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中 医药治 疗狼 疮性 肾炎 的研 究 进展
向彩春 曾礼 华 ,
( .广 西 中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 西 南宁 5 0 2 ; .广 西 中医学院 , 西 南 宁 5 0 0 ) 1 广 3 032 广 3 0 1
[ 键 词 】 狼 疮 性 肾炎 ; 医药 关 中 [ 中图 分 类号 ] R 5 32 2 0 9 .4 [ 献标 识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 0 0 ~0 7 文 0 8 8 92 1 }6 74—0 2 辅, 可调 节 免 疫 , 进 肾脏 病 理 进 一 步恢 复 , 止 复发 [ 促 防 引。
病 后 期 则 与一 切 。 病 发 展 至 终 末 期 时 的 表 现 相 类 似 , 分 肾疾 可
为 阴 阳两 虚 证 、 阴上 逆 证 。 黄 谨 武 _ 在 常规 激 素 加 免 疫 抑 浊 9
制 剂 基 础 上 以 中 药 辨 证 治 疗 此 病 。热 毒 炽 盛 型 常 见 于 活 动
期 , 以 清热 解 毒 , 表方 有 犀 角 地 黄 汤 、 营 汤 等 ; 治 代 清 阴虚 火 旺
型 常见 于 大 剂 量 激 素 治疗 首 始 阶段 , 以滋 阴降 火 , 表 方 有 治 代 知 柏 地 黄 丸 、 至 丸 、 补 阴丸 ; 阴 两 虚 型 常 见 于 激 素 减 量 二 大 气 阶段 , 以益 气 养 阴 , 表 方 为参 芪 地 黄 汤 、 补 元 煎 ; 虚 兼 治 代 大 气 阳虚 型 常 见 于 激 素 维 持 阶段 , 以 益 气 健 脾 、 阳 补 肾 , 表 治 温 代 方 为金 匮 肾 气 丸 、 君 子 汤 等 ; 滞 血 瘀 水 停 型 治 以活 血 化 四 气 瘀 、 气 利水 , 用 血 府 逐 瘀 汤 加 减 。陆 艳 萍 等 _ _ 分 型 治 行 方 1按 0 疗 , 毒 炽盛 证 为 L 急 性 活 动期 , 以 清 热 解 毒 、 血 , 攻 热 N 治 凉 以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近况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近况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近况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医药疗法文献综述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主要死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狼疮性肾炎发生率与SLE病程长短有关,确诊SLE 4年以上的患者狼疮性肾炎发生率高达92.3%[1]。

西医治疗狼疮性肾炎以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为主,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现对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起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在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六淫侵袭、阳光暴晒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热毒内盛或瘀血阻络,内侵脏腑而成[2]。

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张新年[3]把虚、瘀、湿、逆列为本病四大病机。

李宝丽等[4]认为病机是肝肾阴虚,血热瘀毒;于伟等[5]则认为热毒、正虚、瘀血在本病发展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

朱方石等[6]认为虚、毒、火、瘀是病机关键。

王付民[7]强调瘀血,认为瘀血内阻既是疾病过程中主要的病理产物,也是直接损害肾脏并促进病情发展的因素。

2 分型治疗卢叶明等[8]将本病分为四型,热毒炽盛型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型用真武汤加减,阴虚内热型用二至丸合大补阴丸加减,肝肾阴虚型用杞菊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在使用激素和环磷酰胺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治疗78例,与不用中药的对照,有效率治疗组89.7%,对照组72.2%。

张正秀等[9]分为五型,热毒炽盛型用清瘟败毒饮或犀角地黄汤加减,阴虚内热型用知柏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肝肾阴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肺肾气阴两虚型用参芪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脾肾气阴两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在使用激素和环磷酰胺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治疗40例,与36例不用中药的对照,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9.4%。

王柏丁等[10]分为四型,热毒炽盛型用清瘟败毒饮加减,阴虚内热型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型用生脉饮加味,脾肾阳虚型用真武汤加减,在使用激素和环磷酰胺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治疗86例,与不用中药的75例对照,有效率治疗组94.2%,对照组77.3%。

