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西药联合使用的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中西药联合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西药联合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公告:全球有七分之一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在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药,因此合理用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西药联合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随着中西医在临床上联合应用广泛开展,如何合理地联合应用中+ 西药以及避免中西药间的配伍禁忌,就成了较为突出的问题。

实践证明,某些中西药配伍不合理,往往会使药物疗效降低或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产生毒付反应和危及生命。

1: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降压药期间,如优降宁、复方降压片等(服西药痢特灵、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不能同时服中药麻黄、中成药麻杏石甘汤、麻杏止咳糖浆、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通宣理肺丸、清肺饮、止咳定喘丸、防风通圣丸、半夏露、气管炎糖浆、哮喘片等。

因这些中药中含有麻黄碱,而麻黄碱可促使贮存在神经末稍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可引起头痛、头昏、恶心、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血压增高,严重时可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 (2):在服用优降宁期间忌服白扁豆,因二者结合使体内酪胺堆积,引起高血压危象,甚至导致死亡。

附:(高血压危象症: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舒张压持续130毫米汞柱以上,头痛剧烈,烦燥,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视网膜出血,水肿,出现尿毒症,尿毒症常为致死的原因)。

(3)以上含有麻黄的中药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时与氨茶碱合用后,毒性增强,可致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震颤、头痛、头昏及心律失常,故二者不宜合用。

(4)含麻黄制剂的中药不宜与洋地黄、地戈辛、毒毛旋花子甙k等强心药合用,(如复方川贝精片,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易致心律失常及心衰等毒性反应。

因麻黄碱能兴奋心肌,而致心律加快,增加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

(5):使用麻黄碱时不能同时服用降压药:因麻黄碱具有兴奋和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使降压药作用减弱,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失去控制,严重者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6):服甘草制剂如甘草浸膏、甘草片等不能与利血平、降压灵、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并用,因甘草能引起高血压及发生低血钾,与以上降压药相拮抗。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是现代药物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从药物的命名、用药原则、联合应用的好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的命名1、西药与中药在名称上的表达方式不同,西药多采用统一的化学名称,而中药的命名方法十分多样,每个方剂都有专有名称,因此在联合应用中必须要进行精准的药物命名和匹配。

2、在联合应用中,对于中药的命名需要标注清楚其学名、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及其含义。

3、对于西药来说,命名需要注明其化学名称、通用名称、商品名称等。

二、用药原则1、选择性联合:药物联合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联合,不同药物之间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因此需要选择药效相同、作用机制相似并具有协同增效的药物进行联合。

2、安全性: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药品评估和监测,确保联合应用后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3、适用症:联合应用需要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体质和心理因素,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三、联合应用的好处1、提高疗效:药物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疾病的治愈和缓解,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疼痛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并增加治愈的概率,提高治疗效果。

2、减轻副作用: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由于联合应用可以降低单个药物的用药量,从而减轻了单个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3、适应症扩大: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扩大药物的适应症,缩短药物的治疗周期和提高治疗效果。

4、减少药物耐受性发生: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减少药物耐受性的发生,加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现代药物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但是在联合应用中需要注意安全性和效果的平衡,精准的药物命名和用药原则是联合应用的关键。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是指中药和西药在临床应用中相互配伍、联合使用的原则。

其基本原则如下:
1.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药物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西药组合,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疗效进行调整。

2. 相似原则:中药和西药的药性和作用相似或相近,适合联合使用,例如中药和西药都具有抗菌作用的情况。

3. 互补原则:中药和西药在作用机制上互为补充,通过联合应用可以增强疗效,例如中草药可以增强某些抗生素的效果。

4. 调控原则:中药可以调节西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提高其疗效或减少副作用,例如中药可以调节西药的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

5. 安全性原则:中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应考虑其安全性,避免增加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总之,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中西药组合,并考虑其相互作用和安全性,以达到优化疗效的目的。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药物联用一直是医学领域中一个备受争议和关注的话题。

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更是在实践中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西药联用的优势、注意事项以及配伍禁忌进行探讨。

一、中西药联用的优势中西药联用即中医药与西药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中西药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某些情况下,结合使用可以发挥双方的最佳效果。

