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docx
强化学生规则意识与纪律约束方案

强化学生规则意识与纪律约束方案引言: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纪律和规则意识,这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尊重。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规则意识和纪律约束,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下面就来谈谈如何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纪律约束。
一、加强学生自律观念培养学生应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自律观念,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好处。
家长和教师应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等方式,让学生内化规则,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二、建立明确的纪律规则与制度学校应制定出一套明确、合理的纪律规定与制度,使学生清楚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这些规则与制度应包括学生行为规范、违纪处分措施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规则宣传教育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教育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规则的内容和重要性。
可以利用班会、主题演讲、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规则教育,让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自觉意识。
四、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可以设立班级纪律委员、学校纪律委员等职位,负责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
同时,可以通过班级评比、公示制度等方式强化监督机制,让学生时刻保持规矩。
五、加强对违纪行为的惩处对于那些违反规则的学生,应该依照规定进行严厉惩处。
这不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还可以维护学校纪律的严肃性。
同时,也应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六、注重规则的实施与执行学校应加强对规则的实施与执行,确保学生遵守规则的执行率。
这涉及到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质量,教师应做到严格要求、公正执行,让学生感受到规则的权威与必要性。
七、加强师生沟通与合作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是确保规则意识和纪律约束有效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提供一个开放公正的沟通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及时沟通、互相尊重,共同维护学校秩序和纪律。
八、强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应承担起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纪律约束的责任。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而且学科教师也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要求,“德育目标”成为教师备课时的必备内容。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在学校明礼诚信、遵守校规(班规)校纪及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后能否成为一个文明守纪、具有良好社会道德规范的好公民。
如何建设规则班级制度建设即是规则。
首先,班干部确定。
1、让学生毛遂自荐。
多数学生有想当班干部而为集体服务的欲望,大家都知道,当官总比百姓好。
2、从学生的“我和我的家庭”答案中了解学生过去是否当过班干部,因为有些学生做不到自荐。
3、学生推荐。
经学生推荐后,被推荐者同意,可以进入“临时班委”,我会告诉学生“临时班委”,相当于以前的伊拉克临时管委会。
希望在后面的竞选中获胜,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也参加竞选。
选举时,实行差额选举,且对落选者进行表扬,希望他们在下一届选举中获胜。
第一学期,一个月一次班委干部工作培训。
这样,班干部今后工作开展才有群众基础,学生也就会积极配合,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不难了。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则,并对规则严肃执行。
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规则意识教育。
具有班级班规、班级公约和班级操行评分细则是非常必要的。
我确定各种规则方法:如每个学生提出1~3条班规和班级操行评分细则,由班委会集中整理,划分班规、班级公约,再利用班会活动交大家讨论通过并公布实施。
这样,人人既然参与“班规”制定,人人也就了解“班规”,在今后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规则意识也就培养起来了。
每周值周班干部将在班会上总结班级班规执行情况和班级操行评分,达到强化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的目的。
我一般将所带班级班训定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规则意识专题教育班主任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首先是对规则进行学习。
在进行规则学习时,我一般从美国人的规则意识说起。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班级管理越来越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规则意识也成为了优秀的地球人必备素质之一。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班级管理中,深入浅出地讲解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班级的规章制度都不尽相同,但是,要想让学生们很好地理解规章制度背后的意义,首先要将这些规章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利用简明清晰的语言解释说明,这样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各项规章的具体内容以及制定规则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从班级管理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其规则意识。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和教师们应始终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对于文明、守纪、尊敬老师等规则,要引导学生们定期进行约束,同时,要鼓励学生在规章制度的遵守中不断进步,并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工作,养成遵循规则的好习惯。
再次,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可以从自身的层面进行。
教师应该始终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规则意识,同时,以实际行动指导、规范,教育学生们如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更加深刻的规则意识,并激发学生想要遵循规则的内在动力。
同时,在班级管理中,要多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在周围环境营造中强化规则观念,让学生们从内心中接受规则、尊重规则、并在日常教育和学习中积极执行规则。
最后,班级文化、班级移交、班级评比等各种形式的加强管理均可通过引导学生遵守规则来预防冲突、保障纪律安全和效率。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彰显规则的性质和意义,让我们的班级文化越过越有规律性和规范性;在班级移交中,逐步营建制度化的管理,以防御不良作风泛滥;在班级评比中,让学生们不断锤炼自我素质和规则意识的高度,最终培养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准则。
总之,通过观察、聆听、以及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这样能够降低冲突、保护纪律,同时也为实现班级的优质教育和教学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班级的发展和成长。
