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论》少阳病谈现代慢性病
《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及提纲问题探析

《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及提纲问题探析
包雨晴;石银龙;周春祥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8(024)002
【摘要】探讨《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并进行剖析,故从少阳病易经腑同病,易气郁、易化火,易生痰、生饮、生水,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厥阴之气不和等特点来阐述.作为一经病的提纲主要指这经病的主要证候有其代表性和典型性,可以起到提纲
挈领的作用.同时在描述的手段上,可以是这经病主要证候的病机、临床表现及病变
特点.笔者梳理了历代医家对少阳病提纲的看法,以及论证第263条可当之无愧地作为少阳病提纲的观点.
【总页数】2页(P143,152)
【作者】包雨晴;石银龙;周春祥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明基医院,南京210036;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明基医院,南京 2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
【相关文献】
1.探析《伤寒论》以"四逆"命名的治厥方证治特点及现代药理基础
2.《伤寒论》中治疗咳喘的用药特点探析
3.从《伤寒论》用药特点探析中医避误思维
4.《伤寒论》少阳病篇几个问题之我见
5.《伤寒论》厥阴病提纲病理实质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论》钩沉:少阳病篇为何简略

《伤寒论》钩沉:少阳病篇为何简略关键词:《伤寒论》;少阳病《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总共有10条原文,列出了少阳病的提纲、脉症、方药、治法、禁忌、变证、传变、欲解时等内容。
文字虽然简略,但言简意赅。
条目虽仅10条,但其编排有序,结构严谨,含义深刻。
由于原文简略,因此关于少阳病的争议就非常多,其争议包括了少阳病提纲、少阳病病位、少阳病主证主方、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的关系等。
少阳病篇为什么条文少且简略?要想弄清楚《伤寒论·少阳病脉证并治》的内容为何如此简略,首先要弄清六经病的传变规律,以及六经病各经证候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柴胡类证与少阳病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在《伤寒论》中,有六经病证、八纲病证、脏腑病证、三焦病证,这些都是常用的辨证方法涉及的病证,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方证”的概念,如“桂枝证”“柴胡证”等。
《伤寒论》中,有11处是以方名证的,如“桂枝证”“柴胡证”“柴胡汤证”“柴胡汤病证”等,后世的“方证”一词就是从此而来。
在《伤寒论》398条中,有216条都是病下系证,而在第317条通脉四逆汤方后注中明确强调“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确立了“方证相应”的概念和范畴。
方证和经证两者既相同又有区别。
从范围来看,方证比较宽广,而经证比较固定;从病因来看,方证可涉及内因外因,而经证多因外感或传变而来。
柴胡汤类所治疗的除阳明病、热入血室和热病善后处理以外,又基本都是少阳病。
再来看看太阳病与少阳病是如何传变的?《伤寒论》原文与柴胡类证有关联的约有23条,包括了柴胡类方证和辨证,而其中在太阳病篇的就有17条。
所有柴胡类方证都出现在太阳病篇,那么出现在太阳病篇的柴胡类证是否是少阳病,如果是少阳病为什么不在少阳病篇呢?出现在太阳病篇的柴胡类证,除了明确提出为“热入血室”的一条外,其他的都是少阳病,属于柴胡类证的少阳病为什么都出现在太阳病篇呢?一是六经位置次序所决定的。
六经以太阳经为表,是六经的藩篱,所以邪气侵袭,尽管六经中任何一经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受邪,但以太阳经受邪最多而且最早,在失治或者误治的情况下,向其他经传递,尤其以传递给少阳、阳明最为常见。
浅议刘绍武对《伤寒论》少阳病的辨析

浅议刘绍武对《伤寒论》少阳病的辨析少阳病篇在《伤寒论》中所占篇幅较少,但在临床上发病很多,是六经病中的重点病。
