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产业发展规划
涵江区萩芦镇总体规划2010—2030文本

涵江区萩芦镇总体规划(2010—2030)文本目录第一章导则 (1)第二章镇域规划 (1)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第二节镇村体系规划 (2)第三节镇域建设用地规划 (3)第四节产业布局规划 (3)第五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第六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4)第七节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4)第八节旅游发展规划 (5)第九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5)第十节镇域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第十一节空间管制规划 (6)第十二节农村居民点规划 (7)第十三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7)第三章镇区规划 (8)第一节性质与规模 (8)第二节镇区总体空间布局 (8)第三节用地布局 (8)第四节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9)第五节镇区工程设施规划 (9)第一节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10)第二节城市设计导则 (10)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1)第四节四线规划 (11)第五节防灾减灾规划 (12)第六节近期建设规划 (1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13)第十二章附则 (13)第一章导则第一条规划编制目的为了有效指导萩芦镇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规范城乡规划管理,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证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镇规划标准》等国家法规、规范以及福建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特编制《萩芦镇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00]36号文发布)4.《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5.《莆田市总体规划》(2010-2020)7.《莆田市萩芦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1.区域协调,互惠发展。
2.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分片、有序开发建设。
宣汉县水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宣汉县水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摘要:宣汉县水果种植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对地区经济效益提升有所帮助,近年来,逐步发展成为水果强县。
但是从宣汉县的水果产业发展来看,该县水果生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从宣汉县水果生产现状出发,进行深度的市场调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给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水果强县建设提供一些意见,为地区发展提供经济效益。
关键词:宣汉县;水果;生产现状;问题;建议前言:宣汉县是水果生产基地大县,全县现有水果面积19.68万亩,总产值3.4亿元。
但水果产业存在品种不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不高、品牌不响、企业带动力不强、产业效益不显著等问题。
故需进一步优化布局优势产业,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加快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优势水果产业,促进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一、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一)水果产业基地发展迅速,种类繁多宣汉县地处大巴山南麓,土地、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是脆李、柑桔、梨、桃、猕猴桃等水果栽培的适宜区,近年来,全县水果产业基地发展迅速,截止2021年底,全县水果栽培规模面积达到19.68万亩,其中主要有:脆李面积9.8万亩,柑桔3.64万亩,梨1.0万亩,桃0.87万亩,猕猴桃0.6万亩,葡萄0.41万亩,樱桃(车厘子)0.85万亩,杏、草莓、西瓜、枇杷等其它水果2.51万亩。
(二)建成相对集中规模的水果产业带全县水果产业发展,虽没有完全统一规划布局,但是通过技术指导,基本形成了“三线两片”水果产业带,即“宣—君”线优质枇杷、柑橘产业带2.4万亩,“宣—南”线优质脆李、柑橘、桃水果产业带6.3万亩,210线优质脆李、梨、柑桔、蓝莓等水果产业带4.6万亩。
天生庙安片区万亩脆李、柑桔等水果示范片2.9万亩,江口库区流域柑桔产业带2.3万亩。
其它如凤林乡、老君乡、五宝镇等乡镇也有脆李、柑桔等水果规模发展。
(三)现代栽培管理技术正在普及近年来,技术部门加大了对水果产业农民的培训指导力度,农民逐渐形成了栽果树、管理果树的良好习惯,水果栽培管理技术有很大提高,对水果产业发展趋于理性,不再盲目,在“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整形修剪、促花技术、疏花疏果、保花保果、果实套袋、叶面追肥、平衡调控、绿色防控”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上趋于成熟[1]。
《现代枇杷种植技术与管理要领》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现代枇杷种植技术与管理要领》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现代枇杷种植技术与管理要领》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现代枇杷种植技术与管理要领》一、现代枇杷种植技术一、枇杷种植环境选择枇杷种植环境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同时,应避免在低洼、积水、风口等地种植。
