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大作业 - 改讲解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PPT 27页)

取貨點
AGV輪廓線路示意圖
AGV優化路徑
主講
段鷹
-14-
第三節:物料搬運設備及用具
2、工業機器人——可沿規劃好的路徑搬運重物,適合再柔性裝配 中搬運或從事危險工況。
工业机器人的优缺点 优点 可重复完成某项工作,精度高 可在三维空间操作 可进行危险工作 缺点 价格高 受布局限制 控制程序编写、调试周期长
機器人的選取指標—— 淨載重量:確定載重堆機械手臂所產生的最大力矩。 精度:由最小移動距離、可重複性和準確性三個因素組成,其 中最小移動距離由定位資料存儲精度決定,準確性和可重複性 由機械齒輪和連接件的反彈及變形決定。 速度:由整個裝配操作完成的週期決定。
主講 段鷹
-15-
第三節:物料搬運設備及用具
主講
段鷹
-18-
第四節:系統搬運分析(SHA)
二、移動分析——設施佈置決定了物料搬運的起點和終點的距離, 因此,移動分析必須建立相似物料搬運作業與具體佈置結合的基 礎上。 1、收集各種移動分析的資料——包括: (1)物料的類別和基本特徵 (2)路線的移動距離和路線的具體情況(彎曲程度、路面情況、氣 候與環境、擁擠程度、起止點組織情況) (3)搬運量: 搬運量=物流量*搬運距離
主講 段鷹
-21-
第四節:系統搬運分析(SHA)
3、說明和各項需求的計算——對修改後的幾個初步搬運方案,應逐 個方案進行說明和計算,其內容包括: (1)每條路線上每種物料搬運方法的說明; (2)搬運方法之外的其他必要的變動說明(如更改佈置、作業計畫、 生產流程、道路等) (3)計算搬運設備和人員需求量 (4)計算投資和預期經營費用 4、方案評價——常用費用比較法和加權因素比較法 5、搬運方案的詳細設計——在初步方案確定下來的基礎上,解決具 體取貨、卸貨的搬運方法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课件

(一)系统整合方面 1. 指导原则 2. 计划原则 3. 系统原则 4. 流程原则 (二) 搬运作业与设备方面 1. 单元负载原则 2. 空间利用原则 3. 标准化原则 4. 人因化原则 5. 机械化原则 6. 弹性化原则 7. 简单化原则 8. 电脑化原则 9. 能源原则 10. 生态原则 11. 重力原则 12. 安全原则 13. 布局原则 14. 成本原则 15. 维护原则 16. 汰旧原则
四、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 2. 3. 4. 5. 6. 7. 减少装卸搬运环节,降低装卸搬运次数原则 移动距离(时间)最小化原则 人身、设备、物品三安全原则 单元化载荷原则 机械化原则 标准化原则 系统化原则
五、物料搬运系统的考虑要素7W
Why?