山西已故全国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提出,《伤寒论》的整理研究工作不在于条文的注释,关键在于解决原书纲不系目问题。
他认为六经病的纲领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高度概括性,代表本病的共性;第二,严格的特异性,区别于他病的个性,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他通过对《伤寒论》少阳病篇条文的研究,提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不足以充当少阳病提纲条文,少阳病的提纲应为:“少阳之为病,胸满烦热,身热或往来寒热,咽干口苦,小便黄赤。
”并提出,少阳病属于半表半里的阳性病,当以黄芩柴胡汤治疗。
在临证过程中,更要根据少阳病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鉴别诊断,灵活运用清法。
标签:伤寒论;少阳病;刘绍武;三部六病1 少阳病的提纲《伤寒论》第263条素被称为少阳病的提纲条文,其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刘绍武先生创立的三部六病学说,在对《伤寒论》进行立纲、归类、正误、补缺的基础上,提出少阳病的提纲应为:“少阳之为病,胸满烦热,身热或往来寒热,咽干口苦,小便黄赤。
”刘绍武先生认为,《伤寒论》第263条不足以充当少阳病之提纲。
首先参照《伤寒论》第189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伤寒论》第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
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
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这样看来,口苦、咽干非独少阳之症,乃少阳、阳明之共有症状。
“口苦”为胆汁上溢所致,胆属半表半里,胆汁进入胃中,胃气和则顺降,不和则上逆而口苦;“咽干”为三阳病之共有症,咽部属三阳,热伤津液则咽干,另外一些阴证也出现咽干,如五苓散之消渴证;“目眩”在《伤寒论》中也有多处,如《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下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伤寒大家胡希恕解读少阳病:“伤寒论之治剂亦以少阳为繁多也”

伤寒大家胡希恕解读少阳病:“伤寒论之治剂亦以少阳为繁多也”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胡希恕注:少阳病,即是半表半里的阳证,阳热之邪,郁集于胸腹腔间,外不得出于表,内不得入于里,热循孔道以上炎,则口苦、咽干、目眩三者,乃其必然的反应,以之为少阳病的有热特征。
胡希恕按:半表半里为胸腹二大腔间,乃诸脏器所在之地。
若病邪集中于此体部,常诱使诸不同的脏器发病,为病相当复杂多变,不过若只是多热的阳证,其热必循孔道以上犯,则口苦、咽干、目眩即成为一般的证候反应,故为少阳病的概括特征。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胡希恕注:少阳中风,即指太阳中风转属少阳而言者。
两耳无所闻、目赤者,亦同口苦、咽干、目眩一样,亦皆热邪充斥于胸腹腔间,上犯头脑为证。
胸中满而烦者,即胸胁苦满而且心烦也。
此本柴胡证,故不可吐下,若误行吐下,徒虚其胃气,亡津液,其结果更不止于心烦,还使其人悸而惊。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
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胡希恕注:太阳伤寒脉浮紧,弦细为少阳脉,伤寒脉变浮紧为弦细,虽头痛发热则已转属少阳病了。
少阳病不可发汗,若误为伤寒而发其汗,亡失津液,胃中燥必谵语,故谓此属胃,此可与调胃承气汤和其胃即愈。
若不使胃和,则必进而烦躁且心悸也。
胡希恕按:上条述少阳不可吐下,此又说少阳不可发汗,可见少阳病的治疗只有和之一法。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胡希恕注:凡太阳病不解,而转入少阳病者,则一般常现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等证候表现,若还未经过吐、下等误治,而脉沉紧者,则宜与小柴胡汤。
胡希恕按:前二条分就中风伤寒转属少阳病,而提出不可吐、下、发汗的禁忌,而本条又概括中风和伤寒,凡太阳病不解而转入少阳者,对此提出一般的证和治,详见太阳病篇小柴胡汤证,可参考。
郭生白详解少阳病及诊断和长期无名发热方

郭生白详解少阳病及诊断和长期无名发热方太阳向表向外排,阳明向内向下排我们先说《内经》。
内经的三阴、三阳,就是阳性、阴性,把那个三去了,就是阳性病,阴性病。
