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人员必看销售案例:三个商贩与老太太的故事

合集下载

销售培训经典案例-老奶奶买水果

销售培训经典案例-老奶奶买水果

销售经典案例销售经典培训案例—老奶奶买水果一位老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买水果。

一天早晨,她提着篮子,来到菜市场。

遇到第一个小贩,卖水果的,小贩问:你要不要买一些水果?老奶奶说:你有什么水果?小贩说:我这里有李子、桃子、苹果、香蕉,你要买哪种呢?老奶奶说:我正要买李子。

小贩赶忙介绍说:我这个李子,又红又甜又大,特好吃。

老奶奶仔细一看,果然如此。

但老奶奶却摇摇头,没有买,走了。

老奶奶继续在菜市场转。

遇到第二个小贩。

这个小贩也像第一个一样,问:老奶奶买什么水果?老奶奶说:买李子。

小贩接着问:我这里有很多李子,有大的,有小的,有酸的,有甜的,你要什么样的呢?老奶奶说:要买酸李子小贩说:我这堆李子特别酸,你尝尝?老奶奶一咬,果然很酸,满口的酸水。

老奶奶受不了了,但越酸越高兴,马上买了一斤李子。

但老奶奶没有回家,继续在市场转。

遇到第三个小贩,同样,问老奶奶买什么?老奶奶说:买李子。

小贩接着问:你买什么李子,老奶奶说要买酸李子。

但他很好奇,又接着问,别人都买又甜又大的李子,你为什么要买酸李子?老奶奶说:我儿媳妇怀孕了,想吃酸的。

小贩马上说:老奶奶,你对儿媳妇真好!儿媳妇想吃酸的,就说明她想给你生个孙子,所以你要天天给她买酸李子吃,说不定真给你生个大胖小子!老奶奶听了很高兴。

小贩又问:那你知道不知道这个孕妇中的胎儿最需要什么样的营养?老奶奶不懂科学,说不知道。

小贩说:其实孕妇最需要的维生素,因为她需要供给这个胎儿维生素。

所以光吃酸的还不够,还要多补充维生素。

他接着问:那你知不知道什么水果含维生素最丰富?老奶奶还是不知道。

小贩说:水果之中,猕猴桃含维生素最丰富,所以你要是经常给儿媳妇买猕猴桃才行!这样的话,确保你儿媳妇生出一个漂亮健康的宝宝。

老奶奶一听很高兴啊,马上买了一斤猕猴桃。

当老奶奶要离开的时候,小贩说我天天在这里摆摊,每天进的水果都是最新鲜的,下次来就到我这里来买,还能给你优惠。

从此以后,这个老奶奶每天在他这里买水果。

案例1:王老太买李子-P6

案例1:王老太买李子-P6

案例:“王老太买李子”–P3案例分析目的:通过王老太买李子,三个小贩不同的方法引出销售的定义和重要性案例背景:王老太每天去菜市场买菜买水果。

一天早晨,她提着篮子,来到菜市场。

遇到第一个小贩,卖水果的,问:你要不要买一些水果?老太太说你有什么水果?小贩说我这里有李子、桃子、苹果、香蕉,你要买哪种呢?老太太说我正要买李子。

小贩赶忙介绍我这个李子,又红又甜又大,特好吃。

老太太仔细一看,果然如此。

但老太太却摇摇头,没有买,走了。

老太太继续在菜市场转。

遇到第二个小贩。

这个小贩也像第一个一样,问老太太买什么水果?老太太说买李子。

小贩接着问,我这里有很多李子,有大的,有小的,有酸的,有甜的,你要什么样的呢?老太太说要买酸李子,小贩说我这堆李子特别酸,你尝尝?老太太一咬,果然很酸,满口的酸水。

