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三七总皂苷及其主要单体成分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3 9・ 5
机制与 G —R l能 抑 制 T F—B g G 的 表 达 有 关 。研 究 还 发
现 ]G— g 能剂量依赖性 地使 T F— 1: Rl 6 G B诱导 的大 鼠 肾小 管
上皮 细胞( R 5 E 表 型转 分化 的重要 标 志 0 —S N K2 ) L MA和上 皮
图 1 G R l和 G R l 结 构 —b —g 的 1 P S对 肾脏 的保 护 作 用 N
明显改善患 者血液 高凝状 态 。沈颖 等 通过 I 观 察发 临床 1 1 P S抗 肾脏纤维化 的作 用 肾小 球硬化 和肾间质纤 量 , . N D 外 D 2 、 D 1 维化 (e a tb l n r ia boi, I ) 多种 临床 和 实验性 现 , N 患 者 经 三 七 皂 苷 治 疗 6周 后 , 周 血 C 6 P C 6 、 rnlu uo t st l rs R F 是 i e ti f i s
变 后 , 三七对 肾脏 的作 用得 到 了关 注 。近 年来 , 三七 总皂 苷 P S能 明显抑制 T M 降低 E M合 成 , R F程 度减轻 ’ 。 N E T, C 使 I 及其 主要单体 成分 G—R l G—R l g、 b 在抗纤维 化 、 氧化 、 进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 剂 1 tse nii r f e l p t ns 1 抗 促 (i u hb o tl r e ae一 , s i t o m a oo i 血管生成 以及 在糖尿病 肾病方 面 的治疗作 用受 到关 注并取 得 TM I P一1 在 E M 积聚 和降 解 的过程 中起 关 键作 用 。研 究 发 ) C 了许 多新 的进展 , 文就 此综 述如下 。 本 现 在 U O模型 中, U 随着 梗阻时间延长 ,I TMP一1的表 达逐渐 升高 。经过 P S的干预后 ,I N TMP一 1表达量 明显下 降 。赵宗 江 等 通过采用单侧 肾切除结合腺 嘌呤灌 胃导致 R F大 鼠模 型 I
槲皮素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槲皮素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为明确槲皮素在防治慢性肾脏病方面的作用,从其药理作用及药物代谢动力学,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以及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认为槲皮素在多种慢性肾病的防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标签:槲皮素;慢性肾脏病;肾脏纤维化;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槲皮素(quercetin,QU)是一种化学命称为3,3ˊ,4ˊ,5,7-五羟基黄酮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广泛,多种食物及中草药均含此成分,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较高药用价值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1 QU的药理作用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相关研究表明[1],当QU在大于40μg/ml时有致突变或致癌的可能性,而另有研究证实[2-3],QU没有致癌性,人对QU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QU具有抗纤维化、抗氧化、抗过敏、抗血栓、抗炎、抗菌、镇痛、清除自由基、抗病毒、抗肿瘤及止泻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QU多以苷类形式存在,由于所连接的糖的类型和位置不同形成多种黄酮苷,苷类因其苷键不稳定而易水解脱糖。
QU苷类口服后大多在肠道内细菌作用下分解为QU和糖类,此外在结肠含量最丰富的β-葡萄糖酶也可分解槲皮素苷类。
QU可经易化扩散被肠上皮细胞吸收[4],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肠道,其次是肺和血浆,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代谢后多以原形或结合成葡萄糖醛糖酸苷的形式排出体外[5]。
2 QU对肾脏纤维化影响的研究肾脏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是肾脏纤维化的主要表现,是原发性肾病引起的肾功能缺失,糖尿病肾病,梗阻性肾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发展到终末肾衰的共同进程。
肾脏纤维化根据解剖部位划分常包括: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和肾脉管系统改变(肾小球和小管周毛细血管缺失),其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被认为是肾功能不可逆缺失和终末肾衰竭进程中最稳定的指示因子[6]。
2.1 QU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影响的研究系膜细胞(MC)是肾小球中主要固有细胞之一。
在生理情况下,MC的数量、形态和位置均保持相对稳定,其合成基质的能力也较小。
[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
![[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https://img.taocdn.com/s3/m/d5f6035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8.png)
[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篇一: 肾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疾病分期,肾脏纤维化-疾病关系肾脏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生理改变,是肾脏的功能由健康到损伤,再到损坏,直至功能丧失的渐进过程。
肾脏由于受到创伤、感染、炎症、血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刺激,其固有细胞受损,发展到后期出现大量胶原沉积和积聚,造成肾实质逐渐硬化,形成瘢痕,直至肾脏完全丧失脏器功能。
肾脏纤维化的微观表现是肾脏固有细胞的纤维化,实质是肾脏固有细胞由于受到损害而坏死。
通过细胞转化的研究发现,正常固有细胞一旦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就不再依赖原发病中的炎性介质以及细胞因子的刺激而发生转化,而是自主增值、自主持续分泌并合成不易被降解的Ⅰ、Ⅲ型胶原蛋白,从而造成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异常加快,降解速度降低。
肾脏纤维化_肾脏纤维化-疾病分期一期炎症反应期该期是肾脏组织受各种致病原因损伤后,出现的炎症反应阶段,此期在临床上除仅有尿检异常外,无任何不适,亦称无症状期。
