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黄褐斑治疗新进展

面部黄褐斑治疗新进展
面部黄褐斑治疗新进展

面部黄褐斑治疗新进展

摘要:黄褐斑也称为“蝴蝶斑”,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色素增多性皮肤疾病,面部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部位,且常呈现为蝶形分布。现阶段,面部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且缺乏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文对面部黄褐斑临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面部;黄褐斑;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r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1

黄褐斑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难治性面部色素沉着性疾病,其临床治疗措施一直是医学美容和皮肤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控制黑色素细胞活性,提高黑色素颗粒降解速度,避免黑色素颗粒形成以及对黑色素细胞增进行抑制是黄褐斑防治的关键。

1 中医治疗

1.1 中药面膜治疗

现阶段,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其主要成分包括白蒺黎、白鲜皮、乌梅、山茱萸、蔓荆子、马齿草、丹参、紫草、党参、藁本、白薇、白芷、猪苓等,上述各味药物均对于络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尤其是甘草提取物(lpt),作为一种油溶性物质,光甘草定约占其成分的10%至40%左右,其对于络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能够高于氢醌16倍左右,每天贴服3次,连续应用4

周左右,即可达到提高皮肤亮洁度的效果。外用甘草提取物制成的

黄褐斑病因病机及其中医治疗述评_毕亚男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44卷第3期S H.J .TCM M ar .,2010;V o.l 44N o .3 黄褐斑病因病机及其中医治疗述评 毕亚男1 潘祥龙 2 1.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 (上海 200021) =摘 要> 综述黄褐斑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认为黄褐斑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中医药对黄褐斑在内外治疗方面都有独特效果。 =关键词> 黄褐斑;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735.7;R 256.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1334(2010)01-0082-03 E 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hloas ma and its treatm ent by Chinese m edicine B I Ya -nan 1 PAN X iang -l o ng 2 1.ShanghaiUn i v ersity of Trad iti o na lCh i n ese M edc i n e 2.Shuguang H ospitalA ffiliated to ShanghaiUn i v ersity of Trad itional Chinese m edic i n e A bs tract : Th is article revie w s t h e eti 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hloas m a in Ch i n ese m ed ici ne ,and b eli eves that it i s i n cl ose rel ati on s h i p w it h t h e liver ,k i dney and sp l een ,and t h at Ch i n ese m ed i ci n e h as pos i ti ve effects on it .K ey words : C hloas m a ;eti ol ogy and pathogenes is ;Ch inese m ed i ci n e ;revi e w [作者简介]毕亚男,女,硕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临床研究工作。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为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面部,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1] 。本病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 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患者虽无明显不适,但有碍美观,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压力,严重者可影响工作与生活。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日益显示出优势,现将黄褐斑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5素问#至真要大论6称黄褐斑为/面尘0,历代医家又有/肝斑0/黧黑斑0/褐黄斑0/蝴蝶斑0等称谓,其病机可归于气郁、血瘀、虚火。中医认为/黧黑斑0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反应,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肝郁、脾湿、肾虚是发病之因,气机不畅、气血瘀滞、颜面失于濡养为致病之理 [2] 。正如5诸病源候论6所云:/面 黑墨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气血失调,致生黑黯,素体禀赋不足,或劳心过度,房事频繁,或久病伤阴,致阴精亏虚,肝肾不足,头面失荣,或阴不制阳,虚火上炎,熏灼面部。0气血不能润泽面肤,则面若蒙 尘;血瘀于颜面,故发斑片。 1.1 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黄褐斑或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郁化热,熏蒸于面,灼伤阴血,以致颜面气血失和而生;或因冲任失调,肝肾不足,肾阴亏虚,肾水不充,以致水火不济,虚火上炎所致;或因饮食不节,忧思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致;或因慢性疾病致营卫失和,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面失所养而成。但总的病机都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有关 [3] 。肝、脾、肾三脏相互影响,互 为因果,应分清主次,辨证施治,才能取得理想疗效。1.2 与情志失调有关 5医宗金鉴6云:/黧黑如尘久始暗,原于忧思恼怒成。0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因女性生理、心理上的影响,加之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既忙事业,又忙家务,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且胎产哺乳伤于血,以致心肝失养,气郁血虚;肝郁而气滞,气滞而血瘀,肝气不舒,急躁易怒,相火妄动,消灼肝肾精血;肾阴不足,水不上承,精血亏损,脉络空虚,肌肤失养而发为黄褐斑 [4] 。 1.3 与阴阳失调有关 5素问#宝命全形论6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0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与脏腑功能阴阳失调密切相关。如血虚肝旺型患者,血属阴,长期血虚,阴不足,脉络空虚,头面肌肤失濡,此乃阴虚;肝火旺盛,肝阳上亢,火热上炎,熏蒸肌肤,此乃阳亢。此证型 # 82#

面部刮痧与面部拨筋的区别

面部刮痧与面部拨筋的区别 “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痧”就是人体内气血瘀积和阻塞,一旦“不通”,毒素就会积累。 刮痧疗法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拭,通过良性刺激,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毛孔张开,痧毒也就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导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拨筋疗法是依据中医理论,疏通经络排出毒素和晦气,在头部和面部以点的接触,深入皮下,打散囤积于血管壁的毒素,十次美容不如一次拨筋。压力, 思虑、烦心导致细胞死亡会成气血不通,产生筋结。通过"揉、拨、挑、梳"等手法,打开面部穴位、舒通面部九大经脉,有效阻止由筋经阻塞造成的筋结、气结,防止面部晦暗,将坏死细胞、毒素经由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代谢出去,调行气血,促进细胞的吸收能力。 面部刮痧与面部拨筋的区别 ⒈面部拨筋是双向(经络+气血)调理,而面部刮痧是单向(血管)调理。 ⒉面部拨筋调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络,是对整个人体“面”的调整。而面部刮痧是血管的调理,是一种排毒,是“点”的调理。 ⒊拨筋包含刮痧,而刮痧不含拨筋

