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_孙群

合集下载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多糖类; 植物,药用; 生物类多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多种生物体中,尤其是动物细胞膜、植物细胞壁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一类由醛糖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多聚物,是构成生命体的分子基础之一。

多糖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主要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以及微生物多糖3类[1]。

自1960年以来,人们陆续发现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它不仅可以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抗辐射等方面发挥广泛的药理作用[27]。

迄今为止,已有300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来,其中从植物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8]。

因为它药理活性强,来源广泛,细胞毒性低,安全性强,毒副作用较小,已引起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植物多糖的生物学功能1.1 免疫调节作用 Yang等研究发现,在针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当归多糖均可显著提高一氧化氮(NO)生成量,提高细胞溶酶体酶活性[9]。

另外,他们还发现L硝基精氨酸甲酯(NG nitro L arginine methyl ester,L NAME),即一种诱导型NO合酶(iNOS)抑制剂,可有效抑制巨噬细胞中当归多糖诱导的NO 的增殖,说明当归多糖是在iNOS基因表达的诱导下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

Cheung等从冬虫夏草中提取得到虫草多糖(UST2000)并对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和体外药理活性研究[10]。

虫草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比例为 2.4∶2∶1;体外试验中,虫草多糖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和白细胞介素的分泌;另外,虫草多糖可短暂诱导胞外信号调控酶的磷酸化而使其激活、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并提高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

结果表明,虫草多糖在触发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食品科学与工程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摘要]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机体中.它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生物聚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菌抗病毒、保护肝脏等功能。

本文就国内外目前对多糖的来源、生物活性及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 多糖;来源;生物活性;提取方法1 概述多糖(polysaccharide, PS)是由单糖之间脱水形成糖苷键,并由糖苷键线性或者分枝连接组成的链状聚合物,广泛地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海藻等几乎所有的有机体中。

多糖除了作为生物体的能量资源和构成材料外,还是一种生物效应调节剂,能控制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1943年,多糖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被首次应用于临床,此后应用越来越广。

多糖作为药物始于1943年[1],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分离技术的提高,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多糖作为生命物质参与生命的全部时间和空间功能,如受精、着床、分化、发育、免疫、感染、癌变、衰变等等[2],突破了多糖作为支持组织和能量来源的传统观念。

20世纪70年代发现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病毒、抗凝血、诱导干扰素产生、促进蛋白质、核酸生物合成等功能。

2 多糖的来源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

多糖按照来源可分为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藻类多糖和动物多糖等。

植物多糖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皮、种子和花。

我国今年来对植物多糖,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多糖的药物活性已有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例如免疫调节功能是植物多糖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药用植物中存在着广泛的免疫活性多糖。