狼疮性肾炎中医药治疗效果如何

狼疮性肾炎中医药治疗效果如何
床情况,将其纳入中医水肿、红蝴蝶疮、阴阳毒、虚劳等范畴。
狼疮性肾炎有着比较复杂的病因病机,当前还没有形成统一
的认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前
对于狼疮性肾炎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对其治疗最为主要的就
对该病的进展和复发进行阻止,对肾功能进行保护,提高患
者的生存质量。 相关研究显示,对于狼疮性肾炎采取中西医
缓解阶段,主要是益气养阴,可以运用参芪地黄汤合四物汤
加减,辅助清热解毒,调节免疫系统,有助于逐渐恢复脏器功
能;在狼疮性肾炎稳定阶段,主要是养阴温阳、健脾补肾,通
过使用金匮肾气丸化裁,来对阴阳进行平衡,降低该病的复
发。 也有学者依据用量不同的激素来对治疗进行分阶段。
温成平等对 1356 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中医证型统计发现,
生肾脏损害,在发病的时候,还会损伤人体的多系统。 狼疮
性肾炎的特点:有着较长的病程,有着反复的迁延,有着较大
的损害等,这些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由于狼疮性
肾炎有着众多的类型,当前中医主要采用辩证分期、中成药
来对不同类型的病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 狼疮性的概述
在中医中,没有狼疮性肾炎这个病名,依据其表现的临
受损组织供血进行改善,增加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达到对蛋
白尿消除的作用。
( 三) 中医外治法
中医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除了主要运用中药药剂外,
还有外敷药贴、穴位注射、针灸、小针刀等,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清热解毒、通络活血。 对于外敷药贴来说,狼疮性肾炎可
以去专门的中医院,开取适合自己症状的药贴,在患处要按
时外敷,能够缓解病证,使用这个方法的同时,建议结合中药
内服,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针灸来说,在中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5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5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5例疗效观察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肾脏并发症,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中医药在治疗狼疮性肾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结合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观察4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4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岁。

患者入组前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检查,包括尿液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学检测。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治疗以激素为基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年龄选择激素的剂量和疗程。

患者口服泼尼松(Prednisone)起始剂量为0.8-1.0mg/kg.d,缓慢减量至0.2-0.3mg/kg.d以维持疗效。

对于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患者,可考虑添加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或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等免疫抑制剂。

中医治疗以中药汤剂为主,根据患者具体辨证施治。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潜血及免疫学指标,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及治疗结束时进行检测并记录。

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血肌酐水平下降,尿潜血变阴性,免疫学指标改善。

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症状进一步减轻,尿蛋白水平进一步下降,血肌酐水平进一步降低,尿潜血持续阴性,免疫学指标进一步改善。

治疗12个月及治疗结束时,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尿蛋白水平基本正常,血肌酐水平接近正常范围,尿潜血持续阴性,免疫学指标正常。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症状,达到稳定控制的效果。

狼疮性肾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狼疮性肾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狼疮性肾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研究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采用中西医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6,P <0.05)。

结论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狼疮性肾炎患者容易存在明显的肾脏损害症状,狼疮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肾痹等范畴,临床一般给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方法。

为提升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现选取我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提升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具体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狼苍性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26.58.2)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26.98.3)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护理方式,具体措施如下:患者长期服用大剂量激素后,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多数患者出现恶心、脱发、呕吐、感染等药物副作用。

同时,患者容易出现血浆蛋白浓度下降,从而出现皮下出血、牙龈出现等症状。

因此应在病情活动期给予患者针对性处理,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等各项体征,定期检测患者血常规、肾功、尿常规等生化指标,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下床活动。

1.2.2观察窗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根据中医《素问阴阳影响大论》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特征,通过让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让其保持心理健康。

谈谈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

谈谈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

谈谈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狼疮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其都比较陌生,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这个疾病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狼疮性肾炎通常伴随着SLE的发生。

