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区河道规划整治

合集下载

山区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探讨

山区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探讨

山区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探讨摘要:山区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洪水冲刷力大、破坏力强,经常发生洪灾危及两岸居民、林地、耕地和道路安全。

山区河道的治理可完善河道沿线防洪体系,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减少洪灾损失,并能通过生态防护材质和结构的使用保护水生态环境,提高水生态安全,促进沿岸经济发展。

关键词:山区河道;防洪减灾;整治工程;生态防护;1山区河道特点山区河道多分布于沟谷地带,是山区美丽的自然景观,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

山区河道汛期洪水发生时水位涨落快、涨落幅度大,洪水历史短,洪峰形状尖瘦、传播速度较快,洪水中沙石含量较大,洪水冲刷力大、破坏力强,未经治理的河道两侧受水流冲刷,边坡塌滑和水土流失情况较为普遍,经常发生洪灾危及两岸居民、林地、耕地和道路安全。

2山区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性(1)提高防洪能力。

山区河道的治理可完善河道沿线防洪体系,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减少洪灾损失,保护两岸耕地、林地、基础设施和农村安全。

(2)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于河道沿线的生态环境要求逐渐提高,河道治理可以有效减少洪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促进沿岸经济发展。

通过河道治理,可以有效提高项目区河道防洪能力和生态环境,可以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3山区河道治理的原则(1)防洪减灾。

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优先考虑提升河道防洪标准和行洪通道畅通,保证河道的防洪能力和河道岸坡、河床的稳定性,避免河道冲刷、改道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达到岸固河畅的根本目的。

(2)自然生态。

遵循河流的自然形态,顺应河流走势,在保证河道防洪需求的前提下结合生态护坡理念,恢复河道自然生态、提升沿线人居环境品质,力求达到水清岸绿的河道生态治理效果。

(3)安全经济。

根据河道沿线保护对象的规模和重要性,合理选择防洪标准和建筑物级别,既要确保能切实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又要避免过度防护浪费资金。

山区河道现状浅谈

山区河道现状浅谈

山区河道现状浅谈本文对山区河道的现状及形成原因、治理措施进行了简要论述。

标签:山区河道现状治理措施河流是城市之脉,城市因水而兴、因河而美,达到“水清、岸绿、景美”,是我们水利人一贯的发展期望。

山间渠边,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河底的青苔映入眼帘,不时有鱼儿游动,两岸景色优美,形成一幅人水和谐的画面。

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1 多年来,河道建设及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1.1.1 河床淤积现象严重。

山区河流,水文条件、水利要素情况复杂,一般情况下,流域面积都比较小,流程短,汇流时间短,河道比降大,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枯期流量很小,有的基本断流,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的时间不长,但一遇洪水,水流速度快,冲刷力特强,推移质多,有的河流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槽,再遇洪水,灾害损失就迅速扩大。

去年“6.15”大洪灾中,我乡中村村就在暴雨中,由于大量泥沙奔流而下,高过边上农田,中村村淳溪段被洪积物淤平,直接填平近50亩农田。

1.1.2 建筑弃渣、生活垃圾乱倒严重。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下,每年各村都有三四十户农民自建新房,为减少支出,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渣直接倾倒到门前的河里,严重阻碍了行洪。

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白色垃圾漂在河面上或挂在河边的小树上,让人看着揪心。

1.1.3 乱采滥挖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各地砂石料需求较大,一些非法分子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于是就出现擅自乱采、半夜偷采现象。

河道乱采滥挖,造成河床坑坑洼洼,影响河道行洪、河势稳定、河水安全。

今年中村溪段经常出现乱采砂人,经村民举报,镇村现场制止2起,其中县水利局处理1起。

1.1.4 老河道基础设施落后。

大部分村级河道未建防洪堤,属原始河岸,防洪标准低,经过几十年洪水冲刷,老化失修状况十分普遍,严重地影响河道安全行洪。

1.2 造成如上问题的原因1.2.1 历史因素。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历史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本地的农民一直遵循着“砍树卖钱”、“靠山吃山”的旧习,在这种粗放型生产模式的影响下,一些村的自然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每当暴雨,屡成洪灾。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探讨_熊传地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探讨_熊传地
,
护岸工 程

