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中添加马铃薯渣发酵蛋白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

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饲料是影响鸡肉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科学的日粮调控措施能够提高鸡肉的品质。
下面将就饲料因素和日粮调控措施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1. 饲料成分:饲料成分是鸡肉品质的基础。
优质饲料需要包含合适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饲料中还要避免含有抗生素、激素等有害物质。
2. 饲料质量: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鸡肉的质量。
优质的饲料应具有高消化率、易吸收、低污染程度等特点。
饲料还应避免霉变、污染和氧化等情况。
3. 饲料颗粒度:饲料颗粒度对鸡肉品质有一定影响。
理想的颗粒度应既满足鸡的口感需求,又容易消化吸收。
过大或过小的颗粒度都会影响鸡肉的品质。
4. 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是提高鸡肉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量添加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能够提高鸡肉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
添加抗氧化剂和抗菌剂等能够延长鸡肉的保鲜期,保证鸡肉的食品安全。
1. 蛋白质和能量配比:蛋白质和能量是日粮中最重要的两个营养成分。
鸡肉品质的好坏与蛋白质和能量的比例密切相关。
合理的蛋白质和能量配比能够提高鸡肉的肌肉含量和食味。
2. 饲料中添加生物活性物质:通过添加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益生菌、发酵制剂、有机酸和植物提取物等,可以改善鸡肉品质。
这些物质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鸡肉的香味和嫩度。
3. 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对鸡肉品质的影响非常重要。
合理的养殖密度、良好的通风环境、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定期清洁粪便等措施能够减少鸡的应激反应,保证鸡肉的质量。
4. 喂养管理:科学的喂养管理也是影响鸡肉品质的重要因素。
定时定量、均衡营养、干净饮水等都是保证鸡肉品质的关键。
适量运动和合理的日照也能够提高鸡肉的质量。
饲料因素和日粮调控措施对鸡肉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饲料成分和优化日粮配方,加强饲养和喂养管理,能够提高鸡肉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肉制品的需求。
不同饲料对肉鸡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不同饲料对肉鸡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
肉类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对于肉鸡养殖来说,不同的饲料对其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非常巨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养殖户应该根据饲料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以提高肉鸡的生产效益和肉质品质。
1. 饲料对肉鸡生长的影响饲料是肉鸡能量和营养的主要来源,不同的饲料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因此对肉鸡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蛋白、高能的饲料可以促进肉鸡生长,而高脂肪、低蛋白的饲料则会拖慢其生长速度。
另外,饲料的营养平衡也是影响肉鸡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饲料中某种营养成分严重缺乏,就会导致肉鸡发育不良,生长缓慢,肉质欠佳。
因此,在饲料配方中,应该注重营养平衡,科学合理地调配各种营养成分。
2. 饲料对肉质性状的影响除了生长速度之外,饲料还会直接影响肉鸡的肉质性状。
在不同的饲料下,肉鸡的肌肉组织、肥肉分布、肉质嫩度、水分含量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例如,有些饲料中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和E,可以有效地减少肉鸡肌肉中游离基的积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肉质的口感和嫩度。
此外,饲料中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肉鸡的肉质性状。
例如,饲料中适量添加赖氨酸可以促进肌肉细胞生长,增加肌肉纤维数量,从而提高肉鸡的肉质品质。
最后,饲料中的污染和毒素也是影响肉鸡肉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饲料中含有过多的杂质和化学污染物,就会导致肉鸡体内毒素积累过多,进而影响肉质品质。
