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高含水建立研究
试论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改善措施

试论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改善措施高含水期油田是指原油产量中水含量较高的油田,由于高含水期油田原油产量低、开采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给油田开发和生产带来了诸多困难。
对于高含水期油田,如何通过注水开发改善油田开采效果成为石油地质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试论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改善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改善措施需要从井网控制方面入手。
井网控制是指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和水驱动机制,合理布井、合理配置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位置,以调整油层动态压力分布,提高注水效果。
在高含水期油田中,常采用网格或块状井网控制方式,即在油层内按照一定的网格或块状模式布置注水井和采油井。
通过科学合理的井网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水液体的渗透效果,保证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的压力差,减少水和油的混流,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改善措施还需要从注水井完善方面入手。
注水井完善是指在注水井的选址、注水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注水层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提高注水井的注水效果。
在高含水期油田中,注水井的完善是尤为重要的,可以采用多级井筒注水技术,即在井筒中布设多层注水管。
通过多级井筒注水技术,可以增大油层受水表面积,提高注水效果。
在注水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方面,要选用高效节能的注水泵和管道,保证注水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注水层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在选井时充分考虑油层地质特征、水驱动机制和地质构造条件,选择适宜的注水层,以提高注水效果。
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改善措施还需要从注水液体改良方面入手。
注水液体改良是指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或调节注水液体的性质,提高注水液体的渗透能力和油层渗透性。
在高含水期油田中,可以采用调节注水液体盐度、添加表面活性剂、改善注水液体粘度等技术手段,以提高注水液体的渗透性和油层渗透性。
在注水液体的选择方面,要根据油层地质特征、水驱动机制和地质构造条件,选用适宜的注水液体,尽量减少对油层渗透性的影响,提高注水效果。
对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研究的论述

・ 3 ・
对 注水开发油 田高 含水期开发 技术研究 的论述
杨 琳
