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2《工业区位》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工业区位1-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工业区位1-中图版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Ⅱ)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二节“工业区位”第2课时“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及解读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解读:①举例和说明都属于应用层次,从课标要求来看,学生对这节知识的达成度应为应用。

②要求学生能用实例去说明工业地域是怎样形成和工业地域是如何发展的。

③课标要求达到的效果是:在学习了工业集聚与分散的基础上,能够联系本地实际,分析本地某一工业区形成条件与发展方向。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是对前一课时“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内容的深化,是前一部分内容的应用和延伸,同时也为第三课时“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能力,对五种导向型工业布局的原则基本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区域,如经济开发区、跨国公司等有所耳闻,有的学生能接触到一些工厂,但并不见得能了解到整个生产过程,更难以知道工厂发展的过程及今后的方向。

从这方面看,教材过于简单、抽象,学生对本节内容缺乏感性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2.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主要原因;(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3)理解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的原因;(2)结合案例教学,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分类,并尝试对某一工业区域进行综合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地理:3.2《工业区位》教案(中图版必修2)

地理:3.2《工业区位》教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章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二节工业区位【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①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发展的特点②了解工业联系及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从而能知道工业地域的形成。

2.能力目标①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判别某地区采用何种工业布局最为合理和哪种产业分布在何地是合理的②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③训练学生比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3.德育目标①通过对某一工业地域(区)的实践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工业的促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②通过区位因素及工业联系等的学习,让学生考虑问题时要全面,不孤立。

【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新课,基础知识教学时应注意指导学生读书、比较归纳,练习时把知识梳理,形成网络【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板书]: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学生: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讲课那么影响工业布局的又有哪些因素呢。

[板书]: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工业生产活动。

工业生产是人类非常重要的活动,主要在工厂里进行。

在工厂里,劳动者利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加工成产品。

然后,再将这些产品投放列市场销售(或作为其他产品的生产资料)。

[板书]:原料——产品——销售——赚钱提问那么假如你要建一工厂,在建厂之前你要考虑一些什么条件?幻灯片2,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这只是一个厂,我们把它扩大到整个工业,也就是说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讲课不同时期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在工业发展的早期,原料和市场因素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例如,钢铁工业。

因原料消耗最大,最早出现在铁矿石等原料附近。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工业区位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工业区位

3.2 工业区位【学习目标】1. 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 能够判断出不同工业类型的主导区位因素,并能根据其主导区位因素进行合理的工业区位选择。

【重难点】重点: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难点:工业区位的选择。

【自学寻疑】一、工业生产的概述1、概念: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2、工业的投入和产出:投入:土地、、资金、、、和零部件等产出:主要有产品和。

如废水、废气和废渣。

二、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一)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要求工业选择原则: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选择在最低,而最高的地方。

(1)理想的工业区位条件原料、能源——劳动力——廉价交通运输—-市场——广阔(2)实际的区位选择:一般情况下,决策者常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

(二)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材料经济因素:市场需求运输条件劳动力的素质劳动力的成本动力2、按主导因素分类,可将工业分为:原料导向型:该工业应接近产地;市场导向型:该工业应接近;动力导向型:该工业应接近和;劳动力导向型:该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的地方;技术导向型:该工业应接近地区。

【互动探究】探究活动:不同的工业部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可以将工业部门分为不同的区位类型。

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以及给出的材料。

主要考虑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给以下工厂选址:制糖厂、啤酒生产厂、服装制造厂、集成电路生产厂、炼铝厂分组讨论(一)制糖厂:甘蔗和甜菜是我国制糖业的主要原料。

一吨甘蔗只能制出0.08~0.17吨糖。

甘蔗不能贮存,应尽快送糖厂加工,以收获后不超过2天即加工为宜。

一吨的甜菜只能制0.14~0.2吨糖,保藏较为困难,要防止失水分萎蔫和品质变坏。

建在:接近原因:(二)啤酒生产厂:啤酒是以大麦和其它谷物为原料,并加水及少量啤酒花生产而成。

啤酒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制麦、糖化、发酵、罐装四个部分。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教案4(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教案4(中图版必修2)

“工业区位”教学设计标解读工业区位与工业区”属于“C”级教学要求,内容包括“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世界主要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熟悉主要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并能“举出中国或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实例,比较不同工业区的特点,分析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