面部色斑及痤疮诊断 一、色斑诊断 色斑颜色、形态: 色斑淡黄,边界不清晰为心脾气虚。色斑深黄,边界清晰为心脾两虚,兼肝郁气滞。色斑褐黄或黑黄,边界清晰为心肾两虚,兼气郁结日久。 色斑部位: 面部出现黄褐斑,多属气血、经络、脏腑失调。 黄褐斑紫外的面色黄,色斑多在面颊部大小肠的全息穴区和小肠经循行部位,为脾虚痰湿凝聚,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腹泻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黄褐斑兼面色青,色斑多在额头两侧、鼻部、眼角外侧、眼下方上肢区等肝胆的全息穴区或胆经循行部位,多为肝郁气滞,常伴有胁肋胀满,郁闷不舒,急躁易怒的症状。 黄褐斑兼面色晦暗,色斑多在面颊外侧、面颊下方、上唇两侧等肾区、膀胱区为肾气不足,常伴有腰痛,腰膝酸软,精力减退,易疲劳的症状。 过早或过多出现老年斑是机体早衰,脂代谢紊乱的表现。 面部:上肢、肩关节对应处的黄褐斑多伴有颈肩酸痛的症状 面部:下肢、膝关节对应区处的黄褐斑常伴有下肢、膝关节酸痛、沉重的症状。 二、痤疮诊断 痤疮颜色、形态: 痤疮色红、丘疹隆起,面色红润。为实热症,常伴有口渴、咽干、烦躁、便秘等症状。 痤疮色淡红、丘疹小,稍高出皮肤,或无明显隆起,面色正常,为虚火,阴虚火旺症,常伴有气短、口干、咽痛症状。 丘疹和黑头粉刺同时存在,皮损色深,或囊性痤疮,为血瘀症、痰湿症。 痤疮部位: 痤疮色红、丘疹隆起,明显集中在小肠经循行线上,即为小肠实热,常伴有食多、饮水少、尿黄、便秘等症状。 痤疮色淡红、丘疹小,稍高出皮肤,或无明显隆起,面色正常,痤疮集中在肺的全息穴区,为肺经虚火,常伴有气短、口干、咽痛症状。 在大肠经、小肠经、胃经的循行部位反复出现痤疮者,胃肠积热是其发病内因,大多伴有便秘、食欲旺盛、腹胀、口臭、嗳腐等症状。 面颊中部和外侧、下颌部位胃经的循行部位,出现反复发作的痤疮是胃热的表现,多见喜食油腻肥甘者,常伴有食多、口渴、口臭、腹胀、便秘等症状。 女性下唇部下唇部反复发作的痤疮,月经前加重,为内分泌失调,常伴有月经不调的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 张志荣 (临汾市尧都区中医皮肤病医院)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呈面积对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黄褐或淡黑色的斑片,无自觉症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该病可归为中医学“黧黑斑”、“肝斑”、“蝴蝶斑”范畴。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有关,临床治疗多从此3脏着手,采用疏肝解郁、健脾除湿、滋补肝肾的内治法则,根据“无瘀不成斑”、“治斑不离血”的理论,以活血化瘀贯穿于治疗始终,从而使脏腑气血运行条畅,养血荣面。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常将该病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肝肾阴虚3型进行论治。现将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经验介绍如下。 1 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颜面部呈分布对称的黄褐色斑片,以面颊、目周为著,境界清楚,斑色发青,烦躁易怒,情志不遂,精神抑郁,女子月经前后不定期且连续3一4个月,经前斑色加深、双乳胀痛、胸胁痞胀,纳谷不香,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解郁,化瘀消斑。方选逍遥散加减,药物选用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薄荷。若为月经后期,加川芎、益母草;痛经,加乌药、延胡索;月经先期、淋漓不净,加白头翁、秦皮;月经量多、色红质稠,加牡丹皮、栀子;脘闷,加厚朴、陈皮、木香。 例1 患者,女,33岁,2008年3月13日初诊。主诉:颜面起斑2

年,加重半年。患者2年前因心情抑郁始发面部黄褐斑,曾自行外用祛斑化妆品,无效,近半年来明显加重,遂前来就诊。现症:鼻背、双颧可见黄褐色斑片,境界清楚,形如蝴蝶,平素烦躁易怒,易生气,经前斑色加深、乳房胀痛,月经后期,经色暗红、血块多,胸胁痞胀,睡眠不实,纳可,二便调,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辨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给予逍遥散加减治疗,处方:牡丹皮15 g,栀子10 g,当归12 g,白芍15 g,熟地黄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柴胡10 g,郁金10 g,薄荷6 g,香附10 g,益母草15 g,白术10 g,茯苓15 g,白僵蚕15 g,炒酸枣仁15 g,甘草6 g。服药2l剂,斑色变淡,范围同前,经前乳房胀痛减轻,伴痛经。上方加泽兰15 g。继服2l剂,黄褐斑范围明显缩小,颜色变淡,边界模糊,月经血块减少,舌脉同前。上方去薄荷。再服21剂,面部黄褐斑消退90%以上,鼻背、双颧散在数个豆粒大小的淡褐色斑点,皮肤光泽,无不适,睡眠好转。上方去炒酸枣仁。继续服药约3个月,黄褐斑基本消退。 按本病案“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故笔者以丹栀逍遥散及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方中牡丹皮、栀子清热除烦;当归、白芍、熟地黄养血柔肝,可使肝疏泄条畅而有利于调经活血,达到治本之目的;桃仁、红花乃活血化瘀要药,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川芎乃血中气药,善走头面,可引药上行;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可使肝气条达;薄荷助柴胡散肝郁而生之热;白术、郁金健脾益气、行气解郁;白僵蚕祛风通络;茯苓实脾,