总之,饲料对肉鸡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肉鸡养殖过程中,要注重饲料的选择和管理,合理搭配饲料配方,并加强饲料质量的监管,从而提高肉鸡的养殖效益和产品品质。
处理马铃薯残渣的社会价值

处理马铃薯残渣的社会价值(1)生产马铃薯渣高蛋白饲料马铃薯鲜渣或干渣均可直接作饲料,但蛋白质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饲料品质低。
研究表明,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可大幅度提高薯渣的蛋白含量,从发酵前干重的4.62%增加到57.49%。
另外,微生物发酵可改善粗纤维结构,并产生淡淡的香味,增加适口度。
用含30%的马铃薯渣发酵蛋白饲料部分替代肉兔饲料可提高肉兔的日增重,且不影响兔肉品质和兔的免疫功能。
30%的马铃薯渣发酵蛋白饲料与沙棘嫩枝叶配合使用,可提高兔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改善兔肉品质。
采用不同的微生物,其生产的工艺也就不同。
目前用于处理土豆渣,通过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所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真菌和酵母菌。
(2)提取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食物中不被人类胃肠道消化酶所消化的植物性成分的总称。
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甲壳素、果胶、海藻多糖等,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
一般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两大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誉为第七大营养素。
大量研究表明,许多常见病如便秘、结肠癌、胆石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都与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不足有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誉为第七大营养素。
目前国内对麦麸、甜菜渣、蔗渣、豆渣膳食纤维的研究较多,对马铃薯渣膳食纤维的开发研究较少。
薯渣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占干重的19.65%是一种安全、廉价的膳食纤维资源。
用薯渣制成的膳食纤维产品外观白色,持水力、膨胀力高,有良好的生理活性。
目前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方法主要有酒精沉淀法、酸碱法、挤压法、酶法等。
国内王宏勋等利用微生物发酵土豆渣生产膳食纤维。
吕金顺等采用酶法制备膳食纤维,工艺如下:马铃薯渣—除杂—淀粉酶解叶酸解—碱解—功能化—漂白一冷冻干燥超温粉碎一成品包装。
(3)提取果胶果胶属于多糖类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尽管可以从大量植物中获得,但是商品果胶的来源仍非常有限。
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面临着供应高质量饲料的巨大挑战。
同时,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问题,人们对传统饲料资源的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和纤维素的副产品,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
发酵技术已被证明是转化马铃薯渣为高蛋白饲料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对马铃薯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畜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马铃薯渣发酵的基本原理马铃薯渣是马铃薯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剩余的渣滓。
其主要成分包括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等。
然而,马铃薯渣中蛋白质的利用率较低,且存在抗营养因子的问题。
通过发酵马铃薯渣,可以有效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和生物利用率,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能够分解渣滓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释放出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机物质,从而提高其饲料价值。
二、马铃薯渣发酵的微生物菌种选择发酵的效果受微生物菌种的选择和发酵条件的控制等因素影响。
常用的微生物菌种有酵母菌、乳酸菌和益生菌等。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酶,促进淀粉和纤维素的降解。
乳酸菌则能够降低发酵液的pH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而益生菌不仅能够促进淀粉的降解,还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功能。
