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空间的私密性和领域性法则
合集下载
环境心理学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调研

领域性具有组织、领域性与控制感和安全防卫的功能。
如纽曼提出的“能防卫空间”的设计原则中,与领域有
关的有: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和自然的
监视。这些观点也从纽曼的调查分析和对住宅区的改进
中得以说明 和表现。
一家人在一起 玩耍,无形中 建立了自己的 领域,外人有 意识不去打扰
朋友之间一长板凳建 立领域,陌生人不会 参与其中
陌生之间以自身建立领域,相互 距离较大,保证个人领域不受侵 犯
两人分别以板凳建立个人领域,距离较远,相互之间 没有侵犯
朋友 距离
亲密 距离 社会 距离
公众 距离
私密性
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的控制他人或群体 接近自己。
私密性
•
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的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个人或群
体都有控制自己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质和量的需要。私密性是个人或 群体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 。 私密性的四种形式: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它们分别会在 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出现。独处是指个体把自己与他人分离开,或 者避免他人观察到的状态;亲密指和某些个体相处时不愿受到干扰 ,如和亲人,朋友或者配偶亲密相处时的状态;匿名是指一个人隐 姓埋名或乔装打扮,即使在公众场合仍然不被别人认出的状态;保 留是指个体需要隐瞒自己的一些事,不愿其他人了解。保留经常通 过利用个体周围的建筑等来实现
一家人在一起玩耍无形中建立了自己的领域外人有意识不去打扰朋友之间一长板凳建立领域陌生人不会参与其中陌生之间以自身建立领域相互距离较大保证个人领域不受侵犯两人分别以板凳建立个人领域距离较远相互之间没有侵犯
环境心理学调研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研究
小组成员:董梦飞 杨顺晖 乔琳枫 胡飞飞
04个人空间私密领域

•行为场景(behavior setting)
——真实行为场景 ——非个体行为 ——环境与行为的双向作用
• 场所的环境特征
• 场所的人员配备
1、维持量 2、容量
THE END!
2、缓解交通拥挤
——建立高效率的交通系统。
4.3 私密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 4.3.1 私密性的含义
——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 人或群体接近自己。
独处是人的需要, 交往也是人的需要。 私密性应对的主要是 独处的需要。
•个人独处
行为倾向 →退缩
•亲密相处 •隔绝干扰
(withdrawal)
• 产生拥挤感的因素:
(1)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密度 (2)个体的人格因素 (3)人际关系 (4)各种情境因素 (5)个人过去的经验和容忍性
高密度引起的一种消极反应。
• 高密度对人造成的影响
直接效应(短期影响):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 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 累积效应(长期影响):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
1、短期拥挤的影响
(1)情感反应 (2)攻击性 (3)任务绩效 2、长期拥挤的影响
• 拥挤的理论解释
1、信息超载 2、行为约束 3、生态心理学
——过多的人争夺过少的资源是产生拥挤感 的根本原因。
• 减少拥挤的对策
1、空间分隔
——当处于社会密度与空间密 度的两难境地时,在确保使用 功能的前提下,宁可放弃宽敞, 提供更多的小空间。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4.3 领域的功能
1、领域的组织功能
私密性 人
2、 领域与私密性
活动 +容积
领域性 控制
3、 领域与安全防卫
——真实行为场景 ——非个体行为 ——环境与行为的双向作用
• 场所的环境特征
• 场所的人员配备
1、维持量 2、容量
THE END!