依据“课标”和“工业区位”篇章内容编排,可以将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工业区位?主要工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并初步学习如何依据工业生产特点选择主要区位因素等。

教学内容工业区位,常见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实施策略在中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生活情景中,通过问题或话题背景创设,引导学生构建生成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技能,这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依据上海城市学生的特点,本课教学需要准备学生所熟悉的上海工业的具体区位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什么是工业区位、工业区位如何影响工业生产,以及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等,并准备一些能有效说明工业生产特点的景观图片、工业分布图等,学习如何依据工业生产特点选择关键性的工业区位等。

教学准备可从“上海城市工业产业布局”、“宝山钢铁工业区位”、“上海纺织工业调整”等真实课程资源开发入手,教学则围绕上述具体“案例”,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分析展开。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资源、交通、用地、环境、技术等基本工业区位因素,学习如何依据钢铁、纺织、电子等工业生产特点进行区位选择,认识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2、在“宝山钢铁工业区位”等案例分析中学习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

3、获得依据生产特点选择工业生产位置和依据发展条件选择区域工业部门发展方向的的工业规划思想。

主要教学环节设计1、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区位?区位怎样影响工业生产?通过先期的教材阅读,学生能获得对主要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工业生产的初步认识,并能为后续的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提供基本的知识储备。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思考地阅读,是促进高中学生自主学习人文地理的有效方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工业区位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工业区位

工业区位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区别与农业区位因素的不同2、区分按工业投入的主导因素而形成的五种导向型工业3、学会结合实例及地图,小组探究主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区位选择的影响4、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自我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学会列表比较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1、对比的方法学习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的不同2、小组合作分析如何合理布局工业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2、加强对环境的认识,增强积极主动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工业区位因素难点:工业区位的选择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复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2、承转假设你有一笔资金,想建设一个工厂,你希望这个工厂建设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板书工业区位因素思维图)有没有这么十全十美的地方呢?(没有)那我们只能选择对工业的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来选择。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众多因素中甄别出最有利的区位因素(主导因素)3、工业的主导区位材料甘蔗和甜菜是我国制糖业的主要原料。

一吨甘蔗只能制出0.08~.017吨糖。

甘蔗不能贮存,应尽快送糖厂加工,以收获后不超过2天即加工为宜。

一吨的甜菜只能制0.14~0.2吨糖,保藏较为困难,要防止失水分萎蔫和品质变坏。

总结:原料比产品重,原料运费高,这类工业应该接近原料产地,属于原料导向型的工业。

除了蔗糖厂,还有哪些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的?为什么属于这类,能解释一下吗?(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原料不易保鲜)承转:不同的工业影响的主导因素不同,有的需要足够大的市场,有的需要大量的电力,有的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有的需要科技,按上面的思路,依据给定分小组讨论,讨论时呈现图片及相关资料。

(附在最后)4、分别派四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上完成表格的内容。

总结: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挺好的,接下来,我们回顾材料来一起点评一下。

工业区位-中图版必修二教案

工业区位-中图版必修二教案

工业区位-中图版必修二教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案以《中学地理必修二》为教材,以工业区位作为重点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工业区位的意义、影响因素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工业区位的重要性和意义;2.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并能分析其作用;3.了解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及其分布规律;4.能够对某一地区进行工业区分析,并结合地理知识进行思考和实践。

三、教学内容1. 工业区位的意义(1)工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手段;•工业区位关系到国家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升级。

(2)工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工业的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物质条件;•工业的分布也会导致城市发展和人口流动。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天然资源、气候、水文等方面;•地理位置是影响工业区位最重要的因素,在距离市场、原材料、劳动力和交通干线的条件下,地理位置最佳的地方会成为理想的工业区。

(2)人文条件因素•包括历史文化、人口、社会经济要素等;•市场和劳动力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人文因素。

3. 著名的工业区及其分布规律(1)美国•美国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加利福尼亚州;•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区之一,主要是因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方便,劳动力和资本充足。

(2)欧洲•欧洲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欧洲的工业区一般形成于工业革命后,主要是因为科技和资本的发展。