植物多糖研究的比较深入的有黄氏多糖、当归多糖、刺五茄多糖、芦荟多糖等[3]。

目前在中草药中的某些品种,特别是生物活性明确的中草药来源的多糖,如何能较快达到符合国际规范的新药是很迫切的任务。

浅论微生物来源活性多糖的探究进展

浅论微生物来源活性多糖的探究进展
1.4 蛋白结合多糖从真菌蘑菇中分离得到了蛋白结合多糖PSK和PSP。这些化合物在结构上比较相近,分子量约为100kDa[19]。其单糖间以α(14)和β(13)糖苷键连接,蛋白部分则以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为主,蛋白含量约为15%。这类多糖能够抑制体外肿瘤细胞系的生长并具有体内的抗肿瘤活性。对食道癌、胃癌、肺癌、卵巢癌和子宫颈癌等有肯定的防治效果。这类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机制尚不清楚。有探究表明,小鼠在PSK给药处理后,PSK能结合并抑制免疫抑制细胞因子TGFβ[20]。PSK还能够激活嗜中性粒细胞,这些可能是PSK抗癌活性的部分原因。PSK和PSP是生物反应调节剂,能刺激T细胞的激活和诱导IFNγ和IL2的生成。也有探究发现PSK和PSP能增强小鼠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21]。
1.1 两性离子多糖 两性离子多糖(zwitterionic polysaccharides,Zps)是有同时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结构以实现其生物功能的一类多糖。多糖A(PS A)是Zps的分类原型。PS A是从革兰阴性厌氧菌脆弱拟杆菌中分离得到的两种荚膜多糖中的一种。Zps在菌体表面组装成荚膜多糖复合物(CPC)。早期探究证实,CPC能调节腹腔内脓毒症伴随性脓肿的形成[1]。CPC的腹膜内给药能诱导脓肿形成,而皮下和肌肉的预防性给药则能防止宿主在细菌感染后形成脓肿。一方面,在诱导脓肿形成过程中,Zps扮演了多重角色,它能诱导细菌在腹腔间皮表面的粘附,并能刺激某些促免疫细胞因子和化学增活素,进而诱导宿主细胞CAMs的表达,完成腹腔内多形核白细胞的募集。另一方面,Zps预防脓肿形成、保护机体免于免疫反应的功能,并非是作为一种经典的免疫原去介导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而是对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从而对导致脓肿形成的免疫反应实现全面抑制。其具体机制是Zps对CD4+T细胞活性和IL2生成的调节[2],而IL2似乎是Zps调节机体免疫以预防脓肿的中心环节[3]。对于其构效关系的探究表明,Zps同时含有阴阳电荷基团的重复单元是其免疫调节功能的关键性结构,破坏多糖的电荷结构能使其活性显著降低[4]。

植物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植物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多糖 的一 级结 构也 称 初 级 结构 , 括糖 基 的组 成 、 包 连
接顺 序 、 糖苷 键类 型 、 头碳 构型 、 子量 以及 糖链 有无 分 异 分
活性增 大 , 真菌 多 糖 Ps la 一 种 分 支度 高达 28的 eto n是 at . 葡聚糖 , 性却 非常低 , Ps la 的分 支 部分 还原 成 活 将 eto n上 at 羟基 , 分支 度降 至 10 以葡 萄糖 为 分支 的各 种 相对 分 子 .。
量 的葡 聚糖 , 支度 在 0 2 0 3 分 .0— . 3之 间 时抗 肿 瘤 活 性 最
支 、 支的位 置与 长短 等 , 其 中任 何一 个 因素 都对 多糖 分 这
的生物活 性有影 响 。
就糖 苷键类 型 和糖 基 连 接 顺 序 而 言 , 有 1 具 —3糖 苷 键 的多糖 大多具 有生物 活性 ,— 2 1 珥 糖 苷 键 的多 糖 1 和 —
以使螺旋结构更加稳定 , 另一方面分布于螺旋结构周围的
亲水 基对 于维持 多糖 的生 物 活性 是 极 其重 要 的 。线 性糖
链上 的侧链 能够 调节 多糖构效 的不平 衡 , 并且 能 够通 过抑
异 头碳 构型 与多糖 生 物 活性 的关 系 目前还 没 有 明 确
的结论 , 般认 为 B构 型 的多 糖 活 性 较 高。从 17 一 9 1年 至
安 徽 农学 通 报 , n u g . c. u12 0 ,4 2 ) A h i 6 S iB l 0 8 1( 3 A .
4 5
植 物 活 性 多糖 构 效 关 系研 究进 展
王黎 明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无锡 245 ) 1 13

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综述

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综述

p yi—h mi lpo e i r jrfco f cigtebo gc l cii f oya c aie 、 t cua atr sc sb c — h scce c rpr e aemao tr a e t h io ia t t o lsc h r s Sr trl co u ha a k a t s a s n l a vy p d u f s
WANG a — i LILi , GUO iyl l , C io y n Zh o me , n S—l t ,  ̄ AIM a — a
一 羹
一 一