(1068字)。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班级制度作为学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班级制度的建设,可以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班级制度的重要性、班级制度的建设和班级制度的实施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班级制度的重要性初中生的成长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需要规范和引导来确立正确的认知与价值观,特别是在思想、观念和行为等方面都需要规范和引导。
班级制度便是一种对学生进行规范和引导的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
通过班级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可以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规范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班级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己的规则意识。
当学生遵守规则时,可以树立他们的纪律精神和自控能力。
当学生不遵守规则时,也可以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规矩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班级制度的建设班级制度建设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制度的范围和内容。
制定班级制度前,需要明确制度的范围和具体内容,例如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文化活动等方面。
2. 班级合作制度的制定。
班级内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和合作,合作制度的制定是重中之重。
3. 提高履行率的办法。
学生遵守规则的根本在于执行力,提高制度的履行率也是班级制度建设中重要的方面。
这需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评估和纠正等方面予以重视。
4. 制度宣传。
制度的宣传可以在班会上、课间桥段、公告栏以及班级微信群等多个渠道开展。
良好的宣传可以让制度得到广泛传播,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制度。
三、班级制度的实施建立制度之后,制度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制度的实施需要下面几个方面的配合:1.管理要严格。
要求对制度的执行进行监控,确保制度不被违规、扯淡或淡漠。
2.加强宣传教育。
社会舆论和传统文化是班级制度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认知。
浅谈怎样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浅谈怎样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什么是教育?教育家叶圣陶说:“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有人说:“习惯造就人的性格。
”也有人说:“习惯是成功的秘诀。
”我们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健康发展和人生成功的基础。
这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所说:“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可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多么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青少年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方面。
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就必须有一套评价参照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规则。
规则是约束人们言行,要求人们普遍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诸如法律、守则、制度、章程、纪律等。
规则意识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态度和自觉按章行事的习惯。
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渡过的,班级则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集体。
所以,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也是学校德育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1建立健全人性化的班级制度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使全班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习生活的自觉性,自觉遵守班级纪律,积极参加学校文体活动,积极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为班级争得荣誉,以期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塑造良好的班风班级,争创“先进班级体”。
建立健全班级制度,是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班级管理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它是班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时刻起着规范引导作用,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确保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转,提高班级管理,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成学生的各项学习任务,提高素质教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哈马斯认为:没有主体间的有效性就没有规则。
规则或规范,不像事件那样发生,而是被作用主体承认其意义而产生有效作用。
反思我们许多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学生参与制定,大多是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和成人的思维角度给学生制定了:“上课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在楼道和教室打闹”、“不能损坏花草树木”等许多禁止性规定。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全部内容。
问题名称学生参与班规制定,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现象描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行为举止随心所欲,不守规矩,如:上课大声喧哗,随便吃东西,离开座位,不按时交作业,乱扔垃圾,不讲礼貌,在楼道里乱跑,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养成了许多不文明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产生原因导致学生规则意识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1、家庭因素:如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几代人围着一个“小皇帝”转,事事让着、宠着、惯着,长期的娇生惯养,使其逐渐形成了以我为中心,遇事我为先的心理定势。
造成了在现代家庭结构条件下,家庭对子女行为规则教育的缺失.甚至有些素质低下的家长,还带头做一些违背社会规则的事,给孩子起了很坏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效仿的“活教材”.2、学校因素:我校学生来源较复杂,有外地进城务工子女,有城区农村学生,有附近小区学生。
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
由于从小所受家庭教育和影响的不同,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班级管理中,大多是由教师制定学生的行为规则,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甚至有些教师在某项活动之前不向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责备学生。
3、社会因素:由于社会上存在个别的违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谴责和制止,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误导。
班主任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周建华 王 亮 马润 华 ,
( I  ̄, 1 1 l 省汶川县三江小学 6 2 3 0 0 2)
