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储藏对猪肉、羊肉和牛肉中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新鲜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新鲜猪肉在恒温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摘要:分析研究新鲜猪肉在36℃贮藏条件下品质的变化,通过检测结果得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肉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增加,嫩度值先降低到上升然后又降低,PH值逐渐降低,失水率逐渐上升,色泽评分逐渐降低,弹性越来越差,异味越来越重直至臭味产生。
关键词:猪肉恒温贮藏变化一.前言:⒈研究的意义:肉中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稍久,因受外界微生物的侵染,以及肉内部自身酶的作用,会产生种种生理生化变化,以致腐败变质。
但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
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对猪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那些价格低、品质差的猪肉制品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猪肉品质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⒉本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肉的品质检测:知道肉的品质包括那些方面;掌握肉的各种品质的检测方法;了解猪肉的特点及市场前景。
⒊研究进展:随着消费者和食品加工业对肉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猪肉品质的改良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世界各国学者也相继从肌肉组织学、生理生化指标和遗传学等方面对猪肉品质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内外关于猪肉品质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多:比如,在《日粮中添加镁对猪肉品质和PSE肉生成的影响》写到:镁 ( Mg)是有关能量与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促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组成元素,其在受刺激情况下有抵消儿茶酚胺的作用。
镁最基本的作用 ,似乎是降低由于镁的钙拮抗作用引起的神经肌肉的刺激,因此 ,通过试验研究来观察补镁日粮对减轻刺激与改善猪肉质量的作用。
[1]还有鲜肉的菌落总数指标为:新鲜肉104个/g;次鲜肉104~107个/g;变质肉107个/g以上[2]。
根据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进行判定,大肠菌群(MPN≤10000个/100g)超出检测标准设定的限值即判为阳性,为次鲜肉或变质肉[3]。
新鲜肉PH在5.9-6.5之间,PH6.7以上的肉则以开始变质。
猪肉冰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与机理研究

猪肉冰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与机理研究猪肉是我国主要的肉类产品之一,其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对于保持
猪肉的储存期限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猪肉冰温贮藏过程中品
质变化的机理及控制方法。
在冰温贮藏过程中,猪肉的品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例如:失水、
褐变、质地变化、异味等。
失水是由于猪肉中的水分向外扩散,使得猪肉
的内部与外部水分失衡。
与此同时,水分的流失也让猪肉变得越来越柔软。
另外,由于蛋白质的氧化和微生物的作用,会导致猪肉表面发生褐变。
同样,这些变化也会使得猪肉变得有异味。
为了控制猪肉的失水和褐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温度控制。
将猪肉放到适宜的温度下可以减缓猪肉失水速度,并防
止蛋白质的氧化和微生物的生长。
一般而言,将猪肉冷冻需要-18℃的低温,而将猪肉放在2-4℃的温度下储存的时间应该不超过1周。
2.包装。
包装可以减缓猪肉失水速度,同时保持猪肉的湿度和温度不变。
透明的包装可以让消费者看到猪肉的情况,而气密包装则可以防止细
菌和氧气进入,保持猪肉新鲜度。
3.添加保鲜剂。
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酸钠和抗氧化剂,可以减少细
菌和氧气的进入,保持猪肉的新鲜度和颜色。
肉制品存储温度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研究

肉制品存储温度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研究肉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肉制品的存储温度,很多人或许并不太了解,也很容易忽视。
实际上,存储温度对于肉制品的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肉制品存储温度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和建议。
首先,肉制品的存储温度对其保鲜度和口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学的研究表明,过高或过低的存储温度都会导致肉制品中的微生物繁殖或活性降低,从而缩短其保质期。