脸上长黄褐斑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的可能都是错的

你可能做过激光、用过祛斑霜、喝过中药,但你依然没能祛掉黄褐斑。原因只有一个:你之前使用的所有祛斑方法都是错误的。 目前国内对于黄褐斑的研究和认识,大多停留在内分泌失调、日晒、妊娠、情绪因素等层面。但在黄褐斑临床诊治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诸多疑问与之不相符合,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皮肤受损在黄褐斑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治疗黄褐斑首先要找到黄褐斑的本质病因,然后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祛除黄褐斑。 日晒和黄褐斑 一些黄褐斑的患者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到夏天脸上的黄褐斑就会加重,特别是晒了太阳后会更加严重,到了冬天黄褐斑的颜色则会变浅。 但以此认定日晒是导致黄褐斑的病因并不严谨。 因为如果日晒是导致黄褐斑的病因,那应该是整个面部皮肤全部出现黄褐斑。但临床上却不是这样,色斑大部分位于脸双颊、颧骨处,其余皮肤正常,特别是鼻子极少见黄褐斑。 而且临床研究发现日晒偏多的人群的黄褐斑发生率较日晒偏少的人群没有明显差别,而在黄褐斑患者群体中,日晒与黄褐斑的严重程度呈正向相关性。这证明了日晒不会导致黄褐斑发生,但日晒可以加重黄褐斑的临床症状。 实际上,不仅是黄褐斑,日晒对所有的色斑都有加重的作用。对于人类的皮肤来说,紫外线无疑是最大的促老化因素,最好不要日晒是正确的,但是日晒和黄褐斑的本质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内分泌和黄褐斑 黄褐斑多见于妊娠期、月经不调、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因此国内研究普遍认为内分泌失调是导致黄褐斑的主要原因。 而且临床上也确实发现妇女妊娠期、月经不调、口服避孕药会造成体内雌性激素水平升高,研究也证实雌性激素可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颗粒。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内分泌失调是导致黄褐斑的本质病因,具体理由如下: 一是在妇科疾病中摘除了子宫和双侧卵巢而又没有补充雌性激素的女性中,

黄褐斑的中草药治疗方法

黄褐斑的中草药治疗方法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色素增生牲皮肤病,它多分布在鼻及鼻两侧,形似蝴蝶,故俗称“蝴蝶斑”。此斑表面光滑无皮屑,既不痒,也不痛,长期存在,多年不褪,但日晒后加重。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或因肝病而引起者,又有“肝斑”之称。或因脾虚不能化生精微,气血再亏,肌肤失去营养,以致湿热熏蒸而患此病;或因肾阴虚,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色,虚热内蕴,郁结不散,阻于皮肤所致。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醋柴胡12克,当归、白芍各10克,丹参15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青橘叶6克,制香附10克,薄荷3克(后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疏肝解郁,适用于因肝郁气滞而导致的黄褐斑。 [方二] 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淮山药15克,扁豆、茯苓各12克,黄柏、黄芩、泽泻各10克,六一散6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健脾利湿清热,适再于因脾虚湿热而导致的黄褐斑。 [方三] 生熟地各15克,玄参、天花粉、知母、黄柏、炙龟板、茯苓、山栀、柴胡、丹皮各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用于因肾虚蕴热而导致的黄褐斑。 [方四] 青嫩柿树叶若干,白凡士林30克。将柿树叶晒干研细面,与白凡士林调匀成膏,每天睡前涂患处,晨起洗净,一般半月至一月后方能奏效。 本方适用于黄褐斑。 [方五] 益母草粉7.5克,白附子6克,白及7.5克,白蔹6克,轻粉1,5克,钟乳粉6克,密佗僧4.5克,细辛末1.5克。各研极细末,混合均匀,装瓶备用。晚上睡前用人乳或温水调和,涂患处,次日用温水洗去。 本方治疗黄褐斑有效。 [方六] 薏苡仁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健脾利湿,适用于黄褐斑。

为什么会长黄褐斑

为什么会长黄褐斑 长黄褐斑的原因: 生活不规律 生活习惯不注意,或者压力、偏食、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影响黑色素不断地增加。生活压力大,睡眠质量不好,不摄入营养物质,那么会使皮肤的代谢降低,导致斑点的再一次严重。 紫外线照射 皮肤在面对过多日光照射时,表皮就会产生色素颗粒,保护人体免受伤害,但是肌肤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使肌肤在光合作用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斑点,同时紫外线的照射会让本来的色素加深,斑点就更加的严重了。 内分泌失调 女人的脸长斑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内分泌的失调,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一般在经期和妊娠期间,内分泌的失调的时候经常会有不稳定的情绪,从而影响了自身新陈代谢功能,也会很容易引起色斑形成,影响到色素的产生。 遗传因素 长斑的重要原因是常染色体的遗传。最常见的就是淡褐色至黄褐色针尖到米粒大小的斑点,对称分布在面部,或者是雀斑长在鼻子上。

血气不足 女人长斑多是因血虚引起。中医认为,滋养皮肤是血的重要功能之一。血可以滋润皮肤,血气充盈则面色红润,血虚容易出现面色蜡黄、肌肤干燥、面部黄褐斑等。 女人如何去掉黄褐斑 1、常吃动物肝脏,可以为机体提供足够的造血塬材料,使人面颊红润、精神振奋。 2、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能有效抑制皮肤内多巴醌的氧化作用,使皮肤中深色氧化型色素转化为还原型浅色素,干扰黑色素的形成,预防色素沉淀,保持皮肤白皙。 3、西红柿具有保养皮肤、消除雀斑的功效。它丰富的西红柿红素、维生素c是抑制黑色素形成的最好武器。有实验证明,常吃西红柿可以有效减少黑色素形成。 4、黄豆、绿豆、赤豆各100克洗净浸泡后溷合捣汁,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用白糖调味做成饮服。每日3次对消除黄褐斑很有功效。 5、想要淡斑,就一定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对排出体内的毒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持大便通畅,对黄褐斑的护理非常重要,因为便秘是导致体内毒素蓄积的罪魁祸首之一。 6、把适量白芷、薏仁和绿豆分别研碎成粉,再加适量矿泉水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成糊状,洗完脸后,先用热毛巾敷一会儿脸,再将调好的面膜均匀的涂抹到脸上,半个时辰后用温水洗净,2-3天一次。可有效滋养美白肌肤,淡化斑点,使肌肤白皙靓丽。 7、香白芷、白蔹、白术各10份,白芨5份,细辛、白附子、

