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钠钾泵与离子通道关系

合集下载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必考知识点归纳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必考知识点归纳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上含有一种H+-ATP酶,可以转运H+,有利于细胞对细胞外溶质分子的吸收和维持液泡内的酸性环境。

下图是植物细胞对H+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液、细胞外环境中,细胞质基质的pH值最大B.H+进出植物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C.H+-ATP酶是一种膜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和运输H+出细胞D.植物细胞呼吸受到抑制,会影响细胞对细胞外某些溶质分子的吸收2、胃蛋白酶、抗体和神经递质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

下列有关这几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B.都是生物大分子且以碳链为骨架C.都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D.都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3、下列实例不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A.水渗透进入根尖细胞B.小肠细胞分泌消化酶C.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D.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4、科研人员将A、B两种植物叶片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其重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甲浓度条件下,A植物细胞的液泡体积变大B.乙浓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细胞处于吸水膨胀状态C.两种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B>AD.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丙>戊>甲>丁>乙5、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其部分功能的示意图。

图中G表示与胞吞、胞吐有关的蛋白质,①②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E是糖蛋白,细胞识别与E有关,E侧为细胞的外侧B.②方式的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的物质的浓度差无关,与外侧的物质的浓度有关C.①方式运输时F的结构会发生形变,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的物质的浓度差呈正相关D.胞吞进入细胞的物质与细胞质基质隔着一层磷脂双分子层多选题6、下图为①③是物质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方式①为自由扩散,②为主动运输,③为协助扩散B.方式②依赖于载体蛋白,在运输过程中其结构会发生变化C.方式③依赖于通道蛋白,在运输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D.方式②和③都依赖于膜蛋白,因此需要ATP提供能量7、某同学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实验过程中,得到如下图像a、b。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解析] 根据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为K+外 流,②处Na+内流,A错误;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 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正确;该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是单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C正确;将电表 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时,由于神经冲动会使神经上不同点产生电位差,指 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中甲、乙、丙表示下丘脑的某些区域,A、B、C
表示不同调节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强,是通过途径A实现的 B.人饮水不足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后做出反应,是通过途径B
实现的 C.途径C可表示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D.在图示的调节途径中A的调节速度最快、作用范围最准确
[答案] A
从“深度”上提升知能 (一)膜电位的测量 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电表一极接膜外,另 一极接膜内
电表两极均接膜外侧
测量结果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a点之前
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所以主要 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ac段
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 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解析: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 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C正确;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 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错误;下 丘脑内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调节产热和 散热,D正确。 答案:B

细胞膜离子通道钠钾泵作用

细胞膜离子通道钠钾泵作用

细胞膜离子通道钠钾泵作用细胞膜离子通道钠钾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在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和细胞膜电位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过程对于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神经传递、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钠钾泵由一系列蛋白质亚单位组成,通过将细胞内的钠离子(Na+)和细胞外的钾离子(K+)在细胞膜上进行运输,维持了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异。

具体来说,钠钾泵将细胞内的三个钠离子(Na+)与一个细胞外的两个钾离子(K+)交换,使得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相对较低,而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相对较高。

这种钠钾交换的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主要通过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酸盐(Pi)来提供能量。

当细胞内的ATP水解为ADP和Pi时,钠钾泵的构象发生变化,使得细胞内的钠离子被泵出,而细胞外的钾离子则被泵入。

细胞膜离子通道钠钾泵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首先,钠钾泵维持了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异,这对于细胞内的各种代谢过程至关重要。

其次,钠钾泵还参与了神经传递的过程。

在神经元中,钠钾泵通过将细胞内的钠离子泵出,细胞外的钾离子泵入,使得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得以建立,从而形成神经冲动的传导。

此外,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钠钾泵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异,调节肌肉细胞的兴奋性和收缩力度。

细胞膜离子通道钠钾泵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维持了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还参与了神经传递和肌肉收缩等重要生理过程。

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和机体的正常运作来说,细胞膜离子通道钠钾泵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钠钾泵的机制和调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理功能,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的运输方式

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的运输方式

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的运输方式
钾离子和钠离子是细胞内外重要的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的平衡维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上有许多蛋白通道,可以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调节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

