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对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

合集下载

浅谈山区城镇河道治理

浅谈山区城镇河道治理

浅谈山区城镇河道治理一、河道基本情况石城县属长江流域赣江水系,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全县大小河溪140条,其中集中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7条,总长1099km,平均河网密度为0.69km/km2。

大部分村庒建在河流边上,乡镇政府所在地全部建在河流旁边,其中县城被赣江源头河——琴江横穿而过,将县城一分为二。

由于在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大量砍伐树木和开垦,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加上两岸乱弃以及桥梁分隔阻碍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现状河道大多宽窒窄无序,河岸杂草丛生,河道淤塞,汛期排洪不畅,经过二十多年的治理,现河道的水土流失已基本得到控制,泥沙已大为减少,但行洪障碍仍未消除。

二、城镇河道治理情况1、城区河道基本情况石城县是江西省四大暴雨区之一,城区地势低,历史上水患频繁,仅解放后50多年中就发生大洪水9次,给县城造成巨大损失。

造成城区洪灾的原因一是琴江河上游植被较差,蓄洪能力低,径流量大,加之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砂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道泄洪能力降低;二是堤防标准低,缺乏管理,年久老化,人为破坏,洪水侵蚀,损坏已相当严重;三是河道行洪断面小。

为解决县城防洪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几年由于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国家又不断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聘请既有河道治理先进理念,又有城市景观理念的设计单位,对我县城区河道进行治理及城市景观打造。

2、城镇河道治理首先是规划治导线。

规划治导线是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水流向、保护堤岸工程的依据,按照规划治导线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水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是为了保证河道正常的行洪、泄洪,若不按照规划治导线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水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不但会影响河水的走势,在洪水到来时,可能会导致溃堤等事故发生,或者影响行洪畅通和防洪工程、堤坝的安全。

二是对河床进行整治。

根据设计纵坡、结合水生植物种植需要,主要是清除河床内阻洪的违章建筑、砂场等河障,对常水位以下河床按行洪断面进行疏浚,使河床平顺通畅,确保河道排水通畅,河床结合河道拓宽一并整理。

山区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探讨

山区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探讨

山区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探讨摘要:山区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洪水冲刷力大、破坏力强,经常发生洪灾危及两岸居民、林地、耕地和道路安全。

山区河道的治理可完善河道沿线防洪体系,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减少洪灾损失,并能通过生态防护材质和结构的使用保护水生态环境,提高水生态安全,促进沿岸经济发展。

关键词:山区河道;防洪减灾;整治工程;生态防护;1山区河道特点山区河道多分布于沟谷地带,是山区美丽的自然景观,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

山区河道汛期洪水发生时水位涨落快、涨落幅度大,洪水历史短,洪峰形状尖瘦、传播速度较快,洪水中沙石含量较大,洪水冲刷力大、破坏力强,未经治理的河道两侧受水流冲刷,边坡塌滑和水土流失情况较为普遍,经常发生洪灾危及两岸居民、林地、耕地和道路安全。

2山区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性(1)提高防洪能力。

山区河道的治理可完善河道沿线防洪体系,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减少洪灾损失,保护两岸耕地、林地、基础设施和农村安全。

(2)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于河道沿线的生态环境要求逐渐提高,河道治理可以有效减少洪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促进沿岸经济发展。

通过河道治理,可以有效提高项目区河道防洪能力和生态环境,可以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3山区河道治理的原则(1)防洪减灾。

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优先考虑提升河道防洪标准和行洪通道畅通,保证河道的防洪能力和河道岸坡、河床的稳定性,避免河道冲刷、改道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达到岸固河畅的根本目的。

(2)自然生态。

遵循河流的自然形态,顺应河流走势,在保证河道防洪需求的前提下结合生态护坡理念,恢复河道自然生态、提升沿线人居环境品质,力求达到水清岸绿的河道生态治理效果。

(3)安全经济。

根据河道沿线保护对象的规模和重要性,合理选择防洪标准和建筑物级别,既要确保能切实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又要避免过度防护浪费资金。

山区河道整治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

山区河道整治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

山区河道整治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摘要:山区河道整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恢复山区河道的实际使用功能,满足当前的改善山区水环境的发展需求,为山区整体河道的治理提供帮助。

