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蝶作为一个中华文化中常见的意象

合集下载

揭秘古代男女19种定情信物的真实含义组图

揭秘古代男女19种定情信物的真实含义组图

揭秘古代男女19种定情信物的真实含义组图揭秘古代男女19种定情信物的含义组图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节选三国时期大才子繁钦《定情诗》三国时期大才子繁钦文辞俏丽,意气昂扬,是曹操颇为喜爱的主薄,他仅存的长诗《定情诗》以铺彩摛文的手法、热情奔放的词句千古流传,惊艳后世。

诗中的连续对答,展现了古代男女守护爱情、见证誓言的十大定情信物。

1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我国古代女性一种缠绕于臂的装饰,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

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

早期臂钏实物多出现于北方地区,通常将金银条锤扁,并有花、素之分:镂刻有花纹的,称“花钏”,素而无纹的,称“素钏”。

【缠臂金】缠臂金,为手臂上的装饰品,属于金银色彩类,多代表爱情,因此也被当成定情之物。

至今在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此风俗习惯。

2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以戒指作为定情物,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颇为通用,不过在古代中国用戒指定情的习俗虽由来已久,但此戒指只作为定情物,并不在婚礼上出现。

据悉,戒指原本起源于古代宫廷,女性戴戒指是用以记事。

戒指是一种“禁戒”、“戒止”的标志。

当时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在后宫被皇上看上者,宦官就记下她陪伴君王的日期,并在她右手上戴一枚银戒指作为记号。

当后妃妊娠,告知宦官,就给戴一枚金戒指在左手上,以示戒身。

由于嫔妃都将戴上戒指视为荣耀,这种习俗便流传开来,到了东汉时期民间已经非常普遍。

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子的食物,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梁祝“化蝶”成因及其文化意义

梁祝“化蝶”成因及其文化意义

梁祝“化蝶”成因及其文化意义梁祝“化蝶”是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梁祝传说中最核心的情节之一。

这一传说起源于唐朝,经过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逐渐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经典故事。

在梁祝传说中,化蝶是一个极具浪漫色彩和神秘色彩的情节,它不仅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定爱情,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梁祝“化蝶”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

梁祝化蝶的过程涉及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人间的爱情受阻后,通过修炼成蝶来继续他们坚定的爱情。

这一过程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因素,如人物性格、情感变化、环境背景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性格是他们化蝶的重要原因之一。

梁山伯是一个忠厚老实、才华横溢的读书人,而祝英台则是一个勇敢、机智的女子,不甘于命运的安排。

这种性格差异使得他们在面对现实的压力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继续彼此的爱情。

情感变化也是梁祝化蝶的重要因素。

在梁祝传说中,两人经历了种种磨难,对彼此的情感不断加深。

当梁山伯在病重中离世时,祝英台悲痛欲绝,这时他们的爱情达到了最高点,也预示着化蝶情节的即将到来。

环境背景对梁祝化蝶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低下,婚姻往往由父母和媒妁之言决定。

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他们只有通过修炼成蝶才能突破现实的束缚,继续在一起。

梁祝“化蝶”不仅是一个浪漫的情节,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表达了对爱情、生死、命运等主题的多重解读。

梁祝化蝶表现了人们对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历经千辛万苦,甚至在面对生死的考验时都不离不弃。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是梁祝传说得以流传千古的重要原因之一。

梁祝化蝶也表现了人们对生死观念的转变。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生死观念往往是尘世生命终止后,轮回转世或投胎转生。

而梁祝化蝶则表现了人们对生死观念的突破,表现了生命不灭、爱情永存的信仰。

梁祝化蝶还表现了人们对命运不公的反抗。

在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但他们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通过修炼成蝶来继续追求自己的幸福。

