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药理研究进展
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张瑜;武斌【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19)6【摘要】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部,研究显示黄芩是有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消除自由基、抗过敏、保护神经元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随着生物技术及中草药成分分离技术的进步,黄芩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肿瘤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该文对黄芩在抗病毒、抗菌、抗氧化以及对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Scutellariae baicalensis georgi( SBG)is the plant rootof Labiatae family. It has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cluding antiviral, antibacterial, oxidation resistance, eliminating free radicals and allergy, protecting neurons etc..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mposition separation technology, SBG has showed potential value i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against HIV virus and tumor.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SBG role of antivirus,anti-bacteria,antioxidant,and also effect on immune and central nerve system.【总页数】3页(P1091-1093)【作者】张瑜;武斌【作者单位】大理学院病原与媒介生物研究所,云南,普洱,6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1【相关文献】1.中药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王津燕2.黄芩苷抗病毒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刘玮炜;蒋凯俊;邵仲柏;曹联攻;刘书豪;王有宪;沈金阳3.黄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任正肖;车萍;李紫薇;莫梅4.黄芩苷治疗脂肪性肝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程似锦;张程亮5.黄芩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汤鑫淼;崔悦;朱鹤云;安仁波;冯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1病 毒 逆 转 录 酶 ( T) 细 胞 病 变 ( P , 制 病 毒 荧 光 抗 R 和 C E) 抑
原 ( A 、 2 原 和 成 人 T C 白血 病 毒 , 制 HI 一1在 H9 F ) P 4抗 C 抑 V 细胞 中生 长 。 HA v抗 原 的 体外 活性 抑 制 试 验 表 明 _ , 芩 甙 7黄 J 对H AV 的 3种 抗 原 ( 面抗 原 、 抗 原 、 心抗 原 ) 显 著 抑制 表 e 核 有 作用 。此 外 . 芩 对 皮 肤 和 指 甲 的致 病 真 菌 有 抑 制 作 用 。 黄 3 抗 肿 瘤 作 用 黄芩 素显 示 有 量 效 关 系 的 抑 制 黄 曲 霉 毒 素 B 1和 亚 硝 胍
制有 以下观点 : 第一, 通过免疫调节作用。 激活 巨噬细胞、 促进 I L一1产生 , 增强 N K细胞 的活性来实现 _ 。第二 , 9 ] 诱导癌细 胞形 态改变, 使其停滞 于细胞周期 的静止期 [ 引。第 三, 芩可 黄
通 过 诱 导 T F一口 ( 化 生 长 因子 )一 种 已知 的可 抑 制 细 胞 G 1转 , 增殖 的 自分 泌 因子 而 发 挥 其 抑 制 某 些 癌 细 胞 的增 殖 。 第 四,
氧阴离 子 、 自由基、 线 态 氧等 。正常 情 况 下, 体 内约 羟 单 人
1 ~5 % %的分 子氧 通 过 多 种 途 径 [I] 生 自由 基 , 其 形 成 12产 但 与 清 除 处 于 动 态平 衡 。 适 量 的氧 自 由基 具 有 杀 灭 细 菌 、 节 调 免 疫 功 能 。 但 在某 些 病 理 情 况 下 , 由基 产 生 明 显 增 多 ,可 自 引起 许 多 生 物 大分 子 如 膜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 白质 、 酸 等 的 超 蛋 核 氧 化 反 应 。 致 细 胞 结 构 和 功 能 的 改 变 。 从 黄 芩 提 取 的 黄 芩 导 甙元 、 芩甙 、 黄 汉黄 芩 素 对 紫 外 线 照 射 产 生 的 氧 化 作 用 有 明 显 的抑 制 作 用 。 黄芩 对 酶 促 和 非 酶 促 两 个 途 径 生 成 过 氧 化 脂 质 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因黄 芩 中 已 知 的 黄 酮 大 多 都 具 有 酚 羟 基结 构 , 因此 是 较 好 的抗 氧 化 剂 _ 。 黄 芩 素 作 为 治 疗 癫 痫 的 3 ] 日本 和 汉 药 T 一9 0中 的成 分 之 一 。是 其 中 已知 主 要 成 分 中 J 6 最强 的 自由基 清 除 剂 。 2 抗 细菌 、 病毒 和抗 真 菌 作 用 抗 黄 芩 的 抗 菌谱 很 广 , 阴 道 加 德 纳 菌 、 睬 支 原 体 、 眼 如 原 沙 衣 原 体 对 其 敏 感 。Naa 发 现 , 芩 黄 酮 F 6可 抗 流 感 病 毒 gi ] [ 黄 3 A、 , 过 抑 制 病 毒膜 与病 毒 感 染 周 期 前 期 红 细 胞 浆 质 / 酶 B通 溶 体 膜 溶 合 , 制 其 增 殖 、 毒 在 基 质 中 释 放 及 其 与 脂 质 体 结 抑 B病 合及 在 肺 中的 增 殖 。永 井隆 之 [J 为 F 6对 流 感 病 毒 (F 认 3 I v) 的唾 液 酸 酶 有 特 异 的抑 制 活 性 , 可较 强 地 抑 制 小 鼠 感 染 Iv, F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Vol. 33 No. 1 Jan. 2 0 1 5
2 药理作用 2. 1 抗菌作用 黄芩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效应,能有效
木蝴蝶素 A 可诱导的炎症反应[34]。
抑制多种细菌生长,如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 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15]。常用
的抗真菌剂对念珠菌病效果不明显,而黄芩素在 4 mg / L 到 32mg / L 之间时,即可抑制念珠菌,抑制率高达 70%[16]。黄 芩苷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7],效果好于广
2. 5 抗肿瘤作用 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 木蝴蝶素 A 等均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且对正常上 皮、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几乎没有毒性[35]。黄芩素通过抑制 信号转导分子蛋白激酶 B( protein kinase B,AKT) 、糖原合 成酶激酶(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 、细胞外信
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1,HIV - 1) 细胞表面的包膜, 阻断 HIV - 1 进入靶细胞,具有抵抗 HIV - 1 的能力[20],已 成为当前治疗 HIV 感染的天然产物之一[21]。并且有报道 表明锌和黄芩苷的络合物能增强其抗 HIV - 1 活性[22]。汉
