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电气安全、防雷与接地
防雷保护与接地

二、雷电的分类及危害
直击雷:雷云对地面或地面凸出物的直接放电,称直击雷。当直击雷直接击 于电气设备及线路时,雷电流通过设备或线路泄入大地,在设备或线路上产 生的过电压,称直击雷过电压。 感应雷击:感应雷击是地面物体附近发生雷击时,由于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而引起的雷击现象。雷击于线路附近地面时,架空线路因静电感应会产生很 高的过电压,称静电感应过电压。在雷云放电过程中,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 其周围空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由于电磁感应,在附近导体上产生很高的过 电压,称电磁感应过电压。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引起的过电压,我们称为感 应雷击。 球雷:是一种发红色或白色亮光的球体,直径多在20cm左右,最大直径可达 数米,以每秒数米的速度,在空气中瓢行或沿地面滚动。这种雷存在时间为 3~5s左右。时间虽短,但能通过门、窗、烟囱进入室内。这种雷有时会无声 消失,有时碰到人或牲畜或其它物体会剧烈爆炸,造成雷击伤害。 雷电侵入波:当雷击于架空线路和或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 管道向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侵入波,称为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的电 压幅值愈高,对人身或设备造成的危害就愈大。 雷电的危害: 雷电放电过程中,可能呈现出静电效应、电磁效应、热效应及机械效应, 对建筑物或电气设备造成危害;雷电流泄入大地时,在地面产生很高的冲击 电流,对人体形成危险的冲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人直接遭受雷击,将危 及生命。
述
一、雷电的形成及特点
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放电和一般电容器放电本质相同,所 不同只是这个电容两块极并不是人为制造的而是自然行成的。两块极板有时 是两块云块,有时一块是云块、另一块则是大地或地面上凸出的建筑物。并 且这两块极板间的距离比电容器大得多,有时可达数公里。因此,可以说雷 电是一种特殊的电容器放电现象。大气中的饱和水蒸汽,由于气候的变化, 发生上升或下降的对流,在对流过程中由于强烈的摩擦和碰撞,水蒸汽凝结 成的水滴就被分解成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滴,大量的水滴聚积成带有不同电 荷的雷云。随着电荷的积聚,雷云的电位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块 雷云接近到一定程度,两块雷云间的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时,其间的空 气绝缘被击穿,引起两块雷云间的击穿放电;当带电荷的云块接近地面时, 由于静电感应,使大地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当带电云块对地电场 强度达到25~30kV/cm时,周围空气绝缘被击穿,雷云对大地发生击穿放电。 放电时出现强烈耀眼的弧光,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闪电,闪电通道中大量的 正负电荷瞬间中和,造成的雷电流高达数百千安,这一过程称为主放电,主 放电时间仅 30~50μS,放电波陡度高达 50KA/μS,主放电温度高达 20000℃, 使周围空气急剧加热,骤然膨胀而发生巨响,这就是我们平时听到的雷声。 闪电和雷声的组合我们称为雷电。于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慢得 多 , 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 , 而后听到雷声。 雷电的特点是 : 电压高、电流大、频率高、时间短。
电气设备防雷及接地

2018/11/10
37
接触网防雷
接触网防雷的特点:
铁路隧道内接触网对 地的空气间隙太小,规 范 规 定 困 难 值 为 240mm , 耐 雷 水 平 仅 11kA , 当 直 击 雷 电 流 或感应雷电流从接触网 流过时。有可能击穿空 气间隙,造成接地短路 . ,引发跳闸。
EXIT
. EXIT 31
⑥保护间隙
与被保护物绝缘并联的空气火花间隙叫 保护 间隙(又叫空气间隙)。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棒形、球形和角形三种。
目前3~35kV线路广泛应用的是角形间隙。 角形间隙由两根 φ10 ~ 12mm 的镀锌圆钢弯 成羊角形电极并固定在瓷瓶上,见图a。
2018/11/10
1、吸流变压器的原边应设避雷装置。 2、重雷区及超重雷区,下列重点位置应设避雷装置。 1)分相和站场端部的绝缘关节; 2)长度2000m及以上隧道的两端;
国内接触网防雷现状
3)供电线或AF线连接到接触网上的连接处。
通过规范可以看出,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防雷工 程设计中,除了通过绝缘子自恢复绝缘外,还在接触网 系统相关位置设置了避雷器以达到防雷的目的。
2018/11/10
. EXIT
10
有时雷云很低,周围又没有带异性电荷的雷云, 这样有可能在地面凸出物上感应出异性电荷, 在雷云与大地之间形成很大的雷电场。当雷云 与大地之间在某一方位的电场强度达到 25 ~ 30kV/cm 时就开始放电,这就是 直击雷 ,据观 测,在地面上产生雷击的雷云多为负雷云。见 图。
1、牵引变电所出口 2、接触网隔离开关两侧 3、架空线与电缆连接处 4、架空线终端 1. 牵引变电所出口 2. 接触网隔离开关两侧 3. 架空线与电缆连接处
第八章 电气安全、接地与防雷

图8—12重复接地的作用说明
二、电气装置的接地和接地电阻