f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 尔图区第一采 油厂 第七 油矿工 艺队, 黑龙江 大庆 1 6 3 0 0 0 ) 摘 要: 由于我 国储 油层 非均质性严重 的特点 , 导致我 国在 开采 的过程 中经常采取注水的方式 , 并经过 多年的 实施 , 总结 出来 了大量 数据 , 并开展 了 多项 的实验 于其他 的相 关技 术相比 , 注水技 术拥 有价格廉价 、 供应量充 足、 驱 油效果消耗低 等优 点, 所以在进 行开采的过程 中, 大 多数施工单位都采取 注水开发 的形式 , 在未 来的几年里 面这种情 况并不会发 生 太大的改变 , 在 油田的开发上 面仍是主要手段。 由此可以看 出, 对 于石 油工作 者来说 详细的 了解注水开发油 田的技术及开发效果拥有很 重要 的意义 , 注水技 术成果 的出现将能够对 于油 田开采上面起 到很 大的促进作 用。 ,
关键 词 : 注水 ; 油田 ; 技 术
济极 限含水率 的计算方法 , 由单井 经济极限含水率的计算方法可以 求得 经济极 限产 量计 算方法 , 根据这些计算方 法 , 如果按照最低 的 藏油地 区的地质地貌 特征对于在 开采过 程 中注水方 式有很 大 成本进行计算 ,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在一定程度上就有所升高 , 经 的影 响 , 并且还 会削弱注水 水驱开发效果 , 还有 就是对水 驱后所 收 济极 限产量是 已知的 , 关井界 限也 就可以确定 了。如果界 限产 量比 益到 的程度造成影响 。藏油地 区的地质地貌是 一个 笼统的概念 , 它 关 井的界 限要低 , 就要采取 一定 的改造措施 , 进 而实现更多 的经济 是许多周 边地质特征 的集 合体 。比如在油 田进行 注水开 发的过程 效 益 。 中, 能够对 于效果造成影 响的因素有很 多 , 我们 不能够一 一的对其 2 . 2单井经济开采年限及采收率 进行 防范 , 所 以只对其 中影响最为严重 的进行处理 , 我们 将对于 注 所谓 的单井 经济开采年限 ,就是指在经济极 限含水率 的年份 , 水开发效果造成影响的 因素主要分为七类 十六种指标 。 如果 单井 的极 限含水 率 已知 ,那 就等于单井 的开采 年限也就确定 1 . 2 人为控制 因素对 于油 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 了。 所谓 的经济采收率 , 就是指开采 的量 占到总量的百分 比 , 如果地 个藏油地区在进行建设过程 中注水效果 的程 度 , 不仅仅 与当 质 总储 量也就是极 限经济量是 已知 的 , 开采量 已知 , 就可 以计算 出 地的地质地貌有关 , 还与施工人员 的技 术水平有关 。能够影 响到油 来 了 。 田注水效果 的人为控制 因素并不少 , 在经过对于注水开发效果人 为 2 . 3措施经济临界增产量 的计算 控制影响 因素 的研究 中, 我们 总结 出来 能够产生影响 的人为控制 因 对 于其 的计算 方法主要有 : 零净现值分 析方法和盈亏平衡分 析 素有六类十六个指标 。 方法 , 目前较 为常用 的是盈 亏分析方法 , 通过盈亏计算 方法可 以确 1 . 3 评价水驱开发效果 的原则 定 措施 经济 临界增产 量 , 从 公式 中还可 以看 出 , 随着 临界增产量 的 在进行油 田的水驱过 程中取得 的开发效 果主要表 现是指在油 增大 , 固定成本也相应增加 , 因此二者之间成正 比关系 , 而盈亏平衡 田进行 开发阶段 以后 , 经 过整体 的设计规 划化 , 在进行 注水工程完 点所对应 的产量和可变成本之 间成反 比关系 , 如果也就是说随着产 成阶段所取得 的油 田水驱效果 , 这 一效 果的确定能够对油 田的整体 量增加 , 可变成本就降低 , 反之 , 则增加 。 开采率和油 田的储油量进行准确 的计量。 所 以在注水工程的开展上 2 . 4经济可采储 量的计算 面为 了实现对于油 田开采率和储油量 的确 定 , 对于工作人 员的技 术 如果是在经济极限产量的生产情况下 , 将所用 的产量 进行 累计 针对总体的开 要求 较高 , 在现实 的实施 工程 中开展极 为 困难 , 在体现 工作人员 的 就是经 济可采储量 。鉴于我 国油 田 目前 的开发状况 , 技术水准上面也不能够具体 的表现 出来 。所以 , 在进行油 田的注水 发 指标 , 可以通过注水 开发的特征 曲线来 进行预测 , 将其 和经 济极 工作上面 , 对于油 田的开采率和实际储油量 的确定并要求 获得 一个 限含水 率进行结合 , 就可以确定出经济可采储量。