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T与肾间质纤维化

合集下载

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肾纤维化小鼠上皮-间质转化的调节作用

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肾纤维化小鼠上皮-间质转化的调节作用

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肾纤维化小鼠上皮-间质转化的调节作用邓海月;于方;姜红【摘要】目的:探讨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引起的小鼠肾纤维化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调节作用,阐明阿利吉仑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ICR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利吉仑干预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方法制作小鼠肾纤维化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间质纤维化中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胞浆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E 钙黏蛋白(E-cad)、α-SMA和Ⅰ型胶原(Col Ⅰ)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单侧输尿管结扎方法成功制备小鼠肾纤维化模型.HE染色和Masson染色,与模型组比较,阿利吉仑干预组小鼠肾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阿利吉仑干预组小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区域胞浆内α-SMA阳性显色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免疫印迹法,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α-SMA和Col Ⅰ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分别是假手术组的1.79倍和1.95倍;E-cad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为假手术组的37.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利吉仑干预组小鼠肾组织中α-SMA和Col Ⅰ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cad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分别是模型组的63.72%、65.54%和2.1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吉仑能够通过上调E-cad 的表达同时下调α SMA、Col Ⅰ的表达抑制小鼠肾纤维化中EMT,进而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43)001【总页数】6页(P16-20,后插1)【关键词】阿利吉仑;肾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E钙黏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作者】邓海月;于方;姜红【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辽宁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692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包括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肿瘤侵袭转移[1]、复发[2]和器官纤维化等疾病的病理过程有密切关联。

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缺陷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管损伤发病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缺陷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管损伤发病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缺陷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管损伤发病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刘静,江蕾,曹红娣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南京210003摘要:肾脏是体内具有高代谢率的器官之一,能量代谢是维持肾单位不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应激环境中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更容易发生代谢重编程,由于缺氧、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营养感知通路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代谢过程从脂肪酸β氧化(FAO)转变为糖酵解。

尽管糖酵解增强可弥补能量消耗,但持续的FAO受抑和糖酵解增强可引起炎症、脂质堆积和纤维化。

早期改善线粒体功能和恢复FAO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小管损伤;能量代谢;脂肪酸氧化;脂质堆积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04.022中图分类号:R6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04-0092-04肾脏作为体内具有高代谢率的器官之一,任何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均伴有能量代谢异常,可导致细胞缺氧、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磷酸化受损。

脂肪酸是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中产生能量代谢途径的基本底物。

脂肪酸β氧化(FAO)是维持肾小管结构和功能的关键能量代谢方式。

胞外脂肪酸以白蛋白相关的内吞或CD36分子介导的转运进入细胞,胞内甘油三酯经脂肪酶催化和胞膜磷脂经磷脂酶A2(PLA2)催化可产生脂肪酸,经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和CPT2的肉碱穿梭机制,以脂酰辅酶A的形式转运至线粒体,继之进行β氧化,经脱氢、氧化等步骤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

此过程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α)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的转录调控[1]。

SREBP主要促进脂肪酸、磷脂和甘油三酯的合成。

PPARα的调控范围较广,涉及几乎所有的脂肪酸转运和β氧化的酶。

生理状态下,脂肪酸的摄取、氧化和合成呈现动态平衡从而避免细胞内脂质的堆积。

正常分化细胞主要依赖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供能,而多数癌细胞则依赖糖酵解的方式为自身代谢供能,被称为瓦伯格效应。

EMT相关问题

EMT相关问题

实大多数TGFb诱导EMT实验中,所谓的无血清培养基都是包含0.5%FBS的培养基。

严格的EMT要排除细胞增殖对实验的影响,往往需要细胞生长至汇合后,加入TGFb进行诱导,诱导时间一般都超过72小时,甚至更长,如果没有任何生长因子存在的话,细胞的状态往往受到很大影响,而加入0.5%的FBS可以保证细胞不死,又不至于引起细胞的增殖。