黄芩素能够抵抗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可 能发展成为抗 HBV 的候选药物[23]。
2. 3 抗氧化作用 黄芩素通过激活转录因子 NF - E2 相
metalloproteinase 2,MMP - 2) 、MMP - 9、尿激酶型纤溶酶原 激活物 ( urokinase -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 ,uPA) 和 其 受 体( urokinase -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 receptor,uPAR) 的表 达,抑制人乳腺癌 MDA - MB - 231 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转 移[38]。汉黄芩素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引起的 ERK、AKT 和 p38 蛋白的 磷酸化,抑制胃癌裸鼠的肿瘤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39]。汉
黄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聂爱国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0(019)017
【摘要】黄芩为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对黄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以期对黄芩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总页数】2页(P66,69)
【作者】聂爱国
【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中药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黄芩苷抗病毒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黄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4.黄芩苷治疗脂肪性肝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5.黄芩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马玲玲;孙燕
【期刊名称】《沈阳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18)2
【摘要】黄芩是一味传统中药,研究发现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保护肝脏和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有着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马玲玲;孙燕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13班,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中药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宋扬文;陈忻
2.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J], 秦强生;
3.中药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李津津
4.中药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王津燕
5.连翘、黄芩、大青叶三味中药药理作用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检测方法研究 [J], 孔维洁;翟莹;袁发浒;张涛;曹晓琴;陈中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芩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芩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黄芩素是传统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黄芩素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端粒酶活性及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
本研究对黄芩素的抗肿瘤研究现状及以上几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Abstract] Baicalein is a main effective component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huang qin).A number of research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ndicated that baicalein can inhibit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s,induce tumor cell apoptosis in specificity,block tumor cell cycle,and inhibit telomerase activity,tumor angiogenesis,invasion,and metastasis.The paper has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baicalein in anti-tumor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s in the aspects mentioned above,and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aicalein′s anti-tumor.[Key words] Baicalein;Tumor;Apoptosis黄芩素是从唇形科植物黄芩中提取出的一种主要有效成分[1],属于植物源的黄酮类物质[2]。
黄芩药理活性研究新进展

【 关键词】 黄芩; 药理活性 ; 研究进展
P r o g r e s s o f r e s e a r c h o n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o f Ra d i x S c u t e l l a r i a e DU Q 一b o . W a n b e i H e a l t h
a n d i mp o r t a n t c l i n i c a l v lu a e . Ma n y r e s e a r c h e r s s t u d i e d t h e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l e a f e c t o f S c u t e 1 1 a r i a e wi d e l y a n d d e e p l y,a n d ma d e s o me p r o g r e s s .T h i s p a p e r s u mma iz r e s t h e p r o re g s s f o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p h a ma r c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o n o f R a d i x S c u t e l l a r i a e i n r e c e n t hr t e e y e a r s ,h o p i n g t o o f e r r e l i a b l e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r e s o u r c e p r o t e c t i n g a n d e x p l o i r n g .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u z h o u ,A n h u i , 2 3 4 0 0 0,C h i n a .
