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八章进口保护政策

合集下载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政策篇 第八章【圣才出品】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政策篇 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8章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措施8.1复习笔记一、关税制度1.关税和关税种类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海关是设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

征收关税是海关的重要任务之一。

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叫做关境或关税领域。

一般来说,关境同国境是一致的,但有时关境会大于国境范围,例如,有些国家缔结成关税同盟,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的领土成为统一的关境;有时关境会小于国境范围,例如有些国家在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等,这些地区不属于关境范围之内。

(1)因不同目的而征收的关税征收关税的目的有两种,并形成两种关税;①以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

财政关税一般税率较低,税率过高会阻碍进口和减少出口,难以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关税在财政收入中的重要性已相对降低。

②以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和国内市场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保护关税。

保护关税的税率往往很高,目的是要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

保护关税曾长期是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手段。

(2)关税的种类关税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①进口税a.进口税的定义进口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在国外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征收的一种正常税,又称进口正税。

它通常是在国外商品进入关境或国境时征收,或是在国外商品由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或海关保税仓库提出运往国内市场时由海关征收。

b.征收进口税的目的一国通过征收高额进口税,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它还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通常所说的关税壁垒,就是指高额进口税。

c.正常进口税的分类分为普通税和最惠国税两种。

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其税率较高。

最惠国税则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其税率比普通税低。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8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8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八章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一、关键词1. 最优关税。

最优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

2. 幼稚产业。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3. 穆勒标准。

穆勒标准认为, 当某产业的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时,如果任其参与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会亏损。

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致该产业最终能够完全面对自由竞争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加以扶植。

其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

4. 巴斯塔布尔标准。

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仅要看将来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还要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

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小于目前的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进行保护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该产业就不能作为幼稚产业加以保护;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大于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加以保护才是值得的。

5. 肯普标准。

肯普标准认为,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即使该产业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但是只要在其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就仍有保护的必要。

6. 自我加强的比较优势标准。

克鲁格曼认为,在许多情况下,通过正反馈过程,产业似乎能创造自己的比较优势。

假设一个国家由于某种原因,某特定产业特别强大,那么这种情况可以导致外部经济,从而加强该产业的力量。

如果外部经济非常强大,国际分工模式就难以确定。

在产业成长的初期,或者在现存的比较优势模式不再适应技术或市场变化的转型时期,一个国家可能因为偶然的历史事件或者政府的支持,在某产业获得领先地位。

这种地位一旦确立,它就能够自我加强,并且一直存在下去。

7. 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运用政策干预手段,把国外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垄断利润转移给本国企业或消费者的政策。

之所以称为“战略性”,是因为这种政府政策能够改变国内外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得本国垄断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且获得国内经济利益。

国际贸易.第八章 进口保护政策

国际贸易.第八章 进口保护政策

在竞争条件下,进口配额对本国生产、消费、价格的影响都与减少同样数量进口的关税相似,只不过关税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来减少进口和增加国内生产,而配额则从相反的途径,即先减少进口造成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国内生产。