老太太受不了了,但越酸越高兴,马上买了一斤李子。

但老太太没有回家,继续在市场转。

遇到第三个小贩,同样,问老太太买什么老太太说买李子。

小贩接着问你买什么李子,老太太说要买酸李子。

但他很好奇,又接着问,别人都买又甜又大的李子,你为什么要买酸李子。

老太太说,我儿媳妇怀孕了,想吃酸的。

小贩马上说,老太太,你对儿媳妇真好!儿媳妇想吃酸的,就说明她想给你生个孙子,所以你要天天给她买酸李子吃,说不定真给你生个大胖小子。

老太太听了很高兴。

小贩又问,那你知道不知道这个孕妇最需要什么样的营养?老太太不懂科学,说不知道。

小贩说,其实孕妇最需要的维生素,因为她需要供给这个胎儿维生素。

所以光吃酸的还不够,还要多补充维生素。

他接着问那你知不知道什么水果含维生素最丰富?老太太还是不知道。

小贩说,水果之中,猕猴桃含维生素最丰富,所以你要是经常给儿媳妇买猕猴桃才行!这样的话,你确保你儿媳妇生出一个漂亮健康的宝宝。

老太太一听很高兴啊,马上买了一斤猕猴桃。

当老太太要离开的时候,小贩说我天天在这里摆摊,每天进的水果都是最新鲜的,下次来就到我这里来买,还能给你优惠。

小贩卖李与顾问式销售[1]

小贩卖李与顾问式销售[1]

小贩卖李子与顾问式销售一个老太太来市场买李子,三个小贩都向老太太兜售自己的李子:老太太离开家门,去楼下的市场买水果。

老太太来到一个小贩的水果摊前,问道:“这李子怎么样?”“我的李子又大又甜,特别好吃。

”小贩答到。

老太太摇了摇头,向另外一个小贩走去,又向这个小贩问道:“你的李子怎么样?”“我这里有两种李子,您要什么样的李子?”“我要买酸一点儿的。

”“我这篮李子又酸又大,咬一口就流口水,您要多少?”“来一斤吧。

”老太太买完水果又继续在市场中逛,这时又看到一个小贩的摊子上有李子,又大又圆,非常抢眼,便问水果摊后的小贩:“你的李子好吃吗?”“您好。

我的李子当然好,您要什么样的李子?”“我要酸一点儿的。

”“一般人买李子都要又大又甜的,您为什么要酸的李子呢?”“我儿媳妇要生孩子了,要吃酸的。

”“老太太您对儿媳妇真体贴,您媳妇一定能给你生的大胖小子。

前一个月,这附近还有一家要生孩子,总来我这买李子,果然生个小子。

您要多少?”“我再来一斤吧。

”老太太被小贩说得很高兴,便又买了一斤李子。

小贩一边称李子,一边向老太太介绍其他水果:“猕猴桃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有营养,尤其适合孕妇。

您要给您媳妇买点猕猴桃,她一准儿高兴。

”“是吗?好,那我就再来一斤猕猴桃。

”“您人真好,谁摊上您这样的婆婆,一定有福气。

”小贩开始给老太太称猕猴桃,嘴里也不闲着。

“我每天都在这摆摊,水果都是当天从批发市场找新鲜的批发来的,您儿媳妇要是吃了觉得好,您再来。

”“行。

”老太太被小贩夸得高兴,提了水果,一边付钱一边应承着。

三个小贩的结果完全不同,为什么?是什么使得他们销售同样的产品但结果却截然不同?。

13.06销售故事超级小贩

13.06销售故事超级小贩


第一个和第二个小贩比较拙劣,很容易 看出问题,没有什么销售技巧可言。

第三个小贩才有销售技巧。
在老太太买李子的经典小故事中, 第三个小贩可以称之为超级小贩,其 销售技法可谓炉火纯青,从中可以总 结出十招实用的销售技巧。

小贩一句“您好”体现出了待客之道。一个 卖水果的小贩都尚且能做到这一点,对于销 售耐用品,销售高附加值的商品,难道不应 该更热情真诚招呼顾客吗?
这尽管只是一个小故事,但是折射 出很
售技巧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一定可以很快成为一个销售高手。

顾客的第一句话往往是问多少钱。当顾 客问多少钱时,通过热情招呼和反问来打破 僵局:“您好,您问哪种李子?”这个问题 一下子就把顾客的注意力引开了。顾客问价 格一般情况下都是源自习惯性思维,知道价 格并非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买到物美 价廉的商品。

小贩问老太太:“别人买李子都要又大 又甜的,您为什么要酸的李子呢?”这是小贩 对顾客要求的一种敏感度,这种敏感不是每 个销售员都有的。当顾客提出的要求和大众 要求不一致时,销售员不要放过背后的问题。 当老太太说“我儿媳妇要生孩子了,想吃酸 的。”小贩马上使用了相应的销售技巧。

