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良药鱼腥草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相传,当年越国遇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
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国王勾践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
在寻找中,人们发现了一种生长能力特别强的植物,因其有股鱼腥味,于是便称之为“鱼腥草”。
鱼腥草别名蕺菜、侧耳根、猪鼻孔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其味辛、性微寒,可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的攻效。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鱼腥草一直被誉为“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在临床上,它的用途很广,常与芦根、桔梗、瓜蒌等用于治疗肺痈(肺脓肿)、痰热喘咳等病症;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合用,或将鱼腥草鲜品捣烂外敷用于治疗热毒疮疡;与车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用于治疗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淋漓涩痛等病症;与黄连、黄柏、白头翁等用于治疗热痢(细菌性痢疾)。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攻效。
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常用中药制剂——鱼腥草注射液,在临床上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的感染,如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化脓性关节炎、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病综合征、急性细菌性痢疾、宫颈糜烂等。
下面就介绍几则以鱼腥草为主药的简便验方:1.治疗肺脓肿:取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
将上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2.治疗痢疾:取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蜂蜜适量。
将前两味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调入蜂蜜。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3.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鱼腥草(鲜品)适量。
将鱼腥草捣烂后外敷患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可敷两次。
4.治疗习惯性便秘:取鱼腥草5~10克。
将鱼腥草用沸水浸泡10~12分钟即可。
每日一剂,代茶饮用,10天为一个疗程。
患者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它药物。
5.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取鱼腥草150~180克,白糖30克。
将鱼腥草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可连服5~10剂。
6.治疗肾病综合征:取鱼腥草(干品)100~150克。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点用法用量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点用法用量鱼腥草,科学名称为胡黄连,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在国内外皆有分布。
它不仅在中药中被广泛应用,还是一种常见的民间良药。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非常丰富,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多的益处。
本文将以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为主题,结合其使用方法和用量,详细介绍鱼腥草在中医和民间药用中的重要作用。
一、鱼腥草的主要功效与作用1. 抗菌消炎作用:鱼腥草富含鱼腥草酮、醋酸鱼腥草酮、鱼腥草内酯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强烈的抗菌和消炎作用。
鱼腥草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胃道感染等疾病。
2. 清热解毒:鱼腥草还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病疮、疮疡肿痛等疾病。
在夏季高温时,人们常常因为过度劳累或环境变化而引发身体不适,此时服用鱼腥草可以快速清热解毒,缓解不适症状。
3. 抗氧化作用:鱼腥草富含多种有效的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体内自由基,延缓细胞的老化。
长期服用鱼腥草可以增强身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
4. 抗肿瘤作用:鱼腥草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阻止恶性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表明,鱼腥草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5. 改善免疫功能:鱼腥草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它可以提高白细胞的活性,增加抗体的产生,从而增强身体抵抗病菌的能力。
以上是鱼腥草的主要功效与作用,接下来我们将介绍鱼腥草的使用方法和用量。
二、鱼腥草的使用方法和用量1. 煎汤服用:将鱼腥草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煮沸后再煎十分钟左右,然后滤去渣滓,取汁液饮用。
一般来说,每次服用10~15克左右的鱼腥草即可。
2. 研粉外用:将鱼腥草晒干,研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清水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
此方法适用于疮疡溃烂、疮疡肿痛等疾病。
3. 蜂蜜调服:取10克鱼腥草洗净,稍微切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饭前服用。
此方法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4. 直接咀嚼:取20克鱼腥草洗净,直接咀嚼,每日早晚各一次。
鱼腥草(医药学)—搜狗百科

鱼腥草(医药学)—搜狗百科入药部位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性味归经性味:性微寒,味苦。