刮痧讲义

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一、常用工具 常用的刮痧用具包括刮痧板和刮痧油。 1.刮痧板 (1)牛角类①特点与功效:牛角类刮痧板临床上尤以使用水牛角为多。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消肿;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且质地坚韧、光滑耐用、原料丰富、加工简便;②注意事项忌热水长时间浸泡、火烤或电烤;刮痧后需立即把刮板擦干,涂上橄榄油,并存放于刮板套内。 (2)玉石类①特点与功效:玉石具有润肤生肌、清热解毒、镇静安神、辟邪散浊等作用。其质地温润光滑,便于持握,因其触感舒适,适宜面部刮痧;②注意事项用完后要注意清洁;避免碰撞;避免与化学试剂接触。 (3)砭石类①特点与功效:砭石采用的材质是泗滨浮石,这种石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红外辐射频带极宽,可以疏通经络、清热排毒、软坚散结,并能使人体局部皮肤增温,用于刮痧的贬石刮痧板边厚小于3mm;②注意事项因砭石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购买时需认真辨别真伪,购买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不含有害物质的砭石。 刮痧工具的材质不固定,形式多样,许多日常用具均可以作为刮痧工具使用:如铜钱、银元、瓷汤勺、嫩竹板、棉纱线、蚌壳等,现在还有了树脂、硅胶等现代材料所制成的刮痧工具。 2.刮痧油 (1)液体类①特点与功效主要有凉开水、植物油(如芝麻油、茶籽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药油(如红花油、跌打损伤油、风湿油)等,不仅可防止刮痧板划伤皮肤,还可起到滋润皮肤、开泄毛孔,活血行气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药,煎成药液,根据病情选用;②注意事项刮痧油宜避火使用和保存;皮肤过敏者禁用,外伤、溃疡、瘢痕、恶性肿瘤局部禁用。 (2)乳膏类①特点与功效选用质地细腻的膏状物质,如凡士林、润肤霜、蛇油、扶他林乳膏等。亦可将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芳香开窍等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制备成乳膏剂使用;②注意事项避光,阴凉干燥处保存;宜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刮痧介质,如扶他林乳膏有镇痛、抗炎作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疾病疗效较好。 二、刮痧的作用原理 1、活血祛瘀,改善微循环; 2、调整阴阳,增强整体功能;

面上长斑了怎么办-脸上长晒斑了怎么办

面上长斑了怎么办:脸上长晒斑了怎么办 脸上长斑是很多女人的痛,因为脸上长斑预示着皮肤开始衰老,所以这个时候要学会祛斑保养皮肤了。那么,面上长斑怎么解决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面上长斑了的解决方法 面上长斑的祛斑方法1、美白祛斑均衡肤色 对于不少美眉而言,美白除了想把肤色变得更加白皙外,还祝愿可以或许去除脸部宜人的雀斑。许多女性一过了25岁,脸部两侧就会浮现斑点。 雀斑的成因是许多的大可以或许归纳为遗传、激素、药物、阳光或过敏等。这些成分形成了黑色素的过度发生,如果肌肤自己的功能不良,很等闲就会形成黑斑。因此美白祛斑显得特别首要。 面上长斑的祛斑方法2、完整干净让肌肤呼吸顺畅 紫外线,尘土、花粉以及电脑的辐射都会给肌肤带来很大的搅扰,因此必须紧记,无论回家多晚都要做足干净轨范再入睡”起首,如有化妆必须先用专用卸妆乳进行卸妆;接着将浸过热水的毛巾轻轻盖在脸上,令毛巾贴紧面部和眼部皮肤护理,让毛巾上的热气勾留约30秒。 这时候可在毛巾中加入一两滴精油,精油类型可遵照个人肤质选择;尔后再操纵洗面乳,以绕圆圈的手势,用指腹轻轻按摩。 面上长斑的祛斑方法3、补充水分预防身心干涸 早上起来最简单有效的肌肤补水方法是喝一大杯清水;女人可以或许用红枣水庖代白开水,不仅喝不胖,尚有补血滋润的结果。 另外。补水喷雾是喂肌肤“喝水”最简便的方式,补水前先用一张吸油纸吸去面部油分,再用湿润的化妆棉轻轻擦去面部污物,尔后均匀地喷上补水剂。 面上长斑的祛斑方法4、抗辐射 电脑屏幕的静电效应会吸附大批量氛围中的微尘,而擦隔离霜可以或许增添灰尘对皮肤护理的危险。 隔离霜是润肤霜以后、粉底之前使用,面部点五点隔离霜,尔后以拍打均匀。 另外要切记,操纵隔离霜后要特别正视洁净。日常祛斑护肤要避免的禁忌 禁忌一:滥用维生素C 谁都知道维C是个美白的好东西,人体也不能缺少它,但是对它的滥用会不利身体的健康。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祛斑方法服用维生素C丸可能加剧动脉硬化;如果服用更多的维生素C丸,可能会促进肾结石的形成;也有可能引起肠胃不适、抗凝血剂受干扰、红血球之破坏、过量吸收铁质及铜的利用不良。 禁忌二:新鲜植物面膜直接敷脸 美女喜欢DIY,可说是对新鲜的天然产品爱不释手,成天一大堆的怪东东往自己脸上抹,但是经常是效果平平,黄褐斑有时候还会引起敏感,不是这痒痒,就是那起红疹…原因就是未加工的纯天然物品本身的毒素还未清除,一自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肌肤不良状况。比如热捧的柠檬,它的维C含量高,酸性也不小呢,你要是过敏,可千千万万要提防了!!!另外,DIY的东西并不是向我们想象的那样对皮肤有多么多么好的美容益处,一些含天然成分的美容产品,都是萃取的植物精华成分,同时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当然,价格是比较高的啦。 禁忌三:只美白不保湿 一般想要美白的女孩子往往只是买一堆单纯美白,往往忽略的保湿的重要性,其实这可是大错特错哦。美白祛斑食物白嫩的肌肤应该是健康,洁净,亮泽的,而不是像涂了颜色似

