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则

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则
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则

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则有二: 一是免疫反应调节(免疫激动、免疫刺激和免疫修饰等)。二是直接使用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至于免疫治疗范畴外的生物治疗,如内分泌(激素)治疗、凋亡诱导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其理论基础是该类生物药物能够通过受体、配体、信号传导分子等发挥作用,对细胞的生长、分化、激活、凋亡、耐药、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或产生间接的生物学效应,减缓、抑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肿瘤主动免疫治疗的根本思想就是用肿瘤抗原在体内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保护机制,从而达到治疗肿瘤或预防复发的作用。与其它治疗手段相比,主动治疗有以下几个特点:1 通过主动免疫能够激发全身性的抗肿瘤效应,与手术、放疗相比,作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适用于多发病灶或有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2 主动免疫治疗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力量达到抗肿瘤作用,与放疗和化疗相比,副作用很小;3 由于部分肿瘤表达的抗原是自身组织的正常成分,所以用该抗原进行主动免疫可能打破自身免疫耐受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根据主动免疫所采用的抗原及免疫方式,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1、肿瘤细胞疫苗,以完整的肿瘤细胞作为肿瘤抗原的来源,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修饰后用作疫苗。2、多肽疫苗,T细胞在机体抗肿瘤作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是由MHC分子呈递的抗原性多肽分子,这些具有免疫原性的多肽分子即为多肽疫苗。3、表达肿瘤抗原的重组病毒和DNA疫苗,这种建立在迅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肿瘤疫苗,是以某些病毒或质粒DNA作为载体,直接在体内表达相关肿瘤抗原。 4 、AP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或称为APC疫苗,此类肿瘤疫苗的理论基础是APC的抗原呈递功能。5 、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疫苗。6、细胞因子基因转导的肿瘤疫苗。7、MHC和B7分子转基因的肿瘤疫苗。

肿瘤免疫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激发或调动机体的,增强抗肿瘤,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治疗的方法种类繁多,已与现代生物高科技技术结合,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肿瘤治疗方法。

简介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以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控制和杀灭细胞的目的。免疫疗法只能清除少量的、播散的肿瘤细胞,对于晚期的实体肿瘤疗效有限。故常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方法联合应用。先用常规方法清扫大量的肿瘤细胞后,再用免疫疗法清除残存的肿瘤细胞,可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

肿瘤免疫治疗

根据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将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分为主动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

主动免疫

1.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是指应用一些免疫调节剂通过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非特异的主动免疫治疗中,常用各种细菌菌苗,包括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菌苗等。还有免疫因子,如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

2.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治疗是调动宿主自身的抗肿瘤免疫机制,可采用"瘤苗"给患者接种以诱导特异性肿瘤免疫反应。目前治疗用的瘤苗主要有肿瘤细胞瘤苗、、抗独特型抗体瘤苗、抗原提呈细胞为基础的瘤苗。

肿瘤的主动免疫疗法与传统免疫疫苗的概念不同,主要不是用于肿瘤的预防,而是给机体输入具有的,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以达到治疗肿瘤、预防和复发的目的。常用有以下几类:

将自身或异体同种肿瘤细胞,经过物理因素(照射、高温)、化学因素(酶解)以及生物因素(病毒感染、基因转移等)的处理,改变或消除其致瘤性,保留其免疫原性,常与佐剂(卡介苗等)联合应用,对肿瘤治疗有一定疗效。

包括TAA/TSA疫苗、MHC抗原多肽复合疫苗、HSP-肽复合体疫苗,以及人工合成肿瘤肽疫苗等。热休克蛋白(HSP)是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广泛分布的蛋白质,具有"分子伴侣"(molecule chaperone)作用,参与多种胞内蛋白的折叠、装配及转运。从肿瘤组织中提取的HSP-肽复合体含有多种肿瘤相关肽,可诱导多个肿瘤特异性CTL克隆,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而且不受MHCⅠ类抗原限制,因此,HSP-肽复合体疫苗展示一定的应用前景。人工合成肿瘤肽疫苗是人工合成8~12个氨基酸的特异性多肽,能直接与MHCⅠ类分子结合诱导特异性CTL,并能在体内外特异杀伤其表达的天然肽序列与人工合成肽相同的肿瘤细胞,目前正在研究的有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HPV16E7抗原,以及P21-k-ras、P53蛋白中特定序列多肽等。

病毒疫苗不仅可以预防病毒性疾病,更重要的可以预防或治疗人类许多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肿瘤,如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目前,以病毒为载体与其他肿瘤抗原或多肽组成的重组病毒疫苗(如重组痘苗病毒)正在研制和I期临床试验之中。

抗独特型抗体作为抗原的内影像,可模拟抗原的结构并代替肿瘤抗原成为疫苗,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制备简便,只需以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作为,制备抗体并筛选具有内影像作用的抗独特型抗体,不需要分离或鉴别肿瘤抗原。

DNA疫苗是指人工克隆一段编码肿瘤特异性抗原的DNA,并通过质粒等方式注入机体,使其在体内细胞中有效表达蛋白而成为肿瘤特异性抗原。这种抗原模仿了病毒蛋白等内源性抗原的递呈方式,解除了免疫耐受,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DNA疫苗虽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但显示了诱人的前景。

