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浓缩测量的校正方法比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中铊的方法验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中铊的方法验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简称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地质等领域的微量元素分析。
本文将通过介绍ICP-MS的原理、样品处理及仪器条件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利用ICP-MS法测定水中铊的方法验证。
ICP-MS原理ICP-MS基于等离子体耦合离子源和质谱仪的结合,通过将样品转化为离子状态,进而进行质谱分析。
在ICP-MS中,样品首先通过酸溶解或其他预处理方法,转化为溶液状态。
然后,样品溶液通过雾化装置或气雾发生器形成细小的液滴,进入等离子体中。
在高温等离子体中,样品液滴会被分解成原子和离子,然后被激发产生特定的电子能级跃迁。
这些被激发的原子和离子经过加速和分离后,进入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
样品处理在使用ICP-MS法测定水中铊之前,首先需要对水样进行适当的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酸溶解、预浓缩和基质修饰等。
酸溶解是将水样中的铊转化为溶液态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酸包括盐酸、硝酸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预浓缩是为了提高铊的浓度,常用的方法包括气溶胶萃取、固相萃取等。
基质修饰则是为了消除干扰物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常用的方法包括添加掩蔽剂、稀释等。
仪器条件在进行ICP-MS测定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条件。
包括射频功率、气体流量、采样深度等参数。
射频功率是指提供等离子体能量的功率,通常选择合适的功率可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气体流量包括进样气流量、载气流量等,通常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仪器的要求进行调整。
采样深度是指样品离子在进入质谱仪之前的路径长度,通常选择合适的采样深度可以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方法验证方法验证是为了评估ICP-MS法测定水中铊的准确性、精密度和可靠性等因素。
常见的方法验证包括线性范围、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等。
线性范围是指测定结果与样品浓度之间的关系,通常通过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来确定。
苏码罐采样预浓缩—GC—MS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苏码罐采样预浓缩—GC—MS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作者:陈舒迟郭岩黄宜耀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9期摘要:采用苏码罐采样技术,预浓缩系统与GC- MS 联用,建立了测定环境空气中77(VOCS)种挥发性物的监测方法,回收率在75%-125%,方法检出限在该方法用于环境空气监测,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预浓缩系统;;气相色谱-质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是指沸点在50~260 ℃之间、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Pa,在常温下能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一类有机物 [1]。
大气中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成复杂,是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2],常温下可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易被皮肤、粘膜等吸收,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
VOCS 中的许多物质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3 - 4]。
关于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测定已有多篇文献报道[5 - 8]。
苏码罐采样预浓缩-GC-MS 分析方法是一种快速采集气体样品、痕量分析环境空气中VOCs的方法。
进行采样的不锈钢罐(Summa 罐)内壁经电子抛光和惰性化处理,避免光照引起化学反应,对VOCs几乎没有吸附性,样品可长时间保存[9],避免在传统吸附法中采用吸附剂时的采样穿漏、分解及解吸损失的问题。
苏码罐采样预浓缩—GC-MS 分析方法可直接进样分析多组分样品,灵敏度高,无需溶剂,且样品保存时间长。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环境空气中77 种VOCs 的苏码罐采样预浓缩-GC-MS 分析方法,为汕头市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控提供科学基础。
1 实验部分1. 1仪器设备3 结论在本研究中,采用苏码罐采样,预浓缩系统与 GC-MS联用测定空气中77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具有采样方便,灵敏度好,准确度高,同一样品可多次同时测定出多种污染物,且样品保存时间长等优点,该法的检出限0.16 –0.96 μg/m3,回收率在75% -125%。
3种预浓缩方法对土壤中1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GC-MS分析比较