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代偿性很强,此时的肾功能可不受影响或轻度损伤,但在肾脏内部炎症反应后的病理损伤是严重的,部分病人已经出现肾小球硬化,其临床症状的出现是滞后的。
该期如果规范治疗。
如采用扩血管、抗炎、抗凝、防血栓形成以及降解治疗措施,病情是完全可以逆转的,甚至可以痊愈。
如果未经规范治疗,或错过治疗时机,肾脏内部病理损伤会逐渐加重,病情就会迅速发展到纤维化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给治疗会带来很大难度,且困难多,逆转机会少。
二期纤维化形成期该期是肾脏纤维化形成已发展到全肾脏组织,纤维化形成后的炎症损伤已经破环了健康肾单位,影响了肾功能,病情已进入到失代偿期或肾衰竭期。
如果在该期继续规范治疗,继续扩血管、抗炎、抗凝和重点对纤维组织进行降解治疗的措施,只要这四项阻断治疗措施到位,病情就有可能逆转,远离透析;如果没能有效预防与控制易感因素,没能控制好饮食或治疗不到位,如果对一些可逆因素错过了有利治疗时机,病情很快会进入瘢痕形成期——尿毒症终末期。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抑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P t l y7iFrt l iaHoptlf l tdtHabnMei l nvri, ' bn1 00 . hn ah o , 7 i Ci cl s i A i e o ri dc U i syHae i 5 0 1 C ia og P s n a i a a e t r
C r s o dn uh r X ER - a ,E i w n i l @1 3 o or p n i e ga to : I u u n ma " ine x j L f 6. m c [ s atObet e oi et a e f c ad ca i o te hrp pie ctl e- pL s r AcDK ) Abt c] jc v v sgtt etn h s fh ot et e — r -y— o( S P r i T n i e h e me n m s d a y S As P
K n s k 等 【体外 实验 发现,A S K 对 转化 生长 因 a aa i 2 cDP
子 B t a s o m n r w h f c o — , G 一 ) 导 (r n f r i g g o t a t r B T F 6 介
1 %小牛 血清 白蛋 白代 替 一抗 的组织 切 片 作 阴性对 照 。T F B 和 0 S A染色 结果在 高倍镜 ( 4 0 下 G —I 【 M 一 × 0) 随机选 择 1 个不重 叠 的视 野,运 用免 疫组化 分析软 0 件对选 取视野 内阳性信 号进行 图像分析 ,测 定 T F G一 8 和 Ⅱ SA阳性表 达面积 占肾小管 间质 总面积 的百 1 一M 分 比,并 取平均 数 ( 平均 面密度 ) ,即得 肾小 管间质
水飞蓟宾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水飞蓟宾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刘畅;朱春玲;严瑞;程全伟【摘要】Objective: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silybin on rat model of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Methods:Thirty-six normal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randomly,sham operation group (group S),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 model group (group U),Silybin(200mg/kg)therapy group (group D).The left ureter of rats in group U and group D were ligatured to establish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model.The rats in group S were only given operation (left ureter was not ligatured),and at the same time of modeling,the group D was given silybin [200 mg/ (kg · D)] by gavage till execution.Rats in group U and group S were given equal amount of saline by gavage.Rats of each group were killed at the 7th day and the 14th day after operation respectively.HE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renal pathological change.Masson stain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ccumulation of collagenprotein.Expression of oncoprotein (Sk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TGF-beta 1),Smad3 and fibronectin (FN) in rat kidney tissue section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Ski,TGF-β1,Smad3 and FN.Pears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Ski with TDI,TFI,TGF-β1,Smad3,and FN expression.Results:HE and Masson staining showed that glomerulus and renal tubules of the rats in group S were normal.HE staining of rats in group U showed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swelling and vacuolardegeneration and basement membrane thickening,Masson staining showed fiber positively staining in renal tubule and renal interstitium,the changes were more serious at the 14th day;The degree of renal lesions at each time point in group D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ame period of group U.The TDI and TFI scores in group U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S,group D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U,and the change was more significant on the fourteenth day.