归经:归肺经、膀胱、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禁/宜人群1.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2.《名医别录》:多食令人气喘。
3.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炮制方法去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切段,晒干。
地理分布鱼腥草生长于阴湿处或山涧边,常可在野地、路旁、庭园树下等较阴湿的地方发现,大片蔓生。
该植物中国南方各地较常见。
鱼腥草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主治热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①《别录》:主蠼螋溺疮。
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
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
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
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
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采收和储藏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
化学成份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内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decanoy 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樟醇(linlool),前两者并有特异臭气。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如今的浙江绍兴地区在春秋时期是越国的地界。
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
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
传说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
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
在三次亲口尝野菜中毒后,勾践终于发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
并且这种野菜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
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
而当时挽救越国民众的那种野菜,因为有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鱼腥草别名侧耳根、猪鼻孔等,凉拌侧耳根是民间的一道传统佳肴。
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常与芦根、桔梗、瓜蒌等同用于肺痈吐脓(相当于现代医学讲的肺脓疡),痰热喘咳。
用于热毒疮疡时,可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若皮肤瘙痒,蚊虫叮咬,疔疖红肿痒痛,亦可单用本品制成搽剂,外涂患处(如《中国药物大全》提及的皮炎宁)。
鱼腥草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涩痛时,常与车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同用;亦可单用鱼腥草,不仅治疗热淋,尚可治疗白浊及白带。
用于大肠湿热、泄泻痢疾时,多与黄连、黄柏、白头翁等配用,也可与山楂炭配伍,治疗热痢(相当于现代医学讲的细菌性痢疾)。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临床报道广泛用于治疗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流感、肺脓疡、癌性胸水、感冒发烧、肺癌、宫颈糜烂、化脓性关节炎、习惯性便秘、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丘疹状荨麻疹、慢性咽炎、肛肠病、前列腺炎、红斑狼疮、血管瘤、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等。
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常用中成药制剂有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白带,尿路感染,痈疖等。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鱼腥草又名折耳根,很多人都听过也吃过,比如凉拌折耳根,是很出名的一道凉菜,贪恋它刺激性味道的特别喜欢吃,但也有很多人讨厌它的腥膻味。
除了它的食用价值外,中医也常用来做药材,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鱼腥草。
1、鱼腥草是什么鱼腥草又名蕺菜、折耳根。
因其新鲜的叶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味而得名,鲜用入汤的话,此种特殊的腥味使人难以接受,但鱼腥草经过阴干后,腥气尽散,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煲汤时,还能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
汤色和味道均如淡的红茶汁,芳香而稍有涩味。
故人一般在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备用。
鱼腥草主产浙江、江苏、湖北。
其茎呈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扭曲而细长,长约10-30厘米,粗约2-4毫米。
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或细沟纹,节明显可见,近下部的节上有须根痕迹残存。
其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
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
一般的肉菜市场多见新鲜鱼腥草,以叶大、鱼腥味浓烈为佳。
中药材店多有出售阴干鱼腥草,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
2、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1、增强免疫力鱼腥草进入人体后,可使患者WBC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血清备解素明显升高。
家兔每日肌肉注射鱼腥草素8mg。
连续给药3天后,血清中备解素也明显升高,鱼腥草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感染性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2、抗菌研究表明,鱼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鱼腥草素,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比如溶血性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