我们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未来。老太 太给儿媳妇买水果,不仅是为了儿媳妇,核 心是为了孙子。小贩说:“她想吃酸的,说 明她一定能给你生个大胖孙子。”“您要给 您儿媳妇天天吃猕猴桃,她一高兴,说不定 能给您生出个双胞胎。”这话说出来,老太 太笑的合不拢嘴,因为她想的就是这种效果。 尽管小贩的话经不起推敲。
销售是需要技巧的。
最高的销售技巧是没有技巧。
所谓的没有技巧不是什么话都不
说,什么事都不做就可以成交, 而是掌握了销售的精髓,可以游 刃有余,在不经意中完成销售。

销售案例:老太太买苹果

销售案例:老太太买苹果

老太太买苹果案例:一老太太去买菜,路过四个水果摊。

四家卖的苹果相近,但老太太并没有在最先路过的第一家和第二家买苹果,而是在第三家买了一斤,更奇怪的是在第四家又买了两斤。

1、摊主一老太太去买菜,路过水果摊,看到卖苹果的摊主,就问道:“苹果怎么样啊?”摊主回答:“我的苹果特别好吃,又大又甜!”。

老太太摇摇头走开了(只讲产品卖点,不探求需求、都是无效介绍,做不了单)2、摊主二老太太又到一个摊子,问:“你的苹果什么口味的?”摊主措手不及:“早上刚到的货,没来得及尝尝,看这红润的表皮应该很甜”。

老太太二话没说扭头就走了。

关注微信"销售总监"学习更多你想不到的销售技巧。

(对产品了解一定是亲自体验出的,亲自体验感受出的才是卖点。

只限于培训听到的知识,应对不了客户)3、摊主三旁边的摊主见状问道:“老太太,您要什么苹果,我这里种类很全!”老太太:“我想买酸点的苹果”。

摊主:“我这种苹果口感比较酸,请问您要多少斤?”老太太:“那就来一斤吧”。

(客户需求把握了,但需求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丧失进一步挖掘的机会,属于客户自主购买,自然销售不能将单值放大)4、摊主四这时她又看到一个摊主的苹果便去询问:“你的苹果怎么样啊?”摊主:“我的苹果很不错的,请问您想要什么样的苹果呢?”(探求需求)老太太:“我想要酸一些的”摊主:“一般人买苹果都是要大的甜的,您为什么要酸苹果呢?”(挖掘更深的需求)老太太:“儿媳妇儿怀孕了,想吃点酸的苹果”摊主:“老太太您对儿媳妇儿真是体贴啊,将来您媳妇儿一定能给您生一个大胖孙子。

(适度恭维,拉近距离)几个月以前,附近也有两家要生孩子的,她们就来我这里买苹果,(讲案例,第三方佐证)您猜怎么着?这两家都生了个儿子,(构建情景,引发憧憬)你想要多少? (封闭提问,默认成交,适时逼单,该出手时就出手)老太太:“我再来两斤吧。

”老太太被摊主说得高兴了(客户的感觉有了,一切都有了)。

摊主又对老太太介绍其他水果。

销售人员必看销售案例:三个商贩与老太太的故事

销售人员必看销售案例:三个商贩与老太太的故事

销售人员必看销售案例:三个商贩与老太太的故事销售人员必看销售案例:三个商贩与老太太的故事有一个老太太去市场买菜,买完菜路过卖水果的摊位时,看到有两个摊位上都有苹果在卖,就走到一个商贩面前问道:“苹果怎么样啊”?商贩回答说:“你看我的苹果不但个儿大而且还保证很甜,特别好吃” 。

老太太摇了摇头,向第二个摊位走去,又向这个商贩问道:“你的苹果怎么样?”第二个商贩答:“老太太,您要什么样的苹果啊?我这里种类齐全!”“我要买酸一点儿的。

”老太太说。

“我这边的这些苹果又大又酸,咬一口就能酸的流口水,请问您要多少斤?”“来一斤吧。

”老太太买完苹果又继续在市场中逛。

这时她又看到一个商贩的摊上有苹果,又大又圆,非常抢眼,便问水果摊后的商贩:“你的苹果怎么样?”这个商贩说:“我的苹果当然好了,请问您想要什么样的苹果啊?”老太太说:“我想要酸一点儿的。