3种预浓缩方法对土壤中1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GC-MS分析比较宋秦平;张强斌;朱先磊【摘要】[目的]运用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USE/GC-MS)探究3种浓缩方法对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效果.[方法]基于GB/T14550-2003的方法,采用恒温水浴减压法、氮吹法及其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壤中18种有机氯农药分别进行预浓缩处理,并利用SPSS软件对其GC-MS分析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恒温水浴减压法和氮吹法的分析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均优于其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氮吹法更适于大批量土壤样品分析的预浓缩处理.[结论]为研究简便、高效的土壤样品预浓缩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18【总页数】3页(P7811-7813)【关键词】恒温水浴减压法;氮吹法;有机氯农药;GC-MS【作者】宋秦平;张强斌;朱先磊【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1+.8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属于人工合成氯代烃类化合物,具有持久性、半挥发性、脂溶性、长距离迁移性和“三致”毒性等特点[1],可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2类。
前者主要是滴滴涕(DDTs)及六六六(HCHs)等;后者则主要包括氯丹、七氯及艾氏剂等。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广泛使用OCPs,其使用量在70年代达到高峰;其中,DDTs的累计使用量约为4.0×105t,HCHs的累积使用量约为4.9×105t[2],分别约占全球总使用量的20%和33%[3]。
纳米领域中常见误差分析与校正方法

纳米领域中常见误差分析与校正方法纳米科技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其应用范围涵盖了许多领域,如电子器件、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
然而,由于纳米尺度下的特殊性,常常会伴随着误差的出现,给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带来挑战。
因此,在纳米领域中,对误差进行分析与校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误差分析方法1. 仪器误差分析:在纳米科技实验中,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是常见的操作。
然而,仪器本身可能存在固有误差,会引入测量结果中。
因此,对仪器误差进行分析和校正是必要的。
常见的方法如校正曲线法、零偏调整法、平均法等。
2. 标准品误差分析:标准品作为纳米领域中常用的参照物,其误差也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对标准品误差进行分析和校正是关键。
常见的方法包括与已知参考标准偏差的比对、反演法等。
3. 环境误差分析:纳米科技的实验环境通常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而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参数的变化都会引起误差。
因此,对环境误差进行分析和校正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方法包括环境控制、实验平台稳定化、退偏计算等。
二、误差校正方法1. 纳米尺度修正方法:由于纳米领域的特殊性,常规的误差校正方法可能不适用。
因此,针对纳米尺度下的误差问题,针对性的修正方法是必要的。
常见的纳米尺度修正方法有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斜率校正法、近场光学显微镜矢量场校正法等。
2. 统计分析修正方法:在纳米领域中,由于实验数据可能存在随机误差,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校正方法。
例如,使用均值统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修正和处理。
3. 模型修正方法:在纳米领域中,由于物理模型的简化或者实验条件的限制,可能会引入误差。
因此,基于物理模型的修正方法非常重要。
例如,根据纳米材料的特性,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和修正。
4. 多重校正方法:由于纳米尺度下误差可能来源多样,单一的校正方法往往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因此,采用多重校正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策略。
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校正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分析仪器的校准与维护方法

临床分析仪器的校准与维护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分析仪器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仪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然而,为了确保这些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校准与维护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仪器校准的概念。
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仪器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的过程。