1、电气装置应接地或接零的金属部分 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户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 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 等的金属柜架和底座; 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和穿线 的钢管; 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2、接地电阻及其要求 接地电阻:接地体的流散电阻与接地线和接地体电阻的总和。由于接地线和接地体 的电阻相对很小,因此接地电阻可认为就是接地体的流散电阻。 工频接地电阻:工频(50Hz)接地电流流经接地装置所呈现的接地电阻。 冲击接地电阻:雷电流流经接地装置所呈现的接地电阻。 (1)对于TT系统或IT系统按规定应满足的条件为: 对于TT系统或IT系统按规定应满足的条件为: TT系统或IT系统按规定应满足的条件为 在接地电流通过保护接地时产生的对地电压不应高于安全特低电压50V。因此保护 接地电阻应为: RE ≤ 50V
三、接地装置的装设
1、自然接地体的利用 可作为自然接地体的有: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的钢结构和钢筋、 行车的钢轨、埋地的非可燃可爆的金属管道及埋地敷设的不少于两根的电缆 金属外皮等。利用自然接地体时,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电气连接。 2、人工接地体的装设 人工接地体有垂直埋设的和水平埋设的基本结构型式,如图8—13所示。最常用 的垂直接地体为直径50mm、长2.5m的钢管。为了减少外界温度变化对流散电阻的影 响,埋人地下的接地体,其顶面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
跨步电压:在接地故障点附近行 走时,两脚之间出现的电位差 U step , 越靠近接地故障点或跨步越大,跨步 电压越大。离接地故障点达20m时,跨 步电压为零。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防雷与接地保护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防雷与接地保护在建筑施工现场,为了满足工地内电力需求,需要使用临时用电设备。
然而,在雷雨天气下,电气设备容易受到雷击而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必须进行电气设备的防雷与接地保护。
首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应进行防雷处理。
为了防止雷击对电气设备的直接威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1. 避雷针的安装。
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高大的避雷针,利用尖尖突起的形状吸引雷电,将其引入地下,从而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
2. 防雷装置的应用。
在临时电源旁边设置防雷装置,可以有效地隔离雷电,并将其导入大地,以防止雷电对电气设备的直接冲击。
3. 电气设备的避雷导线接入。
将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与地面相连,通过导线接入避雷装置或地下金属构筑物,可以将雷电引至地底,从而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
除了以上的防雷措施外,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还需进行接地保护,以防止电气设备发生漏电等问题。
1. 接地导线的设置。
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附近,需要埋设有导电性能良好的接地导线,将设备与大地相连,形成良好的电气接地。
2. 接地电阻的测量。
在每个接地装置之间设置测量接地电阻的装置,以确保接地电阻符合标准要求。
定期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的电气设备防雷与接地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减少由雷击等不可预测因素引起的电气设备故障。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防雷装置和接地装置是否正常。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2. 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电气设备的防雷与接地保护知识,并按规定操作设备,提高安全意识。
3. 在雷雨天气下,应暂停使用电气设备,避免由于雷击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
总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防雷与接地保护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防雷处理和接地保护,可以有效预防雷击对设备的危害,并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

直击雷的防御主要须设法把直击雷迅速流散到大地中去。一般采用避雷针、 避雷线、避雷网等避雷装置。
感应雷的防御是对建筑物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其防御方法是把建筑物内的 所有金属物,如设备外壳、管道、构架等均进行可靠接地,混凝土内的钢 筋应绑扎或焊成闭合回路。 雷电侵入波的防御一般采用避雷器。避雷器装设在输电线路进线处或10kV母 线上,如有条件可采用30~50m的电缆段埋地引入,在架空线终端杆上也可 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与电缆金属外壳相连后直接接地,并连入公 共地网。
第9章 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9.2 电气装置接地
§9.3 静电及其防护
§9.4 电气安全与触电急救
小结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9.1.1 过电压及雷电的有关概念