一种运输方式是通过离子泵来调节钠离子和钾离子进出细胞。

这种泵又被称为钠钾泵。

在这种泵中,开始时,3个钠离子结合到泵的内侧,而泵的外侧的一个磷酸化ATP分子被水解,并释放能量,将离子泵至其反向。

然后,外侧的离子释放到外部,而钾离子结合到内侧。

最后,钾离子释放到细胞内,3个钠离子重新结合到泵的内侧,过程重复开始。

这个循环的结果是在细胞膜上形成负电荷,维持细胞内外浓度的平衡。

除了离子泵之外,运输方式还包括载体和通道。

载体通过被膜蛋白运输到细胞膜上,从而可以通过特定的通路进出细胞。

这种运输方式需要相应的物质作用,如分子大小、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等。

通道是另一种运输方式,它们是蛋白质的孔,可以让离子和小分子通过。

通道又可分为隧道、门控通道和超家族通道。

隧道是一种简单的透明通道,是小分子的非特异性转运;门控通道是创造环境条件使其具有选择通道的功能,如钾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而超家族通道在分子间的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能控制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极性,从而帮助离子和小分子进出细胞。

在细胞内外浓度的平衡中,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的调节是至关重要的。

离子泵、载体和通道是三种不同的运输方式, 它们可以协同作用来维持细胞内部的离子平衡。

通过了解这些运输方式的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离子的运输机制,这有助于研究人员设计更好的药物以治疗各种疾病。

钠钾泵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子运输方式问题

钠钾泵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子运输方式问题

钠钾泵钠钾泵(sodium potassium pump)又称钠钾帮浦,它会使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当NA+顺着浓度差进入细胞时,会经由本体蛋白质的运载体将不易通过细胞膜的物质以共同运输的方式带入细胞。

原理编辑钠钾泵(也称钠钾转运体),为蛋白质分子,进行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的交换。

每消耗一个ATP分子,逆电化学梯度泵出三个钠离子2作用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防止细胞水肿;势能贮备。

钠钾泵的作用方式可因不同生理条件而异,在红细胞膜中可能有以下几种方式:⒈正常的作用方式——利用ATP的水解与Na+-K+的跨膜转运相偶联.⒉泵的反方向作用——利用Na+-K+的跨膜转运来推动ATP的合成.⒊ Na+ - Na+交换反应可能与ATP和ADP交换反应相偶联.⒋ K+ - K+交换反应与Pi和H2⒅O的交换反应相偶联.⒌依赖ATP水解,解偶联使Na+排出.3组成Na—K 泵由α、β两亚基组成。

α亚基为分子量约 120KD 的跨膜蛋白,既有Na、K 结合位点,又具 ATP 酶活性,因此 Na—K 泵又称为 Na—K—ATP 酶。

β亚基为小亚基,是分子量约 50KD 的糖蛋白。

一般认为 Na—K 泵首先在膜内侧与细胞内的 Na 结合,ATP 酶活性被激活后,由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使“泵”本身构象改变,将 Na 输出细胞;与此同时,“泵”与细胞膜外侧的 K 结合,发生去磷酸化后构象再次改变,将 K 输入细胞内。

研究表明,每消耗 1 个ATP 分子,可使细胞内减少 3 个 Na 并增加 2 个 K。

细胞膜钠钾泵作用首先是由Hodkin和Keynes(1955)所发现.1957年Skou发现了Na+-K+ ATP酶并证明其与钠钾泵的作用有关.4工作原理Na+-K+泵——实际上就是Na+-K+ATP酶,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质膜上,它有大小两个亚基,大亚基催化ATP水解,小亚基是一个糖蛋白.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大亚基以亲Na+态结合Na+后,触发水解ATP.每水解一个ATP释放的能量输送3个Na+到胞外,同时摄取2个K+入胞,造成跨膜梯度和电位差,这对神经冲动传导尤其重要,Na+-K+泵造成的膜电位差约占整个神经膜电压的80%.若将纯化的Na+-K+泵装配在红细胞膜囊泡(血影)上,人为地增大膜两边的Na+,K+梯度到一定程度,当梯度所持有的能量大于ATP水解的化学能时,Na+,K+会反向顺浓差流过Na+-K+泵,同时合成ATP.钠钾泵的一个特性是他对离子的转运循环依赖自磷酸化过程,ATP上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上,导致构象的变化.通过自磷酸化来转运离子的离子泵就叫做P-type,与之相类似的还有钙泵和质子泵.它们组成了功能与结构相似的一个蛋白质家族 .Na-K泵作用是:①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乌本苷(ouabain)、地高辛(digoxin)等强心剂在高浓度下能抑制心肌细胞Na+-K+泵的活性;这是强心苷中毒机制的主要原因,而在低浓度下能够兴奋Na+-K+泵,目前研究认为这才是强心苷治疗充血性心衰的真正机制。