通过对累计的产 对未来的含水率进行 预测 , 将经济极 限含水率带入计算公式 中, 具体 的数值 , 只需要取得 一个相对 的概念就可 以了 , 就 是说 当采 用 量 , 也就是 经济可采储量 , 用经 济可采储 注水 技术进行施 工 以后能 够达到的预计水 驱效果和 理论上能 够达 就可 以计算 出累计 的产油量 , 进 到 的水驱效果之 间的 比值 , 通过这样 形式上 的转换 , 就能够在施 工 量减掉 目前 累计 的产油量 ,所得 的差就是剩下 的经济 可采储量 , 的过程 中将技 术人员 的整体技术水 准和管理水平进行完美 的体现 。 而就可 以得到经济采 收率 了。 2 . 5油 田开发项 目的开采年限的确定 在油 田的施工过程 中所采用 的输水效 果相对概念 , 主要是 为了能够 这是在假说经济技术条件不发生变化 , 对油 田开发项 目的最长 将某一个 开发 方案 和以后 的实施 效果得到具体 的体现 , 使得能够在 理论上 面得出该套 注水效果 的优 越性能 , 并且在其 中能够将技术人 经营时 间进 行计算 , 在这段 时间之内 , 油 田内部的实 际收益率应该 比目标收益率要高。 产油量的实际价值要 比所投人生产中的费用要 员和管理人员 的水 准进 行综 合的体现。 高, 这才算是 油 田项 目的经济极 限产 量 , 影 响油 田项 目经 济的极 限 1 . 4评价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则 对于将油田注水水驱效果的改善只是一项相对 的概念 , 并不是 产量的主要 因素就是固定成本 和可变成本 。 一旦项 目的经济极 限产 再将计算 出经济极 限产量和预测 的每一年的产量进 说一 定要 对其 进行 根本上的改变 , 只是 在由于为 了面对某一个突发 量被确定之后 , 事件而技术人员对于注水人为控制将 其改 善的一种体现 。 在对于油 行 比较 ,如果预测的某年的产量正好和项 目经济的极限产量相等 , 田注水情况的评定上面主要原则是 , 首先我们要 了解到在改善之前 就可 以确定 出在该年就是 项 目经济 的极 限寿命周期。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石油地质工程中注水开发成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
随着注水周期的延长和高含水期油田的出现,注水开发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些改善措施,并探讨其实施效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高含水期油田是指地质条件复杂,油层中含水率较高的油田。
这类油田注水开发存在以下问题:1. 采收率低:由于高含水期油田油层中含水率较高,注水前往往需要进行水驱或气驱开发,使得油层中的原油难以有效提取,采收率较低。
2. 地层压力不足:地层压力是维持油田正常开发和产出的重要条件,而高含水期油田往往地层压力不足,难以实现有效开发。
3. 油水混合物净化困难:高含水期油田中原油和水混合在一起,难以有效分离。
4. 能耗高:由于地层条件复杂,注水开发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能耗较高。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高含水期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二、改善措施的分析1. 优化注水方案采取合理的注水方案是提高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
优化注水方案可以通过提高注水井的布置密度、调整注水层位、增加注入压力等方式来实现。
还可以通过精确的地层模拟和水驱试验来确定最佳的注水方案。
2. 加强地层改造地层改造是指通过在地层中注入化学剂、微生物或其他改造剂,改变地层物性和渗透性,从而提高地层的油水分离效率和原油采收率。
针对高含水期油田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地层改造技术,如聚合物驱油技术、微生物改造技术等。
3. 提高注水效率提高注水效率是通过改善注水设备和技术来实现的。
可以通过更新注水设备,提高注水管道的输送能力,增加注水泵的压力等方式来提高注水效率。
还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注水技术,如水平井注水技术、自动调节注水技术等,提高注水效率。