它是SLE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约有50%的SLE患者存在肾损害,首先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尿液颜色深、尿蛋白等肾脏损伤症状,这些症状在早期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肾脏功能会逐渐降低,尿量会明显减少,尿液会变得浑浊,同时尿蛋白也会增加,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它吧。

一、什么是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临床特点表现为多种肾脏损伤症状,包括尿量减少、尿液颜色深、尿蛋白、高血压、水肿、贫血、疲劳等。

在中医学中,狼疮性肾炎通常被归为“肾病”范畴,认为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中医治疗通常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为主要手段,如中药加减方、针灸等。

而在西医学中,狼疮性肾炎则被视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攻击自身肾脏组织导致的。

西医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肾透析、肾移植等手段。

同时,西医也强调预防和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肾脏受损程度。

二、临床表现中医上的临床表现:肾虚证型:多见于慢性肾炎期,表现为腰酸腿软、乏力无力、面色晦暗等症状。

瘀血证型:多见于急性肾炎期,表现为尿液中带血、腰酸腰痛、月经过多等症状。

气血不足证型:多见于慢性肾炎期,表现为面色晦暗、乏力无力、头晕眼花等症状。

西医上的临床表现: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是狼疮性肾炎最常见的体征之一。

血尿:尿液中出现血液,可以是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或者镜下血。

高血压:狼疮性肾炎导致肾功能受损,可能会引发高血压。

水肿:由于肾脏不能正常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导致身体出现水肿。

肾功能受损:狼疮性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损伤,进而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表现为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摘要:狼疮性肾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肾脏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

目前传统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副作用较多。

中医药作为一种兼顾治疗和保健的综合性医学,已经在中医学中对狼疮性肾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文章综述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其西医药物治疗的不足,并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总结并归纳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并对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医药;免疫系统;治疗Abstract:Lupus nephritis is a kidney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disease caused by autoimmune system dysfunction. It seriously affects the life and health of patients.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s ineffective and has many side effec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 comprehensive medicine that pays attention to both treatment and health care,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lupus nephrit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physiology of lupus nephritis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elaborates on the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lupus nephritis.It summari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lupus nephritis in recent years, and explores the prospects.Keywords:Lupus nephrit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mmune System; Treatment一、研究背景狼疮性肾炎(LN)是一种由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肾脏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是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病理变化之一。