一项研究发现,过高的存储温度会导致细菌迅速繁殖,引起肉制品腐败变质,从而使其品质下降。
另一方面,过低的存储温度则会导致肉制品中水分的冻结,使其口感变得粗糙、干燥,丧失原本的鲜嫩口感。
其次,存储温度还会影响肉制品中的营养成分。
研究表明,适宜的存储温度有助于保持肉制品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等。
过高的存储温度会导致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分解和丧失,降低肉制品的营养价值。
而过低的存储温度则会导致肉制品中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的流失。
因此,选取适宜的存储温度能够更好地保留肉制品的营养成分,使其更符合人体的需求。
此外,存储温度还会对肉制品的风味和色泽产生影响。
一项实验研究发现,适宜的存储温度可以帮助肉制品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更小分子,从而提高肉制品的咀嚼性和口感。
同时,适宜的存储温度还可以保持肉制品的鲜嫩口感和红色色泽,使其更加美观。
因此,在存储肉制品时,选择合适的温度不仅能够保持其风味的原汁原味,还能够增加人们的食欲。
综上所述,肉制品的存储温度对其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存储温度都会导致肉制品的保质期缩短、口感下降和营养成分丧失。
因此,为了保持肉制品的优良品质,我们应该选择适宜的存储温度。
根据一些研究和实践经验,一般来说,冷藏肉制品的温度应该在0-4摄氏度之间,而冷冻肉制品的温度应低于-18摄氏度。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将肉制品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与其他食品交叉污染。
食物冷冻过程中化学反应与营养价值的变化研究

食物冷冻过程中化学反应与营养价值的变化研究一、食物冷冻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食物在冷冻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首先,水分子在低温下会形成冰晶,导致细胞膜和细胞内液体的破坏,影响食物的质量和口感。
其次,长时间的冷冻会导致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产生不稳定的自由基,会引起细胞损伤和营养价值的丧失。
此外,冷冻还会引起细胞中酶活性的改变,影响食物的味道和色泽。
二、食物冷冻过程中的营养价值变化1.维生素含量的变化食物中的维生素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而冷冻会导致维生素含量的降低。
其中,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比较敏感,容易在冷冻过程中发生氧化分解。
一些研究表明,冷冻可使胡萝卜素、叶绿素、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有所下降。
甚至有的蔬菜被冷冻后,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了80%以上。
2.蛋白质的变化食物中的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冷冻会导致蛋白质质量的下降,同时易于形成大的聚集体,破坏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研究表明,牛肉、猪肉等肉类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蛋白质溶胀、蛋白质聚集和肉汁流失等现象,导致肉类口感变差,营养价值下降。
3.脂肪的变化食物中的脂肪是能量来源和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但冷冻会导致脂肪的氧化分解,破坏脂肪酸的稳定性和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研究表明,冷冻可使鱼类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快速下降,同时会降低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产生腐败味。
4.矿物质含量的变化矿物质是组成人体骨骼、牙齿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基础,同时也参与了许多生理代谢过程,而冷冻可导致某些矿物质含量的降低。
比如,冷冻蔬菜会使钙、镁含量降低,而磷和钠的含量则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三、结论总的来说,食物在冷冻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导致营养价值的下降,但冷冻还是一种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营养质量的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尽量减少冷冻时间和温度,减少食物受到的破坏。
2. 每次解冻只解冻需要的量,并尽量避免多次冷冻。
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研究进展

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和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肉类食品中异味物质的研究也日趋重要。
肉类食品中的异味物质对其口感、品质、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1. 猪肉中典型异味物质猪肉中的异味物质主要包括硫化物、酮类、醛类、氮碳化合物等。
其中,硫化物是猪肉中产生异味的重要来源。
硫化物多来自于亚硫酸盐、硫酸盐等化合物的降解产物。
猪肉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亚硝酸盐,这些物质容易与硫化物发生反应,形成具有恶臭气味的化合物。
