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_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四大发明教案反思

四大发明教案反思

四大发明教案反思【篇一:四大发明教案反思】品德与社会是综合课程,在教学前,我首先仔细挖掘教材中的综合因素。

除品德教育外,本课还蕴涵了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科学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在目标制定时,我努力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培养深浅适度、和谐融洽。

在教学中,我努力将品德教育与其它各种教育内容有机融合,而不是刻意、机械地安排环节去特别强调品德教育。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孩子们在逐步深入地了解印刷术与造纸术的同时,也从心底里激起了比较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一、教学成功之处 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2、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3、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的目标,并且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动态。

二、教学不足之处 1、因为本课的内容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我在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对比、讨论、探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自觉地去体会感悟,但仍有少数同学不能进入状态。

2、因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让学生没有去充分的体验和亲身在活动中实践,例如: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只是让学生在理论上作了认识,有些同学没有亲自动手去做一做、试一试。

三、教学改进之处 1、进一步加强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力度,通过小组交流整合,达到资源共享。

2、想办法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让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去体会老祖先“四大发明”的科学辉煌之处。

3、让学生在一定量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谈一谈学习了本课的感受,从而使自己通过文本学习内化所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4、每一组的活动都开展得各具特色富有实效性,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使知识传授在学生的积极活动中自然渗透,从而达到本课的知识能力目标。

刘雅坤 2012.10【篇二:四大发明教案反思】文章来源课件 w w在《我的祖国叫中国》这个主题下,展开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个活动。

在这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知道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的名称及其作用。

最新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精品教学设计

9.3《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了解四大改变世界的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

2.掌握这些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展示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合作学习、讨论和思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改变世界的发明的敬畏之情。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四大改变世界的发明的原理和作用。

2.分析这些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理解发明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总结。

他们对新鲜事物和科学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和科技,需要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

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教师准备了一组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中国的场景,如古代宫殿、城市街道、农田景象等。

教师播放这些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好奇和兴趣。

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他们已经了解的内容。

学生回答问题,提到了一些可能的中国重要发明,如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等。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发明进行研究,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给每个小组,让学生了解每个发明的历史背景、发明者和应用领域。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思考这些发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小组内仔细阅读材料,讨论发明背后的故事和影响。

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们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古代的科技成就他们也想知道更多。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主动性较低,这对课程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律性。在课堂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环境进行布置。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此外,还可以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5. 教学工具:准备好教学所需的笔记本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并确保它们能够正常运行。此外,还需要准备教学PPT或其他展示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多媒体资源:通过展示与《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环节: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b. 瓷器制作:中国古代瓷器制作技术精湛,北宋时期兴起的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生产的青白瓷畅销海内外。
c. 冶金技术:中国古代冶金技术高超,春秋战国时期就能冶炼铁和青铜,宋朝时期出现灌钢法,元朝时期出现焦炭炼铁技术,提高了钢铁产量和质量。
d. 水利工程: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成就突出,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宋代出现筒车和喷灌等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成果,使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进行探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成果,理解这些发明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成果,理解这些发明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深刻体会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搜集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成果,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发明对后世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以及这些科技发明对后世的影响。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能够产生这么多重要的科技成果?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深入思考。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科技发明,如四大发明,以及其他的科学技术成就。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古代科技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理解和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发明,理解科技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发明。

2.难点:理解科技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讨论法:学生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搜集相关的科技发明资料,用于教学。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如四大发明,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四大发明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让学生了解科技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搜集相关的科技发明资料,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科技发明的影响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

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上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教案、反思

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上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教案、反思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来自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第三单元“科技改变生活”中《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一课,本课教材由“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三部分组成,另外还有自学探究部分“火药的发明”。

“四大发明”是我们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影响了世界,加快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其惠及范围和产生的历史意义是十分广泛和深远的。

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鞭策、鼓励学生,意识到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发扬古人勇于创新的精神,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分析】课前,我通过了解,发现我班的部分学生从书籍中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但是对于四大发明的发明者,制作过程和用途等知识还了解不够。

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将教材中的内容转换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通过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古代人民在实践中长期摸索、不断总结、逐步形成的,是我国古代发明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搜集、整合材料的能力。

4.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引导学生学习先人的创新精神,学科学、爱科学、用科技造福人类。