被动免疫治疗

是指给机体输注外源的免疫效应物质,由这些外源的效应物质在机体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目前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其主要是利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作为载体,将细胞毒性物质靶向性地携至肿瘤病灶局部,可以比较特异地杀伤肿瘤。目前制备的单抗多针对肿瘤相关抗原(TAA),而不同个体及同一个体不同组织来源的饿某些类型TAA存在质和量的差异,且多为鼠源单抗,应用于人体后会产生抗鼠源单抗的抗体,影响其疗效得发挥并可能发生超敏反应,随着基因工程抗体的研制成功,特异性高、免疫原性低,穿透力强的抗体不断问世,为单抗的导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过继免疫治疗(adoptive immuno-therapy, AIT)是取对肿瘤有免疫力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输给患者,或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在体外活化、增殖后再转输入患者体内,使其在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过继免疫治疗的效应细胞具有异质性,如CTL、NK细胞、巨噬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 LAK)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等都在杀伤肿瘤细胞中起作用。LAK细胞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过IL-2培养后诱导产生的一类新型杀伤细胞,其杀伤肿瘤细胞不需抗原致敏且无MHC限制性。TIL是从实体肿瘤组织中分离得到的,经体外IL-2培养后可获得比LAK细胞更强杀伤活性的细胞。CTL是TIL细胞的主要成分。

是将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杀伤因子与单克隆抗体偶联制成"",并利用单抗能特异性结合肿瘤抗原的特性使杀伤因子"导向"集中到肿瘤病灶,杀伤肿瘤细胞。常用杀伤因子有:放射性核素(131I)、抗肿瘤药物(氨甲蝶呤、阿霉素)、毒素(蓖麻毒素、白喉毒素、绿脓杆菌外毒素等)。其中放射性核素应用方便、标记简便,易显像及定位定量检测,并能破坏邻近未被单抗结合的肿瘤细胞,因此应用最多。今后应设法研制人源性单克隆抗体,或使鼠源性单抗"人源化",以减少或避免因反复使用鼠源性单抗引起的副作用。

肿瘤过继免疫疗法是将自身或异体的抗肿瘤效应细胞的前体细胞,在体外采用IL-2、抗CD3单抗,特异性多肽等激活剂进行诱导、激活和扩增,然后转输给肿瘤患者,提高患者抗肿瘤免疫力,以达到治疗和的目的。常见的细

胞有:①LAK细胞:用高浓度IL-2激活病人自体或正常供者的;②TIL细胞:从切除的瘤组织或中分离淋巴细胞,体外经IL-2诱导激活和扩增;③CD3AK细胞:用抗CD3单抗辅以小剂量IL-2激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④CTL细胞:用特异性多肽抗原体外诱导CTL克隆。

该疗法是近期随着高纯化或重组细胞因子的生产得以实现。细胞因子疗法的原理是某些细胞因子注射体内后可调节、增强一种或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发挥更强的抗肿瘤免疫功能。目前临床常用的细胞因子有IL-2、TNF、IFN 及CSF等

肿瘤的基因疗法不同于其他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克隆某些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在体外转染受体细胞,然后回输体内,或直接将目的基因体内注射,使目的基因在体内有效表达,增强体内抗肿瘤作用或改善增强抗肿瘤免疫力。目前常用的抗肿瘤基因治疗目的基因有:细胞因子基因(如编码IL-2~12、IFN、TNF、CSF等细胞因子基因),肿瘤抗原基因(如编码MAGE、CEA等的基因),MHC基因,基因(如编码B7、CD54、LFA-3等的基因),肿瘤自杀基因(如TK、CD基因等),肿瘤抑癌基因(如RB基因、P53基因等)。

常采用的受体细胞有:1.体外培养细胞 (以T淋巴细胞为主、LAK、TIL细胞等),巨噬细胞,造血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其他细胞。2.体内细胞。

常采用的转导基因方法:1.离体法(ex vive) 将目的基因转染或转导体外培养受体细胞,离然后回输体内。离体的转导基因方法包括:①非病毒转导法:DNA-磷酸钙共沉淀法、显微注射等。②病毒介导法:常用逆转录病毒、、、痘苗病毒等作为基因载体。2.直接体内法(in vive) 将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如质粒等),直接注射体内(如基因枪、DNA直接体内注射),使之在体内细胞中有效表达。正从实验进入临床阶段。

低分子柑橘果胶(Low Molecular Citrus Pectin简称LCP)是将天然柑橘果胶CP水解后的产物,水解后分子量为5000-35000Da,酯化度2-30%。水解的作用一是将果胶直链切断以降低分子量。二是降低酯化度。MCP很容易被肠道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并直接刺激全身的免疫系统,它还可以与血液中的重金属结合进而促使其排出体外。MCP由于具有丰富的半乳糖单体,所以能产生出特殊的抑制肿瘤的功能。MCP它能明显改善食欲,增加免疫功能和调节免疫紊乱。MCP对所有具有半乳糖凝集素-3的肿瘤均有作用,且其有效率与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成正比。根据美国和国内文献报道,MCP 对常见的19种肿瘤都有效这些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肾癌、卡波济氏肉瘤、慢性白血病、乳腺癌、肉瘤、卵巢癌、结直肠癌、咽喉癌、淋巴瘤, 黑色素瘤、小肠肿瘤、膀胱肿瘤、肺癌、支气管癌、咽部鳞状细胞癌、肠癌、胃癌、皮肤癌、肝癌、脑癌、胶质纤维瘤、甲状腺癌和骨髓癌等。

