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效应

合集下载

集成电路-天线效应

集成电路-天线效应

天线效应需要考虑的问题:❑怎样产生?❑如何消除!天线效应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0.25um之后的版图中,就如同DRC、LVS 一样的重要。

版图设计配合上游电路设计与下游芯片制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实现设计的功能、性能的稳定及满意的良率等等,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天线效应只是其中之一。

不过就版图设计而言,切入点大多集中在两个方面:电荷相关;图形或尺寸相关。

天线效应属于前者,天线效应是在制造过程中,因为过多电荷的积聚导致的栅氧化层的损坏或退化。

这里需要考虑的有两个问题:❑电荷是从哪里来的?❑放电路径在哪里?因为天线效应发生在制造过程中,显然电荷的产生是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产生电荷的可能性有:摩擦、感应、植入或者激发。

实际的原因是反应离子刻蚀所引起的,比如在poly、contact、metal、via的制造过程时。

在芯片生产过程中,暴露的金属线(金属线刻蚀的时候会有离子残留,由连在铝线上的多晶硅收集)或者多晶硅(多晶硅刻蚀的时候也会有离子残留)(polysilicon)等导体,就像是一根根天线,会收集电荷(如等离子刻蚀产生的带电粒子)导致电位升高。

天线越长,收集的电荷也就越多,电压就越高。

若这片导体碰巧只接了MOS 的栅,那么高电压就可能把薄栅氧化层击穿,使电路失效,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天线效应”。

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栅的尺寸越来越小,金属的层数越来越多,发生天线效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加工工艺中,经常使用了一种基于等离子技术的离子刻蚀工艺(plasma etching)。

此种技术适应随着尺寸不断缩小,掩模刻蚀分辨率不断提高的要求。

但在蚀刻过程中,会产生游离电荷,当刻蚀导体(金属或多晶硅)的时候,裸露的导体表面就会收集游离电荷。

所积累的电荷多少与其暴露在等离子束下的导体面积成正比(一般铝线的面积较大)。

如果积累了电荷的导体直接连接到器件的栅极上,就会在多晶硅栅下的薄氧化层形成F-N隧穿电流泄放电荷,当积累的电荷超过一定数量时,这种F-N 电流会损伤栅氧化层,从而使器件甚至整个芯片的可靠性和寿命严重的降低。

天线效应解决方案

天线效应解决方案

天线效应解决方案篇一:天线效应及解决方法干蚀刻(etch)需要使用很强的电场驱动离子原浆,在蚀刻gate poly和氧化层边的时候,电荷可能积累在gate poly上,并产生电压足以使电流穿过gate的氧化层,虽然这种状况通常不会破坏gate氧化层,但会降低其绝缘程度。

这种降低程度于gate氧化层面积内通过的电荷数成正比。

每一poly区积累的正电荷与它的面积成正比,如果一块很小的gate氧化层连接到一块很大的poly图形时,就可能造成超出比例的破坏,因为大块的poly区就像一个天线一样收集电荷,所以这种效应称为天线效应,天线效应也会发生在source/drain的离子植入时。

天线效应与poly和gate氧化层的面积之比成正比(对于 pmos和nmos,要分开计算gate氧化层的面积,因为它们的击穿电压不同)。

当这个比值达到数百倍时,就可能破坏氧化层。

大多数的layout中都可能有少数这样大比值的poly图形。

下图为一个可能产生天线效应的例子:mos M1的gate 由 poly连接至M2,当M1和M2距离够长造成poly和M1 gate 氧化层面积之比太大,从而可能破坏M1的gate氧化层。

消除天线效应的方法主要是设法降低接到gate的poly面积。

见右图,在poly接至gate增加一个metal跳线,即减小了接至gate的poly与gate氧化层的面积之比,起到消除天线效应的作用。

天线效应产生的静电破坏也会发生在metal蚀刻时。

如果metal接到diffusion时,极少会产生静电破坏,因为diffsion可以卸掉静电,所以top metal 一般不用考虑天线效应的问题(基本上每条topmetal都会接到diffusion上)。

