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二人教版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范文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
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
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
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
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
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
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卷及答案

密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 150分钟)题号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钱穆先生曾从地理生态学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考察。
通过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农耕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方向。
农耕文明即以中华文明为标志。
所以,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便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从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大地而画八卦肇始,天水的伏羲庙里立着他的塑像,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一个人矗立于高山之巅,头顶是浩瀚无穷、神秘莫测的星空,眼前是广阔无垠、连绵不绝的大地、山川,人是其中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存在。
它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道法自然,是人在广阔的生态环境中确立自身的存在,而不是像亚伯拉罕那样在旷野里仰望星空只倾听神的安排。
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化。
八卦是天地变化的八种景象,理解了这一点,人类便可以顺应自然稼穑、收获、生养。
后来周文王将其演变为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就是一年中各种气象的循环,是自然规律。
这便是《周易》的思想。
根据这样一种思想,商朝时中国人确立了四季,周朝时发展为八节,秦汉时演变为二十四节。
现在来看,《易经》不单是中国最早的生态哲学著作,也是人类最完备的生态文化的元典。
孔子在编纂《易经》的各种文献后加入“道”“仁”“君子”“礼”等关键词,犹如在大河里扔下一块块巨石,使一部自然主义道术拥有了人道主义思想,也使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老子的《道德经》通篇讲了一个道理,即道法自然的治世理念,应当是《易经》之后的第二部生态文化的元典。
儒家试图树立人的伦理形象,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开来,道家则从天地万物的变化中将人重新放置于自然界中观察,一正一反正好说明了人的存在的多维性。
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二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与崇尚天籁的道家和主张非乐的墨家相比是资深的高雅音乐爱好者,歌唱是作为春秋文化的代表的孔子日常生活的常态,即使困厄如在陈绝粮,孔子也依然弦歌不绝。
音乐不仅是他情感的宣泄,还意味着一种信念和坚守。
作为歌者的孔子,常常借音乐表达他内心的情怀。
音乐使孔子用感性的方式认知世界,用审美的方式思考人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思想。
孔子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使他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
歌诗、鼓琴、击磬,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得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能够在他那里得以升华。
“礼崩乐坏”之所谓“乐坏”,一方面表现为周代典章制度中用以昭示“以仪辨等”的用乐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的转移,即厌古乐而喜新乐。
二者的实质,都是乐与礼的分离,即雅乐精神的失落。
孔子适逢这段文化裂变期的时空中心,对行将失落的周代雅乐进行修复、改造和传播,是他必须面对的、不容回避的文化使命。
孔子的正乐是对《诗》的乐章和音律的规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礼对雅乐的要求,也是对乐器使用制度的维护。
乐音和乐器在孔子那里,不仅是供人欣赏、上下和合的表演艺术,也是载礼之器、行礼之仪,因此孔子正乐的实质在于为乱世正礼。
一提到正礼,总会有人把它与简单机械的复古联系起来,仿佛孔子总在想以一己之力,紧紧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使其倒退到西周时代。
其实不然。
孔子对抱残守缺、泥古不化也是持批评态度的。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 新人教 版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
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
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子”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
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
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
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
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
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
相较而言,那些一直在父权主导下的读书人,则没有像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那样,可以顺畅地实现自我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决裂。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卷与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卷与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理解A文章主要讲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关爱和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成长环境,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老师应该扮演好引导和教育的角色。
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1. 根据文章,家庭和学校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家庭和学校共同关爱和教育孩子,促进其全面发展。
2. 请简要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文章强调了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两者共同合作的必要性。
阅读理解B文章介绍了文化差异对国际交流的影响。
在国际交流中,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非常重要。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礼仪、习俗和价值观,了解这些差异可以避免误解和冲突。
通过尊重和包容,可以促进国际交流的顺利进行。
3. 为什么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在国际交流中很重要?答案:了解文化差异可以避免误解和冲突,促进国际交流的顺利进行。
4. 文章主要强调了什么态度来促进国际交流?答案: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第二部分:作文题目:我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作为科学家,我希望能够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我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
我相信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发现,我们可以改变世界,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我会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不畏困难和挑战。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5.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希望通过实现这个梦想做出什么贡献?答案: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我希望通过科学研究和发现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6. 你将如何努力实现这个梦想?答案:我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地追求我的梦想。
答案:1. 家庭和学校共同关爱和教育孩子,促进其全面发展。
