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节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即使是同一个节日,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文化功能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而发生相应变化。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秋节肇始于中唐,依据是中唐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文人赏月玩月诗。唐代的科举制让大量文人为了科举考试和被举荐机会而产生迁徙大潮,他们背井离乡,聚集在长安、洛阳等地,努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期待着命运的垂青。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仙话在社会上传播后,文人们发现中秋满月最适宜“玩”,一方面是为了附会“月宫仙境”,另一方面也是借赏月来抒写自身的人生境遇。

从诗歌来看,赏月诗描述的场景多在塞外或异乡,或独酌或与两三同僚、知己赏月,除了对月夜景色的临摹、由明月普照而生发出的旅愁闺怨,还有月宫中的兔、姮娥等引起对月宫仙境的遐想。唐代中秋玩月诗歌的诗境通常是比较清冷的,中秋在肇始之初就融合了自然与个体在时代的命运,赏月诗更是文人们经验世界的心灵化,“秋月”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忍受巨大孤独和寂寞的文人们寄托情怀苦闷的情感对象物,而月宫的美好传说,飘渺的仙境,长生的象征,又象征着文人的“诗意”审美和对功成名就的“圆满”人生境界的追求。在开放而气象万千的唐代,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但是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却难以把握和捉摸,中秋成为特殊时间节点下的文人们安顿精神、寄托人生理想的物象认同空间。

宋代,中秋习俗已经广泛渗透在社会各个阶层。商业城市崛起,市民阶层形成,传统人文臻于成熟,人本追求凸显,“闲”与“适”,对宋人来说既是艺术境界也是人生境界。宋太宗年间,皇上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因此宋代的中秋,不同于唐代的“清冷”,《东京梦华录》就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时期开封市民中秋之夜赏月的热闹情景。从皇宫贵族到普通市民,通宵达旦,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中秋夜的狂欢之中。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社会财富增加,较之前的传统儒家“养心莫善于寡欲”形成的拘谨、简朴、紊朴的民风发生了转变,特别是“重利趋商”启动了人的本性欲求中所有的、久遭禁锢的享乐欲望。这样恣意寻乐之风不独为富贵之家所独享,中秋节日赏月的全民狂欢,“秋月”成为民众在一年辛苦劳作后,通过消费,庆祝丰收宣泄的正规渠道,形成了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性认同空间。

明清之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一种新的道德价值思维方法正在破土而出,它所反映的是从“人的依赖性”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历史前进的方向。在这样的时代 2 中,中秋的节俗就更加世俗化,由注重公共活动逐渐收拢到注重家庭内部的成员交流。表现出澄净清幽的天上圆月,围合宁静的院落,亲密和洽的亲人,三者在这一刻达到混融合一,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总体来看,明清之后中秋节俗的功利性内容显著增强了,节日袁现的公共性与家庭性这两者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张力,使得“圆月”中费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形成了民众的情感认同空间。

(摘编自张海岚《中秋节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本质到底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秋节的具体内涵也是动态发展的,每个朝代的社会需求决定着节日的具体内容。B.唐代文人赏月玩月诗歌的出现,与诗人人生境遇、个体命运和精神追求密切相关。

C.宋代中秋节赏月与唐代大不一样,不仅是文人的感发,更是全民参与的一场犴欢。D.借月圆自然现象表达对人世亲人团圆的追求,成为明清之后中秋节日的重要主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详细阐述中秋节内涵自唐至清发展演化的过程

B.文章以唐代文人为例,论述了中秋是他们安顿精神和寄托理想的物象认同之所。C.第四段着重分析了宋代在皇帝的大力提倡下中秋成为全体民众狂欢节日的过程。D.最后一段阐述了明清时中秋节逐渐演化为人们贵人伦、重亲情的情感认同空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日文化内涵的演变紧随时代发展与变迁,中秋节较之其他节日表现更为明显。B.宋代中秋节热闹、狂欢与经济繁荣紧密相关,经济发展是节日演化的第一因素。C.明清之后中秋节重视家人的团圆,说明人们回归私人空间而不再看重公共空间。D.现在中秋节被定为法定假日,表明人们对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价值的推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

北斗三号2009年11月启动建设。10 余年来,工程建设历经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卫星工程、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完整系统五个阶段固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建成即开通,开通即服务。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一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400多家单位、30 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二是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高效完成组网。自2017年11月起,两年半时间高密度发射18箭30星,建成40余个地面站,快速形成星地一体化运行能力。

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性能指标先进。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亚太地区性能更优。.

