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

合集下载

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

分型
完全型:具备口,眼,生殖器三联征
不完全型 :只要口,眼,生殖器三个部
位,至少有一个部位的症状从未发生 过
有利于诊断的症状



关节痛(炎) 皮下栓塞性静脉炎 深部静脉栓塞 动脉栓塞 动脉瘤 中枢神经病变 消化道溃疡 附睾炎
鉴别诊断



复发性口疮性口炎 Reiter综合征 有消化道症状者需与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鉴别 有关节炎症状者需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 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鉴别 有血管炎者需与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动 脉硬化性动脉瘤、抗磷脂综合征鉴别 瘢痕、粘膜天疱疮、扁平苔癣易误诊为白塞氏病, 病理有助于鉴别
(-) 仅有红斑或针眼 (+/-)有红斑,丘疹直径在2mm以下 (+)有红斑,丘疹直径为2~3mm (+ +)有红斑,丘疹直径>3mm (+ + +)脓疱1~2mm (+ + + +)脓疱>2mm
实验室检查





本病尚无特异性化验指标 病情活动期有血白细胞增多,ESR增快、CRP阳 性,免疫球蛋白增高 部分患者轻度蛋白尿和镜下血尿 ANA、RF及抗ENA抗体均为阴性 少数病人抗心磷脂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 体阳性 HLA-B5 61~88%阳性 部分PPD阳性 针刺反应阳性
白塞氏病的检查
针刺反应 实验室检查
针刺反应意义
在我国阳性率为62.2%,而其它疾病的对照
组仅为4%,正常人不出现,对诊断有较高的 特异性
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皮下血管炎和皮肤的
高敏反应
针刺反应

白塞病预防和措施

白塞病预防和措施

治疗措施
食物调节: 注意食物的选择,避免刺激 性食物,多摄入含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B 的食物。
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口服药物或外用药 膏来缓解症状和促进愈合。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避免用力刷牙或口腔创伤: 避 免损伤溃疡部位,以免加重症 状。
定期就诊: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 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诊,获 得专业的治疗建议。
白塞病预防和措施
目录 简介 预防措施 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
简介
简介
白塞病,又称口腔溃疡、阿弗 他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 病,可引起口腔黏膜表面的溃 疡和疼痛。 预防和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减 轻症状和加速康复。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用牙 线清洁牙缝,并定期洗漱口腔。
避免刺激性食物: 酸性、辛辣和粗糙的 食物可能刺激口腔黏膜,应避免食用。
预防措施
规律饮食: 吃平衡健康的饮食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食物。
增强免疫力: 注意合理作息, 多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 睡眠。
预防措施
避免精神压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减少压力和紧张情绪。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使用漱口剂: 可以选择含有抗 菌成分的漱口剂,保持口腔清 洁,并缓解疼痛。 使用口腔溃疡贴: 可以贴在溃 疡表面,减轻疼痛并促进愈合 。
注意事项
避免传染: 白塞病可能是传染性的,避 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和口腔用品。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白塞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白塞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04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 临床研究,为白塞病的 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 据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MRI等影像学检 查观察关节结构改变和炎 症程度。
实验室检查
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等生物标志物,预测 关节损害风险。
消化道损害风险评估
消化道症状
评估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频率。
内镜检查
通过胃镜、肠镜等内镜检查观察 消化道黏膜病变情况。
实验室检查
检测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红 细胞沉降率等,评估消化道炎症
提高对白塞病的认识 和诊断水平,减少误 诊和漏诊
阐述白塞病的临床表 现、诊断标准和鉴别 诊断
汇报范围
01
02
03
04
白塞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白塞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和鉴别诊断
白塞病的治疗和预后
白塞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
2023
PART 02
白塞病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特点
地区分布
遗传因素
白塞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但发 病率存在地域差异。土耳其、日本和 地中海地区是白塞病的高发区,而欧 美国家发病率相对较低。
白塞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HLAB51基因阳性者发病风险增加。此外 ,其他免疫相关基因也可能与白塞病 的发病有关。
年龄与性别
白塞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 女性,但女性患者病情往往更为严重 。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白塞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此外 ,还可累及关节、心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