1.雷电与过电压 防雷就是防御过电压,过电压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出现超过正常工作要求 的电压升高。在电力系统中,按照过电压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内部过电 压和雷电过电压两大类。 (1) 内部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又称操作过电压),指供配电系统内部由于开关操作、参数 不利组合、单相接地等原因,使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突然改变,从而在其 过渡过程中引起的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又可分为操作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是由于系统内 部开关操作导致的负荷骤变,或由于短路等原因出现断续性电弧而引起的 过电压。谐振过电压是由于系统中参数不利组合导致谐振而引起的过电压。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图 9-1 架空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 a) 雷云在线路上方时 b) 雷云对地或其他放电时 c) 雷云对架空线路放电时
§9.1 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3)雷电侵入波 是感应雷的另一种表现,是由于直击雷或感应雷在电力线路的附近、地面 或杆塔顶点,从而在导线上感应产生的冲击电压波,它沿着导线以光速向 两侧流动,故又称为过电压行波。行波沿着电力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其他 建筑物,并在变压器内部引起行波反射,产生很高的过电压。据统计,雷 电侵入波造成的雷害事故,要占所有雷害事故的50%~70%。 2. 雷电形成及有关概念 (1)雷电形成 雷电是带有电荷的“雷云”之间、“雷云”对大地或物体之间产生急剧放电 的一种自然现象。关于雷云普遍的看法是:在闷热的天气里,地面的水汽蒸 发上升,在高空低温影响下,水蒸汽凝成冰晶。冰晶受到上升气流的冲击而 破碎分裂,气流挟带一部分带正电的小冰晶上升,形成“正雷云”,而另一 部分较大的带负电的冰晶则下降,形成“负雷云”。由于高空气流的流动, 正雷云和负雷云均在空中飘浮不定。据观测,在地面上产生雷击的雷云多为 负雷云。
接地与防雷安全要求(三篇)

接地与防雷安全要求(1)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以及和电气设备连接的金属构架等,除有特殊规定外,均应有可靠的接地(零)保护。
(2)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中,必须采用接零保护,且须设专用保护零线,不得与工作零线共用。
(3)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或由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4)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供电系统中,则必须采用接地保护。
(5)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应以并联方式与零干线连接。
零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6)严禁利用大地做零线或相线。
(7)重复接地线与保护线相连,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用截面不小于2.5mm攩2攪的绝缘多股铜线。
保护零线除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中间处和末端处作重复接地。
(8)施工现场的塔式起重机,井字架和金属脚手架,当其高度超过20m时,要设置防雷和重复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接地与防雷安全要求(二)接地与防雷安全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安全要求。
它们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接地或防雷不良引起的电击、火灾等意外事故。
本文将详细介绍接地与防雷安全的重要性、基本原理、实施要求和相关措施。
接地与防雷安全的重要性:接地技术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正确的接地设计和施工能够有效地防止电击、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防雷安全则是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的损害。
雷击不仅会破坏设备,还可能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接地与防雷安全的要求对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接地与防雷安全的基本原理: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或系统的非电性部分与地面连接,以形成一个低阻抗路径,使电流能够安全地流向地面。
接地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面的导电性来消散电流,确保电流不会通过人体或设备引起危险。
防雷则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防雷设备,将雷电的电流引导到地下,防止电流通过设备而引发事故。
第8章习题答案(孙丽华)

4
3
体。由 n 10 和 a l 2 查表 9-7 得 0 .66 ,则钢管根数为
n
0.9 R E (1)
R E ( man)
0.9 45 11.26 0.66 5.45
考虑到接地体的均匀对称布置,最后确定选用 12 根直径 50mm、长 2.5m 的钢管作接地体,并 用 40×4mm2 的扁钢连接,呈环形布置。
可见,该避雷针不能保护这座建筑物。 8-13 某电气设备需进行接地, 可利用的自然接地体电阻为 15Ω, 而接地电阻要求不得大于 4Ω。
试选择垂直埋地的钢管和连接扁钢。已知接地处的土壤电阻率为 150 Ω m。 解:需要装设的人工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为
R E ( ma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E ( nat ) R E R E ( nat ) R E
