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复习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时间、地点、参与国家和主要战役。

2. 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的背景: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野心。

2.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等。

3.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宣战。

4. 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讲解九一八事变和日本侵华野心。

3. 案例分析:分析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主要战役的过程和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和胜利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战役和胜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战役,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过程。

3. 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合作能力。

4. 图片视频展示法:直观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感官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4.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抗日战争知识的全面掌握。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教材或教辅资料。

2. 图片: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和地图。

3. 视频:抗日战争相关的纪录片和电影片段。

4. 网络资源: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网站和文章。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

2. 座位安排:学生座位整齐,方便讨论和互动。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或纪念碑,加深对历史的了解。

2. 开展抗日战争主题的班会或征文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观看抗日战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战争的历史。

初中 抗日战争教案

初中 抗日战争教案

初中抗日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过程和主要战役。

2. 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主要战役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抗日战争会发生。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过程和主要战役。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2.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案例,如杨靖宇、赵一曼等。

2. 学生分析英雄人物的特点,如勇敢、坚定、无私等。

3. 教师引导学生从英雄人物身上汲取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提醒学生珍惜和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珍惜。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加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2. 开展抗日战争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主要战役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记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和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抗日战争历史教案

初中抗日战争历史教案

初中抗日战争历史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事件,包括全面抗战爆发的原因、抗战时
期中国军民的抗战斗争、抗战时期中外力量的对比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抗战时期主要的重要事件和战役;
3. 能够分析抗战时期中外力量的对比以及中外援助的重要性;
4. 认识抗战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抗战时期主要的重要事件和战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抗战胜利对中国
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
习兴趣;
2. 探究抗战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全面抗战爆发的原因并进行展示;
3. 学习抗战事件:教师讲解抗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和战役,学生做好笔记;
4. 分析中外力量对比:让学生分析抗战时期中外力量的对比以及外国援助对抗战的重要意义;
5. 探讨抗战胜利意义: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抗战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要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六、教学评估
本节课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度、学习笔记的完整性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

七、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自主研究抗战时期的历史人物和相关事件,拓展自己的历史知识,加深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了解。

中国抗日战争的教案

中国抗日战争的教案

中国抗日战争的教案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抗日战争是一段充满艰辛和血泪的历史。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生死搏斗,是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而进行的伟大斗争。

如何向学生们生动地传授这段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让他们明白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下面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因、进程和结果。

2. 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付出和牺牲。

3. 掌握一些抗战中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名字和背景。

4. 培养学生对于民族复兴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2. 探讨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抗争方式和精神。

3. 掌握一些重要的抗战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2. 让学生理解历史对于现实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抗日战争的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因介绍中日关系的恶化及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重要事件,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导火索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Step 3:探讨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抗争方式和精神教师讲解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和正规战,并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如顽强拼搏、舍生忘死的英勇精神。

Step 4: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详细讲述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包括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重庆保卫战等重要战役,帮助学生们了解战争的艰辛。

Step 5:了解一些重要的抗战事件和人物向学生介绍一些在抗战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事件和人物,如八百壮士的英勇抵抗、冯玉祥的北伐战役等,帮助学生们认识到不同人物对于战局的影响。

Step 6:让学生思考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中国抗日战争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什么影响?抗战中的牺牲和奉献有哪些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参观一些与中国抗日战争相关的纪念馆或者爱国主题的影片,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于这段历史的认知。

(完整版)初中历史《抗日战争》教案

(完整版)初中历史《抗日战争》教案

(完整版)初中历史《抗日战争》教案初中历史《抗日战争》教案 (完整版)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事件和人物的基本信息。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精神。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对英雄和先烈的尊敬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动荡局势和列强侵略。

- 掌握九一八事变、淞沪抗战等抗日战争起始事件。

2. 抗日战争的主要阶段和战场- 分析抗日战争的主要阶段,如一二九运动、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等。

- 了解中国和盟国的主要战场,如淞沪、武汉、长沙、平型关等。

3. 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和事件,如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黄桥战役等。

4. 抗日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分析抗日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 了解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及国际影响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通过寻找历史资料、讨论和研究案例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 合作研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和合作探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 多媒体辅助: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讲解,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近代中国的动荡局势和列强侵略,引起学生思考。

2. 了解九一八事变:介绍事变的经过和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 探究活动:学生小组分析抗日战争起因及国内外的反应,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小结:总结抗日战争背景和起因,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

第二课时:抗日战争的主要阶段和战场1. 导入:回顾九一八事变,让学生复抗日战争的背景。

2. 探究活动:学生小组分析抗日战争的主要阶段和战场,进行讨论和展示。

3. 多媒体讲解:通过幻灯片和视频介绍一二九运动、战略防御、战略相持等阶段和淞沪、武汉、长沙等战场。

《抗日战争》复习课教案

《抗日战争》复习课教案

《抗日战争》复习课教案付庭磊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发展史,掌握中考有关考点。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复习抗日战争史,使学生勿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归纳综合等,提高学生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考标中涉及到的知识点。