白塞病

白塞病

白塞病又名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或白塞综合征。

以病损同时或相继或单独出现于口、眼、生殖器为特征,并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心血管等。

以20~40岁的男性较多见。

因其与复发性口疮一样病因不明,有基本相同的口腔溃疡的表现,在免疫学、病理学方面也非常相似,故也可将其归类于复发性口疮的一种类型。

白塞病的早期多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后逐渐发生生殖器溃疡、结节性红斑、虹膜睫状体炎、关节炎、消化道溃疡等。

病程长,多为慢性迁延状态,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间歇期也较长。

临床表现:①口腔溃疡:与复发性口疮相似,多为轻型,也可为重型,反复发作,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5mm,溃疡中央凹陷,上有灰黄白色假膜覆盖,边缘清楚,周围红晕较淡,有疼痛感,好发于唇、颊、咽、软腭等处,任何部位均可累及,溃疡可自行消退,一般7~14天,数日或更长时间复发。

②眼疾:以虹膜睫状体炎多见,还可见前房积脓、结合膜炎、角膜炎。

主要为脉络膜炎、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萎缩、玻璃体病变、继发性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黄斑区变性、眼球萎缩,重者可导致失明。

③皮肤病损:以结节性红斑最常见而典型,还可表现为面部反复出现的疖肿、痤疮、毛囊炎等。

非特异性皮肤刺激反应或称针刺反应、过敏反应性实验阳性,即在注射或针刺后24~48小时,该部位的皮肤进针点可发生红斑、丘疹、结节、水疱或脓疱,甚至溃疡,以针头大小的脓疱,周围有1~5mm红晕多见,4~5天后渐渐消退。

④生殖器病损:以反复发作的外阴溃疡多见。

伴区域性淋巴结肿大。

⑤其他:常见的有不对称的大关节肿痛,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病变不常见。

还可能有脉管炎、脂肪肝,以及头晕、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⑥实验室检查:可能出现的异常有血沉加快、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下降、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清C9 明显升高及C反应蛋白阳性、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血清铜浓度升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下降、多形核细胞的趋化活性增加、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加、血液流变学检验异常等。

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

Changes in Biomarkers Focused on Differences in Disease Course o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NBD. Intern Med 51: 3359-3365, 2012
3.2 针刺反应试验(pathergy test): 用20号无菌针头在前臂屈面中部斜行刺入 约0.5 cm沿纵向稍作捻转后退出,24-48h后 局部出现直径>2 mm的毛囊炎样小红点或脓疱 疹样改变为阳性。此试验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活 动性相关,阳性率约60-78%。静脉穿刺或皮肤 创伤后出现的类似皮损具有同等价值。
Brain computed tomography (axial images). Left temporoparietal hypodensity extending into left cerebral peduncle with faint central hyperdensity with mass effect and midline shift of 5mm
Multiple aphthous ulcers on the buccal membrane, gingiva, and labial mucosal membrane
Active genital ulcer (short arrow) and scars (long arrows) on the scrotum.
Akma-Demir G, Serdaroglu P, Tasci B. (The Neuro-Behcet’s Study Group). Clinical patterns of neurological involvement in Behcet’s disease: evaluation of 200 patients. Brain 1999;122:2171–82.