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支持北斗功能,支持北斗地基增强高精度应用的手机已经上市。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 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 (新闻办网站2020 年8月3日)

材料二: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俄罗斯秋明国立大学近代史和世界政治教研室人员涅日丹诺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通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防御能力。

他表示:“如果发生军事冲突,美国可能禁止中国使用GPS,但同时中国不可能完全指望格洛纳斯(GLONASS),因为‘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存在美国将让卫星‘失明’的风险。在此情况下,中国军方将可以依靠本国的导航系统。”

专家补充称,外层空间不可避免地将成为超级大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对抗的舞台,尽管.这与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规定的相反。涅日丹诺夫解释称,“不存在有关《外层空间条约》义务争端的调解机制。这一条约在空间军备控制方面非常有限。因此,中国这一导航系统表明,其愿意接受挑战,并且不准备在这一领域落后于俄罗斯和美国”。 (航天科技网2020年8月4日)

材料三: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发布会上介绍,北斗要在2035年前建设-一个更智能、更泛在、更融合的系统。

他表示,卫星导航有天然的脆弱性,信号弱、容易被干扰,进入室内会有一定影响。.水下导航会碰到很多困难,这些都是后续要解决的。“所以,我们要解决水下导航问题、室内导航信号弱的问题、深空的问题。比如最近火星探测,未来向深空、向更远的宇宙里,它的导航靠谁呢?北斗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所谓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PNT 体系)就是以卫星导航作为核心和基础,把现在认知里的各种各样技术融合在一起,让它更安全、更高性能、更可靠。我们特别期待2035年这个系统的建成和到来。”冉承其说道。(澎湃新闻2020年8月3日)

4.下列对北斗三号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即意味着其已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可立即开通全系统服务。

B.北斗团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真正实现了自主可控,使北斗三号卫星器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

C.卫星导航有天然的脆弱性,尤其是在水下导航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到2035年,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将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D.北斗三号建成后,在国际军事冲突中,中国军方将可以使用本国的导航系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北斗三号工程取得巨大成功既得益于科研人员对关键核心的技术攻关,也离不开举国的体制优势。

B.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性能指标先进,在亚太地区性能尤为突出。

C.外层空间不可避免地将成为超级大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对抗的舞台,是因为不存在有关《外层空间条约》义务争端的调解机制。

D.北斗三号的建成影响深远,如最近的火星探测,未来的宇宙探秘,它都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

6.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之后,各大媒体纷纷称赞其为“国之重器”,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其作为“国之重器”具备哪些特点。(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 9 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祁瑞宣在出狱的第四天,遇见了钱默吟先生。

钱先生的脸很黑很瘦,一些杂乱无章的胡子遮住了嘴。这已经不像个诗人的脸,而颇像练过武功的人的面孔,瘦而硬棒。

钱先生的胡子下面发出一点笑意,笑得大方,美好,而且真诚。“走吧,谈谈去!“钱先生低声地说。

瑞宣好久好久就渴盼和老人谈一谈。

他们进了个小茶馆。钱先生要了碗白开水。

"喝碗茶吧?“瑞宣很恭敬地问,抢先付了茶资。

“士大夫的习气须一律除去,我久已不喝茶了!“钱先生吸了一小口滚烫的开水。“把那些习气剥净,咱们才能还原儿,成为老百姓。你看,爬在战壕里打仗的全是不吃茶的百

姓,而不是穿大衫,喝香片的士大夫。”瑞宣看了看自己的长袍。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小茶馆里点起一些菜油灯。

“钱伯伯,“瑞宣低声地叫。“家去,吃点什么,好不好?”

老人毫不迟疑的拒绝了:“不去!见着你的祖父和小顺子,我就想起我自己从前的生活来,那使我不好过。……你认识你们胡同里的牛赦授?”“不认识。干吗?”

“不认识就算了。你总该认识尤桐芳喽?”瑞宣点点头。

“她是有心胸的,你应该照应她一点!我也教给了她那个字杀!"“杀谁?”