为什么分为三个?他是根据病势分了三个,阳性病,就是外源性疾病。
阴性病,就是内源性疾病。
不是他放在什么位置?他们是一个东西,一个位置,听明白没有?三阳,为什么把阳分成三个?他看到了一个排异系统有一个顺序,一个向外排,一个向内排,向外排通过表皮组织、汗腺向外排,他把这个阳性叫太阳。
为什么叫太阳?因为表属阳,里属阴,这是一个阳、一个阴。
他还有一个本质的东西,阳性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看到了他那个排异反应,非常的强烈。
在最初,就是向表、向外排。
外排的机会没有了,怎么办?人的本能是最有智慧的,就向内排,知道向内、向下。
向外、向上,这个升降出入,这是个一致的东西,向内他就向下,向下他就向内。
这个排异本能系统就要从大便排,因为大便叫里,里是什么呀?里面!这是个表面,外面。
这个是里面,叫里。
他从里面往外排,他管这个叫阳明,两个阳了吧。
少阳既可向外排,也可向内排第三个阳,少阳,少阳是里面还是外面啊?在过去解释伤寒的说半表半里,说了一句糊涂话。
这一句糊涂话,糊涂了一千年,到现在,你也没明白,不是光你没明白,没明白的人太多太多,但是准有明白的!少阳是什么?你要纠缠在外内,再给它找位置,可不就找中间了,中间怎么排啊?在中间排,这不是胡扯嘛!中间没有通路!外有通路,内有通路,就是中间没通路,怎么排啊?少阳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看那少阳是也可以向外,也可以向内,有向外,有向内,要你干吗啊?不然!少阳是中清之腑,有能无形少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它是一个无形的,它既不像大肠和胃,也不像我们的外表、外周组织,它没有一个形体,少阳!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少阳是没有形体的,中医说过,没懂呀?说少阳为中清之腑,什么叫中清之腑?没有它的体,没有一个体是少阳。
什么少阳是一个膜,少阳是一个肠系膜,给它找位置,找到今天也没找到,因为它没有位置,它怎么就没位置?那你问它去!她就没给它一个位置,许你有位置,不许我没位置嘛!你别把自己搅住,没有就是没有。
《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及提纲问题探析

《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及提纲问题探析
一、少阳病的特点
1、少阳病主要发生于成年人,发病部位以肝脾、胆、肾为主,多表现为阳虚、气虚症状;
2、阳虚发病主要有腰酸、腿软、胸闷、咳嗽、头晕、多汗、小便清长等;
3、气虚发病主要有乏力、嗜眠、虚弱、黯然、脱发、咽干、头晕眩晕等。
二、少阳病的治疗
1、治疗少阳病要充分活化阴阳,滋补既宜重用芩草、黄芪、铁桂、当归等药物补气益阳,又要用柴胡、黄连、白芍等药物温补祛风健脾。
2、治疗时宜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症状相宜且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以女贞子、柴胡制饮、生脉散为主,以辅以桂枝、龙骨、细辛、芒硝及芦根等滋阴生津;
3、少阳病治疗还要注意减轻病人的体力劳动,并宣告养生措施,以利于阴阳的活化,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伤寒论》用于少阳病的治疗体会

磷酸可待因是弱 阿片类 药物 的代 表 , 痛效 价 为吗啡 的 镇
1 1 16 镇痛效果部分源于代谢产物吗啡 , 咳作 用为吗啡 /2 / , 镇 的 14 成瘾性较吗啡 小 , 用于晚 期肺癌 患者 的镇咳 、 /, 适 镇痛 。 从表 1可见 , 院主要用于止咳 , 本 处方数较少 , 根据癌症三 阶梯
犯 胃腑则烦而不呕 ; 热邪伤津则 口渴 , 肝胆气郁横逆犯脾则腹
中痛 , 胁下痞硬 与胸胁苦 满病机相 同, 但病情更重 。由于少 阳 之邪是半 在表 , 而不 是全在表故禁汗 ; 在里而尚未成实故禁 半 吐下 。在治疗上则 不单用或不用直接消除病 因的祛邪方法, 而 从多方面调节机体 各部分的功能来达到解 除病邪的 目的 , 小柴 胡汤 的组方立意即在于此 , 用参 、 、 枣 草者不在 于补 , 而在 于和, 在于调节疏通 , 观察小柴胡汤并无发汗之药 , 服后多有 汗出, 是
少 阳病 的体 会 介 绍 如下 。 少 阳病 居 于太 阳 、 明表 里 之 间 , 阳 因病 邪 既 不 在太 阳之 表 , 又未 达 阳 明 之里 , 故少 阳病 亦 称 半 表 半 里 症 。少 阳病 的 发 病 原
其地 , 经气不畅 , 故见胸胁苦 满 , 胆火上 炎灼伤津液 , 故见 口苦 咽于 , 胆热犯 胃, 胃气失 和 , 神抑郁 , 表现 为神情 默 默、 精 故 寡 言、 不欲饮食 。热郁则心烦 , 胃气上逆则喜呕, 期癌痛患者 的止痛。我院这一做 法 与 目前 提 倡 的 癌 症 患 者 应 根 据 病 情 需 要 和 患 者 的 耐 受 情 况 决定使用剂量 , 且不受药典关于 吗啡极量 的限制 尚有差距 ,