如果细胞能够长时间耐受FBS-free的话,当然更好,这样可以更准确的反应TGFb的诱导作用。

10%FBS肯定会对实验造成影响,因为很难排除究竟是TGFb还是FBS对细胞的影响,以及FBS对TGFb 可能产生的协同作用。

当然我提到的是采用单纯的生长因子诱导EMT的情况下,其他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例如过表达一个基因如snail,观察其对细胞EMT的影响,这种情况就不能FBS-free了。

如果细胞能够长时间耐受FBS-free的话,当然更好,这样可以更准确的反应TGFb的诱导作用。

10%FBS肯定会对实验造成影响,因为很难排除究竟是TGFb还是FBS对细胞的影响,以及FBS对TGFb 可能产生的协同作用。

当然我提到的是采用单纯的生长因子诱导EMT的情况下,其他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例如过表达一个基因如snail,观察其对细胞EMT的影响,这种情况就不能FBS-free了。

比较经典的是用TGF-β1大肠癌EMT是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键?有文献出处吗?如果要观察EMT,首先是形态改变,一般来说,上皮样癌细胞形态向梭形转变,同时细胞之间变得松散;不是所有的结肠癌细胞都能观察到;然后看基因和蛋白的改变,金标准是WB。

一直在建EMT model,已经三四个月了,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尝试过几种不同类型的epithelial细胞系。

最开始用的是HT29细胞,通过过表达snail诱导,real-time和western检测的结果都显示snail表达量非常高,但是很奇怪,细胞一直看不出明显的形变,检测E-cadherin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没有差异。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调控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调控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调控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重要发病机制,其关键步骤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黏附性消失、间充质细胞标志性蛋白表达和细胞骨架蛋白重组、肾小管基底膜破坏、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等。

这些关键步骤不仅与多条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有关,而且,在体内外可被一些单味中药(黄芪、冬虫夏草、丹参等)及其提取物以及中药复方(黄芪当归合剂、益气活血方等)所干预。

中药通过干预肾小管EMT病变过程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标签:慢性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中药目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esease,CKD)已成为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

研究表明,在CKD进展过程中,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其基本的病理特征,而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形成RIF的主要病变途径,尤其是Ⅱ型EMT在糖尿病肾病体内肾纤维化过程中可以直接促进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是器官纤维化起源之一)的生成[2-3]。

EMT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失去黏附性,并丢失标志性蛋白,如角蛋白(cytokeratin,CK)、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以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等,而表达间充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如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specific protein-1,Fsp-1)、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以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最终,发生细胞表型转分化而成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

钙黏蛋白在肾脏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钙黏蛋白在肾脏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钙黏蛋白在肾脏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摘要】肾脏纤维化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并诱导的几乎不可逆转损伤性改变,可发生、发展甚至恶性演变致肾功能衰竭,成为目前尤为关注的健康问题。

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是一种在病理状态下上皮细胞改变表型,逐渐向成纤维细胞转变的进程。

EMT过程在肾脏纤维化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

钙黏蛋白是一组跨膜蛋白,在纤维化研究背景下,表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钙黏蛋白在肾脏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并对钙黏蛋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了一定展望。

【关键词】肾脏纤维化;上皮间充质转分化;钙粘蛋白【中图分类号】R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5-0009-02Research progress of cadherin in renal fibrosisGu Zeheng1,Zeng Jiashun2,Li Long2.1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izhou,Guiyang 550004,China2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04,China【Abstract】Renal fibrosis is an almost irreversible injury that is involved and induc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It can occur, develop, and even malignant evolution leading to renal failure, and has become a health concern that is currently of particular concern.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is a process in which epithelial cells change their phenotype and gradually transform into fibroblasts under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The EMT process plays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in renal fibrosis. Cadherin is a group of transmembrane proteins that play a non-negligible role in the context of fibrosis research.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cadherin in renal fibrosis, and prospects for cadherin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Key words】Renal fibrosis;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Cadherin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表现为肾脏排泄功能逐渐退化,在中国患病率为10.8%[1]。

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

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

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学号:2120111423姓名:宋少堂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摘要上皮细胞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是一种基本的生理病理现象,参与胚胎发育、组织重建和肿瘤进展,上皮细胞表型的缺失及问质特性的获得是其主要特征。

