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物资到货验收管理办法.docx
物资采购入库验收管理制度范本

物资采购入库验收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物资采购入库验收工作,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保障各部门正常工作的进行。
适用于公司所有物资采购入库验收工作。
二、责任与权限1. 采购部门负责物资采购的组织和安排,包括招标、比价、合同签订等工作,并按照规定将采购物资送至仓库。
2. 仓储部门负责对采购物资进行验收、入库和仓储,确保物资安全和保存质量。
3. 采购员负责对所采购物资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初步验收,并填写相应的验收单据。
4. 仓库管理员负责对采购物资进行详细的验收,包括外观、数量、规格、包装等方面,并填写相应的入库单据。
5. 验收员负责对采购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和质量验收,确保物资质量符合要求。
6. 采购部门、仓储部门、验收员等有权对物资进行返工、退货等处理,并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解决问题。
三、物资采购入库验收流程1. 采购员接收到采购计划后,根据需要编制采购方案,并进行招标、比价等工作。
2. 采购员与供应商进行合同谈判,确保合同内容包括物资的品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并签订正式合同。
3. 采购员将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提交给仓储部门,通知其准备接收采购物资。
4. 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的交货日期将物资送至公司仓库。
5. 仓库管理员在接收物资的同时,与采购员进行初步验收,包括检查包装完好性、物资的外观质量等,并填写验收单据。
6. 验收员对部分采购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并与供应商的质量报告进行对比,确保物资质量符合要求。
如发现质量问题,需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解决。
7. 仓库管理员在验收合格后,按照物资的性质和规则进行分类和入库,并填写入库单据,记录物资的库存数量和位置。
8. 采购部门对入库物资进行核对,确保与合同中约定的品名、规格、数量等一致,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仓储部门联系调整。
9. 所有验收和入库的单据需要及时归档,方便查阅和复核。
10. 待物资入库完成后,仓库管理员通知相关部门领取所需物资,并记录领用情况,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使用。
公司物资进出验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物资管理,确保物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物资的进出验收管理。
第三条物资验收工作应遵循“严格、准确、及时、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物资验收小组,负责物资验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物资验收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 物资采购部门负责人;2. 物资保管部门负责人;3.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4. 采购、保管、质量检验等相关岗位人员。
第六条物资验收小组的职责:1. 制定和修订物资验收流程;2. 组织物资验收工作;3. 监督验收过程的合规性;4. 处理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5. 定期对验收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三章验收流程第七条物资到货前,采购部门应通知验收小组做好验收准备。
第八条验收小组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验收。
第九条验收流程如下:1. 查看物资到货单,确认到货数量、规格、型号等与订单信息一致;2. 核对物资包装,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存在破损、渗漏等现象;3. 检查物资质量,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确认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4. 核对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确认产品合格;5. 根据验收结果,填写《物资验收记录》。
第十条验收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停止验收,并报告上级部门:1. 物资数量、规格、型号与订单信息不符;2. 物资包装破损、渗漏;3. 物资质量不合格;4. 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缺失。
第四章验收记录与处理第十一条《物资验收记录》应详细记录验收过程,包括验收日期、验收人员、验收结果等。
第十二条《物资验收记录》应由验收小组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存档备查。