( olg fF o n ilg n ie r g o t iaUnv ri f e h ooy,Gu nz o 16 0,C ia C l eo o d ad Boo yE gn e n ,S uhChn iest o T c n lg e i y a gh u5 0 4 hn )
b n haa t r , r n h p o e isa d s p rtu tr fp ls c h rd s n u n e te a t iis、 c b c o n h r ce S o e c r ce b a c r p r e n u e r cu e o oy a c ai e if e c h c i t s t s l v e Su h a kb e c a a tr a s s g ru i c mp io n y e fgy o i cc a n ly a d csv oe i ciie fp l sc h rd s. a c r p rista u a nt o ost n a d tp so lc sdi h i spa e iie rl n a tvt so y a c a ie Br n h p o e te t i i o h

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Q5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7-2764(2004)03-0159-060 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黄卉 王弘 刘欣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州510642) 摘 要:本文论述了影响多糖活性的结构因素,从糖单元的组成、糖苷键的类型、主链的构型、支链、空间构型、取代基的种类及数量等几个方面说明结构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多糖;构效关系;结构 Study’s Advances in th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PolysaccharideHuang Hui, Wang Hong, Liu Xin(Food Science Colleg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Abstract: The review i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structure factors and the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 The structure factors such as sugar unit, types of glycosidic chains and the backbone, the branch, conformation of chain, the substitute of the backbone and so on were discussed.Keywords: Polysaccharid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ructure近年来,在对免疫物质以及新药物资源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糖类参与了生命科学中细胞的各种活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

多糖及其缀合物对多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免疫紊乱、癌症、肝炎、血栓等,都具有显著的疗效。

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者:佟丽丽李滨辛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1期摘要多糖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体内,参与机体生理代谢。

多糖因其重要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抗肿瘤、抗氧化等生理功能。

综述了近年来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多糖;生理活性;开发与应用中图分类号 S8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1-10973-03Research Progress of Bio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TONG Lili, LI Binxin(Mudanjiang Red Flag Hospital,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Abstract Polysaccharide, existing in almost all animals,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can participate in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in vivo. Polysaccharides are concerned for their important bioactivities. It can reduce the content of blood sugar and blood fat, prevent and treat diabetes,coupl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antitumor, antioxidati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saccharide bioactivity in recent years was reviewed, which will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olysaccharides.Key words Polysaccharide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多糖(Polysaccharides,PS)是一类由1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1],通式为[C6(H2O)5]m,通常m远远大于20[2]。

活性多糖提取纯化及结构解析的研究进展

活性多糖提取纯化及结构解析的研究进展

活性多糖提取纯化及结构解析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活性多糖的概念活性多糖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并具有多糖结构的化合物。

活性多糖广泛存在于天然物质中,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其结构通常由多种单糖单元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多样性的生物功能。

活性多糖的研究意义在于揭示其生物活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探索其在医药和食品领域的应用价值。

活性多糖提取纯化及结构解析的重要性在于确保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活性多糖样品具有高纯度和稳定性,为后续的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活性多糖的研究不仅能够推动纯化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发展,还有助于拓展活性多糖的应用领域,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活性多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其研究进展对于推动生物医药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活性多糖的研究意义1. 生物活性:活性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功能。

深入研究活性多糖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其在药物开发和保健品制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 保健功能:活性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流行的保健食品趋势。

活性多糖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肠道环境、降低胆固醇等,因此对于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3. 环境友好:活性多糖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单高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具有较高的环境友好性。

研究活性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结构解析方法,有助于推动生产技术的创新和环保型产品的开发。

活性多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对活性多糖的深入研究,能够发掘其更多的潜在价值,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3 活性多糖提取纯化及结构解析的重要性活性多糖是一类具有活性的多糖化合物,具有诸多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活性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结构解析对于深入探究其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取纯化,可以有效分离活性多糖并减少杂质的干扰,从而更好地研究其活性和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Guangzhou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0 No.1(总79)104中图分类号:T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7-2764(2004)01-0037-0104 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孙 群 阚健全 赵国华 陈宗道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重庆北碚 400716) 摘 要:活性多糖具备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而活性多糖的功能与结构关系密切。