对于下层metal则不然,没有接到diffusion的下层metal当其接至gate 时,如面积过大,就极易产生天线效应。

解决方法:在下层metal上加一个top metal的跳线,如无法加top metal跳线,可以连接一个最小size的Nmoat/P-epi或Pmoat/nwell的二极管,原则上这个二极管不可以影响线路的正常工作篇二:PCB 中集成电路的天线效应PCB 中集成电路的天线效应如摩尔定律所述,数十年来,集成电路的密度和性能迅猛增长。

电路中的天线效应

电路中的天线效应

电路中的天线效应天线是无线电通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无线电波转换为电信号或将电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

在电路中,天线起到了收发信号的关键作用,而天线效应是指天线在电路中的特殊影响和效果。

一、天线的基本原理天线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它可以将电磁波的能量转换成电流或电压信号。

天线的工作原理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通过电磁感应和辐射的方式实现了无线电信号的传输。

当电磁波通过天线时,它会在天线的导体上感应出电流,从而实现无线电信号的接收;而当电流通过天线时,它会辐射出电磁波,从而实现无线电信号的发送。

二、天线效应的影响1. 辐射效应:天线在工作时会辐射出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在空间中传播,从而实现无线电信号的传输。

然而,天线辐射的电磁波不仅会传输到目标接收器,还会对其他电路产生干扰。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需要合理布置天线和其他电路,以避免干扰问题。

2. 接收效应: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会在天线内感应出电流或电压信号,进而传递到接收器中进行信号处理。

然而,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往往包含了很多干扰和噪声,这些干扰和噪声会降低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在接收信号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小干扰和提高信噪比,以获得清晰、稳定的信号。

三、天线效应的应用1. 通信系统: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无线电波转换为电信号或将电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

天线的设计和布置直接影响着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覆盖范围。

因此,在通信系统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天线效应,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布局和参数,以满足通信需求。

2.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天线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节点之间的通信质量和网络的可靠性。

因此,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天线类型和布置方式,以提高节点之间的通信性能和网络的覆盖范围。

四、天线效应的改进方法1. 天线选择: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和场景特点,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和参数。

天线效应的产生原理和解决方法

天线效应的产生原理和解决方法

天线效应的产生原理和解决方法
天线效应是电磁干扰的一种,是指一个电磁波源直接发射到一个电气设备的表面上,形成的覆盖区域。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影响着电磁波源和表面上的电气设备之间的电磁能量的散布。

在某些情况下,天线效应可能会严重影响到电气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甚至会导致故障。

天线效应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电磁波源发出的电磁波本身可能会受到某些电气设备的强烈的电磁干扰。

其次,当空气中的电磁波与表面的电气设备相互作用时,可能会发生电磁波的反射,这就是所谓的天线效应。

要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缓解天线效应。

首先,尽量避免在电磁波源和电气设备之间放置金属物体,因为这些金属物体可能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

其次,应将复杂的磁性结构置于电气设备的表面,以减少电磁能量的散布。

此外,为了抑制电磁波的反射,可以在电气设备的表面上涂抹接地膜,以加强电磁波的吸收。

在实际应用中,应进行电磁干扰测试,以确定电磁波源和电气设备之间的电磁波发生的情况,同时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缓解天线效应。

另外,在设计电气设备时,可以添加一些屏蔽措施,以减少对电磁波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天线效应会严重影响电气设备的功能和性能。

要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除了避免在电磁波源和设备之间放置金属物体
外,还需要进行电磁干扰测试,并采取有效的抑制和屏蔽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天线效应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导线的天线效应

导线的天线效应

导线的天线效应摘要:1.导线天线效应的定义和原理2.导线天线效应的影响因素3.导线天线效应的应用实例4.导线天线效应的优缺点5.结论正文:1.导线天线效应的定义和原理导线天线效应是指在电磁场中,导线由于自身的长度和形状,以及周围介质的电磁特性,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和接收现象。

这种现象与天线的工作原理相似,因此被称为导线天线效应。

导线天线效应的原理主要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磁场与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

2.导线天线效应的影响因素导线天线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导线的长度、宽度、形状、介质的电磁特性、导线与电磁场源之间的距离等。

当导线的长度与电磁波的波长接近时,导线天线效应会变得显著。

此外,导线的形状和介质的电磁特性也会影响导线天线效应的强度和方向。

3.导线天线效应的应用实例导线天线效应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实例,例如:(1)无线通信:手机、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天线,就是利用导线天线效应实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2)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也利用了导线天线效应。

