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
观察月相知识点总结

观察月相知识点总结1. 月球的运转与地球的影响月球是绕着地球运转的,它的周期大约是29.5天。
在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月球的运转会产生不同的月相。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所造成的影响是月相产生的原因。
2. 月相的分类月相可以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个阶段。
新月是指当月球完全与太阳重合时,月球处在我们看不见的位置,此时月球几乎没有光亮反射出来。
上弦月是指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所形成的直线上,看上去就像一个半圆形。
满月是指月球与太阳和地球呈直线排列,看上去是一个圆形。
下弦月是指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所形成的直线上,同样看上去是一个半圆形。
3. 月相观察的工具月相观察并不需要特别的仪器,肉眼就可以进行观察。
不过,一些天文爱好者会使用一些天文望远镜来更清晰地观察月相的细节。
4. 影响月相的因素地球的自转和月球的运转速度的关系,使得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的月相在每天都会稍微改变。
此外,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月球的轨道形状也会影响到月相的变化。
5. 月相与气象月相与气象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天文学家们的关注。
有些学者认为满月时气温会有所下降,而新月时气温则会有所上升。
此外,月相变化也与降雨、潮汐等自然现象有一定的关联。
6. 月相观察对人类的影响月相观察对于人类来说有许多的影响。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月相来农作物的种植、渔民出海、航行以及其他生活活动。
同时,月相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绘画艺术中。
7. 月相观察的重要性月相观察对于天文科学有着重要的价值。
通过观察月相,科学家们可以了解月球的运转规律,探索月球的表面特征,并且可以研究月球的结构和物质组成等。
8. 月相观察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月相观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观察月相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太空任务的时间和轨道,以减少太空飞船与月球表面的撞击风险。
另外,月相观察也对一些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月相观察是一项非常有趣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天文活动。
月亮和太阳知识点总结

月亮和太阳知识点总结一、月亮知识点总结1. 月亮的成因:月亮是在地球形成之后不久形成的,它是由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产生的碎片形成的。
这些碎片最终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月亮。
2. 月亮的表面特征:月亮有很多的陨石坑,这些陨石坑是由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
除了陨石坑外,月亮的表面还有一些山脉、峡谷、平原等地貌特征。
3. 月相:月亮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因此我们能够看到月亮不断改变形状的现象,这就是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的不同部分受到太阳光照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
4. 月球的周期运动:月球运转周期为27.322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月亮会完成一次围绕地球的运转。
5. 月球的引力影响:月球的引力对地球也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引起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
6. 月球的勘测与探测:人类对月球进行了多次探测,最著名的当属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通过这些探测,我们对月球的了解更加深入,也为日后的登月计划打下了基础。
二、太阳知识点总结1. 太阳的构成:太阳主要由氢气和少量的氦气组成,大部分的能量都来自于核聚变反应。
2. 太阳的结构:太阳分为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和日冕等组成部分。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太阳的结构。
3. 太阳的能量产生:太阳能量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核聚变反应,而核聚变反应则是通过氢气转变为氦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4. 太阳运动:太阳是我们所知的最大的天体,它围绕银河系的中心运转。
在对地球的影响中,太阳以日、月和星的方式对地球和其他天体进行支配。
5. 太阳的光谱分析:太阳的光谱可以告诉我们太阳的组成和温度等信息,通过光谱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太阳。
6.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太阳活动的指标之一,通过观察太阳黑子可以了解太阳的活跃程度。
7. 太阳的日食和月食: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到地球上,而月食则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到月球上。
这两种天文现象是由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造成的。
太阳地球月亮天文宇宙知识

太阳地球月亮天文宇宙知识常见天体1、星云:是云雾状外表的独特天体,体积大,主要成分是氢和氦,由气体和尘埃组成。
星云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光。
2、恒星:重点。
恒星宇宙中唯一可以发光的天体。
太阳即银河系中的恒星之一,关键词:自己发光。
月球、地球等卫星以及星云都是靠反射恒星发光。
有的人对恒星进行组合,就产生了星座、占卜。
恒星内部经常进行热核反应,即人们熟知的核聚变,如太阳本身就是巨大的聚变火球,时刻在进行核聚变反应。
裂变:可以理解为一个生多个。
3、行星:重点。
地球就是典型的行星。
国际上对于行星有明确的定义:(1)有能呈椭圆形的轨道。
(2)呈球状天体。
(3)要能扫清自己轨道上的其他天体。
(4)关键词:椭圆形轨道、近球状、类球状天体;地球是典型的行星。
4、卫星:环绕行星运行。
行星围绕恒星转,恒星围绕卫星转。
地球的卫星即月球。
5、彗星:重点。
(1)彗星本身质量小,组成部分有慧核、太阳发射的高速带电粒子太阳风升华成为的慧发、慧尾。
(2)目前人类只研究太阳系的彗星,非常重要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①“哈雷彗星”以哈雷命名。
②哈雷彗星是一颗可以回归的彗星,大约每76年回归一次,上次回归在1986年。
③哈雷彗星最早是由中国人发现并记载。
《春秋》中有言“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就对彗星的回归进行了记载。
6、黑洞:(1)形成原理:质量很大的恒星能量损耗完以后,塌陷形成非常质密的点,本身质量大集于一点,所以引力极大,连光也被吸收。
黑洞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各种形式观测。
考试中知道黑洞是很重要的天体且与恒星有关即可。
(2)行星相对于恒星而言质量较小,不至于形成小的奇点,所以行星不会成为黑洞。
天体系统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银河系中有太阳系,太阳系中有地月系。
考试中要知道太阳系是银河系的,银河系也发生运动。
太阳系1、八大行星:(1)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口诀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星”。
2023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重要知识点1.月球是地球旳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
P462.1969年7月,美国旳“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种足迹旳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
P46-473.月球围绕地球朝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运行。
P474.月球直径大概是地球旳 1/4,月球质量大概是地球旳1/80,月球体积大概是地球旳 1/49,月球引力大概是地球旳1/6。