黄芩苷的药理特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吴缠婷

第40卷第2期2022年2月中华中医药学刊CHINESEARCHIVES OF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Vol.40No.2Feb.2022DOI :10.13193/j.issn.1673-7717.2022.02.014黄芩苷的药理特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吴缠婷,周良良,邹婉清,成禹昕,陈振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江西省药物分子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摘要:黄芩属双子叶唇形科草本植物,常以干燥根部入药,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传统中药。
黄芩苷作为黄芩提取物中有效的黄酮类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抑郁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医药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随着对黄芩苷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其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对其进行阐释。
就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文献综述,为黄芩苷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及特定部位的有效治疗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词:黄芩苷;抗结肠炎;抗抑郁;抗肿瘤;心脑血管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22)02-0063-05Research Progress on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of BaicalinWU Chanting ,ZHOU Liangliang ,ZOU Wanqing ,CHENG Yuxi ,CHEN Zhenhua(School of Pharmacy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o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Jiangx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Drug Design and Evaluation ,Nanchang 330013,Jiangxi ,China )Abstract :Huangqin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is a kind of herbaceous plant of Dicotyledonous Labiatae ,which is often usedas medicine with its dried roots.It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orthy of developing.Baicalin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fla-vonoids in the extract of Huangqin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has broa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 -inflammatory ,anti -tumor ,antioxidant and antidepressant ,and has a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At present ,with the in -depth study of baicalin about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ts specific molecular mechanism still needs a lot of researches to explain.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on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of baicalin ,providing research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aicalin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specific parts.Keywords :baicalin ;anti -colitis ;antidepressant ;anti -tumor ;cardiovascular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81703716);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011318003);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2BABL206151)作者简介:吴缠婷(199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物新剂型及质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近代科技的发展,通过对中药黄芩及其活性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黄芩根部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菌、抗病原体、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解热镇痛镇静、保肝等作用,本文是对黄芩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黄芩,是传统的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别名黄金茶、烂心草、山茶根。
黄芩药性苦寒,归肺心、胃、肝胆、大肠经。
黄芩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甾醇类(如菜油甾醇Campesterol)、氨基酸和糖类, 迄今已分离出约40种黄酮,在黄酮类中又以黄芩苷( baicalin)、黄芩素( 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和汉黄芩苷(wogonoside)、黄芩酮Ñ、Ò( skullcapflavoneÑ、Ò)、千层纸黄素A( oroxy- linA)等为黄芩的特征化学成分[1]。
