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多糖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新进展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多糖类; 植物,药用; 生物类多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多种生物体中,尤其是动物细胞膜、植物细胞壁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一类由醛糖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多聚物,是构成生命体的分子基础之一。
多糖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主要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以及微生物多糖3类[1]。
自1960年以来,人们陆续发现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它不仅可以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抗辐射等方面发挥广泛的药理作用[27]。
迄今为止,已有300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来,其中从植物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8]。
因为它药理活性强,来源广泛,细胞毒性低,安全性强,毒副作用较小,已引起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植物多糖的生物学功能1.1 免疫调节作用 Yang等研究发现,在针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当归多糖均可显著提高一氧化氮(NO)生成量,提高细胞溶酶体酶活性[9]。
另外,他们还发现L硝基精氨酸甲酯(NG nitro L arginine methyl ester,L NAME),即一种诱导型NO合酶(iNOS)抑制剂,可有效抑制巨噬细胞中当归多糖诱导的NO 的增殖,说明当归多糖是在iNOS基因表达的诱导下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
Cheung等从冬虫夏草中提取得到虫草多糖(UST2000)并对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和体外药理活性研究[10]。
虫草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比例为 2.4∶2∶1;体外试验中,虫草多糖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和白细胞介素的分泌;另外,虫草多糖可短暂诱导胞外信号调控酶的磷酸化而使其激活、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并提高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
结果表明,虫草多糖在触发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食品科学与工程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摘要]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机体中.它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生物聚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菌抗病毒、保护肝脏等功能。
本文就国内外目前对多糖的来源、生物活性及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 多糖;来源;生物活性;提取方法1 概述多糖(polysaccharide, PS)是由单糖之间脱水形成糖苷键,并由糖苷键线性或者分枝连接组成的链状聚合物,广泛地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海藻等几乎所有的有机体中。
多糖除了作为生物体的能量资源和构成材料外,还是一种生物效应调节剂,能控制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1943年,多糖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被首次应用于临床,此后应用越来越广。
多糖作为药物始于1943年[1],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分离技术的提高,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多糖作为生命物质参与生命的全部时间和空间功能,如受精、着床、分化、发育、免疫、感染、癌变、衰变等等[2],突破了多糖作为支持组织和能量来源的传统观念。
20世纪70年代发现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病毒、抗凝血、诱导干扰素产生、促进蛋白质、核酸生物合成等功能。
2 多糖的来源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
多糖按照来源可分为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藻类多糖和动物多糖等。
植物多糖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皮、种子和花。
我国今年来对植物多糖,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多糖的药物活性已有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例如免疫调节功能是植物多糖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药用植物中存在着广泛的免疫活性多糖。
植物多糖研究的比较深入的有黄氏多糖、当归多糖、刺五茄多糖、芦荟多糖等[3]。
目前在中草药中的某些品种,特别是生物活性明确的中草药来源的多糖,如何能较快达到符合国际规范的新药是很迫切的任务。
天然植物多糖的结构及活性研究进展

天然植物多糖的结构及活性研究进展
李尔春
【期刊名称】《食品工程》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主要介绍了天然植物多糖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功能,如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疲劳、降血糖、抗病毒、抗氧化等,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李尔春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系,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植物多糖的结构与活性研究进展 [J], 何余堂;潘孝明
2.天然植物多糖的结构及活性研究进展 [J], 李尔春;丁红军;金晓辉
3.天然植物多糖的结构及活性研究进展 [J], 李尔春;丁红军;金晓辉
4.植物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马文英; 季一顺
