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的典故传说_医药典故

合集下载

有关鱼腥草的历史典故

有关鱼腥草的历史典故

鱼腥草的历史典故有关鱼腥草的历史典故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

相传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鱼腥草)而食之,以充饥废荒;魏晋时起,蕺菜便正式作为药用,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有关鱼腥草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鱼腥草的历史典故鱼腥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根茎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功效。

鱼腥草主产湖南,而又以怀化市各县最多,其他下茎成为人们最爱吃的桌上佳肴。

近几年,在一些城市的商店里,还出现了真空包装的袋装鱼腥草食品。

公路边,还有人用稻田大片进行人工栽培鱼腥草,很多农民靠种植鱼腥草走上了致富路。

其实,吃鱼腥草是有个由来的。

那是从古沅洲(即今芷江)开始流传着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传宋朝熙宁6年夏季,大雨滂沱,河水猛涨,泥沙淤塞,冲毁房屋,淹没农田,弄得沿河两岸侗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传说雨停水退后,沿河两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整天拉稀。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没有人知道得的是什么病,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就在这紧要关头,在白马滩侗寨(今芷江新店坪镇白马铺村)里,有一个张姓后生手持一把鱼腥草,对寨子里的人说:“这种草大概可以治这种病,大家不妨试试看吧。

”侗民们半信半疑,想了想,反正等死也是死,那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试一试也无妨。

于是,侗民们就拖着病躯上山下地挖鱼腥草的根吃,果然病情见好。

消息很快传遍了沅洲各寨,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鱼腥草把病治好了。

原来,姓张的后生是因为他家常用房前屋后的鱼腥草喂猪,左邻右舍的猪都病了,惟独他家的猪没有发病,全家人都甚觉奇怪。

由于他对草药也略知一二,他想:难道是吃了鱼腥草的缘故?难道鱼腥草可以清热解毒、通淋利尿?于是全家人试着挖鱼腥草吃。

果然不出三天,全家人的病情大为好转。

从此,沅洲侗民对鱼腥草特别珍爱,觉得越吃越好吃了。

吃的方法也越来越讲究,把鱼腥草在地下茎洗净切短,拌上烤香的辣椒粉、生姜、芫荽、葱蒜、味精、香料、食醋等。

中药知识:鱼腥草

中药知识:鱼腥草

1945年8月6日,美军空袭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颗原子弹。

这颗核弹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广岛瞬间夷为平地。

大批人民因放射病而死伤,幸存者面临无医无药的危急情况,走投无路的广岛人在死神的逼迫下纷纷运用民间药物进行自救。

不少人服用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鱼腥草,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其中11人因服用它而健康地活了下来,其中距爆炸中心最近的仅仅只有700米距离。

区区小草显奇效,草药大用鱼腥草。

中医中药的神奇总是在冥冥之中出现,给人类以惊喜,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鱼腥草。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爱鱼腥草,一种人不爱鱼腥草。

不爱的人说其有臭死鱼的味道。

正如臭豆腐,爱吃的人乐在其臭中。

山谷阴处蔓生,生湿地,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本品原名蕺菜,又名折耳根、蕺菜、岑草,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云南、贵州,名折耳根因其食用爽脆而得名。

另名臭菜,臭为香之极。

一是气味难闻,二是爱者闻之如幽兰之香。

鱼腥草服用方法一是鲜品生食;二是鲜品以水煮沸,连吃带饮;三是干品加水煮开后2~3分钟饮汤;四是直接将干品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鲜品有一股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从而以为此药气腥味劣。

其实此药阴干后并无腥气,且有芳香,煎汁时香似肉桂,味道稍涩毫无腥臭。

虽只是简单阴干,本品便已经发生气味变化。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本品根生长粗壮,须根多,茎叶茂盛,种植时可使鱼腥草三分之二时间在地下生长,地上叶片3~4片时即可用小铲从嫩茎基部割取晒干即可。

寒露、霜降季节之间将鱼腥草的茎平地割去,晒干后即可药用。

然后在割后的鱼腥草上面覆盖约5cm的土,次年鱼腥草又会发出新芽长出地面。

锄头从鱼腥草老根上面铲下鱼腥草新生之芽,约10cm左右,食用上佳。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

功于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本品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相传,当年越国遇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

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国王勾践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

在寻找中,人们发现了一种生长能力特别强的植物,因其有股鱼腥味,于是便称之为“鱼腥草”。

鱼腥草别名蕺菜、侧耳根、猪鼻孔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其味辛、性微寒,可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的攻效。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鱼腥草一直被誉为“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在临床上,它的用途很广,常与芦根、桔梗、瓜蒌等用于治疗肺痈(肺脓肿)、痰热喘咳等病症;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合用,或将鱼腥草鲜品捣烂外敷用于治疗热毒疮疡;与车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用于治疗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淋漓涩痛等病症;与黄连、黄柏、白头翁等用于治疗热痢(细菌性痢疾)。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攻效。