中药通常以中药颗粒、药饮等形式应用,有温和疗效、副作用小的特点;而西药则有剂量准确、起效快的特点。

因此,中西药联合使用可以综合体现中西医学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治疗满意度。

二、中西药联用的注意事项1.专业医师指导:中西药联用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师需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用药史等信息,结合中西医诊断进行合理用药。

2.明确疗效和副作用:使用中西药联用时需明确药物的疗效目标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3.个体化用药:不同患者体质和病情差异较大,中西药的选择和搭配需要个体化,避免盲目跟风,尽量减少不适反应产生。

4.遵医嘱服用:患者在接受中西药联用治疗时,需严格按照医师的用药建议进行规范用药,坚持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计划,避免漏服或过量用药。

三、中西药的配伍禁忌1.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削弱,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避免禁忌药物的搭配,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 中药禁忌:有些中药成分在配伍过程中可能会与某些西药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疗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加剧。

如某些中药禁忌与抗生素、镇静药物等西药联用。

3. 西药禁忌:有些西药在配伍中可能会与中药产生不良反应,导致中药疗效受损。

如某些西药禁忌与中药补益药物、滋补药物等联合使用。

4. 老少禁忌:老年人和儿童的身体机能较弱,耐受能力差,对于中西药的使用需要特别慎重。

应避免禁忌药物的使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结语:中西药联用是一种新颖的治疗方式,在实践中需要慎重对待。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中西药联合应用如今在各医院临床科室已相当普遍, 由于疗效不错,也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肯定。

正确合理配伍能增强药物的药效,同时缩短治疗周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反之,不但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所以,我们在中西药联合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含金属离子的中药,如代赭石、石膏、花蕊石、磁石、牛黄解毒片等。

不宜与四环素类、左旋多巴类、红霉素、利福平、强的松、异烟肼、氯丙嗪等药同用,中药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会与这些西药形成络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如1.含钾的中药,如金钱草、牛膝、泽泻、萹蓄等不宜与安体舒通、氯化钾同服,同服后会出现药源性血钾过高症。

2.含汞的朱砂中药不宜与具有还原性的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同用。

3、含砷的中药雄黄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同用等。

二、含有机酸的中药,如山楂、山茱萸、陈皮、乌梅、五味子、木瓜、青皮及其制剂山楂丸、保和丸、乌梅丸、五味子糖浆等,1.不宜与制酸药同服,包括氢氧化铝、碳酸氢钠、胃舒平、氨茶碱等,同服会因酸碱中和降低或失去制酸药的治疗作用;2.不宜与磺胺类西药同服,因为有机酸所致的酸性环境能使乙酰化后的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3.不宜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同用,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另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甲氧基青霉素、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等。

这些西药在酸性尿液中抗菌力降低;5.有机酸与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合用,使后者分解失效;6.有机酸不宜与利福平、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长期合用,会增加西药在肾脏的重吸收,加重对肾脏的毒性;不宜与东莨菪碱、咖啡因及颠茄等弱碱性西药合用,会减少肾小管对这些药物和重吸收,使药效降低。

三、含碱性化合物的中药,如硼砂、玄明粉等。

1.不宜与左旋多巴同服。

因为此类中西药相遇,在消化液中,可使相当部分左旋多巴分子降解迅速,且不可逆地变成无生理活性的黑色素,从而降低疗效;2.含生物碱的中药,如麻黄、黄连、黄柏、防己、元胡、苦参、乌头、贝母等,与胃蛋白酶、乳酶生、等酶制剂产生沉淀;与碳酸钙、氯化钙、硫酸亚铁等金属盐类产生沉淀;与碘化物、碘化钠产生沉淀,因此都不宜同服。

中药治疗与西药的结合应用

中药治疗与西药的结合应用

中药治疗与西药的结合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西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单纯地使用西药治疗未必能见效。

此时,结合中药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治疗与西药的结合应用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1. 中药治疗的优点中药治疗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中药治疗通常采用多种药材组合使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其次,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

除此之外,中药治疗还有以下几个优点:- 中药药性温和,副作用小;- 中药可以根据病情进行调配,灵活性高;- 中药经验丰富且历史悠久。

2. 中药治疗的不足之处虽然中药治疗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中药制剂多种多样,质量控制难度大。