因此,合理选择微生物菌种对于马铃薯渣的发酵具有重要意义。
三、马铃薯渣发酵工艺的优化发酵工艺包括发酵液的制备、发酵温度的控制和发酵时间等环节。
发酵液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的碳源和氮源,以满足微生物菌种的生长和代谢需求。
同时,还需要调控pH值和溶氧量,提供良好的发酵环境。
发酵温度的选择取决于微生物菌种的生长情况和发酵产物的要求。
较高的温度可以促进菌种生长速度,但也容易导致发酵液的酶活性丧失。
因此,发酵温度的优化是提高饲料品质的关键。
此外,发酵时间的控制也是发酵工艺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微生物菌种在不同时间段会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发酵时间以达到最佳效果。
发酵非常规蛋白饲料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南 农业 大 学 牧 医 工程 学 院 , 南 郑 州 河 河 40 0 ) 5 0 2
摘 要 : 究 了发 酵 非 常规 蛋 白饲 料 ( 称发 酵饲 料 ) 肉仔 鸡 生 产 性 能和 养 分 消 化 率 的影 响 , 用 20只 肉仔 鸡 , 研 后 对 选 5
随机 分 为 5个 处理 组 , 试验 期 6周 。A 组 饲 料 为 基 础 玉 米 豆 粕 日粮 , B组 添加 1 未 发 酵 饲 料 替 代 部 分 豆 粕 , o 处理 组 c、 E分 别 添 加发 酵饲 料 5 、 0 o 1 替 代 部 分 豆粕 。处 理 组 平均 日采 食 量 、 均 日增 重 均 高 于 B组 , A组 D、 1 V 、5 平 与 相 比 差 异 不显 著 ( 0 0 ) D 组 与 A组 最 为接 近 。通 过 代 谢 试 验 可得 出, 酵饲 料 与 未发 酵饲 料 相 比粗 蛋 白质 消 P> . 5 , 发 化 率 显 著增 加 ( < 0 0 ) 氨 基 酸 消化 率差 异 不 显 著 ( P .5, P>o 0 ) . 5 。因此 , 在发 酵饲 料 替 代 1 豆 粕是 可 行 的 。 0 关 键 词 : 常规 蛋 白饲 料 ; 非 肉仔 鸡 ; 长 性 能 ; 分 消 化 率 生 养
s y e n me l sd i a ,g o p B fd wih 1 fu fr n e n o v n in lpo en fe atyise do o b a e l o b a a a al me l r u e t 0 o n eme tdu c n e t a r ti e dp rl ta fs y e nm a, y 0 A o n
发酵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国外畜牧28殖养责任编辑:张丽凤电话:0311-********转817E-mail:1028139730@ 发酵与提高非常规饲料成分对肉仔鸡的营养价值的方法有关,发酵饲料中存在一些功能成分包括乳酸菌、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对肉鸡肠道健康和性能的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发酵饲料对生长性能的影响饲料成分如小麦、大豆、大麦和油菜籽含有大量的非淀粉多糖,由于缺乏内源的水解酶而不能被肉鸡消化。
油菜籽富含高达400克/千克的粗蛋白。
然而,无法作为单胃动物的发酵饲料。
实际上,可溶性非淀粉多糖能够增加消化物的粘度并降低鸡小肠中的养分消化率。
研究发现与非发酵对照相比,其他饲料例如米曲霉发酵豆粕和乳杆菌发酵的小麦和大麦的发酵改善的肉鸡的生长性能。
当饲喂发酵的大麦时,肉仔鸡的增重提高182~232克,当饲喂发酵小麦时,肉仔鸡的增重提高了50~108克。
大麦发酵后,增加了29%可溶性蛋白-葡聚糖,小麦则增加了12%。
研究发现,与发酵的小麦相比,发酵大麦能明显增加肉鸡体重。
此外,当饲喂发酵的大麦和燕麦时,肉仔鸡中体重增加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可能是由于大麦和燕麦中可溶性非淀粉多糖的减少。
这表明发酵降解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提高饲料成分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是提高肉仔鸡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小麦可溶性非淀粉多糖的含量低,导致结果与大麦和燕麦不同。
发酵过程中添加酶混合物(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菜籽饼中总非淀粉多糖减少31%~42%。
用酿酒酵母发酵24小时,菜籽粕粗蛋白含量从387克/千克增加到423克/千克。
总之,发酵可提高非常规饲料成分的营养品质、消化率和适口性。
2发酵饲料对胃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肠道微生物是胃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养、生理和肠道形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微生物还参与了宿主对病原体的免疫防御机制。
发酵液体饲料是通过减少肠道内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肠道细菌的定植来改善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同样,发酵饲料由于其pH 值低、乳酸菌数量多、乳酸和乙酸浓度高还有肠杆菌数量少的原因,利于维持肉鸡的健康胃肠生态系统。
混合发酵饲料对畜禽生长性能及畜产品品质的影响