狼疮性肾炎中医论治研究进展

狼疮性肾炎中医论治研究进展

降低复发 率 、 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 比较满 意的疗效 , 具有 自己独特 的优势 , 临床应用广泛。
1 病 因病 机
狼肾养阴化瘀 汤 ( 生地 , 山萸 肉 , 黄芪, 薏 苡仁 , 黄精 , 白花 蛇舌
草, 石见穿 , 益母草 , 银花, 鸡 血藤 ) ; 肝 肾阴虚型 、 治 以滋补 肝 肾、
狼 疮 性 肾炎 ( L N)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 S L E ) 常 见 且 严 重 的 系
病情缓解期和疾病后期 以本虚表现突 出, 兼 有标实 。始终 以“ 肾 虚、 热毒、 血瘀 ” 为本病病变 中心 。
2 死 亡 的 主 要 原 因 , 需 要 积 极 的 免 疫 治 疗 … 。2 5 %的 S L E患者 以肾脏受 累为 首发症状 , 约5 0 %S L E患 者 在病程发展 中会 导致肾脏损害 , 最 终逐渐 发展为狼 疮性 肾炎 , 而经肾活检 , 几 乎所 有 的 S L E患者 均 有不 同 程度 肾 脏损 害 J 。
活血解毒 。选用 狼 肾补 肝 滋 阴汤 ( 女贞子, 早莲草, 生地 , 山萸
肉, 淮 山药 , 石韦 , 桑螵 蛸 , 白 花蛇 舌 草 , 紫草 , 仙鹤 草 , 红花 , 当 归) ; 脾肾阳虚型 : 治 以温补脾 肾、 解毒化 瘀利水 。选用 狼 肾温 阳 利水 汤 ( 制 附子 , 茯苓, 猪苓 , 车前 子 , 黄芪 , 焦 白术 , 薏 苡仁 , 紫 草, 白花蛇 舌草 , 益母 草 , 陈 葫芦 ) ; 气 阴两 虚型 : 治 以益气 养 阴、 解毒化瘀 。方拟狼 肾益气 养 阴汤 ( 党参 , 黄芪, 生地, 山萸 肉, 淮 山药 , 丹皮 、 白花蛇舌草 、 益母 草 , 射干 ) 。 而孟春歌 将本病分为 3型 , 在 常规西 药治疗 的基础 上辨 证施 治 , 热 毒炽 盛型治 以清 热解 毒、 凉 血养 阴, 选用 黄连解 毒 汤 加减 ; 脾 肾 阳虚型治 以温补 脾 肾、 温 阳利水 , 采用 济生 肾气 汤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周琳.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 疹 2 0例[ ] 四川 中 J.
医 , 0 ,6 8 :0 . 2 8 2 ( ) 16 0 ’
[5 2 ]朱 黎明 , 李英 , 栾立 云 , 十全 大补 丸联合西替利嗪治 等. 疗慢性荨麻 疹 5 0例 [ ] 中 国中西 医结合皮肤性 病学 J.
[1 1 ]刘真. 加味玉屏风散 治疗慢性 荨麻疹 疗效观察 [ ] 广 J.
西 中 医药 ,0 9 3 ( ) 1 . 20 ,2 1 :7
[4 2 ]李 刚 , 王薇 , 张霞 . 固本 消风 丸治疗慢性 荨麻疹 的临床 研究[ ] 中华全科 医学 ,0 97 5 :0 . J. 2 0 ,( )5 1
72 2
浙 江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2 1 第 2 第 1 期 00年 O卷 1
Z ei gJ C hj n I WM( o 2 o1 2 1 a T V 1 0N . 1 00 .
例疗效观察 [] 云南 中医中药 杂志 , 0 ,9 7 :4 J. 2 82 ()1. 0 [ ] 田侃 , 4 田隽. 风止 痒 汤为 主 治疗 慢 性荨 麻 疹 6 祛 0例 [ ] 中国民间疗法 ,08 ( ) 2 - . J. 2 0 ,5 :32 4 [ ] 王均. 5 黄芪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4 8例小结 [] 中医 J.
[3 2 ]黄国坚 . 自拟养血消风汤配合 西药治疗慢 性荨 麻疹 9 1
例 [ ] 中医 药 临 床 杂 志 ,08 2 ( )2 122 J. 2 0 ,0 3 :8 —8 .
[O 1 ]施 向红. 玉屏风散加味治 疗慢 性荨麻疹 5 6例[ ] 浙江 J.
中 医杂 志 ,0 74 ( 1 :4 . 20 , 1 ) 62 2
病 学 杂 志 ,09,( )2 3观察 [ ] 人 民军 医,0 9 5 J. 20 ,2
( ) 5455 8 :2 —2 .
