),夏季最高气温36.6℃(1975年7月16日),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降水量194.7mm~531.6mm,日最大降雨量为115.2mm(1975年8月25日)。
年蒸发量为2297.4mm~2833.7mm,是降水量的4~5倍。
冬季最低气温-27.9℃。
春冬两季风力较大,一般在4级以上,最大可达10级,风向多为西北,风速一般为3.3m/s,最大达24m/s。
第三节主要建设条件1、资源根据已批复的采矿权界,计算的露天矿境界内可采毛煤量为68.23Mt,按设计生产能力3.00Mt/a,考虑储量备用系数1.1,计算的设计服务年限为20.7a。
满足中小型露天矿改扩建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15a的要求。
2、水资源露天矿的工业用水全部取自采掘场内的地下涌水,行政和居民用水则来自当地市政管网。
水源稳定可靠。
3、电源在矿区东侧约3km处有武家塔35kV变电所一座,两回35kV电源线路一回引自大柳塔110kV变电所,另一回引自活鸡兔35kV变配电所,导线型号均为LGJ-150;乌兰木伦220kV变电所位于本矿北侧7km 处,内设主变一台,容量为150MVA,出线电压等级设计有110kV和35kV。
电源可靠。
4、外部运输目前露天矿至其最近铁路装车站的煤炭运输全部由卡车进行,虽然运输成本稍高,但外运比较方便,且铁路外运能力充足,满足露天矿改扩建后外运能力的需求。
另外,天隆集团公司正在着手研究露天矿至装车站的外运替代系统,以有效解决卡车运输成本略高的问题。
第四节露天矿开采现状武家塔露天矿历经数次重组,开采境界几经变更,目前是神华集团改制成立的非国有控股公司神东天隆集团的骨干企业。
该矿剥离与采煤均为单斗—卡车开采工艺,除部分采掘、穿孔和辅助设备由本矿自营外,其余生产环节全部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
武家塔露天矿自1989年开工建设,至2006年8月已连续生产17年。
目前仅开采1-2煤层。
生产剥采比约为6m3/t。
剥离已全部实现内排。
露天矿现有设备见表1-4-1。
第二章煤田地质第一节勘探区地层1、区域地层东胜煤田补连区内煤层地层零星出露,大部分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
根据钻孔揭露的该区地层,其从老至新分别为上三迭统延长组(T3y)、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中侏罗统直罗组(J2z)、安定组(J2a),上侏罗-下白垩统志丹群(J3~K1Th)、第三系上新统(N2)及第四系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
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发育厚度、分布范围见表2-1-1。
表2-1-1 区域地层综合简表2、露天区地层露天区内煤层大部分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
根据钻孔揭露的该区地层,其从老至新分别为:上三迭统延长组(T3y)、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中侏罗统直罗组(J2z)、安定组(J2a),第三系上新统(N2)及第四系(Q)。
分述如下:(1)上三迭统延长组(T3y)该组地层在区内无出露,据钻孔资料,岩性特征为灰绿、灰白色细中粒石英砂岩,含较多的云母及少量的暗色矿物。
粘土质胶结,较疏松。
中上部夹煤线或油页岩;顶部往往有2m左右的紫色砂岩,相变为紫色泥岩,风化后呈黄褐色,属风化壳之产物。
该组地层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
在补连区最大揭露厚度为132.80m(未到底)。
(2)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该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在区内有零星露头。
主要由灰、灰白色砂岩及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煤组成。
地层特征一般为上部及下部颜色较浅,中部颜色较深;粒度变化是下细上粗;胶结物上部多为泥质,胶结较疏松,下部多为钙质,胶结较致密;岩石强度下部较上部大。
含煤性上部较好,发育的煤层厚度大,层位稳定,且煤层结构简单;下部含煤性较差,煤层层数较多,层位不稳定,且厚度较小、分叉、尖灭较普遍。
依据该组的岩性特征、含煤及古生物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J11-2y、J21-2y、J31-2y三个岩段。
它与下伏地层延长组为假整合接触。
延安组(J1-2y)在区内厚度为160.53m~222.22m,平均199.90m。
(3)中侏罗统(J2)主要出露在本区沟谷的上游一带。
根据岩性可划分为两个组,上部为安定组(J2a),下部为直罗组(J2z)。
1)直罗组(J2z)在本区北部出露较普遍、且较全。