P475.月球表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昼夜温差非常大。
月球旳地形重要有:月海和环形山。
6.自己能发光旳星叫恒星,例如太阳。
自己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动旳星叫做行星,例如地球。
自己不能发光,围绕行星运动旳星叫做卫星。
月球是地球旳卫星。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旳多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种不发光、不透明旳球体,我们看到旳月光是它反射太阳旳光。
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旳月球被太阳照亮旳部分。
由于观测旳角度不一样,因此看到旳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一样。
4.模拟月相试验旳环节是:○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旳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种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旳观测者;一名同学举一种二分之一被涂亮旳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达月球绕地球运动一种月。
○2让“月球”亮面一直朝着“太阳”,表达月球只能有二分之一被太阳照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不一样旳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测到旳“月相”。
5.月相在一种月旳变化是有规律性旳。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变化周期为农历一种月。
6.月相旳变化经历新月(朔)(初一)——上弦月(初七、八)——满月(望)(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旳过程7.上半月,人们看到旳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旳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8.初二三初七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二十八第3课《我们来造“环形山”》1.月球地貌旳最大特性,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旳环形山。
六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六年级科学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圆形,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季节变化。
2. 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组成,地球是其中之一。
3. 月相变化:月亮的圆缺变化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造成的。
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 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遗传特性通过DNA传递给后代,但变异也可能导致新的性状出现。
3. 生态系统: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整体,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作用点。
力与运动1. 牛顿三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 浮力: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
化学基础1.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结构。
2.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3. 酸碱性:物质在水溶液中表现出的酸性或碱性。
地球科学1. 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的热流动导致地壳板块移动,引发地震和火山活动。
2.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不断循环。
3. 岩石分类:根据形成过程和成分,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的科学知识点,六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探索,发现科学的魅力。
月相的知识点归纳

月相的知识点归纳月亮,这个在夜空中最为明亮和熟悉的天体,总是以不同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它的阴晴圆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月相,蕴含着丰富的天文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月相的奥秘。
月相的形成与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线。
由于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同时地球又绕着太阳公转,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导致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也在不断改变,从而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月相大致可以分为八个主要阶段。
新月是月相的起始点,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与太阳同升同落,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
过了新月,月球逐渐远离太阳,我们开始能看到月球的一小部分被照亮,这就是蛾眉月。
蛾眉月看起来就像弯弯的眉毛,细细的一条挂在天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球被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多,就到了上弦月。
上弦月通常出现在中午,日落时它会高悬在南方天空,此时月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
之后是凸月,它比上弦月更“胖”一些,看起来更加饱满。
满月是月相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时刻,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球的整个正面都被太阳照亮,我们可以在夜晚看到一轮又圆又亮的月亮。
满月过后,月相又开始逐渐亏缺,首先是凸月,然后是下弦月。
下弦月在半夜升起,日出时高悬于天空,此时月球的另一半被照亮。
下弦月之后是残月,直到再次回到新月,完成一个月相的周期。
月相的变化周期约为 295 天,这被称为一个朔望月。
朔望月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农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农历一个月的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来确定的,大月 30 天,小月 29 天。
月相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对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产生影响。
例如,潮汐现象就与月相密切相关。
当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共同作用时,会引起大潮;而当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垂直时,就会形成小潮。
在古代,月相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民们根据月相来安排农事活动,渔民们则依靠月相来预测潮汐,以便更好地出海捕鱼。
科学中考复习: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公转相关知识点、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围绕地轴)地球的公转(围绕太阳)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为365天)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视觉上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方时差昼夜长短,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现象(昼夜之分)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2、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