答:变电所内的设备和建筑物必须有完善的直击雷防护装置,通常采用独立避雷针或避雷线; 对于雷电侵入波的过电压保护是利用阀型避雷器以及与阀型避雷器相配合的进线段保护。 8-5 什么叫接地?什么叫接地装置?电气上的“地”是什么意义?什么叫对地电压?什么叫接
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答:电气设备的某部分与大地之间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接地体与接地线的总和,称 为接地装置。 电气上的“地”是指在距接地体 20m 以外电位等于零的地方。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如接地的
答:总等电位联结是在建筑物进线处,将 PE 线或 PEN 线与电气装置接地干线、建筑物内的各 种金属管道(如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以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等,都接向总等电位连 接端子板,使他们都具有基本相等的电位;局部等电位联结又称辅助等电位联结,是在远离总等电 位联结处、非常潮湿、有腐蚀性物质、触电危险性大的局部范围内进行的等电位联结,以作为总等 电位联结的一种补充。 采取等电位联结后,可以降低接触电压,保障人身安全。 8-9 什么叫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我国规
关于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的研究论文

关于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的研究论文网络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关于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的研究学习中心:奥鹏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年春/秋季学号: 151350309143学生:赵斌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内容摘要雷电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雷电现象极具破坏性,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数量、建筑电气设备明显增多。
此外,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网络和室内电气设备过度依赖,这些原因导致建筑物雷电灾害发生机率逐渐上升。
因此,加强对行电气设备的防雷、接地的研究尤为必要。
关键词:防雷;接地;电气安全目录内容摘要 (I)1 绪论 (1)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1.2 防雷接地保护的重要性 (1)1.3 防雷接地保护的研究现状 (2)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3)2 变电站高压电力装置防雷技术 (4)2.1 引言 (4)2.2 雷电参数特性 (4)2.3 变电站防雷技术措施 (5)3 接地与屏蔽 (7)3.1 防雷接地 (7)3.2 屏蔽和等电位连接 (8)4 结论 (9)参考文献 (10)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停电,会对电网造成较大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不仅为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和配电网实现自动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供电部门提供更安全、经济、可靠和高质量的电能创造了条件,这就更加要求防雷接地措施必须十分可靠。
在变电站的设计过程中,保护变电站的设备安全,提高其供电可靠性,优化防雷接地设计方案,加强变电站的防雷接地安全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雷击事故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情况下,人体触电的主要原因是: 1)工作时没有遵守有关安全规程,直接或过分靠近 带电体; 2)人体触及到了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外壳 和与之相连的金属体。 3)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有关规程要求,带电体对地 距离不够; 4)不懂电气知识,随便乱拉电线、电灯等造成触电。
3.安全电压和人体电阻
(1)安全电压 所谓安全电压 ,是指人体触电后,不能使
(2)触电时间 触电致死在生理险象是心室颤动。电流通过人
体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触电的后果 也越严重。
(3)电流性质 人体对不同频率电流在生理上的敏感性是不同
的,具体说,直流、工频交流和高频交流电流通过 人体时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直流电流对 人体的伤害较轻;工频交流对人体的伤害最为严重。
(2)急救处理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将其移至干燥
通风的场所,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治,同 时赶快通知医务人员并做好送往医院的准备工 作。
返回
8-2 大气过电压与防雷
一、大气过电压
1.雷电的形成 气过电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雷云放电引起
的。在雷雨季节里,太阳把地面一部分水分蒸发 为蒸汽,并向上升起,由于太阳不能直接使空气 变热,所以上部空气为冷空气。上升的蒸汽一旦 遇到冷空气,立即凝结成水滴,随着水滴的增多 逐渐形成积云。它们受到强烈气流的吹袭,产生 摩擦和碰撞,形成带正、负不同电荷的雷云。
2.影响人体触电后果的因素
(1)电流强度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强烈,