但配额对国内各集团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的影响则与关税略有不同。

这个不同主要反映在政府税收上。

关税给政府带来收益,而配额中这部分的利益就不一定归政府了。

这部分利益(图8.1中的c部分)被称为“经济租”(economicrent),其归属完全取决于政府怎样分配这些进口限额。

(1)政府直接颁发进口许可证给进口商。

颁发给谁由政府决定,许可证是免费的,谁拿到就可以从进口中获利。

进口国的社会总利益变动与征收关税时一样,只不过c部分从政府转到了国内的进口商或一部分消费者手里。

(2)政府根据进口商或消费者的申请颁发许可证。

谁都可以申请许可证,政府在申请的基础上审批颁发,为得到许可证,互相之间还要竞争,其申请过程中(被称为“寻租”行为)必然付出一定代价。

因此,整个社会的利益少于征收关税下的情况。

(3)政府公开拍卖许可证。

谁愿出高价谁就可以拿到许可证。

拍卖中的竞争会把价格最终抬到最高,但不管进口商最终出什么价,他们所付的正好等于政府所收的。

c部分即由政府和进口商共分。

这种情况下各集团间的利益分配与征收关税的情况更为相似,整个社会的利益变动也与征收关税时的一样。

(4)政府在设置限额以后,将权限交给出口国,由出口国自行分配。

这种情况相当于将进口许可证免费交给了外国的出口商,出口商将他们的商品按进口国国内市场的高价出售而获得本来属于进口国政府或进口商的利益。

c部分到了外国出口商手中。

在现实中为什么许多政府对一些商品不用关税却用配额呢?其主要原因是:第一,配额可以比关税更有效地控制进口,灵活性、有效性、隐蔽性和针对性。

实现其保护国内产业或控制进口外汇支出改善国际收文的目标。

关税是间接的,而配额是直接的。

如果本国的进口需求是由弹性的,在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外国厂商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来保持竞争力,本国进口也许并不能减少多少。

财务管理第0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

财务管理第0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
征收关税:政府税收增加i+j,社会净损失k 配额40:社会净损失h+i+j+k
图8.5:国际市场变动时关税与配额的影响:国际供给 上升 。
国际市场变化:国际市场的出口供给增加
变化前:国际价格1000, 征收关税:国内价格1500,福利损失i 配额40:国内价格1500,租a,福利损失i 变化后:
只限于签字国遵守,而签字国较少。
8.2.3 技术与社会标准
制定技术标准的目的:保证安全、保护整 体利益。反映一国的社会价值。其他目的:保 护本国产业。
(1)技术标准
采用本国技术标准(长度单位、汽车和交通 规则)
针对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安全规定,卫生 检疫规定,包装标签规定等 ----《贸易技术壁 垒协议》 ,《卫生和检验检疫措施协议》
8.1.2 垄断条件下的进口配额
垄断条件下,实行配额造成的损失比关税的情形更大。 自由贸易下:垄断企业丧失垄断地位,接受世界价格。
图8.3:配额的社会经济利益损失比关税大
关税:(Qt, Pw + t), 垄断企业丧失垄断地位,在价格Pw + t上与国 外生产者竞争。进口M2,净福利损失b + d 。
多种纤维协定连同它的前身——棉纺织品长期安排 (1962—1972年)——是自愿出口限制的模式。多种 纤维安排是一项违反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经谈判达 成的多边协议,它依据的原则是:作为纺织品主要进 口者的工业国,需要特别的保护以防止在正常情况下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成本较低的出口品“扰乱市场”。 在它的主持下,缔结了各种各样的双边出口限制协议, 这些协议包括大约50%的纺织品和成衣贸易。结果是, 在纺织品和成衣的世界贸易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受控 制的,因而并不听命于国际贸易的正常力量。

《国际贸易》海闻版_课后标准答案

《国际贸易》海闻版_课后标准答案

《国际贸易》海闻版_课后答案————————————————————————————————作者:————————————————————————————————日期:2第七章 进口保护政策:关税1 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c = 2000 - 0.02 P Sc = 1200 + 0.03 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1】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及厂商的福利影响。

产量为12000.0310*******+⨯=,消费量为20000.021********-⨯=,所以净进口为300。

相对于封闭经济,自由贸易的价格更低,所以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厂商利润降低。

2】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3000美元的进口税,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

征收关税后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3000,产量为1590,国内消费1740,净进口150。

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下降,但是产福利增加。

2 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c = 2000-0.02 P ,Sc = 1200 +0.03 P 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us = 1800 - 0.02 P ,Sus = 1400 + 0.03 P ;请计算:1】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2】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

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3】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3000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

4】关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消费者和中国政府的福利带来的影响?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与自由贸易相比)中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16000,产量为1680;美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8000,产量为1640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12000,中国汽车产量为1560,进口量为200;美国汽车产量为1760,出口200。

《国际贸易》习题

《国际贸易》习题

第一章导论思考与习题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6.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7.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你有什么启发?8.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9.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10.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思考与习题: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 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一单位计算机和一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第八章 国际贸易政策及其主要理论