第四章 离子通道电流

第四章 离子通道电流
第四章 离子通道电流
一、离子通道电流分类
一、离子通道电流分类
(一)携带内向电流的通道
1. 钠通道电流:心脏已发现两种,一是存在于心房肌、 心 钠通道电流:心脏已发现两种,一是存在于心房肌、 室肌细胞和希浦系统的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室肌细胞和希浦系统的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另外一种是存在于 窦房结和房室结中的非电压依赖性通道(I 窦房结和房室结中的非电压依赖性通道 Na-B),它所携带的背景 它所携带的背景 内向电流具有起搏作用。 内向电流具有起搏作用。 2. 钙通道电流: 主要有两种,一是 Ca-L ;另外一种是 Ca-T 。 钙通道电流: 主要有两种,一是I 另外一种是I 3. 其它内向电流:If 是由 +携带的内向电流,属于起搏电 其它内向电流: 是由Na 携带的内向电流, 流之一。 流之一。
3. 钠通道的激活与失活曲线
(1) 激活曲线
通常用激活曲线表示,反映通道开启的难易程度。 通常用激活曲线表示,反映通道开启的难易程度。 g/gmax= 1/{1+exp[(Vm-V1/2)/K]} ,gNa= INa/ (E-ENa), E为 为 去极化钳制电位, 为钠通道的平衡电位。 去极化钳制电位,ENa为钠通道的平衡电位。
豚鼠心房肌细胞记录的L型与T 豚鼠心房肌细胞记录的L型与T型钙电流
(一)钙通道的激活与失活
与快钠通道相似, 慢钙通道也有激活过程, 与快钠通道相似 , 慢钙通道也有激活过程 , 其激活曲 线呈S型 大约在0mV电位时,激活曲线达最大值。Ca2+通 电位时, 线呈 型,大约在 电位时 激活曲线达最大值。 道的激活、失活以及再复活所需时间均比Na 通道要长, 道的激活、失活以及再复活所需时间均比 +通道要长,经 Ca2+通道跨膜的 2+内向电流,起始慢,平均持续时间也长, 通道跨膜的Ca 内向电流,起始慢,平均持续时间也长, 因而称为慢通道和慢内向电流。 因而称为慢通道和慢内向电流。 慢通道和慢内向电流

高中常见跨膜运输实例

高中常见跨膜运输实例

高中常见跨膜运输实例高中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的知识,其中跨膜运输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以高中常见跨膜运输实例为标题,介绍几个常见的跨膜运输实例。

一、离子泵离子泵是跨膜运输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它通过将离子从低浓度区域转移至高浓度区域,消耗能量来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

其中,钠钾泵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钠钾泵将细胞内的钠离子推向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钾离子推进细胞内。

这一过程需要细胞消耗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TP)来提供能量。

二、细胞内膜运输细胞内膜运输是指物质在细胞内部不同膜系统之间的运输过程。

其中,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和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之间的运输是常见的跨膜运输实例。

内质网是细胞内的膜系统,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折叠,而高尔基体则负责蛋白质的修饰和分装。

细胞内膜运输通过囊泡的形式进行,即将物质包裹在膜囊泡中,在细胞内不同膜系统之间进行运输。

这一过程涉及到许多蛋白质的参与,确保物质的准确运输和分布。

三、细胞外膜运输细胞外膜运输是指物质在细胞外膜系统之间的运输过程。

其中,胞吐(exocytosis)和胞吞(endocytosis)是常见的跨膜运输实例。

胞吐是指细胞内的物质通过囊泡融合与细胞膜,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这一过程常见于分泌型细胞,如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