第十三条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验收小组应及时采取措施,包括:1. 对于数量不符的物资,联系供应商进行补发或退货;2. 对于质量不合格的物资,联系供应商进行更换或退货;3. 对于包装破损、渗漏的物资,联系供应商进行更换;4. 对于文件缺失的物资,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文件。
备件到货验收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备件管理,确保备件质量,提高备件使用效率,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备件的到货验收工作。
第三条备件到货验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按合同规定验收;2.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验收;3. 确保验收过程公开、公正、公平;4. 验收记录完整、准确。
第二章验收组织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备件到货验收小组,负责备件到货验收工作。
第五条验收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 采购部门代表:负责采购合同的审核和验收工作的监督;2. 仓库保管员:负责备件的实际接收和保管;3. 技术部门代表:负责备件的技术验收;4. 质量管理部门代表:负责备件的质量验收。
第六条各成员职责:1. 采购部门代表:审核采购合同,监督验收过程,确保合同条款得到执行;2. 仓库保管员:负责备件的接收、清点、记录,确保备件数量和质量;3. 技术部门代表:负责备件的技术性能检验,确保备件符合技术要求;4. 质量管理部门代表:负责备件的质量检验,确保备件符合质量标准。
第三章验收程序第七条备件到货验收程序:1. 审核合同:验收小组首先审核采购合同,确认合同内容与实际到货情况相符;2. 审核随货文件:验收小组审核随货文件,包括装箱单、质量保证书、合格证等,确保文件齐全、有效;3. 外观检查:验收小组对备件进行外观检查,确认备件无损坏、锈蚀、变形等异常情况;4. 数量核对:验收小组核对备件数量,确保与合同规定一致;5. 技术检验:技术部门代表对备件进行技术性能检验,确保备件符合技术要求;6. 质量检验:质量管理部门代表对备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备件符合质量标准;7. 验收记录:验收小组填写验收记录,记录验收结果和存在问题;8. 验收报告:验收小组编写验收报告,提交给采购部门、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
第四章验收标准第八条备件验收标准:1. 合同规定:以采购合同中的规定为准;2. 国家标准:以国家相关标准为准;3. 行业标准:以行业标准为准;4. 产品说明书:以产品说明书为准。
仓库物料验收入库制度范本

仓库物料验收入库制度范本一、目的和原则为了规范仓库物料的验收入库工作,确保物料质量符合标准,保障公司生产正常进行,提高仓库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仓库物料的验收入库工作。
二、物料采购1. 物料采购应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由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经审批后实施。
2. 采购部门应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物料质量、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等要求。
三、物料验收1. 物料到达仓库后,仓库管理员应立即通知验收人员对物料进行验收。
2. 验收人员应根据采购合同和物料清单,对物料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进行认真检查。
3.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物料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处理。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物料,应拒绝接收,并做好记录。
四、物料入库1. 物料验收合格后,仓库管理员应根据验收报告,办理物料入库手续。
2. 物料应按照分类、分区、分层的原则,放入相应的存储位置。
3. 仓库管理员应定期对物料进行整理、清洁、维护,确保物料安全。
五、物料出库1. 物料出库应根据生产部门的需求,由仓库管理员办理出库手续。
2. 物料出库时,仓库管理员应核对出库单据,确保物料的品种、数量、质量符合要求。
3. 物料出库后,仓库管理员应及时更新库存记录,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六、物料盘点1. 仓库管理员应定期对物料进行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 盘点过程中发现的物料数量不符、质量问题等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七、制度执行与监督1. 仓库管理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物料验收入库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物料验收入库工作。
3. 公司审计部门应对物料验收入库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八、制度修订本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修订后的制度经公司领导审批后实施。
九、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领导决定。
公司物资到货验收管理办法