第八章  国际贸易政策及其主要理论

(三)保护贸易政策( Protective Trade Policy)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 同,一些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如美国和德 国,先后采取了保护贸易政策。 • 保护贸易理论及其政策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李 斯特(F.List,1789~1846),在《政治经济学的 国民体系》(1841)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保护幼稚 工业学说,其主要观点是主张国家对幼稚工业实 行保护。 • List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将经济发展分为 “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 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时期”等五个
有效保护率=[(关税保护时生产过程的增值-自由贸易 是生产过程的增值)÷自由贸易时生产过程的增值] ×100%。即,
• 关税水平(Tariff level):指一国进口关税的平均 税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
(三)按不同情况下的征税待遇分类
1.普通关税(Ordinary Customs Duties) • 普通关税又称为一般关税。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 同本国没有签署经济贸易互惠方面的友好协定, 那么对于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原产货物就征收非优 惠性的关税,这种关税就是普通关税。普通关税 税率一般都比较高; 2.优惠关税(Preferential Duty) 其税率低于普通关税税率。 优惠关税一般有最惠国待遇下的关税、普遍优惠制 下的关税和特惠税等三种。
2、关税是执行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起到调节进 出口贸易的作用。在出口方面,可以通过低税、免税来鼓励商品 出口;在进口方面,针对不同的商品制定不同的关税税率,以便 对不同商品的国内市场实施不同程度的保护或鼓励不同商品的进 口以满足国内的需求,或者针对不同的地区实施不同的关税税率, 以实施国别地区贸易政策。

第八章进口保护政策

第八章进口保护政策

第八章进口保护政策引言进口保护政策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措施,通过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来保护国内产业。

本文将探讨进口保护政策的定义、目的、种类以及对经济和贸易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定义进口保护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

此类政策通常包括关税的提高、非关税壁垒的设立、进口配额的限制等。

目的进口保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产品竞争的冲击,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此外,进口保护政策也有助于调节国际贸易的平衡,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

种类进口保护政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关税提高关税提高是最常见的进口保护政策措施之一。

国家通过提高关税税率,使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从而减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技术壁垒、进口配额、反倾销措施等。

通过设立非关税壁垒,国家能够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质量,保护本国产业。

进口配额进口配额是指国家规定的进口商品数量限制。

国家可以根据本国产业的需求和利益设定进口配额,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以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

优惠政策优惠政策是指国家对本国产业提供的一系列贸易便利措施。

通过优惠政策,国家鼓励本国产业的发展,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

影响进口保护政策对经济和贸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进口保护政策可能产生的几方面影响:国内产业保护进口保护政策的直接效果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冲击,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通过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加大进口商品的价格,进口保护政策能够帮助本国产业稳定和增长。

国外贸易压力进口保护政策容易引起国际经济摩擦和贸易纠纷。

其他国家可能采取报复性措施,对本国产业施加压力,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

价格上涨进口保护政策通常会导致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的加大,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这可能导致本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影响他们的购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第八章进口保护政策第八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8.1进口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8.1.1非关税壁垒壹、非关税壁垒的含义非关税壁垒(non-tariffbarriers,NTGs),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壹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二、非关税壁垒的特点⑴灵活性:各国关税税率的制定必须通过立法程序,且要求具有壹定的连续性;税率的调整直接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约束,而制定和实施非关税壁垒措施通常采用行政手段,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⑵有效性:关税壁垒的实施旨于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它对商品进口的限制是相对的。

而有些非关税壁垒对进口的限制是绝对的,比如用进口配额等预先规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限额就禁止进口。

⑶隐蔽性:关税税率必须于《海关税则》中公布,毫无隐蔽性可言。

非关税壁垒则完全不同,其措施往往不公开,或者规定极为繁琐复杂的标准和手续,使出口商难以对付和适应。

⑷歧视性:因为壹国只有壹部关税税则因而关税壁垒像堤坝壹样同等程度地限制了所有国家的进出口。

而非关税壁垒能够针对某个国家或某种商品相应制定,因而更具歧视性。

8.1.2竞争条件下的进口配额壹、进口配额的种类进口配额(importquota)又称进口限额,是壹国政府对壹定时期期内(通常为1年)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于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能够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

⑴绝对配额(abso1utequota),即于壹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壹个最高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

全球配额:即对某种商品的进口规定壹个总的限额,对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壹律适用。

国别配额:。

即政府不仅规定了壹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配额,而且将总配额于各出口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分配。

进口商配额:进口国为了加强垄断资本于外贸中的垄断地位和进壹步控制某些商品的进口,将某些商品的进口配额于少数进口厂商之间进行分配。

比如日本食用肉的进口配额就是于29家大商社间分配的。

⑵关税配额(tariffquota),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于壹定时期内,于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甚至罚款。