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group S,the expression of SKi in group U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and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Smad3 and F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change was more obvious on the fourteenth day (P <0.05);Immunohistochemistry also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group U,the Ski in group D increased,bu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nly on the fourteenth day (P < 0.05);TGF-β1,Smad3 and F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while those in the fourteenth day were more obvious (P <0.05).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group S,the expression of SKi in group U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and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Smad3 and F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change was more obvious on the fourteenth day (P < 0.05);Compared with group U,the Ski in group D increased,TGF-β1,Smad3 and F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while those in the fourteenth day were more obvious (P <0.05).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Ski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DI,TFI,TGF-beta 1,Smad3 and FN (P <0.05).Conclusions:Silybin possibly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by up-regulating Ski and inhibition of TGFβ/samds signalingpathway.%目的:研究水飞蓟宾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采用左侧输尿管梗阻方法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做手术(不结扎输尿管),治疗组造模同时给予灌胃水飞蓟宾至处死前[200 m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7和14天处死(6只/组),取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Masson染色以观察各组大鼠肾间质胶原的沉积,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切片中Ski、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3及纤维连结蛋白(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匀浆中Ski 、TGF-β1、smad3 、FN蛋白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Ski与TDI、TFI、TGF-β1、smad3及F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HE染色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及基底膜增厚,Masson染色肾小管、肾间质可见纤维阳性染色,第14天时更严重;治疗组各时点肾脏病变程度均较同期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大鼠的TDI和TFI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第14天时变化更大(P<0.05);肾脏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Ki表达明显减少,TGF-β1、smad3及FN表达明显升高,第14天时变化更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Ski有所增加,但仅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smad3、FN显显著降低,第14天组更为明显(P<0.05);肾脏组织匀浆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Ki表达少明显减,TGF-β1、smad3 、FN表达明显升高,第14天时变化更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Ski显著增加,TGF-β1、smad3、FN显显著降低,第14天组时变化更明显(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ki表达与TDI、TFI、TGF-β1、smad3、FN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水飞蓟宾可能通过上调Ski阻遏TGF-β/smad信号通路改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过程.【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43)002【总页数】7页(P167-173)【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ski;TGF-β/smad信号通路;水飞蓟宾;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动物;大鼠,Sprague Dawley【作者】刘畅;朱春玲;严瑞;程全伟【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院肾脏内科,贵州贵阳550004;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脏内科,贵州贵阳550002;贵州医科大学附院肾脏内科,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附院肾脏内科,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附院肾脏内科,贵州贵阳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全世界的患病率为 5% ~15%[1],中国为 10.8%[2],CKD发展至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患者亦逐年增加,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病因导致的CKD进展为ESRD的共同的病理表现,有许多因子参与调节纤维化进程,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核心作用的主要因子之一[3]。