黄褐斑中医美容问答

黄褐斑中医美容问答 一、黄褐斑的定义及病因 2、什么是黄褐斑? 答:黄褐斑在中医上称为黧黑斑,它以后天生成均匀成片为特征,多发生与额部、面颊部、口唇周围等部位,可单侧长,也可双侧同时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 3、黄褐斑是怎样形成的? 答:中医上认为黄褐斑是由于血瘀孙络形成,多与阴阳失调、脏腑失调、气血失调、经络失调有关,西医上则认为黄褐斑是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高),紫外线照射,某些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引起的。 4、黄褐斑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黄褐斑均匀成片雾状分布,呈黄褐色多分布于双颧、面颊、口唇周围等。 5、西医认为斑主要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答:主要由(1)内分泌失调(2)长期紫外线照射(3)使用劣质化妆品(4)使用激素类的药物等引起的。 黄褐斑的产生主要 6、为什么治疗黄褐斑要从体内调节? 答: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于外”,皮肤是内脏的一面镜子,面部某个部位长斑一定是相应的内脏出了问题。脏腑气血经络失调引起的,所以要从根本上治斑的话,必须要进行内调,标本兼

治,如果只注重外治,运应一些快速方法诸如换肤之类产品,最终会复发的,甚至还会加重。 二、黄褐斑的分型及诊断 1、肝气郁结型的黄褐斑有什么特点? 答:面色青,善太息,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经来腹痛、口苦咽干,闷闷不乐,烦躁易怒,不思饮食。 2、肾阴虚型的黄褐斑有什么特点? 答:面色黑,五心烦热,口渴,小便黄,大便干,失眠多梦,舌质红。 3、黄褐斑与扒皮二次班有什么区别? 答:扒皮二次斑多因换肤剥脱引起,黑斑套白斑色素脱失,甚至出现红血丝;黄褐斑是后天形成,多与脏腑失调、气血淤滞有关,均匀成片,多长于颧部、鼻部。 4、黄褐斑与老人斑有什么区别? 答:黄褐斑均匀成片,呈黄褐色多发于双颧,面颊和口唇周围,多由后天脏腑失调引起;老年斑呈点状,颜色较黄褐斑深,多分面在发际边及手臂,多属于人体机衰退的一种表现,也和脏腑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5、妇科疾病的黄褐斑一般长在哪个部位? 答:多长在眼睑:口唇周围及鼻翼两侧。 6、黄褐斑和雀斑有什么区别?

中医养生美容药方配方

中医养生美容药方配方 40多岁的王女士两颊黄褐斑前一阵不但颜色越来越深,而且还有发炎的迹象,其原因是爱美心切的她去美容院做了梅花针祛斑治疗,因美容师操作不当引发皮肤感染,美容不成反毁容。 近年来,中医美容市场持续火热,除了医疗机构外,越来越多的生活美容馆以及休闲娱乐场所开始打“中医”牌,“针灸减肥”、“推拿按摩”等服务价格从几十元立刻涨至几百元。中医美容吸引力为何这么大,疗效如何?消费者如何科学选择?针对此,四川省中医院美容医学科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美容医学教研室主任刘宁教授一一解读。 中医美容历史悠久 在四川省中医院美容医学科,记者见到了正在外敷“八白散”面膜的王女士。已经接受了一个多月祛斑治疗的她介绍,面部黄褐斑已经越来越淡了。除了外敷,刘宁教授还针对患者体质开出“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内服,通过中医药调理气血等,达到美白养颜的目的。 刘宁介绍,上述患者使用的“八白散”就是在古籍《永类钤方》中记载的“七白散”基础上加减而来,含有白芷、白蔹、白术等中药,其他类似的美白方还有很多,如《本草纲目》中的白芷敷面膏,《千

金翼方》中的四白膏,《外台秘要方》中的炼益母草留颜方等,都是中医药的经典美白方剂。 中医美容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就有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饮食美容等方面的记载。文史资料还表明,西周时期对损美性皮肤病就有了内治法,对皮肤病有了专门的医生。《山海经》中记载了一些美容的药物,可以治疗痤、疣、狐臭等。《黄帝内经》中论述了人体毛发、胡须、颜面、皮肤以及形体与内在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等之间的关系。《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白芷、茯苓、桑寄生等43种药物具有驻颜泽肤、乌须生发等美容作用。到了明清时代,美容中医事业迅速发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珍珠粉抹面滋润肌肤的方法,并收录了具美容功效的中药270余种。清代医家张璐等就中医美容的有关理论、方药及方法进行了研究,丰富了中医美容学的内容。 多种手段综合应用 减肥,是做抽脂手术还是针灸减肥呢?美白祛斑,是用化学药物还是天然中药?紧致皮肤,是拉皮还是穴位按摩呢?相较于西医的整形美容,中医美容因无创和毒副作用小且疗效明显,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黄褐斑也称『肝斑』、『蝴蝶斑』,表现为颜脸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皮肤色素改变,其病损为黄褐色或者咖啡色斑片,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表面光滑无鳞屑,多发于颧、鼻、额和口周围,经常呈对称性分布,个别病人,可波及整个脸部,个别时候可相互融合,状如蝴蝶,日晒后可加重。 黄褐斑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直困扰着广大爱美的女士。本病多因身体内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加上来自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心情抑郁,精神紧张而造成,非常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继而引起皮肤干燥,脸部晦暗无光,色素沉着,又因阳光照射或者化妆品的不良刺激而加深加重。 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果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或者阴血暗耗,或者生化之源不足,都可以造成肝气郁结不舒。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脸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黄褐斑症状的五个方面 1、病程:黄褐斑的病程发展比较缓慢,一般很难确定病程,有些患者的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通常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2、形状:黄褐斑的大小不一,数目也不确定,可形成弓形或多环状的皮损,成线状或彗星发散式的分布,对称发生于面部。