W时间(时间性、规律性、紧 时间性;时间的持续长度 迫性、持续性)
3.当量物流量计算及物料分类
物料分类
列出所有物品 记录物理等特征 确定主导特征 将具有相似主导特征的归为一类 写每类物料的分类说明
根据重要性(价值和数量)分类,一般采用ABC分类
物料分类示例
4.物流流程分析
装卸搬运 Material Handling 移动 Moving 存储 Storing 保护 Protecting 实体保护 信息防范 控制 Controlling
时间 地点 物料 路径 频率
物料 堆放要求 产出量 建筑物要求
物理
方位、顺序、间隙
状态
位置、数量、目的地、 初始地、所有者、进 度安排
物料搬运系统的构成
• 装车、卸车、堆垛、入库、出库、连接上述运动的短程运输
2.物料搬运系统
物料移动、存储、保护和控制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在适当的成本下,采用正确的方法、顺序、方向、时机在正确的位置 提供正确的数量、正确条件的正确物料。 包含于企业的某特定范围,通过机械来移动大量、未包装或固态的产 品的所有基本作业。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全解ppt课件

WHY 为何搬运
WHAT
WHERE
WHEN
搬运什么 + 何地 + 何时
HOW
WHO
怎么做 + 何人做
否定
物料
+
搬运
分析物料搬运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方法
(1) (2) 物理特征 数量
(3) 区域
(4) 起点与
终点
(5) 路线与
距离
(6) (7) (8) (9) 次数 速度 搬运 搬运
单位 设备
流 程 图
对于A类物料,每 种物料进行一次, 适合没有频繁和重 要的装配或拆卸工 序的产品或零件
存在重要装配的零件要将装 配过程表示清楚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物料类 类别代
别名称
号
二、移动分析
2、移动分析方法
(1)流程分析法——每次只观察一类产品或物料,并跟随其沿 着整个生产过程收集资料,最后编制成流程图。该方法适合物 料品种很少的情况。
(2)起止点分析法——分两种做法
一是观察移动的起止点来收集资料,每次分析一条路线,并 绘制成搬运路线表。适合于路线数目不太多的情况。
控制
料、人员、 刚度)
量
设施)
类别
填写表头各项;列出所有物品或成组物品;填写每项物品的 特征;在起主导作用的特征地下划线;在确定物料类别后, 填明类别代号;备注供记载附加事项或补充说明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PPT文档资料

接线器零件生产
接地杆生产和包装
锚定装置 生产和包装
P
8.0m 工具装配线
a 660kg a
装配前零件库
电线夹装配线
FA 成批装配
成品库
a 13. 90kg a 2m b b 570 kg b b B m 7.5 g c 20k c 6 F c和d 20.2m
3.2m
0m 8. g 0k 7 5
P 7. a a 9 6m 0k g a SA
包装区 7.2m
发运
Pk f 850kg f d d 5m kg 11. 105 d 装箱 c和 14.4m e kg 65 0 k g 52 e e Pm d c和 包装材料仓库
便于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气候的影响,保证货物的质量,加速货物的流转。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2)实现单元化的方法--集装
集装 集装是以最有效地实现物料搬运作为基本条件,把若干物品 或散放货物恰当地组合,达到适合于装卸搬运设备和机械操 作的程度,这种对货物的处理过程。 集装的方式
集 中
要 否 否 否 否 否
搬 起
要 要 否 否 否 否
升 起
要 要 要 否 否 否
运 走
要 要 要 要 否 否
的作业 数目 4 3 2 1 O 0
散放在地上 集装箱中 托盘上 车中 运动着的输送机 运动着的物品
集中、搬起、升起、运走 搬起、升起、运走(已集中) 升起、运走(已搬起) 运走(不用升起) 不要(保持运动) 不要(保持运动)
(2)物流模数
物流模数即集装单元基础模数尺寸(即最小的集装尺寸)。
物流模数尺寸以1200mm×1000mm为主,也允许 1200mm×800mm及1100mm×1100 mm 等规格。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大作业-改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大作业报告(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题目:某厂液压式压力试验机搬运系统设计分析班级:学号:学生某:指导教师:成绩:日期:年月日一、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设计性作业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工厂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其目的是:1.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某工厂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方法的规X设计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 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1)分析掌握物流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确定车间物料搬运方案的分析方法;现有生产车间的调研分析:包括生产模式、现有设施布局、物流搬运方案;设计现有车间的物料搬运方案。
(2)研究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方法和体系结构,针对企业给出的七个车间区域:大件加工区、镗区、镗铣区、精加工区、轴加工区、车区、附具加工区。