----- 物资到货验收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 物资验收管理,提升物资质量管理水平,根据 ----- 公司相关规定、标准和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分公司及其所属基层单位非设备类物资的验收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物资是指分公司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所需采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及工具等。
非设备类物资是指除以下设备之外的物资。
(一)列入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二)列入长滩资产投资计划;(三)列入安全环保隐患治理计划;(四)零星设备购置计划中的非安装设备;第二章机构与职责第四条物资装备科负责贯彻执行----------- 公司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负责指导、监督、检查所属基层单位物资验收管理工作。
第五条基层单位物资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物资到货验收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公司物资到货验收管理办法;并配备专(兼)职物资到货验收管理人员开展本单位物资到货验收工作。
第三章物资到货验收的一般规定第六条物资到货验收的依据是物资买卖合同,验收方式、方法必须符合合同、协议及相关标准要求。
第七条物资到货验收的内容包括资料检验、外观检验、数量检验和品质检验。
第八条资料检验包括以下内容(一)对到货物资的供货商、收货单位、名称、规格、型号等进行认真核对,(二)对随货资料,包括物资的标牌、标志、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生产日期、使用(安装操作)说明书,检验报告单(证书)、材质单、化验单、配件明细及合同协议要求的其他证件,进行认真查验。
(三)驻厂监造物资到货验收时,应查验监造报告,必要时应依据监造合同和相关要求,查验相关证明文件。
(四)实物标识与资料应一致齐全,完整清晰,并随货同行。
(五)对查验结果做好记录。
(六)随物资料必须随物保管。
第九条外观检验包括以下内容(一)外观检验主要包括形状缺陷检测和表面质量缺陷的检测。
主要检查物资的包装物是否完好、有无损坏;物资是否被撞击、挤压而导致的破碎、变形等;金属材料的外部是否有锈蚀、裂纹、瓢曲、切斜等外观质量问题;是否因雨、雪等外部因素出现受潮、霉变、虫蛀、老化及被污染;物资的标牌、标志、合格证、生产日期、厂名、厂址、化学品安全说明书等相关物资信息标识是否完整、清晰。
公司采购验收管理办法

公司采购验收管理办法一、总则1. 为规范公司采购验收流程,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保障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特制定本办法。
2.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采购物资的验收工作。
二、验收职责分工1. 采购部门负责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验收,并提供采购合同、订单等相关文件。
2.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对采购物资的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
3. 仓库部门负责对采购物资的数量、规格、型号等进行核对和清点。
4. 使用部门负责对采购物资的适用性和性能进行评估。
三、验收流程1. 采购物资到货后,采购部门应及时通知质量检验部门、仓库部门和使用部门。
2. 质量检验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物资进行质量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对于合格的物资,在检验报告上签字确认。
对于不合格的物资,注明不合格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
3. 仓库部门在收到检验合格报告后,对物资的数量、规格、型号等进行核对和清点。
核对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并在入库单上签字确认。
如发现数量、规格、型号等不符,应及时与采购部门沟通处理。
4. 使用部门在物资入库后,对物资的适用性和性能进行评估。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采购部门反馈。
四、验收标准1. 采购物资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公司制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2. 采购合同或订单中明确规定的质量、数量、规格、型号等要求应作为验收的重要依据。
五、验收时间1. 质量检验部门应在物资到货后的[X]个工作日内完成质量检验工作。
2. 仓库部门应在收到检验合格报告后的[X]个工作日内完成数量、规格、型号等的核对和清点工作。
3. 使用部门应在物资入库后的[X]个工作日内完成适用性和性能的评估工作。
六、验收记录1. 验收过程中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验收人员、验收时间、验收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2. 验收记录应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并作为采购档案保存。
七、不合格物资的处理1. 对于不合格的物资,采购部门应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处理。