EMT最早发现于发育生物学,Garry Greenburg与Elisabeth Hay经细胞实验证明上皮细胞会暂时丧失他们的细胞极性,并且表现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特征,正式提出EMT的概念。

它不仅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发生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于多种慢性疾病(如肾纤维化)的发病以及肿瘤的发展过程。

它以上皮细胞极性的丧失及其间质特性(成纤维细胞样的外形,波形纤维蛋白、Snail、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的获得为主要特征,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原位侵袭和远隔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胚胎发育肿瘤的发生与转移 EMT按照发育生物学观点,个体所有的细胞和结构都是由受精卵在基因调控下按特定时空顺序发育而来的。

然而,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肿瘤是非正常的生物体结构,有史以来极大地威胁着生物体的健康和生命。

发育生物学家认为,肿瘤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肿瘤是个体发育中自然选择的产物,只不过这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利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1].EMT是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必需的生理机制,同时在肿瘤的演进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就EMT的现象及分子机制以及在发育中的研究现状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表达情况做一些概括性的介绍,旨在从另外一个角度---发育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肿瘤的发生并寻找一些新的对抗肿瘤的思路。

1.EMT的概念多细胞动物由两种形态和功能均不相同的细胞组成,即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上皮细胞是粘连细胞,它们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粘连复合体紧密连接形成连贯的细胞层。

上皮细胞呈现顶-基地极性,这一特性使它们可以定位于基底膜,由基底膜将上皮细胞与其它组织分开。

上皮间质转化和内皮间质转化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上皮间质转化和内皮间质转化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上皮间质转化和内皮间质转化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金芬;张忠寿;黄卫锋【摘要】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内皮间质转化(EndMT)参与各种纤维化疾病的发病机制,EMT和EndMT已经成为器官纤维化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EMT和EndMT在肾的纤维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细胞内外分子可控制EMT和EndMT的表达,尤其是microRNA (miRNA)在EMT和EndMT中的调控作用,已被确定可利用于开发治疗纤维化。

本文综述了EMT和EndMT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了解EMT和EndMT参与肾病纤维化过程的机制,这将会给人类肾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靶点和方法。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4(000)018【总页数】3页(P2723-2725)【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内皮间质转化;肾的纤维化;miRNA【作者】金芬;张忠寿;黄卫锋【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1+2肾纤维化是肾长期损伤或正常伤口愈合过程中功能失调,导致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造成的。

EMT与EndMT过程中激活产生的成纤维细胞是肾成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

在肾纤维化过程中,肾成纤维细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EMT和EndMT过程中存在复杂的调控,最新的研究表明,miRNA在EMT和EndMT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miRNA是小的非编码RNA,通过抑制蛋白质翻译或诱导mRNA降解来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miRNA可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死亡、代谢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的基本过程[1]。

因此,研究EMT和EndMT过程在纤维化中的作用,可以推进我们对常见发病机制的理解,也可能为治疗干预提供新的靶点。

这篇综述侧重于上皮间质转化和内皮间质转化在肾脏疾病中的生物学角色。

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上皮细胞有一系列的变化,它的极性丧失,迁移和运动能力增强,同时获得间质细胞特性。