2、缓解交通拥挤
——建立高效率的交通系统。
4.3 私密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 4.3.1 私密性的含义
——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 人或群体接近自己。
独处是人的需要, 交往也是人的需要。 私密性应对的主要是 独处的需要。
•个人独处
行为倾向 →退缩
•亲密相处 •隔绝干扰
(withdrawal)
• 产生拥挤感的因素:
(1)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密度 (2)个体的人格因素 (3)人际关系 (4)各种情境因素 (5)个人过去的经验和容忍性
高密度引起的一种消极反应。
• 高密度对人造成的影响
直接效应(短期影响):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 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 累积效应(长期影响):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
1、短期拥挤的影响
(1)情感反应 (2)攻击性 (3)任务绩效 2、长期拥挤的影响
• 拥挤的理论解释
1、信息超载 2、行为约束 3、生态心理学
——过多的人争夺过少的资源是产生拥挤感 的根本原因。
• 减少拥挤的对策
1、空间分隔
——当处于社会密度与空间密 度的两难境地时,在确保使用 功能的前提下,宁可放弃宽敞, 提供更多的小空间。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4.3 领域的功能
1、领域的组织功能
私密性 人
2、 领域与私密性
活动 +容积
领域性 控制
3、 领域与安全防卫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ppt课件

酒吧台座的个人空间设置
2 公共汽车上的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的尺度标准:
• 个人空间的度量依据个人
以个 上人
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膨
为空 圆间
胀,是个人心理所需要的
柱就 体像
最小的空间范围。
,一 腰个
• 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
部围 以绕
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与
下人 逐体
不安。
渐的
变看
细不
三种研究度量个人空间的范围的 方法:
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被入侵者的反应:1.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影响着被入侵者的反应
2.男性入侵者比女性入侵者引起更多动作反应 3.入侵者年龄对反应也起一定的影响
入侵者的反应:
1.侵犯别人的人自己的空间也同时被别人侵犯 2.群体的大小也影响着个人入侵的倾向 3.被侵犯群体的地位越高,被侵犯的几率越少
5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7
个人距离:
0.45~1.20M,与个人空间基本 保持一致。 处于该距离范围内,能提供 详细的信息反馈,谈话声音 适中,语言交往多与触觉。 适合亲戚,师生等日常熟悉 的人群交谈言欢。
8
社会距离:
• 1.20~3.60M可以看到对方 全身以及周围环境。
• 这一距离相互接触已是不 可能,主要由于视觉提供 详细的信息。
1.情绪: 个人空间随着个人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有焦虑感的人需
要比一般人更大的个人空间。
2.人格:影响个人空间的一个人格变量是内在性与外在性。比如内在
人格者对事情的因果能自我控制,而外在人格者认为事情 结果受外因控制的,所以外在人格者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
3.年龄:年龄的不同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也不同。 4.环境因素:一个人需要的个人空间随房间的尺寸的减少而增大。
个人空间 私密性 领域性

联系又有所区别。
2
第五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
教学目标:
了解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的特征,掌握个人空间、私密性、 领域性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三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环境设计中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的结合与应用。
一、人际距离与个人空间
•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 独处还是交往?和什么人在一起? 以什么方式交往?
取决于人的性格、年龄、角色、心境、场合等多种 因素
传统文化中比较喜欢热闹情境和大团圆的场面,过分强调“大家”而忽 视“个人”。
个人的选择应得到适当的满足 个人的控制需要得到相应的尊重 善于交往是一种能力 善于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和生活选择
11 人 的 靠近 择 选
分析结论——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尤其是公共场合,心理学上把这个空间叫做“人 际气泡”。而且这个气泡会随接触的人不同而改变 大小,面对陌生人时这个气泡相对熟人来说会更 大。每个人都不想别人侵犯自己的个人空间,所 以在公共场合选择位置时都尽量远离被打扰到。
案例——亲密距离
宁波月湖公园
当人们处于亲密 距离时,如宁波月湖 公园里的人们,个人 空间较大,对于个人 领域性的要求也相对 较高。两人在一起所 形成的气场也较大, 基本上不会有人会从 两人中间过。
对于位置的要求 会考虑私密性,在小 道边上的时候也可能 是选择背向道路的位 置避免背打扰。
25
案例——个人距离
这种情况下,
人们的私密性大大降 低,领域也很局限。
纽约中央公园
戴拉寇特剧院 Delacorte Theater 29
职场中那些行为最让你没有安全感
2
第五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
教学目标:
了解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的特征,掌握个人空间、私密性、 领域性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三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环境设计中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的结合与应用。
一、人际距离与个人空间
•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 独处还是交往?和什么人在一起? 以什么方式交往?