七夕节中国文化中的爱情象征

七夕节中国文化中的爱情象征

七夕节中国文化中的爱情象征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浪漫节日。

它源于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与爱情密切相关。

在中国文化中,七夕节有着丰富的爱情象征,以下将分别介绍。

1. 牛郎织女传说七夕节的爱情象征最为重要的来源就是牛郎织女传说。

传说中,牛郎织女分别是一对牛仙和织女仙,由于遭到玉帝的阻拦,二人被迫分隔于鹊桥两岸,每年的七夕夜才可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凡人与仙女之间真挚坚定的爱情,象征着爱情的坚贞和不懈追求。

2. 七夕乞巧七夕节的爱情象征之一是乞巧。

乞巧是中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向织女仙乞求智慧和巧手的节日习俗。

女子们会提前准备绣花针、绣线、绢片等手工制作用具,然后在七夕夜时集体进入院子里,点燃灯笼,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绢片上,再用红丝线将绢片系在桂树上。

这一传统象征着女子们渴望美好婚姻和幸福的爱情。

而乞巧也体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追求自主与平等的精神。

3. 七夕的禁忌七夕节也有一些与爱情相关的禁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夕节被视为“女儿节”,有一些禁忌被人们遵守。

例如,不宜此日结婚订婚,以免冲撞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不宜剪指甲、修眉,以免伤害织女仙;同时,也禁忌自己一个人过夜或独自离家外出,以免独身一生。

这些禁忌以及传统观念的存在,使得七夕节的爱情象征更加深入人心。

4. 七夕的礼物和节目在七夕节,人们会通过赠送礼物和欣赏各种表演来表达爱情。

最常见的礼物就是巧克力和鲜花,因为巧克力甜蜜可口,而鲜花则寓意着爱情的美好。

此外,情侣们也会选择在这一天一起观看浪漫的电影、看演唱会或者参加七夕情人舞会等活动来增加彼此间的情感。

这些举动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热情和浪漫,也成为了七夕节爱情象征的一部分。

七夕节中国文化中的爱情象征丰富多样,从牛郎织女传说中的爱情坚贞,到乞巧活动中的心愿和追求,再到节日禁忌和赠送礼物等方式,都在传达着中国人对爱情的独特诠释。

这一节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七夕古代文人的爱情信物

七夕古代文人的爱情信物

七夕古代文人的爱情信物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天,而古代文人对于七夕的情感和想象更是让人感叹。

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古代文人们常常以各种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和期待。

他们不仅会用文字表达爱情情感,更会用一些特殊的爱情信物来象征他们对爱情的执着与承诺。

这些爱情信物各不相同,却都凝聚了文人们深沉的情感与梦幻的想象。

古代文人们对于七夕这一天的爱情信物非常重视,他们相信这些信物代表着爱情的承诺和永恒。

其中最为常见的爱情信物当属“鸳鸯”。

鸳鸯一对一雌一雄,象征着夫妻恩爱、天长地久。

古代文人们常常会赠送鸳鸯给自己的心上人,以表达对爱情的承诺和祝福。

有些文人还会用蜡烛的方式制作鸳鸯形状,让它们在激荡的烛光中舞动,寄托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此外,古代文人们还会赠送一些寓意深远的爱情信物,比如蝴蝶。

蝴蝶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代表着自由和美丽。

古代文人们将蝴蝶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视为爱情的见证和承诺。

他们会用薄纸或绢制作蝴蝶模型,然后在蝴蝶翅膀上书写情诗或对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这些蝴蝶信物可以滑动,展开时仿佛翩翩起舞,在表达爱情的同时,也诠释了文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除了鸳鸯和蝴蝶,古代文人们还常常使用一些具有独特寓意的宝物作为爱情信物。

比如“琉璃球”。

琉璃球是古代文人们非常喜爱的宝物之一,它通体透明,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文人们将其视为爱情的象征,认为它具有驱邪避祸和辟邪消灾的作用。

他们会将自己的爱情与琉璃球相连,将心中的渴望和承诺蕴藏其中,以期能够拥有一段纯净而坚定的爱情。

古代文人们对于爱情信物的追求不仅表现在具体的物品上,还表现在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传达上。