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宜。
二、品种选择与繁育在品种选择上,应根据当地气候、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品种。
目前我国常见的枇杷品种有白玉、黄金、红肉等。
繁育方面,可采用嫁接、扦插等方式进行。
三、种植密度与方式枇杷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5060株。
种植方式可采用单行或双行种植,行距宜在34米之间,株距在23米之间。
四、土壤管理与施肥土壤管理方面,应保持土壤松软、排水良好。
施肥方面,枇杷每年需要施肥23次,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搭配化肥。
五、水分管理枇杷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应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在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雨季应注意排水。
六、病虫害防治枇杷常见的病虫害有枇杷霜霉病、枇杷炭疽病、枇杷金龟子等。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源;合理用药,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七、果实采收与储运枇杷果实成熟时,应注意观察果实颜色、硬度等特征,适时采收。
采收后的果实应尽快进行储运,避免长时间堆放。
在储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以防果实腐烂。
同时,枇杷果实不宜与其他水果混装,以免交叉感染。
二、枇杷园管理要领枇杷园规划与布局枇杷园的规划与布局是实现高效生产的前提。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2.16•【字号】皖政办[2004]13号•【施行日期】2004.0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皖政办[2004]1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的水果、畜牧、优质粮、优质油、渔业、茶叶、蔬菜、棉花、中药材、茧丝绸等农业产业化10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完善协调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科学指导农业产业化规范有序发展,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持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二月十六日安徽省水果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为推动我省水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2001年,我省水果栽培面积、产量分别为148.89万亩、153.01万吨,其中,梨和苹果的栽培面积、产量分别为52.08万亩、67.24万吨和31.02万亩、25.96万吨;全省出口水果3.5万吨、加工果品近7万吨。
目前,我省已获得水果无公害认证12个,认证面积约1万公顷。
宿州市的“砀园”、“翡翠”、“梨树王”牌砀山酥梨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砀山县还被列为全国水果无公害生产示范县。
县农业发展规划

县农业发展规划12020年4月19日xx县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摘要)农业(种植业)规划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以“规模农业、无公害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为发展目标,经过搭建新农村建设“三大平台”(产业展示平台、物质基础平台、产品市场平台),着力抓好种植业产业结构、生产基地、产业经营三大布局。
(一)深化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培植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眼“规模农业、无公害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
巩固发挥已获认证的十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十个优质农产品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优势农业(种植业)产业区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因地制宜,指导镇乡搞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规划论证,抓好试点。
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一镇一个优势产业、一村一个特色产品”。
1、粮油调优。
依托基地建设和大型粮食综合生产示范片的带动辐射,将大宗粮油产业调整为区域化生产、优质化生产、商品化生产、专用化订单生产。
(1)优质高产粮食优势产业。
重点抓好大型优质粮食生产示范片建设,以此推动全县粮食优质化生产。
优质粮食产业主要分布到5个片区,每片建立10万亩示范片,其中核心示范区4万亩,辐射带动6万亩。
第一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第二线为xx路和xx路三角区的xx、xx、xx、xx;第三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第四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第五线为xx路沿线的xx、xx、xx、xx。
(2)“优质、专用”油料优势产业。
高芥酸油料重点安排到东北路原xx、xx、xx三个区的14个镇乡,南路原xx区的xx、xx、xx、xx4个镇乡;“双低”油料重点安排到西北路和xx中心区域40个镇乡。
2、果蔬调绿。
经过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区和特色水果产业带,带动全县果蔬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设施化栽培、无害化、特色化生产方向发展。
江苏绘出枇杷产业发展路线图

江苏绘出枇杷产业发展路线图
作者:暂无
