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光的折射原理+透镜成像
光的折射定律与透镜成像

光的折射定律与透镜成像光的折射定律是描述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现象的定律,而透镜则是一种能够将光线聚焦或发散的光学器件。
本文将探讨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一、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是由斯涅尔提出的,它描述了光线在两种介质(如空气、水、玻璃等)之间传播时的偏折规律。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特定的关系。
光的折射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n1sinθ1=n2sinθ2。
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可以解释一些现象,例如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弯曲,游泳池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更浅等。
它也是眼睛中的晶状体能够对光线进行折射和聚焦的基础原理。
二、透镜成像原理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设备中。
透镜的成像原理基于光的折射定律和几何光学的假设,通过透镜对光线进行折射和聚焦,从而得到清晰的图像。
根据透镜的形状,可以将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会将平行光线聚焦到透镜的焦点上,而凹透镜则会发散平行光线。
透镜的焦距是描述透镜成像特性的重要参数,焦距越短,成像越容易放大,焦距越长,成像则越容易缩小。
透镜成像可以分为实像和虚像。
当物体距离透镜焦点的距离大于二倍的焦距时,透镜会在焦点的对称位置上形成一个实像;当物体距离透镜焦点的距离小于二倍的焦距时,透镜会在焦点的同侧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三、透镜成像应用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相机:相机中的镜头实际上就是一个透镜系统,它能够将景物的光线聚焦在感光元件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2. 显微镜:显微镜使用透镜成像原理对微小的物体进行放大观察,透镜将小样本的光线聚焦在目镜中,形成大幅的放大图像。
3. 望远镜:望远镜通过透镜组对远处的物体进行放大观察,透镜将光线聚焦在目镜处,形成清晰的图像。
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公式

光的折射與透鏡成像公式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公式光的折射是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的一种现象,它是基于光线在介质间传播时速度的变化而发生的。
而透镜成像公式则是用来描述光通过透镜后所形成的图像位置和大小的公式。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公式,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重要性。
一、光的折射公式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也称为折射定律),光线在界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个简单的数学关系,即: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光线的折射角度,进而确定光线传播的方向和路径。
这个公式在很多光学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眼镜、光纤通信等。
二、透镜成像公式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并聚焦的光学元件。
透镜成像公式是用来描述光通过透镜后所形成的图像位置和大小的公式。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以通过透镜的焦距、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图像的位置和放大倍数。
在凸透镜的情况下,透镜成像公式可以表示为:1/f = 1/v - 1/u其中,f是透镜的焦距,v是像距,u是物距。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透镜成像的位置和放大倍数。
同样地,在凹透镜的情况下,透镜成像公式可以表示为:1/f = 1/u - 1/v这个公式与凸透镜的公式形式相似,但是在计算时需要注意符号的取正与取负。
透镜成像公式是光学实验和透镜设计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计算透镜的焦距、物距和像距,可以确定透镜的焦点位置和成像效果,从而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三、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公式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的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的具体例子:1. 光学仪器设计:在设计显微镜、望远镜和照相机等光学仪器时,需要考虑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公式,以确定透镜的参数和图像的性质。
2. 眼科学:通过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公式,可以研究眼睛是如何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的。
光的折射定律与透镜成像

