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荔枝蜜
语文教案-荔枝蜜

语文教案-荔枝蜜教学目标:1. 了解荔枝蜜的特点和产地,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 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4.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导入1. 引入课题:介绍荔枝蜜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对荔枝蜜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第二章:阅读理解1.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荔枝蜜》,理解课文内容。
2. 问题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荔枝蜜的产地、特点等。
第三章:文学分析1. 文学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2.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写作练习1. 写作指导: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如“我心中的荔枝蜜”,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写作。
2.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章:课堂总结1. 总结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所学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阅读其他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荔枝蜜》2. 多媒体课件:荔枝蜜的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和回答,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质量和表达能力。
4. 课堂总结:通过学生的课堂总结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能力。
第七章:作品展示1. 学生展示:学生选择荔枝蜜相关的话题,通过图片、手工艺品等形式进行展示。
2. 评价与反馈: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荔枝蜜语文教案设计

荔枝蜜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荔枝蜜》;(2)了解荔枝蜜的产地、特点以及制作过程;(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3)学会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感恩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荔枝蜜》;(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3)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荔枝蜜的制作过程;(2)如何引导学生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荔枝蜜的产地、特点及营养价值;(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荔枝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自然美景,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2)学生分享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抒发热爱之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荔枝蜜》;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向往美好生活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荔枝蜜》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荔枝蜜》教案一、教案目标1. 能够理解和熟练运用《荔枝蜜》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荔枝蜜》课文中的语法结构。
3. 能够通过理解《荔枝蜜》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能够通过《荔枝蜜》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词汇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 语法结构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本和练习册。
3. 板书工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荔枝的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接触到荔枝的外观和味道。
引导学生开启对荔枝蜜的好奇之心。
Step 2: 课文阅读1. 教师提前阅读课文《荔枝蜜》,理清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教师带领学生跟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
3.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小组活动,发挥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节。
Step 3: 词汇学习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注重词汇的拼写和发音,并引导学生跟读。
2. 教师设计多个例句以及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
Step 4: 语法讲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讲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如现在进行时和情态动词等。
通过例句的呈现和多次练习,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Step 5: 阅读理解1. 教师出示一些课文中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理解和思考。
2. 学生分组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阅读理解题目,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行答案解析。
Step 6: 团队合作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团队合作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熟练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掌握并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结构。
通过阅读理解和团队合作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荔枝蜜》教案

《荔枝蜜》教学设计中文5121:陈昭学号:201241549【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文章的选材特点以及思路脉络;学习和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构思技巧;理解文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习文中“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注重感悟,领会作者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联想揭示文章主旨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借物抒情的表现方法;通过对平常事物的体察,引发出富于哲理的思考,并以生动的画面烘托跌宕的情思,从而表现出歌颂新生活及其创造者的中心思想。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散文。
文章通过采访从化温泉蜂场的记叙,借赞美荔枝蜜的甜香和蜜蜂的勤劳,饱含激情地沉歌了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
本文寓于诗情画意,文字优美。
教学重点宜放在引导学生朗读上,在朗读中注重感悟,领会作者从"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联想,揭示文章主旨的写作特点。
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用投影仪放映出唐诗《过华清宫》绝句的字幕及画面,学生齐读)“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作,它辛辣地鞭挞了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荔枝是极难保鲜的,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惜让人快马加鞭,从千里之外的广东进贡荔枝,以致马都累死了。
由此可见荔枝的美妙可口。
而著名作家杨朔不但感受到荔枝的美妙可口,更感受到荔枝蜜的美妙可口。
(板书课题、作者。
)2、介绍作者。
杨朔(1913-1968),现代作家,山东蓬莱人。
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荔枝蜜》优秀教案

《荔枝蜜》优秀教案《荔枝蜜》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的是学生理解本文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和学习本文运用联想借物喻人的写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清本文作者对蜜蜂的感情线索和作者运用联想借物喻人的写法。
2.难点:本文运用联想,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教学模式:导入――感知――品读――迁移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以记述为主,兼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的散文。
文章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并运用联想,借物喻人的写法文章内容并不难懂,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请文章线索,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
在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助联想,借物喻人的写法。
然后对文章的难点进行迁移,强化训练,以读促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理请线索1.学生听《荔枝蜜》朗读录音。
2.听完录音后,学生谈看法。
(要求学找出文中作者对蜜蜂感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①讨厌蜜蜂②喜欢蜜蜂③赞扬蜜蜂④学习蜜蜂三、精读品位,教师质疑1.先叫两名学生朗读第八段至十六段,然后全体学生齐读十七段。
2.提问①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引导学生概括出蜜蜂的主要特征“勤劳奉献”)②如果把“我不禁一颤”改为“我不禁想到”,表达效果一样吗?为什么?四、精读感悟,联想迁移1.学生齐读十八段2.学生讨论:作者由蜜蜂联想到了农民,蜜蜂与农民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样联想是否合理?3学生根据自己喜爱或熟悉的某一动物或事物,说出它的主要特征,然后联想到了什么?4.教师小结:借物喻人这种表现手法,在文章中常常见到。
我们要留心生活,根据某些动物或事物的某一特征,借助联想,富于其深刻的含义。
五、课下练习以某种动物或事物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要求运用联想,借物喻人的写法)《荔枝蜜》优秀教案2重点难点: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荔枝蜜课文的教案