(3)日本•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海岸地区;•日本的工业区形成比较晚,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相对较小,资本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的发展。

4. 工业区分析(1)分析地形地貌•分析地形地貌对于工业区位的选择和工业生产的布局至关重要。

(2)分析交通•交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通常情况下,距离市场、原材料和劳动力近、交通便利的地方会成为工业重镇。

(3)分析资源•分析资源对于工业的生产和发展非常重要。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教案 中图版 必修2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教案 中图版 必修2

工业区位学习目标1.掌握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同时掌握工业区位的指向类型,对比不同工业和相同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的异同。

2.掌握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和工业布局的一般原那么。

3.了解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以及二者的联系,掌握我国工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及作用。

4.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分类,掌握世界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

5.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树立工业生产应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并重的发展观念。

学习提示本节主要知识为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世界主要工业区、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思考过程本节课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工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即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和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包括原材料、运输条件、市场需求、劳动力的素质和成本、环境条件和其他因素〔包括厂商的个人偏好等〕。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注意从案例分析入手,总结出以上因素是怎样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和发展的。

原材料:通过中国制糖工业分布图可以看出,原料与生产之间在分布上的一致性,从而总结出钢铁工业、制糖工业等对原料的依赖性较高,原料运输成本比产品运输成本要高得多,并且运费在产品价值中占的比重较大,对于此类部门,在区位选择上以布局在原料产地较为合适。

运输:结合原料因素中制糖工业和产品的关系,与“加拿大炼铝工业的分布〞展开对比,找出其异同点。

通过对比说明了对原料依赖性较大的工业生产有时也不一定布局在原料地,高效率的运输系统能使制造商从遥远的地方购买原料。

市场需求:通过“市场指向型生产——中国饮料制造工业的分布图〞,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可以得出,产品不易长途运输的工业生产适宜布局在市场附近,例如:食品工业、石油加工工业、汽车工业等。

劳动力的素质和成本:结合本节开始“探索〞活动,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有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技术力量雄厚,即:劳动力的素质高。

而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崛起也正说明了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也会吸引某些相应的工业生产。

地理必修2中图版3.2工业区位教案

地理必修2中图版3.2工业区位教案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二节工业区位教学过程一、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1、 自然因素: 复习工业生产的特点,引入① 工业建设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土地、水源、原料和能源;② 某些工业受自然条件制约明显例:采掘工业(矿区)、水电站(水能)、电子感光材料(环境好)2、 经济因素:1) 基础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注意讲清下列问题:① 农业为工业所需提供劳力、粮食、副食品② 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更离不开农业交代:除国家保证供应的特殊工业区外,一般工业布局都要考虑农业的现有基础及发展前景例:上海工业发展与长江三角洲农业的关系;大庆石油工业与附近农牧业生产的关系2) 运费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四接近3、 社会协作条件包括:社会服务和生产协作 (阅读课本内容认识: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精细,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协作条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制糖工业民有工业也越来越深远。

)4、劳力和技术因素一般来说,劳力丰富,科学发达是发展现代工业和有利条件,而劳动费用亦是选择厂址的因素。

劳动密集型工业——宜布局在大量廉价劳力的地区知识密集型工业——宜接近高等教育的技术发达地区5、环境因素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又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化工厂、炼油厂[总结板书](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原料、燃料(动力)、水源、土地等。

2.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工人、市场、环境条件、交通运输等。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承转]在一个地区内,工厂之间、工厂内部的各个生产过程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不同的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我们称之为工业联系。

1、工业的联系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绝大部分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来。

请大家以服装和汽车为例,说明它们的主要生产过程。

既然一种工业产品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过程才能生产出来,那么承担生产任务的工厂(或工序)之间,就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地理必修2《工业区位》教案
第一课时教案
孙月飞
一)课标要求与课标解读
1)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课标解读: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际,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判别某地区采用何种工业布局最为合理和哪种产业分布在何地是合理的
3、读图分析能力培养:运用有关图表,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4、比较分析:对不同的工业区进行比较分析并给以评价。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片和材料分析讨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得出各种指向性工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通过工业与环境的学习,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3、领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影响工业的各个区位因素,尤其是类似工业区位的比较。