二、竞争条件下的进口配额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壹定的限额,其目的和征收关税壹样,是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的工业。

但和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口。

分析中均假定进口国于国际市场上只是小国。

仍然用前面的例子,假定中国进口钢铁,而小国钢铁行业假定是完全竞争的。

于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中国钢铁行业中的许许多多企业必须和国外同类商品生产者竞争。

由于中国不具有生产钢铁的比较优势,国外产品很自然地进入中国市场,于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

亦由国际市场的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决定。

于图8.1中,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壹样,假定每吨1000元。

于这壹价格下,中国国内的钢铁生产量为Sl(60),消费量为Cl(120)。

现假定中国政府实行钢铁进口配额,只允许进口Q(=40)吨,其总量壹定小于自由贸易下的进口量(Cl-Sl=60吨)。

整个供应量从原来于国际价格下的无限量变成了有限供给。

消费者的需求也变成了分割的俩部分。

于满足了对进口钢铁Q吨的需求之后,其余对钢铁的需求只能由本国产品来供给。

于总需求D扣除了Q之后,就是对本国钢铁的需求,用Dd表示。

于原来每吨1000元的价格下,对本国钢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出现短缺,从而引起国内钢铁价格上涨。

壹方面国内的生产量随价格上涨而不断增加,另壹方面,国内的需求量则由于价格上升而减少,短缺逐渐消失,当国内生产量和对本国钢铁的需求量相等(均等于S2)时,市场达到新的均衡。

于新的国内价格(1500元)水平上,本国生产S2(70)吨,进口40吨(等于配额),总供给量为110吨,等于于这壹价格上的总需求量C2。

于竞争条件下,进口配额对本国生产、消费、价格的影响均和减少同样数量进口的关税相似,只不过关税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来减少进口和增加国内生产,而配额则从相反的途径,即先减少进口造成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国内生产。

但配额对国内各集团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的影响则和关税略有不同。

这个不同主要反映于政府税收上。

关税给政府带来收益,而配额中这部分的利益就不壹定归政府了。

这部分利益(图8.1中的c部分)被称为“经济租”(economicrent),其归属完全取决于政府怎样分配这些进口限额。

(1)政府直接颁发进口许可证给进口商。

颁发给谁由政府决定,许可证是免费的,谁拿到就能够从进口中获利。

进口国的社会总利益变动和征收关税时壹样,只不过c部分从政府转到了国内的进口商或壹部分消费者手里。

(2)政府根据进口商或消费者的申请颁发许可证。

谁均能够申请许可证,政府于申请的基础上审批颁发,为得到许可证,互相之间仍要竞争,其申请过程中(被称为“寻租”行为)必然付出壹定代价。

因此,整个社会的利益少于征收关税下的情况。

(3)政府公开拍卖许可证。

谁愿出高价谁就能够拿到许可证。

拍卖中的竞争会把价格最终抬到最高,但不管进口商最终出什么价,他们所付的正好等于政府所收的。

c部分即由政府和进口商共分。

这种情况下各集团间的利益分配和征收关税的情况更为相似,整个社会的利益变动也和征收关税时的壹样。

(4)政府于设置限额以后,将权限交给出口国,由出口国自行分配。

这种情况相当于将进口许可证免费交给了外国的出口商,出口商将他们的商品按进口国国内市场的高价出售而获得本来属于进口国政府或进口商的利益。

c部分到了外国出口商手中。

于现实中为什么许多政府对壹些商品不用关税却用配额呢?其主要原因是:第一,配额能够比关税更有效地控制进口,灵活性、有效性、隐蔽性和针对性。

实现其保护国内产业或控制进口外汇支出改善国际收文的目标。

关税是间接的,而配额是直接的。

如果本国的进口需求是由弹性的,于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外国厂商能够通过降低价格来保持竞争力,本国进口也许且不能减少多少。