难点是把屋好抗日战争历史的发展线索。

教法:讲练结合,精讲巧练宏观把握,了解线索纵横联系,提高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复习内容:直接导入抗日战争史专题复习。

二、复习以下内容1、宏观上把握抗日战争史,用“一、二、三”来概括:一指一种矛盾,即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指两条战线、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三指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2、微观上把握中考知识点:战略防御阶段(1937.7.7—1938.10)⑴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时间是:标志是: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①“八一三”事变时间:地点:②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是: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的战役是:指挥者:④1937年日本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达万人以上。

⑶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是: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4)⑴在日本的诱降下,伪国民政府建立建立时间:建立者:日本“部队”在中国制造和投放细菌武器。

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②枣宜战役中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是:③中国派遣军人缅作战,与军配合,痛击了侵缅日军。

⑶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百团大战时间:指挥者:意义: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战略反攻阶段(1944—1945.8)⑴分析: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时间:地点: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②通过了新的党章,明确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选举产生了以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为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抗日战争复习教案

高一历史抗日战争复习教案

高一历史抗日战争复习教案www.5ykj.com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抗日战争的爆发:卢沟桥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八一三事变和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红军的改编,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及其后果。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洛川会议和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论持久战》的发表。

能力培养:1.通过指导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分析矛盾的方法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不同本质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及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教育:1、认识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神圣的全民族抗战。

2.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

对此,教育学生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建立统一战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为抗战发展指明道路等内容,激发学生认识中共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地位,以及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国共联合抗日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教学手段:powerpoint教学过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认识到: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遭到中国各阶层的全面反对,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各种爱国力量在民族存亡的关头逐渐走到一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使得日本的侵略计划不断受挫。

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野心是不会变的,为此,它开始策划对中国的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此时的中国,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1937年起,日本政府全面推行军国主义政策,把日本纳入了战争轨道,随即在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历史也进入到八年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抗日战争》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一、教案背景分析《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颗夺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璀璨明珠。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段历史,对于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背景、战争进程、战争影响等内容,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掌握抗日战争的整体进程;3.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承抗战精神。

三、教学重点1.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掌握抗日战争的整体进程。

四、教学难点1.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承抗战精神。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抗日战争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严峻与残酷,增强学生的体验和理解能力;2.案例研究法:以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人物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战争的发展过程;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教学内容一、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1.列强侵略和国家危机2.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3.全面抗战的爆发二、抗日战争的整体进程1.长城抗战2.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3.西安事变和国共合作4.八年抗战的艰苦斗争5.抗战胜利和抗战精神的传承三、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1.中国民族意识觉醒2.丧失的人口和物质损失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推动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承抗战精神1.参观纪念馆和遗址2.组织祭奠活动3.开展主题班会或讲座七、教学评估1.课堂回答问题;2.小组讨论;3.写一篇感受抗日战争的心得体会。

八、教学参考资源1.教材:《中国近代史》2.资料、图片等:《抗日战争百科知识》、《抗日战争实时资讯》等参考资料。

九、教学延伸1.利用影视剧、纪录片等多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2.邀请老兵等亲历者为学生讲述抗日战争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组织学生进行抗战文化传播活动,传承抗战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作用和地位
自“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魔爪伸向了我国东北、华北,亡我之心昭然若揭。

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边缘,在这危机的关头,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共赴国难成为国共两党义不容辞的责任。

血洒卢沟桥,坚守台儿庄,震惊日寇的百团大战,整个中华民族投入到艰难而惨烈的抗战中。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去感受那段难以忘记的历史,回顾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一幕幕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了解中国人如何在日本的铁蹄下颠沛流离的艰苦度日,国共两党又是如何抛弃前嫌逐步走上合作,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狂喜将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激荡。

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课标和本册课本中的重要内容。

2、重难点分析
复习重点: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日本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壮举。

复习难点:正确认识当今日本右翼分子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对中日关系做出瞻望。

二、学生分析
复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日本侵华战争已有一些认识,通过本课知识的全面复习,再次体味那段难忘的历史,理性而深刻地认识这场战争的本质。

虽能够准确记忆问题,但具体史实的深层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

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导入本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歌曲创作于什么时期?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民如何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又是怎样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根据本单元内容,层层深入,形成一定知识体系。

根据师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记忆、展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及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所表现出来的团结、爱国、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不忘国耻,发奋图强,为建设强国而努力奋斗。

四、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正确梳理知识框架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目标。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九一八事变
狼烟四起——危急时刻七七事变
西安事变
众志成城——血肉筑长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平型关大捷
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南京大屠杀
中共七大
还我河山正义终必胜
七、教学反思抗战胜利
将枯燥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利于学生的接受,是我对历史学科的一个追求,也是自己课堂教学的奋斗目标。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脉动,体会战争时代的凄凉、悲壮甚至愤怒,同时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和欢快,师生形成互动,形成共鸣,使自己的情感随着课程的进行而得到宣泄,得到提升,真正体会到历史学科带给自己的美感、带给自己的享受。

本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钻研历史的积极性。

在今后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接触历史、进入历史、探索历史、感悟历史,构建历史,从中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历史课堂教学真正迸射出生动、活泼和多彩的光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