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黄芩的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病原体、免疫调节、抗肿瘤、解热镇静、镇痛、保肝、等作用,为黄芩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1 抗氧化作用探讨中药的抗氧化作用, 也是近几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对黄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作了大量的工作. 黄芩的主要成分是黄酮和黄酮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苯乙醇糖甙、挥发油以及葡萄糖、蔗糖、苯甲酸、B-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苯甲醇等[2]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黄酮结构中的2,3双键和4位羰基以及3或5位羟基对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有重要贡献. 黄芩中已知的黄酮大都具有酚羟基结构, 因此是较好的抗氧化剂.在研究其主要四种黄酮化合物-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和汉黄芩甙对脑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时, 分别采用抗坏血酸- Fe2+、2, 2- azobis( 2- amidinopropane) hydrochloride( AAPH)及还原型辅酶Ò( NADPH)三种不同损伤体系诱导大鼠脑皮质线粒体脂质过氧化, 四种黄酮10Lmol#L- 1对NADPH导的脂质过氧化都具有保护作用, 四种黄酮对抗坏血酸-Fe2+体系诱发的线粒体肿胀和膜的流动性降低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显示黄芩黄酮能抑制不同体系诱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 其中黄芩素效果最好[3,4]目前, 有许多化妆品中添加从黄芩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2 抗菌抗病原体作用黄芩抗菌范围较广,体外研究发现,黄芩生品及炮制品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有效。
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黄芩苷对白念珠菌黏附口腔上皮细胞与阴道上皮细胞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表明黄芩苷可以对临床妇科中常见的白念珠菌性阴道炎以及口腔白念珠菌感染如鹅口疮等疾病具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5]。
此外黄芩对皮肤和指甲的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黄芩甙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黄芩苷还有抗内毒素作用能减轻内毒素对细胞膜结构的损伤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黄芩素具有抗HIV的作用能诱导感染HIV的细胞发生凋亡。
3 免疫调节作用Hyung-MinKim等人将黄芩苷单体及黄芩苷与C-干扰素共同存在的重组体, 无菌条件下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结果:黄芩苷本身不能刺激NO产生,只有与C-干扰素共同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诱导产生NO,发挥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且推断黄芩苷IFN-C的协同作用可能主要依赖黄芩苷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
王新慧[6]观察黄芩苷对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实验,证实黄芩苷对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的促进作用是该药对红细胞膜上的相应位点的直接作用, 可能是通过直接影响红细胞膜上的CR1受体结构改变所引起。
蔡仙德[7]等通过黄芩苷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实验中发现低剂量黄芩苷可明显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高剂量则显著抑制。
低剂量黄芩苷对LPS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促进, 但无统计学意义。
4 抗肿瘤作用赵铁华等[8]研究表明适宜剂量(浓度)的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小鼠肺腺癌LA795瘤株的体内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侯华新等以MTT法测定黄芩黄酮A的细胞毒作用及与多种抗癌药物合用后对肝癌细胞BEL- 7402的生长抑制作用,以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药物的诱导分化作用, PCR- ELISA法测定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结果黄芩黄酮A能抑制肝癌细胞BEL-7402的增殖,黄芩黄酮A与顺铂、阿霉素、氟尿嘧啶合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且具有诱导分化作用,可降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研究表明黄芩及其化合物黄芩素、黄芩苷及汉黄芩苷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且存在量效依赖关系,黄芩素表现出最大的抗增殖活性。
黎丹戎等[9]应用MTT 法、荧光显微镜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汉黄芩素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的作用;利用TRAP- ELISA方法观察药物处理前后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汉黄芩素可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与诱导凋亡有关,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起部分作用。
顾正勤等刘金霞等[10]利用腹水型Walker - 256瘤株引起的大鼠骨组织吸收和溶解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发现黄芩茎叶总黄酮有抗肿瘤转移、侵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双向调节免疫功能。
5 抗炎作用从对黄芩抗炎作用的研究报道发现,大多研究者对黄芩中提取的有效单体黄芩苷进行了研究,具有涉及范围广多角度的特点,分别从抗炎机理体内动力学参数、不同感染模型中化学物质测定、不同菌群等方面揭示了众多作用环节。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对大鼠腹腔白细胞内白三烯(LTs)、环磷酸腺苷( cAMP) 和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影响,显示出黄芩苷可显著抑制细胞内白三烯B4、白三烯C4的生物合成,还可显著抑制人工三肽(fMLP)激发的白细胞内Ca2+升高,并促进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表明黄芩苷可显著影响白细胞的多种功能,并揭示了其抗炎作用机理。