关于活性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最前沿领域之一。

本文详细论述了对活性多糖一级结构、高级结构与其生物学活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活性多糖;构效关系;一级结构;高级结构 糖类是自然界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多糖是重要的生物高分子物质,但在较长时期内未受到重视,所以多糖的研究比蛋白质核酸晚,现在已知自然界组成多糖的单糖已超过百种。

近几十年来,人们不断发现糖类物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如促进免疫、抗肿瘤、抗突变、降血脂、抗病毒等。

所以常把多糖称为“生物应答效应物”(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er, BRM )或活性多糖。

而它的化学结构则是其生物活性的基础,为此,构效关系成为当前糖化学和生物学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就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论述。

1 活性多糖一级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1.1 活性多糖组成和糖苷键类型主链糖单元的组成决定了多糖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多糖,其生物学活性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主链糖单元的组成可将多糖分为两类:同多糖和杂多糖。

同多糖是指主链的重复单元相同的多糖;杂多糖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糖连接而成的多糖。

从菌体中获得的活性多糖一般是由葡萄糖构成的(香菇多糖、裂褶多糖、灰树花多糖等)。

葡聚糖是自然界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多糖的基本结构单元,据推测,它可能是生物产生宿主防御机制的基本诱发基因[1]。

从高等植物中获得的具有激活补体作用的多糖一般为酸性杂多糖,酸性部分主要为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

Kiyohara H 研究甘草根中的果胶多糖发现一些中性低聚糖也具抗补体和促进有丝分裂活性。

Hirano M [2]等对多糖活性决定簇研究中认为分支区与补体作用、促进有丝分裂和调节巨噬细胞Fc 受体兴奋有关。

例如柴胡、当归和甘草的果胶多糖PG-2含有收稿日期:2003-10-16 作者简介:孙群(1979-),女,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食品化学与营养学 带 (KDO)糖链。

这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壁中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相似,因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表面发现有数个脂多糖(LPS)受体分子,其中一个LPS 受体有一种对LPS 上KDO 起决定作用的潜在特殊属性。

现已知在人体的单核细胞产生IL-1时,LPS 中LDO 基团起重要的信号作用。

因此,含有KDO 氨基酸残基的特异性果胶可能被细胞表面上的LPS 受体所识别,从而启动了一些相应的生物活性。

硫酸化均多糖比硫酸化杂多糖更具活性,如岩藻依聚糖和葡聚糖等均多糖的磺酸化酯比肝素等杂多糖磺酸酯有更强的抗HIV-Ⅲ,抗人类T 淋巴细胞病毒Ⅲ的活性[3]。

关于多糖的类型与活性的一般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多糖主链上糖苷键的类型也是决定多糖活性的重要因素。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是由β(1→3)键连接的β-D-葡聚糖往往具有较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若骨架结构主要由(1→6)键或其他键连接,则抗肿瘤活性就很低。

香菇多糖、猪苓多糖、裂褶多糖和核盘菌多糖都属于含有β(1→3)键连接的D-葡萄糖残基为骨架葡聚糖,因此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有较强的抑制力,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除了葡聚糖外,其他多糖的活性也受到糖苷键类型的影响,如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甘露多糖为(1,6)键型;活性半乳多糖则以(1,3)键型连接。

1.2 官能团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1.2.1 羧甲基化多糖羧基化后对活性有很大影响,如淀粉无活性,但其羧甲基产物羧甲基淀粉(CMS )和羧甲基直链淀粉(CMA )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4]。

CMS 和CMA 对小鼠S-18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均为50%,且使小鼠的胸腺增重,胸腺细胞数增多,还能促进大鼠移植膀胱宿主的免疫应答反应,这主要是依赖T 细胞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04.01.037的功能。