"该杀的人很多!能消灭几个日本人固然好,去杀掉几个什么冠晓荷、大赤包之类的东西也好。这次的抗战应当是中华民族的大扫除,一方面须赶走敌人,一方面也该扫除清了自己的垃圾。我们的传统的升官发财的观念,封建的思想一就是一方面想做高官,一方面又甘心做奴隶一一-家庭制度,教育方法,和苟且偷安的习惯,都是民族的遗传病。这些病,在国家太平的时候,会使历史无声无色的,平凡的,像一条老牛似的往前慢慢的增;及至国家遇到危难,这些病就像三期梅毒似的,一下子溃烂到底。”

“我怎么照应她呢?"瑞室相当难堪地问。”给她打气,鼓励她!“老人慢慢地往起立。瑞宣还不肯动。他要把想了半天的一句话一”对于我,你有什么教训呢?" 一说出来。可是,他又不敢说。假若钱伯伯教他狠心地离开家庭,他敢不敢呢?他把那句话咽了下去,也慢慢地立起来。

两个人出了茶馆,瑞宣舍不得和钱老人分手。走了几步,老人立住,说:"瑞宣,送君千里终须别,你回家吧!”

瑞宣握住了老人的手。“伯父,我们是不是能常见面呢?”

“不便常见!我们多见一面,便多耗费一些工夫;耗费在闲谈上!这不上算。”

瑞宣无可如何地松开手。手中像有一股热气流出去,他茫然地立在那里,看着钱先生在灯影中慢慢地走去。

到了家,他感到疲倦。很早的,他便睡了觉。

随着第二天的朝阳,他可是看见了新的光明。他把自己放下,而专去想钱先生。他觉得钱先生虽然受尽苦处,可是还很健康,或者也很快活。为什么?因为老人有了信仰,有了决心,信仰与决心使一个老诗人得到重生与永生。

看清楚这一点,瑞宣以为不管他的行动是否恰好配备着抗战,他也应当在意志的坚定上学一学钱老人。

是的,他要活着,为自己,为家庭,为操守,他须活着,他不应当再躲避。

这是星期六。下午两点他就可以离开公事房。他决定去看看下午三时在太庙大殿里举行的华北文艺作家协会的大会。

会场里坐着立着已有不少的人,可是还没有开会。他在后边找了个人少的地方坐下。大赤包,招弟,冠晓荷,走了进来。

瑞宣看到冠家夫妇,实在坐不住了。可是,这时候,门外响了铃。冠晓荷半立着,双手伸在头上鼓掌。别人也跟着鼓掌。瑞宣只好再坐稳。

在掌声中,第一个走进来的是蓝东阳。今天,他穿着西股。没人看得见他的烦带,因为他的头与背都维持着鞠躬的姿式。他的后面是,瑞宣认得,曾经一度以宣传反战得名的日本作家井田。

蓝东阳宣布开会,台下又鼓了掌,他张着嘴等候掌声慢慢的停止。“现在,请大文豪井田先生训话!井田先生!”又是极深地一躬。

井田挺着身,立在桌子的旁边,肚子支出老远。他不耐烦地一摆手,阻住了台下的鼓掌,而后用中国话说:“日本的是先进国,它的科学,文艺,都是大东亚的锁导,模范。”瑞宣在大家正鼓掌中间,溜了出来。

出来,他几乎不认识了东西南北。找了棵古柏,他倚着树身坐下去。井田,在十几年前,的确是值得钦敬的一位作家。他万没想到,井田居然也会作了日本军阀的走狗,来戏弄中国人,戏弄文艺,并且戏弄真理。想到这里,他没法不恨自己。

(节选自老舍的《四世同堂〉)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血与火的残酷现实面前,钱默吟由淡泊自守的隐士转变为金刚怒目的战士,他身上体现了可贵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

B.家庭的拖累使瑞宜处于两难选择的困境之中,但在钱先生的影响下,他终于摆脱秷楛,幡然觉醒,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

C.小说通过“垃圾”“遗传病”“老牛”等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落后的观念、文化、制度等对国家、民族的危害。

D.井田在文艺界大会上的讲话,是日本文化殖民的一部分,既暴露了战争文化的罪恶本质,也揭示了侵略者的自大、虚伪。

8.祁结合小说内容谈谈本文从如何表现钱默吟这个人物所具有的“民族气节”的。( 6 分)

9.瑞宜是《四世同堂》的核心人物,也是北平沦陷区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清结合本文分析老舍纫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意图。(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既长,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晏殊知应天府,召置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以泉荐,为秘阁校理。泛通《六经》,长于《易》,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太后崩,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①、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讥切,曰:“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由是罢知饶州。明三正月,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元昊反,延州诸碧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至,大阅州兵,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使更出御贼。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复除参知政事。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退而上十事,悉采用之。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河外遂安。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乃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年六十四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内刚外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①折役茶:用茶叶抵充租税,这种上交的茶叶叫折役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B.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C.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D.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表示其通过中央政府最后一级考试,可以进授爵位。