5.天然二苯乙基类化合物的结构、来源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字成庭; 杨柳; 董发武; 杨丹; 丁中涛; 王宣军; 胡江苗; 周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藻多糖的结构和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海藻多糖的结构和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摘要海藻多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大量研究表明,海藻多糖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综述了海藻多糖的结构、生物活性的研究新进展,并对其活性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能更好地开发利用海藻资源。
关键词:海藻多糖;结构;生物活性1.引言多糖的种类各异,在生物体中行使着不同的功能。
因此,关于多糖的研究越来越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当今研究表明,海藻中含有丰富的多糖。
海藻是海洋植物中数量和品种最多的一类,其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研究已成为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
其中,海藻多糖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一类生理活性物质。
海藻多糖是海藻中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能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海藻多糖只有褐藻胶,琼胶,卡拉胶、叉红藻胶等。
这些海藻多糖,除具有传统的工业价值外,近年来研究表明,由于海藻多糖是由多个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单糖基通过糖苷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量碳水化合物,与其他多糖一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用功能, 诸如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抗突变、抗辐射抗炎、抗衰老等作用等[1]。
2. 海藻多糖的结构海藻多糖是一类多组分混合物, 由不同的单糖基通过糖苷键( 一般为C1,3- 键和C1,4- 键) 相连而成,是海藻细胞间和细胞内所含的各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的总称。
一般为水溶性, 大多含有硫酸基, 多具高黏度或凝固能力。
海藻多糖的种类很多, 根据其来源不同, 分为红藻多糖、绿藻多糖、褐藻多糖等, 其中褐藻多糖的种类和数量最多[2](见表1)。
表1 主要的海藻及其产物门类主要种类主要产物红藻门石花菜、江蓠、鸡毛菜、松节藻、沙菜、红舌藻、紫球藻、蔷薇藻等琼胶、卡拉胶、红藻淀粉、木聚糖、甘露聚糖绿藻门孔石莼、杜氏藻、衣藻、栅藻、小球藻、扁浒苔、刚毛藻、刺松藻等木聚糖、甘露聚糖、葡聚糖、硫酸多糖褐藻门海带、昆布、裙带菜、海蒿子、羊栖菜、鼠尾藻、亨氏马尾藻、半叶马尾藻、铜藻等褐藻胶、海带淀粉、褐藻糖胶、海藻纤维素不同来源的海藻多糖,组成多糖的糖基单体也不相同。
我国天然活性多糖药理研究进展

度、 粘度等因素有关, 其高级结构比一级结构在活性 决定方面起更大的作用。由于上述因素的差异性, 决定了多糖具有丰富多彩的生物活性, 如抗肿瘤、 免 疫调节、 抗衰老、 降血糖、 抗病毒、 降血脂、 抗凝血等 活性。 * 抗肿瘤活性 目前公认的多糖类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理之一 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同时也与其影响细胞生化 代谢、 抑制肿瘤细胞周期和抑制肿瘤组织中 QPW 活
〔/〕 。龚晓健等 指数, 因而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 降血糖活性 从玉米穗中提取的玉米穗多糖 J#" 在剂量为 !%% &’ ( )’、 1%% &’ ( )’ 时对正常小鼠及糖尿病小鼠 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且 J#" 对糖尿病小鼠的降 糖作用强于正常小鼠, 高剂量组降糖幅度大于低剂 量组。其机理可能是 J#" 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 加
〔9〕 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而增强免疫功能 。钱新华等
基反应传播, 从而保护机体不受自由基的损害, 因为 过多的自由基可诱发组织老化和一些老年病。据报 道, 用银杏叶多糖 ( B<8") 作清除剂, 并与抗氧化能 力强且常用的自由基清除剂 GH 作比较, 来清除在体
・ . 外产生的 5, 。结果表明 %I%$ &’ 的 GH 与 ! &’ 的 ・ . 说明 B<8" 对 5, 有一定的清除 B<8" 清除率相当, 作 用, 初步证实了银杏叶多糖有一定抗衰老作 〔!!〕 用 。此外油柑、 黄芪、 枸杞子、 人参等的多糖都有
C4<@93958<9@ 4B !"#$%&$’()*+ (’"*,-.’/’ & J34C28F L2:,F:C4;, (’) ’))+, #* $ ’(! T:<=: QQ,89 :;& T8?:94?,498C93G8 :C93G39E 4B :<=,4>,:?24;3=8 :>:3<@9 >:;:C94@:F3<8 :<= ?:,:C89:F4; 3<94A3C:934< 3< ,:9@& -<I =3:< K N8= R8@,’))", )! $ !(# U3@8< L0,89 :;& /<=,4>,:?24;3=8 ?,498C9@ ,:9 28?:9:CE98@ :I >:3<@9 ?:,:C89:F4;I3<=5C8= =:F:>8& (!) , ’))+, #" ’+’ WH3G8=3 Q0,89 :;& 14F?:,:93G8 8BB3C:CE 4B .3G M! :<= !"#$%0 &$’()*+ (’"*,-.’/’ O88@ 3< 8A?8,3F8<9:; ;3G8, =:F:>8 3< ,:DI D39@& -<=3:< W,5>@,’)(%, !M $ ’ 王浴生, 等 & 中药药理与应用 (第二版) 人民卫 & 北京: 生出版社, ’))( $ (** /XD:,@2: N/,89 :;& /@?8C9@ 4B 928 F:;8 ,8?,4=5C93G8 94A3C3I 9E Y F:;8 :<93B8,93;39E ?,4?8,9E 4B :<=,4>,:?24;3=8 3< :;D3<4 ,:9@: 8BB8C9 4< 928 98@93@ :<= 928 C:5=: 8?3=3=EF3=:; @?8,F:94Z4:& (*) L2E94928, R8@,!""", ’# $ #+! 张志勇, 等 & 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在家 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华西药学杂志, ( ’))’, * +) $ ’!) 汪宝琪, 等 & 用化学发光法研究家兔穿心莲内酯的药 物动力学参数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M, ’! $M L:<4@@3:< /,89 :;& L2:,F:C4X3<893C :<= 4,:; D34:G:3;:D3;39E 4B :<=,4>,:?24;3=8 B,4F !"#$%&$’()*+ (’"*,-.’/’ B3A8= C4FD3<:I 9343< 0:< K:<> 3< ,:9@ :<= 25F:<& L2E94F8=3C3<8,!""", % (M) $ +M’ K V92<4?2:,F:C4;,