进行生产模式的分析,了解各个区域之间的设施布局,物料流通方式。
(3)研究物料分类的方法,在实际分类分析中,SHA是根据影响物料可运性(即移动的难易程度)的各种特征和影响能够采用同一种搬运方法的其他特征来进行分类[2]。
(4)分析每项移动的起点和终点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有什么路线,这些路线上的哪些物料的搬运方法已经确定。
研究物料运进运出的每个作业区内进行什么工作,作业区内部分已有的安排是什么样的布置。
(5)研究各种移动分析的资料。
包括物料、路线和物流。
物料主要研究类别和基本特征。
路线主要研究移动距离和路线的具体情况(弯曲程度、路面情况、气候与环境、拥挤程度、起止点组织情况)。
物流主要研究搬运工作量,搬运条件和时间。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课件(PPT 41张)

25
5.3 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 —— 移动分析
(2) 移动分析方法:
第5章
流程分析法:每次只观察一类产品或物料, 并跟随其沿着整个生产过程收集资料,最后 编制流程图,该法适合物料品种很少的情况。 起止点分析法:两种做法 一是观察移动的起止点来收集资料,每次 分析一条路线,并绘制成搬运路线表。适 合路线数目不太多的情况。 二是对一个区域进行观察,收集运进运出 该区域的一切与物料有关的资料,并编制 成物料进出表。适合路线数目多的情况。
其他集装件作业法 机械作业法
按装卸设备作业特点:间歇作业(重程+空程),连续作业。
8
5.1 物料搬运
—— 搬运活性
第5章
一次物料搬运一般要完成装货、移动、卸货三个作业环节,最重要的
是提高搬运的活性,使装卸变得简单。 活性随物料存放状态不同,物料状态使其越容易进行搬运,则搬运活 性越高,反之则越低。
第5章
物料分类 根据物料的主要特征进行经验判断,以编制如表5-5所示 的程序: 的物料特征表,程序步骤:
列表标明所有物料的名称; 记录其物理特征或其他特征; 分析确定每种/类物料的主导/特重要的特征,以红/黑 实线标注决定作用的特征,橘黄线/黑虚线标注对分类 有特别重大影响的特征; 确定物料类别,具相似主导/特殊影响特征的归一类; 分类完毕后,即可编制物料特征表。
28
5.3 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 —— 移动分析
第5章
(3) 编制搬运活动一览表,需对每条路线、每类物料和每项移动的相对 重要性进行标定;表中包含的具体资料: 列出每类物料,包括: 总的物流量及每类物料的物流量;
总的运输工作量及每条路线上的运输工作量;
各类物料的相对重要性等级,用元音字母AEIOU或光谱顺 序颜色代表; 整个搬运分析中,总物流量和总运输工作量填在右下角; 其他资料,如每项搬运中的具体件数。
第11-12次课cha5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2) 单元化优点 ➢增加了一次搬运更多物品的能力,减少了装卸搬运次数,降低搬运成本。 ➢易于清点和增加货物堆码层数,更好地利用仓库空间。 ➢便于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货物的质量、减少物品的破损,加速货物的流转。
(3)实现单元化的方法--集装 集装是以最有效地实现物料搬运作为基本条件,把若干物品或散放货物恰当地组合,达到适合于装卸
本章的主要内容
1、物料搬运概述 2、物料搬运系统 3、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方法SHA 4、搬运系统的改善 5、物料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
5.1 物料搬运概述 5.1.1.物料搬运的概念
(1)物料搬运(Material Handling) 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支承)状态(即狭义的装卸)和空间位 置(即狭义的搬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包括物料(产品、元件或工装夹具)的装卸、移动或重新安 放,即对物料、产品、零部件或其它物品进行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如装卸、移动、分类、堆码、 理货和取货等作业都属于物料搬运活动。
这里所指的物料不仅包括生产所需的物料,还包括辅助装备和工具,如刀具、模具和夹具等。 从这个角度,物料搬运是物流系统的控制与管理活动。 物料搬运系统具有五个维度:移动、数量、时间、空间和控制。
移动物料产生了时间和空间效用,控制保证正确的数量、时间和空间。
设备、容器和路线结构共同组成物料搬运系统。 其中设备决定了路线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例如传送带就是固定路线式设备;叉车则是可变路线
总之,活性系数越高,所需人工越少,但设备投入越多。在进行搬运系统设计时,不应机械地认为 活性系数越高越好,而应综合考虑。
5.1.3 物料搬运的单元化与标准化
实现单元化和标准化对物料搬运的意义
第5章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7、修改和限制
8、各项需求计算
方案:X、Y、Z
9、方案的评价
10、选出的最佳布置方案
搬运系统分析的图例符号
• 在进行搬运系统分析设计,运用搬运分析技术时
,往往要用到一些图例符号,表示搬运作业活动
。图例符号包括各种图形、字符、颜色、线条和
数码等。用这些图例符号可以标志物流的起点和
终点,实现各种搬运活动的图表化,评定比较方
能力的15%。
33件 / min 1980件 / h(最大能力 )
300件 / h(现在)
100% 15.2%
1980件 / h(最大能力 )
(19)绩效原则
采用单位搬运的费用来决定搬运的绩效
(20)安全原则
3. 物料搬运检查清单
二、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方法
1. 搬运系统分析设计方程式
Why?