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5 抗 炎 果表明 : BG E可抑制 E M合成 , C 并促进其降解。
2 改 善 足 细 胞 结 构 与 功 能
5 1 下调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 白 一1 MC . ( P一1 的表达 ) 研究表明 , C 的聚集与 肾组 织 内单 核细 胞 的广 泛浸 润有 EM 关 , MC 一1 而 P l 是单核 巨噬细胞特异 性 的趋 化 因子, 可以趋 它
响患者 的生存质 量。中药 防治 D 具有 特色 和优势 。研 发 防 阻断 C GF活性 , N T 是抑制 或减轻 肾脏纤 维化 的一条有效 途径 。 7 研究表 明, 雷公藤多苷可减 少 D N大 鼠尿蛋 白排 泄 治 DI N特异性 中药 是 目前 医学界研 究 的重点 、 点 。其 中, 热 中 吕海琳等【J 血肌酐 , 明显 降低 肾组织 CI FmR ' NA表达 G 药防治 D N作 用机 制 的实验 研究 , 到 国 内外 学 者 的广 泛关 及降低血尿素氮 、 受 量 。张新雪 等_ 研究表明 , 8 j 海昆 肾喜可抑制 D N大 鼠 C GF蛋 T 注。我们将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予 以综述 。
ds n为细胞骨架 中间丝蛋 白一种 , emi 为光镜下 足细胞损伤 的标 白及 mR NA表达而发挥治疗和预防 D N的作 用。 志蛋 白H 。P d clx o oayi J n是足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糖蛋 白, 参与 5 2 抑制核转 录 因子 一J NF—f ) 黏附分 子表达 . c B( c 或 B 肾小球 电荷 屏 障 的形 成 , 可 防止 相 邻 足 细 胞 间 足 突 的黏 近年来 , M 。 病变被视 为是一种 由代谢紊乱 引起 的炎症性 并 D 肾脏 附l 。下列 中药均可改善足细胞结构与功能。 5 J 疾病。N F—I c B是炎症的 中心调控 因子 , 激活后进 入细胞 核 其 张培等 _研究表 明 , 6 J 白芍总苷降低 D 大 鼠尿蛋 白机制可 内调节多种生长 因子 、 化 因子 、 附分 子 、 M 趋 黏 细胞 因子 等 的表 能部分与增加 肾小 球 np r ehi n表达 有关 。钟 娟等 J 4研究表 明 , 达 引。因此 , 抑制 N F—I c B或黏 附分子表达 , 可起 到保护 D M 肾康丸可延缓或抑制 D N大 鼠 np r 、emi 白的表 达 , e hi ds n蛋 n 从 或 D N肾脏 的作 用。杨莉 等【 ] 1 研究 表 明, 3 地骨 皮可 减少 2型 而维护 肾小球滤过屏障外 层足 细胞结 构和 功能的完 整。魏洪 D M大 鼠肾组织 NF 一出 表达 , 降低血 清炎症 因子, 从而 改善 肾
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8.张新雪,李杨,赵宗江,等.海昆肾喜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 保护作用及其对肾组织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华中医药 杂志,2008,23(6):490—493. 9.吴泽成,刘慎微,董骏武,等.12一脂氧合酶抑制剂黄芩索对2 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机制.中国中西医结 合肾病杂志,2009,10(2):116~119. 10.刘慰华,黄河清,邓艳辉,等.黄连素对糖尿病肾损伤大鼠。肾 功能、氧化应激、肾脏醛糖还原酶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
・655・
1.张浩军,李平,赵静波,等.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 TGF-pl及MMP一9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 志,2009,10(4):290—294. 2.倪海祥,杨雪辉,朱峰,等.人参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基 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10(3):211—213. 3.JiL,YinXX,WuZM,et a1.Ginkgobiloba
节TGF一8惭ads信号传导系统:王月华等【ll J研究表明,益气养
阴消瘸通络中药(由黄芪、地龙、丹参、大黄等组成)能够减轻DN 大鼠病理损害,这一作用的实现可能是部分通过qV,F一口/Smads 信号传导途径实现的,即降低受体激活型Smad表达,上调抑制 型Smad7表达。 5抗炎 5.1下调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1(MCP一1)的表达 研究表明,E(1M的聚集与。肾组织内单核细胞的广泛浸润有 关,而MCP一1是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的趋化因子,它可以趋 化和激活单核细胞至炎症部位,启动炎症反应,因而通过干预 MCP一1,能够起到治疗或延缓DN的作用【12 J。赵宗江等【12 J研 究表明,糖肾平胶囊可能通过下调DN大鼠肾组织MCP一1蛋 白及mRNA表达而发挥治疗和预防DN的作用。 5.2抑制核转录因子~出(NF一出)或黏附分子表达 近年来,DM。肾脏病变被视为是一种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炎症性 疾病。NF一出是炎症的中心调控因子,其激活后进入细胞核 内调节多种生长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等的表 达【13|。因此,抑制NF一出或黏附分子表达,可起到保护DM 或DN肾脏的作用。杨莉等【13J研究表明,0572292);山西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No.2006011loo) 医药大学2008级博士生,现工作于湖北中医药大学 (北京 lo0029) 医学院(太原030024) 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MCP-1与酒精性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小球 和肾小管 P G —B 的表达均增 加( < .5 , DF P 0 )随着 乙醇 0 作用时间延长 , 各模型组之间 肾小管 内 P G — 的表达也 D FB
逐渐增加(< . ) PO 5。 0 23 M P 1 肾问 质纤 维 化 . C- 与 MC P一1 于 趋 化 因 子 C 属 C亚 家 族 , 一 种 分 泌 型蛋 白 是 质 。其主要功能是趋化 和激活单核细胞至炎症部位 。人类 M P 基 因位于 1 C 一1 7号染色体(7q1 . 2 。 P 1的 1 12q1 ) MC 一 受体 C R C 2是一类表达于不 同类 型细胞( 单核 细胞 、 记忆 T
中国 中医药 咨讯
・
2 1 年 1 月上 第 2 第 3 期 00 1 卷 1
N v mb r 01 Vo . No31 o e e 2 0 1 2 .