可以要求供应商更换、退货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物资验收入库管理制度(4篇)

物资验收入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强化物资验收入库工作,增强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涉及物资采购、验收和入库的环节。
第三条物资验收入库是指物资采购到达我公司后经过检查验收合格后,按照一定方式存放入库的过程。
第四条物资验收入库工作必须以依法公正、科学高效为原则,以质量优先、安全第一为基本要求。
第二章验收管理第五条采购部门应根据我公司的采购计划和需求,按照相应的采购程序进行物资的采购工作。
第六条物资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物资的质量和规格,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第七条物资验收的进场检查必须按照验收标准进行,对于外观有破损或异常的物资必须及时予以记录,并向采购部门报告。
第八条物资验收不合格的,应立即通知采购部门,并予以退货处理。
第九条物资验收合格的,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入库处理。
第三章入库管理第十条入库前,应对物资进行清点,确保物资的数量和规格与入库单相符。
第十一条物资入库前,应先进行防火、防潮、防虫等处理,确保物资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入库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入库操作,确保入库的准确性,同时对于重要物资应进行二次确认和核对。
第十三条对于易变质的物资,应按照相应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储存,确保其质量不受损坏。
第十四条入库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包括物资的名称、规格、数量、入库日期、接收人员等信息。
第四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五条采购部门、验收人员和入库操作人员应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确保物资验收入库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十六条监督人员应定期对物资验收入库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第十七条物资验收入库工作的考核指标包括验收合格率、入库准确率、记录的规范程度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
第十八条对于重大失误或违规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
物品验收入库管理办法

物品验收入库及出库管理办法为了规范物品出入库管理,切实做到物品验收项目的全面正确,特制定物品验收入库及出库管理办法。
一、物品验收入库管理(一)物品到公司,由采购员核对销货清单与计划一致后,在销货清单上签字确认。
(二)仓库人员通知使用单位验收.(三)当天到货物品当天进行验收。
(四)使用部门提报计划采购的物品,由提报计划的部门及保管员共同验收。
(五)仓库提报计划采购的物品,应由保管员及使用部门共同验收.(六)验收内容1、物品名称是否与名牌一致.2、物品的规格型号、材质、执行标准是否与销货清单统一。
3、尺寸、厚度等是否与销货清单一致.4、物品外观是否达标。
5、包装是否完好。
6、合格证或随货资料是否齐全。
7、化验结果是否达标.8、物品是否在保质期内.9、物品的数量是否与销货清单相符。
(七)验收人员严格按照验收内容逐项进行验收,如有不合格的,及时通知供应部采购业务员退、换物品(八)验收合格的,认真填写物品验收单各项内容,使用部门及仓库人员在物品验收单上签字确认。
(九)仓库人员依据销货清单进行入库。
(十)材料会计依据销货清单及签字确认的物品验收单出具入库单,仓库人员在入库单上签字确认.二、物品出库管理(-)使用车间(部室)开具领料单。
(二)单价在500元以上的材料、工具及劳保由使用车间或部室主任及分管领导签字;材料单价在500元以下(含500元)由使用车间或部室主任签字。
(三)材料会计根据领料单出具出库单,领料人在出库单上签字确认。
(四)保管员根据材料会计出具的出库单办理出库。
(五)车间8点班领用材料时,需持有签字完整的领料单;夜班急用物品,可打欠条,二日内必须补办出库手续。
物料入库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作为员工行为标准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展,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
以下就是的物料入库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参考!第1条为标准物料入库的操作,确保入库物料的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凡进入本公司仓库的物料,均依本制度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资到货验收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水平,根据为加强---------------- 物资验收管理,提升物资质量管理公司相关规定、标准和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分公司及其所属基层单位非设备类物资的验收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物资是指分公司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所需采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及工具等。