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常用中药制剂——鱼腥草注射液,在临床上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的感染,如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化脓性关节炎、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病综合征、急性细菌性痢疾、宫颈糜烂等。

下面就介绍几则以鱼腥草为主药的简便验方:1.治疗肺脓肿:取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

将上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2.治疗痢疾:取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蜂蜜适量。

将前两味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调入蜂蜜。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3.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鱼腥草(鲜品)适量。

将鱼腥草捣烂后外敷患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可敷两次。

4.治疗习惯性便秘:取鱼腥草5~10克。

将鱼腥草用沸水浸泡10~12分钟即可。

每日一剂,代茶饮用,10天为一个疗程。

患者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它药物。

5.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取鱼腥草150~180克,白糖30克。

将鱼腥草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可连服5~10剂。

6.治疗肾病综合征:取鱼腥草(干品)100~150克。

鱼腥草

鱼腥草

鱼腥草目录鱼腥草的药性适宜人群食疗作用每100克鱼腥草的营养成分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

名见《名医别录》。

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

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拉丁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英文名】chameleon【类别】全草类【故事】唐本草说江左人好生食,我闻过揉碎的鱼腥草叶子,有刺激的鱼腥味,那真是有逐臭之夫喔。

会稽赋说凶年民断其根食之,会稽志也说越王曾采蕺于蕺山。

可能不大好吃,平常是不当蔬菜上桌的,但是什么收成都没有的时候,就只好将就吃啰。

越王不止卧薪尝胆,还亲自采集没有人要吃的菜来吃,宣示作用吧。

【别名】岑草,紫背鱼腥草,紫蕺,臭猪巢,折耳根,猪鼻拱,九节莲,重药,狗贴耳,肺形草,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秋打尾,狗子耳,臭草,野花麦,臭菜,热草,臭质草,臭腥草,臭牡丹,臭灵丹,辣子草,奶头草,草摄,红桔朝,臭蕺【性味归经】辛,微寒。

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1.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

前者,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作用;后者,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

本品为治肺痈之要药。

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内服外用均可。

3.用于热林小便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现代多用治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等。

鱼腥草入药,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

折耳根历史故事

折耳根历史故事

折耳根历史故事
折耳根,也被称为鱼腥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

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与越王勾践有关。

勾践是春秋末年的越国国王,他带领越国人打败了吴王夫差,成为当时的英雄人物。

在这个故事中,勾践除了卧薪、尝胆之外,还包括采蕺食蕺。

据说蕺菜就是折耳根。

在越国的古都绍兴,还有一座蕺山,就是当年勾践采蕺菜的所在。

明代名医刘完素也有关于折耳根的故事。

相传他在山上采药时,突遇暴雨淋湿全身,回家后即发暴病,高热、寒颤、急性咳嗽伴浓稠痰液,用了自己的药无效。

正在为难之际,一位百发老翁路过此地,取出一些草药,叫他煎浓汁服用。

三天后,刘完素退烧退痰,咳嗽减少,肺炎也化险为夷。

这位老翁告诉他,这草叫鱼腥草,药用价值很高,有镇痛、止咳、止血、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是治疗肺疾炎症疗效显著的药物,被现代人称为“植物抗生素”。

这些故事都证明了折耳根的药用价值历史悠久,并一直被人们所珍视和使用。

神奇鱼腥草,天然消炎药(陈允斌)

神奇鱼腥草,天然消炎药(陈允斌)

神奇鱼腥草,天然消炎药(陈允斌)饮食是一种习惯,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没兴趣,但是当你吃完之后,感受到它的好,就再也不能自拔了。

鱼腥草就是这样,多少人因其味道望而止步,但又有多少人,因其功效而离不开它。

总之,为了身体尝尝鱼腥草,总比吃药给自己身体添负担好吧。

十九年间胆厌尝,盘馐野味当含香。

春风又长新芽甲,好撷青青荐越王。

这是王十朋的一首《咏蕺》诗。

诗中咏的蕺菜,就是中药里的鱼腥草,南方一些地区把它叫做折耳根。

凉拌折耳根,脆嫩鲜香,一到夏天,我就开始怀念起这道风味独特的美食了。

鱼腥草,是中药名,它原来是一种野菜。

历史上,有一个人吃鱼腥草吃出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

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践,他带领越国人打败吴王夫差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在这个故事中,勾践发奋图强的一系列事迹,除了卧薪、尝胆之外,还包括采蕺食蕺。

至今在越国的古都绍兴,还有一座蕺山,就是当年勾践采蕺菜的所在。

上面王十朋的诗,咏的正是这个典故。

看南宋人写的诗,还提到越女采蕺到市场上贩卖,且“论价不止金与玉”,可见当时江浙一带的人还很热衷于吃蕺菜。

可惜这个传统好像没有在那边保留下来,现在反而是西南地区的人吃得比较多,而且广泛种植,由野菜演变成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蔬菜了。