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

自体细胞免疫疗法 CIK (cytokine-induced killer,中文名:[自体细胞免疫疗法]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抗CD3单克隆抗体、IL-2和IFN-γ等)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由于该种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被称为NK细胞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因此,应用CIK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CIK细胞中的效应细胞CD3+和CD56+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极其罕见,仅1%—5%。[1] CIK特点 CIK细胞中的效应细胞CD3+CD56+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极其罕见,仅1%~5%,在体外经多因子培养28~30天,CD3+CD56+细胞迅速增多,较培养前升幅可达1000倍以上。实验证明,扩增出的CD3+CD56+细胞来源于CD3+CD56-T细胞,而非 CD3-CD56+NK细胞。同时发现在CD3+CD56-的T 细胞中,除 CD4-CD8-T细胞外,其余三种T 细胞亚群(CD4-CD8+、CD4-CD8-、CD4+CD8+)均可通过体外多因子培养而获得CD56分子的表达,

而由于CD4+CD8+细胞和CD4-CD8-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含量极低而间接提示此CD3+CD56+细胞绝大多数来源于外周血中 CD4-CD8+T细胞。而由于CD4-CD8-T细胞在培养1个月后有近56%的T 细胞同时表达CD56和CD3,表明其也是CIK细胞的重要来源。比较CD3+CD56+CIK细胞中表达CD8+和CD8-,的两群细胞其杀瘤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CIK细胞的细胞毒性与CD3CD56表达成相关趋势,而与CD8的表达未表现出相关性。 杀伤原理 CIK细胞能够通过三种途径杀灭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①CIK细胞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直接杀伤:CIK细胞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识别肿瘤细胞,释放颗粒酶/穿孔素等毒性颗粒,导致肿瘤细胞裂解。 ②CIK细胞释放的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抑瘤杀瘤活性:体外培养的CIK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IL-2等,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反应性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③CIK细胞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CIK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表达FasL(Ⅱ型跨膜糖蛋白)通过与肿瘤细胞膜表达的Fas(Ⅰ型跨膜糖蛋白)结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CIK细胞发挥作用的三种途径

2018年肿瘤免疫治疗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肿瘤免疫治疗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一、免疫疗法凭借优势,为肿瘤治疗开启新篇章 (5) 1.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广谱抗癌药已获批多种适应症 (6) 1.2 免疫细胞疗法:特异性细胞疗法成为癌症患者治疗选项 (8) 1.2.1 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疗法效果有待提升 (9) 1.2.2 特异性细胞疗法中TCR-T和CAR-T优势显著 (10) 二、上市药物得到市场认可,看好国内行业发展 (12) 2.1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12) 2.1.1我国癌症患者数量庞大,未来仍将保持增量 (12) 2.1.2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15) 2.1.3 我国免疫治疗市场规模测算 (16) 2.2 国内外免疫疗法的进展如火如荼 (17) 2.2.1 已上市检查点抑制剂市场反应喜人 (17) 2.2.2 细胞疗法研究上我国紧跟全球进程 (20) 2.3 国内政策日益明朗,助力产品上市加速 (23) 2.4 国内多项产品的临床申请获得受理 (23) 2.5 免疫治疗未来展望 (25) 2.5.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精准治疗 (25) 2.5.2 免疫细胞治疗将降低成本并进一步覆盖实体瘤 (26) 2.5.3 免疫疗法发展驱动上下游市场扩张 (28) 三、多家企业积极布局免疫疗法,或将进入收获期 (31) 3.1 已布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公司 (31) 3.2 已布局免疫细胞治疗的公司 (31) 四、主要风险 (33) 4.1 产品研发风险 (33) 4.2 行业政策风险 (33) 4.3 医疗纠纷的风险 (33)

图1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过程 (5) 图2肿瘤抑制免疫反应的机制 (5) 图3免疫检查点共信号机制 (7) 图4免疫检查点研究历程 (7) 图 5 PD-1/PD-L1抑制剂作用过程 (8) 图 6 PD-1/PD-L1单抗在美国应用情况 (8) 图7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发展历程 (9) 图8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主要类型 (9) 图9 TCR-T和CAR-T作用机制 (11) 图10 TCR-T和CAR-T效果区别 (11) 图11 TCR-T和CAR-T生产流程 (12) 图12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数量 (13) 图13男性肿瘤发病率变化情况(每十万人中) (13) 图14女性肿瘤发病率变化情况(每十万人中) (13) 图15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增长情况(十万) (14) 图16全球肿瘤治疗及支持性治疗药物支出情况(美元) (15) 图17中国肿瘤药物市场预测情况(十亿元) (15) 图18 Yervoy上市后销售情况 (18) 图19 PD-1/PD-L1药物上市后销售情况 (18) 图20不同类型细胞治疗的全球临床试验数量 (20) 图21 CAR-T临床试验新增项目变化情况 (21) 图22中国CAR-T临床试验主要靶点 (22) 图23美国CAR-T临床试验主要靶点 (22) 图24通用型CAR-T制作原理 (28) 图25通用型CAR-T生产流程 (28) 图26病毒载体生产流程 (29) 图27手动操作流程和自动化操作流程对比 (30)