其次,中药可以产生慢性药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

此外,中药治疗如果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导致过敏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 中药治疗与西药的结合应用可以起到相互补充、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使用中药可以调节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增强身体免疫力。

西药含有可量化的活性成分,可以有针对性地治疗疾病,且作用快。

另外,中药与西药结合应用还能够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注意事项在中药治疗与西药结合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必须遵医嘱使用药物,不得自行停药;- 对于中药的质量要求较高,需要选择专业正规的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在使用中药时,需要了解中药的药性和适用范围,不能乱用;- 在中药治疗与西药结合应用时,要避免药物间的不良相互作用。

5. 总结综合来看,中药治疗与西药的结合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治疗效果,但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

未来,中国的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等制剂的研发和推广也将为中西结合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中西药联合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中西药联合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浅谈中西药联合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指临床诊疗过程中,用中药(单味、复方制刑、中成药或汤剂)与西药联用或序惯联用。

在临床上,中西药联用最早见于张锡纯的石膏、阿司匹林,随着中西药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并用在诊疗中日益广泛应用。

反之,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可使药效减弱或消失、毒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死亡[1]。

因此,研究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中西药物联合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对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无疑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中西药联用增加原有疗效中药成分复杂、宏观调节、疗效稳定,而西药大多成分单一,针对性强,药效迅速,两者合理结合,能标本兼顾,增强疗效,如香连丸与广谱抗菌效剂tmp联用后,可使其抗菌活性增强;理气药枳实与庆大霉素联用于胆道感染时,由于枳实能松弛胆总管括约肌可使肠道内压力下降,从而升高了胆道内庆大霉素的浓度,疗效提高。

2 中西药联用降低毒性化疗药物在对机体起化疗作用的同时,也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西药尤为突出,中西药联用能降低毒性,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减轻激素的反馈抑制作用,防止撤停激素后的反跳现象,防止化疗的毒副作用,如灵芝、刺五加、人参,鸡血藤、女贞子等分别与环磷酸酰胺、氟尿嘧啶等抗癌药物联用均可以缓解或消除因使用后者所导致的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甘草人参汤与激素联用,可减少因长期使用激素而无法撤停的病人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3中西药联用降低疗效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能使原有成分失去活性或丧失,从而降低疗效。

如①含金属离子的中药及中成药与西药四环素类同服,能降低四环素抗生素的疗效。

②含鞣质类中药及中成药如地榆、虎杖、五味于等与含金属离子的西药碳酸钙、葡萄糖酸钙、胃舒平等同服,可生成难于吸收的沉淀物而降低疗效。

③含酸性成分的中药及中成药如乌梅、山楂、保和丸与碱性西药或氨基糖升类抗生京同用,使西药药效减弱或失效。

④含碱性成分较多的中药及中成药如硼砂、瓦楞于、石灵散等可降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的抗菌能力,也可降低普艿洛尔、苯妥英钠等药物的疗效,故忌同服;⑤含生物碱类的中药及中成药如黄连、黄柏、川乌等与碱性较强的西药酶制剂、重金属盐类西药合用,可导致疗效降低或消失[2]。

西药与中药兼容管理制度

西药与中药兼容管理制度

西药与中药兼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医院的药品管理水平,订立本西药与中药兼容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涉及西药和中药的医疗活动,包含临床诊疗、药品采购、药房管理等环节。

第二章药品分类依照药理学作用和临床应用,将药品划分为西药和中药。

第一节西药西药指的是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的药物,包含化学药品、生物制剂和放射药品等。

第二节中药中药指的是由自然药物制备而成的药物,包含中药饮片、中药丸剂、中药颗粒等。

第三章西药与中药兼容原则第一节兼容性评估在西药和中药的联用前,医院应进行兼容性评估,推断其药物之间是否兼容。

兼容性评估应考虑药物的药理特性、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第二节药物选择和使用1.在西药和中药联用时,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诊断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

2.药师应依据医生的处方,正确配伍西药和中药,避开不合理的药物组合。

3.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明确指出患者需要同时使用的西药和中药,并写明用药目的和联用方法。