四)教学难点
影响工业的各个区位因素,尤其是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案例探究等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学案
电力氧化铝辅料其他总成本
成本项目
单价0.6元/度2600元/吨——————
费用(元)57605010750128012800
所占比例45%39%6%10%100%
材料二:加拿大开发水电较早,过去水电比重在90%以上,水电装机容量65726MW,居世界第2位;水电年发电量3500亿KW·H,居世界首位。

其水能资源在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构成中占25%,开发利用程度达35.7%。

加拿大的水能资源以东部的魁北克省和西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最多,共占全国12个省区的56%。

这2个省的水电比重一直在90%以上,两省的水电站象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它们都与美国的相邻地区联网,并向美国售电。

请结合课本60页图3-2-5,进行探究:
1、我们可以把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称为什么指向型工业?
2、加拿大炼铝工业在西部基蒂马特和东部魁北克局部有什么优势?
3、因此,加拿大的炼铝工业其主导区位便与其它国家的炼铝工业不尽相同,还可以属
于什么指向型工业?
[板书]动力指向型工业运输指向型工业
[讲解]加拿大的炼铝厂有了动力,但原料怎么来呢?(进口)为什么能从这么遥远的地方进口原料?(有便利的海洋交通运输条件)原料经过海洋运输,到岸卸船后就地入炉。

交通运输一直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力(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三湾一海地带、我国的、南京、武汉、重庆)。

我们说一般炼铝工业都分布在有能源动力的地区,但现在加拿大的炼铝企业明显的收到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这说明什么?(工业区位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四组:
结合图片“20世纪70年代香港纺织、服装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从业人员占制造工业总人口的比重”、服装工业图片和电子装配厂的图片
进行探究:
1、20世纪70年代香港从事那个行业的人口比较多?
2、通过所给材料分析,你觉得此类行业属于什么指向型的工业?
3、东莞号称世界工厂,其中虎门的电缆加工业、虎门的富彩集团彩色印刷业、厚街的
旅游鞋加工业、厚街的家俱制造业、清溪的收音机组装工业、塘厦的鼠标生产工
厂、桥头的珠江啤酒厂、长安的嘉洲盐焗鸡加工厂是不是都属于这种指向型的工
业?
[讲解]这类工业企业需要的劳动力素质不要求高,但要有很大数量,尽量减少成本,我们称之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板书]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承转]劳动力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刚才所讲的廉价劳动力,还有一类劳动力的素质较高,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正是科学技术的基础。

我们来看,这是一张中关村科
技园区的分布,你发现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和高等院校、科研机
构紧密相联)
这类以技术为主导因素的工业叫做技术指向型工业。

[板书] 技术指向型工业
现代工业,越来越重视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得人才者得天下。

我们有必要努力学
习,成为适应时代的高科技人才。

[教师小结]
[案例探究]广州水泥厂位于西湾路,建于1929年,解放后一直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和的吸取
纳税大户,产量由建国初期的年产6万吨水泥发展到1999年的年产100万吨,首创生产的“五羊牌”水泥亦为夺得首面质量“国优金牌”。

但现在的广州水泥厂已搬迁至花都,你能猜猜它搬迁的原因吗?(环境污染)
[承转]刚刚我们讨论的仅仅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选择区位。

但是现代企业,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外,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

因此,企业既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环境因素。

[探究]我们知道,工业生产会产生“三废”,废水、废弃、废渣。

如何处理工业三废?[展示]
[总结]
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布局
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污水排放口远
离水源地及河
流上游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水泥厂酿造厂发电厂钢铁厂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皮革厂化工厂炼油厂
固体废弃
物污染
污染空气污染水源
[教师讲解]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建立发展观念环境观教育]我们都希望居住在一个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将来你们中如果有同学成为当地的决策者,在规划建厂和招商引资时要注意这些企业是否环保,要为老百姓的健康着想。

[承转]除了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外,企业的选址还有可能考虑社会效益。

[材料分析]
材料1: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广东、福建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崛起了一批工业企业,有效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许多侨乡经济迅猛发展,得益于当地华人华侨回乡投资。

材料3:美国的一位外商酷爱高尔夫球,他原本打算到某地投资建厂,后来由于听说那儿没有高尔夫球场而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

人教版与中图版的优点,融会贯通。

[小结] 推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