”商贩说:“一般人买苹果都想要又大又甜的,您为什么会想要酸的呢?”老太太说:“我儿媳妇怀孕了,想要吃酸的苹果。

”商贩说:“老太太,您对儿媳妇可是真体贴啊,您儿媳妇将来一定能给你生个大胖孙子。

前几个月,这附近也有两家要生孩子,总来我这买苹果吃,你猜怎么着?结果都生个儿子。

您要多少?”“我再来二斤吧。

”老太太被商贩说得高兴的合不拢嘴了,便又买了二斤苹果。

商贩一边称苹果,一边向老太太介绍其它水果:“橘子不但酸而且还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有营养,尤其适合孕妇。

您要给您儿媳妇买点橘子,她一准儿很高兴。

”“是吗?好,那我就再来二斤橘子吧。

” “您人真好,您儿媳妇摊上了您这样的婆婆,真是有福气。

”商贩开始给老太太称橘子,嘴里也不闲着,“我每天都在这摆摊,水果都是当天从水果批发市场批发回来的,保证新鲜,您儿媳妇要是吃好了,您再来。

”“行。

”老太太被商贩夸得高兴,提了水果,一边付账一边应承着。

从此,这个老太太就成了这个商贩的老客户了,而且是非常牢固的常客。

三个商贩都在贩卖水果,但结果却不同。

老太太卖水果故事

老太太卖水果故事
故事一
抓住需求,专业销售
一位老太太每天去菜市场买菜买水 果。一天早晨,她提着篮子,来到菜市场。 遇到第一个小贩,卖水果的,问:你要不 要买一些水果?老太太说你有什么水果? 小贩说我这里有李子、桃子、苹果、香蕉, 你要买哪种呢?老太太说我正要买李子。 小贩赶忙介绍我这个李子,又红又甜又大, 特好吃。老太太仔细一看,果然如此。但 老太太却摇摇头,没有买,走了。 老太太继续在菜市场转。遇到第二个小 贩。这个小贩也像第一个一样,问老太太 买什么水果?老太太说买李子。小贩接着 问,我这里有很多李子,有大的,有小的, 有酸的,有甜的,你要什么样的呢?老太 太说要买酸李子,小贩说我这堆李子特别 酸,你尝尝?老太太一咬,果然很酸,满 口的酸水。老太太受不了了,但越酸越高了对口的商品,很自然地取得了成功。 第三个小贩是一个销售专家。他的销售过程非 常专业,他首先探寻出客户深层次需求,然后再激发客 户解决需求的欲望,最后推荐合适的商品满足客户需求。 他的销售过程主要分了六步:第一步:探寻客户基本需 求;第二步:通过纵深提问挖掘需求背后的原因;第三 步:激发客户需求;第四步:引导客户解决问题;第五 步:抛出解决方案;第六步:成交之后与客户建立客情 关系。
抓住需求,专业销售
但老太太没有回家,继续在市场转。遇到第三个小贩, 同样,问老太太买什么?(探寻基本需求)老太太说买 李子。小贩接着问你买什么李子,老太太说要买酸李子。 但他很好奇,又接着问,别人都买又甜又大的李子,你 为什么要买酸李子?(通过纵深提问挖掘需求)老太太 说,我儿媳妇怀孕了,想吃酸的。小贩马上说,老太太, 你对儿媳妇真好!儿媳妇想吃酸的,就说明她想给你生 个孙子,所以你要天天给她买酸李子吃,说不定真给你 生个大胖小子。老太太听了很高兴。小贩又问,那你知 道不知道这个孕妇最需要什么样的营养?(激发出客户 需求)老太太不懂科学,说不知道。小贩说,其实孕妇 最需要的维生素,因为她需要供给这个胎儿维生素。所 以光吃酸的还不够,还要多补充维生素。他接着问那你 知不知道什么水果含维生素最丰富?(引导客户解决问 题)老太太还是不知道。小贩说,水果之中,猕猴桃含 维生素最丰富,所以你要是经常给儿媳妇买猕猴桃才行! 这样的话,你确保你儿媳妇生出一个漂亮健康的宝宝。 老太太一听很高兴啊,马上买了一斤猕猴桃。当老太太 要离开的时候,小贩说我天天在这里摆摊,每天进的水 果都是最新鲜的,下次来就到我这里来买,还能给你优 惠。从此以后,这个老太太每天在他这里买水果。