白塞病

白塞病

各系统受累时间
(距起病)(年)
3.6 (0.6-13) 2.3 (0-12) 4.2 (0.2-13) 4.7 (2-21)
5.7 (0.5-12)
眼部
大血管
消化
神经
血液
【实验室检查】
白塞病无特异血清学检查:
有时有轻度球蛋白升高; 血沉轻中度增快; PPD抗体则有约40%增高。
诊断心脏受累BD的常用方法
(三) 手术 有动脉瘤者应结合临床而予切除。
白塞病系统损害的药物治疗(1)
皮肤-粘膜病变
秋水仙碱 1~2 mg/d 反应停 100-300mg/d 有效 严重BD:疗效不肯定 长期使用可致周围神

关节炎
非甾体抗炎药 强的松 甲氨喋呤
经病
强的松 10mg tid
白塞病系统损害的药物治疗(2)
BD血液系统改变

3.7%
BD合并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MDS)
MDS可发生于BD确诊之前、之后或者同时; MDS类型:RA到RAEB-t均有,针对MDS的治疗通常无效。

BD合并急性白血病(如AML-M2、AML-M4、ALL) 恶性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病 血液系统疾病与BD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1)超声:可以评价心脏结构、功能、心腔内血栓 形成以及心内膜有无病变。 (2)介入性检查:
心室造影:发现心内膜纤维化的特征性表现(心室腔
缩小);
选择性冠脉造影:有无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动脉瘤
形成等。
胃肠型BD内镜及影像所见

胃肠型BD内镜所见
典型的回盲部多发穿凿样溃

X线表现
溃疡型:具有所有良性溃疡的X

白塞病

白塞病

疾病名:白塞病英文名:Behcet disease缩写:BD别名:Behcet's disease;silk route disease;贝赫切特病;贝切特病;贝切特氏病;口、眼、生殖器三联征;丝绸之路病;Adamentiade;Behcet病;Behcet三联征;Halush-Behcet综合征;Touraine口疮病;白赛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非性病性女阴溃疡复发性等膜炎;仅多性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及口腔与阴部溃疡;色素膜炎;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眼-口-生殖器综合征;oculooral-genital syndrome;白塞综合征;狐惑;Behcet syndrome;皮质-黏膜-眼综合征ICD号:N16.2*分类:肾内科概述: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于1937年由土耳其医生Behcet首次报告,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可侵犯皮肤、黏膜、关节、胃肠、心血管、泌尿、生殖、神经等,其中以口腔、生殖器、皮肤及眼部受累最为常见。

临床典型表现为眼-口-生殖器三联症,即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眼色素膜炎及生殖器溃疡。

流行病学:本病发病年龄为4~70岁,多发于20~35岁,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报道各家不一,有报道男性多见,男性发病多在25到29岁,女性多在18岁之前或35岁之后发病,男性病情较女性重。

本病多见地中海、中东、中国和日本,欧美少见。

病因:本病病因未明,目前认为可能与微生物(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1.微生物感染学说 由于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英国学者认为白塞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我国认为结核感染可能与本病有关,因BD患者中相当部分在过去或现在有结核感染或结核病灶,经抗结核治疗后部分BD患者得到缓解。