3、表现:黄褐斑的症状,黄褐斑皮损通常局限于皮肤的暴露部位,分布于面部,主要分布在两颊及鼻、前额、颏部,偶尔也可伴有乳晕的色素沉着。 4、颜色:黄褐斑的症状体现中,其颜色是一部分。黄褐斑通常呈现的颜色为淡棕色、灰色、棕灰色,严重者的黄褐斑呈棕黑色甚至深蓝灰色的斑疹,融合而成的片状色素斑。 5、界限:黄褐斑的皮损多数境界清楚,当色素沉着较少时,其边缘不是很清楚,而是呈弥漫状分布。黄褐斑表面没有鳞屑,无浸润,一般不会伴有其他皮肤病,如红斑、丘疹等皮肤病。 黄褐斑有哪些危害? 1、黄褐斑是女性美的杀手 美丽从来与斑点势不两立,长了黄褐斑的脸,再怎样善于掩饰也挽不回素面朝天的美丽。 2、黄褐斑是体内疾病的“信号灯” 黄褐斑是内分泌失调、代谢废物淤积体内的一种外在显性表现,黄褐斑发生的同时,身体内部也会发生问题。如很多黄褐斑患者伴有精神不振、烦躁易怒、食欲不振、乳房肿痛、月经不调等现象,有些还同时伴有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囊肿、肝脏病等。 3、黄褐斑是其他疾病的“朋友”

黄褐斑研究新进展

黄褐斑又称“蝴蝶斑”,是一种常见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呈蝶形分布,目前病因仍不太清楚,也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对本病的研究有不少新进展。 一、病因 尚不太清楚。可能的因素有遗传、内分泌、妊娠、日光照晒等,近来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与微生态失衡、代谢异常有关,此外,劣质化妆品也可能是诱发因素之一。 1.内分泌:已证明,雌激素可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颗粒,孕激素能促进黑色素体的转运和增加黑色素量。maedak等学者对正常人黑色素细胞用垂体激素、(msh(促黑色素细胞生成激素)、acth、fsh(促卵泡成熟激素)和卵巢激素的雌二醇(e2)、雌三醇(e3)、孕酮(p)进行孵化。孵化2天后使黑色素细胞增大并呈树突样改变。试验中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垂体激素能增加酪氨酸酶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1 trp1)的活性,而卵巢激素只增加trp1的活性,而不增加酪氨酸酶的活性。这一结果提示,垂体和卵巢激素引起皮肤的色素增加可能是通过刺激表皮中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并且e2和p在黄褐斑的发病机理中在起作用,而成年和绝经期的女性血中卵巢激素一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有研究发现,黄褐斑患者血清中e2、e3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3]。有人通过对4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发现患者组e2、fsh和促黄体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雄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妊娠及口服避孕药对e2的水平有明显影响,而睡眠、情绪不佳者使雄激素水平显著低下。结果提示,女性黄褐斑患者的发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衡有显著关系[4],故认为,雌激素可增加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量,同时使黑色素细胞体积增大,触突增宽,但黑色素细胞数目无显著增加。用βe2孵化24 h正常黑色素细胞即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提示e2对正常黑色素细胞有直接生物学作用,睡眠、情绪不佳者其垂体功能受其影响,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导致卵巢分泌雄激素减少[4]。也有人对39例黄褐斑患者检测fsh、促黄体生成素、e2和p,结果各项指标均正常,未能发现女性激素与黄褐斑之间有密切关系[5]。临床发现,并非所有妊娠或口服避孕药的妇女都伴发黄褐斑,且部分黄褐斑患者分娩后或停服避孕药黄褐斑可持续存在。有研究发现,妊娠期间黄褐斑患者在分娩后即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并非所有患者皮损都消退,因妊娠或口服避孕药致黄褐斑色素加深者不到50 %,在激素水平恢复后也不减退,认为部分黄褐斑患者面部黑色素细胞可能对激素变化高度敏感,只要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出现微小的变化就可以对敏感的黑色素细胞发生作用[6]。 2.日光:日光照射可能是发生黄褐斑的重要因素,过度光照射后黄褐斑几乎均加重,避免日晒则可使黄褐斑减轻乃至消退。长期紫外线照射可使黑色素细胞增殖,尤其在面颊部更为明显,这可能与阳光照射后维生素d3参与有关。研究发现,维生素d3能增加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量,并能调节或诱导黑色素的合成[6]。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能增加黑色素细胞对促黑色素细胞激素(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 msh)的反应性。血中msh水平增加使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量增加,刺激黑色素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向角朊细胞转运,在黑色素生成过程中是由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研究发现,在紫外线照射后,il1的基因在角朊细胞中活性增加,il-1即可激活又可抑制黑色素细胞msh受体活性。近来研究发现,紫外线照射后能刺激角朊细胞产生和分泌内皮素1(endothelin1),它能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加速黑色素细胞的增生[7]。 3.微生态失衡:通过对黄褐斑皮损区菌群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皮损区暂住菌如棒杆菌及产色素微球菌明显增加,尤其是产生褐色、桔黄色的微球菌增加显著。还发现,适当的温度能促进产色素微球菌产生色素,并增加菌量。皮肤正常菌群的改变使皮肤定植抗力(机体对外来菌在某部定居的阻抗力)降低,以及细菌之间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干扰现象减弱,因而使其它产色素微球菌大量繁殖,并与表皮粘附、结合,它们产生的色素超过皮肤局部的自净能力而被皮肤吸收沉积于表皮内。不同温度培养的产色素微球菌其产色素情况有