营销故事:老太太买李子

营销故事:老太太买李子

一条街上有三个水果店。

一天,有位老太太来到第一家店里,问:“有李子卖吗?”店主见有生意,马上迎上前说:“老太太,买李子啊?您看我这李子又大又甜,还刚进回来,新鲜得很呢!”没想到老太太一听,竟扭头走了。

店主纳闷着,哎,奇怪啊,我哪里不对得罪老太太了?老太太接着来到第二家水果店,同样问:“有李子卖吗?”第二位店主马上迎上前说:“老太太,您要买李子啊?”“啊”老太太应道。

“我这里李子有酸的,也有甜的,那您是想买酸的还是想买甜的?”“我想买一斤酸李子”于是老太太买了一斤酸李子就回去了。

第二天,老太太来到第三家水果店,同样问:“有李子卖吗?”第三位店主马上迎上前同样问说:“老太太,您要买李子啊?”“啊”老太太应道;“我这里李子有酸的,也有甜的,那您是想买酸的还是想买甜的?”。

“我想买一斤酸李子”与前一天在第二家店里发生的一幕一样;但第三位店主在给老太太秤酸李子时,边聊道:“在我这买李子的人一般都喜欢甜的,可您为什么要买酸的呢?”“哦,最近我儿媳妇怀上孩子啦,特别喜欢吃酸李子”“哎呀!那要特别恭喜您老人家快要抱孙子了!有您这样会照顾的婆婆可真是您儿媳妇天大的福气啊!”“哪里哪里,怀孕期间当然最要紧的是吃好,胃口号,营养好啊!”“是啊,怀孕期间的营养是非常关键的,不仅要多补充些高蛋白的食物,听说多吃些维生素丰富的水果,生下的宝宝会更聪明些!”“是啊!哪吃哪种水果含的维生素更丰富些呢?”“很多书上说猕猴桃含维生素最丰富!”“那你这有猕猴桃卖吗?”“当然有,您看我这进口的猕猴桃个大,汁多,含维生素多,您要不先买一斤回去给您儿媳妇尝尝!”这样,老太太不仅买了一李子,还买了一斤进口的猕猴桃,而且以后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来这家店里买各种水果了。

点睛:这三个水果店的店主代表了三种不同的销售人员,第一个店主是一个不合格的销售人员,只是一味的告诉客户自己的产品如何好,而不了解客户需要什么?第二个店主是一个合格的营销人员,懂得通过简单的提问,满足了客户的一般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销售人员必看销售案例:三个商贩与老太太的故事有一个老太太去市场买菜,买完菜路过卖水果的摊位时,看到有两个摊位上都有苹果在卖,就走到一个商贩面前问道:“苹果怎么样啊”?商贩回答说:“你看我的苹果不但个儿大而且还保证很甜,特别好吃”。

老太太摇了摇头,向第二个摊位走去,又向这个商贩问道:“你的苹果怎么样?”第二个商贩答:“老太太,您要什么样的苹果啊?我这里种类齐全!”“我要买酸一点儿的。

”老太太说。

“我这边的这些苹果又大又酸,咬一口就能酸的流口水,请问您要多少斤?”“来一斤吧。

”老太太买完苹果又继续在市场中逛。

这时她又看到一个商贩的摊上有苹果,又大又圆,非常抢眼,便问水果摊后的商贩:“你的苹果怎么样?”这个商贩说:“我的苹果当然好了,请问您想要什么样的苹果啊?”老太太说:“我想要酸一点儿的。

”商贩说:“一般人买苹果都想要又大又甜的,您为什么会想要酸的呢?”老太太说:“我儿媳妇怀孕了,想要吃酸的苹果。

”商贩说:“老太太,您对儿媳妇可是真体贴啊,您儿媳妇将来一定能给你生个大胖孙子。

前几个月,这附近也有两家要生孩子,总来我这买苹果吃,你猜怎么着?结果都生个儿子。

您要多少?”“我再来二斤吧。

”老太太被商贩说得高兴的合不拢嘴了,便又买了二斤苹果。

商贩一边称苹果,一边向老太太介绍其它水果:“橘子不但酸而且还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有营养,尤其适合孕妇。