光的折射定律與透鏡成像光的折射定律与透镜成像折射是光线在光学界面上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现象,而透镜作为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则在光学成像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光的折射定律以及透镜成像的原理与应用。
一、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是描述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传播时的行为的定律。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入射角(i),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r),则有以下公式:n₁sin(i)=n₂sin(r)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一个度量,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一些现象,比如光在从水中到空气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
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由于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光线将朝离法线较远的方向偏折。
二、透镜成像原理透镜是一种能够对光线进行折射的光学元件。
根据透镜的形状,我们通常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心较薄,边缘较厚,而凹透镜则相反。
透镜的两个主轴位于透镜的中心,并在平行于主轴的光线上都有一个焦点。
1. 凸透镜成像当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时,根据透镜成像原理,会汇聚到透镜的焦点上。
而当光线从透镜上的焦点射入时,会变成平行光线。
这种通过凸透镜聚焦的现象称为正成像。
在透镜两侧都能得到成像。
对于凸透镜而言,成像的距离可以通过透镜公式进行计算:1/f=1/v+1/u其中,f为透镜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2. 凹透镜成像对于凹透镜而言,成像的过程与凸透镜相反。
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而发散的光线可以追溯到透镜的虚焦点上。
该成像过程称为负成像。
三、透镜成像应用透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显微镜显微镜是利用透镜对微小物体进行放大观察的仪器。
通过透镜的聚焦作用,能够将微观物体的细节放大,以便更好地观察。
2. 照相机照相机中的镜头采用了透镜,通过透镜对光线进行调节,使得光线能够被聚焦在感光材料上,实现图像的录制。
大学物理光的折射现象与透镜成像原理

大学物理光的折射现象与透镜成像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而透镜则是光学仪器中常见的一个元件,利用其特性可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成像。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物理中光的折射现象以及透镜的成像原理。
一、光的折射现象1. 折射定律当光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这时光线在两个介质交界面上会发生偏折。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θ1、折射角θ2以及两个介质的折射率n1和n2之间存在以下关系: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为入射介质的折射率,θ1为入射角;n2为折射介质的折射率,θ2为折射角。
2. 折射现象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可以用光传播速度在介质中不同的原因来解释。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当光从光密度较高的介质传播到光密度较低的介质时,由于速度减小,光线发生偏折,即折射角度变大。
反之,当光从光密度较低的介质传播到光密度较高的介质时,由于速度增加,光线发生偏折,即折射角度变小。
3. 折射现象实例典型的折射现象包括光在空气与水、玻璃等介质之间传播时的折射现象。
例如,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由于水的折射率较高,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看上去水中的物体会发生位置的偏移。
这也是我们在水中看到的物体看上去变形的原因。
二、透镜成像原理1. 透镜的基本结构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主要由两个平行且曲面形状的面组成。
根据透镜的曲面形状,可以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的两个曲面中,至少有一个是凸面,而凹透镜则至少有一个是凹面。
2. 透镜的焦距透镜的焦距是指透镜能够将光线聚焦于一点的距离。
对于凸透镜,焦点位于透镜的背面,即凸透镜的光线会收敛;而对于凹透镜,焦点位于透镜的前面,即凹透镜的光线会发散。
3. 透镜成像原理透镜成像原理是指透镜能够将入射光线经过折射和反射后形成实像或虚像的现象。
根据入射光线与透镜的相对位置,透镜分为物距大于焦距的情况(物距大)、物距等于焦距的情况(物距合焦)和物距小于焦距的情况(物距小)。
光的折射与透镜的成像