[5 1 ]郭义龙 , 郑慕雄 , 许敏鸿. 中药荆 防颗粒 治疗慢 性荨麻
疹疗效观察 [ ] 岭 南皮肤 性病 科杂 志 ,0 8 1 ( ) J. 2 0 ,5 】 :
药导 报 ,0 9 1 ( 2 :7 2 0 ,5 1 )4 .
20 1 1 2 . 0 5,2( 2):6
[7 1 ]李海 , 粱丽 山, 树邱 , 肤痒颗粒 联合左西替利嗪治 李 等.
疗慢性荨麻 疹疗 效观察 [ ] 中国中西 医结合皮肤 性病 J.
学 杂 志 ,0 76 4 :3 —3 . 2 0 ,( )2 223
l- 820.
[8 2 ]金广连 . 血府逐瘀汤及左旋咪唑治疗慢性荨麻 疹 3 0例
疗效观察 [ ] 中国临床 医生 ,00,8 3 :6 7 J. 2 1 3 ( )4 4 .
收稿 日期 :000 - 2 1-52 6
[6 1 ]蔡希 , 健脾补益 法治疗 慢 性荨 麻疹 [ ] 江西 中医药 , J.
[ ] 陈红 , 9 郭渝南. 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的临床观察及 其对血清 IE水平 的影 响 [ ] 中药材 ,0 3 2 ( ) g J. 20 ,6 2 :
1 .5 51 1 2.
[2 2 ]陈 训军. 当归 饮 子加 味 治疗 慢 性荨 麻 疹 的疗效 观察
[ ] 湖北 中医学 院学报 ,09 1 ( )4 . J. 2 0 ,1 3 :9
中医药 治 疗狼 疮 性 肾炎 研 究 概 况
黄 泽灿
关 键词
高祥 福 ( 导 ) 浙 江 中医药大 学 指
杭 州 30 5 103
狼 疮性 肾炎 中医药 综述
床症候特点及病程 , 当属中 医的“ 水肿 ” “ 、 虚劳 ” “ 、 肾痹 ” 等 范畴。一般 认为该病 由先天 禀赋 不足 、 肾阴亏, 肝 或病后 体 虚致热毒之邪侵 人人 体内 , 由饮食 劳倦 , 或 七情过极 , 服药不 当, 扰动机体 阴阳而 内生虚火 , 火热毒邪郁 于脏腑经 络, 气血
[6 2 ]王书千 , 孙明友. 阳还 五汤 治疗慢性 荨麻疹 6 补 0例疗
效观察 [ ] 中国实用 医药 ,0 83 1 ) 16 J. 2 0 ,(9 :1. [7 2 ]王苏平 , 左开伦 , 赵鹏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 咪唑斯汀 等. 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 观察[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 J.
杂 志 ,09 8 5 :1 . 2 0 , ( )3 6
[3 1 ]孙子玲 , 杨志波. 玉屏风散 加减 治疗慢性 荨麻疹 3 3例
[ ] 中医药导报 , 0 ,5 6 :94 . J. 2 9 1 ( ) 3 -0 0 [4 1 ]陈文辉 , 崔建庄 , 刘元林 , 消风止痒颗粒联合氯雷他 等.
5 55. 4—
床疗效 观察及 其 相关 实验 研究 [ . D] 天津 中医学 院,
2 4. 00
[ ] 田刚. 7 四物消风饮治疗慢性荨麻疹 3 O例总结[ ] 湖南 J.
中 医杂 志 ,0 7 ( ) 2 -2 20 ,6 .1 . 2
[O 2 ]王朋军. 当归 饮 子治疗 慢 性荨麻 疹 7 9例 [ ] 光 明 中 J.
医 ,0 6 2 ( ) 3 . 2 0 ,1 3 : 1
[ ] 王红亮. 8 补血消风散 治疗荨麻疹 5 4例 [ ] 山西 中医, J.
2 0 ,5 7 :9 09 2 ( ) 1 .
[1 2 ]陈煜华 . 当归饮子治疗慢性 荨麻 疹 4 2例 临床观察 [ ] J
中 医药 导 报 ,0 8 1 ( ) 5 —6 2 0 .4 9 :55 .
[8 1 ]毛旭 , 王俊志 , 宪刚 , 蛇蜕 宁荨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刘 等. 的疗效观察 [ ] 中医药信息 ,00 2 ( ) 8 — . J. 2 1 ,7 1 :48 5
[9 陈保 疆 . 减 胃苓 颗 粒 治 疗 脾 胃虚 寒 型 慢 性 荨 麻 疹 临 1] 加
[ ] 林 沛君 , 6 刘树周 , 国明. 裴 防风通圣 丸联合氯 雷他定治 疗慢性荨麻 疹疗效 观察 [ ] 海南 医学 ,0 8 1 ( ) J. 2 0 ,9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