3、利尿鱼腥草提取物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的作用。
4、消炎鱼腥草中含有槲皮素、槲皮甙及异槲皮甙等黄酮类化合物亦有显著抗炎作用,能显著抑制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亢进。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鱼腥草,又名鲫鱼草、鱼香草、香莨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它的学名为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属于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是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多种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鱼腥草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地治疗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缓解咳嗽、发热、喉咙疼痛等症状。
2. 利尿通淋:鱼腥草具有良好的利尿通淋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对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 抗菌消炎:鱼腥草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
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肠胃炎症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抗过敏:鱼腥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
它可以减轻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皮肤痒、红肿、过敏性鼻炎等症状。
鱼腥草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直接食用或者用来制作药膳、茶饮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食用方式:1. 生食:将新鲜的鱼腥草叶洗净后,可以直接生食。
可以将其拌入凉菜、蔬菜沙拉等中,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香气。
注意,由于鱼腥草具有浓烈的气味和味道,所以生食时要适量,避免对口腔和胃肠道造成刺激。
2. 烹饪:鱼腥草可以用来做烹饪菜肴。
可以将其加入炒菜中,烹饪过程中短时间加热,可以保留其香气和营养成分。
常见的做法包括鱼腥草炒蛋、鱼腥草炒肉片等。
3. 煮汤:鱼腥草可以用来制作药膳汤品。
将新鲜的鱼腥草叶和其他草药、食材一同放入锅中煮煎,可以制作出具有清热解毒、滋补养生功效的鱼腥草汤,可供家庭食用。
4. 泡茶:将鱼腥草叶晒干后,可以用来泡茶。
将鱼腥草叶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等待片刻后可以饮用。
鱼腥草茶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功效,常常用于预防感冒、咳嗽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鱼腥草有一定的草本气味和味道,有些人可能对其口感不太适应。
中药“清热解毒药”——鱼腥草

中药“清热解毒药”——鱼腥草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
鲜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本品具鱼腥气,味涩。
以叶多、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微寒。
归肺经。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虚寒证及阴性疮疡者忌服。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蕺菜微寒,肺痈宜服,熏洗痔疮,消肿解毒。
三、临床应用1.肺痈吐脓,痰热喘咳本品寒能泄降,辛以散结,主归肺经,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肺要药。
治痰热肺,胸痛,咳吐脓血腥臭,常与桔梗、芦根、瓜蒌等药同用;治痰热咳喘,痰黄气急,常配伍黄芩、浙贝母、知母等药。
2.疮痈肿毒本品辛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亦为外痈疮毒常用之品。
治热毒疮可单用鲜品捣敷,或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
3.热淋,热痢本品性微寒,具有清热除湿、利尿通淋之效,兼能清热止痢。
用治热淋涩痛常与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药同用。
用治湿热泻痢,可与黄连、黄芩、苦参等药配伍。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挥发油类:月桂烯、4-松油醇等;黄酮类:皮素、槲皮苷、芦丁等;生物碱类:头花千金藤二酮、马兜铃内酰胺等。
本品还含有多糖、酚类化合物、有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鱼腥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结核杆菌等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非挥发性成分有抗病毒作用;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
此外,本品还有利尿、抗炎、抗肿瘤、抗过敏、镇痛、止血、促进组织再生和伤口愈合以及镇咳平喘等作用。
鱼腥草做法

鱼腥草做法鱼腥草,又称鱼腥草藤、臭草,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学名为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属鼠尾草科鱼腥草属。
鱼腥草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可以生长在山地、园林、水边等地方。
其主要特点是叶片呈心脏形状,叶色鲜绿,叶片表面有鱼腥味。
在传统中医药中,鱼腥草被视为一种有益的草药,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治疗一些常见病症,如感冒、咳嗽、口腔溃疡等。
此外,鱼腥草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护肤品和保健品等方面。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鱼腥草的常见制作方法。
一、鱼腥草茶的制作方法1. 准备鱼腥草鲜叶30克,洗净备用。
2. 准备清水500毫升。
3. 将清水煮沸,放入鱼腥草鲜叶,煮沸后转小火煮5-10分钟。
4. 在煮的过程中,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蜂蜜调味。
5. 关火后,沉淀片刻后,即可享用。
鱼腥草茶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适合在天气炎热时饮用,可以舒缓体内的热气,更有利于养生。