B.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沿置。

C.互市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互市盛衰与政治、军事斗争密切相关。

D.立生祠是指古代老百姓在深得民心的官员在世时,自发为其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借此表达爱戴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崇尚节操,忧心国事。他倡导士大夫勉励品格,磨炼自身。延州险些失守时,他犯险出镇,改变局面。

B.范仲淹刚正不阿,宽仁慈善。抨击权臣吕夷简用人唯亲;戍守西北时,安抚百姓。后来又在家乡修建义庄,养济族人。

C.范仲淹锐意进取,力主改革。他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到延州后,改革边政,提振军心。在中书省实施改革,成效显著。

D.范仲淹能力出众,堪称全才。通晓《六经》,长于《易》学,开士林新风;任职地方,能解民之困;西北戍边,举措有力,稳固了边防。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5分)

(2)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5题。

南池①

陆游

二月莺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②乞岁丰。

[注]①南池:故址在四川阆中县南,自汉代以来有灌溉之利,唐以后废毁。②祠:池上之汉高帝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阆中百花盛开,黄莺鸣唱,展现春景之盛,以景衬情,奠定基调。

B.颔联写广阔浩大的南池现已废弃,自己无可奈何,头上愁出了数根白发。

C. 诗歌后四句写诗人认识到修复南池利于百姓和国家,不同于那些庸碌官吏。

D.整首诗描写、记叙、议论相结合,语言沉郁,意境苍凉,含义蕴藉深远。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两句

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现实,描绘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的句子是,。

(3)《师说》中,士大夫们不能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自认为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的尴尬状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共9分)

杜绝森林火灾,技防更要人防。数据显示,我国森林火灾95%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我国曾发生的多起森林火灾,________也都是野外用火烧荒。一次次惨痛的教训_______ ,防火必须先防住人。要从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角度,广泛开展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员防火意识,让群众切实担负起森林防火宣传员、情报员、巡逻员职责,增强防火自觉性、主动性。要牢牢把握住野外火源和可燃物管理两个关键,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患于未然,杜绝森林火灾,严查还要重处。虽然下了条条严令,设了道道关卡,做了层层部暑,但难免有人对禁火令、封山令_______________,造成森林火灾事故。这说明肇事者不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也证明防火工作有死角,防火宣传不到位,关卡防线有漏洞。对肇事者要依法严惩,让所有人杜绝侥幸心理,________,真正树立起防火意识。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面对无情的山火,我们要将森林防火工作作为一条不能突破的红线和底线,( ),对森林防火形势的严峻性和艰巨性做出准确判断,不讲条件地把重担挑在肩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罪魁祸首说明充耳不闻引以为鉴

B.首当其冲表明置若罔闻引以为戒

C.罪魁祸首说明置若罔闻引以为戒.

D.首当其冲表明充耳不闻引以为鉴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说明肇事者不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还证明防火工作有死角,防火宣传不到位,关卡防线有漏洞。

B.这不仅说明肇事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而且证明防火工作有死角,防火宣传不到位,关卡防线有漏洞。

C.这说明肇事者不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防火宣传也不到位,防火工作有死角,关卡防线有漏洞。

D.这不仅说明肇事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还证明防火宣传不到位,防火工作有死角,关卡防线有漏洞。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要有警钟长鸣的危机感和严防死守、严格问责的高压态势

B.始终保持警钟长鸣的危机感,保持严防死守、严格问责的高压态势

C.人们要保持严防死守、严格问责的高压态势,要有警钟长鸣的危机感

D.始终保持严防死守、严格问责的高压态势,保持警钟长鸣的危机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 分)

现如今,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①_________,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

较高。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②____________;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一则请假条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尊敬的班主任:

我是高三(1)班的学生,想报名参加民航飞行员考试,家父家母也十分支持。我现在要参加中国民航组织的“招飞”体检,由于路途较远,需请假五天(从10月18日~10月22日),请务必批准!

2020年10月8日

王兵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1906年,25岁的鲁迅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以唤醒国人、揭出病苦为己任。

材料二:黄文秀,2019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工作,2018年担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任职期间,一心为民,使得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材料三:近日,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同学冲上了热搜,她高考文科成绩676分,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北大考古系这个冷门专业。

我校“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教育活动正在进行中,作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团委拟邀请钟同学在高三年级学生大会上做一个发言。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钟芳蓉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可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