取决于人的性格、年龄、角色、心境、场合等多种 因素
传统文化中比较喜欢热闹情境和大团圆的场面,过分强调“大家”而忽 视“个人”。
个人的选择应得到适当的满足 个人的控制需要得到相应的尊重 善于交往是一种能力 善于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和生活选择
11 人 的 靠近 择 选
分析结论——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尤其是公共场合,心理学上把这个空间叫做“人 际气泡”。而且这个气泡会随接触的人不同而改变 大小,面对陌生人时这个气泡相对熟人来说会更 大。每个人都不想别人侵犯自己的个人空间,所 以在公共场合选择位置时都尽量远离被打扰到。
案例——亲密距离
宁波月湖公园
当人们处于亲密 距离时,如宁波月湖 公园里的人们,个人 空间较大,对于个人 领域性的要求也相对 较高。两人在一起所 形成的气场也较大, 基本上不会有人会从 两人中间过。
对于位置的要求 会考虑私密性,在小 道边上的时候也可能 是选择背向道路的位 置避免背打扰。
25
案例——个人距离
这种情况下,
人们的私密性大大降 低,领域也很局限。
纽约中央公园
戴拉寇特剧院 Delacorte Theater 29
职场中那些行为最让你没有安全感
空间与行为(完整版)

2、桌椅布置方式
椅子的功用是让人坐下来,但它的设计和布置足以影响 人们的行为。鼓励社会交往的环境称为社会向心环境 (Sociopetal),反之则称为社会离心环境(Sociofugal)。 最常见的社会向心布置是圆形餐桌,而机场候机楼里成排 固定的椅子很难舒服地谈话。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应尽量 使桌椅的布置有灵活性,背靠背或面对面是较常用的方式, 曲线型的坐位或成直角布置的坐位也是一种较理想的布置 方式。
为的关系。独处是人的需要,交往也是人的需要,人们可 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这些需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 独处还是交往,和什么人在一起,以什么方式交往,这要 取决于人格、年龄、角色、心境、场合等多种因素。当个 人需要与他人接触的程度和实际达到的接触程度相匹配时, 就达到了最优私密水平。
信息控制包括匿名(anonymity)指的是在公开场合不被人认 出或被人监视的需要,即不愿别人对自己有任何了解;保 留(reserve),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瞒,如人们常说的 隐私权;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不速之客。
Altman 对私密性提出以下定义: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 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
私密性概念的关键是从动态和辨证的方式去理解环境与行
家具布置与交往行为
家具布置与交流
3、坐位的选择
在空间提供足够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选择与 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的坐位(图书馆、影剧院)。坐位本身 代表一定的身份地位(条形桌的短边,方位如宾主之分), 在强调平等民主的情形下,圆桌是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国 际谈判)。
多元化的阅读座椅
边界效应
近体学(Proxemics)
人类学家Hall 于1966年出版了个人空间研究领域里最重 要的著作之一—《隐匿的维度》(The hidden dimension),该书系统地揭示了在人与人交往中空间所 起的作用。Hall的理论有两个中心点,其一是北美人在日 常交往中有规律地使用四种人际距离,即:亲密距离、 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第二,Hall认为不同文 化背景的人们,他们的个人空间也不一样。
04个人空间私密领域

马斯生洛理需需要要层次图
• 空间体验的起点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在最根本的层次上, 满足人的活动需求是空 间环境的必备特征。感 受空间环境首先是从我 们的日常一举一动开始。
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自己的尺度来使用和感受 空间环境,以获得相应的行为需求。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2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 减少拥挤的对策
1、空间分隔
——当处于社会密度与空间密 度的两难境地时,在确保使用 功能的前提下,宁可放弃宽敞, 提供更多的小空间。
2、缓解交通拥挤
——建立高效率的交通系统。
4.3 私密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 4.3.1 私密性的含义
——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 人或群体接近自己。
独处是人的需要, 交往也是人的需要。 私密性应对的主要是 独处的需要。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4.3 领域的功能
1、领域的组织功能
私密性 人
2、 领域与私密性
活动 +容积
领域性 控制
3、 领域与安全防卫
私密空间 领域
•可防卫空间的设计原则 (1) 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 (2)自然的监视
4.5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与场所的设计
•个人独处
行为倾向 →退缩
•亲密相处 •隔绝干扰
(withdrawal)
•匿名
心理状态
•保留
→信息控制 •闭锁
(control of info)
选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私密性:空 间环境的可 控制→控制感、
安全感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 空间体验的起点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在最根本的层次上, 满足人的活动需求是空 间环境的必备特征。感 受空间环境首先是从我 们的日常一举一动开始。