在此情况下就需要结合山区河道整治的需求,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强化各方面的山区河道整治工作力度,优化工作机制与模式,为其后续的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山区河道整治;重要性;措施山区河道的整治工作中应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严格开展管理工作,总结丰富的山区河道整治工作经验,统筹上游与下游部分,科学开展布局工作,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提升山区河道的整治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山区河道整治的重要性有助于恢复山区河道功能近年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频繁,自然环境中的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尤其在山区河道采砂工作不规范、经常会出现垃圾乱堆的现象,导致山区河道出现淤积问题,泄洪能力降低,在汛期如果有强降雨,难以发挥泄洪的积极作用。

而开展山区河道的治理工作,可有效解决当前山区河道污染问题、淤积问题与泄洪能力的问题,恢复相关的山区河道基本功能,有助于促使山区河道的良好使用。

有助于为综合治理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山区河道在大江大河的上游区域,属于上游的直流部分,多数都是季节性的河流,洪水的洪流时间很大,数量较大,速度很高,冲刷力度非常强,一旦出现集中降雨的现象,就可能在洪水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两岸所堆积的污染物冲入下游区域,岸坡损坏,下游的大江大河出现淤积现象与负担的问题。

而开展山区河道的整治工作,可有效进行上游河道的治理,预防下游大江大河出现污染问题与其他问题,为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

有助于促使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在山区河道方面,经常会出现防护措施不完善的问题,功能降低,很容易出现洪涝灾害的现象,对当地区域的农业经济、牧业经济与林业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开展相关的山区河道整治工作,可改善目前的山区河道功能,全面提升河道的泄洪功能与应用功能,预防出现洪涝灾害的问题,从根本上规避出现经济损失的问题,促使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

浅谈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本文探讨了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提出一些解决中小河流治理的对策,保障区域防洪安全,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根据生态河道治理的原则,以石柱县龙河河道生态治理为实例,简述了其采取的生态治理理念和方法,并给出了关于河道生态治理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浅谈,山区中小河流,问题,建议一、目前我县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1、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不足多数中小河流规划阶段基本情况不明,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增加,社会财富日益聚集,都对防洪保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前期规划治理目标和任务已不能满足河流现实治理和管理的需要。

2、防洪基础设施薄弱, 河道萎缩严重中小河流的特点是源短流急, 洪水暴涨暴落。

由于多处中小河流, 特别是河流沿岸的县城、重要集镇和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设施少、标准低, 甚至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 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

一些中小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 淤积严重,多年又未实施清淤, 致使河道萎缩严重, 行洪能力逐步降低, 对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分布比较偏远,地质条件复杂中小河流大多分布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城镇,交通不便利,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得不到充分的开展。

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治理中小河流的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再加上一些中小河流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如泥石流、山体滑坡、喀什特地貌等都严重制约了我县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开展。

4、民众的环保意识不强,河流人为污染严重由于现阶段民众受到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限制,使得整体环保意识不强,民众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生活和生产垃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都是对中小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及对策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及对策
苑, 0(2 2 82 ) 0
1 l 7 1
F( R TL ] JNE ( LD ? w 诹 。一o 5

全超高来确定 , 不需校核标准。 3 、堤身的处理以及河道质量问题 山区河道堤身结构和 型式 ,应根据 当地的 建筑材料 、施工技 术、交通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 取 ,既要经济合理 , 又要安全可靠。山区河道修 建堤防 ,基础是关键,从多数水毁的堤防看,与 基础处理上的好坏直接相关。不少堤防是前一年 建成 ,第二年洪水就掏空堤脚,开始垮塌 ,形成 了年年修堤 ,连年受灾。所以一般都应把基础嵌 进完整的基岩0 5 . m以上,对冲洪 积层较深 的河 段,必须清到15 .m以 上,而且基础不得置于水流
黪参 考文献 鍪 [ 丁慧峰, 1 1 山区河道的规划与治理 山西水利科 .
技, 0( 2 91 o ) 【 孙岗张强, 2 】 , 宋全香,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 讨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0 ( 2 8) 0 6
【 张艳艳, 3 】 朱海艳, 于洪丽, 合理解决山区 科学 河道 规划治理问 题探析【. J黑龙江水利科技,0( ] 28) 0 S 【 杨森林, 4 】 河道治理与规划的 初步分析嘲. 科 今日