光的折射与透镜的成像导语:光的折射是光线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而透镜则是一种能够将光线聚焦或分散的光学元件。
本文将深入探讨光的折射现象以及透镜的成像原理,以加深我们对光学现象的理解。
一、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是光线在通过不同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出现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下列关系: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为入射角,θ₂为折射角。
具体来说,当光从光密度较大的介质射向光密度较小的介质时,光线会朝离垂直线更近的方向折射;相反,当光从光密度较小的介质射向光密度较大的介质时,光线会朝离垂直线更远的方向折射。
这种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水中的游泳池看上去比实际要浅,光的折射也是造成这种视觉错觉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透镜的类型与成像原理透镜是一种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分散的光学元件。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作用原理,可以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的中心比两边厚,两面都是弧面。
对于凸透镜而言,当光线斜射入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汇聚成一点,形成实像。
这种成像方式也被称为正立实像。
对于凹透镜而言,透镜的两面都是弧面,中央比两侧薄。
凹透镜的成像机理与凸透镜相反,当光线通过凹透镜时会发生发散,看起来像是从透镜后方放出的光线汇聚到一点上。
这种成像方式被称为正立虚像。
值得一提的是,透镜成像除了和透镜形状有关外,还与光线的入射角、折射率等因素有关。
同时,透镜成像的过程也符合光的折射定律。
三、透镜的应用透镜由于其能够对光线进行聚焦或分散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都采用了透镜的成像原理。
透镜的运用使得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物体、拍摄照片等,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在科学研究领域,透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光的折射现象与透镜成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整光源和透镜位置,使光线能够 通过透镜并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
改变透镜与光源之间的距离,观察 像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与数据记录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中观察到的 透镜成像现象
数据记录:详细记 录实验数据,包括 焦距、物距、像距 等
结果分析:分析实 验结果,得出透镜 成像的一般规律
即焦点
凹透镜的成像原 理:光线通过凹 透镜后,折射光 线的反向延长线 相交于一点,即
虚焦点
透镜成像的应 用:眼镜、相 机、显微镜等
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定义:凸透镜是具有凸形球面的透镜,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形成实像或虚像。 成像规律: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物距小于焦 距时,成正立的虚像。
红外线夜视镜:夜间侦查与战 斗,提高夜战能力
透镜成像的实验 与观察
实验设备与材料
透镜:凸透镜和凹 透镜
光源:激光笔或 LED灯
光屏:用于接收成 像
尺子:测量透镜与 光屏之间的距离
实验步骤与操作
准备实验器材:透镜、光源、屏幕、 尺子等
用尺子测量透镜与光源、屏幕之间 的距离,记录数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理:凹透镜对光线 有发散作用,即通过 凹透镜的光线比原来 的入射光线的传播方 向更偏离主光轴。
种类:根据形状和 用途的不同,凹透 镜可分为球面凹透 镜和柱面凹透镜等 。
应用:凹透镜常用 于矫正近视眼,即 近视眼镜的镜片多 为凹透镜。
透镜的成像原理
透镜的种类: 凸透镜、凹透
镜
凸透镜的成像原 理:光线通过凸 透镜后,折射光 线会聚于一点,
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

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光的折射是光通过介质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透镜作为一种光学器件,能够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对光进行聚焦或发散,实现成像。
本文将对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进行探讨。
一、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线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所引起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折射的角度满足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光的折射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例如水中看到的折射后的物体和直接观察的物体位置不同、杯子里倒水时看到的折射图像等。
光的折射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着实际的应用,如光纤通信中的光信号传输。
二、透镜成像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具有曲面的透明介质。
透镜能够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对光进行聚焦或发散,实现成像。
根据透镜的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其中凸透镜能够使光线会聚,凹透镜则使光线发散。
在透镜成像中,常用的光线追迹法可以用于确定透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通过假设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并利用透镜的焦点特性,可以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透镜成像有几个重要的特点: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可以通过透镜的焦距进行调节,成像的清晰度与透镜的质量和光线的入射角有关。
透镜成像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眼镜用于矫正视力、相机和望远镜用于拍摄和观察远处景物等。
三、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的关系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是密切相关的。
透镜作为一种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实现成像的器件,能够通过对光的折射进行控制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或发散。
在透镜的两侧,光线依次发生折射,当光线进入透镜后,会发生折射现象,而在透镜出来的时候,会再次发生折射。
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确定透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上。
透镜的形状和特性决定了入射光线的折射方向和成像位置。
通过对透镜的结构和光线的入射角进行研究,可以预测和控制透镜成像的结果。
光的折射原理凸透镜成像