非设备类物资是指除以下设备之外的物资。
(一)列入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二)列入长滩资产投资计划;(三)列入安全环保隐患治理计划;(四)零星设备购置计划中的非安装设备;第二章机构与职责第四条物资装备科负责贯彻执行--------公司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负责指导、监督、检查所属基层单位物资验收管理工作。
第五条基层单位物资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物资到货验收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公司物资到货验收管理办法;并配备专(兼)职物资到货验收管理人员开展本单位物资到货验收工作。
第三章物资到货验收的一般规定第六条物资到货验收的依据是物资买卖合同,验收方式、方法必须符合合同、协议及相关标准要求。
第七条物资到货验收的内容包括资料检验、外观检验、数量检验和品质检验。
第八条资料检验包括以下内容(一)对到货物资的供货商、收货单位、名称、规格、型号等进行认真核对,(二)对随货资料,包括物资的标牌、标志、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生产日期、使用(安装操作)说明书,检验报告单(证书)、材质单、化验单、配件明细及合同协议要求的其他证件,进行认真查验。
(三)驻厂监造物资到货验收时,应查验监造报告,必要时应依据监造合同和相关要求,查验相关证明文件。
(四)实物标识与资料应一致齐全,完整清晰,并随货同行。
(五)对查验结果做好记录。
(六)随物资料必须随物保管。
第九条外观检验包括以下内容(一)外观检验主要包括形状缺陷检测和表面质量缺陷的检测。
主要检查物资的包装物是否完好、有无损坏;物资是否被撞击、挤压而导致的破碎、变形等;金属材料的外部是否有锈蚀、裂纹、瓢曲、切斜等外观质量问题;是否因雨、雪等外部因素出现受潮、霉变、虫蛀、老化及被污染;物资的标牌、标志、合格证、生产日期、厂名、厂址、化学品安全说明书等相关物资信息标识是否完整、清晰。
(二)外观检验应与数量检验同时进行,依据外观检验情况,填写验收质检记录。
经检验合格后的物资验收入库,并保存物资相关资料。
经检验发现数量短少、质量不符或残缺的物资,在《物资验收单》中注明,向物资装备科反映,办理相关索赔。
第十条数量检验包括以下内容(一)验收人员根据物资的物理、化学特性、计量方式和包装特点等,采取检斤称重(衡器计重)、检尺求积、理论换算称重、计件的方式,进行全检或抽检。
(二)单台(件)、计件交货的物资:逐台(件)进行数量清点,相加求和。
数量大、定量装箱的物资,在包装完整无损的情况下,可抽样检验,抽样比例一般为 20%,最少不得低于 5%(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执行)。
发现数量不符的,应扩大抽检比例直至全部检验。
(三)计重交货的物资:不带包装的检斤率为100%。
带包装的物资毛重检斤率为100%,清点件数为 100%。
有标量(标量误差在标准规定范围之内)或标准定量包装的物资,按标量计算,并按物资属性参照相关标准规定抽检。
抽检无问题,对包装完好的全部清点件数。
抽检有差异时,应扩大抽检直至全部检验。
理论换算计重的物资,定尺的检尺率为10%-20%,非定尺的检尺率为100%。
贵重金属材料和剧毒物资100%称重。
(四)以体积为计量单位交货的物资检尺计算求得体积。
(五)对开箱或开包装后会影响存贮和质量性状、合同中未进行规定的物资,应与供应商、使用单位、检验机构协商抽检率。
(六)对查验结果做好记录。
第十一条品质检验包括以下内容(一)资料、数量、外观检验完毕后,对需要进行理化检验的物资,基层单位物资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具备资质的检验机构送检;对于委托采购的必检物资,由受托方负责向具备资质的检验机构送检。
(二)物资品质检验应遵守随机抽样的原则,产品标准有抽样规定的执行其规定,产品标准没有抽样规定的按不低于 10%的比例抽检,抽检有差异时应扩大抽检范围或全检。
(三)非必检物资的外观质量检验出现疑问,无法判定质量特性时,应进一步进行理化检验。
(四)检验机构依据检验标准和采购合同的有关要求,对送检物资的检验结果作出判定,需求单位保管员依据“进货检验报告单”作为验收入库的依据;对于委托采购的必检物资,由受托方提供有效的检测报告,需求单位进行验证后,依据“进货检验报告单”作为验收入库的依据。
(五)对检验结果不合格的物资,基层单位按技术要求留样。
(六)对油管、抽油杆等管材,凡能用化学、探伤等分析方法确定质量者,可不做破坏性试验。
(七)必检物资进货检验后,各单位应填写“进货物资检验情况月报表”,并按月于次月 5 日前报送物资装备科。
第十二条验收中出现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置执行《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办法》第十三条任何采购物资未经验收合格,不得办理入库和结算手续。
第十四条物资管理部门要保存好《物资验收单》、《物资验收记录》及相关产品质量合格证、检验报告等物资质检资料,保证采购物资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第四章入库物资的到货验收第十五条入库物资的到货验收由仓储保管部门人员完成。
第十六条检验前准备包括以下内容(一)根据所到物资属性、形状、数量,确定存放的地点、位置、堆码垛形和保管方法。
(二)准备堆码、苫垫材料,准备装卸搬运所需的设备、工具、人力,对特殊性物资,按要求准备防护用品及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三)准备校验合格的检测工具和计量仪器。
(四)收集、核对和掌握验收凭证、单据和有关资料。
第十七条检验时限(一)零星物资 3 天内检验完毕,批量物资 5 天内检验完毕,整车物资 7 天内检验完毕,整列物资 10 天内检验完毕,贵重物资和危险品应随到随检。