但堤防设计洪水的 计算方法目前尚不成熟 , 还处 于探索阶段 ,加之山区河道水文资料短缺 ,有的 根本 无资料 ,常 采用经验公式进 行设计洪水计 算 ,其计算成果精 度差 。实践中 ,加上 历史调查 洪水 , 合实际 ,综合平衡考虑 。因此 ,在我国 结 要求对堤防 设计采用一个洪水设计标准 ,加上安
黼 间磐 , 1 n 誊 磬坡辇 要



罔 . 沙 届 譬
黧 釜 就 导 [蔷
篷_ _ 羹薹 莩 曩 。。 嘉

论山区中小河道治理对策

论山区中小河道治理对策

论山区中小河道治理对策摘要:本文阐述了山区中小河道传统护岸工程形式,指出了传统护岸形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生态护岸治理山区河道的新理念和生态护岸的几种常见形式。

关健词:中小河道生态护岸设计原则主要形式1 山区中小河道护岸现状在山区河道治理中,人们往往注重工程规模形象,不惜重金,打造坚不可摧的浆砌块石或混凝土材料的结构的护岸工程,很少去考虑河道与周边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的统一,所以往往治理后的河道与周围的环境不相协调,而且河道的环境条件模式化,并使生物种类单一化,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相当严重。

2 传统河道护岸形式及其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2.1传统河道护岸形式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如行洪、排涝等,因此河道断面形式单一,走向笔直,河道护坡结构也比较坚硬,其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工程形象等。

因此,河道的护岸结构主要采用浆砌石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结构。

2.2 传统结构形式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传统的河道护岸和护坡结构形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形成的,它在约束水的行为,防止水土流失方面作出了较大成绩,为广大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但是,其在对保护水的自然清洁和维持人与水环境的和谐方面影响较大。

(1)对景观环境的影响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笔直的河道走向,固然是一种景观,但是它与现代人们追求的回归自然的景观需求不相一致。

昔日的碧水涟漪、青草幽幽的景象被坚硬的护坡和挡墙破坏得无影无踪,而且一旦这些结构遭到破坏以后,环境景观就更差了。

(2)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我们暂且不说护坡及挡墙内材料(包括碱化骨科)的水化反应、炭化反应及各种添加剂(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在水中发生反应对水质和水环境的影响,就是让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灰色、生硬、没有活性的混凝土河岸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道到侵害。

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边环境和水环境的功能,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好去处,乡村也因之失去了灵气和精神。

浅谈加强山区河道治理与管护的对策

浅谈加强山区河道治理与管护的对策

浅谈加强山区河道治理与管护的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迅速,然而由于河道治理理念落后、规划设计不科学等原因,河道整治出现了河水污染、岸线直线化、断面均一化、施工质量不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在分析当前我国山区河道治理在理念、规划、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健康河流的新理念,并研究了河道的规划设计,整治监管等有效措施,对于保护河道生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河道整治问题分析整治对策1 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河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关键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载体,我国古代就形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

河流关系和制约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防汛排涝,美化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山区河道治理与管护随着社会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山区河流还担负着供给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作用,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逐渐成为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河道治理理念落后、缺乏全面规划等原因,山区河道整治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依陕西省山阳县为例,该县位于陕西省的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

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汉江支流金钱河、丹江支流银花河自西向东流,形成了“三山夹两川”的岭谷地貌。

全县共有大小河流886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三条,分别是金钱河、银花河、西家河,这三条河流流域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的94.5%。

流域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沟有187条,在1公里以上的支沟河流有696条,河网密度1.2公里/平方公里。

密集的河网,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由于山区洪水灾害的突发性、破坏性大,也给山阳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山阳自古就有“十年九灾”之说。

近年来,山阳县相继实施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荒山荒坡、陡坡地基本得到治理,林草覆盖率达到68%以上。