荔枝蜜课文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荔枝蜜》;(2)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荔枝蜜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3)掌握课文中涉及的农业知识,如荔枝的生长过程、蜜蜂的养殖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2)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勤劳、善良、团结的品质;(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荔枝蜜》的基本情况介绍;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修辞手法等;3. 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4.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农业知识的拓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荔枝蜜》;(2)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及农业知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农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对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蜜蜂相关的课文,如《蜜蜂引路》;(2)简要介绍荔枝蜜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3)激发学生对课文《荔枝蜜》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荔枝蜜的美;(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简要介绍荔枝的生长过程和蜜蜂的养殖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修辞手法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自然美的感悟;(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勤劳、善良、团结的品质;(3)组织学生进行农业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荔枝蜜》,巩固所学知识;2. 结合课文内容,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感悟;3. 调查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了解荔枝的生长过程和蜜蜂的养殖知识,下节课分享。
语文课件《荔枝蜜》ppt课件.优秀文档PPT

采得百花成蜜甜
荔枝蜜
杨朔
掐 海棠花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 春水 疙瘩 幻景 【语文课件】《荔枝蜜》ppt课件
被蜜蜂 蜇 了一下
1、由荔枝蜜的甜美想到:
一 潭 春水 疙瘩 2、由蜜蜂沸沸扬扬的情景想到:
5、“我不觉动了情”原稿是“我不觉发生了兴趣”,作者为什么这样改? 写散文要借助联想,课文出现了三次联想: 3、由荔枝蜜的酿造者蜜蜂想到:
一 春水 疙瘩 幻景 一 春水 疙瘩 幻景
【语文课件】《荔枝蜜》ppt课件
感 总不大喜欢
情 变
我不觉动了情
化
为 我不禁一颤
线
索 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写散文要借助联想,课文出现了三次联扬扬的情景想到:
建设新生活
3、由荔枝蜜的酿造者蜜蜂想到:
幸福生活的建造者劳动人民
5、“我不觉动了情”原稿是“我不觉发 生了兴趣”,作者为什么这样改?
6、“我不禁一颤(想)”,用括号中的 词取代“一颤”好吗?
幻景
黑黝黝 沸沸扬扬 提防
海棠花 被蜜蜂 了一下
黑黝黝 沸沸扬扬 1、本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为什么标题却用“荔枝蜜”?
1、由荔枝蜜的甜美想到: 3、由荔枝蜜的酿造者蜜蜂想到:
提防
黑黝黝 沸沸扬扬 提防
黑黝黝 沸沸扬扬 提防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海棠花 被蜜蜂 了一下
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组织全文,为什么标题却用“荔枝蜜”?
2、怎样理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 高尚啊!”
3、“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 也叫人喜爱”,句中“往往”能去掉?换为 “都”行不行?
2023荔枝蜜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2023荔枝蜜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做阅读时可以联系生活。
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学问的积累、生活阅历是否可帮忙自己解题。
下面是我整理的荔枝蜜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荔枝蜜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荔枝或许是世上最鲜美的水果。
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①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见荔枝的妙处。
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
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或许没听说这(A) 物儿吧?②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季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遗忘早晚。
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
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爱吃这种蜜,zi (B)身体。
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
一开瓶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
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得呢。
1、将文中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
A( ) B()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解释。
啖_______ _______ 瓶塞儿______ _______ 中看_____________3、用“出众”一词造句。
4、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写荔枝树、荔枝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其次段中绽开联想,由____________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
7、在本文要写蜜蜂,赞美蜜蜂勤劳无私的品质,却为何用大量的笔墨写荔枝林、荔枝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枝蜜
杨朔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
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说起来可笑。
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
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
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
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不是山。
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
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
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见荔枝的妙处。
偏偏我来得不是时候,满树刚开着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
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从化温泉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
有人也许没听说过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
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
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
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
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
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
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
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举动很精细。
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小心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
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
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
年四季都不闲着。
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
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
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
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
专干坏事。
”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
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
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
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
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
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