肿瘤的免疫治疗现状及发展方向

World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世界肿瘤研究, 2019, 9(3), 98-103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98606915.html,/journal/wjc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98606915.html,/10.12677/wjcr.2019.93014 The Current Strategie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s of Tumor Immunotherapy Yuwei Hu1, Yuan Tan1, Yanzhu Yao1, Yuting He1, Yu Xiong1, Qiongwen Liang1, Yingxi Shi1, Huozhen Hu2* 1School of Medicine UESTC, Chengdu Sichuan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Jul. 2nd, 2019; accepted: Jul. 19th, 2019; published: Jul. 26th, 2019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ncology, immun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tumor immuno-therapy and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ringing revolutionary changes to the anti-tumor treatment models.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immunotherapy is huge, and it will become a key weapon for precision medicine in the future, but it also faces many challenges. This re-view will discuss the current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immunotherapy from 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tumor adoptive immunotherapy, immunological checkpoint blockade (ICIs) etc. Keywords Tumor, Immunotherapy, 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 Tumor Vaccine, Immune Checkpoint 肿瘤的免疫治疗现状及发展方向 胡雨薇1,谭源1,姚妍竹1,何雨婷1,熊雨1,梁琼文1,时樱溪1,胡火珍2* 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四川成都 2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9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6日 摘要 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治疗及转化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抗肿瘤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免疫治疗发展潜力巨大,今后也将成为精准医疗的关键武器,但目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从特异性的及非特异性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免疫检验点阻断(ICIs)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通讯作者。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CAR-T技术商业研发的进展 纽约辉瑞公司和巴黎Cellectis公司日前宣布,在肿瘤领域针对某些选择性肿瘤目标,进行全球战略性合作,开发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CAR-T)免疫疗法。Cellectis公司的CAR-T技术平台提供了一个专利的,异基因途径的(利用单一供者来源的T细胞,经基因工程改造后产生的CAR-T,可用于多个病人)CAR-T疗法,这种方法不同于其他的自体来源的CAR-T方法(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针对肿瘤靶细胞进行治疗)。 根据协议条款,辉瑞公司在肿瘤治疗领域中,针对由辉瑞选定的15种肿瘤具有开发和商业化CAR-T疗法的独家权利。两家公司共同合作负责进行临床前研究,辉瑞公司将负责对于辉瑞选定肿瘤目标中的任何CAR-T疗法进行开发和商业化。此外,该协议也提出了Cellectis公司选定的总共12种肿瘤CAR-T目标。两家公司将共同对4种Cellectis选定的肿瘤CAR-T疗法进行临床前研究,Cellectis 公司对于其余8种肿瘤CAR-T进行独立的研发工作。Cellectis公司将负责对自己选定的肿瘤CAR-T疗法进行临床开发和商业化。辉瑞对Cellectis选定的4项肿瘤CAR-T有优先取舍权。 在合作协议范围内,Cellectis将接收8千万美元的预付款,

并接收用于辉瑞公司选定的CAR-Ts和Cellectis选定的4种CAR-Ts 的研究和开发成本资金。Cellectis有资格获得每项辉瑞产品开发,监管和里程碑性商业进展中的高达1.8亿美元的支付款。Cellectis 也有资格在任何辉瑞商品化产品的净销售额中提成。此外,辉瑞将通过一项股市协议,经由新发行的每股9.25欧元的股票,购买约10%的Cellectis资本,目前协议正待Cellectis股东批准。 Cellectis公司希望将在美国开放一个据点以便能与辉瑞公司的科研人员更加密切的合作。两家公司的结盟,提供了辉瑞所具有的最先进疗法的开发能力,也提供了一个仅有的机会来促进开发最好的CAR-T疗法这一创新性工作。这种CAR-T疗法将可能改变癌症治疗的现有方式。 Cellectis的CEO认为Cellectis的CAR-T技术平台,比其它T 细胞受体基因工程途径更具有真正的优势,而Cellectis与辉瑞的合作,为利用人自体免疫系统对抗癌症,实现该技术全部潜力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辉瑞公司研发总裁认为,这项着眼于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要合作,是建立在Cellectis公司先进的基因编辑与细胞工程能力和辉瑞最前沿的癌症生物治疗平台基础上的合作。结合Cellectis的技术创新和科学潜力,加上辉瑞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深厚经验,这种强强联合的操作,创建了一个世界级的伙伴关系,