上 堵 就 是 在河 道 上 游
,

,
土 地 利 用 与 防 洪 规划
,
修建 一 定 的 拦 挡 坝
是疏 导 河 道
岸坡

沉沙库
拦截泥 沙
治 山 治水 与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加大投 人 力 度 治好 管 好
生 态环 境
,
进 行全 面 统筹规 划
, ,
,
清除阻 水障碍
,
使河道 畅通
万 人 的采 用
,

年 一 遇 的设
,

对河道 进行截 弯取 直和 扩宽
,
计洪 水 标准

但 由 于 山 区 河道 水文 资料短 缺

,


必 须 认 真调 查
,
,
充分研究
,
结合水
,
的甚 至 根本 无 资 料
的特性

其 计 算 成果 精 度 差
,
,

实践 中
水 文计 算 成 果
,
客观分析 下 泄 流量 和 经济损 确 定 出科 学 的方 案

形 地 质情 况 等
进 行具 体 分 析

制 定 出基 本 完 整
加 大 了河 槽 比 降 水 瀑发 时
看似 极 为 理想
,
可 在第 二 年 洪
,
切 合实 际 的 治 理 方 案
达到河 道治理 费省 效宏
流 速 和 冲刷 力 比 过 去 大 得 多
将建好


事 半功 倍 的 目的
面进 行认真 研 究

结合城镇建设

山区河道综合整治项目设计侧重点探析

山区河道综合整治项目设计侧重点探析

山区河道综合整治项目设计侧重点探析发布时间:2021-05-13T06:17:43.71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期作者:黄美娟[导读] 现阶段,我国政府大力重视生态保护与治理各地区环境两方面工作的开展,在上述工作内容当中,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是工作的重心。

广西万众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9摘要:现阶段,我国政府大力重视生态保护与治理各地区环境两方面工作的开展,在上述工作内容当中,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是工作的重心。

由于我国广西地区多为山地,河道大多数位于山区,因此在进行综合整治的时候,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寻找山区河道的治理侧重点。

基于此,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山区河道的综合整治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山区河道;综合整治;项目设计。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自然的开发也在不断持续,在开发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影响,使河道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例如河道的长度、深度、水质、河岸等。

我国的社会经济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因此对于河道的综合整治项目不断得到构建并实施。

但是在综合整治山区河道的时候,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全方位考虑,然后再根据被治理河道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

一、对山区河道开展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在通常情况下,山区河道水流较短、水流湍急,如果山区河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治,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可能会被打破。

我国广西地区的河道多为山区河道,在降水量大的时候,山区河道会不可避免地遭受洪水的冲刷,导致周边地区的环境被洪水破坏;而且广西地区的地质结构十分复杂,由于受到山区地形的影响,河道周围有着陡峭的坡度,水位线比较高,洪水边幅变量较大,湍急的水流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整治,有很大概率引发泥石流,危害河道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广西地区很多农村和城镇位于山区河道附近,如果山区河道出现洪灾,必然会使河道周边的农村和城镇损失严重,同时也为山区河道的政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山区河道整治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

山区河道整治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

山区河道整治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摘要:山区河道整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恢复山区河道的实际使用功能,满足当前的改善山区水环境的发展需求,为山区整体河道的治理提供帮助。

在此情况下就需要结合山区河道整治的需求,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强化各方面的山区河道整治工作力度,优化工作机制与模式,为其后续的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山区河道整治;重要性;措施山区河道的整治工作中应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严格开展管理工作,总结丰富的山区河道整治工作经验,统筹上游与下游部分,科学开展布局工作,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提升山区河道的整治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山区河道整治的重要性有助于恢复山区河道功能近年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频繁,自然环境中的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尤其在山区河道采砂工作不规范、经常会出现垃圾乱堆的现象,导致山区河道出现淤积问题,泄洪能力降低,在汛期如果有强降雨,难以发挥泄洪的积极作用。

而开展山区河道的治理工作,可有效解决当前山区河道污染问题、淤积问题与泄洪能力的问题,恢复相关的山区河道基本功能,有助于促使山区河道的良好使用。

有助于为综合治理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山区河道在大江大河的上游区域,属于上游的直流部分,多数都是季节性的河流,洪水的洪流时间很大,数量较大,速度很高,冲刷力度非常强,一旦出现集中降雨的现象,就可能在洪水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两岸所堆积的污染物冲入下游区域,岸坡损坏,下游的大江大河出现淤积现象与负担的问题。