4. 净化油水混合物针对高含水期油田中油水混合物难以净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油水分离措施。
低渗透裂缝油藏油井高含水的原因分析与治理

A油田受地下水活跃、裂缝发育及注水压力偏高等因素影响,油井含水上升快,高含水油井比例大,油田开发形势严峻,稳油控水难度大。
通过认真分析引起油井高含水的原因,因井制宜,一井一策,详细制定治理方案,主要通过层段降水、周期注水、化学调堵及机械堵水等措施手段,共治理高含水油井32口,取得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有效减缓了油田含水上升速度,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持续改善。
1 油井高含水的原因分析1.1 地下水活跃,边水或底水推进过快导致油井含水上升在油田边水或底水能量充足的地方,随着油井开采时间的延长,油层压力下降,边水或底水在外压的作用下侵入油层,使油水边界向油藏内部不断压缩。
结果地下水与油层原油混合在一起,由于油水在地层中的渗透性差异,导致地下水推进过快,先于原油到达油井,使这些地区的油井过早含水或含水上升过快。
而那些处在油水过渡带的油井,甚至在开发初期就进入中高含水阶段。
1.2 油水层解释难度加大,误射水层或油水同层所致低渗透油田油层发育差,油藏孔隙度低、含油性差,局部井区纯油层和油水同层在测井响应上差别不大,反应在测井曲线上幅度差异不明显;加上油水层解释标准存在地区差异性和极强的经验性,导致在测井解释的时候,容易把油水同层、水层误解释为油层而进行射孔。
或者是在投产开发时,放宽了射开标准,为获取更多的油量而射开油水同层。
1.3 天然裂缝发育、油水井压裂投产,裂缝贯通油水井A油田为低渗透裂缝型油田,断层附近及构造高部位是裂缝相对发育区。
断层走向多为南北向,通过微地震裂缝测试等监测手段,判断裂缝走向以近东西向为主。
因此该油田井网为线状注水井网,线状注水被认为是目前低渗透裂缝油田最佳的注水方式。
该油田油水井均压裂投产,但是,压裂时并不能完全控制裂缝的延伸方向,实际上在其他方向也产生裂缝,加上油水井距过小,油水井间的次裂缝很容易沟通,注入水沿次裂缝方向很容易到达油井,导致油井含水上升过快。
1.4 注水量、注水压力超标,导致注入水推进过快低渗透油田普遍注水受效差。
有关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技术

二 、油 田规模在经 济指标 的极限计算
1 . 单 井经济 的含 水率极 限
三 、总 结
总而 言之 ,本 文对 当前 油 田高含 水技 术 进行 有 效 的分 析 与研 究 ,
油 田在开 发到 一定 的阶段 ,产 出与 投入 实现平 衡 时的含 水 率就 代
表 了经 济的 极限 含水 率 ,因此 这时 的油 田产量 就是 当前经 济产 量 的极 限。假 如这 时原 油生产 的利 润 与生产投 入 出现 正增 长 ,就 会对 可变 成
关 键 词 :注 水 开发 油田 高含 水 期 开发 技 术
高 水期 开 发技 术对 油 田的 经济 效益 与 来发 水 平 有直 接性 的影 响 ,
因此 油 田要 想 获得更 好 的发展 就必 须在 这方面 进行 有效 的研 究 ,从而 为 油田开发 提供 最 佳的发 展基 础 。因此 ,就先 对 油 田高水期 的技 术开 发进行 有效 的分析 。
要 :在 油田高水期可 以采用合理、科 学化的技术措施进行有效的开发 ,这样 可以不断提升 油田的整体经 济效益与开发 水平。但是 ,高水期
油 田的开发技 术须有结合 实际情况有针 对性地使用 ,从 而保证 油田获得健康、可持 续性的发展。本文主要从 油田高水期的 角度 出发 ,对相 关技 术的开发 与 规模 经 济指 标 极 限值 的 计 算 进行 深入 分 析 。
一
份 ,假 如单 井在 极 限含水 率上 是 已知 的 ,那么就 可 以计算 出单 井 的实
际开采年 限 。
3 . 措施经 济在临界 的增产计算 主要 的 计算方 法有 :盈 亏的平 衡分 析 与零净 现值 分析 的方 法 ,而 盈亏 的分析 方法 是 当前最 长用 的一种 方法 ,主要 因为 通过 这种 方式 可
高含水期精细注水技术研究

高含水期精细注水技术研究随着我国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精细注水技术研究成为提高采收率和延长油田寿命的重要手段。