3 26・
J u l f iaT a io a hieeMe iieIfr t n o ma n r dt n l o Ch i C n s dcn nomai o
2 酒 精 性 肾 间质 纤维 化 的 相 关 实 验研 究
管上 皮 细 胞 E T M 。 222 血 小 板 源 性 生 长 因 子 ( D F 与 R F .- PG ) I 通 过 实 验 发现 ,与 发 生 病 变 的 但 非 纤 维 化 的 肾小 管 上 皮 细 胞 相 比 ,D F在 间 质 纤 维 化 的 肾小 管 上 皮 细 胞 表 达 PG 更多 , 在肾问质纤维化的诱 导和发展 中发挥重要作用 。 在酒 精性 肾损害实验中发现 , 酒精灌 胃 1 2周末肾小 球系膜 细胞 外基 质增 多 , 胶原纤 维沉积 , 同时模 型组与对照组相 比 , 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栾仲秋 赵大鹏 郑敏敏 代丽娟 宋立群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第11期
[摘要]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经发展均可伴有不同程度肾功损害,而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取决于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变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目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均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而中药因其成分及配伍的多样性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领域中突显了中医特色及优势。有望为防治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中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6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b)-0016-03\ 在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过程中,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众多研究表明:肾间质纤维化在肾脏疾病发展传变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病变程度与慢性肾脏病预后紧密相关。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必经之路[1]。因此,关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手段的研究成为了现代国际肾脏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错综复杂,涉及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西医治疗肾间质纤维化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中医药学者在防治本病方面进行了大规模药理研究。在此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中药有着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笔者仅就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研讨如下:
1 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 1.1 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促进其凋亡 成纤维细胞是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正常情况下,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在致病因子作用下,活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B),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产生大量的纤维连结蛋白(FN)和胶原,造成细胞外间质(ECM)增多,同时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也造成肾间质纤维化。
1.2 细胞因子的作用 TGF-β被公认为最重要的致纤维化因子[2]。目前研究显示TGF-β有三个亚型,并一致认为治疗肾纤维化的靶点是TGF-β1。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TGF-β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①刺激成纤维细胞增加细胞外基质的合成。②在抑制各种细胞外基质降解酶活性的同时,ECM的降解受到了抑制。③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等。④增加细胞外基质受体,使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的相互作用增强。另有资料显示,作为介导TGF-β1促纤维化的下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游因子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具有促细胞外基质合成和细胞增生的单一生物学效应。因此,有很多学者将目光投向药物干预CTGF的表达,以期达到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1.3 细胞外基质转换失衡 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原因是ECM在肾间质的过度沉积。ECM降解受抑是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机制之一[3]。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体内重要的ECM降解系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或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过度表达,有利于间质ECM成分积聚,促进纤维化的发展。
由此可见,细胞的活化、细胞因子的释放及细胞外基质在肾脏的沉积,三者相互影响,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提取物抗肾间质纤维化研究 2.1 红花 许庆友等[4]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实验观察到红花可以抑制UUO大鼠肾脏α-SMA和Ⅳ型胶原的表达,从而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高燕等[5]的动物实验证实了红花黄色素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而此作用可能是因为促纤维化因子TGF-β1的表达受抑,Ⅰ型胶原在肾间质的沉积减少,进而减少ECM过度积聚,延缓了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2.2 莪术 刘迟等[6]观察到莪术可能由其抑制了促纤维化因子TGF-β1,核因子NF-κb,阻止肌纤维细胞的出现,下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来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抑制ECM合成,并促进其降解来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2.3 川芎 陆敏等[7]研究发现川芎嗪可通过降低肾组织中TGF-β1含量及恢复由于降解减少的Smad 7以及其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蛋白水平来阻断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笔者通过钻研文献发现,多数中医学者认为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为虚、瘀、毒。