您要给您儿媳妇买点橘子,她一准儿很高兴。

”“是吗?好,那我就再来二斤橘子吧。

”“您人真好,您儿媳妇摊上了您这样的婆婆,真是有福气。

”商贩开始给老太太称橘子,嘴里也不闲着,“我每天都在这摆摊,水果都是当天从水果批发市场批发回来的,保证新鲜,您儿媳妇要是吃好了,您再来。

”“行。

”老太太被商贩夸得高兴,提了水果,一边付账一边应承着。

从此,这个老太太就成了这个商贩的老客户了,而且是非常牢固的常客。

三个商贩都在贩卖水果,但结果却不同。

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商贩的真正区别在哪?首先,第一个商贩,比较简单,他是在讲道理,而且是一味的向客户灌输自己的道理,甚至连客户真正的需求都没有弄清楚。

所以,他什么都没有卖出去,这个商贩层次是最低的。

在现实中,恰恰这类销售人员最多,大量的销售人员一旦接触到客户,就试图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灌输给客户,希望其中的哪怕一个亮点能够打动客户,从而让客户产生兴趣。

但是,恰恰是这种做法,是最让客户反感的,而且是效果最差的。

作为一个销售,首先应该学会的就是倾听,而不是灌输。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商贩。

这个商贩比第一个强很多,他懂得倾听,并且,他成功的获取了客户的需求:我要酸一点的。

于是,他成功的销售出去一斤苹果。

这里我们来看看,这个商贩没有一味的去灌输自己的道理,而是倾听到了客户的信息,也就是老太太的需求,这个信息是客户的改造信息,也就是说,这个信息是客户经过自己大脑加工后得出来的信息。

在现实中,一批做销售比较有经验的,有一定业绩的好销售人员,大多属于这个层次。

他们大多数比较善于搞好客户的关系,从而获取客户的需求——改造信息。

同时,在这种“感情”基础之上,想办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形成销售。

但是,这类销售人员往往很难真正摆脱被客户牵着鼻子走的困境。

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第三个商贩,显然,这个商贩比第二个商贩又高一筹,他真正做到了顾问式营销。

他才真正摆脱了被客户牵着鼻子走的困境,不仅成功的获取了客户的需求,还成功的引导并挖掘了客户的新需求。

第一个商贩连老太太的需求都没有搞清楚,所以什么都没有卖出去,第二个商贩满足了老太太的需求,卖出去一斤苹果。

而第三个商贩在老太太自身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居然又创造性的卖给老太太两斤苹果和两斤橘子。

更可怕的是,从此,这个老太太就成了第三个商贩的老客户了,而且是非常牢固的常客。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老太太以后再来这个市场,她还会去找前两个商贩吗?再长远一点,考虑到有许多的“老太太”,如果时间再长一点,还会有第一和第二两个商贩什么事情吗?这才是第三个商贩真正可怕的地方。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他像第二个商贩一样,倾听,并听到客户的需求——改造信息。

不过,这时,他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想办法进一步挖掘到客户的本源信息(未经老太太自己加工和改造的信息,是老太太之所以要买水果的根本原因)——儿媳妇怀孕了。

从而,成功的销售出去两斤苹果和两斤橘子。

这里,要获取客户的本源信息比较容易理解,但在现实中,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取本源信息,又如何真正去引导和挖掘客户需求,这是“落地”的关键。

答案依然很明显,还是本源信息。

在销售中,第一步,我们要听,不仅听到改造信息,更要听到本源信息;接着第二步,第三步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本源信息,利用我们的本源信息不断的去引导客户,并挖掘客户需求,产生持续的销售。

就此,我们细致的回顾一下案例中第三个商贩的销售过程。

当听到客户的改造信息(要酸一点)的时候,这个商贩没有罢手,马上问了句:“一般人买苹果都想要又大又甜的,您为什么会想要酸的呢?”这里大家要注意,“一般人买苹果都想要又大又甜的”这在老太太看来是个本源信息。

这个商贩用这个本源信息成功的引导出了客户的本源信息——“我儿媳妇怀孕了,想要吃酸苹果。

”这是第一步,成功的挖掘到了客户的本源信息。

这里值得重视的一点是,第三个商贩是用自己的本源信息挖掘到客户的本源信息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在用本源信息进行交换。