来源:《果农之友》 2015年第8期
每千克卖到50元还供不应求,作为江苏夏季应时小品种水果之一,枇杷产业是如何乘势而上、转变发展方式、做大做强规模和品牌的呢?江苏省农委日前在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召开枇杷产业发展研讨会,谋划全省枇杷产业高位发展路线。
江苏的枇杷栽培历史悠久,枇杷品种有40多个,种植面积2.8万多亩,年产量8000多吨,产值4亿多元。
近年来,江苏枇杷产业效益不断攀升、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功能不断拓展,但土地资源紧缺、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不足等发展瓶颈问题也日渐显现。
在枇杷产业发展
研讨会上,江苏省农委副主任蔡恒、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常有宏等10多位专家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了促进全省枇杷产业高位发展的“四个加强”路线。
加强规划引领。
针对全省不同地区土壤、气候、环境条件,全面规划枇杷发展区域、品种
及栽培模式,争取把枇杷等应时鲜果列入“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省枇杷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加强科技创新。
围绕枇杷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和推广,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推进工厂化育苗;集成推广枇杷水肥一体化、矮化栽培关键技术;探索枇杷复合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枇杷种植效益。
加强质量建设。
强化枇杷产地环境质量和生产过程控制,加速枇杷种植全程监管进程;制定江苏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与规程,集成推广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标准园创建,提高枇杷标准化生产水平。
加强网络营销。
在传统营销、宣传形式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大力发展网上宣传营销平台,实现江苏枇杷品牌打造和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
(据《农民日报》)。
塘栖古镇总体规划

余杭塘栖枇杷板块总体规划余杭区农业局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2009年9月项目名称:余杭塘栖枇杷板块总体规划编制单位: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项目领导组:副组长:成员:项目编制组:顾问:殷明发教授旅游策划专家范能船教授旅游文化专家组长:林震华国家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成员:范勤年教授旅游规划专家王振俊高工园林景观设计专家林爱瑜旅游规划师吴才满旅游规划师周可拓旅游规划师吴晓雪景观设计师毛其军景观设计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纲 (1)一、规划名称 (1)二、规划范围 (1)三、规划期限 (1)四、规划原则 (1)五、规划依据 (1)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2)一、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2)二、塘栖枇杷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3)第三章资源概况与开发评价 (4)一、资源概况 (4)二、资源评价 (5)第四章休闲农业发展SWOT分析 (6)一、优势分析 (6)二、劣势分析 (6)三、机遇分析 (6)四、挑战分析 (7)第五章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 (8)一、总体定位 (8)二、开发思路 (8)三、战略目标 (8)四、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 (8)第六章总体布局与项目规划 (9)一、布局原则 (9)二、布局结构 (9)三、项目规划 (10)第七章产品设计与游线组织 (17)一、设计原则 (17)二、产品设计 (18)三、游线组织 (19)第八章客源分析与市场营销 (20)一、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20)二、市场营销策略 (21)第九章保障系统规划 (23)一、服务设施规划 (23)二、市政专项设施配套 (24)第十章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25)一、开发时序 (25)二、投资估算 (25)三、效益分析 (26)第十一章实施对策与保障措施 (27)一、加强休闲农业开发管理 (27)二、加大建设用地扶持力度 (27)三、建立开发建设专项资金 (27)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27)图件:第一章规划总纲一、规划名称余杭塘栖枇杷板块总体规划二、规划范围塘栖枇杷板块是余杭休闲观光农业十大板块之一,规划区域为邵家坝村、塘北村、宏磻村、柴家坞、超丁村五个区块,规划区总面积为4000亩。
早春枇杷成熟期调节技术

早春枇杷成熟期调节技术四川省米易县自古就有原生枇杷自然分布。
XX年开始引进试种大果型栽培品种,并表现出反季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早结丰产和较耐贮运等4个独特优势。
该县XX年后枇杷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现已建成基地近1333公顷,规划到XX年将带动毗邻区县扩大种植面积至0.67万公顷,形成以早春反季节成熟为特色的新兴枇杷产区。
本地种植枇杷,若按常规管理,则主要由春梢发育成结果母枝,6~12月开花,果实于9月至翌年4月成熟。
开花结果期拖延过长,弊端甚多。
8月份以前气温高于花药发育的上限温度(20℃),着果率很低,偶有着果也会因高温多雨,而使果实变小,裂果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不具备商品价值。
3月下旬以后成熟的果实,将与福建的早钟六号同期上市,失去反季优势。
为便于栽培管理,提高果实品质,在岁末年初生产出批量产品,必须研究并推广相应的成熟期调控技术,使枇杷在9~11月开花,翌年1~3月成熟。
笔者经过XX年以来连续4年试验,现已初步探索出枇杷成熟期调节技术。
1 早春枇杷栽培区主要气候特征早春枇杷是特殊气候的产物。