主要岩性为一套杂色的细、中粒砂岩,颜色为灰兰、灰绿、灰紫色等,泥质或粘土质胶结,较疏松,含有铁质结核和硅化木,底部为厚层状的灰黄色粗粒砂岩,在区内普遍发育,但厚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含较多的铁质、泥质结核,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含有少量长石和暗色矿物,厚度在10m左右。
与下伏的延安组(J1-2y)假整合接触。
该组厚度82.22m~101.14m,平均厚度为89.70m。
2)安定组(J2a)在本区仅零星分布在区内西北部石灰沟两侧。
其岩性特征为一套紫红色、砖红色,黄棕色中细粒砂岩夹灰紫色的砂质泥岩。
底部为浅黄色,向上逐渐变为浅紫红色的厚层状砂岩,此砂岩厚度变化大,0.5m~10m,一般2m左右,具水平层理。
泥质及钙质胶结,含少量铁质结核和泥质团块,其上往往发育一层泥灰质薄层。
与下伏直罗组(J2z)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该组地层遭受强烈剥蚀,残留甚少,厚度0m~39.30m。
(4)第三系上新统(N2)在区内零星赋存,主要岩性下部为灰色、棕黄、棕红色砾岩,夹棕红、棕黄色砂岩。
砾石成分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石英岩、安山斑岩及砂岩、砂质泥岩,呈半胶结状态,松散。
上部为粉红色砂质粘土、亚砂土,含白云母碎片,含钙质结核。
该统地层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厚度3.14m~12.52m,平均7.76m。
(5)第四系(Q)区内广泛分布,不整合于各老地层之上。
底部为更新统、马兰组黄土(Q3m),岩性为淡黄色亚砂土,柱状节理发育,含钙质结核,厚约12m。
下部为更新统淤积层,岩性为砂、粉砂及黑色土壤层,构成第二阶地,厚约0~25m。
上部为全新统(Q4),主要为风积砂,其次为河流淤积层及洪积层。
风积砂成分以细粒石英为主,呈波伏沙丘,分布面积甚广,在区内南部边缘呈新月形沙丘。
河流淤积层岩性以砂、粉砂或砂砾,砾石为主。
另有残积、坡积等松散沉积物在区内零星分布。
第四系厚度0.30m~55.60m,平均厚度15.36m。
第二节勘探区构造矿田位于鄂尔多斯台地向斜东胜隆起之东南边缘地带。
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岩层走向N25°W、倾向S65°E,倾角1°~3°,呈宽缓的波状起伏,区内断裂、褶曲不发育。
露天区位于补连区南部边缘,其构造特征基本和补连区相一致,呈一向SW倾斜的单斜构造,产状与补连区相同,类型为一类一型。
第三节煤层煤质1、含煤地层本区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根据岩性组合和含煤特征,将该组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段:(1)上岩段(J31-2y)自2-2煤层顶板砂岩至延安组(J1-2y)顶界。
该段平均厚度67.65m。
岩性主要由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
岩性特征为岩石粒度下粗上细,槽状及波状层理、纹理水平层理发育,含黄铁矿结核,含植物碎片较多。
呈现为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环境。
在此环境中发育了1煤,其中的1-2煤在本区层位稳定,厚度大,为本露天矿主要开采煤层。
(2)中岩段(J21-2y)自4煤顶板砂岩至2-2煤顶板砂岩底。
由深灰、灰黑色细砂岩、中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粘土岩与煤组成。
该段平均厚度66.98m。
该岩段自上而下发育的2-2煤和3煤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层数少,结构简单,煤层间距大。
(3)下岩段(J11-2y)自4煤层顶板砂岩以下到延安组底部砂岩,该段平均厚度65.99m。
岩性主要由灰、灰黑色的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煤组成。
该岩段中发育的4煤和5煤发育不稳定,分层多,分叉合并、变薄现象频繁,达到可采的层数少,具有相变为炭质泥岩、油页岩的特点。
2、煤层中下侏罗统延安组自上而下含煤10~21层,一般为12层左右,根据成煤环境、岩相组合和含煤性,将煤层划为五个煤组,自上而下分别为1、2、3、4、5煤组,煤组中2、3煤组为单层煤,其余皆为分叉和多煤层组,依据煤层本身的分叉特点及物性反映等特点,经对比又分为1-1、1-2(1-2上、1-2中、1-2下)、4-1(又分4-1上、4-1中、4-1下)、4-2、5-1、5-2等分煤组(层)。
煤层中1-2、2、3、4-2层位稳定,厚度变化小,且全区可采,属稳定型煤层,其余均为不稳定煤层。
延安组(J1-2Y)地层中含煤总厚度为21.92m,延安组各岩段的含煤性见表2-3-1。
表2-3-1 武家塔露天区含煤系数一览表由上表可知,上、中岩段的含煤性比下段好。
若以露天勘探深度计算,从2-2煤底板向上,这段含煤地层平均厚度为84.9m,煤层平均厚度17.25m,含煤系数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