EMT

EMT

胚胎发育中的EMT的调节机制
肠胚发生过程的EMT与Wnt信号通路有关。如果缺少了Wnt3,就不能进 行与原肠胚形成相关的EMT。Wnt8c的异位会形成胚胎的多肠胚。TGF-β 超家族蛋白成员,尤其是Nodal、Vg1,介导了Wnt通路,它们的缺失会 引起功能性EMT的缺失。FGF受体、Snail、Eomes、Mesps等转录因子也 参与调节原肠胚形成过程中的EMT。 调控神经系统分化过程中的EMT和肠胚形成过程的EMT的通路相近,和 Wnts, FGFs, BMPs, c-Myb, and msh homeobox 1 (Msx-1) 有关。
II型.组织修复和器官纤维化中的EMT
组织纤维化常发生在上皮组织的器官纤维化是由炎症细胞和成 纤维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信号以及复杂的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层 粘连蛋白、弹性蛋白成分和细胞粘合素介导的。而EMT过程被认 为与肾、肝、肺和小肠的纤维化都相关。在组织纤维化过程中, 许多因素(细胞因子、蛋白酶、激素、细胞外信号等)诱导了 EMT, 最终通过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而引起 EMT。目前研究最多的主要 有 TGF-β/Smad、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 Wnt/β-catenin 信号传导通 路。 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在伤口的边缘发生EMT,而 当伤口愈合时,则进行着上皮再生成或者MET的过程。snail2在 迁移前的表达将会影响愈合状态,比如其过度表达将促进伤口愈 合。类似的,每一个月经周期中,在排卵后创面愈合过程中卵巢 表面上皮细胞经历着EMT的过程。
影响因素:
1.生长因子类: a.IGF-Ⅱ可以促使 β-连环素转移到核内, 导致胞浆内钙黏素降解; b.FGF 和TGF-β 能诱导 MMP- 2 和 MMP- 9 的表达, 从而促进基膜的降解; c.Smad4 的缺失促进 VEGF 异常高表达, 对肿瘤细胞的进一步生长转移提供了重要条件。 TGF-β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既能抑制原位肿瘤细胞的增殖,又能在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 中扮演肿瘤生长促进因子的角色 。 Snail、 Slug、 Twist 都可以结合 E-cad 启动子区的 E-box 连接基序,抑制 E-cad 的表达。Twist 还可以直接 促进 Snail 的表达。ZEB1 和ZEB2 为锌指蛋白类, 都能与位于 CDH1 启动子上的E2 盒结合, 从而抑制 Ecad 的转录。ZEB 又受到TGF-β、 Snail 等上游因子在转录和转录后层面的调节,是连接信号转导和细胞黏 附、 细胞极性的纽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物 , 而获得间充质细胞 的特 征 , 并 首次提 出 E MT的概念 。这 E MT的深入研究 。

F S P 1 、 V i m e n t i n 等表达 明显 升高 , 上皮标 志物表达减 少 , 且 表达 J 。这些究结果使人们 深信 E MT

的, 他们 在凝胶 中培养 的晶状体上皮 细胞 丢失 了上皮 细胞 的标 的发 生与肾间质纤维化 的关系密切 , 并 激起 学者近 十余 年来对

及结构 的破坏 , 其在 肾纤 维化方 面 已得到肯定 ; 3型 E M T与 肿 阻断 E MT抑制 肾纤 维化进展 ; Mo r r i s s e y 等” 也发现 在应用外 瘤 的侵润及转 移有关 。本文 主要 讨论 的是 与肾脏 纤维 化密 切 源性 B M P一 7治 疗 的情况 下 , 慢 性 肾衰 竭模 型 肾衰竭 得 以恢 相关 的 2型 E MT 。 复。与 E M T相 关 的 细 胞 信 号 通 路 还 涉 及 到 I L K s i s ,  ̄ l i . s 、 肾脏 E MT的发 生是一 个多 步骤 、 复 杂 的过程 J , 即: 各 种 Wn t / [  ̄一 C a t e n i n S i g n a l i n g 刮通路等 。 病理 因素( 如T G F—B 。 ) 损 伤肾小管上皮 细胞 , 受损的上皮细胞
众多体外实验研究表明 , 培养 的肾小管上皮 细胞在 T G F—B 。 的诱导下 , 其细胞形态会变成长梭性 , 类似 于成 纤维细胞形 态 ,
胞外基质 ( e x t r a c e U u l a r ma t r i x , E C M) 主要 肾间质肌纤 维母细胞 同时 E—c a d 、 角蛋 白、 c y t o k e r a t i n等 表达减少 , 并表达新 的蛋 白 ( m y o i f b m b l a s t , MF B ) 合 成分 泌… 。明确 MF B的来 源 , 对研 究 标 志物 , 如F S P一1 、 O t —S M A及波形蛋 白( V i m e n t i n ) , 同时 E C M 纤维连接蛋 白等表达也 增多 J 。2 0 0 2 肾间质纤维发生发展 意义重大。传统观点认 为 , 肾小 管上皮 细 的各种成 分如 I型胶原 、 胞 一间充 质 细 胞 转 分 化 ( e p i t h e l i l —m a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 年, 1 w a n o等 学 者 用 单 侧 输 尿 管结 扎 ( u n i l a t e r l a u r e t e r l a o b ・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肾病 杂 志 2 0 1 3年 6月 第 l 4卷 第 6期
C J I T WN, J u n e2 0 1 3 , v o 】 . 1 4, N o . 6