他们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心上人沟通,将浓浓的爱意化为文字,倾诉内心的情感和思念。

古代文人们的情书常常洋溢着深情和伤感,寄托了他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这些情书被保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了解古代文人爱情观的珍贵遗产。

七夕古代文人的爱情信物是他们对于爱情的承诺和表达。

所以说你对祝英台头目化蝶这一情节的看法

所以说你对祝英台头目化蝶这一情节的看法

所以说你对祝英台头目化蝶这一情节的看法“梁祝”是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流传时间久远,其中“化蝶”的结局更是让人们称颂,通过对“梁祝”故事的产生及其结尾进行分析,探讨梁祝“化蝶”背后的文化内涵。

梁祝“化蝶”文化内涵一、梁祝传说的发展及演变《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故事形成时间较早,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梁祝”故事的情节单元如下:(1)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2)结识梁山伯,同窗读书;(3)英台回乡,山伯家访,始知其为女子;(4)英台他家,山伯病死;(5)英台祭墓,合葬化蝶。

“梁祝”最初故事形态并非如此,它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东晋时代的人,但是这个故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根据后来的相关文字资料,大致可以推断为三国以后六朝以前的东晋时代。

“梁祝”的传说就是受到南朝民歌《华山畿》的影响而形成,二者的结尾相同。

关于梁祝故事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在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中见到,但是记载非常简略。

到了晚唐时期,张读的《宣室志》中加入了具体的情节,此时“梁祝”传说的基本情节已经具备。

到了宋代,在宋徽宗大观年间,李茂诚的《忠义土庙记》将“梁祝”故事的结局进行了大的改动,把梁山伯写成了一个想当官的人,在他死后变成鬼魂还帮助一个太尉镇压了农民起义,此事过后,太尉为他建了庙宇,让他可以享受香火。

到了南宋时期,梁祝化蝶的结局出现,文字记载是:“蝴蝶凝山魄,花开想玉颜”,这是薛季宣在《游祝陵善权洞》中所写。

明清时期关于化蝶的情节记载更加明确。

到了近现代,很多出现在戏曲当中,在电影舞台上,结合了很多的版本,增加了故事的情节,梁祝的故事内容更丰富,细节更完整。

二、梁祝“化蝶”的文化内涵故事的结局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这个故事不论怎样改编,都会选择“化蝶”的结局,关于这样的结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最早将化蝶与“梁祝”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宁波,而是江苏宜兴。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蝴蝶作为爱情意象的成因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蝴蝶作为爱情意象的成因

[摘要]由台湾作家陈天佑的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引起思考:蝴蝶作为真挚爱情的意象,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屡屡出现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之中。

从蝴蝶这一生物的属性、特征及象征意义入手,浅析蝴蝶在古代文学中作为爱情意象的内在原因及合理性。

[关键词]蝴蝶;意象;古代文学;爱情[中图分类号]I20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8-0226-02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蝴蝶作为爱情意象的成因陈迟(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520)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漫漫长河中,纵观古代文学作品,将昆虫作为意象的创作比比皆是,列举一二便有《诗经·齐风·鸡鸣》中的“苍蝇”,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促织”,庄子《逍遥游》中的“蜩”,晚唐诗人罗隐笔下的“蜂”等。

这些昆虫作为意象均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苍蝇”则用来指代向当政者进谗言的小人;“促织”表面上是指用于角斗玩乐的虫,实际上透过这一意象背后有力地讽刺了当朝昏庸腐朽以及对老百姓的欺凌压迫;“蜩”则用来比喻世间格局狭小却自鸣得意的人;“蜂”则用来赞美辛苦付出、不畏艰难的劳动人民。

而从东晋时期至清朝年间,我们不难发现蝴蝶这一生物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同样超越了作为昆虫本身的含义,相比其他昆虫而言,受到了更多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特征内涵,常常作为意象被众多作品所引用,尤其成为爱情的特定符号,开启了我们对情感、生活与生命的另一番思索和体验。