校准的目的是消除仪器的误差,使其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在临床分析仪器中,常见的校准方法包括零点校准、斜率校准和线性校准。
零点校准是指将仪器的测量结果调整为零误差。
这可以通过将仪器置于一个已知值为零的样品上进行校准。
例如,在血糖仪中,可以使用一个已知血糖浓度为零的溶液进行零点校准。
通过调整仪器的零位,可以消除由于仪器本身的误差而引起的测量偏差。
斜率校准是指调整仪器的灵敏度,使其能够准确测量不同浓度的样品。
这可以通过将仪器置于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样品上进行校准。
例如,在血氧仪中,可以使用一系列已知血氧饱和度的样品进行斜率校准。
通过调整仪器的灵敏度,可以确保仪器在不同样品浓度下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
线性校准是指确定仪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线性响应。
这可以通过将仪器置于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样品上进行校准。
例如,在血液分析仪中,可以使用一系列已知血红蛋白浓度的样品进行线性校准。
通过调整仪器的线性响应,可以确保仪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提供准确的结果。
除了校准,仪器的维护也是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维护包括定期的清洁、保养和检修。
首先,仪器的清洁非常重要。
在使用过程中,仪器可能会受到样品残留物、灰尘和污垢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因此,定期清洁仪器的外部和内部部件是非常必要的。
清洁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进行,以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害。
其次,仪器的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养包括更换耗材、校准仪器和更新软件等。
耗材的更换应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制造商的建议进行。
校准仪器是保持其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预浓缩系统分析大气中痕量有机硫化物

预浓缩系统分析大气中痕量有机硫化物福州市环境监测站丁晖[摘要]采用预浓缩系统—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检测大气中痕量有机硫化物,对采样方法、预浓缩仪和气相色谱分析条件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且可操作性强,适合垃圾填埋场等大气中有机硫化物样品采样、分析。
[关键词]苏玛罐预浓缩系统气相色谱有机硫化物大气中的有机硫化物是引起环境污染的重要恶臭物质,这些化合物常含有硫基(=S)、巯基(-SH)等发臭基团,产生臭味的阈值极低,为1~10ppb左右。
它们引起的臭味不仅直接刺激人的感官,使人感到不愉快,而且还会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具有恶臭污染和有害气体污染双重特性。
按国标GB/T14678-1993《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使用1L采气瓶或聚酯塑料袋采集气样品;高浓度样品直接用注射器取样1~2mL注入装有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中分析,低于仪器检出限时,以液氧为制冷剂,用浓缩管对气体样品中的有机硫化物进行浓缩后进入气相色谱仪分析。
分析过程繁琐、配制试剂要用到苯等有机溶剂,整个实验过程对分析人员要求高。
通过使用经硅烷化处理的苏玛罐采集大气中痕量有机硫化物,大气预浓缩系统三级冷阱富集,将样品直接输入带有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2]。
省略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同时避免了与有机溶剂接触。
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仪器:Entech7100预浓缩仪;Entech701616位罐自动进样器;Entech3100A自动清罐仪;Entech4600动态稀释仪;Entech硅烷化处理的苏玛罐3.2L、6L;Entech CS1200限流阀;160L液氮罐;安捷伦7890气相色谱仪(配置色谱柱:DB-5ms,60m×0.32mm×1.00um,带FPD检测器)。
试剂: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硫化物混和标气:其中二硫化碳(4.97ppm)、甲硫醇(5.41ppm)、甲硫醚(4.87ppm)、二甲二硫(5.29ppm)。
样品前处理方法-样品浓缩(氮吹仪)[1]
![样品前处理方法-样品浓缩(氮吹仪)[1]](https://img.taocdn.com/s3/m/04bbf65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5.png)
样品前处理方法-样品浓缩(氮吹仪)1. 引言色谱分析样品制备是一个重要和复杂的过程,因为色谱分析技术涉及的样品种类繁多、样品组成及其浓度复杂多变。
样品物理形态范围广泛,对采用分析方法进行直接分析测定构成的干扰因素多,所以需要选择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及其技术,达到分析测定或评价和调查的目的。
现代色谱仪器对一个样品的分析测定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色谱分析样品制备过程所用的时间却仍然很长。
据统计,在大部分的色谱分析实验中,将一个原始样品处理成可直接用于色谱仪器分析测定的样品状态,所消耗的时间只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60%-70%,而色谱仪器测定此分析样品的时间只约占10%,其余的时间是用于此样品测定结果的整理和报告等。
2. 样品前处理过程2.1预处理对样品进行粉碎、混匀和缩分等过程称为预处理。
固体样品含水较低,粉碎过筛。
含水量较高取食用部分切碎或先烘干后粉碎过筛。