5 61・
E M T与 肾间质 纤 维化
刘其锋 ① 叶建 明①
肾 间质纤维化 ( r e n a l i n t e r s i t t i a l i f r o s i s ,R I F ) 是终末 期肾病 最具特征性 的表 现 , 与 肾衰竭 的进展 密切相 关 。R I F相 关的 细
1 E MT概 述
E MT途径转变为 M F B 。临床 肾活检 也发现 , 糖 尿病 肾病 、 狼疮 肾肾炎 、 I g A肾病 、 慢性 移植 肾 肾病 等 肾组织 中转分 化蛋 白如
E M T即上皮 一间充 质转化 , 最早 是 由 G r e e n b e r g等 提 出 水平 与肾衰竭密切相关
E MT ) 是 MF B的一 个 重要 来 源 , 在 R I F发 生 发 展 中起 重 要作 s t r u c i f o n , u u o) 的大鼠模 型 , 并对 近端 肾小 管上皮 细胞 进 行基
用, 并成 为近二十年来 肾纤维化领域研究 的热点 。然 而最近不 因标记 , 结果发现 肾间质 F S P 1阳性的 MF B约 3 6 %来源于近端 少学者对此 提 出质 疑 , 认为 E MT并 不参 与 肾 间质 纤 维化 J 。 肾小管上皮细胞 , 首次在体 内证实 了肾小管上皮细胞 可以经过 因此 , 本文就 E M T与肾间质纤维化研究 的最新观点做一综 述。
现象后来被越 来越 多 的研究 所证 实 : 体 内肾小管 上皮 细胞 、
E M T 所涉及 的分 子信 号主要是 T G F — B / S m a d S i g n l a i n g ”
肝细胞 、 肺上皮细胞 、 肿瘤 细胞等在特定条件 下 , 均 具有 向间充 通路 , T G F —B 。 与 细胞 膜 的丝 氨 酸/ 苏 氨酸 激 酶 I 型 受 体结 质细胞分化 的能力 , 这表 明这些 细胞 具有 很强 的可 塑性 , 可 以 合 , 导致 Ⅱ型 受 体 激 酶 激 活 , 从 而磷 酸化 细 胞 内 S ma d 2 , P— 对外来刺激做 出相应 的 自身调节 以适应不 同的生存环境。 S m a d 2随即进 入细胞核 , 调节 E MT相关基 因的转 录 , 如促 进 间 E M T可分为 3种 生物学亚型 : l型 E MT主要参 与胚胎形 成 充质蛋 白的合成及抑制上皮性蛋 白的表达 等 , 诱导 肾组织发生 以及器官发 育 , 所形成 的问充质细胞是人体 组织器 官的重要来 E MT ; 并据此 提出通过干 扰 T G F一 ̄ / S ma d S i g n a l i n g 通路可 以抑 源, 持 续时间短 , 不会 导致纤 维化 ; 2型 E M T与损伤 修复有 关 , 制甚 至逆转肾纤维化 治疗策 略 , 如Z e i s b e r g等 研 究证实 , 骨 般认 为在 修复 中会经 E MT生成成 纤维细 胞 , 当损伤 和炎症 形成蛋白一 7 ( B M P 一 7 ) 可能通过抑制 T G F一 8一 S i g n a l i n g 信号 持续时 , 成纤维细胞逐渐 累积 致纤 维化 , 最 终引 发器官 功能 以 通路 的作用 , 促进 E— c a d 及抑制 间充质 蛋白的表 达, 从而达 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