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肺炎的体会

合集下载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DOI:10.13493/j.issn.1672-7878.2020.01-036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田芳*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药剂科,河南焦作454000【摘要】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68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氟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每组34例;氟康唑组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伏立康唑组患者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伏立康唑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氟康唑组(76.47%)(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伏立康唑组患者不良反应中ALT异常发生率(14.71%)高于氟康唑组(0.00%)(P<0.05)。

结论:采用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氟康唑,但ALT异常发生率较高,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伏立康唑;氟康唑;临床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878(2020)01-109-003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以下简称IPFI)主要是由于患者肺部、气管和支气管受病原菌侵袭,导致肺部发生炎症肉芽肿,气道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病情严重时易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

尽早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IPFI患者,以期及早控制其病情发展,提组织分布范围较广,在细胞内液中可达到较高浓度且半衰期较长,在酸性环境下较稳定,具有抗菌谱广的优点,不仅可杀灭革兰阳性菌、厌氧菌,而且对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作用[6-8]。

总之,对于AECOPD患者,采用阿奇霉素与头孢唑肟联用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且阿奇霉素能改善AECOPD患者的肺组织形态,调节相关信号通路,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生物膜的形成,二者起到了协同作用,有效改善了其肺功能,提高了临床疗效。

伏立康唑治疗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伏立康唑治疗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伏立康唑治疗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疗效初步研究宋海燕; 陈曦; 张骏飞; 方雪晴; 董静; 陈照林; 潘劲劲; 刘波; 陈从新【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9(022)005【总页数】4页(P676-679)【关键词】肝衰竭; 肺部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 治疗【作者】宋海燕; 陈曦; 张骏飞; 方雪晴; 董静; 陈照林; 潘劲劲; 刘波; 陈从新【作者单位】230031 合肥市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感染病科; 合肥京东方医院消化肝病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PF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念珠菌为常见的感染菌株,其次为曲霉菌,侵袭性曲霉菌病也更多地发生在重症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真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导致病情恶化的根本原因。

本研究分析总结了我科收治的肝衰竭并发PFI患者的病历资料,探讨了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疗效和肝损害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6年 2月~2018年8月我科住院的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33岁~72岁,平均年龄为(52.9±9.8)岁。

按照2013年 3月中华医学会修订的肝衰竭诊治指南的标准诊断[1],其中亚急性肝衰竭1例、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9例和慢性肝衰竭16例;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4例和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2例。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符合以下条件:CT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性的肺部浸润影,加上下列3个临床症候中的两个或以上:①发热超过38℃;②G和/或GM试验大于正常值;③呼吸道分泌物涂片找到真菌菌丝或培养出真菌。

1.2 治疗方法对肝衰竭患者,采取内科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常规护肝、预防感染、退黄、促肝细胞再生等治疗,部分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给予亚急性、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黄疸消退后逐渐减量;给予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安徽贝克生物有限公司)抗病毒治疗;给予部分患者伏立康唑(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12 mg·kg-1分2次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自第 2 d起,给予4 mg.·kg-1分2次静脉滴注;给予部分患者伊曲康唑(四川仁安药业有限公司)0.4口服,自第2 d起,给予0.2口服,1次/d。

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对照研究

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对照研究

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本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52例,根据分层法分为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伏立康唑组采用伏立康唑治疗,伊曲康唑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伏立康唑组总有效率80.77%,伊曲康唑组总有效率53.85%,伏立康唑组总有效率高于伊曲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CODP合并IPA患者的治疗初始阶段选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比选用伊曲康唑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袭性肺曲霉病COPD患者为IPA的高发人群,COPD作为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在目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COPD合并IPA病例也在逐渐增加,其可能原因有滥用广谱抗菌素、患者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等[1]。

临床公认对其病程初始阶段合理给予抗菌药物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对病程初始阶段使用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两种不同药物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所收治的脑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52例,根据分层法分为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每组26例,伏立康唑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在52~73岁,平均年龄(61.7±3.1)岁;其中肺功能I~II级患者11例,III~IV级15例;血清白蛋白水平在35 g/L以下9例;伊曲康唑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在53~73岁,平均年龄(61.2±3.2)岁;其中肺功能I~II级患者10例,III~IV级16例;血清白蛋白水平在35 g/L以下10例;两组患者均在诊断IPA前3个月内,使用广谱抗生素。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使用广谱抗生素、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例98岁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病案报道

1例98岁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病案报道

1例98岁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病案报道发表时间:2015-03-25T17:26:42.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1期供稿作者:安旭谭进张蔷(通讯作者)[导读] 伏立康唑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视觉障碍、皮疹、幻觉、头疼和腹部不适等,肝功能检测值增高、视觉障碍、皮疹是导致停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安旭谭进张蔷(通讯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300052)【摘要】伏立康唑是在氟康唑结构基础上合成的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抗真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等特点,特别是对于老年重症患者真菌感染治疗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轻。

本篇将一例98岁的高龄老人先后两次真菌感染,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329-021 临床案例患者,男性,98岁,于2013年5月20日因咳嗽、咳痰一周入院,既往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慢性胆囊炎、老年性精神障碍病史。

入院查体:T:38.2℃,R:22次/分,P:88次/分,BP:138/80mmHg 神志欠清,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可及痰鸣音,以右下肺为著,HR:88次/分,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时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4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血红蛋白89g/L;生化常规:谷草转氨酶(AST)17U/L,谷丙转氨酶(ALT) 14U/L,白蛋白32g/l,γ-谷氨酰转肽酶(GGT)61U/L,碱性磷酸酶(ALP) 145U/L,尿素氮(BUN)13mmol/L,肌酐50umol/L;C反应蛋白:11mg/L;降钙素原:0.84ng/ml。