一、独特的生理美蝴蝶是一种完全变态昆虫,它们必须经历钻入卵壳,用细丝固定身体进行毛虫溶解、变态发育,最后破茧成蝶。

成蝶后它们拥有色彩绚丽的双翼,羽翅线条柔和优美,图案匀称。

常见的蝴蝶大部分都是双双翩飞,在花丛或草地间,前后上下,忽远忽近,若即若离,舞姿各异。

用飞舞的身姿来发出不同信号,表达对同类的喜、怒、哀、乐。

羽化后的蝴蝶一般只有一个伴侣且具有成熟的性能力,在产卵后会举行“婚飞”。

古代象征爱情的意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代象征爱情的意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代象征爱情的意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古代文化中,爱情意象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文化传统和心灵情感的交融。

在古代,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象征物来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祝福,这些象征意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古代象征爱情的意象,并深入探讨这些意象对于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爱情文化,并且体会到它对于人们情感生活的重要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古代爱情意象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分别探讨古代象征爱情的三种主要意象,包括它们的起源、含义和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最后,我们将总结这些古代爱情意象对当代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古代象征爱情的意象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中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1.3 目的目的部分内容:本文旨在探讨古代文学及艺术中常见的象征爱情的意象,通过分析古代作品中出现的各种符号和意象,揭示古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解读,我们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对古代爱情意象的探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同时也对当代爱情观念产生启发与反思。

通过对古代爱情意象的研究,本文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古代爱情世界,为当代人重新审视和理解爱情的本质提供一种思维参考和启发。

2.正文2.1 古代爱情意象一古代爱情意象一:花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中,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

花朵的美丽和娇艳往往被视为爱情的象征,花的绽放和凋零也被赋予了爱情的深刻内涵。

在古代诗词中,花经常被用来形容爱人的容颜和美丽,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句子中,红豆花被用来形容爱人的美丽容颜。

在古代绘画中,花也是常见的爱情意象,描绘了花的盛开和凋零来表达爱情的美好和脆弱。

总的来说,古代文学和艺术中对花的描绘往往承载了丰富的爱情情感,成为了象征爱情的重要意象之一。

中国情人节传统文化中的爱情印记

中国情人节传统文化中的爱情印记

中国情人节传统文化中的爱情印记中国情人节,又称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浪漫节日。

由于它源自古代的一个美丽爱情传说,所以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浓厚的爱情印记。

通过细细品味中国情人节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的追求和珍视。

一、节日由来根据传说,牛郎织女是一对相爱却被天河分隔的神仙。

每年的七月初七,他们才有机会相见。

这个传说给了人们希望和憧憬,于是七夕节成为表达爱情的日子。

二、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文化中一段动人的爱情传说。

根据故事,牛郎是一个贫穷的小牧童,而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们在牛郎的帮助下相遇相爱。

然而,由于织女违背了天帝的规定,她被迫返回天上,离开了牛郎。

两人因为天河的阻隔,无法再相见。

而每年的七月初七,天河上会出现一座由喜鹊组成的桥,让两人有机会再度相聚。

三、七夕习俗在中国情人节这一天,人们有着许多浪漫的习俗。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乞巧活动。

乞巧,即向织女乞求巧艺、巧夺天工的手艺。

女孩子们会在这一天向织女祈福,希望自己的巧艺能够得到提高。

另外,人们还喜欢在七夕节的夜晚赏月。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看作爱情的象征,而七夕节的夜晚,人们聚在一起赏月,寄托对爱情的期盼。

四、古代爱情诗词中国古代文化中,爱情诗词是表达爱情的重要方式。

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词蕴含着中国古人对于爱情的独特理解。

比如《白头吟》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就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五、传统礼物与表达在中国情人节,人们用特殊的方式来表达爱意。