而开展山区河道的整治工作,可有效进行上游河道的治理,预防下游大江大河出现污染问题与其他问题,为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

有助于促使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在山区河道方面,经常会出现防护措施不完善的问题,功能降低,很容易出现洪涝灾害的现象,对当地区域的农业经济、牧业经济与林业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开展相关的山区河道整治工作,可改善目前的山区河道功能,全面提升河道的泄洪功能与应用功能,预防出现洪涝灾害的问题,从根本上规避出现经济损失的问题,促使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及对策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及对策
苑, 0(2 2 82 ) 0
1 l 7 1
F( R TL ] JNE ( LD ? w 诹 。一o 5

全超高来确定 , 不需校核标准。 3 、堤身的处理以及河道质量问题 山区河道堤身结构和 型式 ,应根据 当地的 建筑材料 、施工技 术、交通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 取 ,既要经济合理 , 又要安全可靠。山区河道修 建堤防 ,基础是关键,从多数水毁的堤防看,与 基础处理上的好坏直接相关。不少堤防是前一年 建成 ,第二年洪水就掏空堤脚,开始垮塌 ,形成 了年年修堤 ,连年受灾。所以一般都应把基础嵌 进完整的基岩0 5 . m以上,对冲洪 积层较深 的河 段,必须清到15 .m以 上,而且基础不得置于水流
黪参 考文献 鍪 [ 丁慧峰, 1 1 山区河道的规划与治理 山西水利科 .
技, 0( 2 91 o ) 【 孙岗张强, 2 】 , 宋全香,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的探 讨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0 ( 2 8) 0 6
【 张艳艳, 3 】 朱海艳, 于洪丽, 合理解决山区 科学 河道 规划治理问 题探析【. J黑龙江水利科技,0( ] 28) 0 S 【 杨森林, 4 】 河道治理与规划的 初步分析嘲. 科 今日

但堤防设计洪水的 计算方法目前尚不成熟 , 还处 于探索阶段 ,加之山区河道水文资料短缺 ,有的 根本 无资料 ,常 采用经验公式进 行设计洪水计 算 ,其计算成果精 度差 。实践中 ,加上 历史调查 洪水 , 合实际 ,综合平衡考虑 。因此 ,在我国 结 要求对堤防 设计采用一个洪水设计标准 ,加上安
黼 间磐 , 1 n 誊 磬坡辇 要



罔 . 沙 届 譬
黧 釜 就 导 [蔷
篷_ _ 羹薹 莩 曩 。。 嘉

分析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

分析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

断合理化规范对 于工程都非 常有效 , 只有 于工 程 的顺 利 投 产 不 仅 需 要 工程 的特 殊 的
这样 才能够促进 全部工作 的顺利进行 。 对 段 , 必须清 到1 . 5 m以 上 ; 对 排 水 困 难 的 河
1 关于 山区河道的概况介绍
在 我国 经济快 速发展的 同时 , 我 国 的 经济获得 了长足 的发展 , 为 我 国 的 经 济 发
系着 山间河道的工程 进度 , 只有 适 度 对 工 程进 行规 范 , 规 范 各 项 工 程 的 综 合水 平 , 才 能 将 山 间河 道 的 治 理 问 题 进 行 解 决 。
题。 关 于 提一 个
重要方面 。
2. 4加 强基础 的稳 固
化的配置 。 对 于 工 程 的 规 范 以 及 工 程 的 不 行综 合 的 把 握 。 所 以 一 般 都 应 把 基 础 嵌 进 完整 的 基 岩 5 0 c m以 上 , 对 冲 击 层较 深 的河
不同程 度的问题 。 对 于 这 些 问 题 的 解 决 关 治 理 , 只 有 全面 有 效 将 工 程 进 行 规 划 , 将 设 题 。 在 一 定 得基 础 之 l 卜, 需 要对 山 间河 道 的
基础是 山间施 工的重要 内容 。 打 好 工
我 国 经 济 由计 划 经 济 向 市 场 经 济 转 化
的过 程 中需 要 不 断 对 环境 的 因素 进 行 综 合 程 的 施 工 基 础 是 我 们 需 要 全 面 注 意 的 问 计 的方 案 进 行 处 理 才 能 够 对 工程 进行 合理 地 质 条 件 进 行 全 面 的 分 析 , 不 断 对 工 程 进
给。 在 水 资 源 工 程 进 行 的 过 程 中需 要 对 各 体 解 决 。 项规 章 制 度进 行 严 格 完 善 和 不 同 程 度 地 管 理。 只 有 全 面 进 行 水 资 源 的 综 合 调 度 才 能 2 山区河道治理的具体方案设计 够将 工程 做 到 规 范 和 科 学 合 理 。 目前 , 我 国 在水 资源 的河 道规 范 治 理 方 面 存 在 着 很 多