液体、浆体搅拌混合均匀互不相容的液体先分离再取样特殊样品根据实验要求特殊处理2.2提取浸提针对固体样品使待测组分转移到提取液中萃取针对液体样品,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达到提取目的。
2.3净化去除杂质的过程称为净化。
萃取法适用于液体样品,少量多次化学法通过使杂质或待测物发生化学反应而改变其溶解性,使其与原体系分离。
层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吸附能力、电荷、分子量、分子*性和亲和力等)不同,使各组分在支持物上的移动速度不同,而集中分布在不同区域,借此将各组分分离。
2.4浓缩样品经过提取净化后,体积变大,待测物浓度降低,不利于检测,所以浓缩的目的是减小样品体积提高待测物浓度,常见方法如下:常压浓缩适用于挥发性和沸点相对较低的组分,通过升高温度,将溶剂由液态转化成气态被抽走或被通过冷凝器再次收集,从而达到浓缩目的。
减压浓缩通过抽真空,使容器内产生负压,在不改变物质化学性质的前提下降低物质的沸点,使一些高温下化学性质不稳定或沸点高的溶剂在低温下由液态转化成气态被抽走或被通过冷凝器再次收集。
氨纶预聚体-NCO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

氨纶预聚体-NCO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摘要分别用乙酸乙酯和异丙醇作为增溶剂对氨纶预聚体中-NCO(异氰酸酯基团)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乙酸乙酯法不仅提高检测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同时降低检测成本。
适用于氨纶预聚体的-NCO含量的跟踪检测。
关键词氨纶预聚体;乙酸乙酯;-NCO0 引言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
聚氨基甲酸酯,英文名:polyurethane。
是由二元酸与二元醇经缩聚生成的聚酯或聚醚,再与异氰酸酯缩合而成的高聚物。
氨纶的用途广泛,生产量日益增加。
-NCO(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是氨纶聚合反应中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跟踪检测-NCO含量,确定聚合反应的终点。
目前,-NCO含量的检测方法分为化学滴定法和仪器分析法。
化学滴定法比仪器分析法的精确度低,检测过程中易受到环境、人员、试剂和样品溶解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其精确度的主要原因是溶剂和样品溶解条件。
但是由于仪器分析法是二次分析方法,必须依靠化学分析方法提供基础数据建立数学检测模型;在实际的生产检测过程中,化学分析法不可缺少。
化学滴定法测定-NCO含量最常用的是采用甲苯-二正丁胺滴定法:将二正丁胺溶于甲苯,使之与NCO反应生成脲,再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二正丁胺,即可得到样品中的-NCO含量。
由于甲苯与水不互溶,导致盐酸标准溶液与二正丁胺的反应不完全,滴定终点难确定。
因此,该方法需要加入异丙醇作为增溶剂,导致化学试剂用量大,且检测成本很高。
本文作者对此方法进行改进,用乙酸乙酯作为检测溶剂,但反应剂仍是“二正丁胺-甲苯”,无需其它试剂作为增溶剂,使用HCL-乙醇溶液滴定,即可得到样品中的-NCO含量。
1 实验1.1 实验原理氨纶预聚体中的-NCO基团与二正丁胺反应生成取代脲,盐酸-乙醇溶液作为滴定剂,用自动滴定仪滴定过量的二正丁胺,采用动态等当点滴定(EQP)方式确定检测终点。
化学方程式:根据如下公式即可得到样品中的-NCO含量。
NCO含量=m:试样重量(g)V1:空白试验时盐酸-乙醇溶液的消耗体积(ml)V2:样品试验时盐酸-乙醇溶液的消耗体积(ml)C:盐酸-乙醇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1.2主要仪器与器具T50自动滴定仪(梅特勒-托利多中国),电子天平(0.1mg),量杯,KQ-500B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浓缩测量的校正方法比较
蒙冰君 陈朝晖 刘刚
(北大城环系) (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应用实验室)
在痕量的阳离子测量中,存在很多困难,其中较突出的问题是响应信号小,标准溶液难以配置。
本文对此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采用预浓缩技术和预浓缩校正方法,利用瑞士万通公司的792离子色谱仪,通过对痕量(低ppb 级)的常见阳离子的测量,得到一种可靠而且简单的校正方法。
1.实验部分
1.1.仪器及试剂
792 Basic IC 离子色谱仪,Cation1-2阳离子色谱分离柱,RP 保护柱,Metrosep 阳离子预浓缩柱,电导检测器,蠕动泵。
淋洗液(酒石酸
Na +,NH4+,K +,Ca ++,Mg ++
预浓缩连接示意图:图1
预浓缩原理:将一定体积量(一般从几百微升到几十毫升)的待测溶液或标样首先通过预浓缩柱,预浓缩柱吸附被测物中的离子,被测物中的非离子的成分如溶剂或其它非离子溶质则被排出;而后改变六通阀的六向,利用淋洗液将被吸附在预浓缩柱的离子冲到分离柱,进行正常的分离。
蠕动泵
淋洗液
检测器
样品
1.2. 实验方法
1.2.1.作相同预浓缩时间不同离子浓度如表1的阳离子校正曲线(浓缩时间:17min )
表1 阳离子校正曲线
离子浓度( g/L ) 1 2 3 4
Na + 4 8 12 16
NH4+ 0.4 0.8 1.2 1.6 K + 0.4 0.8 1.2 1.6 Ca 2+ 0.4 0.8 1.2 1.6 Mg 2+ 0.4 0.8 1.2 1.6
1.2.2.作单一浓度不同预浓缩时间如表2的阳离子校正曲线
表2 单一浓度的阳离子校正曲线
1 2 3 4
预浓缩时间min 4 9 14 18 Na + (归一浓度 g/L ) 2.35 5.29 8.24 10.59 NH 4+K +Ca 2+Mg 2+ (归一浓度 g/L )0.235 0.529 0.824 1.059
单一浓度:Na 为10 g/L ,其它离子均为1 g/L 。
归一浓度:=单一浓度*预浓时间/17
2.结果与讨论
2.1. 测定结果
2.1.1.不同离子的保留时间,图2。
-610-605
-600-595-590uS/cm nc181649-610-605
-600
-595
uS/cm nc181019在相同预浓缩时间分别进四次不同浓度的标样;在单一浓度分别进四次不同预浓缩时间的标样。
图谱数据如下。
nc181552
nc181525nc181458
2.1.2.相同预浓缩时间不同浓度的图谱,图3。
2.1.