混合发酵饲料对畜禽生长性能及畜产品品质的影响近些年,禽畜生产中抗生素残留、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危害动物与人类的健康。
我国农业农村部已颁布相关文件,在禽畜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提倡科学饲养。
混合发酵饲料为使用益生菌对饲料进行发酵处理,而制成的一种新型生物饲料,在配置的过程中,微生物发酵后产生多种利于禽畜生长的代谢产物,能够改善肠道功能、提升饲料的利用率。
因而,混合发酵饲料的使用,能够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进而降低养殖成本。
棉籽粕、豆粕、玉米、菜籽粕、酒糟等均可作为发酵饲料资源,一般情况下,发酵饲料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为2%~50%。
有研究显示,混合发酵饲料应用于禽类生产中,能够维持禽类胃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升生长性能。
有报道表明,在蛋鸡的饲粮中添加4%发酵棕榈粕使蛋鸡的产蛋性能、鸡蛋的哈氏单位与蛋黄颜色提升、改善鸡蛋品质。
研究人员在1~21日龄的肉仔鸡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后发现,小肠内容物中的脂肪酶、胰蛋白酶与糜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
研究显示,对蛋鸡投喂湿发酵饲料可以提升蛋重与饲料利用率,但是对日产蛋重与产蛋率无显著影响。
研究者以24%发酵木薯饲喂蛋鸡对其产蛋率与蛋重无显著影响。
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酒糟酵母培养物,可以提升其血清抗氧化能力,调整空肠粘膜形态结构,进而提高生长性能。
研究人员使用2.5%的枯草芽孢杆菌单菌对豆粕进行发酵,饲养海兰褐蛋鸡,发现其盲肠与直肠内乳酸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含量明显提升,减少大肠埃希菌含量,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有报道显示,对35周龄的龙岩山麻母鸭投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和发酵酒糟,进行为期3个月的试验,可以提升麻母鸭的日产蛋重,减少料蛋比。
豆粕发酵能够减少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与植酸磷等抗营养因子。
发酵酒糟以酒糟为发酵底物,含有氨基酸、蛋白质、B族维生素、核苷酸、微量元素与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质与消化酶、寡糖、多肽和消化酶等大量益生物质。
此类发酵饲料能够降低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提升日粮的适口性。
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

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
饲料是影响鸡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日粮调控措施可以提高鸡肉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下面将介绍一些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
蛋白质是组成肌肉的重要营养成分,其含量和质量对鸡肉品质有很大影响。
饲料中的蛋白质来源和比例需要合理搭配,以满足鸡肉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
一般来说,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混合使用可以提高鸡肉的品质。
饲料中蛋氨酸、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也需要得到充分考虑,以满足鸡肉生长所需的氨基酸。
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也会对鸡肉品质产生影响。
适量的脂肪可以提高鸡肉的嫩度和口感,但过多的脂肪会导致鸡肉的脂肪含量偏高。
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对鸡肉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料,可以提高鸡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改善鸡肉的口感和风味。
饲料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对鸡肉品质有重要影响。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会影响鸡肉的质量和风味。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改善鸡肉的色泽和口感,增加鸡肉的营养价值。
除了饲料因素,日粮调控措施也对鸡肉品质产生影响。
科学合理地制定日粮配方和饲喂管理,可以提高鸡肉的品质。
控制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和粗纤维含量,可以改善鸡肉的质感和风味。
适当控制饲料的粒度和喂养频率,可以促进鸡的消化吸收,提高鸡肉的营养利用率和品质。