此外,猪肉中的脂肪含量多,容易氧化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形成一些异味物质。
近年来,有关猪肉中异味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其来源、特性和控制方法等方面。
例如,有研究通过对猪肉的脂肪组分进行分析,发现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对猪肉异味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据悉,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越高,猪肉中的异味物质就越少。
因此,通过合理饲养和饲料配方,调整猪肉的脂肪和蛋白质组成,可以有效控制猪肉中的异味物质。
牛肉中的异味物质主要包括酸类、醛类、脂肪酸、酮类等。
其中,牛脂肪中的酸类和醛类是牛肉中异味的主要来源。
研究表明,牛肉中的异味与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有着密切关系。
肌肉代谢时产生的能量和废物会影响到牛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从而产生异味物质。
对于牛肉中的异味物质,有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控制方法。
例如,在宰杀和屠宰过程中,可以采用钝化剂和抗氧化剂等化学物质,减少牛肉中的脂肪氧化。
此外,通过膳食调节、饲料添加等控制方法,可以改变牛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组成,降低其异味物质的含量。
关于羊肉中的异味物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其组分和特性,以及开发有效的控制方法等方面。
有研究发现,羊肉存放期间发生的微生物变化,也会影响其异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
因此,在收货、储存和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羊肉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以减少其异味物质的含量。
食品冷冻保存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食品冷冻保存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在生活中,冷冻食品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食品冷冻保存的方式不仅可以延长食材的保质期,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便捷的烹饪方式。
然而,冷冻保存会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食品冷冻保存对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这种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食品冷冻保存是如何影响营养成分的。
冷冻过程中,食物会受到低温的影响。
温度的下降会导致食物中水分部分凝固成冰晶,这些冰晶会破坏细胞膜结构。
这样一来,食材中的营养成分就很容易被释放出来,导致营养成分的损失。
此外,低温还可能导致食材中的营养成分氧化,进一步加剧营养成分的损失。
然而,虽然食品冷冻保存会影响食材中的营养成分,但并不是所有的营养成分都会受到同样的影响。
有些营养成分在冷冻过程中相对稳定,而有些则非常容易受损。
例如,维生素C是一种容易受热、受氧化和受水解影响的营养素。
在食物冷冻保存的过程中,维生素C的含量往往会减少。
相反,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 和维生素E在冷冻过程中相对稳定,不易损失。
所以,我们在食物的冷冻保存中要注意保护容易受损的营养成分。
如何减少食品冷冻保存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呢?首先,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食材进行冷冻。
一些蔬菜和水果在冷冻前可以进行短暂的热处理,如水煮或蒸煮,加热可以破坏部分酶的活性,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
此外,在食材作为食物冷冻保存之前,我们还可以将其分别用透明塑料袋或密封盒进行包装,以减少氧气的接触,降低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保护其中的营养成分。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在冷冻保存中保留食材中的营养成分。
首先,我们可以尽早将购买的新鲜食材进行冷冻,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新鲜度的损失,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
其次,我们可以在冷冻的过程中减少食材的露天暴露时间。
在冷冻食材之前,将其放入冷冻室等待冷冻,而不是再等待的过程中将其置于常温下。
这样做可以保持食材更加新鲜,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合适的烹饪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冷冻保存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练习题库(附答案)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练习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广泛开展营养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A、营养咨询B、社区动员C、营养信息传播理论D、行为改变理论E、营养教育正确答案:C2、婴儿( )个月涎腺发育完善。