在北京,偶尔也能在超市或菜市见到鱼腥草。

由于南方人爱吃,供不应求,价格还颇为昂贵呢。

它确实是好东西。

夏季餐桌上常备一盘凉拌折耳根,开胃解暑,还能保健祛病,真是一举两得。

植物抗生素,各种炎症都能消作为中药的鱼腥草,更为人所熟知。

鱼腥草是天然而又安全的抗生素,能够清热、消炎、抗病毒。

鱼腥草作为植物抗生素,最难得的是它的药性可以通达人体的上中下三焦。

上至咽炎、肺炎,下至尿道炎、*炎、肾炎,外至皮肤上的炎症和疱疹,都可以通治。

有时候,炎症发生在体内人可能意识不到,如果到医院做血液检查,有白血球升高现象,那就是发炎了。

这时候,即使搞不清楚是哪里发炎,马上用鱼腥草来调理,保证很快就能见效。

对于各种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如风热感冒、流感、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等等,鱼腥草都是它们的克星。

中药美丽传说之菟丝子,鱼腥草

中药美丽传说之菟丝子,鱼腥草

中药美丽传说之菟丝子,鱼腥草
菟丝子
相传很早以前,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专顾一个长工给他养兔。

并规定,死掉一只兔,得扣掉四分之一工钱。

一天,养兔的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腰部打成重伤。

他把财主看到,便偷偷地将这只伤兔藏在黄豆地里。

后来,他意外的发现这只伤兔并没有死。

他把这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吩咐他定要将此事探个究竟。

那长工按照父亲的吩咐,又将一只受伤的兔子放进黄豆地里。

他跟随着伤兔仔细观察,发现伤兔很喜欢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

不久伤兔的伤竟渐渐痊愈了。

那长工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子俩断定:那黄丝藤可以治好许多腰伤的病人。

他想,黄丝藤首先治好的是兔子,其形状又如细丝,于是便将它取名为“兔丝子”。

由于黄丝藤——兔丝子是味草药,后人便在“兔”字上加上草字头,这样就成了“菟丝子”,一直沿用到现在。

人们还编了一个谜语:“澄黄丝儿草上缠,亦非金属亦非棉,能补肝肾强筋骨,此是何药猜猜看?
鱼腥草
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今绍兴)。

传说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

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翻山越岭终于寻找到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而且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

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

这种野菜有鱼腥味,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折耳根的历史故事

折耳根的历史故事

折耳根的历史故事
折耳根,又叫鱼腥草,是一种具有浓郁腥味的蔬菜。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据说,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因为路途遥远,粮食供应不足,士兵们只好采摘野草充饥。

有一天,诸葛亮发现士兵们吃草时,有一种叶子非常受大家欢迎,口感也非常好。

他经过调查,发现这种草就是现在的折耳根。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折耳根逐渐被人们淡忘。

直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折耳根再次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蔬菜。

现在,折耳根已经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被广泛地应用于川菜、湘菜等菜系中。

它不仅有着浓郁的口感和香味,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腥草的典故传说_医药典故
鱼腥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根茎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功效。

鱼腥草主产湖南,而又以怀化市各县最多,其他下茎成为人们最爱吃的桌上佳肴。

近几年,在一些城市的商店里,还出现了真空包装的袋装鱼腥草食品。

公路边,还有人用稻田大片进行人工栽培鱼腥草,很多农民靠种植鱼腥草走上了致富路。

其实,吃鱼腥草是有个由来的。

那是从古沅洲(即今芷江)开始流传着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传宋朝熙宁6年夏季,大雨滂沱,河水猛涨,泥沙淤塞,冲毁房屋,淹没农田,弄得沿河两岸侗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传说雨停水退后,沿河两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整天拉稀。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没有人知道得的是什么病,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就在这紧要关头,在白马滩侗寨(今芷江新店坪镇白马铺村)里,有一个张姓后生手持一把鱼腥草,对寨子里的人说:“这种草大概可以治这种病,大家不妨试试看吧。


侗民们半信半疑,想了想,反正等死也是死,那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试一试也无妨。

于是,侗民们就拖着病躯上山下地挖鱼腥草的根吃,果然病情见好。

消息很快传遍了沅洲各寨,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鱼腥草把病治好了。

原来,姓张的后生是因为他家常用房前屋后的鱼腥草喂猪,左邻右舍的猪都病了,惟独他家的猪没有发病,全家人都甚觉奇怪。

由于他对草药也略知一二,他想:难道是吃了鱼腥草的缘故?难道鱼腥草可以清热解毒、通淋利尿?于是全家人试着挖鱼腥草吃。

果然不出三天,全家人的病情大为好转。

从此,沅洲侗民对鱼腥草特别珍爱,觉得越吃越好吃了。

吃的方法也越来越讲究,把鱼腥草在地下茎洗净切短,拌上烤香的辣椒粉、生姜、芫荽、葱蒜、味精、香料、食醋等。

就这样一直吃到今天,吃出了一种传统美味,吃出了一道药食同源的佳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