饲料因素和日粮调控措施对鸡肉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科学合理地选择饲料原料,合理搭配饲料配方,以及科学管理饲喂过程,可以提高鸡肉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这对于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J i yn I Qu a A —
( .colf i i c d gi l r d oet ,Qq a n esy ii r 606 hn; 1ShooLf S e e n rut e n rsy ihr i rt,Qq a 10 ,C i ec n a A c u a F r i Uv i h 1 a
摘要 :日粮 中分别添加 3% 3 0 种菌马铃薯渣发酵蛋 白饲料和 3% 5 菌马铃薯渣发酵蛋 白饲料饲 0 种
喂 A 肉鸡.结果表 明,马铃薯渣发酵蛋 白饲料能降低 肉鸡的料重比,提 高饲料中蛋 白质的利用 A 率 ,增加 肉鸡鸡肉中蛋 白质质量分数 ,降低脂肪质量分数.3种 茵发酵蛋 白饲料饲喂效果优于 5 种茵发 酵蛋白饲料.结果提 示, 种茵马铃薯渣发酵蛋 白 3 饲料能增加 A A肉鸡体质量, 降低料质量 比,可以部分 ( 0 代替 日 3%) 粮. 关键词:马铃薯渣发酵蛋 白饲料 ;肉鸡;生产性能 ;肉品质
fr e t e udri u- n m s , erae h rp ro e - e h dp ry( 0 )nta e . e n d edc l s p to - as d ce s e o ot nof d w i t at 3 % i edo d t m ef o ae t p i fe g a n l s f is
Ke r s p tt sd efr ne ; b olr go hp r r a c ; c ik nq ai o ri r ywod - oaor iu me td r i ; rwt e o " e e e f m n e hc e u l f ol s  ̄ b e
目 ,我国已成为仅居美 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鸡 肉生产国 前 .随着肉鸡饲养业的发展 ,出现了饲料短
2Qqhr o 2M dlSh l ihr 600 h岫】 . iia . ide co ,Qq a 10 ,C i N3 i 1
Ab t c :T e b olr deswee a d d rs e t ey w t 0 s a t h ri s it r d e e p ci l i 3 % 3 fn u eme td fe n 0 5 f n u r e v h u g s fr ne e d a d 3 % u g s
缺, 豆粕 、 玉米等价格上涨等问题 , 开发新的饲料来源 , 缓解饲料原料的供需矛盾 ,日 益受到人们 的重视.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加工的主要副产品,每年产量可达百万吨以上忙 】 .马铃薯渣是一种粗饲料 ,养
分含量低 ,适 口性差 ,能直接利用的仅 占2 % 0 左右p ,以鲜薯渣或晒干后直接作为饲料 喂效果差.如果 饲
1 月 1
文章编号:10 — 8 1( 0 ) 6 06 —4 0 7 93 2 1 0 — 05 0 1
E粮 中添加 马铃薯渣发酵蛋 白饲料 l 对 肉鸡 生长性 能和 肉品质 的影 响
张伟伟 ,邵淑丽 ,徐兴军 ,贾秋岩
(. 1 齐齐哈尔大学 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 ,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 1 6 2 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二中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1 0 60 ; . 0 60 ) 0
选育适合的菌种 ,充分利用原料 中的碳源和添加的无机氮源 ,通过控制其适宜的发酵条件 ,经过复杂的生
fe - ih ,ice s eu iz t nrt f rti dice s ep oenc ne t e ra etec ne t fa.T e e d weg t n ra et tiai eo oena r aet rti o tn ,d c e s o tn t h h l o a p n n h h 0f e e t f 0 3fn u r e tdfe r r o3 % 5fn u r e tdfe . h eut h we a oaorsd e f c 3 % u g s e o fm ne di p o 0 e s i t g se u fm ne e d T ers l s o dt t tt iu s h p e
f r e t d f e o 0 d y . T e r s l h w d t a o ao r sd e fr e td fe o l e r a e t ep o o t n o e m n e d fr3 a s e h e u t s o e t tt e i u e s h p m n e e d c u d d c e s r p r o f h i
中图分类 号 :¥ 3. 81 5 文献标 识码 :A d i 03 6/i n10 — 81 0 1 6 2 o:1. 9 .s.07 9 3. 1. . 2 9 js 2 00
E fc s f oaor sd efr n e n go hp r r a c n f t o tt iu me tdo rwt ef m n ea d e p e e o C 1K u l yo ol s c ik n q ai f r i r e hc e l t b l e
第 3 卷 第 6 1 期
2 1 0 1正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J u a fS in eo ah r Colg n nv ri o r ea d U ies y e t
Vo . 1 No6 13 .
N V 2 l O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