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文言文
晏子使楚故事文言文翻译

宴罢,楚王请晏子观舞。
舞者翩翩起舞,姿态曼妙,楚王谓晏子曰:“吾闻鲁人善舞,今日得见,果然不虚。
愿公试为吾等舞一曲,以增宴乐。
”晏子对曰:“臣乃一介草民,岂敢舞于王前?然臣闻‘礼尚往来’,大王既欲观舞,臣敢不从命?但愿大王先舞一曲,以示尊贵,臣方敢献丑。
”楚王闻言,心中不悦,遂命宫女起舞。
舞罢,楚王笑曰:“观此舞,令人心旷神怡。
今公欲舞,可否以舞姿优美为标准?”晏子曰:“大王之舞,确乃妙绝,然臣之舞,当以辞令为舞。
大王若以辞令为舞,愿大王先出一言,臣自当以舞相应。
”楚王沉吟良久,曰:“吾闻鲁人善于辞令,今公欲以辞令为舞,不知能舞出何等风姿?”晏子对曰:“臣闻楚地多美玉,不知大王可曾见之?”楚王曰:“吾楚地虽多美玉,然吾人不知其美,岂能以玉为舞?”晏子曰:“然则大王可曾闻鲁人之舞?”楚王曰:“未曾。
”晏子曰:“臣闻鲁人之舞,以辞令为舞,舞者不舞,舞者舞言。
大王若不信,可令舞者起舞,观其舞姿,当自见分晓。
”楚王准奏,令舞者起舞。
舞者立而不舞,晏子遂以辞令为舞,曰:“大王,吾舞矣!舞者舞言,舞者不舞,此乃鲁人之舞也。
大王欲观舞,宜观舞者舞言,非舞者舞姿。
”楚王听罢,恍然大悟,叹曰:“吾不才,不知鲁人之舞,今得晏子指点,方知其妙。
愿公以辞令教吾,吾当铭记在心。
”晏子曰:“大王不必过谦,臣亦不敢当。
然大王若欲知鲁国之虚实,须以礼相待,不可以威压人。
今大王能以礼待臣,臣敢不以诚相告?”楚王曰:“吾当谨记公言,今后必以礼待人。
”宴罢,晏子归鲁,楚王深感晏子之才,遂以厚礼相赠。
自此,楚鲁两国交好,边境安宁。
译曰: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设宴款待。
晏子,鲁国的一位贤臣,以其辞令和智谋而闻名。
当时楚国强盛,鲁国弱小,楚王想以威势压服鲁国,因此设宴款待晏子,实则想探查鲁国的虚实。
宴会结束后,楚王请晏子观看舞蹈。
舞者翩翩起舞,姿态优美,楚王对晏子说:“我听说鲁国人擅长舞蹈,今天见到,果然名不虚传。
希望先生能为我们舞一曲,以增添宴会的乐趣。
《晏子使楚》的原文及翻译

《晏子使楚》的原文及翻译《晏子使楚》的原文及翻译《晏子使楚》讲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晏子使楚》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晏子使楚一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张袂成阴一作:张袂成帷)二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三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一)晏子出使到楚国。
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挥洒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有德没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国王所在的`国家。
晏子使楚文言文

晏子使楚文言文
晏子使楚,入见楚庄王,王问:“子之来也?”晏子对曰:“臣闻君
大威于外,仁义纯于内,故特使以贺。
”庄王曰:“闻晏子善谄辞,以敝
邑与之久矣,诚无悔乎?”晏子曰:“臣之于楚也,实无私心,唯曰得尽
忠于君,绝不敢有悔。
”庄王曰:“闻晏子能言,吾欲一试。
”晏子曰:“臣之所以能言者,莫过于尊君慎言,进谏退让,此臣之所以黼黻于百姓,名声于海内也。
”庄王曰:“卿何以知吾仁义?”晏子曰:“昔者卿之先王,战于殽之野,卿兄弟皆阵亡,卿独免于难,卿能东渡江而祭诸兄,此
仁之至也;卿兵败而归入境,乘舆驾而泣血于市,此义之至也。
故臣以为,君之仁义纯矣。
”庄王大悦,多与晏子言。
晏子进言文言文翻译