在川滇两省交界的攀枝花、凉山、丽江、楚雄等市(州),海拔1300~1700m区域栽培枇杷,通过调节其生长发育期,果实一般都能于早春水果淡季成熟。
四川省米易县(东经101°42′~102°14′,北纬26°43′~27°16′)海拔1300~1700m的主要气候特征为:年日照时数2352.5~2412.9小时,日照百分率53%~55%,其中11月至翌年5月日照百分率为64.8%~65.2%,≥10℃年积温5555~6835℃;最冷月(1月)均温8.7~10.8℃,3月气温回升到15.8~18.4℃,11月至翌年3月(果实发育期)气温日较差为15.6~16.3℃;年降雨量1050~1353mm,6~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90%,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5%~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枇杷现状简述
(一)现状
截至2007年底全市枇杷种植面积4.8万亩,产量3400吨,产值4400万元,建成了米易芭蕉箐枇杷基地、二滩库区枇杷基地,培育了春绿等一批龙头企业,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差,多数枇杷种植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土地未熟化,有机质含量低,灌溉条件差,甚至根本没有水源保证;二是栽培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是龙头企业组织带动弱,公司+农户+基地等形式未形成巩固链条,稳定的合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四是果苗管理滞后,苗木繁育没有建立起来,调入苗木多,存在着品种乱、成本高,成活率低、带入更多的病虫,为今后枇杷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依靠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农业。
依靠科学技术,集中力量快速推进枇杷产业发展,产业化经营,开拓市场,打造品牌。
使枇杷产业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实现枇杷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0.5万吨,产值5000万元,到2015年,全市实现枇杷种植面积7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1.5亿元。
详见表一。
表一:攀枝花市早春枇杷产业发展规划表
单位:万亩万吨亿元
三、建设内容与效益分析
(一)建设内容:新建基地2.2万亩,配套水利和道路等设施;新建批发市场一个含气调库,建设市乡村农业信息网,完善物流;对育种、栽培、贮藏保鲜等技术攻关;扶持培育一个枇杷生产、营销企业。
建设内容与计划投资见表二。
表二:建设内容与投资计划
单位:万元
(二)效益预测
2008年到2015年共投资1.176亿元,(不含经营成本),2008年到2015年可产枇杷6.4万吨(以平均每年产芒果8000吨计算),以10000元/吨计算,芒果产值可达6.4亿元,枇杷农民人均年收入133元。
四、规划布局
(一)区域布局:我市早春枇杷产业规划布局以二滩库区周边山区及海拔在1300- 1700米低山河谷区,具体规划布局见表三。
表三:到2015年枇杷区域布局
单位:万亩
(二)品种推荐:品种以鲜食品种为主,推荐品种:早钟六号、大五星等。
五、发展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需要投入250万元建设小型水窖、山坪塘等小型水利工程,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建改善“村村通”交通运输条件等,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批发市场、网络信息、气调储藏库等,加强信息建设,完善物流,为枇杷产业发展配置良好的软硬件设施。
(二)加强科研推广,规范生产
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科技生产力,每年需投入200万元用于育种、贮运、技术培训、成果转化等科研推广。
首先建立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引进优良国内外优良品种,利用组织培养等先进技术,批量繁殖高规格的良种苗木,满足基地快速建设的需要;其次积极研究吸收转化集成组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突出抓好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三是制定完善枇杷无公害优质丰产技术标准及生产操作流程,实现产品质量卫生标准与国外接轨;四是建设稳定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增加专业
人员,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不同产区的合作与交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抓好科技试验示范和技术宣传普及推广。
(三)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发展
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谋求效益最大化。
引导龙头企业参与枇杷产业的生产、贮藏、保鲜和运销业,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升整个产业。
推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连接机制,发展订单农业,推进枇杷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坚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论证,全面实施品牌化建设。
每年需投入200万元组织参加国内外博览会、贸易会、交易会及评比会,筹划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博览会、贸易会、交易会,塑造地方优质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加大投入力度,多方筹资
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项目资金的开发投入,用好用活优惠政策,整合地方各专项资金,实施打捆办法,发挥整体效益。
要将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基地、重点龙头企业和实施科技重点攻关及关键适用技术的推广上,体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