A、3~4B、2~3C、1~2D、4~5正确答案:A3、母乳喂养应持续到婴儿()。
A、6-10 个月B、12-24 个月C、10-12 个月D、4-6 个月E、3 周岁正确答案:B4、()是开展社区营养工作的基本场所。
A、诊所B、社区C、居委会D、家庭正确答案:B5、高压灭菌方法主要用于( )。
A、饮料B、罐头食品C、鲜奶D、果汁正确答案:B6、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领域是()。
A、奶类、大豆产业和食品加工业B、奶类、大豆和瘦肉C、大豆产业、奶类和粮食D、粮食、食品加工和奶类正确答案:A7、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机理是()。
A、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B、溶血作用C、毓基酶失活D、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正确答案:A8、可提高体液渗透压的营养素是()A、膳食纤维B、钠C、胆固醇D、总脂肪E、饱和脂肪酸正确答案:B9、幼儿膳食中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
A、1/2B、1/4C、1/3D、20%~30%E、12%-15%正确答案:A10、开展社区营养管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分为个步骤()。
A、四B、五C、六D、三E、七正确答案:B11、糖尿病患者应减少食用的食物是()A、南瓜B、养麦C、燕麦D、蜂蜜E、大豆正确答案:D12、人体内( )钙的存在于骨骼及牙齿。
A、99%B、80%C、50%D、90%正确答案:A13、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是( )。
A、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B、道德规范C、道德责任D、道德原则正确答案:A14、混合食物的蛋白质营养评价应使用的指标是( )。
A、蛋白质利用率B、蛋白质功效比值C、生物价D、氨基酸评分正确答案:D15、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冻结与解冻处理对肉类品质影响

冻结与解冻处理对肉类品质影响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研究了许多新兴的保鲜保藏技术,冷冻保藏仍然是目前为止肉制品贮运保鲜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在肉及肉制品进出口贸易安全保证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冷冻肉是现代肉及肉制品加工中国家调节肉食品市场的重要产品,也是市场流通的主要形态。
原料肉的品质对于肉制品的食用和加工品质都有重要影响,优质的原料是优质产品品质和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虽然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和酶活性受到抑制,但是肌肉品质的劣变,如质构、色泽、风味等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肌肉品质的劣化不仅使肉品企业产生经济损失,还会对消费者的营养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肌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如冻结-解冻速度和方法、贮藏温度和时间、温度波动及反复冻融等。
目前,我国冷藏链技术尚不完善,在冻藏肉的长途运输、贮藏及消费过程中,由于温度波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反复冻融过程。
而反复冻融会引起冻结肌肉中冰晶融化后重结晶现象的发生,致使冰晶数量减少但单个冰晶体积增大,刺破细胞膜结构,损伤细胞组织结构,加速脂肪氧化和蛋白变性。
肌肉经反复冻融不仅会使营养物质流失,肌肉品质下降,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面理解冻结-解冻过程对肉类品质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冻结、解冻方式和改善措施,对提高肉品质量及企业制定科学的生产规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常用的冷冻与解冻方式及其特点食品冷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冰晶的大小、分布以及形态均与冷冻过程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到食品的冷冻效率和产品的最终质量。
食品的冻结方式一般可分为空气鼓风冻结、间接接触冻结和直接接触冻结等。
不同的冻结方式,因冻结速率不同,在肌肉中形成的冰晶大小和分布不同,进而对肌肉品质造成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快速冻结有利于保持肌肉的品质。
缓慢冻结过程中,肌细胞内外会产生较大冰晶,肌原纤维被挤压集结成束,蛋白质失去结合水,相互之间形成各种交联而导致蛋白质变性。
缓慢冻结形成的较大冰结晶,会对组织结构造成机械损伤;在解冻后,汁液流失较为严重,影响甚至失去其食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犛犮犺狅狅犾狅犳犔犻犳犲犛犮犻犲狀犮犲,犛犺犪狀狓犻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犜犪犻狔狌犪狀030006,犆犺犻狀犪)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oinvestigatetheeffectoffattyacidcompositionduringfrozenstorage,thepork,muttonandbeefwereusedasthe rawmaterialstorageinrefrigeratorat-18℃ (0,7,14,28,35and42d).Thefattyacidcompositionwereanalyzedbyusing