CMS和CMA是通过选择性地刺激T淋巴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

茯苓多糖的分支为β(1→6)的β(1→3)苷键为主链的葡聚糖,没有抗肿瘤作用,其羧甲基化产物具有抗肿瘤的活性。

实验表明CMP能明显地增加小鼠的脾自然玫瑰花结形成细胞(SRFC)的空斑形成细胞(PEC),且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另有研究报道对小鼠腹腔注射CMP,对巨噬细胞有激活作用,提高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使小鼠的胸腺和淋巴结的重量明显增加,即CMP通过刺激T细胞和β细胞使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

1.2.2 硫酸根从构效关系上,硫酸化是多糖抗H2O的必要条件,且每个糖单元的SO42-含量低于1个者都仍无抗H2O活性,而含2-3个SO42-者才能获得最佳抗H2V 活性,如小分子量的牛腺多糖无抗病毒活性,引入一定量的硫酸基才后,就有了较强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sAg和HbeAg的活性[5]。

香菇多糖本身只有抗肿瘤活性,硫酸化后具抗H2O活性,能抑制HIV-1产生的细胞病变[6]。

藻酸硫酸化后具有抗凝血作用,含硫量达17%,呈现显著的抗凝血作用。

Morren将降解至分子量为10000-50000的藻酸于吡啶硫酸中酯化再成钠盐,其抗凝血作用类似肝素[7]。

1.2.3 乙酰基多糖中乙酰基对多糖活性有影响,因为它能改变多糖分子的定向性和横次序,从而改变多糖的物理性质,乙酰基的引入使分子的伸展变化,最终导致多糖羧基基团的暴露,增加在水中的溶解性。

地衣类多糖石脐素闻是β(1→6)-D-葡聚糖,因部分乙酰化而具有溶解性,表现为抗肿瘤活性,当乙酰化或全乙酰化后其溶解性降低,就丧失抗肿瘤活性[8]。

1.2.4 羧基经[13C]核磁共振谱分析推断,连接在β(1→3)-D-葡聚糖骨架上的多羟基基团,对抗肿瘤活性起重要作用。

Yanada[9]发现将车前子多糖过氧化后,其活性下降甚至消失,但当氧化物还原成多羟基后又显示出活性。

2 活性多糖高级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至今高级结构的研究还较少,但其对功能的影响比一级结构还重要,这一点已为科学家所首肯。

活性多糖的高级结构有A、B、C、D型4种:A 型为可拉伸带状,B型为屈曲状螺旋,C型为皱纹型带状,D型为屈曲状线图。

具有B型结构的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A型活性较小,C型和D型一般不具有活性。

多糖的特定空间构象是其产生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如经x射线分析,表明具抗瘤活性的香菇多裂褶多糖均有β-二股绳状螺旋型立体构型。

如果在香菇多糖中加入尿素或二甲亚砜,使分子的立体构型发生改变,则其活性也就丧失。

这二者多糖在水溶液的比旋光度不同在尿素或二甲亚砜中的旋光度,暗示在尿素或二甲亚砜中,多糖立体构型改变了,从而引起活性丧失,这充分证实立体构型对多糖活性的显著性影响[10]。

又如向不溶的裂褶多糖中添加尿素或氢氧化钠,则可诱导产生规则的空间构象,从而表现出抗肿瘤活性[11]。

多糖的高级结构(尤其是空间构象)与活性的关系由于受到多糖空间结构测试手段的限制,目前研究较少,也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其它 3.1 分子量活性多糖的分子量(MW)对生物活性也有影响,且存在满足多糖活性的最佳相对分子质量范围。

硫酸化多糖的分子量在5000-50万范围内抗HIV活性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

Cao等人报道,硫酸化凝结多多糖在相对分子质量(7-11)×103内,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升高,其抗凝血活性有增强的趋势[12]。