晏子使楚,楚王问曰:“齐人孰与楚人长?”晏子对曰:“齐之长者,三尺;楚之长者,一尺五寸。
”楚王曰:“吾闻齐人多盗,其故何也?”晏子对曰:“臣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所以然者,水土异也。
齐人之在齐也,其长三尺;及之楚也,其长一尺五寸。
非其性也,水土异也。
”楚王曰:“吾闻齐人善为盗,信乎?”晏子对曰:“臣闻之,君子之善射者,必能中微;善御者,必能御微。
故微者,贤者之所善也。
夫其善为盗者,必贤于不盗者。
吾闻之,善为盗者,其不盗也久矣。
”楚王曰:“吾闻齐人食狗彘,信乎?”晏子对曰:“臣闻之,狗彘之食,人所共知也。
然而齐人之所以食狗彘者,以其不材也。
吾闻之,材者,人之所贵也。
故食狗彘者,非材也。
吾闻之,材者,人所贵也。
故食狗彘者,非材也。
”楚王曰:“吾闻齐人好衣饰,信乎?”晏子对曰:“臣闻之,衣饰者,人之所好也。
然而齐人之所以好衣饰者,以其不务农也。
吾闻之,农者,国之宝也。
故好衣饰者,非农也。
”楚王无以应,遂辞归。
《晏子进言》翻译:晏子出使楚国,楚王问他说:“齐国人跟楚国人相比,谁的个子更高?”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个子高的人有三尺,楚国的个子高的人有一尺五寸。
”楚王说:“我听说齐国人很多是盗贼,这是什么原因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橘树在淮河以南生长就是橘,在淮河以北生长就成了枳。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水土不同。
齐国人住在齐国时,个子有三尺;到了楚国,个子就变成了一尺五寸。
这不是他们的天性,而是水土不同。
”楚王说:“我听说齐国人擅长盗窃,这是真的吗?”晏子回答说:“我听说,擅长射箭的人一定能射中极小的目标;擅长驾驶的人一定能驾驭极小的地方。
所以,极小的地方是贤人擅长的。
那些擅长盗窃的人,一定比不盗窃的人更有贤德。
我听说,擅长盗窃的人,他们不盗窃已经很久了。
”楚王说:“我听说齐国人喜欢吃狗肉和猪肉,这是真的吗?”晏子回答说:“我听说,狗肉和猪肉是大家都知道的。
然而齐国人之所以吃狗肉和猪肉,是因为它们不是好材料。
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译答案

晏子使楚,楚王问曰:“齐之使者,何如?”对曰:“臣不知使者之才,然闻之,使者之德,足以庇国。
”王曰:“子何由知之?”对曰:“臣闻之,君以德为邻,臣以德为亲。
君若德不足,则邻国不亲;臣若德不足,则君不尊。
今齐之使者,德足以庇国,是以臣知之。
”王曰:“善。
”于是楚王敬晏子,以为国宝。
译文如下:晏子出使楚国,楚王问道:“齐国的使者怎么样?”晏子回答说:“我不了解使者才能的高低,但听说他们的品德,足以庇护国家。
”楚王问:“你是从哪里听说的?”晏子回答:“我听说,国君以德行为邻邦,臣子以德行为亲近。
如果国君的德行不够,那么邻国就不会亲近;如果臣子的德行不够,那么国君就不会尊重。
现在齐国的使者,他们的品德足以庇护国家,因此我知道这一点。
”楚王说:“好。
”于是楚王对晏子表示敬意,认为他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详细翻译如下:1. 晏子使楚:晏子出使到楚国。
2. 楚王问曰:“齐之使者,何如?”:楚王问道:“齐国的使者怎么样?”3. 对曰:“臣不知使者之才,然闻之,使者之德,足以庇国。
”:晏子回答说:“我不了解使者才能的高低,但听说他们的品德,足以庇护国家。
”4. 王曰:“子何由知之?”:楚王问:“你是从哪里听说的?”5. 对曰:“臣闻之,君以德为邻,臣以德为亲。
”:晏子回答:“我听说,国君以德行为邻邦,臣子以德行为亲近。
”6. 君若德不足,则邻国不亲;臣若德不足,则君不尊:如果国君的德行不够,那么邻国就不会亲近;如果臣子的德行不够,那么国君就不会尊重。
7. 今齐之使者,德足以庇国,是以臣知之。
”:现在齐国的使者,他们的品德足以庇护国家,因此我知道这一点。
”8. 王曰:“善。
”:楚王说:“好。
”9. 于是楚王敬晏子,以为国宝:于是楚王对晏子表示敬意,认为他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通过晏子与楚王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晏子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品德赢得了楚王的尊敬,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使节的外交风采。
这段故事也告诉我们,德行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国君和臣子都应以德行为本,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译

晏子出使到楚国。
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挥洒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有德没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国王所在的国家。
我晏婴是最不贤,没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
’"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
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9篇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9篇在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1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2分) ………………【】。
【小题2】.结合选文内容,你从下面语句中的加点字读出了哪些信息?(2分)①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②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题3】.面对楚王的诬蔑,晏子“避席”的目的是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有力地反驳了文中楚王所说的哪句话? (2分)【小题4】.晏子能言善辩,晏子的语言值得品味。
文中晏子说“婴闻之”、“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案【小题1】C.(2分)【小题2】①“视”字:突出楚王对晏子态度的轻蔑、骄横狂妄。
(1分)②“笑”字:楚王无法解释被绑着入楚为盗的原因,只能低头认输。
表现了他的无奈、尴尬,自我解嘲。
(1分)【小题3】①“避席”的动作,突出晏子对楚王的尊重(显示晏子庄严有礼的态度。
1分)②“齐人固善盗乎?”(1分)。
(本题2分。
)【小题4】① “婴闻之”,留有余地的说法;“得无、耶”使用了表示猜测、疑问语气的虚词(1分)。
文言文《晏子使楚》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文言文《晏子使楚》整理文言文《晏子使楚》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特别困难的沟通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文言文《晏子使楚》,欢迎大家共享。
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像,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晏子将要出访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说:“晏婴是齐国的擅长言辞的人,今日他将要来,我想要污辱他,用什么方法呢?”手下回答说:“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兴奋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子问道:“齐国人原来就擅长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坐席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外形相像,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样的缘由是什么呢?(是由于)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擅长偷窃吗?”楚王苦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