2. 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原则
将物料搬运原则作为一系列对照检查校核条目,可用作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者的辅助工具,用来评价系统设计,以及
识别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1)规划原则
(2)系统化原则
(3)物流原则
(4)工作简化原则----ECRS分析法
即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调整顺序(
4) 用经过延伸加工的热收缩性塑料膨胀薄膜,作成摩擦
外套,用这种薄膜裹紧堆装的部件。
单元货载与搬运工具之间的配置
在物料搬运系统中,货物经过合理包装后,实现集
装化,可以提高它的“活性”。这种货物的包装与容器、
托盘、集装箱相互之间尺寸的合理配置,可以借助汽车
、火车和其他运输工具实现高效的物流运输。通常它们
览表,每次分析一条路线,收集这条路线上移动的各类物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大作业报告(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题目:某厂液压式压力试验机搬运系统设计分析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日期:年月日一、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设计性作业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工厂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其目的是:1.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某工厂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 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1)分析掌握物流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确定车间物料搬运方案的分析方法;现有生产车间的调研分析:包括生产模式、现有设施布局、物流搬运方案;设计现有车间的物料搬运方案。
(2)研究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方法和体系结构,针对企业给出的七个车间区域:大件加工区、镗区、镗铣区、精加工区、轴加工区、车区、附具加工区。
进行生产模式的分析,了解各个区域之间的设施布局,物料流通方式。
(3)研究物料分类的方法,在实际分类分析中,SHA是根据影响物料可运性(即移动的难易程度)的各种特征和影响能够采用同一种搬运方法的其他特征来进行分类[2]。
(4)分析每项移动的起点和终点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有什么路线,这些路线上的哪些物料的搬运方法已经确定。
研究物料运进运出的每个作业区内进行什么工作,作业区内部分已有的安排是什么样的布置。
(5)研究各种移动分析的资料。
包括物料、路线和物流。
物料主要研究类别和基本特征。
路线主要研究移动距离和路线的具体情况(弯曲程度、路面情况、气候与环境、拥挤程度、起止点组织情况)。
物流主要研究搬运工作量,搬运条件和时间。
(6)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和订单,详细统计产品的各个加工零件,研究加工步骤,分析计算出物流量,制定出搬运活动一览表。
(7)研究各种搬运路线,根据搬运路线系统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路线。
根据搬运设备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设备类别、规格、型号;根据物料分类一览表确定运输单元。
二、物料搬运系统2.1物料搬运简介2.1.1物料搬运的定义物料搬运是生产企业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最普遍的辅助过程,它是工步之间、工序之间、车间之间、工厂之间、以及工厂到各种流通渠道、到消费者(用户)消费使用过程中物流不可缺少的环节。
具体的物料搬运作业一般有以下几种:搬运作业:水平或斜面运动;装卸作业:垂直运动;提升或下降作业:码垛或取货;绕垂直线转动作业:转向;水平轴线转动作业:翻转。
也就是说物料搬运是指对物品进行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
物料搬运是存在与产品生产和销售之间的。
从一开始的原材料和外购件进入仓库,从仓库运转到加工车间,还有加工过程中,半成品在每个加工单位之间的流动,一直到产品的加工完成,进入成品库,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物料搬运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
物料搬运不是一种具体的独立的行为,而是伴随着生产活动进行的,它不可能独立生成一种行为。