植物多糖的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9年第8期广东化工第46卷总第394期 ·99 ·植物多糖的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商婷婷,李天凤,周靖,黄雪峰*(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江苏南京211198)Advances in Research o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Plant PolysaccharidesShang Tingting, Li Tianfeng, Zhou Jing, Huang xuefeng*(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Abstract:Polysaccharide is a kind of natural organic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 widely existed in nature. It is also the main energy substance of living organisms. It is regarded as the four basic substances of life together with protein, nucleic acid and fat . It is a vital organism. Features.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ype and structure of polysaccharides.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polysaccharide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mainly focuses 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structure-activity of plant polysaccharid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reviewed.Keywords: plant polysaccharide;structural analysis;pharmacological activity;structure-activity1 多糖的结构表征概述多糖的结构层次可分为低级和高级结构,完整结构分析包括多糖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分析。
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

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陈栋 2009生物工程(1)班学号20090805128摘要:多糖是自然界含量丰富的重要生物大分子之一,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方面的功能活性。
本文综述了天然产物活性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多糖所具有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虽然近几十年来多糖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发展依然缓慢,其结构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此外,多糖的功能活性测定大多停留在体外实验阶段,其在体内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活性多糖、化学组成、应用、开发、前景多糖是来自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微生物细胞壁中的天然大分子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维持生命所需的多种生理功能有关。
但就其研究状况而言,糖类尽管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与蛋白质和核酸的飞跃式发展相比,显得远远落伍。
对多糖的研究,最早是在20世纪40年代,但多糖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而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
经过40a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多糖这一类重要生命物质产生了新的认识,而使这一学科成为目前生命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一、化学组成多糖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是醛糖或酮糖通过苷键连接在一起的多聚物,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
目前研究较多的多糖有真菌多糖、植物多糖、海洋生物多糖。
有关真菌多糖的化学成份和结构的报道甚多,对其它类多糖的相对分子量,组成的摩尔比近年研究亦较多。
二、多糖的分离纯化多糖既可存在于细胞壁外,又可存在于细胞壁内。
若从动、植物中提取多糖,就要对细胞进行破碎,使多糖容易释放出来。
因破碎后的细胞,其中的脂类物质也易连同多糖被提取出来,故需要预先脱脂。
一般采用醇和醚类物质浸泡或回流提取来除去脂质,此时一些脂溶性色素也容易被除去。
脱脂后的样品再用于多糖的提取。
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天然产物活性多糖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对于生命科学、医药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近年来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解析、生物活性评价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研究框架,为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介绍了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阐述了多糖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种类和生物活性。
接着,重点综述了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如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解法等。