教学重点:让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四大发明对人类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古人的这种创造精神,学科学、爱科学、用科技造福人类。

【教学方法】(1)探究学习法: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织成小组(造纸术小组、印刷术小组、指南针小组、火药小组),借助课本、网上搜集的资料对信息进行归类、整合,这种学习方法贯穿课堂始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四课时)》部编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四课时)》部编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四课时)》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四课时)》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科技成就。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这一课时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四大发明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的认识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因此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成就,认识它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科技意识,树立科技报国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成就。

2.难点:认识四大发明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成就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科技产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2.呈现(10分钟)介绍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成就,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科技成就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成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第二课时) 》部编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第二课时) 》部编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成果,使学生感受到古代科技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四大发明有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科技的认识更多的是表面的、零散的,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古代科技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成果,知道它们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为我国科技事业献身的志向。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成果。

2.教学难点:理解古代科技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收集与古代科技相关的图片,如四大发明、其他重要科技成果等。

2.视频素材:准备相关科技成果的介绍视频。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其他重要的科技成果,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科技成果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科技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针对性提问,检查学生对古代科技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活动目标:1.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知道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让学生感受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振兴祖国的热忱。

3.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通过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过程及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活动难点:让学生理解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活动准备:师生课前搜集有关四大发明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

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组,整理资料。

活动过程:一、对对子导入: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先考考大家,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谁知道下联?指名回答后,齐读对联。

2.同学们,我们是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不仅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还要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

下面,我们就关心一下国家大事,聊一聊近几年我国科技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吧。

二、活动一:今天的成就1.指名说了解的科技新成就。

2.师课件出示嫦娥二号、神舟飞船的资料,介绍。

3.了解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4.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今天,我国的科技水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着,我国已经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同样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那就是令我们骄傲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板书课题)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哪些呢?指名说,板书。

三:活动二:历史的辉煌1.分组探究(1)师:这节课我们来详细地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小组内交流整理的资料,组内互相补充,完善研究内容,确定汇报人员。

2.资源共享,共同提高1.小组推荐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结果。

2.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或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师适当补充有关资料。

)3.体验感悟:走进没有纸的古代(1)创设情境:来到孔子的课堂。

(2)在木块、竹条上写自己的名字。

(3)指名谈感受。

4.算一算,谈感受。

(1)出示四大发明时间中外对照表,生算一算。

(2)指名谈感受。

师小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时间比其它国家早这么多年啊!这充分体现出我国自古以来的强大以及古代劳动人们的聪明才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为之自豪。

四、活动三:学习的榜样1.师导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加快了我们的文明进程。

可以说,我们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功不可没的。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在长期实践中涌现出的著名科学家。

你了解哪些科学家呢?2.出示科学家的照片、名字,指名说其贡献。

3.播放王选与激光照排的资料。

4.欣赏伙伴的小发明作品。

五、活动总结情感升华1.马克思是这样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2.希望同学们向科学家学习,从小努力学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技造福人类。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做到这些,我们伟大的祖国就会大步朝前走,我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

课件播放歌曲《大步朝前走》,同时出示祖国强大等图片。

六、课后延伸:小小发明家课后,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寻找它们的不足,设计、制作小发明。

学情分析本班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能孝亲、敬长、关心他人,积极向上。

大多数学生能自主参与品德课教学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合作交流。

四大发明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对其历史背景了解比较少,只是从电视或书本上对四大发明有一些简单的了解,知道四大发明是什么。

但对四大发明的发明年代,人物,过程以及它们对世界的影响还不是很了解。

这就需要课前指导学生动手搜集、整理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让学生对四大发明的知识有所了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社会事务的能力;有收集资料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已经初步具备从网络、报刊和书籍中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文字的能力。

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合作、团结互助。

但分析问题时,只会照读资料,不会用自己的话分析、整理、概括。

对信息的分析、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效果分析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2、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的目标,并且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动态。

通过小组学习的评价,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研究造纸术时,我在这一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来到孔子的学堂,让学生亲身体会在木板或竹片上刻字的艰难和在纸上写字的轻松。

学生不但充分认识到造纸术的意义,而且受到了节约纸张、认真写字的教育。

教材分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中第一个课时的主题活动。

在“科技推动社会发展”这一学习主题中,设计了三个三级活动主题。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荣耀。