gaschromatograph (GC).Theresultsshowthatthefattyacidcompositioninpork,muttonandbeefchangessignificantlywith theprolongationofstoragetime(within42d).Thecontentofsaturatedfattyacids(SFA)(g/100ginlipid)increasedsignifi cantly,whilethecontentof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PUFA)decreasedsignificantlyandmonounsaturatedfattyacids(MU FA)fluctuatedbutstilldecreasedasawhole.Therefore,theunsaturatedfattyacids(UFA)intheraw meatcanbeoxidizedand decomposedsignificantlyduringfrozenstorage,resultinginthedecreaseofUFAcontent.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fattyacidcontent;frozenstorage;raw meat;gaschromatography
含量(g/100g,以脂肪计)显 著 增 加,多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PUFA)的 含 量 下 降,单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mo nounsaturatedfattyacids,MUFA)的含量出现波动但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即便在低温冻藏条件下,原料肉中的不饱和 脂肪酸(unsaturatedfattyacids,UFA)也会发生显著的氧化分解,导致其含量降低。 关键词:脂肪酸含量;冷冻储藏;原料肉;气相色谱
因此,为研 究 冷 冻 储 藏 条 件 下 原 料 肉 中 脂 肪 酸 含量的变化,本实验以冷冻储藏(-18 ℃)不同时间 (0、7、14、28、35、42d)的原料肉(猪肉、羊肉和牛肉) 为研究对 象,利 用 气 相 色 谱 仪 (gaschromatograph, GC)测定原料肉储藏过程中的脂肪酸含量(g/100g, 以脂肪计),从而明确原料肉储藏过程中脂肪酸组成 的变化,为研 究 原 料 肉 储 藏 过 程 中 理 化 性 质 的 改 变 提供理论依据。INASCIENCEPAPER
Vol.14No.4 Apr.2019
冷冻储藏对猪肉、羊肉和牛肉中 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尉立刚,柴雅婷,郭超然,张 莹,吴碧慧,刘顺舟,贺丽娟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原 030006)
摘 要:为研究原料肉在冷冻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情况,选取猪肉、羊肉、牛肉3种新鲜原料肉为研究对象,在-18 ℃ 分别储藏0、7、14、28、35、42d后,利用气相色谱仪(gaschromatograph,GC)对其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储藏过程 中(42d内),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猪肉、羊肉和牛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变化较为显著,饱和脂肪酸(saturatedfattyacids,SFA)的
冷冻储藏(-18 ℃)作为最经济、效果最好的肉 类保藏方法,在肉品工业中应用十分普遍。然而,在 冻藏过程中,原 料 肉 中 的 营 养 成 分 也 会 发 生 相 应 改 变[13],导致其 品 质 下 降,长 期 食 用 将 对 人 体 健 康 造 成不利影响[4]。
目前,冻藏 对 肉 及 肉 制 品 品 质 的 影 响 已 受 到 国 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牛力等[5]将鸡胸肉在不同冻 藏温度下进 行 了 一 定 时 间 的 储 藏 后 发 现,储 藏 温 度 越高,鸡胸肉品质下降越快。Brewer等[6]研究发现, 采用聚氯乙烯和真空包装的原料猪肉经过一定时间 的储藏之后,其 脂 肪 氧 化 程 度 与 新 鲜 猪 肉 相 比 显 著 增高。Vieira等[7]研究发现,新鲜猪肉经过3个月储 藏(-20 ℃)之后,其脂肪氧化程度显著升高,并且脂 肪氧化将导致原料肉色泽的改变。龚庆华等[8]将冻 猪瘦肉在-18 ℃环境中冷藏12个月后,通过对脂肪 酸价和过氧 化 值 的 测 定,发 现 绝 大 部 分 肉 质 都 发 生 了脂肪酸 败 现 象。 梳 理 这 些 研 究 后 发 现,目 前 的 报 道主要集中在肉及肉制品储藏过程中脂肪氧化程度
中图分类号:TS2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2783(2019)04 0385 06
犈犳犳犲犮狋狊狅犳犳狉狅狕犲狀狊狋狅狉犪犵犲狅狀犳犪狋狋狔犪犮犻犱犮狅狀狋犲狀狋犻狀狆狅狉犽,犿狌狋狋狅狀犪狀犱犫犲犲犳
YU Ligang,CHAIYating,GUOChaoran,ZHANG Ying,WU Bihui,LIUShunzhou,HELijuan
及理论方面,而 关 于 原 料 肉 在 冻 藏 过 程 中 脂 肪 酸 组 成的变化鲜有报道。脂肪酸是原料肉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 原 料 肉 的 营 养 价 值、色 泽、风 味 等 品 质 均 有 显 著影响,还参与人体中各项基础代谢,具有不可忽视 的生理作用[911]。原料肉在冷冻储藏中由于水分、温 度、系水力等的影响,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fat tyacids,UFA)会 逐 渐 发 生 氧 化 酸 败[12],食 用 品 质 逐渐劣变,因 此 研 究 冷 冻 储 藏 中 脂 肪 酸 的 氧 化 规 律 及其含量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