新 形 势 下的新 课 程改 革 ,紧 扣学 生 的实 际需要 ,尤其 注重 中小学 生规 则意 识的 培养 ,这 对于 学生 的健 康成 长 非常 重要 。 学生 是教 育 的主 体 ,是班 级和 学 校的 主人 ,要 培 养他 们 良好 的规 则意 识 ,只有 从他 们 身心 发展 的规 律 出发 ,按 照贴 近 学生 、贴 近 实际 、贴 近 生 活的 原则 制 定班 级制 度 。在制 定班 级 制度 时 ,要 充分 发挥 班干 部 和全 体学 生 的主观 能 动性 ,不 能只 满足 于 几条 文字 性 公约 的制 定和 强硬 性规 定 的实 施 ,还 需 要更 新方 法 ,让 学生 既要 参 与制度 的制定 ,又要遵 守所制 定 的规 章 制度 , 同时还 要 监督 自己与他 人遵 守制 度 的情 况 。 如 何 培养 学生 的规 则意 识 呢? 首 先 ,班 主任 要 注意 树立 榜样 ,示范 引路 。 因为 一个班 集 体 ,开 始往 往 只是 少 数学 生作 出榜样遵 守制度 ,而我 们班 主任 应 该通 过一 桩 桩 ,一件 件 事例 的积 累 ,进 而扩 大 为班 级 的一部 分人 和 班级 大 多数人 的行 为,最 后 成 为全 班 学生 的行 为准 则和 习惯 。班主 任 是学 生 的楷模 ,言谈 举止 对 学生 具 有很 大 的感 染力 ,班 主任 应 以身 作 则,率 先 垂范 , 要求 学生 做 到的 自己 首 先要 做 到 。比如 : 我们汶 川 县三 江 小学每 个 班 的班 级公 约里 ,都 要求 每 个学 生 担负起 保 持 教室和 学 校环 境 卫生清 洁 的责 任 ,所 以无 论是 在 教室 里还是在校园里看到纸属,所有老师都会弯腰拾起,这给学生起到了很好 的表 率 作用 。现 在 , 当你进 入 三江 小学 ,首 先 映入 眼帘 的 是洁 净整 齐 的校 园 ,这 可是 老师 和 同学共 同努 力 的结 果呀 。 接着 ,班 主任 必须 树 立“ 每 个 学生 都 是班 集体 主 人” 的观 念 ,实行 班 级 民主化 管理 。一个 集体 ,它 里 面 的个体 都有 自己的 想法 ,想 要 处理 好并 不 是一 件容 易 的事 情 ,如 果单 从制 度来 讲 不可 能让 所有 的人都 满 意 。只 有 唤 醒和 激励 学 生 的参 与意 识 ,充分 调 动和 发挥 学 生的 主动 性 ,力 争不 让任 何 个 学 生成 为旁 观 者 ,使学 生成 为班 集 体 的主人 ,这 样 我们 的班 级制 度 , 学 生才 能 自觉遵 守 ,从而 成 为一个 全新 的 自我 。 比如 ,一年 级 一班 的马 润华 老 师在 对班 上 的公共 财 物 的管 理时 ,她 先 把各 种财 物 设施 分 配给 每个 孩 子, 让孩 子们 成为 它们 的 主人 ,这 样孩 子 们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规则意识。
我们需要协助学生确立准确的基本规则观,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我该怎么做”,“我不能这样做”,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和班风。
我就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制定规则,重落实。
我们的学生都很聪明,也很会耍小聪明,假如教师的执行力一旦形同虚设的话,他们就会乘虚而入。
所以,我对学生从来都是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让学生对我的规定不敢懈怠。
如早晨实行自主阅读,不能随意地走动和吵闹,教室必需保持安静;课前2分钟的诵读古诗,人人参与,不能滥竽充数;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课后有统计,不能只做“录音机”、“旁观者”;作业即时完成和上交,做到天天清,不允许学生存有侥幸心理,随时随地地检查和督促,让所有学生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二、落实规则,重表扬,以一促全。
在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基础上,执行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毕竟要让年幼的学生具有很好的自制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于是,激励和表扬充斥了我的管理工作。
当看到学生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时,我就表扬他心中有集体,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当看到胆小的学生主动发言时,我马上肯定他的进步,夸他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当好动的学生认真地听完一节课时,我摸着他的头说“我就知道你行的”;当学生终于有一次作业全对时,我夸赞他着那时个认真的孩子。
……相对来说,学生喜欢表扬,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也许仅仅一次不经意地表扬,却能够让学生激动良久,从而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同时也能够让一些原本有点想自暴自弃的学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有了上进的信心。
肯定并认可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具有上进的动力是激励和表扬的目的。
当然表扬也不能泛滥成灾,要适可而止。
三、树立榜样,贵坚持。
身边的好榜样往往能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产生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而且身边的榜样也让学生觉得这样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努力一把就能达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则是保障社会良好秩序运行的前提,任何组织、集体都要有规则,没有规则以及没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很难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小小的家庭或集体都应有明确的法规来约束个人人的规则意识一般在初等教育阶段基本养成,所以,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意义重大。
一个好的班集体必有明确的班规和班级目标,否则这个班级就会一盘散沙,不会有任何作为。
张大均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班级要有明确统一的规范,在班级内部和外部都要有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规章制度是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
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制定民主科学的班级制度 1 过程民主。
在班级制度的建立中,我们要始终坚信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这一原则。
因此,在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建立中来。
因为只有学生经过思考,本着规则受益的原则,把自己的思考的一些权利,形成公权力,即公共规则。
因为学生是规则的制定者,学生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去遵守。
从而,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2 内容科学。
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有科学依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
内容可以参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定,还要有明确的奖惩办法。
班规的内容做到了科学合理,简明易行,同时又全面可信,方可达到规范学生的言行,提升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
制定的班规既有法律依据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这样必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同,班规也会得到很好的执行。
二、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监督不遵守规则比没有规则更可怕。
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监督。
也就是在规则意识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之前,外在的约束是极其必要的。
特别是在一些差班,班主任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班主任就是规则的践行者。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先做到。
如要求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将成为以身作则的好榜样。
班主任可能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在我带毕业班时要求全体同学提前一小时到班级上晚自习。
起初,不论我是否有晚课,都每天提前一小时到班;没有人值日,也没有人愿意值日,我就亲自拿起拖把、扫把,一个人打扫教室卫生。
我发明的用毛巾擦黑板,要求连擦三遍,直到黑板一尘不染,最后还要把毛巾叠成方形被很多班级效仿。
慢慢地班级秩序会越来越稳定,继而班干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班级管理逐渐走向自动化。