2、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
1. 月相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2)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一个月相周期。
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
3.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农历时间日、地、月位置关系视觉形状新月初一(朔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
不可见上弦月初七、初八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西半圆。
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十五、十六(望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居中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半圆。
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5.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的左右的夹角。
6.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2.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3.木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南半球有一个眼色鲜艳的大红斑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有光环5.金星:最亮的行星,太白金星、“启明星”“长庚星”6.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高一地理有关月相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有关月相的知识点月相是指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从地球上观察所呈现出的不同形状。
月相的变化是由月球自身固有的特性以及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了解月相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地球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以及天文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地理知识点相关于月相的内容。
1. 月相的形成月相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同时地球作为一个中间体对月亮进行了部分阻挡而导致的。
根据月球与太阳相对地球的位置,人们可以观测到不同的月相形态,例如满月、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等。
2. 满月满月是指月球与太阳与地球之间呈180度角的状态,此时太阳照射到月球的正面,月球的整个正面都被照亮,因此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圆形。
满月时,月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因此人眼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细节,并且月光也比较亮。
3. 新月新月是指月球与太阳与地球之间呈0度角的状态,此时太阳的照射面与月球的背面重合,地球上观察不到月球的正面。
因此,在新月时,月球看起来像是一条弯曲的钩子,只有一小部分被太阳的光照到,其他部分都处于黑暗中。
4. 上弦月和下弦月上弦月和下弦月是指月球与太阳与地球之间呈90度角的状态。
上弦月是指月球半圆形的右侧被太阳照亮,而左侧则被太阳阻挡,看起来像是一个半圆形;下弦月则是指月球半圆形的左侧被太阳照亮,而右侧被太阳阻挡。
5. 月相变化的周期性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约29.5天,因此,月相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根据月亮与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月相。
正常情况下,从新月到新月的周期称为朔望月,它的平均时间为29.5天。
根据月亮的位置和光照角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满月、上弦月、下弦月以及新月等不同的月相形态。
高一地理学习中,月相的知识点是了解宇宙和地球之间的关系的基础,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潮汐现象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原因和规律。
同时,月相也常常与人类文化和宗教信仰相关联,对于文化地理研究也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一.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
1. 月相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2)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一个月相周期。
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
3.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农历时间日、地、月位置关系视觉形状新月初一(朔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
不可见上弦月初七、初八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西半圆。
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十五、十六(望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居中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半圆。
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日食月食概念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三者的位置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发生时间农历初一农历十五类型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过程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持续时间几分钟一般1-2小时形成原因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地球挡住了太阳光5.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的左右的夹角。
6.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太阳:太阳系的中心水、金、地、火类地行星太八大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远日行星阳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卫星: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系彗星: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离太阳越近彗尾就越长太阳银河中心盘面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2.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3.木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南半球有一个眼色鲜艳的大红斑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有光环5.金星:最亮的行星,太白金星、“启明星” “长庚星”6.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7.土星的光环主要由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
8.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大冰球。
9.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年。
