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规律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导入新课
PART
导入新课
复习 1.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焦点F
焦距f
①焦点F: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会聚点。 ②焦距f: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导入新课
用放大镜近距离看书,看 到文字被放大,可是用放大镜 看远处的物体时,却看到物体 成了倒立缩小的像。
同样是凸透镜,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不同,成像特点不同。为何 成像特点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凸 透镜成像遵循什么规律呢?
②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 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
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蜡__烛___变__短___。 保持蜡烛、 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_向___上_ (选填 “向上”或“向下”)
移动, 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②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 上移运动,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向上移 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动画演示— 《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与物距的变化关系》
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拓展】 1. 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
观察到烛焰的像。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有哪些?
可能原因有: 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
物距减小,像变大, 像距变大,像与物同方向 移动,像跟着物体在移动。
物距增大,像变小, 像距变小,像与物同方向 移动,像跟着物体在移动。
物距减小
像距增大 像变大
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口诀记忆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实像总是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用及色散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用及色散

图1第十二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用及色散知识与方法1.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1)照相机的使用人们在利用照相机摄像时, 被摄物体和照相机镜头(相当于 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镜头和底片的距离是像距(2f>v> f ),底片相当于光屏。

通常要求在摄像时,底片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成像条件是u>2f 。

有些同学很喜欢摄影,也经常进行摄影实践活动。

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产生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如图1),俗称调焦,这里有个误会,实际上,不是在调焦距,而是在调整像距,即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摄远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调焦环上刻着数字,表示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照相时,胶片曝光适当,才能洗出好的相片.曝光过度,洗出的相片发白;曝光不足,洗出的相片很暗,都不能令人满意。

为了控制曝光量,一是用光圈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一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

光圈可以开大或缩小,光圈环上刻有光圈数。

曝光时间可以从快门上的数字知道。

拍照时,要根据景物的明亮程度,选择适当的光圈和快门。

现代的照相机可以根据光的强弱来自动调节光圈和快门,得到曝光适度的相片。

有的相机还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的距离,进行自动调焦。

高度自动化的相机用起来很方便,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所以人们戏称为“傻瓜相机”。

(2)幻灯机的使用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成像示意图。

把幻灯片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2f>u >f )且物距略大于焦距,强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球心处,让强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凹面镜会聚后再经聚光镜照射在幻灯片上,幻灯片上明亮画面经凸透镜成像在两倍焦距以外的银幕上(v>2f ),形成放大的、与幻灯片画面相颠倒的实像。

调整凸透镜与幻灯片间的距离,可在银幕上获得清晰的像。

(3)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也是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放在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三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折射率: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用折射率表示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凸透镜成像: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使物体在透镜后的光屏上成像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凸透镜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到一点,称为焦点焦点的位置:与凸透镜的形状和材质有关焦点和焦距的概念01020304焦点: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焦距与成像的关系:焦距越长,成像越远;焦距越短,成像越近。

焦距与物距的关系: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01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在焦点处汇聚成像。

02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03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具有放大、缩小、正立、倒立等特点,与物距、焦距、像距有关。

04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广泛应用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中。

物体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之间时01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02应用:放大镜、投影仪等03成像原理: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在焦点之前会聚,形成虚像04注意事项: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否则无法形成虚像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像比物体小。

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增大。

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减小。

物体移动时,像的大小和位置随之变化。

虚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虚像越大。

03虚像的放大率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近,放大率越大。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原卷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变式1】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险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5.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8.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光的折射知识点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凸透镜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原理
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中央较厚,边缘较薄。

它的成像原理是: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在2倍焦距上时会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

在焦点上不会成像。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

相对原物体而言,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

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106-光的折射原理+透镜成像

106-光的折射原理+透镜成像

光学【03】主要内容:光的折射原理,透镜成像知识点导读1.光的折射定律2.凹凸镜成像原理3.凹凸镜应用知识点分析一、光的折射问题:池水为什么看起来比实际浅?在装着水的杯子里放一根筷子看起来像被折断了呢?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1、名词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2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视力的矫正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2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视力的矫正
第2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视力的矫正
目 录
目 录
1 知识精讲
考点清单 教材素材提升 重难点突破
2 江苏6年真题及拓展
温馨提示:目录都有超链 接,点击即可跳转。
思维导图
返回目录
定义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 规律及应用
凸透镜和 凹面镜
三条特殊光路
光的折射 实像和
透镜
虚像
透镜
眼睛及 视力的矫正
__不__变____(选填“不变”或“改变”),粗细程度将 __改__变____(选填“不变”或“改
变”).
第2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视力的矫正
返回目录
重难点突破
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例 一题多设问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
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馨提示:若因软件问题视频无法打开 请在实验视频文件夹打开原视频
第2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视力的矫正
返回思维导图
返回目录
2.成实像时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距增大,像距_减__小___,像__变__小__;物距
减小,像距_增__大__,像__变__大__.
二、实像和虚像
分类
原理
特点
实例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像是倒立的,光屏__能___ 照相机、投影仪 承接
虚像 射入眼中的光线的反 像是正立的,光屏_不__能__ 放大镜、平面镜成像 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承接
返回目录
7. (2018常州14题2分)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 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 照片乙,应( A ) A.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