分子量为9×104左右的右旋糖酐(dextran)具有一定的活性,但它的活性随着大于或小于此分子量值而迅速降低[13]。

3.2 溶解度一般认为,多糖溶于水是其发挥生物学活性的首要条件,也有很多实验证实。

如茯苓多糖不溶于水,基本上没有抗癌作用,经高碘酸钠氧化,硼氢化钠还原和酸部分水解(即Smith降解)所得到的不含β(1→6)糖苷键的新多糖,命名为茯苓异多糖(Pachymaran),它溶于水,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

通过适当的溶剂处理,可使不溶于水的茯苓多糖转变成易溶于水的活性多糖,抗肿瘤活性也增强[14]。

但也有些多糖例外,如日本东京药学院宫琦报道,从大团囊虫草培养物滤液中分离出一种水不溶性多糖,经分析确认是β-葡聚糖,平均相对分子量为632000。

这种水不溶性葡糖的组成与冬虫夏草完全不同,而它却能强烈抑制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14]。

3.3 粘度多糖的粘度也会影响实际使用,如裂褶多糖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但起初因为粘度太大,无105法临床使用。

后通过部分降解,于是分子量降低,粘度也减小,但由于其基本重复结构不变,还保持抗肿瘤活性,已供临床使用。

4 展望 活性多糖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已广泛用于肿瘤,肝炎等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艾滋病肆虐更使天然多糖化合物,特别是它的衍生物,如硫酸化多糖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但与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不够深入,多糖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至今仍是多糖研究的薄弱环节,大多还是像科学家们的分析推测,多糖的结构测定方法还远未达到像核酸和蛋白质结构测定那样自动化、微量化和标准化。

探讨活性多糖的构效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Czop J K, Austen K F. Properties of glycans that activate thehuman alternative complement pathway and interact withhuman monocyte B-glucan receptor[J]. J Immunol, 1985,135(1):3388-33932 Hirano M,et al. Bioactive polysaccharides from plants. [J].Plytochemistry,1989,28(11):2877-28833 Mizumoto K, et al. Surfated homopolysaccharide withimmunomodulating activities are more potent anti- HTLV-agents than sulfated heteropolys[J]. Japan J.Exp.Med.1988 ,58(3):145-1514 伍锟贤,李敏谊.羧甲基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J].化学通报,1999(9):54-555 方唯硕,刘相.具有抗HIV活性的天然产物[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8(2):65—696 田庚元等.中国专利:86104492.2,19927 张松,徐章荫.多糖类医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6(6):272-2758 周鹏,谢明勇,傅博强.多糖的结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2(6):200-2039 田庚元,冯宇澄.多糖类免疫调节剂的研究和应用[J].化学进展,1994(2):114-12410 Zhang P,Zhang L,Cheng S.Effect of urea and sodiumhydroxide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conformation of B- (1,3)-D-glucan from letinus edodes in aqueous solution[J].Carbohydr Res,2000,327(2):431-43811 Young S H,Jacobs R R. Sosium hydroxide-inducedconformational change in schizophyllan detected by the fluorescence dye, aniline blue[J]. Carbohydr Res, 1998, 310(1):91-9912 Cao Y,Fukuda A, Katsuraya K, et al. Synthesis of regios-elective substituted ourdlan sulfates with medium molecular weights and their specific anti-HIV-1 antivities[J].Macrom, 1997,30(11):3224-322813 田庚元.天然多糖的研究和应用(上)[J].上海化工,2000(10):29-3114 郑建仙.功能功能性食品(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3The Studying o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Active PolysaccharidesSun Qun, Kan Jian-quan, Zhao Guo-hua, Chen Zong-dao(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ongqin 400716 )Abstract: Polysaccharides have all kinds of functions such as anti-tumor,anti-virous,and its structur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activities.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best advanced fields of life science to research structure-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This paper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functionsKey words: Active polysaccharides;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Fundamental structure; Superstructure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