精细注水技术是指根据油藏地质特点、流体动力学原理和地下水力学条件等,采用科学化的注水控制方法,实现注水精准定向、控制注入压力、优化进注水压力分布等目标,以达到增加采收率和实现注采平衡的目的。
下面将从精细注水技术的技术路线、技术手段以及应用现状方面进行阐述。
一、技术路线精细注水技术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前期评价、方案设计和实施调整。
前期评价阶段主要进行油藏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流体动力学原理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注水方案和注水效果评价参数。
方案设计阶段主要根据前期评价结果,制定精细注水方案,选择合适的注水方法、注水控制技术和注水模式等,对注水井进行布置设计,并确定注水压力控制、注水剂配比等操作参数。
实施调整阶段主要是根据实际注水效果,对注水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实现注采平衡和增产措施的有效性。
二、技术手段1. 精准定向注水技术精准定向注水技术是指采用具有定向能力的注水工具,将注水井的注水孔位精确定位到可注水层段,以提高缝洞注水效果和防止游水区发生。
常用的定向注水工具包括导向头、方向套、导向器和定向衬套等。
通过精准定向注水技术,可以实现注水孔位对称布置,避免重复注水和跨层注水等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油水分层,提高注水效果。
2. 互通式注水技术互通式注水技术是指在同一井筒内,通过放置互通管件和转塔等设备,将多个注水层段连接起来,实现井段互通和均衡注水。
互通式注水技术可以增加有效注水面积,优化注水压力分布,避免深层地层轻质油进一步水淹等问题,同时还可避免因坑-地位差引起的漏水和开仓等问题。
3. 自适应注水技术自适应注水技术是指利用无线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沉积物含量、注水节流阀开度、油水井间压差等数据,对注水工艺和操作参数进行自动调整和控制,实现注采平衡和增产效果。
自适应注水技术可以根据油藏储层状态和流体动力学变化,实时调整注水参数并防止堵塞或输送不足等问题,实现真正的智能化注水控制。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研究分析

进 行 比 较 和交 流 。同那 些 含 水 率 相 对 较 低 的 开 采层 比较 而 言 , 特 高 含 水 油 田在 实 际 的开 发 过 程 中 ,往 往 具 备 采 油 速 度 较 低 而 且
剩 余 油 量 相 对 比较 分 散 等 缺点 , 同 时再 加 上 井 况 恶 化 以及 开 发 经 济 效 益 相 对低 下 等 特 征 , 逐 渐 的 进入 到一 个 特 高 含 水 期 。在 这 个时期 , 往 往 会 出 现 含 水 率 明 显 上 升 的情 况 。 严 格 意 义 的讲 .我 国现 阶段 的油 田开 发 仍 然存 在着 诸 多 问 题: 开 采 过 程 中采 储 量 相 对 较 小 , 压出程度较 高 , 储 藏 和 开 采 之 间存在着较大矛盾 , 油 藏 水 内部 驱 动 程 度 较 高 , 开 采 层 之 间存 在 接替层 沙 , 耗水量 相对较大 ; 主力 油 层 在 开 采 之 前 被 积 水 淹 没 ; 开 采 过 程 中 因使 用 注 水 运 动 而 导 致 受 断 层 出 现 破 坏 等 等 ,进 而 形 成 在 开 采 过 程 中 出 现 注 水 运 动 规 律 以 及 扫 油 程 度 还 有 地 下 油 水 分 布 相 对 分 散 等诸 多 问 题 , 此 外 也 会 增 加 相应 的挖 潜 难 度 。 二、 对 特 高含 水 油 田 的开 发 和 研 究
石
油 化 工
1 9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研究分析
马强 郭 选 马金 玉( 长庆 油 田 第三采 油厂 五里 湾 第一采 油作 业 区 7 1 7 5 0 7 )