3.单一浓度不同预浓缩时间的图谱,图4。
nc181120nc181100nc181039
2.1.4 各元素的具体测量数据,表3
阳离子 次序 1 2 3 4
拟合方程
相关系数 残差X(面积) 73.8472
143.507
203.623254.154Na +
改变浓度
Y(浓度 g/L ) 4
8
12
16
y=0.06622x-1.17618
0.997477 4.92
X(面积) 44.7587
98.1035147.053181.851改变时间
Y(浓度 g/L ) 2.35 5.29 8.23 10.59
y=0.05987x-0.445979
0.999075 4.08
X(面积) 5.91733
13.315119.559325.586 改变浓度
Y(浓度 g/L ) 0.4 0.8 1.2 1.6
y=0.06115x+0.01575
0.998795 0.401
X(面积) 4.08784
8.6887814.095617.82336NH4+
改变时间
Y(浓度 g/L ) 0.235 0.5290.823 1.059
y=0.05925x-0.0005502
0.999467 0.336
X(面积) 4.40069
7.154259.9945612.8333改变浓度
Y(浓度 g/L ) 0.4 0.8 1.2 1.6
y=0.14215x-0.22186
0.999972 0.931
X(面积) 1.85894
4.1357 6.519018.39274K +
改变时间
Y(浓度 g/L ) 0.235 0.5290.823 1.059
y=0.12582x+0.003888
0.999958 0.625
X(面积) 6.90173
13.390320.516727.0569改变浓度
Y(浓度 g/L ) 0.4 0.8 1.2 1.6
y=0.059159x-0.003718
0.999835 0.488
X(面积) 2.56007
8.8585114.847619.7894Ca 2+
改变时间
Y(浓度 g/L ) 0.235 0.5290.823 1.059
y=0.047948x+0.109440
0.99995 0.731
X(面积) 12.0221
23.428936.825849.4724
y=0.031779x+
NH4+
改变时间 Y=0.05925X-0.0005502 a=0.1 9
a=0.1 2.13 a=0.1 2.13
改变浓度 Y=0.14215X-0.22186 a=0.0519
a=0.05 2.78 a=0.05 2.78K +
改变时间 Y=0.12582X+0.003888 2.22 a=0.1 9
0.80
a=0.1 2.13
1.97
a=0.1 2.13
改变浓度 Y=0.059159X-0.003718
a=0.05
19
a=0.05
2.78
a=0.05 2.78
Ca 2+
改变时间 Y=0.047948X+0.109440
0.45
a=0.1 9
1.77
a=0.1 2.13
1.46
a=0.1 2.13
改变浓度 Y=0.031779X+0.032728
a=0.0519
a=0.05 2.78
a=0.05 2.78
Mg 2+
改变时间 Y=0.031352X+0.052082
2.26
a=0.1 9
0.38
a=0.1 2.13 0.85
a=0.1 2.13
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各离子的两种方法的拟合方程参数差异的显著性均低于检验值,换言之,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在比较的数据中,两种方法残差的F 值远小于检验值;但两种方法相比,改变时间的方法整体优于改变浓度的方法。
这可能是:改变时间的方法,只需要配制一次标样,不存在不同标样之间的配制误差;另一方面,进样系统也存在对被测离子的吸附、解吸及残余的问题,改变时间的方法只用单一浓度,在整个测量中,本次测量,
与上次测量不存在浓度差异,故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可以降到最少。
在截距的比较中,K
+
离子的t 值最接近检验值,但K +
离子的斜率的t 值却很小,由此,可以猜测出用于改变时间
的标样中K +
可能有轻微污染,当然其污染的影响在允许的范围内。
从实际情况看,改变时间的方法存在:标样配制一定要准确,因为所有的结果都依赖于此,而且一旦发生配制错误不易被发现;其次,此种方法也与一般标定方法习惯不一致。
但这种方法的优点更多:配制一种标样即可——省时省力;可以延伸标定的浓度范围,如可以到ppt ,而此浓度范围的标样,几乎无法配制;实测效果(线性相关,残差,截距)也优于或相当于改变浓度方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R. Kellner (ed.) Analytical chemistry: The approved text to the FECS curriculum analytical chemistry Wiley VCH, Weinheim (1998)
2. 分析化学手册1 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3. D. A. Skoog, F. J. Holler, T. A. Nieman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5th ed., Saunders College Publ., Philadelphia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