在大鼠脑水肿形成前后检测了脑组织谷氨酸(Glu)与y-氨基丁酸(GABA)、核因子与靶基因DNA的结合活性,并检测IkBa表达及黄芩苷的影响,显示黄芩苷对感染性大鼠脑水肿有保护作用。
[11]用一定浓度的黄芩苷溶液对眼科常见11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实验表明,黄芩苷对临床眼科常见的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6 对消化系统作用黄芩素可以治疗肝炎。
卢春风等[11]研究表明黄芩素、黄芩苷均能显著降低CCL4、肝损伤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 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黄芩提取物还具有的抗溃疡作用。
试验表明黄芩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作用。
7 解热镇痛镇静作用黄芩含有黄芩苷和血清,可以对单核细胞型的DNA起到抑制作用,促进Pr 形成和Ca2+内流,避免了人体热源的出现,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消热作用。
将中药黄芩进行煎煮或者侵泡,可以提高对人体大脑皮层抑制效果,抑制人体自发性活动,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黄芩中的黄酮化合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为醋酸导致的扭体次数,使得钾离子渗透大脑皮层的疼痛区域增加,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
黄芩煎剂和浸剂都能够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可抑制小鼠自发活动,表现明显的镇静作用。
而从黄芩茎叶中提取分离的总黄酮,明显抑制醋酸引起小鼠扭体次数,提高钾离子透皮所致大鼠疼痛的域值,表明黄芩具有镇痛作用。
但作用弱于阿司匹林。
8 保肝作用陈忻等[12]观察发现黄芩苷能显著减轻BCG和LPS所造成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ALT、AST的升高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枯否氏细胞以及肝细胞的增生能显著减轻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引起的谷胱甘肽降低和肝脂质过氧化的损伤认,为抗氧化可能是其保肝降酶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药学研究者Sang-Won Parkl等人还发现黄芩苷能够有效防止由于四氯化碳导致的肝受损现象的产生,对肝细胞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研究还发现黄芩苷与炎症抑制介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药学研究者李海燕等人在研究黄芩苷中发现,其可以缓解过热息痛导致的肝损伤情况,提高超氧化物的歧化酶活性以及还原状态下谷胱甘肽的活性,对肝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11]。
药学研究者陈忻等人在实验研究中发现中药黄芩中的黄芩苷提取物可以对LPS或者BCG导致的免疫肝损伤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降低肝细胞的死亡率,使得肝细胞得到增殖。
黄芩苷可以有效缓解由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伤,从而导致肝脂质氧化损伤及谷胱甘肽下降的情况,其具有抗氧化、降低酶活性,保护肝的作用。
结语与展望21世纪全球疾病谱和医疗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由于合成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利用中药、天然药物等的呼声正在日益高涨,人们对天然药物维护健康或防治疾病充满了期望. 黄芩来源于自然,是一种相当古老的中药,在我国已使用了上千年, 安全无害, 替代和减少化学药品、抗生素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由于黄芩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特性, 因而对于人体延缓衰老、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恶性肿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利用黄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于银屑病的治疗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1] 周晓红, 甄彦君, 冯敬坤. 黄芩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0, 15(3):31-34[2] 刘云波, 郭丽华,邱世翠. 黄芩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0): 596.[3] 刘菊福, 卢长安,廖福龙. 不同产地黄芩提取物主要药效作用的比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 8( 3) :28.[4] 高中洪,黄开勋,徐辉碧. 黄芩黄酮对H2O2 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0,16( 5): 589- 590.[5] 王长忠,冯鑫,等.黄芩苷对白念珠菌芽管行成及黏附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0,23(35):3216-3218[6] 王新慧, 才显得. 黄芩苷对小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促进作用[J]. 中国实验免疫学杂志, 2002, 4(3): 41-43.[7] 蔡仙德, 谭剑萍. 黄芩苷对小鼠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J].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5, 14( 3): 151-153.[8] 赵铁华,高巍,邓淑华,等.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LA795小鼠肺腺癌抑瘤作用的初步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1, 8(3):172.[9]黎丹戎, 侯华新, 张玮, 等. 汉黄芩素诱导人卵巢癌细胞A2780凋亡及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 癌症, 2003, 22(8):801- 805.[10] 刘金霞,王立平,徐晓惠.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W256瘤细胞引起大鼠骨侵袭抑制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5, 21(1):125- 126.[11] 侯艳宁, 朱秀媛, 程桂芳. Babesiacanis芩苷的抗炎机理[ J].药学学报, 2000,35(3): 161-164.[12] 卢春凤, 王丽敏, 陈廷玉. 黄芩素和黄芩苷对四氯化碳所致肝脏损伤大鼠转氨酶的影响[ J] .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3, 26 ( 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