而送礼物是其中一个最为普遍的方式。

传统的礼物如玫瑰花、巧克力、写有祝福的红包等,都代表着对另一半的爱和祝福。

此外,中国情人节也是结婚的好日子。

许多情侣会选择在这一天订婚或结婚,以寄托对彼此未来幸福的期许。

总结:中国情人节传统文化中的爱情印记悠久而深远。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故事、乞巧活动、赏月、古代爱情诗词以及送礼物等习俗都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爱情的珍视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2019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李商隐)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 谢眺) 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 梁武帝)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李白)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谢逸) 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驾)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张孝祥) 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鱼玄机)
3/5/2019
人是自然的生物,本能地对自然有一种情切感,因而人在田园生活中、在大自然面前 就会有一种无以名状的、自然而然的轻松和安然。
3/5/2019
3/5/2019
3/5/2019
3/5/2019
3/5/2019
3/5/2019
蝴蝶,作为一个中华文化中常见的意象, 它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但其内涵大体可以 分成以下几个类别。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类,称之为幻蝶 第二类,称之为田园蝶
第三类,称之为爱情蝶
3/5/2019
第一类:
幻蝶
蝴蝶最早进入中国人的 文化领域就是在两千多 年前的周朝。它因庄周 梦蝶的典故而被赋予了 很深的哲学和文化韵味
3/5/2019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 《白蛇传》、《孟姜女》、 《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 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祝 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 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 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 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 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 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 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 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 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也 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 叶》之称。另有戏剧、电影、 电视剧、歌曲等以此为名。
《庄子 齐物论》:“昔者 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 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 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 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 之谓物化。”
3/5/2019
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 一个哲学论点,认为人 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 和虚幻。 这个典故常为哲学家和 文学家所引用。(例如 李商隐的《锦瑟》) 从此,蝴蝶就被赋予了 一种连接真实与虚幻的, 游走在梦境与现实的, 亦真亦幻的神秘色彩了, 同时也有了深深的哲学 意味了。
3/5/2019
随着对田园诗的兴起,人们更加关注 田园生活,而在田园生活中常见的蜂 和蝶就不免常常出现在诗文中了,因 而它们也就带上了田园的气息。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黄莺恰恰啼 (杜甫) 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 八月蝴蝶梦,双飞西园草 (李白)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
3/5/2019
第三类:
爱情蝶
因为总是一对对,或者一 群群出现,所以蝴蝶本身 有淡淡的爱情的味道(蝴 蝶,是昆虫里面的鸳鸯, 也经常用来象征夫妻)。 而蝴蝶真正被赋予了爱情 的内涵,来自于梁山伯与 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 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后, 灵魂化为蝴蝶。蝴蝶在当 中成为追求自由与爱情的 象征。(以下简称梁祝)。
3/5/2019
第二类:
田园蝶
3/5/2019
自从东晋陶渊明通过身体力行 体现田园生活,并用诗歌描绘 出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然和谐, 田园生活就开始慢慢地进入了 中国文人的视线,甚至发展成 为了一个流派。晋朝之后,田 园诗派就如雨后春笋,遍地开 花,茁壮成长,并且不断涌现 出名家名篇。
田园诗: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 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 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 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3/5/2019
蝴蝶象征爱情, 在后来更是发展 成为一种文学体 裁《蝶恋花》。 《蝶恋花》源自 梁简文帝乐府: “翻阶蛱蝶恋花 情”,主要用来 讲述男女之间的 缠绵悱恻或抒写 心中愁的情感。
3/5/2019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3/5/2019
蝴蝶,作为一种意象,已超越了作为昆虫本身的含义, 在中国的传统中成为一个象征的符号,有着深刻的文化 底蕴。 蝴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将 它变成了美学的蝴蝶、哲学的蝴蝶、文学的蝴蝶和生命 的蝴蝶,它代表的是自由、美丽、梦幻、重生,每当我 们读到“蝴蝶”这一名词时,便会产生一种亲切的情愫。 蝴蝶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越发展其内涵越丰厚,其意义 越突出,最终成为一个民族的爱情悲剧象征和渴望爱情 自由的最美好的寄托,也因此我们对蝴蝶美好生存形态 的赞美日渐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