白塞病的诊断与治疗

白塞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为血管炎,大小血管均可受到 不同程度的侵犯。口腔及皮肤损害常为白细 胞碎裂性和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四、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4~70岁,主要在30~40岁年 龄段,50岁以后发病少见,随年龄增长症状有逐 渐减轻趋势。男女发病率相当。
轻者无全身症状,或偶感乏力、关节酸痛、
发热、头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低热。过度
肤病变。
4. 硫唑嘌呤:100mg/d口服,用于关节病变、慢性
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动脉炎、静脉血栓及视网膜
病变。
5. 环磷酰胺:50~100mg/d,或700~l000mg,
每月静滴1次。一般和小剂量激素合用效果好。 6. 环孢A:150mg /d,2天/W,对治疗眼、口、外
生殖器、关节炎、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有效。
前房积脓、葡萄膜炎和虹膜睫状体炎。两眼最 终都受累。眼部病变发生后4~8年内,25%的患 者失明。
(四)皮肤症状:总的发生率为 38~99%,仅次于口腔黏膜病变。多数发
生 于黏膜病变以后,24.5%的患者以皮 损为首发症状。
பைடு நூலகம்
常见的特征性损害:
1. 结节性红斑样损害:占68.6%,主要见于小腿。 约1/3结节有1~1.5 mm宽的鲜红晕围绕,称红晕现象,有 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2. 毛囊炎样损害:占41.2%。一型为头面和胸背部 的米粒大至绿豆大、暗红色丘疹或丘脓疱疹的痤疮样损 周围有较宽的红晕,轻度疼痛感。约1W脓疱吸收,浸润 性硬结消退较慢,比较具特征性。慢性反复发作,细菌
害。另一型为脓疱性结节损害的假性毛囊炎,分布周身,
培养阴性。
3. 针刺反应:无菌条件下针刺后 l2~48h开始出现米粒大小的红丘疹,继而发展 为水疱、脓疱。病情活动时,反应阳性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消化道溃疡
•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 肺血管炎症和浆膜炎
• 家族史
鉴别诊断
• 关节症状:类风湿关节炎、赖特综合征、 强直性脊柱炎等。
• 皮肤粘膜损害:多形红斑、结节红斑、梅 毒、寻常性痤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 病等。
• 胃肠道受累: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 神经系统损害:感染性、变态反应性脑脊 髓膜炎、脑脊髓肿瘤、多发性硬化、精神 病。
• 附睾炎:附睾结核。
治疗
一般治疗
• 急性活动期:卧床休息。 • 发作间歇期:预防复发。
➢控制口咽感染 ➢避免刺激性食物 ➢感染者对症治疗
局部治疗
• 口腔溃疡:糖皮质激素膏、冰硼散、锡类 散等。
• 生殖器溃疡:1:5000高锰酸钾清洗后加用 抗生素软膏。
• 眼炎: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散瞳防止炎症 后粘连,重症者可球结膜下注射肾上腺皮 质激素。
肠白塞病
部位: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食道 症状:腹痛、腹胀、腹泻、黑便、溃疡、穿孔、出血
血管损害
• 本病的基础病变为血管炎,全身大小血管 均可累及,约10~20%患者合并大中血管炎, 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 动脉:动脉狭窄、扩张或动脉瘤,主动脉 弓及其分支上的动脉瘤有破裂的危险性。
• 静脉:较动脉多见,25%左右患者发生表 浅或深部的迁移性血栓性静脉炎及静脉血 栓形成,造成狭窄与栓塞。
手术治疗
• 重症肠白塞病并发肠穿孔时可行手术治疗。 复发率50%,与手术方式及原发部位无关, 慎重。
• 血管病变术后可于吻合处再次形成动脉瘤, 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可减少手 术并发症。
• 眼失明伴持续疼痛者可手术摘除。 ※ 手术后应继续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减少
复发。
预后
• 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 预后不良:男性重于女性。
• 发生率:80%~98%。 • 皮损多样:
①结节性红斑样皮损,新发结节周围有 1~1.5㎝宽红晕,具有特征性。 ②毛囊炎样皮损,与痤疮相似。 ③针刺阳性反应:有诊断价值。凡针刺2448小时后,局部针眼处有毛囊样小红点或脓 疱者为阳性。本病活动期时阳性率高于缓解 期,静脉穿刺类似皮损具同等价值。
结节性红斑样皮损
➢ 外周血白细胞轻度升高 ➢ 血沉轻中度增快 ➢ CRP升高 ➢ PPD实验可阳性
诊断标准
1989年白塞病国际诊断标准(ISG)
• 主要条件:复发性口腔溃疡,>3次/年。
• 次要条件:
– 复发性外阴溃疡 (经医生确诊或本人确认有把握的外阴溃疡或疤痕)。 – 眼病: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裂隙灯下的玻璃体内有细胞出现。
全身治疗
•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消炎镇痛。 • 沙利度胺(反应停):妊娠妇女禁用。 • 糖皮质激素:常用量为泼尼松40-60mg/d。重症
患者如严重眼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可静脉甲 泼尼龙冲击,1000mg/d,3~5天为一疗程。 •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 • 生物制剂疗效和安全性尚在观察。 • 有结核病或病史,PPD强阳性可抗结核治疗至少3 月,并观察疗效。
– 皮肤病变:结节红斑、假性毛囊炎、丘疹性脓疱疹等。 – 针刺反应(+)。
具备主要条件,加上次要条件4项中任何2项,可诊断 本病,但需除外其他疾病。
其他与本病密切相关 并有利于本病诊断的症状
• 关节炎/关节痛
• 皮下栓塞性静脉炎
• 深静脉栓塞 :血栓性静脉炎