分析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

分析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

断合理化规范对 于工程都非 常有效 , 只有 于工 程 的顺 利 投 产 不 仅 需 要 工程 的特 殊 的
这样 才能够促进 全部工作 的顺利进行 。 对 段 , 必须清 到1 . 5 m以 上 ; 对 排 水 困 难 的 河
1 关于 山区河道的概况介绍
在 我国 经济快 速发展的 同时 , 我 国 的 经济获得 了长足 的发展 , 为 我 国 的 经 济 发
系着 山间河道的工程 进度 , 只有 适 度 对 工 程进 行规 范 , 规 范 各 项 工 程 的 综 合水 平 , 才 能 将 山 间河 道 的 治 理 问 题 进 行 解 决 。
题。 关 于 提一 个
重要方面 。
2. 4加 强基础 的稳 固
化的配置 。 对 于 工 程 的 规 范 以 及 工 程 的 不 行综 合 的 把 握 。 所 以 一 般 都 应 把 基 础 嵌 进 完整 的 基 岩 5 0 c m以 上 , 对 冲 击 层较 深 的河
不同程 度的问题 。 对 于 这 些 问 题 的 解 决 关 治 理 , 只 有 全面 有 效 将 工 程 进 行 规 划 , 将 设 题 。 在 一 定 得基 础 之 l 卜, 需 要对 山 间河 道 的
基础是 山间施 工的重要 内容 。 打 好 工
我 国 经 济 由计 划 经 济 向 市 场 经 济 转 化
的过 程 中需 要 不 断 对 环境 的 因素 进 行 综 合 程 的 施 工 基 础 是 我 们 需 要 全 面 注 意 的 问 计 的方 案 进 行 处 理 才 能 够 对 工程 进行 合理 地 质 条 件 进 行 全 面 的 分 析 , 不 断 对 工 程 进
给。 在 水 资 源 工 程 进 行 的 过 程 中需 要 对 各 体 解 决 。 项规 章 制 度进 行 严 格 完 善 和 不 同 程 度 地 管 理。 只 有 全 面 进 行 水 资 源 的 综 合 调 度 才 能 2 山区河道治理的具体方案设计 够将 工程 做 到 规 范 和 科 学 合 理 。 目前 , 我 国 在水 资源 的河 道规 范 治 理 方 面 存 在 着 很 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对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
发表时间:2018-05-21T11:52:28.2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作者:杨琼
[导读] 摘要:文章笔者根据几个山区小河治理工程项目的工作实践,就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谈几点粗浅看法。

峨山县水利局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云南峨山 653200
摘要:文章笔者根据几个山区小河治理工程项目的工作实践,就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谈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山区河道;规划;治理
峨山县属珠江、元江两流域。

珠江流域径流面积500㎞2,元江流域径流面积1441㎞2。

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猊江、练江、绿冲河、莫车河、石邑河、舍朗河等;元江流域元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绿冲江、大龙潭河、甸中河、代念河、亚尼河、罗里河、水湾哨河、咱拉黑河、莫舍迭箐河、茂腊冲河、小河、河外河、文山河、高城小河、他扎河、海未河等。

峨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地理环境形成了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平衡,河道水灾频繁发生,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

近年来,国家投入资金对中小河道进行了治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城、化念坝子和甸中坝子的防洪压力,但是山区小河的行洪安全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峨山县河段两岸植被覆盖逐年减少,河道靠山坡一岸多数地段为旱地和水土极易流失的坡耕地。

河道蜿蜒曲折,洪水位高,洪枯变幅大,冲刷力强,河堤年久失修、淤泥堆积、河道阻塞、河床变窄抬高,防洪标准低,而大部分村庄、良田又恰恰集中分布在河溪两岸,每年雨季,都会出现洪水漫溢河堤,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给沿岸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研究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工作尤其重要。

我们只有不断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灾害成因、治理措施进行认真探索,密切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城乡建设与河道整治,治山治水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分项分部门分阶段逐步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河道滩涂,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项目,把河道治好管好,达到治理河道,防治洪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镇乡村建设的目的。

实践证明,要治理好山区河道,无论在规划设计阶段,还是在实施阶段,都必须根据山区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如历史洪水、成灾原因、灾害性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达到河道治理费省效宏,事半功倍的目的。

我就谈谈在规划治理中的几点肤浅认识:
1掌握河流特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山区河流,水文条件、水力要素情况复杂。

一般情况下,流域面积都比较小,流程短,汇流时间段,河道比较大,汛期洪水暴涨暴落,枯区流量很小,有的基本断流,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的时间不长,但一遇洪水,水流速度快,冲刷力特强,推移质多,有的河流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槽,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

所以在规划治理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察上下游、左右岸、甚至整个流域的相互关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

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

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沉沙库,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导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