浅析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问题论文

浅析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问题论文

浅析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问题论文浅析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问题全文如下:1 概述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西长62 公里,南北宽34 公里,全区总面积1455.1 平方公里,占北京市总面积的8.657%,其中山区面积1433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5%;平原仅21.8平方公里,占1.5%,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是北京市十个远郊区县中山区面积比例最高的区县。

由于山多地少,因此适宜建设的土地较少。

全区适宜建设的平原区仅占总面积的1.5%,而容纳的人口却占全区半数以上。

大面积的山地使境内植被、耕地、气温、降水、河流、水资源等自然因素都与山体走向、山峰高低、山势陡缓相联系,并对农业、交通甚至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对于门头沟区来说,山区河道与建设区是紧密联合在一起的,必须重视山区河道的治理问题,从规划方案出发,在解决好防洪问题的基础上,协调山区河道与城市建设区之间的关系。

文章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山区河道的治理问题。

2 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由于山区坡度较大,降雨较为集中,就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一方面使洪峰流量增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从规划上应首先强调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即对山上、半山腰、山下、耕地、水库以及山洪冲沟进行综合治理,广泛的通过绿化稳固山坡,减少水土流失,通过修建塘坝等形成小水库,并可拦蓄泥沙,并对山区小河道的河坡进行加固,以防止河坡冲刷,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修建石埂梯田,种植果树等,与发展经济效益进行挂钩,更有利于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

通过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一方面减少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山区河道的洪峰流量,减小了下游城镇、农村的防洪压力。

3 蓄、截、排三种方式结合的治理方式蓄:由于山区河道在排水过程中往往携带较多的泥沙,而到了下游的建设区、农村后,往往地势开始变得平缓,河道的纵坡减小,河道流速变缓,使得河水中携带的泥沙逐渐淤积下来,河床增高,河道水位上升,如不及时疏挖河道,则很容易发生洪水溢出河道的情况,给两岸居民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山区河道在进入建设区前,应设置一些较大的坑塘,使洪水先进入坑塘短暂停留后再流入下游建设区,这样一方面使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另一方面也使洪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山区河道规划整治杨卫甲(大理白族自治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大理671000)摘要:山区地形、地质结构复杂,气候差异悬殊,自然条件恶劣。

山区河道坡降陡,洪水洪枯变幅大,洪水冲刷力强,河岸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山区大部分生产力集中分布在河道两岸,发生洪灾往往给沿江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山区河道规划整治意义重大。

关键词:山区,河道,整治,云龙县沘江1山区河道特性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复杂,气候差异悬殊。

河道一般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单点暴雨强度大,汇流历时短,洪水洪枯变幅大;河道坡降陡,水流流速快,河水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有的河道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床,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

河道岸坡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山区大部分生产力(乡镇、村庄、农田、交通、工矿企业等)集中分布在河道(江、河、溪、沟)两岸,洪灾往往给沿江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并加剧了其它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如地质灾害等,河道整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我们必需不断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灾害成因、整治措施进行认真探索,密切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城乡建设与河道整治,治山治水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加大整治投入力度,分项、分部门、分阶段逐步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河岸滩涂,提高土地利用率。

根据《防洪法》的要求,在河道管护范围内,减少不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项目,把河道治好管好,达到整治河道,防治洪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乡经济的目的。

2河道整治问题在规划整治中,需要因地制宜,综合研究上下游、左右岸、主支流的相互关系,统筹规划,综合整治。

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

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

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浚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