从《伤寒论》少阳病辨治失眠

从《伤寒论》少阳病辨治失眠甘肃省中医院权晓理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种病症。
《伤寒论》中有很多对失眠的描述,如“不得眠”、“不得卧”、“卧起不安”等。
少阳病辨证主要用于论治外感疾病,试从《伤寒论》少阳病辨证的角度,对失眠证治进行探讨。
从少阳辨治,少阳为枢,其府为胆和三焦,以胆为主。
胆为甲木,具生发疏泄之性,散布相火以温暖周身,可条达一身气机;三焦为枢机之府,通行元气和津液。
无论外感内伤均可影响到少阳转枢,形成胆气郁结和三焦失枢病理转机,导致失眠。
1、胆郁化火致失眠若太阳病误治失治,损伤胃气,三焦失枢,或外感邪气直接侵犯少阳,均可导致胆气郁结化火,扰乱心神,致心神不宁而失眠。
若为胃虚胆郁者,可见心烦失眠,嘿嘿不欲饮食,喜呕,胸胁胀满,或见往来寒热,太阳穴部位疼痛等症,舌边尖红苔白腻,脉弦细,治宜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若兼有营卫不和者以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调和营卫。
若胃不虚而胆郁者,症见心烦失眠,伴口苦、咽干、目眩,耳部胀满不适或听力下降,舌边尖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黄芩汤加柴胡以清泻胆热而宁神。
若少阳枢机不利,痰热内扰而致失眠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三焦失枢致失眠少阳三焦失枢,多由脾胃虚弱,通降失常,而致三焦枢机不利。
三焦失枢,气液代谢失常,水饮内停,阳气内郁化火扰神,故见不寐。
如伤寒论》第147条所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因阳热内郁于上焦,故见心烦失眠;中虚水停,故见胸胁部胀满结硬,小便不利,口渴;水热郁蒸而见头汗出,正邪交争故见往来寒热,舌尖红苔白水滑,脉弦,治宜柴胡桂枝干姜汤加法夏、菖蒲以和解少阳,温脾散饮,安神定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干咳、晨起干咳尤重、脾气急躁、脉弦----肝火郁结 • 间断性两小腿非凹陷性肿胀----水液不利,水道不通 • 高血压----肝气上冲 • 便秘----胃气不降 • 高脂、脂肪肝----水道不利、浊毒内生 • 肝区及右下肢胀麻----气机郁滞、足少阳胆经不通 • 两上肢上举时左臀部刺痛----足少阳胆经不通 • 不对成症状(肝区及右下肢胀麻、左臀部刺痛)----气机升降失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 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 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 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 汤主之
三焦不通
七、这是少阳病的一个类型
②合病并病
2020/12/13
太阳少阳 少阳阳明 三阳合病 少阳太阴 少阳少阴 少阳厥阴
风寒
(二)出入失度
营 营出卫入
卫
2020/12/13
过出 不出 不入 不出
多汗 面色萎黄 睡眠障碍 面色萎黄
心气虚
皮肤毛发疾 患
心脏疾患
周围神经麻 痹、瘫痪
皮肤毛发疾 患
周围神经麻 痹、瘫痪
胆失疏泄 2020/12/13(三)气机郁闭Fra bibliotek三焦气滞
气郁化火 水饮内停 气滞血瘀 营卫失调 上盛下虚 上下阻隔
从《伤寒论》少阳病谈现代慢性病
河南省·南阳张仲景医院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导 张炜
六经病
一、六经病
伤于风邪或/及风邪未散的一组 疾病
以肠胃、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 胃经为中心的里热、里实证
以肝胆、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 胆经为中心的气火郁结证
与阳明病相反的以脾胃、足太阴 脾经为中心的脾胃气虚证
以心、肾阴虚、阳虚或阴阳 两虚的虚弱证
衡
• 子宫颈癌----气滞血瘀、湿浊交织 • 腰痛----肾气虚弱 • 舌瘦红,苔薄黄,脉细、口干渴、便秘----阴虚
八、这是少阳病的一个类型
气郁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 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①单纯少阳病
2020/12/13
火郁
气火郁结 气火水血经