上、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主要位于下肢, 尤其是小腿。
毛囊炎样皮疹
针刺反应——阳性
关节损害
• 约25~60%的患者有关节症状。 • 累及膝关节和其他大关节。 • HLA-B27阳性者可有骶髂关节受
累,出现于强直性脊柱炎相似表 现。
神经系统损害
• 发病率5~50%。 •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多见。 • 发作与缓解交替。 • 可表现为头痛,共济失调,中风,
• 50%患者眼部受累,葡萄膜炎(色素膜炎)最 常见。
• 男性>女性,且病变较重。 • 致盲率25%,致残主要原因。 • 表现: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
眼球痛、畏光流泪、异物感以及飞蚊症等。 • 单独视盘水肿提示脑静脉血栓。 • 颅内血管病变导致视野缺损。
葡萄膜炎(色素膜炎)
前房积脓
皮肤病变
白塞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 HLA–B51
免疫学异常
环境
感染:
链球菌、病毒、 结核杆菌
交叉免疫反应 HLA-B51和外来抗 原 细胞免疫异常( Th1型淋巴细胞异 常) 中性白细胞活化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抗内皮细胞抗 体
病理
• 血管炎:
– 皮肤、粘膜、视网膜、脑、肺等,中性多形核白 细胞在血管壁的浸润
– 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管壁坏死 – 大中小微血管(动、静脉)均可受累,出现管腔狭
窄和动脉瘤样改变。
• 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复发性口腔溃疡
• 发生率:98%-100%,多为首发表现,是诊 断的必要条件。
• 发作次数:> 3次/年。 • 好发:舌、颊黏膜、牙龈及腭等处。 • 皮损:圆或不规则形溃疡,直径2~10mm,
人格改变,意识障碍等。 • 脑干和脊髓病损是本病致残及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白塞病
头痛、共济失调、人格改变、意识障碍、中风表现等。
消化道损害
• 发生率10~50%。 • 从口腔到肛门的全消化道均可受累,
溃疡可为单发或多发,以回盲部多见。 • 可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黑便,
严重者可有溃疡穿孔,甚至可因大出 血等并发症而死亡。
境界清楚,中心为淡黄色坏死性基底,周 围为鲜红色晕。 • 疼痛,表浅, 1-3周消退,不留疤痕。
复发性生殖器溃疡
• 发生率约75%。 • 单发,次数较口腔溃疡少。 • 女性位于外阴和阴道。 • 男性位于阴囊和阴茎。 • 溃疡深大,剧痛,1-3周缓慢消退,
可留瘢痕。
女性外阴溃疡
男性阴茎溃疡
眼炎
CT重建见腹主动脉 瘤、肠系膜上动脉 起始段动脉瘤、右 肾动脉根部动脉瘤 破裂假性动脉瘤形 成。
肺部损害
• 发生率低,5~10%,严重。 • 肺血管受累时可有肺动脉瘤形成,
瘤体破裂是可形成肺血管-支气管 瘘,肺静脉血栓可致肺梗死,大量 咯血可致死亡。
实验室检查
• 白塞病无特异血清学检查
诊断依靠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