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

同时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研究河道形态的价值,尽量保护天然河道作用。

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要特别慎重。

河道截弯取直,一定程度上虽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带来的问题是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床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增加,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床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防洪问题存在安全隐患;扩宽河道堵口,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往往顾此失彼。

因此,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必须认真调查,充分研究,结合水能、水文计算成果,客观分析下泄流量和经济损失,采取多方案比较,确定出科学的方案,达到整治的最佳效果。

⑴平面布置山区河道规划整治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道的总体规划,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

点就是要确定整治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

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

为了避免新建的堤防、护岸工程侵占行洪断面,阻碍行洪,抬高水位,加重损失,一是最好不要建丁坝,对确定需要建丁坝的地段,其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最好控制在30°以内,这样建成的丁坝阻水很小,既能保护耕地和自身的建筑物,又能防止挑流时影响对岸,同时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有利;二是河道转弯半径不能太小,应成一光滑的抛物曲线,并注意上下游提线的衔接和左右岸的协调;三是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

沙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用抽心束水归床的办法来增大流速,减少推移质淤垫河床。

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道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

平面上可利用航测1:10000地形图或实测1:2000地形图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

体就是要达到整治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

做到规划中与整治后的效果一致。

⑵确定堤防高度山区河道堤防高度的确定,主要应根据保护对象、堤防等级,按照《防洪标准》确定洪水设计标准,计算洪水流量和洪水位,再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加上一定的堤防安全超高来拟定堤防高度。

我国《防洪标准》规定一般城市采用50~20年的设计洪水标准;乡村、小型工矿区、保护耕地面积小于30万亩的采用20~10年的设计洪水标准。

鉴于山区河道水文资料短缺,有的根本无资料,常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其计算成果精度差。

实践中,应注重历史洪水调查,结合实际,综合平衡考虑。

在我国要求对堤防设计采用一个洪水设计标准,加上安全超高来确定,不需校核标准。

在山区保护耕地面积都比较少,一般在千亩左右,上万亩的很少,在河道规划整治中应根据山区河道的特性、社会经济状况和效益情况,首先考虑以防冲为主,设计标准不宜过高,一般按10~5年的洪水标准设计,结合保护对象的地面高程加一定的超高确定堤顶高程,比较适宜,可避免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但采用降低防洪标准的堤防工程应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

⑶堤身的结构型式及基础处理山区河道堤身结构和型式,应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

山区河道水土流失严重,推移质多,大部分河道内都有充足的卵石材料,河道两岸岸坡灰岩分布较多,都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

在结构上可选用重力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简便,有利于群众施工,但工程量大,水流条件差,建议最好选用仰卧式或梯形结构,这两种型式水流条件、稳定性均好,投资省,同时减少了工程量,但施工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专业队伍施工。

在条件好的地方,还要推广堤防新型结构,如拉筋挡墙等。

山区河道修建堤防,基础是关键,从多数水毁的堤防看,与基础处理上的好坏直接相关。

不少堤防是前一年建成,第二年洪水就掏空堤脚,开始垮塌,形成了年年修堤,连年受灾。

所以一般都应把基础嵌进完整的基岩0.5m以上,对冲洪积层较深的河段,必须清到1.5m以上,而且基础不得置于水流冲刷线以上。

对排水困难的河段基础,应运用水下施工技术,同时对堤脚趾加固保护,防掏脚、抗冲和增加堤防稳定性。

⑷施工质量问题堤防工程施工,首先要制定严密的施工计划,要切合群众施工和专业施工相结合的实际,充分利用群众力量投入治河建设,但必须注意施工安全,搞好施工管理。

其次是工程质量问题,应重点做好关键部位的施工,一是基础一定要嵌进新鲜完整的基岩或者超过不冲深度,通过技术检验合格后才下基础;二是砌筑砂浆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搭配,并拌合均匀,保证砂浆强度;三是对河道转弯的凸岸浆砌时要提高砂浆标号或增大河堤断面尺寸,提高抗冲强度和稳定性;四是要把堤身建成一条光滑的曲线或者直线,不能成为折线,影响流态。

财力许可的地方,还可对堤顶以砼压顶整平,迎水面勾缝或抹面,以改善水流条件。

工程结束后,还应清除残留在河床内的废弃物,恢复施工中坡面取石造成的创面,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搞好堤防工程绿化,保护生态环境。