物料搬运活动保障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物料的顺畅流通,保证每个加工单位之间加工活动的前后衔接,使整个生产称为一种连贯性活动。
同时,物料搬运活动是因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其它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属于生产活动的一种附属活动。
物料搬运制约着生产领域的其他活动,没有物料搬运活动,其它的生产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所以说它也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活动,同时物料搬运只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基本不会受外部活动的影响,并且具有比较稳定的特性。
搬运具有时间、空间、移动、数量和控制五个特征。
数量就是指总的搬运量和每次搬运的数量。
数量一般是由企业的生产过程决定,规模越大的企业,数量一般也越多。
移动是指货物和设备的移动。
合理的移动的目的就是使货物能够顺利的搬运。
移动会消耗人力和物力,在货物能够成功搬运的前提下,移动的次数越少是越好的,因此要制定合适的搬运系统,制定合适的搬运路线。
时间是指搬运的速度和频率等。
从某种角度来讲,搬运的速度越快是越好的,但是,也要考虑到搬运设备的最大承受能力和企业的适当经济情况等各种因素,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搬运方式,减少搬运的人力物力费用消耗,提高搬运速度。
物料搬运活动并不是一种主要的活动,在占用生产空间方面,不能太大,否则,会本末倒置,不但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会影响生产率的提高。
2.1.2物流量和搬运活性理论当量物流量是指是用来统一计量物流系统中性质、特征不同和没有通用容器或搬运工具来装载的多种物料的数量的物理量。
当量物流量与物体的形状大小尺寸有关,是物流活动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折算修正得到的运输量。
物料的存放状态多种多样,可以散放在地上,也可以集装化,物料的存放状态不同,其搬运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搬运活性是指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难易程度。
货物的活性越高,搬运活动也就越容易进行,占用整个生产活动的消耗也就越少,对生产率的提高作用也就越大。
所以在同样的情况下,要尽量采用搬运活动比较高的搬运方式,这样可以节省生产成本,比如说能集装化搬运的尽量不要散装,最好是放在托盘或者容器中。
2.1.3物料搬运的要素物料搬运的要素包括劳动力的要素,货物要素,搬运设备及设施,工艺,信息管理和保证体系[9]。
在人力搬运过程中,人力是搬运活动的驱动因素,即使是采用机械设备搬运,也要有人的操作和控制监督,所以说人力是物料搬运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货物是搬运的主要对象,所有的搬运活动都是以货物为主体展开的,所以在搬运过程中,要对货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根据物料的分类选择合适的物料搬运方法,物料搬运的方法选择也是围绕货物进行的,要考虑到货物的各种方面的影响。
搬运设备和设施是搬运活动的承载体,没有搬运设备和设施,搬运活动就无法进行,搬运设备一般是指搬运时采用的运载体,比如说人力小车和起重机等,搬运设施一般是指搬运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等,搬运设备和设施的选择都要围绕提高物料搬运的便捷和高效性而进行。
搬运的工艺是提高物料搬运活性的关键,选择一个良好的搬运工艺,对于提高搬运效率,能起到一种促进作用。
信息管理是指对物料搬运采用信息管理的方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掌握先进的管理信息,对物料搬运做出正确的指导和管理。
2.2物料搬运系统简介2.2.1物料搬运系统的定义物料搬运系统就是将一系列相关的位置或者装置,结合在一个系统或者过程中,从而合理的对物料进行移动,存储和控制。
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要有正确的时间、地点、方式、搬运单元、运输工具等等。
每一个系统都是经过专门设计的,服务于特定的物流环境和物料。
当前社会制造企业对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要求是合理准确,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生产周期短和产品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2.2.2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物料搬运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物料流通中的人力和物资的浪费,将更多的生产资料运用到生产加工中去,合理使用生产成本,争取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改善制造工艺,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搬运路线;使用合适的搬运工具,减少设备的浪费,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生产率等。