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_宗金宝

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 447467 / PS2-010 共载11种免疫分子的PLGA微粒式人工抗原提呈细胞的 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张雷 Khawar Ali Shahzad 许涛万昕汪礼敏裴伟亚沈传来 东南大学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 210009 目的:在磁珠或胶乳微球表面共展现p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非细胞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是特异性免疫疗法的新策略。但其不可生物降解性阻碍了体内应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具有生物降解和相容性,是被FDA批准的药物递送常用材料。本研究以PLGA微粒为载体共载11种免疫分子,制备多功能式人工抗原提呈细胞(MaAPC),验证其表面共吸附能力和包裹缓释特征;探讨其体外扩增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和体内抑瘤生长的能力。 方法: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内部包裹IL-2、IL-15、CCL21、anti-CTLA-4和anti-PD-1的PLGA微粒,EDC/NHS法使其表面功能化后联合共价吸附H-2Kb/TRP2180-188二聚体、H-2Db/gp10025-33二聚体、anti-CD28、anti-4-1BB、anti-CD2以及抗吞噬分子CD47-Ig,制备MaAPC;在体外,与C57BL/6鼠脾细胞共培养,流式检测TRP2和gp100抗原特异性CTL比例;尾静脉注射MaAPC至黑色素瘤皮下载瘤鼠体内,流式监测外周血,脾脏和肿瘤组织中抗原特异性CTL的频率变化,观察肿瘤生长进度。 结果:PLGA微粒对5种免疫分子的包裹率均在65%以上,均可缓慢释放,28天累积释放率大于80%。其表面对其他6种免疫分子也可有效共吸附,各分子间吸附干扰效应较小;在体外,MaAPC与C57BL/6鼠脾细胞共培养7天后使TRP2和gp100特异性CTL的比例分别提高至71%和68%;在体内,MaAPC输注可有效提升载瘤鼠外周血和脾脏中TRP2和gp100抗原特异性CTL的频率,显著提高肿瘤组织中抗原特异性CTL的浸润,明显抑制皮下瘤生长速度。 结论:PLGA微粒既可表面展现又可包裹缓释常见免疫分子,是理想的aAPC载体。共载11种免疫分子的MaAPC是一种新的、可生物降解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生物制剂。 关键词:PLGA,人工抗原提呈细胞,抗原特异性T细胞,抗肿瘤主动免疫 447594 / PS2-011 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 宗金宝张晓春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266003 肿瘤免疫学治疗的方法种类繁多,已与现代生物高科技技术结合,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肿瘤免疫治疗。以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和Car-NK细胞免疫疗法的成功运用使肿瘤免疫学得以复苏,改变了传统的免疫治疗方法。抗CTLA-4抗体是第一个临床应用有效的免疫检查点阻断药物。抗CTLA-4阻断抗体能够提升抗肿瘤免疫反应和长期生存的免疫力,使已经长成的肿瘤消退,促进了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发展。PD-1阻断不仅影响T细胞在淋巴组织的活化,而且影响T细胞在表达PD-1配体的组织和肿瘤中的反应,减轻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治疗,Car-T免疫治疗方法,可以特异性地识别 肿瘤相关抗原,最终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目前,Car-T细胞治疗技术在国际上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国内还

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CAR-T 细胞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得新方法CAR-T 细胞治疗 秦皇岛市第四医院病理科康文喜康瑶满迪 随着肿瘤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得发展,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得进步。以嵌合抗原受体(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 修饰 T 细胞为代表得肿瘤靶向免疫治疗得成就受到世界瞩目,在体外与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得靶向性、杀伤性与持久性,给人类抗击肿瘤带来了新得曙光。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在体外进行基因重组, 生成重组质粒, 再在体外通过转染技术转染到患者得T细胞胞膜上, 使患者T细胞表达肿瘤抗原受体,转染后经过纯化与大规模扩增后得T细胞, 称之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 CAR-T)。 1989年Grooss等首次提出CAR-T细胞这一概念,多年来科学家