你对别人说本源信息,别人才会给你本源信息,反之,你给改造信息,别人绝不会给本源信息,你给道理,等待你的就很可能也是道理。

于是,用道理沟通,大多数情况下就是道理跟道理之间的“吵架”。

接着,针对客户的本源信息,商贩开始进一步的引导。

“前几个月,这附近也有两家要生孩子,总来我这买苹果吃,您猜怎么着?结果都生个儿子。

您要多少?”结果,客户“我再来二斤吧。

”再次注意,这里“前几个月,这附近也有两家要生孩子,总来我这买苹果吃,结果都生个儿子。

”在老太太看来依然是本源信息。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里,这个商贩不是用本源信息来引导,而是用改造信息(您知道吗?如果您儿媳妇吃了我的苹果,肯定能给您生个大胖孙子)来引导,效果又会如何?老太太会信这句话吗?更可怕的是老太太还会信任这个商贩吗?还会有下面的故事吗?所以,再次强调:引导客户一定要用本源信息,而不是改造信息。

之所以要用本源信息,而且必须用本源信息来引导客户,原因在于,要想成功引导客户,最基础的是得到客户的信任,而道理、改造信息都在很大程度上让客户自然的产生怀疑,只有本源信息才能真正引起客户真诚的信任感。

再说的现实一点,人们最相信的是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别人强加的判断结论。

而道理和改造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会让客户感觉到我们是在强制性的灌输客户一个结论,让客户接收这个意识判断,客户往往是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的,如此一来,几乎是不可能让客户对我们产生信任感的。

反之,我们只提供本源信息,本源信息最大的好处在于,它不带有我们的结论性的观点,而是让客户感受到我们对客户的尊重,把意识判断的权力全权交给客户,由客户自己去判断,因为只有客户自己的判断才能够真正打动客户。

所以,当我们不断的提供本源信息时,很容易让客户感受到亲切感和信任感。

同时,也只有本源信息才能真正达到这个效果。

所以,我们必须用本源信息去引导客户,而不是别的。

我们继续看商贩的引导过程。

当获取了客户的本源信息,并用另外的本源信息成功的引导客户产生销售(两斤苹果)之后,这个商贩并没有就此罢手。

接着,他进行了第二次引导。

“橘子不但酸而且还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有营养,尤其适合孕妇。

”依然是本源信息,从而让客户产生了新的需求,并产生了再次销售(两斤橘子)。

但是,到这里,商贩依然没有罢手,要知道,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挖掘到一个客户是多么的不容易,珍惜客户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商贩又用了个本源信息(我每天都在这摆摊,水果都是当天从水果批发市场批发回来的)成功的引导客户成为了他的老客户,成为了他的常客。

综上,我们可是把销售分为说教式销售、关系型销售和顾问式销售三个层次,如下表所示。

销售层次表现所用信息最终效果高顾问式销售引导本源信息真正获得客户信任;成功挖掘客户需求;中关系型销售满足改造信息能实现部分销售;被客户牵着鼻子走。

低说教式销售灌输更偏向于道理几乎不会成功。

说教式销售:这类销售的特点就是一味的灌输,而且讲的也更偏向于道理,很少真正倾听。

一般大量的初级销售都是这样,而这种销售模式几乎是不会成功的,成功也很可能是撞上的。

不过,目前倒是有不少公司采用这种销售模式,其主要功能也只在于“扫荡”。

关系型销售:这类销售的特点在于非常在乎客户,主要做法就是一味的满足客户的要求,往往被客户牵着鼻子走。

但相对于说教式销售而言,已经有很大的进步,而且,这类销售有实现销售的可能性。

一般,有业绩的销售人员多数是这类,更倾向于维护好客户的关系。

能够倾听,不过,倾听到的大多是客户的改造信息,而且往往也只是用改造信息在与客户交流,不能很好的引导客户。

顾问式销售:这是销售的最高层次,不仅能倾听,从而获得客户的本源信息,而且善于用本源信息引导客户。

这类销售不再被客户牵着鼻子走,而是挖掘和引导客户需求,充分获得客户的信任感,在很大程度上能把控整个销售的进程。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