胞吞则是指细胞通过膜囊泡将外界物质包裹并带入细胞内。

胞吞过程中,膜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形成胞吞体,然后细胞膜再次合并,使囊泡内的物质进入细胞内。

这一过程在免疫细胞吞噬病原体时非常重要。

四、细胞膜通道细胞膜通道是跨膜运输中的另一种重要机制。

细胞膜通道是一种膜蛋白,具有特异性地选择性地允许特定物质通过。

其中,离子通道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离子通道能够选择性地允许某种特定离子通过,同时阻止其他离子的通过。

这一过程是被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所调控的。

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受到许多因素的调控,如电压、配体和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等。

静息电位知识点总结

静息电位知识点总结

静息电位知识点总结一、细胞膜的离子泵和离子通道1. 离子泵:细胞膜上存在着多种离子泵,如钠钾泵、钙泵等,它们能够通过主动转运机制将特定离子跨膜,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不均,是静息电位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2. 离子通道:细胞膜上还存在着多种离子通道,如钠通道、钾通道等,它们能够通过通道蛋白媒介的被动扩散机制,让特定离子通过膜而发生电位变化,也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静息电位的形成过程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不均存在着以下特点:1. 细胞内:主要含有大量的负离子,如蛋白质阴离子,细胞器、核酸、脂质等;而钾离子的浓度也相对较高。

2. 细胞外:主要含有大量的阳离子,如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等。

当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不均时,就会形成静息电位。

其过程可概括为以下步骤:(1)静息电位的建立: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由于钠钾泵的作用,细胞内外的钠离子和钾离子分布不均。

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较高,而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较高,这样就产生了细胞膜上的负内正外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也称为静息膜电位。

(2)离子通道的平衡: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大多处于关闭状态,只有极少量的离子通过,维持着静息电位的稳定。

(3)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的稳定:由于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和离子通道的作用,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分布保持相对稳定,从而维持着静息电位的稳定。

三、静息电位的生理意义静息电位作为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重要生理特性,具有以下生理意义:1. 细胞兴奋传导:静息电位是神经细胞产生兴奋传导的前提,只有通过静息电位的建立,细胞才有可能产生兴奋传导和动作电位。

2. 细胞内稳态维持:静息电位的形成,能够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平衡,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保障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3. 膜电位的调节:静息电位是细胞膜电位的基础,它能够调节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如膜通透性的改变、离子内外浓度分布的调节等。

四、静息电位的调节机制静息电位的稳定与调节是由离子泵和离子通道的作用所致,它们能够通过主动和被动机制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透性,从而保持静息电位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
熊老师
1.(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D
【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

2.(2018江苏卷,1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网
【答案】C
【解析】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

3.(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A
【考点定位】渗透压
【名师点睛】(1)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4.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每消耗1分子的ATP,它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Na+­K+泵的跨膜运输使细胞形成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B.Na+­K+泵的跨膜运输使细胞形成外负内正的电位差
C.Na+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时需要消耗ATP
D.Na+­K+泵为静息电位产生储备了细胞内液的K+
【答案】D
5.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答案】D
6.(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

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右图所示。

下列根据上述资料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左图中静息电位-70的绝对值大于动作电位30的原因是K+细胞内外浓度差大于Na+ B.左图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不需要消耗ATP
C.右图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
D.右图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
【答案】C
【解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由K+外流引起,动作电位由Na+内流引起,故左图中静息电位-70的绝对值大于动作电位30的原因是K+细胞内外浓度差大于Na+,A正确;左图中b-c段,Na+通过Na+通道蛋白内流,该过程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由题干可知,Na+-K+泵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随着温度的提高,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其化学结构改变,蛋白质的活性丧失,导致其运输速率下降或功能丧失,C错误;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细胞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产生的ATP增多,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由于细胞膜上酶的数量有限,继续提高氧气浓度,产生ATP的量不再增加,且当呼吸作用所提供的ATP当达到一定水平后,Na+-K+泵数量和其离子结合位点有限,故其运输速率趋于稳定,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