在结构解析方面,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糖的化学结构、高级结构及其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包括糖链的连接方式、糖苷键类型、分支结构等。
本文还综述了多糖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如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并探讨了多糖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其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对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开发新型药物和功能性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希望通过对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研究进展的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的结构特征天然产物活性多糖是一类具有复杂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其结构特征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这些结构层次共同决定了多糖的生物活性。
一级结构是指多糖中单糖的组成、糖苷键类型、连接方式以及异头碳构型等。
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的一级结构多种多样,单糖组成可能包括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等,糖苷键类型可能是α型或β型,连接方式有线性或分支状等。
这些一级结构特征对多糖的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级结构是指多糖链内或链间通过氢键形成的规则构象。
多糖链上的羟基和羰基可以形成分子内的氢键,使多糖链呈现特定的弯曲或螺旋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 集具有抑制 作用 ” 。研究表 明 , 天 然硫酸小 分 子 量海藻 硫酸 多糖 比大分 子量海 藻硫 酸多糖 能更 有 效抑制大 鼠膀胱 内草酸钙结石 形成 。
3结束 语
a n g e l i c a s i n e n s i s( o l i v . )d i e l s[ J ] . F i t o t e r a p i a , 2 0 1 2 , 8 3 :l 7 1 2 —
目前 , 若 能 清 晰 阐明 多糖 构 效关 系仍 属 一个 科
研 难 点, 对糖 的研 究远滞 后于 蛋 白质 和核酸 , 主 要集 中体现在多糖构 效关系、 代谢过程 及作用机制 尚未 阐 明 。 。制约 多糖研究 问题主要是 高纯度 多糖 种类 较少, 化学结 构与 功能 关系不 明确 , 从而 导致部 分 多 糖 活性 不稳 定及难 以在 分子水 平 阐明生 理功效 和作 用 机制 。 因此 , 我 国应加 快多 糖开发 应用 , 创新 高纯 度多糖制备技 术, 加强对 多糖构效关 系及 作用机制基
临床研 究表明 , 口服 从海 藻提取并经 改 良的分子 量为 5 0 0 0  ̄6 0 0 0硫酸 多糖 能 明显 增 加尿石 症 患者 2 4 h尿 中 G A G S含量 , 而G A G S对尿石成 核、 生长和
[9]袁从英, 车文文 , 张宁 , 等. 天然植物多糖 的研 究进展与前景展 望[ J 】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2 0 0 9 , 2 6( 1 2) :9 7 9 —9 8 2 .
1 7 2 0 .
( 1 1 】J i —Gua Le e,W e n— Ti ng Hs i e h,S he e— Ua n Ch en,e t a 1 .
He ma t o po i e t i c a n d mye l o pr O t e c t i ve a c t i vi t i e s of a n a c i d i c
4 8
构是否利于多糖 受体结合有关 叫。
2 . 4 多糖 结 构 与 抗尿 路 结石 活性 关 系
粮 食 与 油 脂
2 0 1 3年第 2 6 卷 第 7期
p r o t e c t s c a r d i o myo c y t e s a ga i ns t a n o xi a / r e ox yg e n a t i o n — i n d u c e d
s y n e r g i s t i c a n t i c a n c e r e f f e c t s w i t h d o x o r u b i c i n[ J ] . Ca r b o h y ra d t e
Po l y me r s , 2 01 2, 9 0:1 3 4— 1 3 9.
[ 1 4 ] 邱琳 , 辛现良, 耿 美玉. 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 J ] . 现代生物 医 学进 展, 2 0 0 9 , 9( 9) :1 7 6 4 —1 7 6 8 .
[ 1 5 ]W a n g S C,Bl i g h S W A ,S h i S S,e t a 1 . S t r u c t ur a l f e a t u r e s a n d
础研究, 从而推动对多糖前沿研 究。
a n g e l i c a s i n e n s i s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o n h u ma n C D3 4 s t e m c e l l s [ J ] .
J o u r na l o fEt h n o p h a r ma c o l o g y, 20 1 2, 1 3 9 :7 3 9 — 7 4 5.
[ 1 0]Lu Zh ao,Y i n W a ng,H a n —l i n S hen,e t a 1 .St r uc t ur a l c ha r ac t e r j z a t i 0 n an d r a di op r ot e c t i On of bo ne m a r r ow h e ma t o p oi e s i s o f t wo n o ve l po l ys a c c h a d e s ro f m t he r o ot o f
[ 1 2 ] 张喜林 , 孛文虎, 李路勇 , 等. 黄芪总提取物抗肿瘤作用 的实验 研究 [ J ] . 中国.
[ 1 3 ]J i ng — J y Ch e n g,Ch i a —Ch ua n Ch a n g,Ch i — Hs e i n Ch a o,e t a 1 . C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f u n g a l s ul f a t e d p Ol y s a c c h a r i d e s a n d t he i r
a n t i —HI V一1 a c t i v i t y of n o ve l p o l ys a c c ha r i de s ro f m r e d a l g a e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b y mi t o c h o n d r i a l p a t h wa y[ J ] _ J o u r n a l o f Ce l l u l a r
Bi o c h e mi s t r y, 2 01 0, 1 1 0(1):1 9 1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