摘要 : 近些年 , 随着 社 会 的 不 断 发 展 以及 工 农 业 经 济 生 产 的 需 要 , 人 们 对 石 油 等 能 源 的需 求 正 在 急 剧 增 加 , 这 就 从 一 定 程 度 上 促 进 了 能 源 开采 业 的发 展 。本 文 通 过 结 合 在 特 高 的 含 水 阶 段 ,对 油 田进 行 开 发 过 程 中存 在 的问 题 与 现 状, 对如何做好解决这些问题 , 做好 该 阶段 的研 究 工 作 进 行 详 细 的 探 究 与 讨 论 。
油田特高含水期分压注水试验研究

1 . m ,有 效 厚 度 2 2 ,开 井 3 27 .m 5口 ,注 水 压 力 1 . MP , 日注 水 量 1 9 m。 17 a 26 。
2 分 压 注 水 的 实 施 方 式 及 调 整 原 则
针对 油 藏埋 深 较大 、储 层 发育 相对 较 差 、油层 动 用程 度相 对较 低 的 葡 工4及 以下油 层 ,采取 分 压 注
[ 要 ] 针 对 区 块 葡 I4及 以 下 油 层 埋 藏 深 度 大 、 储 层 发 育 差 、 动 用 程 度 低 等 特 点 , 在 区 块 葡 4及 以 下 摘
油 层 开 展 了分 压 注 水 试 验 : 上 部 油 层 采 取 周 期注 水 , 下 部 油 层 提 高 注 水 压 力 , 克 服 薄 差 储 层 的 启 动 压 力 。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分 压 注 水 可 以提 高 油 层 的 吸 水 能 力 , 改 善 油 层 动 用 状 况 ,对 特 高 含 水 期 水 驱 精 细 开 发 、 高 效 注 水 具 有 一定 的 指 导 作 用 。
2 1 分 压 注 水 的 方 式 .
最 大 注水 压力 主要 是 受射 孔顶 界 限制 ,葡 I 4油层 顶 界 比萨尔 图 油层 顶 界 深 1 6 左 右 ,单 独 层 系 2m 开 采 可增 加注 水压 力 1 6 MP ,因此 ,采 取 分 压 注水 的方 式 ,即上 部 油 层 采 取 周期 注 水 ,下 部 油 层 提 .1 a 高 注水 压力 ,克 服薄差 储 层 的启 动压 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特高含水油田潜力非常巨大,研究极其重要。
汇报提纲
一、高含水油田研究的重要性 二、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三、高含水油田挖潜技术措施研究
四、主要结论与认识
层内非均质性是影响剩余油的决定因素,而 不是层间非均质性.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投产初期 井号 北1-43-P268 北1-43-P271 北1-4-P265 北1-4-P267 北1-52-P261 北1-52-斜P263 北1-54-P261 北1-54-P264 北1-61-P261 北1-61-P263 北1-61-P265 日产油 (t) 0.8 1.8 0.7 1.4 0.3 3 2.1 0.3 9 0.5 0.6 含水 (%) 98.9 92 98.6 93.4 99.5 94.8 96.1 99.1 90.8 98.8 99.5 日产油 (t) 1.5 3.0 3.1 3.2 0.4 3.3 3.9 0.9 3.5 0.6 0.5 目前 含水 (%) 97.8 91.2 94.5 81.4 98.7 93.7 94.1 96.6 95.1 98.0 98.1 有效厚度 (m) 6.3 5.4 6.5 3.8 6.1 8.1 10.2 13.5 14.9 7.4 9.4 二类油层 高淹厚度 (m) 1.7 1.6 2.4 1.1 1 1.9 1.1 3.8 2.8 2.6 1.6 高淹比例 (%) 27 29.6 36.9 28.9 16.4 23.5 10.8 28.1 18.8 35.1 17
3、岩性变化大部位的差储层或表外层;
4、层间干扰及层内差异形成的剩余油;
5、现有井网控制不住或未动用的小砂体。
综上所述,油田在特高含水期剩余油主要分 布
在: 1、油层上部,厚油层顶部; 2、隔夹层遮挡部分(未吸水层);
3、岩性变差部位;
4、井网控制不住的部位。 这些剩余油富集区是今后挖潜的重点。
汇报提纲
胜利油田特高含水区剩余油主要分布:
胜利针对高含水整装油田提出了“分割控油”
的剩余油富集理论。“分割控油”以“夹层分割
控油、小断层分割控油、优势通道控油”为核心
的剩余油富集理论。
这是胜利油田对高含水油田通过“十五”期