备注:1、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气态行星.但一般认为在它们的内部有一个比较小的固态核.2、木星和土星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在大气之下却并没有坚实的表面,而是一片沸腾着的氢组成的"汪洋大海".从构成上看是气体组成的,但实质上是液态行星.3、天王星,海王星,拥有主要由分子氢组成的大气,通常有一层非常厚的甲烷冰、氨冰之类的冰物质覆盖在其表面上,再以下就是坚硬的岩核,也是气体组成的三.银河系和宇宙1.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的形状:侧视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银河系像一个大漩涡3.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人们看到的大多数天体属于恒星。
4. 宇宙的结构层次:河外星系已知的宇宙 其他恒星世界银河系 太阳太阳系 地月系:地球、月球银河系四.星空:1.星空的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2.北极星是北半球上最好的指北参照物。
3.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先找北斗七星;再把北斗七星斗口前两星连起来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4.星等越小,表示越亮;6等星是肉眼可见的最小的星。
5.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到的星空不一样;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星空不一样6.北斗七星斗柄四季朝向: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7.著名的星座:(仙后座;夏季大三角:牛郎星、织女星、天津四)北极星——小熊座;北斗七星——大熊座;天狼星——大犬座牛郎星——天鹰座;织女星——天琴座;天津四——天鹅座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扩展知识: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08千米2,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1012千米3)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第二节知识点一..地球仪:1.纬线和经线:(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2.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3)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3.东西半球的划分(1)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2)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3) 160°—180°永远属于西半球;0°—20°永远属于东半球。
(4)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4.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二. 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利和标记)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1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1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2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
(2)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1.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上与实地长度的比例关系。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2数字式:用分数来表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
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
且分子为1。
如:1:1000000○3线段式:地图上一种比较常用的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0 10千米在地图上量出相应的实地距离。
如:2.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常用的8个方向: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
3.图例和标记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
例题:某考察队由A地出发,向南行进200千米,再向东行进400千米,然后再向北行进200千米,发现又回到A地。
你能说出A地的地理位置吗?分析:首先要明确“向南”、“向北”行进即沿经线行进,“向东”、“向西”行进即沿纬线行进。
A地向南行200千米到B地,又向东行400千米到C地,再向北行200千米到D点,而D地即为A地,说明Ba与CD两条经线交汇于一点A。
而只有极点,才有经线交汇的现象,所以A点是北极点。
即:90°N。
第三节知识点一. 太阳1.太阳概述(1)太阳是一颗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的气体星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30倍,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3)太阳外部大气由外到里依次是:日冕、色球层、光球层。
(4)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光亮的圆盘,实际上是光球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1)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太阳大气)的变化(2)太阳活动的类型○1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其多少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
○2耀斑:是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
出现在色球层。
○3日珥:太阳黑子通常成对或成群出现,称为日珥。
它是微红色气体圈,从地球上看,当一群太阳黑子靠近太阳的边缘时,这些气体圈在太阳边缘特别显眼。
日珥发生在色球层。
4.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二. 月球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本身不发光,它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才被地球上的人观测到。
2.月球上即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月球上昼夜温差达300℃。
3.月球在绕自身的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同时也沿着一个椭圆轨道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
4.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都是27.3日,因此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5.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是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
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上的引力(重力加速度)是地球引力(重力加速度)的1/6。
6.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和低地地区。
月面上明亮的部分有众多的环形山。
一般认为,这些山主要由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例题:太阳活动对地球有那些影响?分析和答:1.对气候的影响。
降雨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厄尔尼诺”现象。
2.对电离层的影响。
如果在“太阳风暴”爆发期间,通过收音机收听短波节目,则可能出现信号中断,看卫星转播的球赛实况,卫星信号可能不稳定,甚至完全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第四节知识点一. 星座和星等1.星空中除少数行星外,都是恒星,它们都像太阳一样自身发光发热,只因同地球的距离遥远,才成为一个个的小亮点。
2.星座:为了认星方便,人们把星星组成的图案,划分成许多的区域,叫星座。
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3.星等:星星的明暗程度。
星等越小星越亮。
最亮的星属第一等星,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等为第六等星。
天狼星(大犬座)是全天最亮的星。
二. 北斗七星和北极星1.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