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教学大纲注1:[ ]表示多选;注2:考核方式分考试/考查,要求基础课、专业课必须采取考试方式二、教学设计(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分清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把握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不同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历史、主要内容和方法;能够结合各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学会分析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学会分析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专题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导论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概念及历史发展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础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意义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五、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第二专题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三、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四、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五、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六、分析讨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对我国的启示第三专题俄罗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二、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三、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四、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五、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六、分析讨论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对我国的启示第四专题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三、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四、讨论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五、总结分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和经验教训第五专题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工程三、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内容四、分析总结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特色和启示第六专题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背景二、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三、韩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四、韩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五、分析总结韩国学校德育的特色及启示第七专题香港的思想政治教育一、香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二、香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三、香港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特点四、分析香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第八专题结语--分析总结当代东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趋势一、毫不减弱的“意识形态化”二、日益强化的政治功能三、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不拘一格的形式和途径四、方兴未艾的“学科化”运动五、百花齐放的社会适应性三、教学安排。

《西方马克思主义》教学大纲

《西方马克思主义》教学大纲

《西方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深入理解与掌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与主要经典著作8本。

锻炼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资料提取与写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领读、导读、讨论的方法,以原著为基础,展开教学。

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原著,了解8本原著,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完成至少2篇的论文写作,使学生能够在写作方面与语言表达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课程目标1:总体上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著作中的内容。

比价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关联。

训练概括材料的能力。

课程目标2:深入阅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原著最少一本,并写出读书报告与学期论文。

训练深入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课程目标3:学生通过汇报读书笔记,锻炼提高表达能力与讲课的技巧。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标总体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背景与理论来源2.教学重难点概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特征3.教学内容西马的理论来源、分期、特征、热点4.教学方法教师教授5.教学评价提问与课堂讨论第二章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的主要思想。

通过阅读原著与课堂共同讨论的方式,展开研读。

主要难点:物化与物化意识与总体性辨证法第三章总体性革命观葛兰西的主要思想。

通过阅读原著与课堂共同讨论的方式,展开研读。

重点难点:市民社会理论与有机知识分子第四章希望哲学布洛赫的主要思想。

通过阅读原著与课堂共同讨论的方式,展开研读。

重点难点:希望本体论第五章启蒙辨证法霍克海默的主要思想。

通过阅读原著与课堂共同讨论的方式,展开研读。

重点难点:启蒙精神的逆转第六章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的主要思想。

通过阅读原著与课堂共同讨论的方式,展开研读。

重点难点:单向度的含义与单向度的逻辑演变历程第七章爱欲与文明马尔库塞的主要思想。

5课程名称:国外马克思主义

5课程名称:国外马克思主义

课程名称:国外马克思主义英文名称:Western Marxism【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学分数】 2 【适用专业】文科各专业【学时数】20周,每周2学时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逻辑,以及这一逻辑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2、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比较开放的把握,拓宽视野,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An Introduction 4学时主要内容:讲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概念由来、理论的一般特点,及其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情况。

教学要求:阐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来龙去脉,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难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这特别表现在,它既是对第二国际的反动,又是对苏俄马克思主义模式的疏离乃至反动;在这个过程中,它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关系相当微妙。

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二)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The earlier representatives of Western Marxism 6学时主要内容:结合20世纪初年的历史境况,讲述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葛兰西《狱中札记》的主要思想。

教学要求:阐明卢卡奇对总体性的吁求,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联的追溯,葛兰西对知识分子、霸权、市民社会等概念的探索。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他们的共同旨趣和各自的特点。

重点、难点:哲学的转向,或者说求助于黑格尔。

马克思的理论工作是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卢卡奇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则转向哲学。

阐明这一转向的积极意义和可能引发的消极效应。

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三)第二章法兰克福学派 Frankfurt School 8学时主要内容:讲述法兰克福学派兴起的时代背景、理论特征,其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和施密特的主要思想。

《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及所在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概况有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理解
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纲领、策略的演
变和内涵;从而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存发展特
征、党派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特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
的意义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党派努力方向。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考核方式:考试(论文)
预修课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一)教材:暂无
(二)教学参考资料:
(1)赵海月: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2)李周:法国新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史志钦:意共的转型与意大利的政治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商文斌:战后英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丁淑杰:美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曹天禄:日本式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大纲.doc

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大纲.doc

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大纲Western Marxism on socializim课程编号: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课内总学时:40教学方式:讲授任课老师考核方式:考试开课学期:2学分数:2课程简介五、本课程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研究的整体状况、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潮和流派的思想观点,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兴衰的历程、关于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

在进行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认识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研究和总结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规律,认识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

教学大纲一、导论开设这门课的意义课程内容设置学习方法及要求二、综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纵:时间跨度比较大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到现在七八十年横: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苏东剧变后(90年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研究的整体状况研究盛况显著特征研究方法研究活跃原因及评价四、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剧变对苏东社会主义失败原因的分析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评价。

关于苏东剧变的性质六、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研究的几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七、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模式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构想的几种社会主义模式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社会主义新模式”的提出七、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流派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现代托派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八、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提出及其针对性中国模式的特点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九、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前景@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将会出现如下趋势与特征②不同态度十、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评价①国外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研究尤其是学术方面的研究并未中断,这种研究的主题范围在扩展,某些方面的研究在深化。

中共中央党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胡振良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分数线

中共中央党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胡振良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分数线