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自己的尺度来使用和感受 空间环境,以获得相应的行为需求。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2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 减少拥挤的对策
1、空间分隔
——当处于社会密度与空间密 度的两难境地时,在确保使用 功能的前提下,宁可放弃宽敞, 提供更多的小空间。
2、缓解交通拥挤
——建立高效率的交通系统。
4.3 私密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 4.3.1 私密性的含义
——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 人或群体接近自己。
独处是人的需要, 交往也是人的需要。 私密性应对的主要是 独处的需要。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4.3 领域的功能
1、领域的组织功能
私密性 人
2、 领域与私密性
活动 +容积
领域性 控制
3、 领域与安全防卫
私密空间 领域
•可防卫空间的设计原则 (1) 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 (2)自然的监视
4.5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与场所的设计
•个人独处
行为倾向 →退缩
•亲密相处 •隔绝干扰
(withdrawal)
•匿名
心理状态
•保留
→信息控制 •闭锁
(control of info)
选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私密性:空 间环境的可 控制→控制感、
安全感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私密性和领域性

(2)次级领域(中观环境)比个人空间范围更大,可 以是个人的,群组的,小集体的。多用于日常生 活。
(3)公共领域(宏观环境)家以外的空间的最大活动 范围,属于公共空间。交通越方便,范围越大。
在这三种领域当中,次级领域最为复杂,它既有私人
成分,又有公共性质。是另外两者之间联通的桥梁。
次级领域与建筑设计中的半公共空间和半私密空间相
个人空间的大小与分类 3.社交距离 122cm- 214cm 互相不扰乱的空间,通常是人们 一起工作和社交时的距离 4.公共距离 366cm- 762cm 说话声音较大,交往并非私人之 间的,公开场合。
人的基本需要
1.马斯罗的层级论
6.学习与美学的需要(个人 素质提升,居住环境改善)
5.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感、 梦想) 4.尊重的需要(威信、自尊、 受到尊重) 3.爱与归属(情感、归属小 团体、家庭、亲属、好友) 2.安全的需要(安全感、领 域感、私密性等) 1. 生理需求(饥、渴、寒、暖)
每一低级的需要不一定要完全的满足,较高一 级的需要才会出现。
联系建筑学和规划学来看,功能为其第一性。 “安得广厦千万间”
基本需要的影响因素
个人生理 生理限制、性别差异、生理缺陷 文化 价值观、行为道德规范、传统、信仰、国 家、民族等 社会 个性 社会地位、人群中的角色、社会制度 个人爱好、观念、性格
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优于课堂上的单纯教课 因此,校园内由建筑形成的外部空间的设计尤其重要, 要利于学生在课外的交流和交往。
校园环境设计要点:
1. 根据步行人流特征,建筑入口处周围空间的设计特 别重要。需要有一定得前平台的感觉
2. 前平台应该被部分围合,使得内外空间有过度的感 觉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共35页文档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于该距离范围内,能提 供详细的信息反馈,谈话声 音适中,语言交往多于触觉。
适合亲戚,师生等日常熟 悉的人群交谈言欢。
社会距离
• 1.20~3.60M可以看到对方全 身以及周围环境。
• 这一距离相互接触已是不可 能,主要由于视觉提供详细 的信息。
• 这一距离常用于非个人的事 物接触,如同事间商量工作 等。
3.满足私密性的措施
减少或隔绝视听侵扰是获得居住场所私密性的主要方式。
物质方面的措施包括:合理选址,避开不良周围环境;妥善布局;设置屏蔽,以 便阻断他人的视线;加强隔声措施等。
社会方面的措施包括:改变活动或作息时间;显示警告标志;加强道德教育;提 出善意劝告;诉诸法律等。
• 好的居住场所首先应在内部提供不同层次的私 密性。 生活在具有丰富私密性——公共性层次的环境 之中,令人感到舒适而自然,既可以选择不同方
第七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 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研究人使用空间 的固有方式,并通过研究揭示人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要, 已成为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 其中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等概念相互联系但又有区 别,是这一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言语、表情、身 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称为“心理的空间”, “空间关系学”。
人独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信息控制包括匿名,即不愿别人对 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瞒;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 不速之客。
人们主观上总是努力保持最优私密性水平,当个人需要与他人接触的程度和实 际所达到的接触程度相匹配时,就达到了最优私密性水平。个人选择的范围越大, 控制能力越强,感觉就越满意。
一、个人空间
• 为了度量个人空间的范围,采用三种方法:模拟法、现 场研究和实验室实验。
(二)个人空间的功能
•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 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 圈,起到自我保护作用:
1.避免接受过多刺激 2.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 3.弥补私密性的不足 4.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如图为一项神经病所进行的研究中研 究不同时刻离开的病人累计的百分比
公共距离:
3.6~7.6M或者更远距离, 这是一般演讲的正常距离。
此时无细微的感觉信息 输入,无视觉细部可见。
为表达意义差别,需提 高声音甚至夸张的非语言 行为辅助语言表达。
第二节 私密性
一、私密性的定义: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 从定义可以看出,私密性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 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退缩和信息控制。退缩包括个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被入侵者的反应:1.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影响着被入侵者的反应
2.男性入侵者比女性入侵者引起更多动作反应 3.入侵者年龄对反应也起一定的影响
入侵者的反应:
1.侵犯别人的人自己的空间也同时被别人侵犯 2.群体的大小也影响着个人入侵的倾向 3.被侵犯群体的地位越高,被侵犯的几率越少
式的交往,又可以躲避不必要的应激。
居住场所的户外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私密性,在不 同的文化中,这种需要具有不同的反映方式。
4.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男女有别; (2)俯仰有别; (3)群体和文化有别。
四种人际距离:
1.密切距离:
0~0.45M,小于个人空间,可以相互体验 到对方的辐射热·气味等。
1近距离时触觉成为主要的交往方式,适 合抚爱和安慰。
2距离稍远时这表现为亲切的耳语。
在公共场合与陌生人处于这一距离是会感 到严重不安。需要用避免谈话·避免微笑来 取得平衡。
个人距离
0.45~1.20M,与个人空间基 本保持一致。
二、私密性的功能 私密性有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 个人信息的过分暴露,尤其是视觉暴露,会使人感到私
密性遭受侵犯而产生失去控制的消极情感。
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 私密性为使用者提供控制感和选择性,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居住场所的私密性 广义的居住场所包括住宅、居住区、集体宿舍、监狱、医院病房乃至旅馆客房,
(四)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1.情绪
由于个人空间从情绪和身体两个方面对个人起着保护作用,因而它也随个人情绪 的变化而变化。焦虑的、或感到社会情境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需要比一般人更大的个 人果关系的方式。影响个人空间的一个人格变量 是内在性——外在性。内在人格者认为事件的因果在自身的控制之下;而外在人格 者则认为事件结果受外因的控制,与陌生人处在近距离时感觉安全受到威胁,比内 在人格者需要与陌生人保持更大的距离。自尊心强的人所需要的个人空间比自尊心 弱的人要小,因为自尊的人对自己采取肯定和信任的态度,对别人也容易采取同样 的态度;对自己不肯定不信任,对别人也不易信任。合群的人比不合群的人与人保 持更近的距离。
一、个人空间
在人类中,个人空间既包含生物性的一面,又受到社会与文 化的影响。
(一)个人空间的度量 • 个人空间的度量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膨胀,是
个人心理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 • 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与不安。
个人空间就像一 个围绕人体的看 不见的气泡,腰 部以上为圆柱体, 腰部以下逐渐变 细,为圆锥形。
是影响个人生活体验的最重要的场所。
1.私密性的重要作用
保证居家生活的和谐与宁静,提高集体宿舍 居住人员的满意程度,减少监狱暴力行为,改进 居住场所中的工作和学习绩效等。
2.缺乏私密性的后果
• 缺乏私密性引发的退学问题
• 缺乏私密性的监狱牢房会使犯人染上许多反社会 习性
• 缺乏私密性的住宅会引发居民冲突和各种强烈不 满
3.年龄 个人空间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4.性别 男性和女性对所喜欢和不喜欢的人显示出不同的个人空间:女性以较近距
离接触所喜欢的人;而男性的空间行为不随吸引而改变。 5.环境因素
人们感到便于疏散时有较强的控制感,因而满足于较小的个人空间。
二、人际距离
个人空间影响人际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在相互交 往时何种渠道成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际距离四种:密切距 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适合亲戚,师生等日常熟 悉的人群交谈言欢。
社会距离
• 1.20~3.60M可以看到对方全 身以及周围环境。
• 这一距离相互接触已是不可 能,主要由于视觉提供详细 的信息。
• 这一距离常用于非个人的事 物接触,如同事间商量工作 等。
3.满足私密性的措施
减少或隔绝视听侵扰是获得居住场所私密性的主要方式。
物质方面的措施包括:合理选址,避开不良周围环境;妥善布局;设置屏蔽,以 便阻断他人的视线;加强隔声措施等。
社会方面的措施包括:改变活动或作息时间;显示警告标志;加强道德教育;提 出善意劝告;诉诸法律等。
• 好的居住场所首先应在内部提供不同层次的私 密性。 生活在具有丰富私密性——公共性层次的环境 之中,令人感到舒适而自然,既可以选择不同方
第七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 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研究人使用空间 的固有方式,并通过研究揭示人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要, 已成为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 其中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等概念相互联系但又有区 别,是这一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言语、表情、身 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称为“心理的空间”, “空间关系学”。