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

在规划中,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

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要特别慎重。

河道截弯取直后,既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往往前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往往顾此失彼。

因此,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必须认真调查,充分研究,结合水能、水文计算成果,客观分析下泄流量和经济损失,采取多方案比较,确定出科学的方案,设计合理的断面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2堤线布置
区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堤线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

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

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河道治理尽量维持现有河道断面,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平面形态保持河道蜿蜒性。

针对主河槽有宽浅式、窄深式的特点河道分为主河槽及护坡两个部分,具体尺寸可结合河道现状和河道行洪要求确定。

河道尽可能使河床开挖回填工程量较小的情况下,维持现有天然河道。

并通过生态修复营造出一个别具一格、极具观赏的原生态河道。

根据河床地形及地质资料、两岸农田布局,充分考虑安全、经济、生态等基本要求,将疏浚河道和加固河堤相结合,主河槽河堤两岸尽量保持一定宽度的护坡。

河道岸线布置尽量避开两岸泵站等各种建筑物。

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

3确定堤防的高度
山区河道堤防高度的确定,主要应根据保护对象、堤防等级先确定设计洪水标准,按照设计标准,确定洪水流量和洪水位,再加上一定的堤防安全超高来拟定堤防高度。

我国《防洪标准》规定一般城市、工矿区、保护耕地面积小于三十万亩的采用十年到二十年的设计洪水标准。

实践中,加上历史调查洪水,结合实际,综合平衡考虑。

在山区保护耕地面积都比较少,一般在几百亩左右,上千亩的很少,根据山区河流的特性、社会经济状况和效益情况,首先考虑以防冲为主,设计标准不宜过高,一般按五到十年的洪水标准设计,结合保护对象的地面高程加一定的超高确定堤顶高程,比较适宜,可避免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4确定堤身的结构型式
山区河道堤身结构和型式,应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

河道横断面基本型式为梯形,根据河道走向,堤防断面形式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型式:(1)重力式挡墙,主要布置在河床现状较低的河段,采用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形式,顶宽控制在500~600mm,迎水坡1:0.3,背水坡1:0.2,根据冲刷深度计算堤防基础埋深,一般不低于800mm,这种形式简便,有利于群众施工,但工程量大,水流条件差(2)仰斜式挡墙,采用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形式,顶宽控制在600mm,迎水坡1:0.7,背水坡1:0.4,根据冲刷深度计算堤防基础埋深,一般不低于800mm,这种形式水流条件、稳定性均好,投资省,同时减少了工程量,但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队伍施工。

(3)梯形复式断面,一般5年一遇洪水下采用浆砌石护岸,5年一遇标准以上采用混凝土网格草皮护坡,浆砌石护岸墙顶宽在500~600mm,迎水坡1:0.5,背水坡1:0.3,根据冲刷深度计算堤防基础埋深,一
般不低于800mm,上部护岸混凝土护岸铺设预制C15混凝土草皮砖,这种型式护冲性能可满足河道流速抗冲要求,具有较好的护坡及生态效果,并且投资基本合理,是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型式。

5施工质量问题
堤防工程施工,首先要制定严密的施工计划,要切合群众施工和专业施工相结合的实际,充分利用群众力量投入治河建设,但必须注意施工安全,搞好施工管理。

其次是工程质量问题,应重点做好关键部位的施工,一是基础一定要嵌进新鲜完整的基岩或者超过不冲深度,通过技术检验合格后才下基础;二是砌筑砂浆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搭配,并拌合均匀,保证砂浆强度;三是对河道转弯的凸岸浆砌时要提高砂浆标号或增大河堤断面尺寸,提高抗冲强度和稳定性;四是要把堤身建成一条光滑的曲线或者直线,不能成为折线,影响流态。

财力许可的地方,还可对堤顶以砼压顶整平,迎水面勾缝或抹面,以改善水流条件。

工程结束后,还应清除残留在河槽内的废弃物,恢复施工中坡面取石造成的创面,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搞好堤防工程绿化,保护生态环境。

6总结
在对山区河道治理时不但要综合考虑以上几点,工程治理后,还要根据山区的气候和地理特点,以灌木、乔木及草皮等植被类型立体的特征进行合理搭配,构造人工生态体系,形成自然景观,达到抵御洪水、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并展现河岸景观的特色和风貌,提升整个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