经过不断得深入研究, CAR-T细胞技术已经研制出三代。第一代CAR 由识别肿瘤表面抗原得单链抗体与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组成。然而,ITAM 发出得激活信号只能引起 T 细胞短暂得分裂与较低水平得细胞因子分泌,不能提供长时间得多克隆扩增与持续得体内抗肿瘤效应。给患者输注第一代 CAR-T细胞2天后, CAR-T细胞在体内可大量繁殖, 但1个月后迅速下降至难以检测得水平, 也没有观察到对肿瘤得免疫应答反应。虽然对第一代CAR-T细胞得研究较多, 但就是大多数试验在细胞扩增、体内存活时间、细胞因子分泌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没有达到预期得临床效果。 研究表明, T细胞得完全活化有赖于双信号与细胞因子得作用。其中第一信号为特异性信号, 由 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得抗原肽-MHC 复合物所启动;第二信号为协同刺激信号, 通过CD28/B7等重要得共刺激分子, 促进IL-2合成, 并使T细胞充分活化及免于凋亡。对于初始型T细胞(未与抗原接触得T细胞), 如果只有信号1而没有信号2, T 细胞就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即使T细胞与抗原接触, 若没有协同刺激信号, 细胞也不能发挥正常功能。一种仅含有CD3ζ序列得嵌合抗原受体, 如果没有协同刺激信号2, 也就是无法激活CAR-T细胞。 因此,依照 T 细胞活化得双信号学说,T 细胞得激活与增殖需要共刺激信号,因此第二代与第三代 CAR 引入了共刺激分子信号,提高了 T 细胞得细胞毒性、增殖活性、存活时间、细胞因子释放等功能。科学家们用电穿孔、转座子系统、逆转录病毒、慢病毒等基因转导方法修饰T 细胞,使 T 细胞得抗肿瘤作用现出了令人满意得效果。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开始应用于临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主动免疫治疗和过继免疫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肝 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肝癌免疫治疗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化疗栓塞、射频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等。放化疗最大的缺点是无特异性杀伤作用,副作用大,易对机体造成继发性损伤,即使是根治性手术也只能解决局部问题, 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免疫逃逸是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打破免疫耐受,激活肿瘤的杀伤功能是肿瘤免疫 治疗的主要方向。目前,肝癌的免疫治疗有多种策略。 1 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指利用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主 动杀伤肿瘤细胞。目前,肝癌的主动免疫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肿瘤细胞疫苗和 异种重组甲胎蛋白疫苗。 1.1树突状细胞疫苗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DC最重要的功能是激活静息T细胞。由于许多肿瘤患者缺乏功能性DC,不能刺激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因此在体外诱导功能性DC对于主动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实验 都是利用细胞因子或转录因子激活,或热休克蛋白和肿瘤细胞负载DC制备DC疫苗,然后将这些致敏DC疫苗回流体内,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肿瘤免疫排斥反应。MAGE-1在肝癌中的表达率高达80%,提示MAGE-1可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靶点。吴鸣宇等MAGE-1肽负载DC体外诱导高特异性抗癌免疫应答。肿瘤睾丸抗原(Tumor testis antigen,CT)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除 睾丸外,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但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肿瘤睾丸抗原NY-ESO-1是CT抗原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抗原。结果表明,NY-ESO-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高(30%-40%)。张文敏等。用原核表达纯化的NY-ESO-1蛋白肽攻击DC,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肽刺激DC可 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CTL的产生。 1.2 甲胎蛋白(AFP)多肽疫苗 AFP不仅是肝癌诊断的标志物之一,而且是肝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甲胎 蛋白多肽疫苗是一种刺激肝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疫苗。巴特菲尔德等人。报道10 例Ⅲ-Ⅳ期肝癌患者用甲胎蛋白肽休克DC疫苗治疗。6例AFP特异性T细胞增多,6例AFP特异性T细胞合成IFN-γ的比例增加。提示AFP靶向疫苗具有免疫活性。 1.3 肝癌肿瘤疫苗 肝癌疫苗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处理,改变或消除自身或同种肝癌 细胞的致瘤性,保持免疫原性,输入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Yang 等人。结果表明,H22全细胞疫苗可诱导肝癌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明显延 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2 过继免疫治疗 ATT是一种将具有抗瘤活性的免疫细胞诸如:LAK、TIL、CTL细胞、细 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转移给肿瘤患者的被动免疫治疗方法.