而配额则能够直接控制进口量,于控制外汇支出或保证本国企业市场份额方面的结果是确定的。

配额比关税灵活,政府能够通过发放进口许可证随时调节进口数量。

而政府于调节关税方面却不那么容易。

除非某种例外条款允许,政府是个能随意提高关税的。

第二,实行配额给政府更多的权力。

这种权力不仅表当下对贸易的控制上,也体当下对企业的控制上。

于进口配额制度下,政府官员通常对谁能得到进口许可证拥有权力,且能利用这种权力控制企业得到好处。

对于利益集团来说,他们也见到于配额制度下能够通过游说或其他活动来谋取许可证特权的机会。

第三,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压力。

关税是最古老的贸易保护的武器之壹,而且是明显的保护,于国际贸易谈判中也是最令人注目的。

于关贸总协定成立后最初十几年的贸易谈判中,主要的议题是降低关税税率。

从1947年到1994年结束的乌拉圭回合,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大约从40%降到了3%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也大幅下降,乌拉圭回合后平均水平降至10%左右。

三、垄断条件下的进口配额如果说于竞争条件下的配额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可能和关税相似,那么,于垄断条件下实行配额对社会经济利益造成的损失则绝对比关税大。

这是因为,于进口国国内市场是独家垄断的情况下,使用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价格和利益会产生和征收关税很不同的影响。

这壹点,通过以下分析就可知道。

垄断企业于没有贸易和自由贸易下的行为。

图8.2显示的是中国钢铁市场的情况。

D是需求曲线;由于整个市场只有独家企业运营,因此,供给曲线S也就是本国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MC)。

垄断企业面对的需求是整个市场的需求,其销售多少也直接影响价格,如果垄断企业要想扩大销售,就必须不断降低价格,那么,每增加壹个单位的销售量所能得到的收益(即边际收益)也会下降,而且边际收益的下降要快于价格(由需求曲线表示)的下降。

因为了促销,不仅新增的部分的价格要下降,连原来已经生产的商品也要跟着壹起降低价格。

因此,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大于需求曲线。

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企业的生产量取决于产品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企业仍会扩大生产,反之则缩减。

企业的最终产量会确定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地方。

于图8.2中,如果没有贸易,该企业独占国内市场,其生产量会选择于Q m,而以P m的价格于市场出售。

但于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国外低价商品能够自由进口,使得国内的独家企业失去了垄断地位,不能再控制价格,不得不以和国际市场相同的价格(P w)于市场出售,否则没人购买它的商品。

由于价格给定不变,边际收益就等于价格。

根据利润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的原理,国内垄断企业会于其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的地方进行生产,产量为Q f,自由贸易迫使国内独家企业失去垄断地位,不得不参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如果政府征收关税:会提高进口商品市场的价格。

如图8.3所示,国内价格变成了P w+t,国内独家企业的产品也提高了价格、且相应地扩大了生产。

可是由于关税且没有限制进口数量,只是提高了价格,国内独家企业仍然不能拥有垄断地位,只能于新的国内价格上和国外生产者竞争。

如果国内企业的钢铁价格高于加了关税后的国际钢铁价格,人们宁可加关税也要买进口钢铁而不买国产钢铁,因为进口钢铁加了关税后仍比国内生产的钢铁便宜。

况且关税条件下进口钢铁且没有数量限制,进口多少均能够。

因此,即使于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国内独家企业仍然没有垄断地位。

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企业生产Q t,以P w+t的价格出售,消费为C2,进口M2,整个社会的损失和以前分析关税时壹样,为b十d。

如果政府使用配额(Q):且且假定配额正好等于征收关税时的进口量;Q=M2,情况合怎么样呢?由于配额限制了进口的数量,于进口所能满足的那部分需求以外,国内其他的需求就完全取决于国内企业的供给。

对国内企业来说,于减去了进口部分余下的市场即可由其独家垄断了。

国内垄断企业当下所面临的只是壹个比没有贸易时稍稍缩小了的市场需求(D d),有壹条比以前内移了由的边际收益曲线,其行为也和封闭经济时壹样,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时停止生产,然后于其垄断的市场上根据需求定价而不再需要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

于配额下,垄断企业生产Q q,低于征收关税时的产量,甚至有可能低于自由贸易时的生产量Q f,而价格则是P q,高于征收关税时的国内市场价格(P m十t),其结果是使得国内消费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消费更少量的商品(从C2到C3)。

整个国家的损失除了由于贸易政策扭曲带来的b十d(跟关税时相同)以外.仍包括了图中的阴影部分。

这部分的损失是由于国内市场上的垄断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