人独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信息控制包括匿名,即不愿别人对 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瞒;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 不速之客。
人们主观上总是努力保持最优私密性水平,当个人需要与他人接触的程度和实 际所达到的接触程度相匹配时,就达到了最优私密性水平。个人选择的范围越大, 控制能力越强,感觉就越满意。
一、个人空间
• 为了度量个人空间的范围,采用三种方法:模拟法、现 场研究和实验室实验。
(二)个人空间的功能
•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 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 圈,起到自我保护作用:
1.避免接受过多刺激 2.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 3.弥补私密性的不足 4.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如图为一项神经病所进行的研究中研 究不同时刻离开的病人累计的百分比
公共距离:
3.6~7.6M或者更远距离, 这是一般演讲的正常距离。
此时无细微的感觉信息 输入,无视觉细部可见。
为表达意义差别,需提 高声音甚至夸张的非语言 行为辅助语言表达。
第二节 私密性
一、私密性的定义: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 从定义可以看出,私密性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 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退缩和信息控制。退缩包括个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被入侵者的反应:1.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影响着被入侵者的反应
2.男性入侵者比女性入侵者引起更多动作反应 3.入侵者年龄对反应也起一定的影响
入侵者的反应:
1.侵犯别人的人自己的空间也同时被别人侵犯 2.群体的大小也影响着个人入侵的倾向 3.被侵犯群体的地位越高,被侵犯的几率越少
式的交往,又可以躲避不必要的应激。
居住场所的户外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私密性,在不 同的文化中,这种需要具有不同的反映方式。
4.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男女有别; (2)俯仰有别; (3)群体和文化有别。
四种人际距离:
1.密切距离:
0~0.45M,小于个人空间,可以相互体验 到对方的辐射热·气味等。
1近距离时触觉成为主要的交往方式,适 合抚爱和安慰。
2距离稍远时这表现为亲切的耳语。
在公共场合与陌生人处于这一距离是会感 到严重不安。需要用避免谈话·避免微笑来 取得平衡。
个人距离
0.45~1.20M,与个人空间基 本保持一致。
二、私密性的功能 私密性有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 个人信息的过分暴露,尤其是视觉暴露,会使人感到私
密性遭受侵犯而产生失去控制的消极情感。
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 私密性为使用者提供控制感和选择性,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居住场所的私密性 广义的居住场所包括住宅、居住区、集体宿舍、监狱、医院病房乃至旅馆客房,
(四)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1.情绪
由于个人空间从情绪和身体两个方面对个人起着保护作用,因而它也随个人情绪 的变化而变化。焦虑的、或感到社会情境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需要比一般人更大的个 人果关系的方式。影响个人空间的一个人格变量 是内在性——外在性。内在人格者认为事件的因果在自身的控制之下;而外在人格 者则认为事件结果受外因的控制,与陌生人处在近距离时感觉安全受到威胁,比内 在人格者需要与陌生人保持更大的距离。自尊心强的人所需要的个人空间比自尊心 弱的人要小,因为自尊的人对自己采取肯定和信任的态度,对别人也容易采取同样 的态度;对自己不肯定不信任,对别人也不易信任。合群的人比不合群的人与人保 持更近的距离。
一、个人空间
在人类中,个人空间既包含生物性的一面,又受到社会与文 化的影响。
(一)个人空间的度量 • 个人空间的度量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膨胀,是
个人心理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 • 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与不安。
个人空间就像一 个围绕人体的看 不见的气泡,腰 部以上为圆柱体, 腰部以下逐渐变 细,为圆锥形。
是影响个人生活体验的最重要的场所。
1.私密性的重要作用
保证居家生活的和谐与宁静,提高集体宿舍 居住人员的满意程度,减少监狱暴力行为,改进 居住场所中的工作和学习绩效等。
2.缺乏私密性的后果
• 缺乏私密性引发的退学问题
• 缺乏私密性的监狱牢房会使犯人染上许多反社会 习性
• 缺乏私密性的住宅会引发居民冲突和各种强烈不 满
3.年龄 个人空间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4.性别 男性和女性对所喜欢和不喜欢的人显示出不同的个人空间:女性以较近距
离接触所喜欢的人;而男性的空间行为不随吸引而改变。 5.环境因素
人们感到便于疏散时有较强的控制感,因而满足于较小的个人空间。
二、人际距离
个人空间影响人际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在相互交 往时何种渠道成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际距离四种:密切距 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