第三节禁忌和注意事项1.严禁将禁忌药物与中药联用,以避开显现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2.禁止将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西药和中药联用,以免造成药效加强或减弱,影响治疗效果。

3.患者在使用西药和中药联用时,应搭配医生和药师的引导,遵从用药规范,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第四章药师责任与义务第一节药品配伍1.药师应依据西药与中药的特性,正确配伍药物,避开不合理或禁忌的组合。

2.药师在配伍药物时,应认真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和相互之间的兼容性。

第二节药物储存管理1.医院药房应确保西药和中药的存储环境符合相关要求,防止药品受潮、受热、受光等。

2.药师应定期检查药品的保质期,并定期清理过期药品,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三节用药引导1.药师在患者使用西药和中药联用时,应向患者供应合理用药引导,包含用药时间、剂量、频率等。

2.药师应向患者认真说明西药和中药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帮忙患者理解用药目的和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和西药联合使用的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以相同或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而使药物作用与效应发生的变化。

变化的结果可能使疗效增强或不良反应降低或消失;也可能使疗效降低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因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者个人的关注。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一种应当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

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中西药物联合并用的机率越来越高。

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制剂不断问世,剂型日益增多,儿童给药困难更大,指导家长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也是医药工作者的一项责任。

因此,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临床用药中的中西药相互作用。

1.药物相互作用分类
1.1 按药效学分类
其本质属于药理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

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同西药间的相互作用一样,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用药所追求的,如猪苓、泽泻有利水渗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因此,猪苓、泽泻与双氢克尿噻、速尿合用有协同作用。

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胆道,使其抗感染作用增强。

拮抗作用的机会也很多,不但使药效降低,而且还可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

例如:抗感冒新药白加黑中黑片有效成分之一盐酸苯海拉明,属于抗组织胺药。

中成药维C银翘片中也含有抗组织胺药扑尔敏,若合用或与其他抗组织胺药(感冒通,康泰克)合用,会使药量增加,加重抗组织胺症状,嗜睡、头痛、头晕,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呈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能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及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与水杨酸钠合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与强心甙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与西药双氢
克尿噻等排钾利尿剂合用,更易引起低血钾症。

中西药合用产生有毒化合物,增加毒副作用。

含朱砂(Mg2+)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梅花点舌丹、七厘散、冠心苏合丸等,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钠、溴化钾、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可生成有毒的溴化汞或碘化汞等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1.2 按药代动力学分类
1.2.1 影响药物的吸收
理化因素:螯合、水解、吸附、胃肠酸碱度;生化因素:影响胃排空,使药物与吸收部位的接触、改变肠道菌群、粘膜损害。

如黄芩、木香、砂仁、陈皮等对肠道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停留时间,使药物吸收增加,血药浓度增高,易致中毒。

治疗冠心病用5%葡萄糖加丹参注射液、细胞色素C静脉滴注,因丹参酮含酚性成分,细胞色素C为含铁的络合物,故混用可使药液浑浊,妨碍吸收,影响疗效。

甘草与多元环碱性较强的盐酸麻黄碱同服,可产生沉淀,使吸收减少而影响药效。

中药炭以及瓦楞子、牡蛎不宜与多酶片、胃蛋白酶等合用,因为炭等会吸附酶类制剂从而降低疗效。

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五倍子、石榴皮等不能与胃蛋白酶合剂、淀粉酶、多酶片等合用,因其中含有蛋白质,结构中的肽键或酰胺键与鞣质结合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氢键缔合物而改变其性质,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纳呆等症状。

若与维生素B1合用后可在体内产生永久性结合,使其排出体外而失去作用。

含有皂苷成分的中药,如人参、三七、远志、桔梗等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合用。

因其在酸性环境中,在酶的作用下,皂苷极易水解失效。

同时也不宜与含有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次碳酸铋等合用,可形成沉淀。

1.2.2 影响药物的分布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因其与血浆蛋白较高的亲和力,较多的蛋白结合点,能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置换出来。