3云龙县沘江鹅脖子河段规划整治工程云龙县沘江鹅脖子河段规划整治工程是在云龙县城遭受1993年8月29日特大洪灾(简称“8.29” 特大洪灾,洪水标准接近50年一遇)后,根据云龙县城洪灾恢复和县城总体发展规划提出,是一个以土地开发和防洪为主要任务的工程,目的是通过对沘江鹅脖子河段截弯取直规划整治,开发河弯滩地,作为县城新区,缓解县城狭小,土地紧张的局面,同时提高县城防洪安全标准。

沘江发源于怒江州兰坪县金顶羊锯山,从金鸡桥进入云龙县境内,由功果桥汇入澜沧江,为澜沧江一级支流,是一条典型的山区河道,主河长173.3km,平均坡降0.0058,云龙县境内河长123km,平均坡降0.0074。

沘江鹅脖子河段位于县城以北新云桥~胜云桥之间,该河段长3839m,平均坡降0.00516,由于沘江干流的侧蚀作用于此形成一个“S”型河道,中间留下一个长约150m、厚30m 类似鹅脖子的山脊,成西北向高昂的鹅头,后来又被称之为“天然太极图”。

⑴规划整治方案经过8.29” 特大洪灾后,云龙县对县城恢复的今后发展进行了规划,根据县城规划的总体布置,县城今后发展方向是上游鹅脖子地带,将作为县城的工业区和生活区进行合理开发,为此鹅脖子河段规划整治方案较为重要。

根据鹅脖子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提出了以下三个规划整治方案,工程平面布置见图。

方案1:截弯取直改河方案。

在鹅脖子较薄弱附近筑一拦河坝,并于右岸开挖新河道,经消能后将沘江水流导入下游河道,同时治理上、下游河岸。

该方案以开发鹅脖子河段左岸土地为主,新增土地面积约300亩,并与下游县城连片。

工程投资1780.87万元。

方案2:仍为截弯取直改河方案。

在鹅脖子上游距新云桥500m筑一拦河坝,并于左岸开挖新河道将沘江水流导入下游河道,同时治理上、下游河岸。

该方案以开发鹅脖子河段右岸土地为主,新增土地面积约260亩,通过扩建胜云桥与县城连片。

工程投资1984.32万元。

方案3:保护天然河道方案。

维持鹅脖子河段的天然形态,仅对河道两岸按防洪要求进行河岸整治。

工程投资839.66万元。

以上三个方案相比,方案1具有水流条件好,新挖河道短,下游防洪堤短,土地开发面积广等优点,缺点是改变了河段的天然形态,上游防洪堤长,投资偏高。

方案2不仅变了河段的天然形态,新开挖河道较方案1 长370m,挖深大(最大挖深达27m),下游防洪堤长,投资最高。

方案3在三个方案中虽投资最省,施工技术相对简单的优点,但对规划整治河段上的土地开发利用率较低,与当时县城发展规划相悖。

因此当时推荐方案1为规划整治实施方案。

⑵实施和总结在即将进行实际阶段以前的种种迹象表明,当地群众以及民间组织大都反对鹅脖子河段规划整治采取截弯取直方案,理由集中在不宜以改变河道的天然形态换取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为前提,况且鹅脖子河段被当地老百姓视为风水宝地,因此鹅脖子河段规划整治工程推荐方案多年来一直被搁浅,取而代之的是对河岸防洪堤分期治理。

应该看到,沘江曾发生的“8.29” 特大洪灾,给云龙县工农业生产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惨重的损失。

据事后调查和当地群众反映,“8.29” 特大洪灾仍未改变鹅脖子河段天然形态,正因为鹅脖子河段的存在,致使洪水迂回,流速降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洪水对下游河岸的冲刷和下切,减少洪水对县城威胁,这是河道天然形态自身价值的较好例证。

实践证明,上世纪九十年代云龙县鹅脖子河段规划整治项目推荐方案最终未能实施是正确的,从此沘江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太极图”(位于云龙县城北面,因沘江水绕出一个“S”型大弯子,形成类似道家太极图案的天然地貌奇观,虽然它不过是地质时代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通过河流深切形成的特殊地貌,但后来人们赋予它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