光的折射原理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原理是指当光从一种介质透射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改变其传播方向。
而凸透镜又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的光学元件,其两个曲面都向外弯曲。
在凸透镜中,光线依据折射定律发生折射,从而形成一个成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光的折射定律。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如玻璃)中时,光线发生折射,其折射角度和入射角度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凸透镜能够通过其曲面对入射光线进行折射,使其产生一个聚焦的效果。
在凸透镜的中心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被称为透镜焦点,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有两个焦点:一个是物距大于F的实焦点F',另一个是物距小于F的虚焦点f。
当入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在焦点F'处聚焦。
而对于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如果入射角度大于焦点处的最大入射角度,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发散,在虚焦点f处形成一束发散的光线。
凸透镜成像涉及到两个主要原理: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第一焦点和从光心出发入射的第二焦点和中心光轴上其他位置入射的光线。
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它的像会在焦点F'处形成一个实像,实像是倒置的。
当物体离透镜较近时,成像会在虚焦点f处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当物体放在焦点F'处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并成为平行光线。
当光线经过透镜后,会经过第二个焦点F并最终出射。
这时候,光线将再次集聚在焦点F'处,形成一个无穷远处的实像。
这说明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之一:无穷远处的物体成像于焦点F'处。
另外,当光线从光心(透镜中心)出发,经过凸透镜时,光线会保持直线传播,不产生折射。
这个特点被称为光心法则。
根据光心法则,光线在通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将沿着原来的路径进行,只是方向变化。
综上所述,光的折射原理与凸透镜成像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03】主要内容:光的折射原理,透镜成像知识点导读1.光的折射定律2.凹凸镜成像原理3.凹凸镜应用知识点分析一、光的折射问题:池水为什么看起来比实际浅?在装着水的杯子里放一根筷子看起来像被折断了呢?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1、名词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透镜及对光线的作用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像移动方向与物体相同)3、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成像性质 物像位置 应用 u →∞ v=f 缩小为一极小亮点 异侧 测焦距 f u>2f 2f>v>f 倒立、缩小的实像 异侧 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异侧 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2f>u>f v>2f倒立、放大的实像 异侧 投影仪、幻灯机 u=f v →∞ 不成像/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u<f/正立,放大的虚像同侧放大镜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 形状 光学符号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F F FF通过上述表格,可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常用):(2)像距越大,成像也越大.(类似于小孔成像)(3)成实像时物距u 与像距v谁更大,则它对应的物(像)也大 (4)物像总沿同方向移动 ①成实像时(异侧):u ↑,v②成虚像时(同侧):u ,v应用:放大镜(成更大的像)→适当远离报纸.(5)物距u=f 时,为成像最大点.物体越靠近焦点,成像越大(6)成实像时,物距u 与像距v 之和u +v ≥4f .(当u=v=2f 时,取等号)4、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5、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6、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之前,看不清远处的景物,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之后,看不清近处的景物,用凸透镜矫正。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的。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物镜为凸透镜。
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但是目镜的焦距较小(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夯实基础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B、人在河边看到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C、阳光下的树会出现影子D、用放大镜看地图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在水中出现的岸边树木的倒影B.潜水艇中的潜望镜C.汽车司机所用的观后镜D.从岸上看到池中水的深度比实际的浅一些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B.晚上灯光下,墙壁上出现人影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D.人们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D.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海上或沙漠上,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A.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B.光在云层上反射的缘故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上题中,光射到水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随着水面的升高,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A.越来越大B.越来越小C.不变D.无法确定“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
”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D.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将电视机遥控器对准墙壁按一下开关,有时也可以将关闭的电视机打开。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可见光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B.不可见光的折射现象C.不可见光的反射现象D.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变化时,则()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发生变化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C、反射角发生变化,折射角不变D、折射角变化,反射角始终不变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变化而变化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射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B.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C.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D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如果改变入射角,使入射角减小,则:( ) A .反射角减小,折射角不变; B .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 C .反射角不变,折射角减小;D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减小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能正确表示光线由玻璃射入空气的是( )某同学在水池边看到水里“鱼在云中游”则他看到的“鱼”和“云”(_______) A.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 “鱼”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D. “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光由空气斜射向水面上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图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如图。
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空气水空气水空气水空气水A BCD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O 的点,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
则入射光线是____,入射角是____;反射光线是_____,反射角是_____;折射光线是____;折射角是______。
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_____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____________.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________;当入射角减小到零度时,折射角_______.渔民在叉鱼时,真实的鱼是在渔夫看到的鱼的_______ (实、虚)像的_______(上部、下部),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从_______射到_______中发生了_______现象的缘故。
渔夫看到鱼时,鱼也看到渔夫,这是因为在光的_______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
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
则_______ 是入射光线,__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__ 是折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