间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的理论成果。
高含水断块油田剩余油主要分布(大港): 1、断层控制以及微构造起伏控制的剩余油; 2、注采系统不完善而形成的剩余油;
(1)层内挖潜是高含水油田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重点
按油层厚度统计,已动用油层: 强水洗(水驱油效率>55%) 约占20%; 中水洗(水驱油效率35-55%)约占45%; 弱水洗(水驱油效率<35%)约占15%; 未水洗(未见水部分)约占20%。 中水洗部分占比例最大。层内挖潜作为进一步提高注水采
收率重点。
2007年5月试验区129口采油井(包括9口非试验井) 低于设计指标5吨,综合含水90.25%。平均地层压力 7.18Mpa,流压3.36Mpa;采油速度3.76%,采出程度 36.02%
厚度(m) 类别
。
总井数 (口) 开井数 (口) 日产液 ( t) 方案设计 日产油 ( t) 含水 (%) 日产液 ( t) 5月生产情况 日产油 ( t) 含水 (%) 沉没度 (m)
高含水油田挖潜研究
管纪昂
中石油咨询中心
汇报提纲
一、高含水油田研究的重要性 二、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三、高含水油田挖潜技术措施研究
四、主要结论与认识
一、高含水油田研究的重要性
高含水油田潜力研究,以中石油股份 公司油田注水重大开发试验为研究重点, 主要研究高含水后期(含水大于80%)大 型整装油田和断块油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以及后期油田开发潜力和挖潜的主要技术 措施。
研究表明:
含水 20% 股份公司 60% %
2006年数据统计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小于20% 小于40% %
80%
大庆喇萨杏油田 80% 90%
小于60%
小于50% 小于80%
2006年股份公司含水大于80%的油井年产量4309.8万吨, 占见水井总产量的43.7%。含水大于80%的油田剩余可采储量 5.1亿吨,占股份公司剩余可采储量44.3%。所以含水大于
基础。
同一油层两套井网,分别开采不同类型的层区
二类油层:150m
三类油层: 106m
-SIII10试验具有开创意义的是,在同 一油层上两套井网,分别开采不同类型的层区。
150米
106米
——三类层区井网
——二类层区井网 ——二类层区
——三类层区
一、高含水油田研究的重要性 二、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三、高含水油田挖潜技术措施研究
四、主要结论与认识
针对高含水油田,经过近几年开采技术的攻关 研究,得出开发高含水油田实用的挖潜技术措施。 主要研究以下两种类型油田: 1、大型整装高含水油田
2、断块高含水油田
1、大型整装高含水油田挖潜技术措施
砂岩
有效
二类油层井
13.2 12.9 18.1 13.5
5.5 3.3 11.8 4.7
40 80 9 129
40 80 9 129
50 27.5
5 3
90 89
33.4 23.5 98.2
2.4 2.7 9.5 3.1
92.81 88.51 90.33 90.25
12
北1-63-P261
平均单井
0.5
1.8
99.3
97.4
4.8
2.4
83.8
94.3
10.4
8.6
1.8
2
17.3
23.6
通过对高含水重大试验区的研究和油藏精细描述研
究,得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主要跟踪
调研油田是大庆、大港 、胜利) 大型整装特高含水区剩余油主要分布(大庆): 1、油层上部,尤其是厚油层顶部; 2、三类油层主要分布于相应注水井吸水差及滞留 区; 3、岩性变差部位。
喇嘛甸油田萨Ⅲ4-10油层试验,开采对象为厚油层内注采不完善的结构 单元及注采不完善的单砂层,具有开创意义的是在层内利用结构界面挖潜。
延伸范围300m
延伸范围80m
(2)密井网完善注采系统,细分开发层系是挖潜
的基础 以砂岩组为单元,在满足一定单井控制储量 和产能条件下,尽可能细分开发层系,因为密井 网完善注采系统,细分开发层系是提高采收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