胸CT示:两肺纹理增粗,两肺底可见大小不等斑片影,以右肺为著,提示感染性病变。

结合以上病史,考虑第一诊断为肺炎,患者高龄,多次长期住院,反复感染病史,本次肺炎考虑G-菌感染的可能性大,故予头孢地秦2g Q8h抗感染,辅以平喘、化痰及扩冠、降压、降糖等对症支持治疗。

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目的分析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肺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真菌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氟康唑治疗,试验组采用伏立康唑治疗,对兩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2个疗程的治疗之后,试验组中真菌清除24例,另外6例患者在2个疗程之后真菌仍未清除,真菌清除率为80.0%。

对照组中真菌清除17例,另外13例患者在两个疗程之后真菌仍未清除,真菌清除率为56.67%。

试验组真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中有19例(63.33%)显效,8例(26.67%)有效,3例(10.0%)无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中有14例(46.67%)显效,8例(26.67%)有效,8例(26.67%)无效,总有效率为73.33%,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肺炎能有效提高真菌清除率和整体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标签:伏立康唑;真菌性肺炎;临床价值真菌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随着近年来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应用越来越广泛,真菌性肺炎大发病率也不断增长,并已位列所有深部真菌感染之首[1-2]。

本文旨在分析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肺炎的临床价值,特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60例真菌性肺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60例真菌性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我国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3]确诊,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等症状。

按照抛硬币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5~95岁,平均(79.15±13.35)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7~96岁,平均(80.89±11.39)岁。

3种抗真菌药治疗儿童真菌性肺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3种抗真菌药治疗儿童真菌性肺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3种抗真菌药治疗儿童真菌性肺炎的疗效对比研究谢丽冰;唐柳平【摘要】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对儿童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儿童真菌性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伊曲康唑组、氟康唑组、伏立康唑组,比较3组治疗后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指标.结果伏立康唑组治疗后痰培养白色念珠菌的平均菌数、隐球菌的平均菌数,显著高于伊曲康唑组和氟康唑组(P<0.05);伏立康唑组治疗后毛霉菌的平均菌数,显著低于伊曲康唑组和氟康唑组(P<0.05);伊曲康唑组与氟康唑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伏立康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1%,显著高于伊曲康唑组和氟康唑组(P<0.05);伊曲康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氟康唑组为91.8%,伏立康唑组为91.3%,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治疗儿童真菌性肺炎均可获得很好的疗效,治疗时应该根据患儿真菌谱及抗真菌药敏试验等选择合适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5(025)008【总页数】4页(P853-856)【关键词】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儿童;真菌性肺炎;疗效【作者】谢丽冰;唐柳平【作者单位】545005广西柳州,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儿科;545005广西柳州,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9真菌性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在儿童中比较常见。

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烧、气急、甚至咯血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对于儿童真菌性肺炎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并且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于药物选择缺乏依据,增加了患者治疗难度。

因此,研究儿童真菌性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在重症监护室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在重症监护室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在重症监护室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黄磊;张赤;陈映群【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06(25)11【摘要】目的比较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重症监护室早期经验性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入选的40例患者具有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均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7 d无效.将入选患者随机分配为伊曲康唑治疗组和氟康唑治疗组各20例.伊曲康唑治疗组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200mg,q12 h,先治疗2 d,随后给予200mg,qd,共5 d,再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液口服,每次200mg,bid,治疗14 d;氟康唑治疗组给予氟康唑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qd,共治疗21 d.观察患者体温变化、真菌感染情况、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伊曲康唑组总有效率65.0%,不良反应率30.0%;氟康唑组总有效率50.0%,不良反应率5.0%,但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过程中,氟康唑组出现2例深部真菌感染.结论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均可作为现阶段重症监护室早期经验性治疗的一线药物,但伊曲康唑疗效更佳.【总页数】3页(P1155-1157)【作者】黄磊;张赤;陈映群【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监护室,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监护室,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监护室,518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5【相关文献】1.伊曲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研究 [J], 夏芝辉;贾宝辉;潘毅;陈军喜;韩飚;闫智杰2.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J], 李吉明;彭鹏;李文超3.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J], 曹媛;司玉玲4.伊曲康唑注射液早期经验性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J], 贾宝辉;孙坚;夏芝辉;韩飚;潘毅;陈军喜;闫智杰5.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J], 刘宏; 李洋威; 张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感染

官移植、糖尿病、免疫功能异常、体内各种导管的留置等。
9月11日患者开始体温升高 其抗真菌谱广,抗真菌活性较强。
广泛覆盖各种曲霉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
对临床诊断患者的抢先治疗;
因此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3)提示:WBC 2.
伏立康唑是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据报道,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例可能在首次出现临床或 影像学感染征象后7-14天内即发生死亡;
由于临床上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确诊,原则上应尽早开 始抗真菌治疗,遏制疾病进展,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目前血液科预防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新策略包括 以下四点内容: • 对高危患者的预防治疗; • 对拟诊患者的经验性治疗; • 对临床诊断患者的抢先治疗; • 对确诊患者的目标性确诊治疗。
*10^9/L 胸片、心电图、及生化等指标正常。
指征:定义并不确切,可为生物标记物阳性的患者,或HRCT等影像学检查阳性患者。
粒缺 期
患者进入粒缺期(9.10-9.22) 2000 Jul;79(4):250-60.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又称为系统性真菌感染,其好发因素有化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粒细胞缺乏、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器
表明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曲霉病比两性霉素B更有效 。
伏立康唑&伊曲康唑
吴玉红等对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结果显示:伏立康唑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62.8%和77.3%,不良反应为 19.0%。伊曲康唑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1.9%和66.2%,不良反应为 27.3%
治疗依据
经验性治疗:以发热为主要依据 指征: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4-7天后持续性的 (或周期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