各小组长、班委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事做。
对个别问题生要做好跟踪帮扶,对常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实时提醒、强化,头号问题生由班主任亲自监管,其他个别问题生班干部分管,做到预防为主。
三、完善评价制度,奖罚分明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使其逐渐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对于学困生或问题学生,班级的很多规章制度和校纪校规似乎显得很苍白,几乎每位班主任都会遇到几个难缠的问题生,他们敢为天下先,每次都敢率先触犯班规。
任何不遵守规则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针对第一次迟到、第一次不按时交作业、第一次扰乱课堂等等的第一次。
面对每一个第一次的违规违纪,班主任必须做到让违规违纪的同学清醒地认识到错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让每一位同学认识到班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任何人不得随意违反,违者必究,违者必罚。
当然惩罚首先是让当事人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之后加以为班级做些服务性的惩罚,如擦黑板,卫生监督员等。
案例2009年9月,我做九1班的班主任,全班46位同学都是从薄弱学校撤并过来的黎族学生,第一次摸底测试中我们班的物理平均分仅有 2 分。
开学初,他们就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没有人愿意做班干部,没有人劳动,上课也没人听得懂老师在讲什么。
也正是这些,却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无穷乐趣。
第一次无故旷课,也不请假,不来上课的吉亚三同学家住距离学校10 公里外的山区。
当天放晚学,我借到两辆摩托车,由两位本地学生带路连夜从吉亚三家里请他回校上课。
回来以后,我以吉亚三同学无故旷课、被我无情地从家里请回来为背景,在班级里进行了一番教育。
让每一位学生清楚地明白任何人都不能无故旷课,有故也不能随意请假。
还有第一次听说晚上有人去网吧上网,夜不归宿。
我夜里十一点多带着几个住校男生从网吧里带回来了罗少卿。
次日,继续进行告诫教育,当然效果很好,之后,很少有人夜不归宿。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德育的重要目标,唯有个体间严格遵守各项规则,个体在互动交往中才会有自由、平等、和谐的关系。
班级管理中只有注重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方可打造出纪律严明、目标一致的优秀班集体。
作者孙秀伟单位海南乐东思源实验学校本word 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重症肺炎【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 位。
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
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
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
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
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
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 发热。
③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④WBC > 1099 X 10 / 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
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
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 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 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50%;《少尿(每日177卩mol/L( 2mg/dl)。
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PaO2/FiO2 2007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
主要标准:① 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
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 氧合指数(PaO2/FiO2) 20 mg/dL)⑥ 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v 4X 109 /L)⑦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v 100 X 10gL)⑧ 体温降低(中心体温v 36 C)⑨ 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
符合 1 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F)的定义与SCAP相近。
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 制订了《成人HAP, VAP, HCAP 处理指南》。
指南中界定了HCAP 的病人范围:在90d 内因急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内有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
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和VAP的范畴内。
【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现。
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容易引起误诊。
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
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HCAP患者。
重症CAP 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⑴肺炎链球菌为重症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
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精中毒、抽搐和昏迷)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
病毒感染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充血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素。
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
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4 C,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人。
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胸部X 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
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
肺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9 倍。
⑵金葡菌肺炎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
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生率可高达25%,约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
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死亡率为64%。
胸部X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
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CAP中较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
⑶革兰氏阴性菌CAP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
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的CAP约占1%~5%,但其临床过程较为危重。
易发生于酗酒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和衰弱者,表现为明显的中毒症状。
胸部X 线的典型表现为右上叶的浓密浸润阴影、边缘清楚,早期可有脓肿的形成。
死亡率高达40%~50%。
⑷非典型病原体在CAP中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者占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