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及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及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文亚平,高丽华,黎 明(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湖南长沙410078) In te ra ction of Ca n ce r with Im m u n ity a n d th e Nove l S tra te gy of Ca n ce r Im m u n oth e ra py//WEN Y a -p ing ,G AO L i -hua ,L I Ming 摘要:目前人们认为肿瘤既是遗传性疾病,也可能是免疫学疾病。因此深入探讨肿瘤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才有可能产生更多新策略对肿瘤进行免疫治疗。文章简述肿瘤与免疫系统相互关系,介绍肿瘤逃避免疫应答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新近肿瘤免疫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关键词:肿瘤;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树突状细胞中图分类号:R730.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242(2011)02-0103-05 进入21世纪,恶性肿瘤仍然是极大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后的人类第二大杀手。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但是微转移或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可导致肿瘤复发及治疗失败[1]。所以肿瘤的治疗不仅要杀死肿瘤细胞,还要刺激宿主的免疫应答以监视残存的肿瘤细胞。因此在许多肿瘤的治疗中免疫疗法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中心环节。 肿瘤免疫疗法也叫做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 response modi - fiers )或生物疗法,是应用现代生 物技术及其产品进行肿瘤防治的新疗法,它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卫机制或给予天然(或基因工程)产生的靶向性很强的物质来获得抗肿瘤的效应。与放疗和化 疗相比,免疫疗法副作用更小,作用范围更广,特别适用于多发病灶和有广泛转移的肿瘤,加上采用的是靶向治疗,目标明确,对肿瘤细胞以外的正常细胞影响小。因此目前肿瘤免疫疗法越来越受到关注。 肿瘤常被认为是细胞自主性的遗传性疾病,由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及基因组稳定性基因的改变所致。但是,肿瘤微环境、细胞外基质及免疫系统也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纵观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肿瘤细胞必须克服内在(细胞自主)和外在(免疫介导的)屏障,才能成瘤。宿主的免疫功能是决定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最后关卡(final checkpoint ),只有当癌变细胞通 过各种免疫逃避机制逃过免疫监视、克服免疫功能的控制,肿瘤才能进展或致死宿主。因此从这一角度讲,肿瘤可能是一种免疫学 疾病。因此深入了解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了解肿瘤逃避免疫机制,才能产生更多更有效的新的免疫治疗策略。 1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 互关系 肿瘤发生发展的始末,一直与免疫系统存在着相互关系。 已知多种肿瘤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如HBV 或HCV 感染与原发性肝癌,HPV 感染与宫颈癌、血吸虫感染与膀胱癌和结肠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等。这些病原体的共同特点是能引起持续慢性炎症,不能被彻底清除,提示慢性炎症可能引起相关肿瘤,事实上,即使没有明显的感染,慢性炎症也能激发肿瘤的形成,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都是胃肠道 收稿日期:2010-07-15通讯作者:黎明 E -mail:minglihi2006@https://www.360docs.net/doc/598606915.html,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综 述 Zongshu 《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22期(总第426期)2019年8月- 184 -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17, No.22 August , 2019 *基金项目:2017年度皖南医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0368173) 2018年度皖南医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368020) ①皖南医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王贝茹① 张思远① 魏陈秋① 【摘要】 与以往通过常规手术、放疗、化疗不同,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的治疗方式。近年来,抗肿瘤免疫因其疗效显著而备受瞩目。目前,抗肿瘤免疫治疗已包括多种治疗策略,主要有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过继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多种治疗手段,是较为经典且值得深入研究的科研方向。因此,本文对临床应用较为经典的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加以概括和评述。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过继免疫细胞疗法; 肿瘤疫苗 doi:10.14033/https://www.360docs.net/doc/598606915.html,ki.cfmr.2019.22.0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2-0184-03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ti-tumor Immunotherapy/WANG Beiru,ZHANG Siyuan,WEI Chenqiu/.//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22):184-186 【Abstract】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surgery,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tumor immunotherapy is a method of anti-tumor therapy by activating the body ’s autoimmune system.In recent years,anti-tumor immunity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remarkable effect.At present,anti-tumor immunotherapy has included a variety of treatment strategies,including immunological checkpoint inhibition therapy,adoptive immune cell therapy,tumor vaccine and other treatment methods,which is a more classical and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Therefore,the research current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tumor immunotherapy in clinic are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Key words】 Immunotherap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doptive immunotherapy; Tummor vaccine First-author ’s address: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241000,China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传统的治疗方法首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但这三种治疗方式除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以外,也对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难以控制的损伤,使得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承受很大的痛苦,且治疗效果欠佳。因此,许多国内外医学和科研工作者在孜孜不倦地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来弥补传统治疗上的不足。随着近代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有关学科理论和应用的迅速发展,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得到了深入研究,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而应用当前的肿瘤免疫疗法主要包括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以及肿瘤疫苗等多种方法[1]。因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其已经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领域当中颇具研究前景的方向之一。本文就经典抗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1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系统和体液免疫系统的内在能力,从而直接靶向攻击肿瘤细胞,达到控制肿瘤发展和杀灭肿瘤的目的。借此,肿瘤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之后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2]。这种疗法同时联合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存活率,在实践中呈现出常规放化疗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ion)和日本免疫学 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在2018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发现创立了癌症疗法的一个全新理念,给肿瘤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3]。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卵巢癌、结直肠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都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4-5]。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肿瘤免疫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随之进入了研究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热潮[6]。在国内应用于临床的肿瘤免疫疗法中,主要有:抗体靶向治疗药物、肿瘤疫苗、过继免疫细胞疗法等治疗手段。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肿瘤免疫治疗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例如:针对免疫检查点的靶向治疗目前尚缺乏与之相关的临床数据,过继免疫细胞回输治疗规模几乎均局限于实验室层面,而对于肿瘤疫苗相关的临床研究仍亦缺乏大量的能够佐以证明的临床研究数据[7];另外,对于如何增强肿瘤疫苗的免疫原性、如何制备同时激活CD4+T 细胞与CD8+T 细胞的肿瘤疫苗、如何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如何结合不同的免疫效应细胞以获得高效免疫应答等[8],都是肿瘤免疫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2 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分类2.1 免疫检查点治疗 通过阻断肿瘤免疫检查点的方法是近年来治疗癌症较为有效的策略之一,现已经成为肿瘤研究和治疗领域的热点。随着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逐渐发展,人们发现T 细胞表面具有许多的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共同精准调控T 细胞的活化[9]。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采用共抑制分子或配体的拮抗剂以及其他药物来阻断信号通路,解除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进而刺激细胞毒性T 细胞的活化,增强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10]。在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发现免疫检查点疗法以前,其临床发展的进展都不大,但是目前关于“免疫