黄褐斑治疗注意事项

黄褐斑治疗注意事项 一、使用激素类药物或含激素的化妆品 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外用药品种繁多,又属于OTC用药,人们可以自行购买,所以误用滥用现象比较严重。激素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早期还可抑制黑色素细胞分泌,因此初期涂抹时可有一定效果。但停止使用后色斑颜色会再次复发,甚至加重。有些人由于长期使用,对激素产生依赖性,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造成皮肤萎缩,角质层变薄,或毛细血管扩张等新的损害。 二、用激光祛斑、冷冻、电灼等方法去斑 黄褐斑不同于其他色素斑,它的成因非常复杂,治疗应该侧重于内调,不宜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否则可能破坏皮肤巯基,使色素加深,色斑范围扩大。 三、用“果酸换肤祛斑”进行祛斑治疗 我们的皮肤厚度只有0.5至4毫米,表皮则更薄,不超过0.2毫米。这不到0.2毫米的厚度包括了十多层细胞,底层细胞和表面的角质层一面生长,一面脱落,保持着皮肤的生态平衡。面部皮肤的自然更新周期约为21至28天,皮肤角质层含有10%至20%的水分,这一切对维持皮肤的润泽,防止各种因素对皮肤的侵害起着重要的保护和防御作用。用一些含有角质剥脱剂的药物或化妆品频繁地使皮肤的角质层剥脱,会破坏皮肤的自身抵抗力,防晒作用被大大削弱,加上皮肤自身为了恢复防御功能而更多地分泌黑色素,就会使黄褐斑更加严重,甚至成为黑褐斑。 四、注意调节情志,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而对黄褐斑的治疗,除了专门针对消除斑点的治疗以外,更多的还应注重内分泌的调节,美容专家指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排泄系统是人体的主要三大系统,维系着人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作,这三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旦失调,将会诛连整体,既然黄褐斑与人体内分泌系统有直接的关系,那么,防治黄褐斑,就应该去斑与调节内分泌两手一起抓。 消除黄褐斑不能靠化妆品 有些祛斑美白产品生产厂家为了追求所谓的立竿见影的效果,竟在化妆品中违规使用国家禁用的化学物质“氢醌”。“氢醌”虽然具有快速去掉色素的作用,但是,使用后很容易产生不良后果。它不仅影响人的造血系统,对皮肤、皮肤粘膜、眼睛等均有伤害,还影响色素沉着,使色素的消退深浅不一,严重的可能导致毁容。因此,爱美的女士在选用美容化妆品时,切莫听信市场上那些急功近利的广告宣传,对一些纯天然化妆品,应留一份警惕.选用美白化妆品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在专家指导下使用。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l、应去医院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疾病痊愈了,黄褐斑也就消失了。 2、要增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 3、防日晒,慎用各种化妆品。 4、注意调节情志,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 5、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形成是机体机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在治疗方面主张治病求本,调整机

中医对雀斑的认识和治疗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目:中医对雀斑的认识和治疗 专业:医疗美容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中医对雀斑的认识 (1) (一)病因病机 (1) (二)临床表现 (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 (四)病理结构 (2) 二、中医对雀斑的治疗 (2) (一)分证论治 (2) (二)饮食疗法 (2) (三)针灸疗法 (3) (四)防护措施 (3) (五)治疗偏方 (3)

摘要 雀斑因面部布满黑斑点状如雀卵之色而得名,因色暗黑如酱油色,所以老百姓又俗称“酱油麻子”年幼发病,青春期加重,女性多于男性。雀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雀斑皮肤黑素细胞内的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在日光、X线、紫外钱的照射后,产生大量的黑色素,形成雀班,由于长波紫外线的光氧化作用,黑色素的颜色可迅速加深。故日晒后或长时间室内荧光灯照明后,雀班颜色更深更明显。因其影响人的容貌之美,不少女性渴望迅速去除它。过去对此病一般不治疗,近十余年来因美容业的兴起,此病也开始作为美容医生设法减轻或治疗的疾病。 【关键词】雀斑中医治疗黄褐斑小斑点雀斑样痣

中医对雀斑的认识和治疗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化生活,追求健美已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主流。就着与追求美貌和青春,是中外女性永恒的话题。中医对损容疾病的认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方法,仍被广泛而卓有成效地应用于现代临床,并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雀斑系一种常见的色素细胞功能亢进性淡褐色米粒大小的斑点皮肤病,该病好发于颜面较白的女性,男性也可发病。目前认为,该病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好发于颜面、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初为淡褐色针尖大至绿豆大小斑点,圆形,表面光滑无鳞屑,境界清楚,斑点疏密不一,但不融合,分不对称。其症状随季节变化,夏季斑点数目增多,色加深,病损变大;冬季相反,数目减少,色变浅,病损缩小,该病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程缓慢,一般在5岁左右开始发病,青春期随年龄增长而数目增多。 一、中医对雀斑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1. 肾水不足。多因先天禀赋素弱,肾水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水亏则虚火郁于孙络血分,肾之本色显于外,顾起淡黑斑点。 2. 风邪外搏,火郁孙络。多由素禀血热内涵之体,或七情郁结,心绪烦扰,或过食辛辣,则血热亢盛,再触犯风邪,入侵皮毛腠理之间,血热与风邪相搏,阻于孙络,不能荣润肌肤,则生雀斑。 (二)临床表现 初起好发于面部,尤其是鼻部和眶下可见针尖至麻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点为 表现,颈部、肩部、手背、手指等部位亦可发生,呈浅褐色或暗褐色,为散在性点状分布而不融合。夏季日晒后数目增多,颜色加深,病损变大,冬季则减轻,多自5岁左右开始发病,可无其他任何不适。舌质、脉象均可正常。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 (1)多见于皮肤白皙的女性,常自5岁左右开始,青春期前后加重,年龄加大后逐渐减轻或自行消退。皮疹好发于面部,尤其是鼻部。有遗传倾向。 (2)皮损为浅褐或深褐色,呈针尖大小至米粒大小的圆形、卵圆形斑点,表面光滑无鳞屑,互不融合,皮疹数目、色泽随季节变化,夏季皮疹增多,颜色加深,冬季相反。 (3)无任何自觉症状,病程缓慢。 2. 鉴别诊断 (1)黑子,又名雀斑样痣,与光线照射无关,发病较雀斑更早,常在1~2岁开始发生,分布多不对称,无一定好发部位,色较深,与季节无关。 (2)着色性干皮病,有家族史,父母多为结婚,多发幼儿面部,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萎缩,预后不良。 (3)黄褐斑,皮损只限于面部,呈片状,状如地图、蝴蝶,最小的色斑大于0.5cm。 (4)颧部褐青色痣,颧部对称分布的黑灰色斑点,界限明显,数目约10-20个,多见女性.美容院称为真皮斑或颧痣。病因不清。