物料搬运统的设计原则分为五个个方面:作业方面、移动方面、设备方面、成本方面和空间方面。
作业方面的原则包括:标准化原则、机械化原则、柔性化原则、简单化原则和作业均衡化原则。
作业化方面的这些原则,重在使搬运方法及搬运设备标准化,是使机械设备尽可能的代替人力劳动,使搬运工作简单系统进行,并且有效减轻作业瓶颈状态。
成本方面的原则包括:成本原则,更新原则。
成本方面的两个原则,重在比较不同搬运方式的不同成本,从中选择出合适的搬运方案,同时注意搬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注意搬运设备的使用寿命,周期性更新搬运设备,保持正常生产,空间方面的原则包括:空间利用原则和生态原则。
空间方面的这两个原则重在研究在利用好平面空间的同时,也要注重空间资源的利用;并且在搬运物料的同时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要对环境造成污染。
移动方面的原则包括:单位负重原则,水平直线原则,搬运简单原则,重力原则和安全原则。
移动方面的原则的内容,重在研究根据物料的形状和搬运负重选择合适的搬运单元;在搬运路线的选择上,要尽量使用直线,避免迂回曲线,布置水平的搬运,可使搬运距离简短、设备最省及搬运成本最低,但是也要根据搬运的实际情况避免产生纹理交错现象;避免过度包装,减轻不必要的负重和搬运单元的体积,使搬运简单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重力条件搬运,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在搬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搬运安全。
设备方面的原则包括:人机工程学原则、电脑化原则、维护原则、提高使用率原则。
这些原则的研究重点在根据搬运人员的能力条件,合理安排搬运方案,使工作人员能够有最佳的工作效率;根据搬运环境的需要,可以对搬运系统采用电脑控制,以提高搬运的信息系统化,提高搬运水平;对搬运设备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搬运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对搬运的机械设备的投资都较高,所以应该合理安排搬运系统,使投资高的设备尽量不要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物料搬运系统在设计中常见的问题:物料搬运路线曲折,没有走最短距离;搬运路线运行不通畅,出现交叉堵塞现象;搬运活动断断续续,没有连续性;搬运容器不标准,搬运机械没有根据标准模数决定其性能参数;搬运活动没有进行系统考虑,没有把搬运活动当做一个整体看待,造成整个搬运系统的涣散不统一;搬运设备缺乏柔性;搬运系统与生产系统有冲突,不均衡,造成生产的无法正常进行。
三、原始给定资料3.1物料分类某公司主要产品是YE-2000C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和WE-600C 液压万能试验机等,其他产品制造过程与搬运负荷与YE-2000C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类似,故以该型号产品作为SHA主要分析依据。
同时厂方给出了企业制造这种产品的年生产量,YE-2000C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为500台,将其他产品折算过来,年度生产纲领为6000台。
下图提供了压力试验机的外形及部分结构及部分零件的所处位置。
图3.1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仅供参考)附表中数据包含了零件名称,工序名称,设施类型,设施所在区域和和数量。
因为表中有的零件只在一个区域内加工,没有产生各个加工区域的物流量,所以将其删去不予考虑,整理后的表格在附录中。
其中包含外购件及自制件。
外购件购回后由专用运输设备直接放入半成品库,不必考虑在车间之间产生的物流。
根据附录表中所整理显示的零件,分析物料的形状大小和搬运难易程度(不考虑管理因素)。
表3.1物料分类结果一览表极小零散件 a ≤27 ≤1 极小易散落4 无时注意不要丢失零件2000C-1008销轴小型件 b27~7291~5一般为固块状易损坏10 无无2000C-1023连接螺钉固块状中型件 c729~33755~10 固块状无具体要求 2 无无2000C-1018螺帽板条状中型件d729~3375 5~10 板条状无具体要求13 无 无2000C-1027 下压板 圆柱长条状大件e≥3375 ≥10 圆柱状 无具体要求3 单件加工时间较长 无2000C-1010 立柱 固块状大件 f ≥3375≥10 固块状 无具体要求4 单件加工时间较长无2000C-1001 底座3.2 系统布置分析试验机厂车间共分为七个区:大件加工区,镗区,镗铣区,精加工区,轴加工区,车区,附具加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