中共中央党校胡振良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分数线一、专业的设置胡振良老师的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胡老师长期从事比较政治、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国际共运史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研究,对于国内外马克思主义都很有造诣,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专业的人才正是是社会所需要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这一个方向属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一个下设方向,导师是胡老师,胡老师同时也是国外社会主义研究方向的导师。

二、考试的科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考试科目是:①100英语(102日语103俄语)②216马克思主义原著和发展史③316国外马克思主义。

复试加试科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导师介绍胡振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职务:国际工人运动史教研室主任。

胡振良,男,公共管理硕士、法学博士,中央党校教授、国际工运史室主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国外马克思主义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科学社会主义》杂志副主编。

长期从事比较政治、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国际共运史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研究。

主持国家课题《法国共产党新变化研究》,参与国家重大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近期成果:《突破金融危机》(译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等。

四、参考书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1、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陈学明编:《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共中央党校教材:《马列著作选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4、杨春贵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修订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大纲课程代码:D课程名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适用专业:哲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哲学教研室制2012年12月《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D课程名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哲学专业(本科)开课学期:第七学期学分:2总学时:34学时(讲授28学时;实践6学时)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欧洲哲学史》平行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后续课程:无课程简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哲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其开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外、主要是在西方的多元的理论表述形态和实践表述形态。

主要包括: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以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和布洛赫为代表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发端于30年代,在60年代达到高峰的,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等为核心的法兰克福学派;意大利理论家德拉•沃尔佩和科莱蒂的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赖西的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

本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在现时代从多重角度深入理解马克思学说的本质精神和理论价值,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20世纪人类历史和人类文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对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推荐教材:《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衣俊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参考书目:1《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陈学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报告》,李惠斌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4.《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著,王伟光张峰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5.《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卢卡奇著,白锡兹张西平李秋零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6.《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科尔施著,王南溪荣新海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7.《狱中札记》,葛兰西著,曹雷雨姜丽张跣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8.《实践哲学》,葛兰西著,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9.《批判理论》,霍克海默著,李小兵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10.《启蒙辩证法》,霍克海默阿多尔诺著,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I1《否定的辩证法》,阿尔多诺著,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12.《单面人》,马尔库塞著,左晓斯张宜生肖滨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3.《爱欲与文明》,马尔库塞著,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14.《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一一马尔克斯文集》,李小兵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15.《理性和革命》,马尔库塞著,程志民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17.《追寻自我》,弗洛姆著,苏纳安定译,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18.《健全的社会》,弗洛姆著,欧阳谦译,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年版19.《占有还是生存》,弗洛姆著,关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20.《公共领域的社会转型》,哈贝马斯著,曹文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21.《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哈贝马斯著,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22.《认识与兴趣》,哈贝马斯著,郭官义李黎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23.《交往行动理论》,哈贝马斯著,洪佩郁蔺青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24.《包容他者》,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5.《存在主义是•种人道主义》,萨特著,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26.《存在与虚无》,萨特著,陈宣良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27.《辩证理性批判》,萨特著,林援华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28.《萨特哲学论文集》,潘培庆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29.《保卫马克思》,阿尔都塞著,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30.《分析马克思注意新论》,罗伯特•韦尔和凯•尼尔森著,鲁克俭王来金杨洁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1.《自然的理由》,詹姆斯•奥康纳著,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2.《马克思的生态学》,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著,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33.《马克思的幽灵》,雅克•德里达著,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4.《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张一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5.《走出时代的困境---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反思》,汪行福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36.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一一阿多诺早中期哲学思想的文本学解读》,张一兵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二、课程总目标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一般性的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状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演变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英文译名:The Special Study On Marxist Philosophy课程编号: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适用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课学期:2课内总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科研究的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教学要求进一步系统、深化、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研究;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科研究的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培养学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研究、解决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的进一步学习和深化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指导。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主要内容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一、哲学与智慧二、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价值四、学术视野: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及其现代价值一、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二、关于意识问题的研究三、坚持无神论世界观的时代意义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与方法论意义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三、系统理论和唯物辩证法四、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第四章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几个问题一、认识论及其历史沿革二、实践学说及其当代发展三、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研究四、真理观五、价值论基本问题研究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第五章唯物史观的一般问题与发展创新一、唯物史观的功能与方法论意义二、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与发展哲学四、科学技术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社会意识、精神生产和文化建设六、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与人学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和理解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沿问题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趋势庞元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Aboard Marxism Monographic Study)
一、编写说明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共2个学分,总课时数为32个课时。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拓展学生的学术视域,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批判意识。

本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
1.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
2.认真研读指定的参考文献及阅读书目,并进行独立思考;
3.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潮的是非得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

(二)大纲的教学体系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说
2. 简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3. 简析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4. 简析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说
1.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
5.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6.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第二章简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一、卢卡奇
1.生平介绍
2.《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主要思想
3.对卢卡奇及其主要思想的评价
二、柯尔施
1.生平介绍
2.《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主要思想
3.对柯尔施及其思想的评价
三、葛兰西
1.生平介绍
2.《狱中札记》的主要思想介绍
3.对葛兰西及其思想的评价
第三章简析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霍克海默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霍克海默及其思想的评价
二、阿多诺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阿多诺及其思想的评价
三、哈贝马斯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哈贝马斯及其思想的评价
第四章简析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一、马尔库塞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马尔库塞及其思想的评价
二、弗洛姆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弗洛姆及其思想的评价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8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俞吾金、陈学明主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上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
[1]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2卷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叶卫平:《西方“马克思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陈学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程》(4卷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6]裴德海:《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7]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徐崇温主编: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系列),重庆出版社
[9] (英) 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

执笔人:潘惠香 2016.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