而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活血化瘀药物在肾间质纤维化疾病的研究领域中展现了优势。而红花、莪术、川芎为此中代表,并通过研究证明以上中药可有效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2.4 杜仲 丁庆余等[8]观察到杜仲与ARB类药物相比,同样能明显降低SMA和FN的表达,从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5 三七 韦颖等[9]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明显抑制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的分泌。可以证实三七总皂苷确有体外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中药三七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直至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三七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才使得更多研究者相信该药有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并在实验研究中证实了三七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2.6 黄芩 谢红东等[10]实验发现以黄酮为主的黄芩提取物干预“经氯化汞灌胃法制成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后肾组织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且成一定量效关系,同时该氧化损伤作用是黄芩提取物抗肾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以往我们对黄芩的药理作用多局限在其抗炎及抗病毒方面,但众多观察表明该药具有抗肝纤维化、抗肺纤维化等作用。而机体各器官的纤维化病理机制多相似。故笔者有理由相信黄芩有望在抗肾间质纤维化方面有所斩获。
2.7 黄蜀葵花 冯媛等[11]通过实验证实黄蜀葵花总黄酮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保护机制为黄葵总黄酮可降低肾组织CTGF和OPN的表达,上调肾组织Smad 7和Smad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有效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单味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领域,笔者总结发现各类中药中仍以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本病疗效最佳。
3 中药复方抗肾间质纤维化研究 3.1 丹参红景天合剂 周萍[12]采用UUO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丹参红景天合剂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CTGF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药能下调CTGF的表达,阻止成纤维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进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中药丹参可活血养血,而一些医家的研究表明在抗肾间质纤维化治疗中丹参已初显疗效。而近年来国内外的药学工作者对红景天的研究结果显示红景天具有类似人参“扶正固本”的作用,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优于人参。将两药制成合剂,取其活血化瘀,益气扶正之功。相信此药在抗肾间质纤维化治疗中定可实现“1+1>2”的理论。
3.2 黄芪当归合剂 孟立强等[13]研究证实黄芪当归合剂的肾保护作用从病变早期开始,主要表现为减少炎症细胞反应和TGF-β1表达。随后可减少肾脏固有细胞转化、分化及ECM成分沉积,其作用的高峰时间是在3~7 d,并持续存在10 d,进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进程。笔者认同“虚”为肾间质纤维化中医病机之根本。而黄芪善治诸虚不足;当归补血活血,用于血虚诸证,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两者相结合,气血双补,共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功。故黄芪当归合剂为补益药有效抗肾间质纤维化之复方制剂的代表。
3.3 虫草肾茶颗粒 马晓鹏等[14]动物实验发现虫草肾茶颗粒可以部分降低单侧输尿管结扎引起的肾组织NF-κb的高表达,并能明显下调CTGF表达水平,从而部分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保护肾脏功能。
3.4 肾康注射液 乔颖进等[15]综合细胞学实验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证实肾康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TGF-β1、CTGF高表达而抑制ECM合成,并下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高表达而促进ECM降解,起到拮抗肾间质纤维化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3.5 肾炎康复片 叶婷婷等[16]实验证实:肾炎康复片可以下调F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MP-1)在UUO大鼠肾间质中的表达,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中药在临床应用当中,更多的是以复方形式出现,因药物之间经合理配伍后可增强疗效同时又能明显减轻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笔者认为复方制剂治疗肾间质纤维化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4 讨论 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而现代医学虽已开始采用下调TGF-β1的表达来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并进行大量相关研究。但肾间质纤维化是一个多渠道、多环节的进展过程,目前研究显示孤立靶点对其进行干预的效果并不理想,需着眼于多靶点的治疗手段。而中药成分及药物间配伍的多样性和作用于多环节的特点,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领域中日益突显强大优势。中医理论认为肾间质纤维化的病机关键是虚、瘀、毒。而虚是病机之根本,故众多医家对补虚药如黄芪、红景天、杜仲、当归等展开了药理及动物实验研究,并证实了很多补虚药均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且疗效确切。而一些以补虚立法的复方制剂如“黄芪当归合剂”等更是经过动物实验证明可明显下调促纤维化因子TGF-β1的表达,减少ECM过度沉积,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程。“瘀”是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病理基础。中医活血化瘀药物具有不同活血力度,其中有养血活血药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如丹参、桃仁、红花等;破血祛瘀药如莪术、水蛭等,其中大多已被实验研究证实具有抗肾间质纤维化功效。而更有研究者将补虚祛瘀两大法则相结合,取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之法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并获得较满意疗效,如丹参红景天合剂等。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通过减轻肾间质损伤指数,下调促纤维化因子在肾脏组织的表达,或可诱导抗纤维化因子的产生,减少ECM的过度沉积等机制来实现的。众所周知,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经发展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