(3)导航定位:GPS 导航系统中的信号接收和发送,也是基于导线天线效应原理。

4.导线天线效应的优缺点导线天线效应的优点包括:(1)信号传输效率高:由于导线天线效应的原理与天线相似,因此具有较高的信号传输效率。

(2)适应性强:导线天线效应可以应用于不同频率、不同场合的电磁波传输和接收。

缺点包括:(1)受环境影响较大:导线天线效应受到周围环境和导线自身特性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

(2)干扰问题:导线天线效应可能导致电磁波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信号质量。

5.结论导线天线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实际应用中的现象,其实质是导线与电磁波之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导线天线效应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一现象,提高无线通信和导航定位等领域的信号传输效率。

集成电路中的天线效应

集成电路中的天线效应
天 线效应 的金属 布 线 上 浪 费很 多 不 必要 的 资源 , 且
跳线即断开存在天线效应 的金属层 , 通过通孔连接
到其 它层 ( 上 跳 线 法 接 到 天 线 层 的上 一 层 , 向 向下
使芯片的面积增大数倍 , 这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
计不允许 出现 的。所 以这种方法不合理 , 也是不可 取的。 4 对于上述方法都不 能消除的长走线上的天 )
理是 : 在集 成 电路工 艺 流 程 中金 属层 由下 开 始被 制
做, 在考虑 当前金属层对栅极的天线效应时, 上一层
金属 还不存 在 , 过 跳线 , 通 减小 了存在 天线效 应的导
在 电气通 路 , 就会在 多 晶硅栅 下 的薄 氧化 层形成
F—N隧穿 电流泄放 电荷 , 图 1所示 。当积 累 的电 如 荷 超过 一定 数量 时 , 种 F—N 电 流 会损 伤 栅 氧化 这
s v rlmeh d s d i a o td sg o a o d a e n f c n i t g ae ic t e e a to s u e n ly u e in t v i ntn a ef ti n e r td c rui. e
Ke r s P y wo d : AE; a o t e in; e u mir n L y u sg De p s b c o d
功能、 稳定 的性 能及满 意 的 良率 等等 , 需要考 虑诸 多 因素 。集成 电路 版 图会 造 成 多 种 类 型失 效 , 以设 所 计者 必须 了解潜 在 的 薄弱 环 节 , 其 中加入 保 护措 在
施 以防止 失效 。
分辨率不断提高的要求。该方法是将物质高度电离 并 保持 一定 的能量 , 然后 将这种 物质 刻蚀 在 晶圆上 , 从而形成某一层。理论上 , 打人晶圆的离子总的对 外电性应该是呈现中性 的, 也就是说正离子和负离 子是成对出现的 , 但在实际中, 打人晶圆的离子并不 成对 , 这样就会产生游离 电荷, 当刻蚀 导体( 金属或 多晶硅) 的时候 , 裸露 的导体表面就会收集游离 电 荷。所积累的电荷多少与其暴露在等离子束下的导

芯片天线效应

芯片天线效应

芯片天线效应
芯片天线效应是指在微电子设备中,芯片本身也可能具有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的功能,类似于天线。

这种效应可能会对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加以考虑和处理。

芯片天线效应可能会导致设备之间的干扰。

当一个芯片具有较强的接收和发送信号能力时,它可能会干扰到周围其他芯片的正常工作。

这种干扰可能会导致通信错误、数据丢失等问题,影响设备的整体性能。

因此,在设计芯片时,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天线效应带来的干扰,采取合适的屏蔽措施或调整天线设计,以确保设备之间可以正常协同工作。

芯片天线效应也可能会影响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由于芯片本身具有天线效应,它可能会对周围的电磁环境产生干扰,甚至会被外部电磁场干扰。

这种干扰可能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设备。

因此,在设计和测试阶段,需要对芯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确保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芯片天线效应也可能会对设备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由于芯片具有天线效应,它可能会成为设备的一个潜在漏洞,被黑客或恶意软件利用进行攻击。

通过发送特定的无线信号,黑客可以利用芯片的天线效应来获取设备中的敏感信息或控制设备。

因此,在设计和开发阶段,需要对芯片的安全性进行充分考虑,加强对天线效应的管理和
控制,以防止设备受到攻击。

芯片天线效应是微电子设备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芯片天线效应可能带来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性、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推动微电子设备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修复天线效应的方法