二、鱼腥草炒肉的制作方法1. 准备鱼腥草鲜叶适量,洗净备用。
2. 准备猪肉丝250克,加入适量的料酒和生抽腌制10分钟。
3. 准备配菜,如青椒、红椒、蒜瓣等,切好备用。
4. 热锅凉油,将腌制好的猪肉丝倒入锅中煸炒至变色。
5. 加入配菜煸炒均匀,再加入适量的盐、味精调味。
6. 最后放入鱼腥草鲜叶翻炒几下,即可关火。
鱼腥草炒肉口感鲜美,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的功效,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品。
三、鱼腥草炖鸡的制作方法1. 准备鱼腥草鲜叶适量,洗净备用。
2. 准备鸡腿或鸡胸肉适量,鸡肉切块备用。
3. 准备配料,如姜片、蒜瓣、料酒、生抽、盐等。
4. 锅中倒入适量的油,放入鸡肉炒至变色。
5. 加入姜片、蒜瓣炒香。
6. 倒入适量的清水或高汤,加入料酒、生抽、盐调味。
7. 水开后,转小火炖煮约30分钟。
8. 最后放入鱼腥草鲜叶,再炖煮5分钟即可。
鱼腥草炖鸡有健脾益胃、活血化瘀的作用,汤汁鲜美可口,适合整个家庭共同品尝的一道美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5】
据报道,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斗中,我某部一战士因重伤脱队,在既无粮食、又无医药的情况下,只好食用身边的一种野菜充饥。
让人惊奇的是,在几天之后他与大部队会合时,他的伤口竟无一点感染。
原来他吃的这种野菜就是有良好消炎解毒等功效的鱼腥草。
相传,发生在金元名医四大家中刘(完素)张(元素)的趣闻轶事中,张元素就是用一味鱼腥草治愈了刘完素的伤寒病。
鱼腥草又有侧耳根、蕺菜、猪鼻孔、狗贴耳、臭菜等别名,是夏季常吃的野菜,也是一味良药和食疗佳品。
鱼腥草为三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因有特殊的鱼腥味而得名。
主产于南方的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省。
喜生于阴湿之地、路旁、田边和低山丘陵地区。
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除去杂质、残根,洗净切段晒干用。
现在不少农户已在温室大棚内培育,全年可采收。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走肺、肾、膀胱经。
在治疗作用中主要有两大功效。
一是清热解毒、宣肺散结、祛痰止咳,且消肿排脓的作用强大,故善治内痈外痈。
古人多用于治疗恶疮肿毒,为治疗痔疮常用之品。
现代临床则多用于治疗痰热壅肺、咳吐脓血,为肺痈(肺脓肿)之要药,亦是治疗各种呼吸道感染以及大叶肺炎等症的常用药,一般临床多与桔梗、苇茎、浙贝、黄苓、蒲公英等为伍;若用于治疗毒蛇咬伤等,既可单用内服,亦可用鲜品捣烂外敷;治痔疮肿痛,
则可煎汤外洗。
其二,
鱼腥草还有利尿通淋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淋症、肾炎水肿、小便不利,多与车前子(草)、冬葵子、益母草、金钱草、白茅根等同用。
此外,亦用于治疗湿热泄泻、痢疾、湿疹等症。
现代还有用于肺癌等症治疗的报道。
《常用中草药手册》说:鱼腥草能“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他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
现代研究表明,本品含有挥发油,药用主要有效成分是鱼腥草素和抗菌等成分,有良好的消炎抗菌、抗病毒、清利小便、镇痛止血、止咳、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等功效,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部分杆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其利尿有效成分为栎素及钾盐。
栎素还能使血管扩张,对消炎消肿有一定辅助治疗功效。
据临床报道,鱼腥草在用于肺脓肿、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皮肤科疾患、化脓性关节炎、慢性宫颈炎等症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功效。
还有报道,生嚼鲜鱼腥草的根茎,每日3次,能缓解冠心病的心绞痛。
鱼腥草临床常用量为15 ̄30克,鲜者加倍,煎服,不宜久煎。
现向大家介绍几则验方。
1.治肺痈咳吐脓血鱼腥草、天花粉、
侧柏叶等各30克,煎汤内服。
2.治肺脓疡
柿饼霜、白芨各30克,共研
细末,每次3克。
以鱼腥草30克、仙鹤草15克煎汤冲服,每日2次。
3.治感冒、肺炎
鱼腥草30克、金银花
夏季良药鱼腥草
轩岐纵横橘井一瓢
□孙清廉
48
7
7
解读《神农本草经》
□钟耀欣
15克、连翘12克、黄苓10克,水煎服(《江西草药》)。
4.治肺病咳嗽盗汗鱼腥草叶60克、猪肚子一个。
将鱼腥草叶置肚子内炖汤服,每日一剂,连用三剂(《贵州民间方药》)。
5.治痢疾鱼腥草18克,山楂炭10克,水煎服。
6.治慢性鼻窦炎鲜鱼腥草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
另用鱼腥草20克,水煎服(《陕西草药》)。
7.治疗妇女宫颈炎、附件炎症见赤白带下、下腹痛者鱼腥草60克、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鱼腥草是许多人夏日喜欢生食的野菜佳蔬:一般是将适量鲜鱼腥草根叶摘除杂质后,洗净,先用少量食盐拌匀,放半小时后,再加入醋、酱油、味精、芝麻油等调料食用,吃起来鲜香爽口,并有一股特殊的风味,不但能开胃、增进食欲、增加营养,还有防治各种热性疾病之功效,是食疗佳品。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因本品性寒凉,故体质阳虚寒湿盛者以及阴寒性外疡则应忌服。
龟甲
原文:龟甲,味咸,平。
主漏下赤白,
jiē)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xìn)不合,久服轻身,不饥。
一名神屋。
译文:龟甲,味咸,性平。
主治漏下。
内攻
治疗休作有时的疟疾,五种痔,女子阴部溃疡,湿痹,四肢极度弯曲柔软无力,以及小儿囟门迟闭。
长期服用则身体轻巧,没有饥饿感。
另一个名字叫神屋。
解读:龟甲,龟板的别名,又名败龟板、元武板,为龟科动物乌龟腹甲。
性平,味咸、甘,入肝、肾经。
据测定,含有蛋白质、骨胶原、多种氨基酸、碳酸钙等成分,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等症状。
《本草纲目》载龟甲:“补心、补肾、补
血,皆以养阴也……观龟甲所主诸病,皆属阴虚血弱。
”《本草通玄》亦载其:“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故能强筋骨,益心智……止新血。
”文中治“漏下赤白”指“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也。
”(《诸病源候论·漏下候》)龟甲治之。
本品能“
”,当为有活血功能,。
“五痔”指“牡痔、牝痔、脉痔、肠痔、血痔”等五种痔病。
关于治疗“四肢重弱”是指四肢极度弯曲,引申为拘挛。
《新修本草》认为龟甲“主大风缓急。
四肢拘弯,或久瘫缓不收摄。
皆瘥”。
临床配伍,对阴虚阳亢头目眩晕之证,本品兼能潜阳,常与天冬、白芍、牡蛎等品同用;治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者,常与滋阴降火之熟地、知母、黄柏等品同用;治阴虚风动,
chìzòng指抽搐、搐搦、抽风等)者,宜与阿胶、鳖甲、生地等品同用。
治肾虚之筋骨不健,腰膝酸软,步
轩岐纵横
橘井一瓢
49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