2020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2020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题附答案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粘nián 粘.土粘.液粘.着力B、颤chàn 颤.动颤.抖颤.粟C、拓tuò拓.片开拓.拓.展D、贴tiě请贴.庚贴.碑贴.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心慌意乱黯然神伤干燥通霄B、哀声叹气老态龙钟蹩进烟霭C、以逸待劳仗义执言浮躁寒伧D、性情孤僻事过景迁搭讪两讫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 )的说。
②“祥林嫂,你实在不( )。
”柳妈诡秘地说。
③那位画家一定画了( )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了一份。
④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 )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⑤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 )的席子用了。
A.简捷核算不只以致精制B.简捷合算不止以致精致C.简洁核算不只以至精制D.简洁合算不止以至精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并在描写中倾注着作者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
B.某领导任命的这位学科带头人,根本不懂外文,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他跟我很熟,我的爱好、性格,他都洞若观火....。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李老师是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女优秀教师。
B.请各地学员务必于本月15日前来报到。
C.他在得知处罚结果而感到“愤怒、羞耻”的是在最后一轮涉嫌打假球的球队居然没有一家得到降级的处分。
D.对某些行业的人来说,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可能是件难事,而使用规范的汉字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山东临沂市罗庄区-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山东临沂市罗庄区-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高二质量调研试题语文2020.01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最初用于音乐。
梁建文帝在《劝医论》中,首次把音乐的“韵”引入了诗歌美学,他敏锐地发现了诗歌中超迈悠远、耐人寻味的那种艺术趣味,与音乐的“余响”不绝、让人回味的“韵”在感官上相通。
从此,“韵”与诗,就成为密不可分的一对姊妹。
诗人之韵,是诗人个人的音乐修养、风貌,以及这种修养、风貌在诗歌作品中的作用。
古人以“琴棋书画”来评价艺术的修养,“乐”是第一要求。
他们认为,诗人对音乐的修炼,既可以使诗人形成与众不同的气质面貌,也能使他在创作时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既是一个人成为诗人的前提,又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
清人袁枚在《再答李少鹤》中视神韵为先天真性情,作品中的神韵,是作家的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作家的神韵,决定作品的神韵。
韵既是作品中的态度风致,也是作家的态度风致在作品中的体现。
诗歌之韵,既体现为外在的音乐形式即声律,又体现为内在的审美特质。
诗歌的外在之韵指向明确,内在之韵内涵更丰富。
在古典诗论中,韵是作为作品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存在的。
宋代李膺把“韵”比作朱弦遗音,大羹遗味,也就是说,作品必须具有超出文本之外的、令人回味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作品必要的组成部分,否则作品便是“庸俗鄙”一样的作品。
2020春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2020春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迤逦.l ǐ 憎.恶z ēn ɡ 朔.风s ù 追溯.s ù 傩.神n án B .怔.住zh èn ɡ 接壤.r àn ɡ 船棹.zh ào 懿.范y ì 拔擢.zh áiC .箭镞.z ú 岑.寂c én 尺牍.d ú 下乘.ch én ɡ 酝.酿y ùn D .坍.缩d ān 毗.邻b ǐ 霎.时sh à 刹.那ch à 隘.道ài 2.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有科学的态度。
“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改变以往生搬硬套、简单激进的行为方式,做到务实、理性、三思而后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实现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
其次要有魄力。
魄力是执行力的灵魂。
没有魄力,再难得的机遇,也会失之交臂....,再新颖的思路,也是徒有虚名....,再动人的目标,都将是空中楼阁....。
我们不缺机遇,也不缺思路,更不缺目标,缺的就是一种敢于真抓实干的魄力。
A .三思而后行B .失之交臂C .徒有虚名D .空中楼阁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传统语言,不要滥用网络语言,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
B 、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的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C .中国传统的艺术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民族的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
D .11月的澳大利亚气候温暖,在墨尔本最大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群的鹦鹉不但不怕生人,喜欢纵情于游客手上蹦跳嬉戏,而且五颜六色,极尽缤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
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
(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
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
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
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
慧远的*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
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
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
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
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
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
慧远的*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
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
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4-7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
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
迁秘书令、始平王师。
以例降爵为伯。
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
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
”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
”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
实有未尽。
”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
寻以萧赜死,停师。
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
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
诏兼侍中。
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
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
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未几,拜仪曹尚书。
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
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
服阕,兼太尉长史。
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
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
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
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
屡有表闻,朝廷不纳。
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
滨淮诸戍,由备得全。
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
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
二年卒官,年四十八。
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