修复天线效应的方法

修复天线效应的方法天线效应是指当无线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过远或信号受到遮挡时,导致设备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号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手机信号差或者无法连接到Wi-Fi等。

为了解决天线效应带来的困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修复。

1. 更换或调整设备位置天线效应常常是由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过远或信号被障碍物遮挡所引起的。

因此,首先尝试将设备靠近基站,或者将设备放置在能够接收到较强信号的位置。

如果有可能,可以尝试调整设备的位置或方向,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信号质量。

2. 使用信号增强器或天线为了增强设备的信号接收能力,可以考虑使用信号增强器或天线。

信号增强器是一种可以放大接收到的信号的设备,可以帮助解决天线效应带来的信号弱的问题。

天线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比如室内天线、室外天线或定向天线等,以提高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能力。

3. 清除信号干扰源在某些情况下,天线效应可能是由其他电子设备或无线信号源引起的。

例如,微波炉、电视机、无线路由器等设备都可能对无线设备的信号产生干扰。

因此,可以尝试将这些干扰源与无线设备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者关闭不必要的电子设备,以避免信号干扰。

4. 更新设备驱动程序或固件有时,天线效应可能是由设备驱动程序或固件版本过旧引起的。

因此,及时更新设备的驱动程序或固件是解决天线效应的一个重要步骤。

可以前往设备制造商的官方网站,下载并安装最新的驱动程序或固件,以提升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5. 优化网络设置对于无线网络连接问题,可以尝试优化网络设置来解决天线效应。

可以通过更改无线网络的信道或频段,避免与其他无线设备发生干扰。

此外,还可以调整路由器的发射功率,以获得更好的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

6. 使用信号增强应用程序针对手机信号弱的问题,可以尝试使用一些信号增强应用程序。

这些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优化手机的网络设置和信号接收能力,提高信号质量和稳定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可信赖的应用程序,并避免下载和使用未知来源的应用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tenna Effect
天线效应:
当大面积的金属1直接与栅极相连,在金属腐蚀过程中,其周围聚集的离子会增加其电势,进而使栅电压增加,导致氧化层击穿。

大面积的多晶硅也有可能出现天线效应。

打个简单的比方,在宏观世界里,广播、电视的信号,都是靠天线收集的,在我们芯片里,一条条长的金属线或者多晶硅(polysilicon)等导体,就象是一根根天线,当有游离的电荷时,这些“天线”便会将它们收集起来,天线越长,收集的电荷也就越多,当电荷足够多时,就会放电。

那么,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游离电荷呢?IC现代制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离子刻蚀(plasma etching),这种方法就是将物质高度电离并保持一定的能量,然后将这种物质刻蚀在wafer上,从而形成某一层。

理论上,打入wafer的离子总的对外电性应该是呈现中性的,也就是说正离子和负离子是成对出现,但在实际中,打入wafer的离子并不成对,这样,就产生了游离电荷。

另外,离子注入(ion implanting)也可能导致电荷的聚集。

可见,这种由工艺带来的影响我们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但是,这种影响却是可以尽量减小的。

这些电要放到哪里去呢?我们知道,在CMOS工艺中,P型衬底是要接地的,如果这些收集了电荷的导体和衬底间有电气通路的话,那么这些电荷就会跑到衬底上去,将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如果这条通路不存在,这些电荷还是要放掉的,那么,在哪放电就会对哪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般来讲,最容易遭到伤害的地方就是gate oxide。

通常,我们用“antenna ratio”来衡量一颗芯片能发生“antenna effect”的几率。

“antenna ratio”的定义是:构成所谓“天线”的导体(一般是metal)的面积与所相连的gate oxide的面积的比率。

这个比率越大,就越容易发生antenna effect。

这个值的界定与工艺和生产线有关,经验值是300:1。

我们可以通过DRC来保证这个值。

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gate的尺寸越来越小,metal的层数越来越多,发生antenna effect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0.4um/DMSP/TMSP以上工艺,我们一般不大会考虑antenna effect,而在0.25um以下工艺,我们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了。

避免措施:
减小与栅连接的多晶硅和金属一面积,令其在所接栅面积的100倍以下:
采用第二层金属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