络郁结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 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栀子豉汤主之
升降
2020/12/13
(一)升降失度
过升/不降 不升/过降
肝气 胃气 肾气 肺气 浊气 胆气 脾胃之气 肺气
清气
性格暴躁、耳鸣、眩晕、 高血压、中风
恶心、呕吐、呕血
高血压
咳嗽
头脑昏沉、思维迟钝、 记忆力↓、痴呆
胆小、怯懦、优柔寡断
困倦乏力、吊气、腹泻、 脏器脱垂
胸闷、COPD
癫痫、脑萎缩、阿尔茨 海默病
气机逆乱 经络不通 腠理不通
口苦而舌淡、憋胀 水肿、浮肿
浊毒→高脂、蛋白尿
痰湿→痰多 各种瘀血 多汗、睡眠障碍
皮肤病
眩晕耳鸣,乏力腰痛,便秘、漏 尿
心阳衰微 胃逆脾陷 肾水下寒 不对称症状
高血压、脑卒中、精神疾病
经络循行部位痛痹
痤疮、雀斑、银屑病、风湿性疾 病
痴呆 肿瘤 各种痛、癌
冠心、心律不齐、心肌病、心衰
胃食道反流、䐜胀、便秘
肾气虚弱
偏头痛、偏身麻木、偏瘫
案例1.咳嗽变异型哮喘----肝郁化火、木火刑金
• 某女士,48岁。邓州市某小学教师。2020.12.7日初诊。 • 主诉:“刺激性干咳1.5月”。晨起干咳尤重。肺清,胸片“哮
喘”,便秘,面红,舌瘦红,苔薄黄,脉弦细。 • 去年类似咳嗽3个月。脾气急躁,失眠,心烦,口干渴(曾被误
人体 • 升:左升。肝升、脾升、
清气升、肾气升 • 降:右降。胆、胃降、肺
降、浊气降、心火降 • 出、入:营卫之气、神魂
六、人体气机运动规律
• 一、左升右降 • 二、升降出入相依 • 三、升降出入有度 • 四、脾胃是气机升降的轴心 • 五、肝胆是气机运行的钥匙
七、升降失常的结局
2020/12/13
2020/12/13
1.十大主症
• 按照相关度,依次是:脉弦,口苦,喜呕,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目 眩,耳鸣,心烦,咽干。
• 脉弦、耳鸣是我加上去的。
2020/12/13
脉象
2020/12/13
(1)脉象
典型
弦
①沉弦脉(牢脉)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
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伤寒论》 伤寒例
发生于厥阴经及其相关脏腑(肝、 心包)的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
肝积热的寒热错杂证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二、少阳病发病的原理
①“血弱气尽,腠 理开,邪气因入, 与正气相搏,结于 胁下”(《伤寒论▪太
阳病中》)
②肝气郁结
气火郁结
胆火内郁 枢机不利
火郁 气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 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 汤主之”《伤寒论▪太阳病》
《脉经》说“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 大如豆,厥厥然动摇”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 咳,或悸,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伤寒论▪ 少阴篇》
三、气火郁结的生理基础
胆腑:主疏泄,气机运动的启玥
三焦:气机运行的通道
气机 运动
四、自然界气机运动的方式
自然界 • 升:左升 • 降:右降 • 聚:阳气聚敛 • 散:阳气发散
五、人体气机运动的方式
小柴胡+桂枝汤/ 麻黄汤
风热
小柴胡+桑菊饮
大柴胡,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白虎 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桂姜汤、柴平汤、三焦汤
阴虚 阳虚
小柴胡+芍药甘草,龙 胆泻肝,小柴胡+黄连 阿胶汤。。。。
小柴胡+附子/真武/ 茯苓四逆/吴茱萸
小柴胡+乌梅丸
九、少阳病特征
(一)症状体征
两个“十大”
十大主症 十个或然证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伤寒论》少阳篇
脉象沉伏、脉形实大而长、微带弦象
变异脉象11种
②伏脉 ③革脉 ④实脉
⑤豆脉(动脉,短脉,聚脉)
⑥溢脉(上鱼际脉) ⑦覆脉(长弦脉)
《濒湖脉学》“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才 动隐然深”
如按皮革,硬而搏指、浮而宽大,有类芤 脉但外坚中空,重按乏力
《濒湖脉学》“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 索转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