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CAR-T 细胞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CAR-T 细胞治疗 秦皇岛市第四医院病理科康文喜康瑶满迪 随着肿瘤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嵌合抗原受体(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 修饰T 细胞为代表的肿瘤靶向免疫治疗的成就受到世界瞩目,在体外和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靶向性、杀伤性和持久性,给人类抗击肿瘤带来了新的曙光。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在体外进行基因重组, 生成重组质粒, 再在体外通过转染技术转染到患者的T细胞胞膜上, 使患者T细胞表达肿瘤抗原受体,转染后经过纯化和大规模扩增后的T细胞, 称之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

1989年Grooss等首次提出CAR-T细胞这一概念,多年来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深入研究,CAR-T细胞技术已经研制出三代。第一代CAR 由识别肿瘤表面抗原的单链抗体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组成。然而,ITAM 发出的激活信号只能引起T 细胞短暂的分裂和较低水平的细胞因子分泌,不能提供长时间的多克隆扩增和持续的体内抗肿瘤效应。给患者输注第一代CAR-T细胞2天后, CAR-T细胞在体内可大量繁殖, 但1个月后迅速下降至难以检测的水平, 也没有观察到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反应。虽然对第一代CAR-T细胞的研究较多, 但是大多数试验在细胞扩增、体内存活时间、细胞因子分泌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没有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 研究表明, T细胞的完全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其中第一信号为特异性信号, 由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 复合物所启动;第二信号为协同刺激信号, 通过CD28/B7等重要的共刺激分子, 促进IL-2合成, 并使T细胞充分活化及免于凋亡。对于初始型T细胞(未与抗原接触的T细胞), 如果只有信号1而没有信号2,T 细胞就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即使T细胞与抗原接触, 若没有协同刺激信号, 细胞也不能发挥正常功能。一种仅含有CD3ζ序列的嵌合抗原受体, 如果没有协同刺激信号2, 也是无法激活CAR-T细胞。 因此,依照T 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学说,T 细胞的激活和增殖需要共刺激信号,因此第二代和第三代CAR 引入了共刺激分子信号,提高了T 细胞的细胞毒性、增殖活性、存活时间、细胞因子释放等功能。科学家们用电穿孔、转座子系统、逆转录病毒、慢病毒等基因转导方法修饰T 细胞,使T 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现出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 [10]Sadanandam A,Lyssiotis CA,Homicsko K,et al.A colorectal canc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at associates cel- lular phenotype and responses to therapy[J].Nat Med, 2013,19(5):619-625. [11]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2014年NCCN结直肠癌临床指南更新要点[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0): 3539-3540. [12]Deijen CL,Velthuis S,Tsai A,et al.COLORⅢ: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transanal TME versus laparoscopic TME for mid and low rectal cancer[J].Surg Endosc,2015.Epub ahead of print.[13]Aguiar PN Jr,Tadokoro H,Forones NM,et al.MMRdeficiency may lead to a high immunogenicity and then an improvement in anti-PD-1efficacy for metastatic colo- rectal cancer[J].Immunotherapy,2015,7(11):1133- 1134. 收稿日期:2016-01-04 作者简介:肖鹏(1985-),男,安徽合肥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炎性反应和肿瘤微环境研究.·肿瘤免疫学·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肖鹏1,曹雪涛2,3,王青青3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03; 2.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3.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 关键词:肿瘤/治疗;T细胞;癌症疫苗;细胞因子类 中图分类号:R73;R7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692(2016)01-0005-05 从肿瘤的发生学上来说,肿瘤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变而来的,这种从“自己”到“非己”的过程往往会受到机体免疫系统的严密监视,被有效的免疫应答所清除。然而肿瘤细胞能够利用多种机制和途径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如阻断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对其识别和杀伤,甚至驯化免疫系统来促进其生长和转移,使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系统处于耐受状态,主要体现在肿瘤特异性效应T淋巴细胞失能、NK细胞杀伤活性降低、树突状细胞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受阻、调节性T细胞聚集、髓系抑制性细胞的比例异常升高、巨噬细胞发生表型和功能的转变等各个方面[1]。宿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上皮间充质转化、侵袭、转移等各个环节均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由于肿瘤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快速发展和交叉渗透,随着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和肿瘤微环境的深入认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和新思路已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肿瘤的免疫疗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实践中其体现出常规疗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对患者器官的损伤小、治疗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耐药、对残存肿瘤细胞的清除更加有效等。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突飞猛进,2013年,Science杂志将肿瘤的免疫治疗列于十大科学突破的首位[2]。本文就当前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最受关注的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加以概括和评述。 1靶向T细胞共抑制分子的单抗治疗 T细胞的激活、发挥效应功能需要表面共刺激分子,如CD28等提供活化信号。相反,T细胞表面还有若干共抑制分子,当其和相应的配体结合后,传递的信号能够抑制T细胞活化,导致T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下调[3],以维持免疫的稳态,也被称为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 point)。肿瘤特异性T细胞表面往往高表达共抑制分子,因此处于失能状态。基于这一原理,可以采用共抑制分子(或配体)的单克隆抗体来阻断其信号,达到活化T细胞的目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1/ PD-L1)是目前临床上此类单抗中最常用的靶向免疫检查点,并在恶性黑色素瘤等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显示令人振奋的结果[3]。其中CTLA-4单抗ipilimumab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 · 5 · 实用肿瘤杂志2016年第31卷第1期DOI:10.13267/https://www.360docs.net/doc/598606915.html,ki.syzlzz.2016.01.003

肿瘤免疫治疗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抗肿瘤药物免疫治疗 (2) 1.1 细胞因子:抗肿瘤辅助治疗主要手段 (2) 1.2 多肽类药物成国内主流抗肿瘤辅助用药 (3) 1.3 中药免疫治疗药物—国内抗肿瘤市场特色产品 (3) 1.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未来核心所在 (3) 第二部分细胞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的第二途径 (5) 2.1 传统非特异性细胞治疗 (5) 2.2 特异性细胞治疗 (7) 第三部分PD-1: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宠” (11) 3.1 PD-1抗体让免疫功能重启 (11) 3.2 并非对所有肿瘤都有效 (11) 3.3 综合免疫治疗将是未来方向 (12)

一、抗肿瘤药物免疫治疗 根据治疗方式对肿瘤细胞或组织是否具有特异性,我们将药物免疫治疗总体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药物免疫治疗两部分。非特异性药物免疫治疗没有特别明确的免疫细胞靶点,是从整体上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缓解肿瘤症状的药物,又称免疫调节剂;而特异性药物具有明确的靶点与机制,能通过激活或者抑制明确靶点来实现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激活。 由于对免疫力的良好调节功能,非特异性免疫药物早就被临床大规模使用,但不是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药物,只能在其他药物治疗或者治疗方法过程辅助使用的辅助用药。排除个例影响,以上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都不具备治愈肿瘤的可能,只能起到延缓生命作用;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免疫治疗药物是由施贵宝于2010年获批的Ipilimumab(Yervoy?),这也是第一个具有明确疗效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首次让医学界看到了治愈肿瘤的希望。 图:癌症病发数量 (一)细胞因子:抗肿瘤辅助治疗主要手段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常见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因子抗肿瘤的原理主要为以下几点:1)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2)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细胞(如NK细胞、肿瘤特异性细胞、T细胞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