但与蛋白结合率相等或几乎相等的药物之间的置换关系就难以确定。

碱性中药硼砂与西药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同服时,能使这些抗生素排泄减少、疗效增加,但同时又能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产生前庭紊乱的毒性反应,形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耳聋及行动蹒跚,尤其对少年儿童危害更大,这种不正常的药物分布,使毒性增加。

1.2.3 影响药物的代谢
对药酶活性有影响的药物,一类为药酶诱导剂,一类为药酶抑制剂。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为药酶诱导剂,能使与之伍用的其他药物代谢加速,疗效降低。

氯霉素、氟喹诺酮类、西咪替丁等都是药酶抑制剂,能使与之伍用的其他药物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容易引起毒副作用。

对与药酶有影响的药物联用时,用药的剂量,用药的时间间隔以及用药的先后顺序都将影响药动学过程。

这些都需要临床医师和药学工作者共同协作,加强研究,以获取有利于临床治疗的资料。

含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气管炎丸、气管炎糖浆、半夏露冲剂等,与西药痢特灵、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人体内的单胺氧化酶,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不被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内。

当服用含麻黄中药时,麻黄中的麻黄碱不被破坏,随血液循环至全身组织,促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1.2.4 影响药物的排泄
药物肾小球、肾小管同一部位竞争排泄,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可显着延长青霉素的半衰期;尿酸碱度影响药物的重吸收,酸化或碱化体液,促进药物的排泄。

最常见的是酸化或碱化体液,如煅牡蛎、煅龙骨、硼砂等碱性较强的中药,以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中
成药,与阿司匹林、胃蛋白酶合剂等酸性药物合用,发生中和反应,而使两种药物的排泄加快、疗效降低,甚至失去治疗作用。

酸性中药乌梅、女贞子、五味子、山茱萸、山楂等,可酸化尿液,与碱性西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碳酸钙、氨茶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TMP、生物碱等合用时,因体液酸碱度而减少再吸收,促进有效成分的尽快排泄,使中西药物均失去一定疗效。

上述含有酸性成分的中药及中成药,亦可增强呋喃妥因、利福平、吲哚美辛等药物在肾脏的重吸收,产生肾毒性。

2.几组不宜同时服用的中成药和西药
2.1 牛黄解毒片与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
这两种药合用治疗流感、咽炎及肺部感染。

合用结果:牛黄解毒片能降低诺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从而降低其疗效。

机理:牛黄解毒片由牛黄、大黄、黄柏、黄芩、连翘等配伍而成,内含硫酸钙,与诺氟沙星同服,钙离子与诺氟沙星可形成诺氟沙星-钙络合物,溶解度下降,肠道难以吸收,降低疗效。

两者不宜同服,必要时可间隔2~3h后分服。

2.2 穿心莲片与乳酸菌素片及其他活菌生药制剂
这两类药合用治疗肠炎。

合用结果:疗效下降。

机理:乳酸菌系活菌,在肠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降低肠液pH、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及防止蛋白质发酵,减少肠内产气。

穿心莲片具有抑菌作用,在胃中就可将乳酸菌灭活,二药合用,可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其他的抗菌、抑菌的清热解毒中成药如清热解毒片、保婴散等也不能和乳酸菌素片及其他活菌生药制剂合用。

2.3 六神丸和地高辛片
治疗房颤,以地高辛片维持;因生热疖服六神丸。

合用结果:患者心率减慢至57次/min,诊断为强心甙中毒。

机理:六神丸含蟾酥,蟾酥为强心的固醇混合物,有20余种成份,具有与洋地黄相似的强心作用,若与地高辛等洋地黄类强心药合用,则总剂量增加,
可引起强心甙中毒,易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

因此使用强心甙类药物时,不宜同时服用六神丸。

2.4 含乙醇的中成药和扑儿敏
这两类药合用治疗关节炎、感冒。

合用结果:呼吸困难、心悸。

机理:因易导致相互协同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产生呼吸困难、心悸等,因此不宜合用。

综上所述,了解中西药物配伍禁忌,才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真正发挥中西药联用的目的: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相互制约、降低毒副作用。

中西药联合使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应当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应了解组方中各种药物化学成分的性质及药理作用,进行最佳的配伍,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以达到提高疗效,安全无害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