因此作为第一个主题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学习。

本课时的教学资源是这样呈现:首先是一段文字阐述了我们的先人创造的辉煌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后,通过学生对话的图片告诉学生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接下来以一个学生从图书馆搜集资料的形式出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的简短资料,目的是告诉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动手搜集资料。

最后,小博士告诉学生把搜集的关于火药发明的资料写下来。

教材留有足够的空白,给教师和学生留有一定的搜集资料的空间。

这样,课前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

本着活用教材的原则,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

学习古代四大发明前,增加了我国的科技新成就的内容,安排学生课前资料的有关搜集,了解我国近几年的科技新成就。

再就是学习四大发明之后认识了解一些科学家及其贡献,这是第二课时内容,我安排到第一课时的用意是提前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先简单了解,以便引出身边的同龄小发明家,从而完成制作小发明的课后拓展作业。

同时为第二课时讲科学家的故事做好准备。

虽然适当增加了教学内容,但是这节课的重点要落脚到探究古代四大发明的过程及意义上,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振兴祖国的热忱。

评测练习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2.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

3.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5.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6.中国最早的文字先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

7.当代毕昇是 ,他发明了。

课后反思《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中第一个课时的主题活动。

设计这节课前,我仔细阅读了《品社课程标准》,从设计到讲授我努力使这节的课体现新课程理念。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主要有: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课的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是很多的:可以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社会的贡献、四大发明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从我国的科技新成就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在木板上刻字和在纸上写字的对比,让学生受到节约纸张和认真写字的教育。

朱小蔓教授指出:“不存在从生活整体及学校教育整体中抽离出来的德育。

我们要从根本上调整对道德的认识、对道德教育的认识。

道德教育是和其他教育,与生活交织、渗透在一起的。

”因此,在目标制定时,我努力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培养深浅适度、和谐融洽。

在教学中,我努力将品德教育与其它各种教育内容有机融合,而不是刻意、机械地安排环节去特别强调品德教育。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孩子们在逐步深入地了解印刷术与造纸术的同时,也从心底里激起了比较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2.充分利用和挖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无非就是例子。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

本着活用教材的原则,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

学习古代四大发明前,增加了我国的科技新成就的内容,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学生对我国近几年的科技新成就了解了不少。

再就是学习四大发明之后认识了解一些科学家及其贡献,这是第二课时内容,我安排到第一课时的用意是提前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先简单了解,以便引出身边的同龄小发明家,从而完成小发明的课后拓展作业。

同时为第二课时讲科学家的故事做好了准备。

3.注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材中呈现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文字资料简明扼要,图片资料也不多,课本上留有空白,让学生搜集有关四大发明的资料。

另外,根据教学内容,课前,我还安排了学生搜集有关我国科技新成就和科学家的资料。

由于受条件限制,很多学生搜集不到合适的资料,这就需要老师指导点拨。

对资料的处理也不能只停留在搜集上,还要指导学生整理资料。

这样,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另外,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在研究造纸术这一环节,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来到孔子的学堂,让学生亲身体会在木板或竹片上刻字的艰难和在纸上写字的轻松。

学生兴趣盎然,不但充分认识到造纸术的意义,而且受到了节约纸张、认真写字的教育。

当然,这节课也留下了许多遗憾之处。

主要有:1.受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让学生体验和亲身实践的活动少。

在造纸术环节,虽然让学生亲身体会在木板或竹片上刻字的艰难和在纸上写字的轻松,但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只是让学生在理论上作了认识,没有亲自动手去做一做、试一试。

2.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学习效果看,学生搜集的资料少且面窄。

分析问题时,部分学生只会照读资料,不会用自己的话分析、整理、概括。

对信息的分析、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更需进一步提高。

3.评价方式需要改进。

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学生个体和小组的评价。

小组评价时尝试借助“中间的笔”,着重对交流和汇报环节进行了评价。

我发现,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这节课表现有所进步,但还是感觉评价方式需要进一步探讨、改进。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对于课后的拓展作业,我打算结合语文习作课指导学生完成,写完作文后,再制作小发明。

然后进行作文和发明作品的评价、评比。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及时发现不足,弥补缺憾,使自己的课堂有效率、更精彩。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课标分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课时主题活动。

教材图文并茂地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

让学生知道造纸、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做出重要的贡献,懂得面对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要立志弘扬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鼓励同学们为建设科技强国而努力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