对人体的伤害也越严重。按照人体对电流的反应的 程度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可分为:感知电流、 摆脱电流和三级。一般对健康成年人来说,感知电 流为1mA,摆脱电流为10mA,致命电流为50mA (电流持续时间在1s以上)。我国一般取30 mA (工频交流)为安全电流。
人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作用人体的电压越高, 人体电阻越小,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触 电的危害程度就越严重。因此,我国根据不同 的环境条件,规定安全电压为:在无高度危险 的环境为65V,有高度危险的环境为36V,特别 危险的环境为12V。
(2)人体电阻 人体电阻是由体内电阻和肌肤电阻两部分
组成。体内电阻较小(约500Ω),而且基本 不变;人体电阻主要由肌肤电阻决定,且与多 种因素有关,正常时可高达数万欧以上。而在 恶劣的条件(如出汗且有导电粉尘)下,则可 下降为1200Ω左右。安全工程计算时,从安全 角度考虑,人体电阻一般取1700Ω。
备是否带电,从而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3)装设临时接地线 这是为了防止在维修过程中突然来电,以保
证工作人员安全的可靠措施。在装设临时接地线 时,必须先接接地端,再接设备端;拆除时顺序 应相反。 (4)悬挂标志牌和装设临时遮拦
标志牌是用来对所有人员提出安全警告和应 注意事项的,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高 压危险”等;临时遮拦是为了防止工作人员误碰 或靠近带电体。
(4)电流路径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随着路径的不同,程度也
不同。电流流经心脏、中枢神经(脑部和脊髓)和 呼吸系统是最危险的。所以电流从手到脚,特别是 从一手到另一手是最危险的。 (5)人体状况
经试验研究表明,触电危险性与人体的状况有 关。健康人的心脏和衰弱病人的心脏对电流损害的 抵抗能力是差别很大的;触电者的年龄、精神状态 和人体电阻等都会使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有所差 异。
第八章 电气安全、防雷与接地
8-1 电气安全 8-2 大气过电压与防雷 8-3 电气设备接地
8-1 电气安全
一、触电及有关概念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所谓触电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对人体产生
的生理和病理伤害。这种伤害是多方面的,主 要分为电击和电灼伤两种类型。
(1)电击 电击是由于较小的电流通过人体体内而
过电压保护
雷电的危害: (1)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雷电附近的导线上将产 生感应过电压,会使电气设备绝缘发生闪络或击穿, 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造成人身伤亡等; (2)强大的雷电流流过导体时,会产生很大的热 量而使导体严重变形或熔断; (3)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会产生机械 效应而使杆塔、横担和建筑物等损坏; (4) 雷云对地放电时,有时也能击中人,对人造 成严重伤害。
安全电流:我国一般取30 mA(工频交流)为安 全电流。
安全电压:在无高度危险的环境为65V,有高度 危险的环境为36V,特别危险的环境为12V。
人体电阻:一般取1700Ω。
4.触电防护 (1)直接触电防护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对人能直接接触正常带 电部分的防护,例如对带电体加隔离栅栏或加保 护罩等的防护。 (2)间接触电防护
造成的内部器官在生理上的反应和病变。如 针痛感、灼痛感、痉挛,严重时可以出现昏 迷、心室颤动或停跳、呼吸困难或停止等现 象。
(2)电灼伤 电灼伤是较大的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外伤,
这种触电多数发生在人体尚为接触到带电体时 肌体受到高温电弧的灼伤。如人体组织烧焦、 炭化、坏死等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高压 触电造成的。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对正常时不带电,而故 障时可带危险电压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防护,例 如将正常不带电的可导电部分接地等的防护。
二、电气安全措施及触电急救
1.常用的技术措施 (1)停电
停电时,必须把来自各途径的电源断开,且保 证至少有一处明显断开点。检修时,工作人员应与 带电部分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
(2)验电 停电后,通过验电设备可以明显地验证停电设
责任感。工作许可人员负责审查工作票所列安 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 (4)工作监护制度
该制度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操作正确的 措施。监护人的主要职责是监护操作人员是否 按规定的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操作。
3.触电急救 (1)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提示:一旦发生触电 事故,一定要沉着冷 静的应对。
2.常用的组织措施
(1)工作票制度 工作票是准许在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的书
面命令,也是执行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书面依据。 (2)操作票制度
操作票制度是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时,在 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人员必须执行的操作制度。 也是人身安全和正确操作的重要保证
(3)工作许可制度 该制度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