脸上有黄褐斑该怎么办

脸上有黄褐斑该怎么办 一、去除黄褐斑的方法 1、黄褐斑虽然是脸上的表面现象,但是它也能代表身体内部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只有先弄清黄褐斑出现的原因,才能知道怎样去除黄褐斑。日晒也长黄褐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患者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晒。出去戴帽子,尽量穿长衣长裤,不要以为防晒霜能防止一切紫外线,一般防晒霜都只能防一二个小时,防晒对于黄褐斑的去除是很非常重要的。 面对脸上的斑点,其实是有很多方法可以祛除的,比如说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并不建议您使用,要知道这些祛斑方法可都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如果是您想要彻底的摆脱斑点烦恼的话,最好是从改变自己生活习惯开始。 2、补充营养 营养对肌肤很重要,要多喝水、多喝汤,多吃水果,当然鸡蛋和瘦肉中的优质蛋白质对皮肤的光滑细腻也有帮助。另外,夏季应适当补充糖分,因为肝、肾、脾等脏器都需要糖分,而这些器官健康的女人,头发黝黑、肤色红润。平时使用面膜滋润肌肤也是很必要的。 3、勤涂防晒产品 日晒是斑点的罪魁,皮肤上的斑点并不是年龄问题,而是长期不注意防晒保护的结果。只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你就会明

白这个道理。不太见阳光的部位,比如腹背和手臂内侧,比经常晒太阳的部位较少有斑点;不加防护的日晒或者隐性日晒是造成雀斑、黄褐斑、日光性黑子、老年斑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和减少皮肤色斑的最主要方法就是每天勤涂防晒产品。 4、吃维生素c 提升肤色亮度 虽然每个人体内的黑色素含量不同,每个人的肤色也不一样。但抛开天生的肤色不说,如果因日晒而造成的肤色暗沉,每天坚持吃一片维生素c,虽然速度较慢,但绝对对提升肤色明亮度有好处。 5、避免阳光和紫外线的伤害 经常在户外活动的人,会受到更多太阳的照射。为了避免紫外线的侵害,建议全副武装起来,戴上太阳帽和太阳镜。在脸上涂上可以起到防晒作用的护肤品就可以了。 6、药妆护理 在安全事故频发的年代,药妆祛斑无意识最好的选择。近年来药妆发展的速度势如破竹由此可见,药妆作为日常护理已经走进千千万万爱美女士的梳妆台。 二、食疗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紊乱,纠正机体,祛斑美白效果。 从医学角度来讲,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淡化色斑、美白肌肤,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维生素a是滋养皮肤的作用。 柠檬:将柠檬搅汁,加冰糖适量饮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100克柠檬汁中含维生素c可高达50毫克。此外还含有钙、

可以去黄褐斑的中药治黄褐斑的中药偏方

可以去黄褐斑的中药_治黄褐斑的中药偏方 *导读:可以去黄褐斑的中药有哪些?黄褐斑主要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那么,可以去黄褐斑的中药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 一下。 *可以去黄褐斑的中药 中医认为黄褐斑多与肝、脾、肾功能失调、胞宫失常及冲任损伤,导致气血不调或痰浊瘀滞凝聚于面而发病。中医治疗黄褐斑除对症内服中药外,可选用中药面膜外治,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中药面膜方:白芍、白芷、白茯苓、白菊花、白及、白僵蚕、白鲜皮、丹参、牡丹皮。上药等量共同粉粹过100目筛,装入干燥瓶中贮存备用。 用法:取上述药粉30克,加入珍珠粉10克,加适量蜂蜜和

白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保留20分钟~30分钟,清水洗去,每日1次~2次,20日为一疗程。同时应避免日晒或紫外线照射,保持精神舒畅、大便通调。 方解:方中白菊花清热解毒;白芷、白茯苓、白鲜皮解毒燥湿;白及、白僵蚕、白芍、丹参、牡丹皮凉血活血、祛瘀生新。白芍、白茯苓两者均有抗炎、解毒、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丹参有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作用。 *治黄褐斑的中药偏方 退斑汤治黄褐斑 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各12克,柴胡、香附、茯苓、川芎、白僵蚕、白术、白芷各9克,白鲜皮15克,白附子、甘草各6

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为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用于黄褐斑属情志抑郁,渐伤肝脾,肝郁化火,火燥瘀滞者。(经验方) 化斑通络汤治黄褐斑 牡丹皮、川芎、桃仁、红花、白僵蚕、白芷、郁金各12克,赤芍、白蒺藜各15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用药20余剂,即可见效。 舒肝冲剂治黄褐斑 本品为成药。每服1袋,每日2次。功能为疏肝理气功,散郁调经。用于黄褐斑,伴胸腹胀满,两肋疼痛,肝气不疏,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口苦咽干者。 逍遥散治黄褐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