(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确有困难的,应报告主管部门确定检验时限。
第十八条验收人员依据合同、送货清单按照第三章规定的内容逐项进行验收,并如实填写《物资验收单》及《物资验收质检记录》。
第十九条验收合格后,编制验收入库单,办理正式入库手续。
第二十条物资装备科负责对本单位的入库物资进行日常管理,具体执行《物资仓储管理办法》。
第五章直达生产现场物资的到货验收第二十一条直达生产现场的物资由现场负责人负责组建验收小组完成验收,小组成员应由现场负责人、技术人员、专兼职物资管理人员等至少三人构成。
第二十二条检验前准备参照第十六条执行。
第二十三条直达生产现场的物资应随到随检,当日完成。
当日完成确有困难的,应报告主管部门确定检验时限。
第二十四条现场验收小组依据合同、送货清单按照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内容逐项进行验收,对于必检物资进行抽样,并及时交本单位物资管理部门进行理化检验,委托采购的必检物资进行验证。
第二十五条验收小组根据验收情况如实填写《物资验收单》及《物资验收质检记录》,验收人员必须在《物资验收单》上签字。
第二十六条经现场验收完成后,现场物资管理人员应于3个工作日内将《物资验收单》报送所属单位物资管理部门,并于次月 5 日前报送当月《物资验收质检记录》。
第二十七条验收合格的由物资管理部门按公司出入库管理的要求,开具验收入库单和拨料单。
第六章库房领用运抵现场物资的验收第二十八条现场负责人负责组建验收小组完成验收,小组成员应由现场负责人、技术人员、专兼职物资管理人员等至少三人构成。
第二十九条现场验收小组依据用料申请、库房发料单或配送单按照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内容进行资料查验和数量、外观检验,根据验收情况如实填写《物资验收质检记录》,验收人员必须在物资验收质检记录上签字。
配送到现场的,验收合格验收人员还须在配送单上签字。
第三十条库房领用运抵现场物资应随到随检,当日完成;当日完成确有困难的,应报告主管部门确定检验时限。
第三十一条现场验收完成后,现场专兼职物资管理人员必须立即将验收结果通过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等方式上报本单位物资管理部门,并于次月 5 日前报送当月《物资验收质检记录》。
第七章进口物资的到货验收第三十二条进口物资的检验方法与国内物资的检验内容和方法相同。
进口物资到货后由采购单位、使用单位、供应商三方人员共同完成验收。
第三十三条法律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及进口实行验证管理的进口物资,采购单位应按相关规定程序及时限要求报检,并在规定的地点和期限内接受检验,仓储部门及使用单位配合完成。
检验报告单由采购部门留存,作为供应、索赔和入库的依据。
第八章应急物资的验收第三十四条应急物资应经过供应商出厂检验合格,运输到库房或现场后,经过外观检验符合使用要求方可放行。
应急物资放行的控制执行《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办法》。
第三十五条应急物资放行前应对该物资做出明确标识,并做好记录,作为质量问题和事故的追溯依据。
第九章附则第三十六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执行《物资到货质量检验管理规范》( Q/SY 1474-2012 )、《物资仓储管理规范》(Q/SY1281-2010)。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物资装备科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 1.必检物资目录2.物资验收单3.物资验收质检记录4. --------工程公司进货物资检验情况月报表附件 1必检物资目录序物资大类分类编码及名称备注号0204102石油专用管材套管及接箍、短节0205油管及接箍02050502接箍料除外0301钢轨0302普通型钢0303盘条203普通钢材0306 优质型钢0307钢板、钢带0309无缝钢管0310焊接钢管304金属丝、金属绳04 金属丝、金属绳407石油及产品柴机油 CD、 CF 0714石油沥青0801原煤508煤炭0802筛选煤0803洗煤0805褐煤609非金属建筑材料09010101红砖710水泥及制品1001 水泥812石油专用化工产品12 石油专用化工产品913 催化剂、助剂、添加剂 13 催化剂、助剂、添加剂1017通用化工产品17 通用化工产品非原料用除外210104 专业服装制服、服饰及服务员服装除外安全帽防静电袜隔热鞋1121劳动防护用品阻燃靴2104绝缘作业防护用品2105高空作业防护用品2106耐油、耐酸作业防护用品2108放射性防护用品1244阀门4401高压阀门4402中压阀门1349炼化专用设备配件490112 路管说明: 1、必检物资都要先验收合格后,再做检验。
2、必检物资的取样方式均采取随机抽样,抽取的样品须为同一批次产品。
液(流)体、粉状物资抽取样品,要在同批物资不同部位、点位抽取;附件 2物资验收单编号:合同编号:验收时间:验收地点:供应商名称:车号:序计量是否号物料描述应收数量实收数量单位必检一般检验理化检验外观:标识:包装:检验报告编号:供货单:化验单:合格证:配件:其它:问题及处理:验收人(小组):年月日供应商(送货人):年月日说明:此表一式二份,收货方、供应商各一份附件 3物资验收质检记录序物资名称供货单位到货日期件数包装随货有效期物资验收单号验收方式实收数量验收人备注号情况资料附件 4--------工程公司进货物资检验情况月报表编码:填报单位:填报时间:年月日本月进货本月报检上月未检本月检验情况未检情况序情况情况转本月物资名称备注号单位合计合格不合格批次数量金额批次数量金额批次数量金额批次数量金额批次数量金额批次数量金额批次数量金额1石油专用管材吨2普通钢材吨3金属丝、绳吨4石油及产品吨5水泥吨6石油专用化工产品吨7通用化工产品吨8劳动防护用品件9煤炭吨10红砖吨11高、中压阀门个12催化剂、助剂、添加剂吨13炉管个合计:保存部门:相关部门审核:制表:保存期: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